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neigefemme

尋求一起網上學習佛法的朋友[雷恩]

1165
回复
87321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今天分享的文章

呵欠與禱告

  沙迪說當他還小的時候,有一晚和父親以及其他人一同作晚禱,不久其他人便紛紛打呵欠睡著了。
  小沙迪對父親說:這些睡著的人沒有一個張開眼睛或抬起頭來禱告,若別人看見了,還以為他們全部死掉了。
  沙迪的父親卻說:我親愛的兒子,我寧願你也像他們一樣睡著,也不願你醒著中傷別人。---回教故事


  **慈愛是一種感受,一種力量,除了幫助別人外,更能包容別人;不要看不起別人,不要輕率地批評別人。
  **真正的愛是一種過程,一種付出,一種奉獻,一種服務,這裡面沒有批評、不接納或者怨恨。對方如何對不起我們,我們只是更同情他;對方對我們好時,我們要更愛他,更關懷他。
  **不要論斷別人,就不被論斷;不要定別人的罪,就不被定罪;要饒恕別人,就必蒙饒恕。要毅然伸出愛心的手,擁抱仇敵。


出處:慈愛手冊--愛與心靈的智慧小品。生命基金會、中華護生協會2007.1印行

2009-2-24 21:14:5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禪淨雙修”講座之二: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略述

                        釋明證       
(根據在法國潮州佛堂的口述整理)


南无本師释迦牟尼佛(三稱)

微妙甚深無上法  百千萬劫難值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今天簡述《楞嚴經》裏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家請看經文,首先由我來讀一遍: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
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
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
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
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曆
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
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81),淨念
相繼(82),入三摩地,斯為第一。


七、菩提不增不減

六祖大師在《六祖壇經》裏講:“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86)”。因為有一位臥輪禪師說了一個偈子:“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說菩提可以天天增長。六祖大師不同意他的錯誤觀念,因為菩提自性本來就在,每個人都具足,就是我們的真如佛性(87)。它從無始旷劫以來就和我們在一起,從來不增不減,怎麼會增長呢?六祖大師“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是什麼意思?就是說修行不可以斷掉妄心,真的斷掉了妄心,就是入無餘涅槃,入了無餘涅槃還怎麼修行?也是說修行不可以斷掉思想。思想是什麼?思想是妄心的作用,斷掉妄心的作用還怎麼修行?臥輪的伎俩“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實際正是禪師所罵的“冷水泡石頭”、“黑山鬼窟裏作活計”,以此求開悟,恰如緣木求魚,絕無可能。因此,我們只能利用我們的妄心,提高妄心的專注能力,鍛煉妄心的動中功夫,再加具足參禪的正知見等,在活活潑潑的現實生活中,用我們的妄心去尋找時時刻刻和妄心在一起的真心。找到真心以後,依然不滅妄心妄念,只是要翻過來轉依真心、隨順真心,這也是《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常隨佛學”的一個重要意思。如果開悟了,這個道理真正明白了,很多經典我們大概都能看懂了。除非比較深的那些經典,我們還不能全部瞭解。但是,普通的經典看起來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因為我們的心花已經開放。花開見佛,就是我們的妄心首次像花一樣開放了,見到了我們的自性真佛。

                 八、“大勢至法王子”和“五十二菩薩”是什麼意思?

“大勢至法王子”。“大勢至”,《觀無量壽經》說“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途,得無上力,是故名大勢至。”《思益經》說“我投足處,震動大千,及魔宮殿,故名大勢至。”又名“得大勢”,以能成辦一切所應作事故,得大勢力也。《悲華經》說“往昔因中,彌陀作輪王時,觀音為長子,勢至為次子,今在極樂,居彌陀左右,輔弼佛化,候補作佛。”“法王子”,佛于法自在,稱為“法王”,菩薩為生於法王佛陀之家,故總稱法王子。《大智度論·三十二》說:“佛為法王,菩薩入法正位乃至十地,故悉名王子,皆任為佛,如文殊也。”
“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同倫”,即同學、同修、同行、同道。“菩薩”是簡稱,全稱是菩提薩埵。菩提,義為覺。薩埵,義為有情。有情,即眾生之別稱。諸多因緣和合而生,故名眾生;有感情、有情義,故名有情。一心可現十法界,除佛法界外,餘九法界皆名眾生,或名有情。菩提薩埵,義為覺有情,有已經覺悟的有情和使其他有情也覺悟二義,即上求下化、自覺覺他者。菩薩上求佛覺,覺知自心本來是佛,“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亦必成佛;菩薩以自覺之道,下化一切有情,同心念佛,齊成佛道。

佛經裏沒有多餘的閒話,所有佛菩薩的名字,所有的數字,都是表法的。為什麼是“五十二”呢?因為菩薩修行一共有五十二階位,那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再加等覺、妙覺。因此,大勢至法王子以及和他一起修行的念佛人一共有多少呢?恰好五十二位,每一個階位,有一名代表,故說“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也就是說,這個法門非常殊勝,從初學佛的初信位菩薩,一直到妙覺菩薩,通通能以此法一門深入,直至最後成佛。所以每一位念佛人,應該充滿信心,不但要念佛往生,更要成佛。念佛法門,其實就是成佛的法門。
“即從座起,頂禮佛足”。這是當時的一個習慣,現在也還是這個習慣。我們的 “五體投地”禮,其實就是“頂禮佛足”的禮。在向佛祈請或報告之前要先頂禮,以己至尊之首,頂觸捉持佛足,表示尊師重教。
“而白佛言”,就是對佛講。以上是結經者的敍述,以下是大勢至菩薩向釋迦牟尼佛的彙報。
2009-2-26 00:14: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2009-2-26 00:30: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2009-2-26 00:30: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2009-2-26 00:30: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79# wotongyile

阿彌陀佛
真是謝謝您了
這二星期一直忙著會議論文
就無睱上網來跟各位分享了
這也才知道自己個人
在生活中為了功名利碌汲汲營營
是很容易就把修行的期許放在人生事務的最後位置
希望自己從今而後能夠每日還是撥出些時間來
繼續做功課

待會兒請大家一塊兒唸經持咒
然後功德回向眾生

阿彌陀佛
2009-3-7 10:00: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月預計唸頌阿彌陀經
2009-3-7 10:09: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09-3-7 10:11: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09-3-7 10:21: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09-3-7 10:28: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佛說阿彌陀經原典文字檔(改引自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http://w3.cbeta.org/result/normal/T12/0366_001.htm
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乾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栴延、摩訶拘絺羅、離婆多、周梨槃陀迦、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俱羅、阿[少/兔]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并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曰極樂。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頗梨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頗梨、車磲、赤珠、馬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天雨曼陀羅華。其國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袖-由+戒]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鵠、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趣。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三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皆自然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舍利弗!於汝意云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故名阿彌陀。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已來,於今十劫。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亦復如是。舍利弗!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劫說。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於汝意云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共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說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 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佛說阿彌陀經
 無量壽佛 說往生淨土咒。 南無阿彌多 婆夜 哆他伽哆夜 哆地夜他 阿彌唎 (上聲)都婆毘 阿彌唎哆 悉耽婆毘 阿彌唎哆 毘迦蘭哆 伽彌膩 伽伽那 [打-丁+只]多 迦隸 莎婆訶
 誦此咒者,阿彌陀佛常住其頂, 命終之後任運往生。
 龍樹菩薩願生安養,夢感此咒。
 耶舍三藏誦此咒。
 天平寺銹法師從耶舍三藏口受此咒。其人云:「經本外國不來。 受持咒法,日夜六時各誦三七遍;晨夜澡漱, 嚼楊枝,然香火,於形象前跪,合掌誦三七遍。 日日恒爾,即滅四重、五逆、十惡, 謗方等罪悉得除滅。現在不為一切諸邪鬼神之所惱亂, 命終之後任運往生阿彌陀國, 何況晝夜受持誦讀功德不可思議。」
 佛說阿彌陀經卷第一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領大眾  一切無礙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瞭
普願罪障皆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願生西方淨土中
九品蓮花為父母
花開見佛悟無生
不退菩薩為伴侶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阿彌陀佛
2009-3-7 11:26: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eigefemme 于 2009-3-8 14:22 编辑

今天分享的文章--慈愛的價值[/b]
  或許我們不是聖人,無法去愛敵人,但是為了我們的健康和幸福,至少讓我們學會諒解。--  戴爾.卡內基
  一位吃人女巫極力想追補一位聖人的女兒和她的嬰兒  當聖人的女兒知道釋尊在寺院宣揚教義時  她去拜訪佛陀  並將她的兒子放在他的腳下  請求他的祝福  那位吃人女巫原本被禁止進入寺院  但在釋尊的示意下  女巫也獲准入內  釋尊同時為吃人女巫和聖人之女賜福
  釋尊說她們倆的前世中  有一人一直無法懷孕  所以她的丈夫便娶了另一個女人  當大老婆知道另一個女人懷孕時  她將葯物放入食物中  使另一個女人流產了  她一再使用這個伎倆  直到第三次使得懷孕的人女因此而身亡  在死之前  那位不幸的女人在盛怒下  詛咒她將報復大老婆和她的後代
  因此  他們因過去競爭中所引發的不和  導致世世代代帶著仇恨  相互殘害對方的嬰兒  女巫想殺死聖人之女的嬰兒  只不過是深植心中的仇恨的延伸罷了  仇恨只會帶來更多的仇恨  只有愛心  友誼  諒解和善心能消弭仇恨  在明瞭了她們倆的錯誤後  她們接受了世尊的勸告  決定和平相處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人們若帶著仇恨的心  死時仍會將仇恨帶到下輩子去
...(待續)
出處
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  達摩難陀法師著  林淑丹  廖舜如  譯  淨土善書流通處印贈(2008)
2009-3-8 14:21: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禪淨雙修”講座之二:(續)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略述

                        釋明證       
(根據在法國潮州佛堂的口述整理)


南(ná)无(mó)本師释(shì)迦(jiā)牟(móu)尼(ní)佛(三稱)

微妙甚深無上法  百千萬劫難值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今天簡述《楞嚴經》裏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家請看經文,首先由我來讀一遍: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
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
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
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
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曆
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
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81),淨念
相繼(82),入三摩地,斯為第一。


九、什麼叫“念佛三昧”?

“我憶往昔恒河沙(88)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我回憶往昔恒河沙那麼多劫以前,有一位佛出世,叫無量光。這一劫中,一共有十二尊佛相繼出世。這十二如來的最後一尊,叫超日月光佛。菩薩自稱之“我”,非是凡夫妄執之我,乃是菩薩假我,不妨隨順世人,同稱為我。凡夫妄執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之色身以為實我,外道妄執受想行識妄心及其功能作用以為真我,皆不知不證諸法無我及法身真我。往昔就是過去。恒河是印度的大河。恒河沙喻數量之多。劫是古印度計算宇宙時間的單位。
“彼(bǐ)佛教我念佛三昧”。“彼佛”,即超日月光佛,他教大勢至菩薩念佛三昧。什麼叫“念佛三昧”呢?念佛是修行,三昧是得定。念佛有念化身佛、念報身佛、念法身佛之不同,三昧更是種類繁多,一切禪定攝心,皆名三昧。這裏說的想佛憶佛的念佛,若得定,乃是事一心不亂念佛三昧,若開悟,則入理一心不亂念佛三昧。定能發慧,因定得慧,修禪定是手段,開發本有智慧才是目的。所以我們念佛,應當努力先使有相念佛達到功夫成片,再使這個功夫成片的有相念佛達到事一心不亂的無相念佛,然後通過事一心不亂的無相念佛,達到理一心不亂的實相念佛,即達到開悟。因此說,念佛法門和禪宗的法門是一致的,沒有矛盾。昨天我們講:如果有禪有淨土,那麼就像老虎長了角。此世你就可以教人、做老師,將來你一定會成佛。所以念佛三昧,不僅指念佛的功夫好,達到事一心不亂,而且指達到理一心不亂,達到開悟。所以我們念佛的人,不應放棄開悟的機會,要堅信,在這個世界上,釋迦牟尼佛和其他的佛都不會不管我們。因為每一位佛都有大願,要度無量無邊的眾生。無量無邊的眾生,當然就包括我們自己在內。而且我們應該知道,釋迦牟尼佛,仍然是現在佛,他並不是過去佛。因為釋迦牟尼佛的報身,仍然在這個世界的色究竟天,即色界的最高頂(89),為初地以上的菩薩說法。報身佛的釋迦牟尼佛並沒有入涅槃,只是應身的釋迦牟尼佛示現入了涅槃。釋迦牟尼佛有千百億個應化身,也只是其中一個應身在這個小世界的地球上示現入了涅槃,其他的應身仍然可以在這個三千大千世界中別的世界示現成佛,其化身也仍然以不同的形式繼續在我們這個世界化現,時時刻刻護念我們。如果我們真實修行,我們就能真切感受到佛菩薩的確時刻都在護念我們。如果我們不真實修行,就不會有這種體驗。

                        十、佛對每一個眾生都像對自己的獨生子一樣

“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打個比方說,一個人常常思念另一個人,可是另一個人不思念他,總是忘掉這件事情。“一專為憶”,喻佛恒憶念眾生,無有暫捨之時。“一人專忘”,喻眾生一味追求世間法,不知憶念佛,不肯憶念佛。
“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這樣的兩個人,即使遇到了也像沒有遇到一樣,見到了也像沒有見到一樣。其實佛的的確確一直和眾生在一起,只是眾生不學佛法,盲無慧目,故逢若不逢,見若不見。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不但有釋迦牟尼佛關心我們、照顧我們,而且有無量無邊別的佛菩薩來此助佛法化,同樣關心我們、照顧我們。此中真實事理,惟證乃知,直到開悟,才能知其少分。
“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guāi)異。”如果兩個人能夠互相憶念,互相思念,思念深切,那麼,不僅僅是從生至死,從這一生到下一生,乃至生生世世,就像一個人和他的影子一樣,不會離開。比喻如果眾生也能深切憶念佛的話,不但今生常常見佛,以至於生生世世可以與佛在一起,常隨佛學,不再分開。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十方如來”就是所有的佛,他們慈悲憫念每一位眾生,都像媽媽思念自己的孩子一樣。所以我們都是佛的孩子,佛呢,就像媽媽一樣。誰是我們最真實、最偉大的母親呢?就是佛。因為媽媽只能關心愛護我們一生,而佛生生世世都在關心愛護我們;媽媽只能關心愛護我們的身體、生活、工作、學習,但能力有限,而佛不但關心愛護我們的身體、生活、工作、學習,且能力無限,還關心愛護我們的法身慧命,幫助我們解脫和成佛。佛就像媽媽一樣,而又遠遠地勝過普通的媽媽,所以這個母親節最偉大的母親,就是佛,就是十方如來。將來我們也要作佛,我們也會成為最偉大的母親,我們也會思念眾生就像佛現在思念我們一樣。佛時時刻刻憐念眾生,永無停止,這是從兩個意義上講的。第一呢,說到如來的時候,經常指法身,法身就是我們的真心,時時刻刻和我們在一起,不曾刹那捨離我們。如果祂真的捨離我們,我們立刻就死,馬上斷滅;正因爲真心如來藏始終住持我們的身體和妄心,我們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不但我們的生命要靠它住持,既使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乃至起哪怕是一個極其微小的念頭,都必須由真心先來做一系列的工作才有可能。其實縱然我們死了,祂也仍然不會捨離我們,正因爲如此,我們才會不斷地有一世又一世新的生命。第二呢,十方一切佛,往昔行菩薩道時都曾發無上度生大願,盡未來際不捨一切眾生,對每位眾生都像對自己的獨生子一樣。

2009-3-9 21:43: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禪淨雙修”講座之二:(續)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略述

                        釋明證      
(根據在法國潮州佛堂的口述整理)


南(ná)无(mó)本師释(shì)迦(jiā)牟(móu)尼(ní)佛(三稱)

微妙甚深無上法  百千萬劫難值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今天簡述《楞嚴經》裏的《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家請看經文,首先由我來讀一遍: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
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
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
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
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曆
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
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
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81),淨念
相繼(82),入三摩地,斯為第一。


十一、不覺悟的眾生就像離家出走的孤兒一樣

“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如果被思念的這個孩子,他逃走了,那麼,媽媽雖然非常想他,不斷地憶念他,也很難幫助他。《法華經》裏講,有個孩子離開父母逃走了,他認為外面的世界更好,更自由。由於得不到父母的照顧,這個孩子呢,最後就淪落成為一個乞(qǐ)丐(gài)。爸爸媽媽在他逃走前,怕他缺乏資金,就在他的衣服裏面,給他藏了一顆無價的寶珠。這個孩子跑了很多年,結果呢,窮困潦倒,居然不知道自己衣服裏藏有一顆無價的寶珠。這就是說,眾生不知道每一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如來藏(zàng)”。這個如來藏,就藏在我們的身體之中。那個衣服就指身體,那個寶珠,就指我們的真如佛性。後來,他的老父親發現了他,但是孩子卻因不認識父親反而被嚇跑了。以後呢,老父親就想辦法讓家裏的人也裝成乞丐的模樣,和他一起生活,使他不害怕。然後,慢慢想辦法給他找一份可能接受的工作。好的工作他不會相信的,就找了一個打掃廁所、掏大糞的工作。他很高興,因為不用再流浪了。這樣就讓他住在他爸爸的這個大宅院裏,慢慢地,一點一點地互相熟悉、瞭解。這個故事很長,看過《妙法蓮華經》的人都知道,因此我們不多講,只是說,佛就像媽媽思念孩子一樣,對每一位眾生,永遠都不會放棄。有的時候我們會感覺到自己非常孤立無援,別人不能理解我們,無法幫助我們。可是別忘了,佛能理解我們,佛能幫助我們。如果我們時時刻刻思念佛的話,就會感受到佛對我們的深深的關懷和愛護。我們用不著再去求其他人怎麼樣去理解自己,凡夫很難互相溝通。我們要和我們的真心溝通,要和佛菩薩溝通,把心用在這個地方。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和佛菩薩溝通,和我們的真如佛性溝通,那麼,我們和其他人溝通就容易多了。因為你會自然地發出一種祥和的氣氛,周圍的人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就像周圍的人感受你原來那些不好的資訊,一觸即發一樣。他感受到好的氣氛,馬上就會有好的回應,用不著你多講話的。所以我說大家來這個地方,都禮佛、拜佛就好了。長期這樣堅持下去,你就會轉化你的氣質。當你的氣質真的轉化以後,每個人都會感受到,什麼話都不用講。我出國之前,曾經在山洞裏獨自專修了兩年,專門念佛。後來回到寺院,我師父和其他師兄弟,以及寺院裏的居士,大家都說我變了,不必說什麼話,一接觸馬上就知道了。這是我的體驗,我跟大家說的都是實心話。這個佛堂如果要搞好,功德很大,能夠接引很多的眾生。這是一個道場,大家要護持它。用什麼方法護持?就用自己的真實修行來護持。你真實修行,就是最好的護持。

2009-3-10 21:59: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這是一個道場,大家要護持它。用什麼方法護持?就用自己的真實修行來護持。你真實修行,就是最好的護持。

這裡其實也是一個道場
大家都能在這裡修行
願大家早成佛道

阿彌陀佛
2009-3-10 22:03:3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