|
本帖最后由 undeuxtroiszero 于 2013-9-17 20:40 编辑
美眉,估计我们的生活背景相似,所以,你在74楼和这楼中谈到的一些感受让我觉得你是个活的深刻而细致的人。其实你应该不是在顶楼主,而是在质疑妈妈们的敏感点。说实话,楼主和这里的妈妈们比思维更“国内化”,地域文化融入较差(这是我的感觉,不对的话,抱歉了),楼主倡导的生活价值观在强大的美版主流面前被颠覆了。其实,大家讨论的应该是怎么做个健康快乐的妈妈,很多人不自觉的优越感或者敏感的自尊心导致了这个贴不断纠结和争执,后来的回帖争得更是口舌而不是观点了。
至于你谈到的问题,我非常认可,可能这里妈妈们面临的夫妻之间的疏离感问题不大,更是朋友社交圈的文化疏离感的问题。其实夫妻生活中已经有太多内容了,需要接触到文化深度的时候机会还是很少,反倒文化思维情感表达的差异让彼此有更多的新鲜感和生活的话题,我认识的外嫁中的夫妻感情基础很好,所以,能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已经是她们自信的基础了。在这边平静的生活扎根,和孩子(们)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应该说美版妈妈的文化疏离感在培养孩子时会遇到,认识,最后克服。所以,妈妈们其实是在战斗着,融入着的。你前面提到的孩子是妈妈的寄托,其实我想说是孩子给妈妈勇气和机会去挑战这种文化疏离感,美版妈妈都在尽力让孩子尽可能的融入当地文化,妈妈背后不可能不学习什么。
最后,针对你说的刻在你骨子里的走不出的背景;而在欧洲这样的地方,强大的本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排外性,尤其是东西方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所以有些人离开了本国之后就是心灵的放逐,就是窒息而亡,这是精神深层次的东西。这样,你要想融进去,
我想说如果一个人只是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有可能真会窒息而亡。如果他会思考会调整,够强大不会没事凡事都找认同感,这种文化差异,会让他的精神世界比别人更充实,更会辩证思考,最后,他更有机会练就健全的人格。
我不是在争执你的回复,我只想说世界很大,人人不同,才有学习。
最后“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和“兹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时密密缝、竟恐迟迟归”这两首,我还真翻译过给我家那位,不能说他能体会多么深刻,但是,感觉他能向我的内心更靠近一些,两个人朝着彼此的方向走来,也就知足了。我最近也在思考中华文化中的很多精髓难道不可以向传教一样传过来?网络发达的时代,做一回传教士也算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
2013-9-17 20: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