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禪淨雙修”講座之二:(續)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略述
釋明證
(根據在法國潮州佛堂的口述整理)
南(ná)无(mó)本師释(shì)迦(jiā)牟(móu)尼(ní)佛(三稱)
微妙甚深無上法 百千萬劫難值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今天簡述《楞嚴經》裏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家請看經文,首先由我來讀一遍: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
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
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
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
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曆
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
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81),淨念
相繼(82),入三摩地,斯為第一。
二十六、真心第八識就是我們永恆的母親
問:什麼是八識?
答:“八識”有時指“第八識”,而有時指八個識。我們的心,有八種不同的功能。依不同的功能而言,就叫“識”;八個識合起來總稱,就叫做 “心”,所以說“一心分為八個識”。當眼睛面對色塵的時候,我們的心能分辨顏色青、黃、赤、白的功能,叫“眼識”。同理,耳根對聲塵,分辨聲音悅耳、刺耳、好聽、不好聽的叫“耳識”;鼻根對香塵,分辨氣味香、臭、好聞、不好聞的叫“鼻識”;舌根對味塵,分辨口味酸、甜、苦、辣、鹹、淡的叫“舌識”;身根對觸塵,分辨所觸冷熱、軟硬、粗細、滑澀的叫“身識”。以上前五識,只能分辨前五塵的粗相。意根對法塵時,通過法塵,不僅能分辨前五塵的粗相,而且能分辨前五塵細相的,叫“意識”。以上合起來就是“前六識”。前五根是“有色根”,第六根意根是“無色根”。“色”就是物質的意思。第六根意根在大乘法裏也叫“末那識”。八個識按順序排,第一是眼識,“末那識”排下來是第七識。十八界的圖表,如果你畫一個方框,當中再畫兩豎,橫著分為六個格,那麼左邊是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中間是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右邊是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其中前五根和六塵是色法,意根和六識是心法。意根不是物質的,不屬色法,當然屬心法。八個識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也就是說,十八界裏已經包括了前面的七個識,而十八界有一個總的根源,就是阿賴耶識,順序排下來叫第八識。所以第八識也叫阿賴耶識,也叫如來藏,有很多很多名字。阿賴耶識是梵語音譯,“阿賴耶”是含藏之義,所以阿賴耶識也叫“含藏識”或“藏識”,含藏無量無邊不同功能故。前面的七個識是妄心,有生有滅故,五蘊“色、受、想、行、識”的識,指的就是前面的七個識,在小乘法中主要指前六識,但一定不包括第八識;因爲蘊是集起之義,而第八識非是集起之法,從來沒有生滅,因爲沒有生滅,所以才能是產生萬事萬物的總根源。“持種”是第八識獨有的功能,其餘七識皆無此功能。我們平常的身、口、意三業造作以後,都變成種子儲存在第八識裏面,所以第八識也叫“心田”。阿賴耶識有三種功能。第一種叫“能藏”,像倉庫一樣,能不加選擇地儲藏各類種子。第二種叫“所藏”,就是裏邊所藏的無量無邊的種子。種子又叫功能差別,也叫習氣,就是我們做完事以後,說完話以後,動過念以後,那種潛在的、緣熟便可以再現的勢力。第三種叫“執藏”,其中一個意思,是祂能恆被第七識執為内自我,就是説,第七識不知第八識,把第八識的功能據爲己有了;另一個意思是,祂能執持種子不失不壞,不論時劫久暫,所謂“縱經百千劫,所做業不亡”,就是這個意思。這個非常重要,我們修行的一點一滴的功德,絕對不會丟失。所以大家儘管努力地去做無邊的好事,因為你做的任何好事,說的任何好話,那怕你起的任何一個善念,都不會丟掉。因果就是因此而建立的,不然的話,因果就說不清了。同時,你起的不好的念頭,你說的不好的話,你做的不好的行為,也都通通被存了起來,最後受報的也一定是你,不是別人,所謂異作異受,其實還是自作自受。所以我說大家不要說閒話,不要說別人是非。經典裏經常告誡修行人,要“如理作意,如法修行”,如果你亂說話,你一定要受報。大家很奇怪:我說他,怎麼我受報?他是壞人,我說他怎麼我也變成壞人了?因為那些不好的種子是落到你自己的八識心田裏去了,不是落到別人的八識心田裏去了。所以修行要明理,要不斷地往自己的心裏放善種子、清淨種子,而不是放惡種子、染污種子。憶佛念佛就是不斷往自己的心田裏放成佛的淨種,若只想阿彌陀佛,全部都是阿彌陀佛的種子,臨終的時候,你想到別的地方也去不了,只能去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最終只能成佛。懂得這個道理,你念佛必會更加勇猛精進。這個問題問得好。
二十七、發願做一個快樂的修行人
哪一位還有問題?……昨天我把自己的一點兒學佛心得,自己的一些小體會,寫了幾條供養大眾。有一位居士要求我給他寫下來,昨天晚上,我又寫了一點。現在給大家念一下。這裏大約印了二十份兒,大家隨便拿。如果不夠,你們自己去複印就好。有的老菩薩不識字,從錄音帶裏可以聽。如果有人不大懂我的普通話,回家以後,就找一個人慢慢地、一句一句地給你翻譯。你找一個學外語用的複讀機,一句話它會反復很多遍。一句弄懂了,再聽下一句,讓別人給你翻譯,非常方便。
第一、發願做一個快樂的修行人。常常快樂才和極樂世界相應。極樂世界就是最快樂的地方。成天愁眉苦臉,和極樂世界不相應。念佛人應永遠面帶笑容,以微笑面對人生。
第二、要使自己快樂,就要先下定決心使他人快樂。只有使他人快樂,自己才會快樂。應把它養成一種習慣。愛說別人的閒話,愛管別人的閒事,或者愛自己生閒氣、生悶氣,都是不好的習慣。應下決心把它們轉成好習慣。
第三、真愛自己的人,必愛他人;愛他人,就是愛自己。人有時很傻,總是說別人不好。說別人不好的時候,自己心情不愉快。這樣自己把自己弄得很不高興,真不值得。
第四、恨別人,受苦的是自己。寬容他人,就是寬容自己。
第五、世界上最最愚蠢的事,莫過於用他人的缺點和錯誤來折磨自己。
第六、如果你真要快樂,就沒有什麼人,也沒有什麼事能阻擋你。
第七、真正的快樂,不需要條件。需要條件的快樂就不是真快樂,真正的快樂一定是無條件的。真正快樂的人在任何情況下內心總是快樂的,即使自己死的時候也很快樂,因為他知道人根本就死不了嘛。儘管其他的親朋好友不念佛、不理解,要哭,但他自己心裏還是很快樂。所以那些念佛人往生時,面容安詳、微笑,因為他看到阿彌陀佛來接他,就要到極樂國去生活了,非常歡喜。
第八、施恩圖報非君子,知恩不報非君子。我們幫助別人,不求任何回報,事過之後,最好都忘掉。別人對我們有滴水之恩,都要湧泉相報。應知恩報恩。
第九、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一切。
第十、人生乃是一場戲,演好演壞在自己;若不知戲自多情,枉受諸苦蠢無比。
十一、沒有什麼事比學佛更幸福的了。
十二、沒有什麼事比證悟更令人振奮和使人寧靜的了。
十三、能遇到並實踐真正的佛法是人生的最高享受。
十四、要護持正法,要分清正法與邪法,不可誤將毀法當護法。
十五、認識你自己。如果自己是怎麼回事都不清楚,還說什麼別的?
十六、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十七、原諒別人吧!不原諒別人,痛苦的是自己。別跟自己過不去。
十八、親近善友,遠離惡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二十八、念佛人,信、願、行具足必定往生
十九、閒心少操多想佛;閒話少說多念佛;閒事少管多拜佛。
二十、閒心不操只想佛;閒話不說只念佛;閒事不管只拜佛。
二十一、色身是假,不可依靠,自心虛偽,不可相信。當信佛、信佛語、信佛法,以三寶為真正的皈依處。
二十二、念佛人,信、願、行具足必定往生。
此生乃是在此娑婆世界的最後生,當倍加珍惜。我們就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在這個世界上,大概再活十幾年、幾十年而已,然後就跟這個世界再見了,再回來的時候已經不是一般人了。三地滿心菩薩已經神通具足,無隔陰之迷,回來就不會再迷失,但一般要證到八地以上才回來。因八地以上都是念不退的菩薩,具足大神通,可以分身千百億,到千百億世界,歷緣對境消除微細煩惱種子隨眠,同時度化那裏有緣眾生。也就是說,一旦往生,以後很長時間就可能不會回來了,我們跟這裏的同修大眾,只有極短極短的時間在一起相處了。所以我們要好好珍惜,把自己最好的印象留給大家,把最燦爛的微笑留給大家。我們要儘量做好事來利益他人。我想這個道理很簡單,我也在努力這樣做,拼命多做好事多念佛,來報佛恩,報大眾的恩。[/b] |
2009-3-21 09:54: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