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新欧洲留学
楼主: neigefemme

尋求一起網上學習佛法的朋友[雷恩]

1165
回复
79125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法句經故事集

46信徒與固執的比丘

愚癡的比丘追求種種虛榮:
在僧伽中坐上座,
成為精舍的住持和受他人的禮敬。

愚癡的人心中惦著的是:
「讓其他比丘和信徒都明白:『事情不論大小,
因為我才能成就,都由我作主』。」
所以貪與慢增長。

  希達有一次遇見摩訶那摩尊者--最早的五比丘之一正在化緣,就邀請他到家中供養。供養後,他接著聽摩訶那摩說法,聽完之後,他就領悟了佛法。後來,他在他的芒果園裡興建了一座精舍,來供養、照顧所有前往該精舍的比丘,而殊達瑪比丘則是常住比丘。

  有一天,佛陀的兩大弟子─大目犍連與舍利弗到希達興建的精舍來。希達在聽完舍利弗的說法後,即證得三果。他就邀請兩人於第二天到家中供養。他也邀請殊達瑪,卻被拒絕,殊達瑪說:「你是先邀請他們兩位,才邀請我的。」希達再度邀請時,殊達瑪仍然不肯。但是第二天一大早,殊達瑪卻出現在希達家門口,這時候,希達再次邀請他入內供養,他依然拒絕,並且說自己正在化緣,絕不坐下。可是,當他看見供養的食物時,卻嫉妒大目犍連和舍利弗,再也無法抑制心中的怒火,就辱罵希達並宣稱:「我再也不住在你的精舍了。」說完話後,氣匆匆地離開了。

  殊達瑪後來向佛陀敘說整件事的經過。佛陀告誡他:「你已經打擊這位虔誠又慷慨布施的信徒了。你必須回去找希達,確實向他認錯 」殊達瑪遵照佛陀的教誨去做。但希達卻認為殊達瑪必須先了解他錯誤的地方,才願意接受他的道歉。殊達瑪只好又回精舍去,佛陀告誨他:

  「修持好的比丘不能執著,不能自誇:『這是我的精舍,這是我的地盤,我的信徒等』。比丘若執著這種想法,貪愛、貢高之心就會熾盛。」

  殊達瑪聽完佛陀的教誨後,再次前往希達家,這次他們倆人和好如初。幾天後,殊達瑪就證得阿羅漢果。


47贏得眾人敬仰的沙彌

獲得世間利益的方法
和證得涅槃的修行方法絕對不同,

佛陀的弟子應該明白這種道理,
不應該貪戀世間利益,
應該修習出離心(註)


  提沙的父親是舍衛城中名聲顯赫的人,也經常在家中供養舍利弗。所以,提沙很小的時候,就見過舍利弗很多次。七歲時,他就出家,在舍利弗的座下為沙彌。當他停留在祇樹給孤獨園時,很多親朋好友都攜帶很多的禮物和供養品來探望他,他卻覺得這些探視十分累人。所以,得到佛陀給他的觀想題目後,他就到森林裡的一處精舍去。在那裡,如果有村民要供養他任何東西,他只說:「願你幸福,早日解脫生命的苦痛!」然後,就繼續精進禪修觀想,也因此,三個月後,就證得聖果。

  結夏安居結束後,舍利弗、大目犍連和長老比丘多人來探視他。村民也趁機請舍利弗說法,舍利弗予以婉拒,但指定提沙代為說法,村民則說:「提沙只會說:『願你幸福,早日解脫生命的苦痛!』」所以他們要求舍利弗另外派別人。但舍利弗堅持指定由提沙說法,提沙於是開始說法。

  提沙說完法時,晨曦已經初起,舍利弗擊掌讚嘆提沙精彩的說法,村民也深受感動。提沙對佛法深入的了解讓他們感到驚訝,他們因此慶幸提沙能住在他們村子裡。有些人則對提沙不早些出來說法感到遺憾。
  這時候,佛陀在給孤獨園裡,透過神通,明白村民不同的感受,就現身來化解村民的誤解。佛陀到達村子的時候,村民正在準備供養的食物,村民就趁機供養佛陀。供養後,佛陀告訴村民:「各位都很幸運,提沙能住在你們村子裡。也由於提沙在此的緣故,我、舍利弗、大目犍連、長老比丘和其他眾多比丘才會在此與各位相見。」佛陀的這番話,使村民們明白他們是何其幸運,便不再浪費時間去回想提沙尚未說法前的往事。


備註:出離有三層意義:

1. 出離群眾;
2. 心靈上遠離貪愛;
3. 遠離緣起法,趣向涅槃。


48不守戒律的比丘

智者應規勸忠告別人,使人免於犯錯;
善良的人愛戴智者,只有惡人憎恨智者。

  比丘阿濕具,富那婆修和他們的弟子停留在迦羅賴精舍時,為了私人的利益,而栽種了一些果樹。同時也違背一些小小戒,使得精舍吵鬧不堪,而妨礙其他比丘的修持。

  佛陀知道以後,派遣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去勸告他們。經過舍利弗和大目犍連的勸誡之後,大部份的犯戒比丘都改變他們的言行,但也有一些比丘竟因此還俗。


49頑倔不馴的車匿

不要結交壞朋友,不要與卑鄙的人來往,
應該結交善知識,且與品格高尚的人為友。


  車匿是陪伴悉達多(佛陀的俗名)王子離開世俗生活,出家修行時的侍者,當悉達多王子究竟證悟,成為佛陀時,車匿也出家為比丘。但儘管身為比丘,他卻因為自認與佛陀的關係密切而非常頑強、憍慢。他經常說:「佛陀出離世間、出家修行時,只有我一人隨侍在旁。但現在,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出生為婆羅門)卻說他們是佛陀的大弟子,而且有權指導我們!」

  當佛陀糾正他的行為時,他保持緘默,事後卻仍然譭謗、揶揄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兩人。佛陀因此幾次勸誡他:「車匿!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兩人都是卓越的比丘,並且善待你,你應該親近他們,並友善對待他們!」

  雖然佛陀多次勸誡,車匿仍我行我素,繼續詬病、譭謗舍利弗與大目犍連。佛陀說車匿無法立即改過,但等到佛陀入滅後,他就會知所變化。

  佛陀入滅的前一夜,喚阿難到床邊來,並告訴阿難在他入滅後,默擯車匿,也就是說所有的比丘都不要理睬他,也不要邀請他參與任何事。

佛陀入滅後,車匿領教到其他比丘對他的態度後,深切後悔過去錯誤的言行舉止,因此向僧伽認錯和致歉。從此以後,他改變言行,並且在禪修時遵照他們的指導,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50年輕沙彌的修行成就

灌溉者引水,箭匠矯直弓箭,
木匠處理木材,而智者調御自己。


  磐踶它是舍衛城一位著名人物的兒子。他在非常年輕時,就出家為沙彌。出家後的的第八天,他與舍利弗一齊去化緣,在半路上看見農人引水入農田,他問舍利弗:
  「尊者!沒有心識的水,能夠隨人意地被導引到任何地方嗎?」

  「是啊!水可以被導引至任何地方。」舍利弗說。

  然後他們繼續上路。後來,磐踶它又看見製作弓箭的人用火鍛燒弓箭,使其筆直。他也看見木匠切割、鉋平樹木,用來做車輪。這時候,磐踶它內心如是思惟:「如果沒有心識的水可以任人導引至任何地方;沒有心識且彎曲的竹子可以撫直;沒有心識的木材也可以做成有用的東西。那麼,擁有心識的我,為什麼無法控制我的內心,修行清淨止觀呢?

  經過這番思考後,他當下向舍利弗請求回精舍自己的房間,並深刻觀身。諸天神也使精舍和周遭環境保持寧靜,協助他禪修。不久,就證得三果。

  就在這時候,舍利弗正朝磐踶它的房間走去。佛陀透過神通知道磐踶它已證得三果,只要繼續禪修下去,馬上就可證得阿羅漢果,所以佛陀決定要阻止舍利弗進入磐踶它的房間。佛陀就走到磐踶它的房門口,詢問舍利弗一些問題,使他無法進入房間。磐踶它才能證得阿羅漢果,這天正是他出家的第八天。

佛佗說:「當一個人精進修行時,甚至天神們都會來護持,我個人就親自在門口阻止舍利弗進入磐踶它的房間,如此,磐踶它才能證得阿羅漢果。」

51固若磐石

如同堅固的石頭不為風動,
智者也不為毀譽所動。


  跋提是祇樹給孤獨園的一位比丘。由於個頭矮小,大家就以「矮個兒跋提」稱呼他。甚至有些年輕比丘經常拉他的鼻子、耳朵或拍他的頭而嘲笑他:

  「大叔,你好嗎?快樂嗎?比丘的生活你煩不煩啊?」

  但跋提心地非常善良從不生氣、也不回嘴。事實上,他的內心和神情都十分寧靜安祥。

  佛陀知道跋提的耐心時,就說:
  「阿羅漢永不發脾氣,不苛責別人,也不瞋恨他人。阿羅漢就像一座山,山不為風所動,阿羅漢也不為毀辱所動!」

  這時候,其他的比丘才知道跋提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52辱罵比丘的女人

如同深潭的水,清澈安靜;
智者聽聞佛法後,內心清淨。


  瑪她是一位虔誠的女信徒。她的女兒坎南嫁到別的村子去。有一次,由於坎南回娘家已經有一段日子了,她丈夫就差信來要她回去。坎南的母親因為要做糕餅給女婿,就要她過幾天再回去。
  第二天,瑪她做了幾個糕餅,但有四個比丘來化緣,她就把所做的糕餅全部供養他們,坎南只好再留下一天,但連著三天瑪她都把糕餅供養比丘。因為這緣故,坎南的丈夫就另行再娶。坎南從此痛恨所有的比丘,認為比丘毀了她的婚姻。每次遇見比丘,就予以辱罵、譭謗。後來,所有的比丘就遠離她家。

  佛陀知道這件事後(註),就到坎南家去,並問她:
「比丘是否只取供養的食物,還是拿走不是供養的食物?」

  坎南回答說,比丘只取供養的東西,並且說:「比丘們沒有錯,錯在我自己。」她承認自己的錯誤,請求佛陀的寬恕,並進一步頂禮。佛陀就向她說法,坎南聞法之後證得初果。

  回精舍的路上,佛陀碰見波斯匿王,就把坎南的事告訴國王,國王問佛陀,她是不是已經知道自己錯了,並且明白佛法。佛陀回答道:「我已經教導她佛法,她也因此法喜充滿。」

  國王向佛陀保證,會讓坎南今生衣食富足。國王回去後,就叫坎南來,並宣稱:「誰能妥善照顧我女兒--坎南的人,可以收養她。」這時候一位大臣就認她為螟蛉女。這大臣告訴她:「你要供養多少,就供養多少!」從此以後,坎南每天供養所有到她家化緣的比丘。

  佛陀知道坎南慷慨布施時,說道:「比丘們!坎南紛擾雜亂的心在聞法後已經變得清澄、祥和了。」

備註:(註)因為這件事故,所以佛陀建議比丘不要向女施主化緣。
2009-4-11 14:31: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佛教典籍流通

已收到請來的一些經典
我想以此做為流通中心
有想閱讀者請在版上給我您的email
我們再連絡如何寄贈
因書籍都只有一本
所以希望各位珍惜
並且也希望各位可以一同參與流通
讓書籍一直可以傳閱下去

阿彌 ...
neigefemme 发表于 2009-4-9 13:45

各位也可以發短消息給我
2009-4-11 14:40: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法句經故事集

53智者不為得失所動

智者不執著世間,不與聞諸愛欲,
不論遭遇苦或樂,智者不憂不樂。

  有一年,佛陀和眾多比丘在某一婆羅門的邀請下,到鞞蘭若結夏安居。當他們到達時,這婆羅門受魔波旬的影響,卻不護持佛陀等人。當時又是饑荒,鞞蘭若的百姓只能在佛陀及眾弟子外出化緣時供養極少數的食物。面對這種困境,大目犍連懇求佛陀允許他運用神通前往別人無法到達的地方去帶食物回來,但為佛陀所拒絕。儘管情況如此困難,所有的比丘並不頹喪,仍然滿足於馬商每天供養的少許穀物。

  結夏安居結束後,佛陀等人在通知該婆羅門之後,就打道回祇樹給孤獨園。舍衛城的人喜悅地歡迎佛陀和眾多比丘回來,並供養他們。

  這時候,有一群人由於比丘們的慈悲,而留在精舍裡。這群人每次貪心地吃完比丘剩下的所有食物後,就只知道睡覺,一旦醒來時,又只知道到河邊去跳呀叫呀、打打鬧鬧地嬉戲。不管在那裡,他們都行為不檢,無所事事。

    一天,比丘們互相討論這群人難以駕馴的行為:「在鞞蘭若時,由於飢荒,他們還相當恭敬有禮,舉止也合乎規矩。現在食物充足,他們就行為不檢了。」這時候,佛陀聽見眾人議論的話題,就說:「愚癡的人在諸事不順遂時,滿心哀愁,神情沮喪,一旦事事如意時,則又雀躍不已。這就是愚癡人的特性;智者則不因生命中的得失而動搖心志。」


54解脫要靠自己

智者不會因為自己的利益或別人的利益而造作惡業,
智者也不會為了求子、財富或謀國而造作惡業,
真正的智者不應該以非法手段追求成功,
唯有如此,才是有戒行、智慧、正直的智者。(偈84)


  曇彌夫婦住在舍衛城。有一天,他告訴懷孕的妻子說,他想出家修行,他妻子請他等孩子出生後再出家。孩子誕生後,他又向妻子重提這件事。她又要他等孩子會走路時再出家。他自忖道:「要求妻子同意我出家是無益的,我應該自己努力,解脫輪迴的苦痛。」心意已定後,他就逕自出家為比丘,並且依佛陀給他的觀想題目精進修行,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幾年後,他回到裡,向妻子和孩子傳授佛法。他的孩子也因此出家並且證得阿羅漢果。這時候他太太心想:「既然我丈夫和孩子都出家,我最好也出家修行。」就這樣,她也出家修行,同樣證得阿羅漢果。

  有一次,在比丘聚集的場合,有人告訴佛陀關於曇彌出家修行並引導全家人修行也證果的事。佛陀說:「比丘們!智者不會為了追求自己或別人的利益,而造作惡業以獲取財富與成功。相反的,智者只知理解、奉行佛法而自行從輪迴中解脫出來。人只能自己努力,解脫生死輪迴,而無法依賴別人。」


55只有少數人證得涅槃

到達彼岸(涅槃)的人少,其餘的人都在此岸徘徊。 (偈85)

信受奉行佛法的人,去除貪欲,
可以到達難以抵達的彼岸。 (偈86)

   有一次,舍衛城有一群人集體供養眾多比丘,並安排其中一些比丘們徹夜說法。但聽法的觀眾中有些人無法熬夜,早早就走了,有些人雖然整夜坐著聽法,但大部份的時間,卻無法集中精神,只是半醒半睡的度過。只有少數的人專心聞法。

  第二天,比丘們告訴佛陀昨天的事,佛陀說:「大多數的人都執著世間,只有少數的人能到達彼岸(證得涅槃)。」

佛陀接著提醒比丘們要時時警覺,正念現前,只有自覺精進學佛法的人才能究竟解脫煩惱,證入究竟喜悅的涅槃。


56從黑暗趣向光明

智者遠離貪愛,以涅槃為目的,不作黑法(註),勤休白法,
追求凡人不喜歡的寂靜、出離與涅槃。
智者割捨欲愛,無所執著,滌除心中所有的煩惱。 (偈87/88)


正念現前,修習七覺支,同時去除一切欲愛的人,
煩惱已斷,今生就能證得涅槃。 (偈89)


  在憍薩羅國結夏安居後,一群比丘向佛陀請教禪修的事宜。佛陀就告誡他們要放棄欲樂和對世間的執著,如此才能趣向涅槃。

備註:「黑法」:即十種惡業。

第七品 阿羅漢品57-60

57佛陀和名醫耆域

不再生死輪迴,不後悔,
解脫一切,自由自在,
斷一切繫縛(註1) 的人(註2),
沒有任何貪欲。


  提婆達兜曾經多次試圖謀害佛陀。其中一次是自靈鷲山頂上推下大石,企圖砸死佛陀,但巨石墮落下來時,撞到山崖。破裂的碎片打中佛陀腳的大姆指。佛陀因此被人護送至耆域在芒果園內的精舍 (註3)。名醫耆域為佛陀敷藥並且包紮傷口。之後,耆域就進城去治療其他的病人,但答應在傍晚前趕回來,將包紮拆掉。當天晚上,耆域要回去時,卻發現城門已經提早關了,而無法回去照顧佛陀。這令他很懊惱,因為包紮若不及時拿掉,病情會加重。

  當天晚上,佛陀判斷耆域無法回來,就要阿難協助他把包紮拿掉,卻發現傷口已經痊癒了。第二天早晨,耆域趕回來時,問佛陀昨天晚上是否感覺劇痛和不舒服呢?佛陀回答說:「耆域!證悟成為佛陀以後,我就具足隨時都可以止息苦痛和憂愁的能力。」佛陀接著解釋解脫聖者的心性。


(註1)有四種繫縛:貪、瞋、戒禁取和見取 。
(註2)即阿羅漢 。
(註3)精舍啟用典禮之後,耆域就證得初果。佛陀在他的建議之下,吩咐比丘要適當 運動,如打掃和走路等。《耆域經》記載佛陀對食肉的看法,該經就是佛陀對耆域的說法。


58阿羅漢不執著

正念現前的人精進修行,如同天鵝飛離沼澤,
他們不樂在家 (註1),而正信出家。(偈91)


  佛陀和眾多比丘有一年在王舍城結夏安居。安居結束前約兩星期的時候,佛陀預先告訴比丘,安居後要離開王舍城,要比丘們預做準備 (註2)。有些比丘便開始縫製新袈裟並加以染色,有些人則洗滌舊袈裟。但當比丘們看見大迦葉尊者也在洗袈裟時,心中想著:「王舍城裏裏外外有非常多信徒仰慕大迦葉尊者,並且供養一切所需的物品。這種情形下,大迦葉卻要追隨佛陀,離開他們,這樣做對嗎?」

  十五天後,在離去的前夕,佛陀認為可能有一些供養典禮儀式、比丘剃度和喪禮等事情,所以比丘全部離去是不恰當的,因此決定要一些比丘留在王舍城,並要大迦葉留下來帶領他們。大迦葉尊者及其它幾位年輕比丘就因此留在王舍城。

  聽到大迦葉尊者要留下來的消息時,其他比丘就說:「果然不出我們所料,大迦葉尊者要留在王舍城。」佛陀告誡他們:「比丘們!你們認為大迦葉是執著王舍城的信徒和他們的供養嗎?你們錯了!大迦葉是奉行我的指示才留下來的,大迦葉不執著一切事物!」


註1:阿羅漢行腳各地,而不執著特定的地方,因為阿羅漢沒有“我”和“我所”的觀念。
註2:諸佛會事先通知比丘們,是否會與他們一同外出化緣,如此,比丘們才有時間準備。


59比丘控訴舍利弗

阿羅漢猶如大地,耐心具足,若受人刺激,也不憤怒;
阿羅漢虔誠堅定,一如因陀揭羅 (註1);
阿羅漢內心安祥清淨,如無污泥的池塘,不再生死輪迴。


  結夏安居結束時,舍利弗正準備與其它比丘一同外出。有位對舍利弗懷有怨懣的年輕比丘卻向佛陀抱怨說,舍利弗辱罵,鞭打他。佛陀就請人召請舍利弗來解釋,舍利弗不辯別自己的清白,卻說:「世尊!堅定持戒並且觀身的比丘,若有對不起其它比丘的行為,怎麼可能不道歉,就逕自出外去呢?我像大地一樣,花卉綻放時,沒有任何喜悅的感覺,垃圾與糞堆積在上面,也不憤怒。我也像門墊、乞丐、斷腳的公牛一般,對污穢的血肉之軀感到厭惡,不再執著於它。」

  舍利弗謙虛地說完之後,犯錯的年輕比丘深感愧疚,承認自己指控舍利弗的錯誤。佛陀建議舍利弗接受年輕比丘的道歉,免得年輕比丘將來受業報。年輕比丘就恭敬地懇求舍利弗寬恕。舍利弗也誠摯的原諒他,並且重述如果自己有任何不對的地方,也請他能原諒 (註2)。
  所有在場的比丘都讚嘆舍利弗,佛陀說:

  「比丘們!像舍利弗這樣的阿羅漢不懷任何憤怒和瞋心。如同大地和門柱一樣的耐心、寬容和堅定,他的內心永遠祥和、清淨。」


備註: 1. 因陀揭羅,是在大門中間安放一堅固的石頭,作為關門時放門橛用的。另一種說法認為它是帝釋的柱子,在進城的地方安立一大而堅固的柱子,以象徵因陀羅(印度守護神)之所在。

2. 舍利弗和大目犍連尊者是佛陀的兩大弟子,佛陀指派他們擔任僧伽的指導人,佛陀建議所有的比丘尊敬他們如同父與母。

60一眼失明

阿羅漢的身口意清淨;
阿羅漢智慧具足,究竟解脫,究境寂靜,
不受生命中的得失左右。


  有一位七歲的男孩,由於父親殷切的盼望,而出家為沙彌。剃度之前,男孩先得到一個觀想題目。剃度時,他專注觀想,也因為這觀想和前世的善業,剃度之後,他就證得聖果。

  後來,提舍尊者在沙彌的陪同下,出發前往舍衛城,準備向佛陀頂禮。

  半路上,他們暫宿某一村落的精舍。當天晚上提舍入睡後,沙彌卻徹夜坐在提舍的身邊未眠,只在接近清晨的時候,稍為睡臥一會。

  第二天一大早,提舍認為該是搖醒沙彌的時候了,於是用扇子搖醒小沙彌。但不幸的,扇柄卻打傷了他的一隻眼睛。小沙彌急忙用單手遮住受傷的眼睛,出去打水,準備給提舍尊者洗臉,並清洗精舍的地板等。

  但當他單手捧水給提舍時,尊者告誡他,服務別人時,應該用雙手。這時候,尊者才發現小沙彌的一眼已經因為自己的疏忽而失明了。剎那間,尊者明白小沙彌實在是一位高貴的人,他深感歉疚,謙虛地向小沙彌道歉。但小沙彌告訴他,這既不是尊者錯,也不是他自己的錯,而是業報。小沙彌更請尊者不要因此難過,但尊者卻無法忘懷這件不幸的意外。

後來,他們繼續上路,終於抵達佛陀停留的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佛陀知道路上所發生的事,就說:
  「阿羅漢不與人動氣,阿羅漢克制感官的衝動,內心究竟寧靜、安祥。」

2009-4-16 16:14: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法句經故事集
第八品 千品61-67

61證阿羅漢果最快的方法

唱誦毫無義理的千句偈語,
不如唱誦一句有法益的偈語,
聽聞之後,使人趣入寂靜。


  一群商人共同搭船出海,不幸發生海難,除了一人以外,所有人都喪生了。這唯一活命的人抓住一片木板,最後漂流到輸帕羅卡港。上岸後,他用一片樹皮遮住身子,坐在人們可以看得見的地方。有些過往的行人給他食物,有些人則以為他是聖者,而向他致敬。另外有人給他衣服穿,但他卻不接受,因為他害怕穿上衣服以後,人們會降低對他的敬意。同時,有些人認為他是阿羅漢,他也就自以為是阿羅漢。因此,人們稱呼他「婆醯迦達如斯亞」。

  大約在這時候,他某一世的朋友摩訶布拉瑪看見婆醯迦誤入歧途,覺得引導他回正道是自己的責任,所以在晚上時候,摩訶布拉瑪就去找婆醯迦,並告訴他:「婆醯迦!你還不是阿羅漢,更重要的是,你還沒有成為阿羅漢的德行。」婆醯迦聽完朋友的話,抬起頭來:「是啊!我必須承認,正如你所說的,我不是阿羅漢。我現在明白自己犯了大錯。但是,究竟在這世間上,誰是阿羅漢?」摩訶布拉瑪就勸告他去舍衛城,請佛陀助他一臂之力。

  婆醯迦明白自己犯了大錯,非常沮喪,就直接到舍衛城去見佛陀。後來,他看見佛陀和比丘們正在化緣,就很恭敬地跟上去,請求佛陀教他佛法,佛陀告訴他,現在正在化緣,不是說法的時間。

  「尊者!沒有人瞭解你我生命中的危險,所以請教我佛法吧!」婆醯迦繼續懇求佛陀知道婆醯迦的程度無法了解佛法,而且,婆醯迦剛才長途跋涉,驟然得遇佛陀,內心正雀躍不已,所以無法立刻接受佛法。佛陀不願在這種情況下立即向他說法,而希望等他內心平靜下來時,再向他說法,他也才能心領神會。但婆醯迦仍固執的懇請,佛陀只好站在路上對他說:

  「婆醯迦!當你看東西的時候,就只看見那件東西;聽聲音的時候,就只聽見那聲音;聞、嚐、觸任何東西時,就只是聞、嚐和觸那東西;想事情時,就全神想那件事情。」

  婆醯迦如法奉行,同時因為全神貫注,他的過去善業現前,而證得阿羅漢果。他於是懇請佛陀允許他加入僧伽,佛陀要他先準備三衣、缽和比丘必備的東西。但當他出去籌備的時候,卻被一隻動物攻擊致死。後來,佛陀和比丘進食完畢後,在路上發現婆醯迦的屍體。佛陀要比丘們把他的屍體火化,把遺物供養在浮圖中。

  回到祇樹給孤獨園時,佛陀說婆醯迦已經證入涅槃。佛陀並且說婆醯迦是最快證得神通的人。比丘對佛陀的說法感到困惑,就問佛陀,婆醯迦在何時、如何證得阿羅漢果。佛陀說:「婆醯迦在路上聽我說法時,就證得阿羅漢果。」比丘卻懷疑怎麼可能只聽幾句法語就能證得阿羅漢果。佛陀說:「法句或說法時間的長短與證果快慢無關。」


62賭博的得失

信受奉行佛法的人,去除貪欲,可以到達難以抵達的彼岸。
克服自己,勝過征服他人;
天神、樂神、魔波旬或梵天都無法戰勝克己節制的人 (偈104/105)


  以一位婆羅門告訴佛陀:「尊者,我認為你只知有法益的修行,對無益的事一無所知。」佛陀說他也了解無益且有害的事。佛陀就列舉六種會消耗財產的行為:

(1) 太陽高掛了才起床 (2) 疏懶成性 (3) 殘暴 (4) 沉溺毒品(尤其指酒) 而昏醉迷糊 (5) 在惹人懷疑的時間內,獨自在街上閒逛 (6) 邪淫。

  佛陀接著問這婆羅門如何維生,婆羅門回答說以賭博維生 (註)。佛陀再問他輸贏情形,當婆羅門回答說有輸有贏時,佛陀說:「在賭博中獲勝,無法與克服煩惱的成就相比。」

備註:在《敗亡經》中,佛陀說賭博是造成人墮落的原因之一。

63往生梵天的方法

與其百年間每月供養成千上百的祭祀,
不如頃刻之間供養修行的人,
如是供養,勝過百年的祭祀。


  舍利弗的叔叔是一位婆羅門,有一次,舍利弗問他,有沒有做過任何的功德。他的叔叔回答說,他每個月供養裸身的苦行者,希望將來能往生梵天。舍利弗告訴他說,他的老師們並不了解往生梵天的方法。說完後,舍利弗更引領叔叔去見佛陀,並請求佛陀開示確實可以使人往生梵天的佛法。

  佛陀向舍利弗的叔叔說:「供養一湯匙的食物給真正的聖人,比你供養那些不值得供養的人更好。」

64用動物祭祀的婆羅門

世間人為追求功德,
而在節慶時布捨與供養,
所得到的功德,
不如禮敬聖者的四分之一。


  有一次,舍利弗問一位婆羅門的朋友,有沒有做過任何的功德,他朋友回答說,他長久以來都提供大量的祭祀犧牲,希望來生能往生梵天。

  舍利弗告訴朋友說,他的老師們一直教導他虛幻的希望,他的老師們根本不知道往生梵天的方法。舍利弗就引導他去見佛陀,請佛陀教他往生梵天的方法。

  佛陀說:「婆羅門,即使僅是頃刻間頂禮聖者,也比整年度所供奉的大大小小祭祀犧牲,要來得好。」


65喬達那尊者和搶匪們

若長命百歲,但愚癡、放逸,
不如具足智慧且修禪定一天。


  喬達那尊者從佛陀得到禪修觀想的題目後,到森林中去禪修,並且證得聖果。證得聖果後,他出發回精舍去向佛陀頂禮問訊。路上,他停下來稍微休息一下,就坐在石板上,而進入禪定。這時候一群剛打劫村子的搶匪們也來到他休息的地方。他們誤以為他是個樹樁,就在他身上周圍放置他們搶奪來的贓物。第二天,天亮時,他們才發覺原來他是活生生的眾生,但他們卻又錯以為他是惡魔,嚇得想要急忙逃走。

  喬達那告訴他們,他只是位比丘,不是惡魔,請他們不要害怕。搶匪們對他的話感到訝異,就請他原諒他們誤認他是樹樁的錯誤,他們也決定出家修行。

  喬達那就在他們的陪伴下回到精舍,並且向佛陀報告事情的經過。

  佛陀告誡他們:「如果長命百歲,但是無明,盡做傻事,也是無益的人生;現在你們都已經明白佛法,變得有智慧了,所以,當一天有智慧的人比長年無明的人更有價值!」

  這些新出家的比丘從此信受奉行佛陀的教法,努力成就自己的道業。

66自殺時證得聖果的沙帕達沙

若長命百歲,但怠惰,精神不振,
不如一天的精進。 (偈112)


  從前有一位比丘對自己無法證得聖果感到十分沮喪,同時覺得還俗既不恰當也是件羞恥的事,所以他認為自行結束生命比較恰當。他就把手放進裝有毒蛇的罐子,但罐中的蛇沒有咬他,這是他以前的善業保護他的緣故。後來,他又拿刀片企圖割喉自殺,但當他把刀片放在喉嚨的時候,他回想起自己今生做為一位比丘,在修行時所證得的清淨時,他的身心充滿喜悅。他接著超脫這份法喜,轉移心念至智慧的培養,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他回到精舍時,其他比丘問他去那裏了?他回答說他企圖結束自己的生命,他們又問他,既然如此,他現在怎麼又在這裏呢?

  「我本想用這把刀子割喉嚨,但我現在已經用智慧的劍斬除所有的煩惱。」他說。

  這些比丘就向佛陀報告:「沙帕達沙自稱在企圖自殺時證得阿羅漢果,千鈞一髮的時刻,可以證得阿羅漢果嗎?」

  「有可能,對精進修習止觀的修行人是有可能的。剎那間證得阿羅漢果是可能的,甚至當比丘經行時,腳尚未踏下去之前,都有可能證得阿羅漢果!」佛陀說。


(註) 證阿羅漢果純粹是心靈精神的層次,與世俗的時間和空間觀念無關。

67家破人亡的波她卡娜

若長命百歲,但不知世事生滅的實相,
不如如實知見生滅法的一天。


  波她卡娜是舍衛城中一位富翁的女兒,十分美麗,父母又對她愛護有加。但她卻愛上家裡的一位男僕,和他私奔到離舍衛城很遠的一個村子去。後來,她懷孕了,當分娩日子快到的時候,她好幾次請求丈夫允許她回家生產,但她丈夫每次都害怕遭到他丈人的毒打而拒絕她的懇請。有一天,她趁丈夫不在家的時候,悄悄出發回娘家去。但是,她丈夫卻追上她,請她回家去,但她加以拒絕。這時候,她分娩的時刻到了,就在附近的草叢中產下一子,然後與丈夫一起回家。

  她再度懷孕的時候,也希望回家生產,但丈夫也加以拒絕。產期快到了,她只好又悄悄地帶著大兒子,出發回舍衛城的娘家。當丈夫追上她時,她產前劇痛加速,即將分娩,這時候天又下著大雨,丈夫急忙去找了個較穩當的地方。當他正在整理場地時,卻被一條劇毒的蛇咬到,當場死亡。這時候,波她卡娜已經生下孩子。第二天,她四處尋找丈夫,卻發現丈夫的屍首,她內心非常悲傷,認為丈夫的死都是自己害的,而十分內疚,就繼續回舍衛城找父母。

  但由於下了一整夜的雨,溪水上漲,她無法一次帶二個兒子過河,就把大兒子安置在河這岸,先帶初生嬰兒渡河,並且把他放在對岸,然後自己再渡河折返這岸。當她正在河中央時,一隻在嬰兒上空盤旋的老鷹,以為嬰兒是塊肉,波她卡娜急忙大聲嘶喊,想嚇走老鷹,但老鷹仍然俯衝直下,奪走她的嬰兒。而在這岸的大兒子聽見母親在河中喊叫,以為母親在叫他,就自行邁向河中,但不幸地被強烈的河水沖走。波她卡娜一天之內喪夫又連喪二子。

  她放聲慟哭:「小兒子被老鷹奪走,大兒子被河水沖走,丈夫被毒蛇咬死。」然後她遇見一位來自舍衛城的人,她淚眼盈眶的打聽她父母的消息,這人告訴她,昨晚的暴雨使她父母的房子全部倒塌,她父母和唯一的哥哥全部罹難,並且已經火化了。聽到這悲慘的消息,她徹徹底底地崩潰,完全瘋了。甚至不知道身上的衣服已經掉落地上,身子半裸,仍然滿街狂奔,嘶聲哭喊:「可憐的我啊!老天啊!」

  這時候,正在祇樹給孤獨園講經說法的佛陀看見她在外面,就運用神通使她前來加入聽法大眾中。當人群看見她走過來時卻想阻止她前進:「不要讓這瘋女人進來!」但佛陀制止他們。當她走到可以聽見佛陀說話的距離時,佛陀告訴她控制自己的心念,使心平穩下來,等她回神過來,才驀然察覺自己的裙子不見了,就安靜的蹲下來,並接下別人遞來的一布塊,遮掩自己。她接著向佛陀訴說她不幸的遭遇─兩個兒子、丈夫、父母和唯一的兄弟全都罹難的經過。

  佛陀安慰她:「波她卡娜,不要恐懼!你已經安止於一位可以真正保護並指引你的人了,在過往的生死輪迴中,你為兒子、丈夫、父母、兄弟所流過的眼淚已經夠多了。」佛陀進一步向她說《無始相應經》(此經討論無窮盡的生死輪迴),這時候她如釋重擔而漸漸平穩下來,佛陀又說,人不應該過度擔憂逝世的人,反而應該清淨自己,精進努力,俾能證入涅槃。聽完佛陀的說法後,波她卡娜明白生命的無常,而對可以引領人們解脫生死輪迴的佛法建立信心。

    從此以後,她就出家為比丘尼。有一天,她用壺中水洗腳,當她第一次潑水時,水只向前流了一下子就消失了;她第二次潑水時,水比第一次的時候更往前流動了一段距離,才消失不見;而第三次潑出去的水流動的距離更長,當她看著這三次的潑水所造成不同的流動情形時,恍然明白眾生生命的三個階段(前世、今生、來世)。這時候,在祇樹給孤獨園的佛陀透過神通,知道她的想法,便放光,告誡她:「波她卡娜,妳的想法正確,妳已經確實明白五蘊的實相了,如果有人長命百歲,但卻不明白五蘊無常,苦、空的道理,也是枉費一生的。」波她卡娜不久就證得阿羅漢果。
2009-4-17 14:26: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eigefemme 于 2009-4-18 13:18 编辑

本日唸誦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楊枝淨水讚
楊枝淨水  遍灑三千  性空八德利人天  福壽廣增延  滅罪消愆  火焰化紅蓮

南無清涼地菩薩摩訶薩   三稱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三稱

淨口業真言
唵 修唎修唎 摩訶修唎 修修唎 薩婆訶

淨意業真言
唵 縛日囉怛訶賀斛

淨身業真言
唵 修哆唎 修哆利 修摩唎 修摩唎 薩婆訶

安土地真言
南無三滿多 沒驮喃 唵 度嚕 度嚕 地尾 薩婆訶

普供養真言
唵 誐誐曩 三婆嚩  伐日囉斛

法華偈
六萬餘言七軸裝  無邊妙義廣含藏  白玉齒邊流舍利 紅蓮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潤 口內醍醐滴滴涼
假饒造罪過山嶽  不須妙法兩三行

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意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若有持是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為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眾生。為求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寶。入於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漂墮羅剎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人等。皆得解脫羅剎之難。以是因緣。名觀世音。若復有人。臨當被害。稱觀世音菩薩名者。彼所執刀杖。尋段段壞。而得解脫。 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夜叉羅剎。欲來惱人。聞其稱觀世音菩薩名者。是諸惡鬼。尚不能以惡眼視之。況復加害。設復有人。若有罪。若無罪。杻械枷鎖。檢繫其身。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悉斷壞。即得解脫。若三千大千國土。滿中怨賊。有一商主。將諸商人。齎持重寶。經過險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應當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是菩薩能以無畏。施於眾生。汝等若稱名者。於此怨賊。當得解脫。眾商人聞俱發聲言。南無觀世音菩薩。稱其名故。即得解脫。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眾生。多於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痴。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眾生。常應心念。若有女人。設欲求男。禮拜供養觀世音菩薩。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設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眾人愛敬。 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力。若有眾生恭敬禮拜觀世音菩薩。福不唐捐。是故眾生。皆應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無盡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億恒河沙菩薩名字。復盡形供養飲食、衣服、臥具、醫藥。於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不。無盡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復有人。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乃至一時禮拜供養。是二人福。正等無異。於百千萬億劫。不可窮盡。無盡意。受持觀世音菩薩名號。得如是無量無邊福德之利。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游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應以梵王身得度者。即現梵王身而為說法。應以帝釋身得度者。即現帝釋身而為說法。應以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大自在天身得度者。即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應以天大將軍身得度者。即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應以毘沙門身得度者。即現毘沙門身而為說法。 應以小王身得度者。即現小王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身得度者。即現長者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身得度者。即現居士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即現童男、童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伽樓羅、緊那羅、摩候羅伽、人、非人等身得度者。即皆現之而為說法。應以執金剛神得度者。即現執金剛神而為說法。 無盡意。是觀世音菩薩。成就如是功德。以種種形。游諸國土。度脫眾生。是故汝等。應當一心供養觀世音菩薩。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號之為施無畏者。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我今當供養觀世音菩薩。即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以與之。作是言。仁者。受此法施珍寶瓔珞。時觀世音菩薩。不肯受之。無盡意復白觀世音菩薩言。仁者愍我等故。受此瓔珞。 爾時佛告觀世音菩薩。當愍此無盡意菩薩及四眾、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伽樓羅、緊那羅、摩候羅伽、人、非人等故。受是瓔珞。即時觀世音菩薩愍諸四眾。及於天、龍、人、非人等。受其瓔珞。分作二分。一分奉釋迦牟尼佛。一分奉多寶佛塔。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自在神力。游於娑婆世界。爾時無盡意菩薩以偈問曰。

    * 世尊妙相具。我今重問彼。      佛子何因緣。名為觀世音。
    * 具足妙相尊。偈答無盡意。      汝聽觀音行。善應諸方所。
    * 弘誓深如海。歷劫不思議。      待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
    * 我為汝略說。聞名及見身。      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
    * 假使興害意。推落大火炕。      念彼觀音力。火炕變成池。
    * 或漂流巨海。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波浪不能沒。
    * 或在須彌峰。為人所推墮。      念彼觀音力。如日虛空住。
    * 或被惡人逐。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不能損一毛。
    * 或值怨賊繞。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咸即起慈心。
    * 或遭王難苦。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刀尋段段壞。
    * 或囚禁枷鎖。手足被杻械。      念彼觀音力。釋然得解脫。
    * 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      念彼觀音力。還著於本人。
    * 或遇惡羅剎。毒龍諸鬼等。      念彼觀音力。時悉不敢害。
    * 若惡獸圍繞。利牙爪可怖。      念彼觀音力。疾走無邊方。
    * 蚖蛇及蝮蝎。氣毒煙火然。      念彼觀音力。尋聲自迴去。
    * 雲雷鼓掣電。降雹澍大雨。      念彼觀音力。應時得消散。
    * 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能求世間苦。
    * 具足神通力。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無剎不現身。
    * 種種諸惡趣。地獄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 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常願常瞻仰。
    * 無垢清淨光。慧日破諸暗。      能伏災風水。普明照世間。
    *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 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      念彼觀音力。眾怨悉退散。
    *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      於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
    * 具一切功德。慈眼視眾生。      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爾時持地菩薩即從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眾生。聞是觀世音菩薩品自在之業。普門示現神通力者。當知是人功德不少。佛說是普門品時。眾中八萬四千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http://www.xuyuntemple.com/?l=zt&a=48  可點擊聽誦)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觀音靈感真言
唵嘛呢叭彌吽 麻曷倪牙納 積都特巴達 積特些納  微達哩葛 薩而斡而塔 卜哩悉塔葛 納補囉納 納卜哩 丟忒班納 捺麻盧吉 說囉耶 娑訶


觀音菩薩讚  
觀音菩薩妙難酬 清淨莊嚴累劫修  三十二應塵剎 百千萬刦化閻浮 瓶中甘露常時灑 手內楊柳不計秋
千處祈求千處現 苦海常作度人舟
南無普陀山琉璃世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數百千聲
觀音大士  悉號圓通  十二大願誓弘深  苦海渡迷津  救苦尋聲  無剎不現身
南無觀世音菩薩摩訶薩  三稱

大悲咒
http://chen-qiwang.spaces.live.com/Blog/cns!2FDF461CCEBAB4A1!113.entry

三皈依

自皈依佛  當願眾生  體解大道  發無上心
自皈依法  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  當願眾生  統領大眾  一切無礙

回向偈

願消三障諸煩惱  願得智慧真明了  普願罪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薩道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2009-4-18 11:52: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悲咒全文http://chen-qiwang.spaces.live.c ... CCEBAB4A1!113.entry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na-mo ha-la-ta-na ta-la-ya-ya na-mo a - li - ya

婆盧羯帝.爍缽囉耶.菩提薩埵婆耶.
va-lo-ki-di s-va-la-ya po-ti-sa-ta-va-ya

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
ma-ha-sa-ta-va-ya ma-ha-ka-lu-ni-ka-ya

唵.薩皤囉罰曳. 數怛那怛寫.
om sa-pa-la-va-i su-da-na-da-shia

南無悉吉慄埵.伊蒙阿唎耶.
na-mo-s-ki-li-do i-mo-a-li-ya

婆盧吉帝.室佛囉愣馱婆.
va-lo-ki-di s-pa-la-len-ta-va

南無.那囉謹墀.醯利摩訶皤哆沙咩.
na-mo na-la-ki-di hi-li-ma-ha-pa-ta-sa-me

薩婆阿他.豆輸朋. 阿逝孕.
sa-va-a-ta du-su-bon a-ja-yun

薩婆薩哆.那摩婆薩哆.那摩婆伽.
sa-va-sa-ta na-mo-va-sa-ta na-ma-va-ka

摩罰特豆. 怛姪他.
mo-va-tu-du ta-ja-ta

唵.阿婆盧醯. 盧迦帝. 迦羅帝. 夷醯唎.
om a-va-lu-hi lu-ka-di  ka-la-di i-hi-li

摩訶菩提薩埵. 薩婆薩婆. 摩囉摩囉.
ma-ha-po-ti-sa-ta sa-va-sa-va mo-la-mo-la

摩醯摩醯.唎馱孕.俱盧俱盧.羯蒙.
mo-hi-mo-hi li-do-yu gu-lu-gu-lu ke-mon

度盧度盧.罰闍耶帝. 摩訶罰闍耶帝.
du-lu-du-lu va-ja-ya-di ma-ha-va-ja-ya-di

陀囉陀囉. 地唎尼. 室佛囉耶.
ta-la-ta-la  di-li-ni s-pa-la-ya

遮囉遮囉. 摩麼.罰摩囉. 穆帝隸.
ja-la-ja-la  ma-ma va-ma-la mu-di-li

伊醯伊醯.室那室那. 阿囉嘇.佛囉舍利.
 i-hi-i-hi s-na-s-na  a-la-sam pa-la-jia-li

罰沙罰參.佛囉舍耶.
va-sa-va-sem pa-la-jia-ya

呼嚧呼嚧摩囉. 呼嚧呼嚧醯利.
hu-lu-hu-lu-ma-la hu-lu-hu-lu-hi-li

娑囉娑囉. 悉唎悉唎. 蘇嚧蘇嚧.
sa-la-sa-la  si-li-si-li  su-lu-su-lu

菩提夜.菩提夜.菩馱夜.菩馱夜. 彌帝唎夜.
pu-ti-ya pu-ti-ya pu-da-ya pu-da-ya mei-di-li-ya

那囉謹墀.地利瑟尼那.
na-la-ki-di di-li-sa-ni-na

波夜摩那.娑婆訶.
ba-ya-ma-na swa-ha

悉陀夜. 娑婆訶.
si-da-ya swa-ha

摩訶悉陀夜. 娑婆訶.
ma-ha-si-da-ya swa-ha

悉陀喻藝.室皤囉耶. 娑婆訶.
si-do-yu-i  s-va-la-ya  swa-ha

那囉謹墀. 娑婆訶.
na-la-ki-di swa-ha

摩囉那囉.娑婆訶.
ma-la-na-la swa-ha

悉囉僧.阿穆佉耶. 娑婆訶.
si-la-sen a-mu-ka-ya swa-ha

娑婆摩訶.阿悉陀夜. 娑婆訶.
sa-va-ma-ha a-si-da-ya swa-ha

者吉囉.阿悉陀夜. 娑婆訶.
jer-gi-la a-si-da-ya swa-ha

波陀摩.羯悉陀夜. 娑婆訶.
pa-ta-ma ka-si-da-ya swa-ha

那囉謹墀.皤伽囉耶. 娑婆訶.
na-la-ki-di ba-ka-la-ya swa-ha

摩婆利.勝羯囉夜. 娑婆訶.
ma-va-li som-ka-la-ya swa-ha

南無喝囉怛那.哆囉夜耶. 南無阿唎耶.
na-mo-ha-la-ta-na ta-la-ya-ya na-mo-a-li-ya

婆嚧吉帝. 爍皤囉夜. 娑婆訶.
va-lo-ki-di s-ba-la-ya  swa-ha

唵.悉殿都. 漫多囉. 跋陀耶. 娑婆訶.
om si-dian-du man-ta-la ba-ta-ya swa-ha
2009-4-18 12:20: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eigefemme 于 2009-4-18 13:49 编辑

第九品 惡品 68-76

68一位窮苦婆羅門的慷慨奉獻

行善要趁早,並且要制止心,不要去作惡,
若遲疑,則心易於造作惡行。 (偈116)


  舍衛城裡有一對夫婦,他們只有一件外套,所以夫婦兩人無法同時外出。因此,太太白天去精舍,先生就利用夜晚前往精舍。有一天晚上,先生聽完佛陀的說法後,整個人法喜充滿,心中強烈地想把這件唯一的外套供養給佛陀。但是他明白,如果供養出去,他們夫婦兩人就沒有任何外套了。他因此猶豫不決而遲疑著,就這樣,初夜和中夜過去了,後夜來臨時,他在心裡告訴自己:「如果我再遲疑下去,就要失去斷除世間苦的機會了。我要立刻供養這件外套。」他於是把外套放在佛陀的腳下,並大聲叫著:「我戰勝自己了!我戰勝自己了!」

  憍薩羅國波斯匿王也在聽法的群眾中。當他聽到這些話時,就派人去調查原因。在得知這是那位婆羅門供養佛陀外套時所發出的聲音時,他說這不是平常人可以做得到的事,值得讚賞。國王就要手下送一件布料給這婆羅門,獎賞他虔誠的信仰和慷慨供養。不過,這婆羅門把國王賞賜的布料也供養給佛陀。國王因此又賞賜他兩件布料,這婆羅門也同樣的把它們供養給佛陀,不管國王獎賞幾件布料(每次都是上一次的兩倍),他都全數供養佛陀。最後當國王賞賜他三十二件布料時,他在國王的要求下,留下一件給自己,另一件給太太,其餘的三十件全部供養佛陀。

  國王接著說,這婆羅門真正做到難捨能捨的事,應該給予更適當的獎賞。國王就派人回宮中拿來兩件非常昂貴的天鵝絨地毯,將它們賞賜給這婆羅門。他用這些地毯做成兩件覆罩,其中一件供養給佛陀。後來,國王再到祇樹給孤獨園時,看見婆羅門供養佛陀的覆罩時,心裡十分高興,又賞賜這婆羅門一番。

  其他比丘知道這婆羅門的事情之後,就問佛陀:
 「為什麼這婆羅門所做的善業,現世就立刻得到報應呢?」

  「這婆羅門如果初夜時就供養,那麼他所得到的獎賞會更多。但他是在後夜才供養,獎賞就少了。一個人若要布施,應該馬上做,若遲疑,回報既慢且少。更有甚者,可能甚至就不布施了,畢竟人心容易做惡業。」

69給孤獨長者與守護精靈

造作惡業的人,在惡報未成熟時,可能享樂,
一旦惡報成熟,則承受惡報。 (偈119)
造作善業的人,在業報尚未成熟時,可能受苦,
一旦業報成熟,則享受善報。 (偈120)


  給孤獨長者是祇樹給孤獨園的捐獻者。他不僅樂善好施,同時也是佛陀的虔誠信徒。他每天前往祇樹給孤獨園三次,向佛陀頂禮問訊。清晨的時候,他會帶著米粥前去,白天的時候帶適當的食物,夜晚的時候,則是醫藥和花。後來,他的家道中衰,但由於對佛法有信心,他不受貧窮影響,每天繼續供養。一天夜晚,住在他家的守護精靈在他的面前現身,告訴他:「我是守護精靈,長久以來你一直供養佛陀,從不為自己的未來打算,現在才會如此窮困。此後不要再供養佛陀了!好好照顧你的事業,再做一個富翁吧!」

  給孤獨長者聽完守護精靈這些話後,就要求它離開他家。因為他的修持非常好,這守護精靈無法抗拒他的要求,只好離開,但卻無處可去,想回去,又怕給孤獨長者。只好去找帝釋,帝釋建議它做件善事,回報給孤獨長者,然後,請求他原諒。帝釋接著說:「有些商人向給孤獨長者借貸,至今未還,他的祖先也埋藏了很多的財富,但卻被沖入海底,還有一些無主的財富藏在某某地方。去吧!把這些財富全找回來,塞滿給孤獨長者的家!」這守護精靈照著帝釋的話去做,給孤獨長者就又發達起來了。

  當守護精靈告訴給孤獨長者,它的所作所為後,給孤獨長者允許它回來他家,並且帶它去見佛陀,佛陀告訴他們兩人:「人可能在很長的時間內無法享受善業的善報,也沒受到惡業的報應,但善惡業報遲早總會成熟的。

70 粗心大意的比丘

不可小視惡業,不要以為「我不受惡報」,
要知道,點滴之水也可充滿水瓶;
同理,愚癡的人雖然少許少許作惡,
但必定會有惡貫滿盈的一天。


   有位比丘每次從精舍拿臥榻、長凳或小凳去使用後,就把它留在外面,任其日曬雨淋。其他比丘譴責他的粗心大意時,他就反駁:「我又不是故意的!況且,也沒有多大的損壞。」所以,他依然故我。

  佛陀知道他的習性後,就請他來,並告誡他:「比丘!不可以這樣子處理事情,你不應該輕視惡行,即使它非常微細,如果變成習慣,小小過失也會變成大錯!

71供養少的富翁

不要輕蔑善業,不要以為「好處輪不到我」,
要知道,點滴之水也可以充滿水瓶;
同理,智者雖然少許少許作善業,
必定會積聚一身的善業。


  從前,舍衛城中有一男子聽完佛陀的說法後,大受感動,決定信受奉行。在那次的說法中,佛陀勸人不僅自己要布施,更要勸導他人也布施,因為如此,所獲得的功德會更大。這男子就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第二天到他家接受供養。他接著告訴每戶街坊鄰居,明天要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希望他們能隨份供養。這時候,有一位名字叫做畢拉潘達卡的富翁,看著這男子家家戶戶去穿梭時,心裡咕嚕著:「這討厭的傢伙!怎麼不估量自己的能力,獨自供養比丘就好了,卻要央求大夥兒跟他一齊供養呢?」所以他就要這男子拿缽來,然後放進一些米、奶油和蜂蜜。這男子把富翁供養的這些東西單獨放,不和其他人的供養品混淆。富翁不曉得為什麼他的供養品要單獨放,他懷疑這男子如此做,是要別人知道身為富翁的他,卻小氣地只布施這麼少的東西,好羞辱他,所以就派人跟著去看個究竟。

  這男子把富翁布施的東西分成一小部分一小部分,然後將它們放入裝有其它供養品如米、咖哩和甜肉的各個壺罐中。這樣子,富翁就可以獲得較多的功德。富翁的僕人回去報告男子的處理方法時,富翁不知道這男子的意圖。第二天,他攜把刀子前去供養的地方,只要這男子敢公開他供養的東西這樣少,他就要殺了這男子。

  但這男子向佛陀說:「尊者!這次的供養布施,是大家共同供養的。任何人供養的多少無關緊要。每個人都虔誠、慷慨供養。所以,希望所有人都獲得相同的功德。」

  富翁聽完這男子的話後,明白自己誤會別人了,就請這男子原諒:「朋友!請原諒我對你心懷惡意。」佛陀聽到富翁的表白後,告誡富翁:「即使非常細微的善行,也不可以輕視。如果經常做小小的善行,它也會變成巨大的善業。

72危險的旅程

財富多但護衛少的人,不走險路;
同理,珍惜生命的人避免惡源,
人不應該造作惡業。 (偈123)

  摩訶達那是舍衛城的一位富商。有一次,一群搶匪計劃搶劫他,卻苦無下手機會,他們打聽到摩訶達那將搭載裝滿貴重商品的車子外出,並且知道他也邀請一群比丘同行,因為彼此的目的地相同,摩訶達那甚至答應比丘們,會提供比丘們一路上所需要的任何東西。這群搶匪打聽到確實的消息後,就先行出發,並且在路上躲了起來,等待摩訶達那一行人車的來臨。

  但摩訶達那抵達搶匪躲藏的森林外圍時,就停了下來,準備停留幾天之後再上路。這些搶匪知道他們要駐紮幾天,就準備動手搶劫。而這時候摩訶達那也知道有人要打劫他,便決定打道回府,搶匪探聽到車隊要回去了,就又躲到回去的路上。這時候,村子裡的一些人向摩訶達那通風報信,說搶匪已經移往他們回去的路上。

  摩訶達那最後又決定停留在村子裡幾天,並且把這決定告訴同行的比丘,比丘們就自行回舍衛城。回去之後,他們向佛陀報告這次行程取消的原因。佛陀告誡他們:「比丘,摩訶達那知道遠離被搶匪圍困的旅程,珍惜生命的人遠離有毒的人、事、物。同理,有智慧的比丘了解人生就像充滿危險的旅程,所以要精進努力,不犯惡行!


73獵人全家領悟佛法

手掌若沒有傷口,就可以捧持毒藥,
毒藥不會傷害沒有傷口的人;
同理,不作惡業的人不受惡報。


  王舍城中有一年輕的富家女確實了解佛法。有一天,一位名字叫做拘古塔米他的獵人到城裏來販賣獸肉。這年輕女孩一眼瞥見他時,就深深愛上他而跟隨他,後來並且與他結婚,一起住在一個小村落裡。時光荏苒,他們總共生育了七個孩子,也都長大成人,各自結婚了。一天清晨,佛陀觀察世間,發現這對夫婦一家人就要領悟佛法了,就前往這獵人設置在林子裡的陷阱去,並且在陷阱附近留下自己的腳跡,然後坐在離陷阱不遠的灌木陰影下。不久之後,獵人來查看陷阱,發現沒有動物落入陷阱,但卻在陷阱不遠處發現有人的腳跡。他斷定有人比他更早到這裡來,並且放掉陷阱中的動物,所以當他發現正坐在灌木下的佛陀時,他認定佛陀就是放走動物的人。他一時怒火中燒而取出弓箭,準備向佛陀射去,正在拉弓時,卻全身僵住,無法動彈,像一座雕像。他的孩子們這時正好趕來,他們也認為坐在灌木下的佛陀是父親的敵人,便取出弓箭,準備射佛陀,但也像他們父親一樣,全都動彈不得。

  獵人的太太和所有的兒媳婦在家中等不到丈夫們回來,也都趕來了,當她看見獵人和所有的孩子都拿箭向著佛陀時,大聲地叫:「不可殺死我父親!」

  獵人聽見太太的叫聲時,心中想著:「前面樹下的人一定是我丈人。」他們的孩子們也想著:「這人必定是我的外祖父。」有了這個想法之後,關愛之心油然生起。這時候獵人太太又說話了:「放下你們的弓和箭,向我的父親頂禮問訊吧!」佛陀知道這時候獵人和他的孩子們內心全部都沒有殺意了,就讓他們能夠動身子。他們放下弓箭後,一齊向佛陀頂禮問訊,並且在聽聞佛陀說法後全部明白佛法。

  佛陀回精舍後向其他比丘敘說獵人全家的事。比丘就問:「世尊!已經了解佛法的獵人太太幫助丈夫和孩子們準備外出打獵的弓箭和羅網,仍然不算犯殺生之罪嗎?」

  佛陀說:「證初果的人不殺生,他們不願意眾生為人所殺。獵人的妻子只是遵從獵人的命令而準備弓和箭,她心中從沒有幫助丈夫去殺生的念頭。手掌若沒有傷口,不會受毒藥感染;同理,她沒有作惡的意圖,所以她沒有犯任何的惡業。


74獵人被自己的獵狗攻擊

如果傷害與人無害、清淨無染的人,
將會自作自受,如同在逆風的地方灑灰塵。 (偈125)


  可拉是個獵人,一天早上,他和一群獵狗去打獵。路上,他遇見一位比丘正在化緣。他認為這是不祥的預兆,心裡就嘀咕著:「看見這令人討厭的人,我今天一定不會有什麼收穫!」那一天,他真的什麼也沒獵到。回家的路上,他又遇見那位比丘正好從城市裡化緣回來。他一時憤怒難消,就放狗追咬比丘,還好這比丘跑得快,趕緊爬上樹,獵狗才咬不著他,獵人走到樹下,用弓箭頭去刺比丘的腳底,比丘異常疼痛,無法再護持袈裟,袈裟就從身上滑落,正好罩在樹下獵人的身上。

  這群獵狗看見黃色的袈裟,以為比丘跌了下來,便飛快撲上去,狂肆亂咬,比丘在樹上看見這情況時,趕緊折了一截乾樹枝,向獵狗擲去,這群獵狗才發現它們攻擊的竟然是它們的主人,而不是比丘,因此四處逃竄。獵狗跑掉後,比丘就從樹上下來,卻發現獵人已經被獵狗咬死了。他心中一陣難過,不知道是否要為獵人的死負責,因為他的袈裟罩住獵人的身體才造成獵狗的攻擊。

  比丘就去面見佛陀澄清心中的疑惑。佛陀安慰他:

 「你不須為獵人的死負責,你也沒有違反道德戒律。事實上,獵人恣意傷害一位他不該傷害的人,才會得到如此悲慘的果報。」


75首飾工匠毆打無辜的比丘

有人轉生為人,
作惡的人墮落惡趣(註),正直的人往生天界,
漏盡的人則證入涅槃。


  從前,舍衛城裡有位首飾工匠,他每天都供養一位已經證得阿羅漢果的比丘。有一天,這首飾工匠正在處理一塊肉時,憍薩羅國波斯匿王派遣一位使者送來一顆紅寶石,請他加以切割、修飾後再送還國王。首飾工匠就用沾染鮮血的手拿取紅寶石,把它放在桌子上,然後到屋子裡洗手。這時候,工匠的寵物鳥以為染有血跡的紅寶石是塊肉,就當著比丘的面,用嘴把紅寶石挑起來,並且吞下肚子。工匠洗手出來後,發現紅寶石不見了,就問妻子和孩子們說:「紅寶石那裏去了?」他們都說沒有拿紅寶石。最後,工匠詢問比丘,比丘也說沒拿紅寶石,但工匠卻不滿意比丘的回答。他認為既然其他外人,只有比丘在場,所以只有比丘才有可能拿走紅寶石。他告訴妻子,他要鞭打比丘,比丘才會認罪。

  但他妻子回答說:「過去十二年來,這比丘一直是我們的宗教老師,而且我們也從來沒看見他做任何壞事,不要譭謗他。寧可接受國王的懲罰,也不可譭謗修行的人。」

  但工匠卻聽不進去她的勸告。他找出一條繩子,把比丘綁緊,然後,用棍子毒打,比丘因此頭破血流。這時,寵物小鳥看見血,以為又是肉,想要再吃,就飛到比丘身邊。但這時候工匠怒不可遏,使盡全力一踢,剛好踢中小鳥,當場死亡。比丘看見小鳥倒地,就說:「請看看小鳥是否已死?」工匠魯莽地說:「你也會像小鳥一樣死掉。」比丘確定小鳥死了,就輕聲說道:「弟子,是這小鳥吞下紅寶石的!」

  工匠聽見比丘這麼說,就把小鳥的腹部切開,果真在小鳥的胃裡發現紅寶石,這時候他才明白自己犯下大錯,因而顫慄害怕。他懇求比丘原諒,請他以後繼續來他家化緣。比丘回答他說:「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我的錯。這是我們累世以來所結的業緣,這只是我們輪迴的債而已,我對你沒有絲毫恨意。事實上,這是因為我進入居士家的後果,從今以後,我再也不進任何人的家,我只會站在門口。」

  不久之後,比丘因為傷重而不治,但已證得涅槃。這小鳥卻往生成工匠的兒子。工匠死後,墮入地獄。而工匠妻子由於當時善心對待比丘,死後往生到某一天界。

(註)眾生若墮入四惡趣,受報之後,仍可能因為過去的善業往生善趣。

76惡報無法逃避

不論逃到天空、海中或山洞,作惡的人都無法逃避惡報。

  一群比丘出發前往佛陀的住處。他們在路上的村子暫時休息。一些村民就煮了食物要供養。這時候,一間房子著火了,火焰直衝上天,一隻正好飛過的烏鴉,不幸被火燒到,跌下來死掉了。這群比丘看著死去的烏鴉,心想只有佛陀有智慧解釋這烏鴉做了什麼惡業,才會如此死去,所以吃完供養的食物後,他們就繼續上路。

  另有一群比丘,欲搭船前往佛陀的住處。當他們的船正在大海的中央時,無法再前進,船上的人就抽籤,想找出誰是不吉祥的人,結果連抽三次,都指出船長的妻子是不幸的人,這時候,船長抱歉的說:「大夥兒不需因為一位不幸的女人而喪生。在她脖子上綁上沙袋,丟到海裏去吧!我就不會再看見她了。」船長的妻子就被人照著船長的話丟進海裡,船也可以再前進了。靠岸後,比丘們下了船,繼續他們的行程。他們也急於想請教佛陀,船長不幸的妻子究竟做了什麼惡業,而會被丟到海中。

  同時,還有第三批的比丘也要去面見佛陀。一天晚上,他們走到一處精舍附近,便請求能在那附近借宿一宵,於是他們被引導到一處山洞。但半夜時,突然掉下來一大塊石頭,擋住了洞口。第二天,精舍的比丘發現大石擋住山洞口時,就到村子裡去找人來幫忙,但還是無法移動大石,這群比丘只好一直被困在洞裡。直到第七天,大石奇蹟似的自洞口移開,這群比丘這才出來,繼續他們的行程。他們也想去請問佛陀,是什麼樣的因緣令他們被關在洞中。這三團比丘後來在路上碰面了,他們互相交換所見和親身經驗的事,然後一起前進。

  佛陀告訴第一群比丘:「比丘們!從前有一位農夫,他有一隻非常懶惰且倔強的公牛。農夫無法要這牛做事,它不是躺著反芻,就是睡覺。農夫發了幾次脾氣,最後,憤怒地用草繩綁住牛的脖子,放火燒死它。因為這惡業,農夫受到很多的苦痛,而且在過去的幾生中,他都被燒死,以償還剩餘的業報。」

  至於第二批比丘的問題,佛陀如此回答:「從前有一位婦女,有一隻狗,不管她到那裏去,也不管她在做什麼,這狗總是跟著她,結果有些年輕的男孩就取笑她。她非常生氣,感當十分羞辱,想要殺死這狗。她便用裝滿沙子的罐子綁在狗的脖子,然後丟到河裡,狗就溺死了。由於這惡業,她受到很多的苦痛,而且在過去的幾世裏,都被人投入河中溺死,償還剩餘的惡報業(註)。」

  佛陀也回答第三批比丘的問題:「比丘們!有一次,七個牧牛人看見一隻蜥蝪走進地面的裂縫中,他們出於玩樂的心理,把所有裂縫的出口全部封住,然後走開,忘記那隻蜥蝪仍在其中。七天後,他們才想起來,趕忙回去,打開出口讓蜥蜴出來。由於這惡業,你們七人才會一起被關七天,而且沒有任何食物吃。」

  這時候,一位比丘說道:人若做惡業,絕對無法逃避惡報。不管他 (她)是在空中,地上或水上。」

  「是啊!比丘!你說的不錯,甚至在空中或任何地方,沒有地方可以躲避惡業的!」佛陀如是說。
  
備註:
  這隻狗的某一前世是這位婦人的丈夫,在生死輪迴的洪流中,每個人都曾經是別人的六親眷屬。由於強烈熾熱的愛戀,這隻狗無法遠離這婦人,所以佛陀勸誡世人,愛戀繫縛世人最緊。
2009-4-18 12:46: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南无阿弥陀佛,LZ功德无量!
谢谢了!
2009-4-18 21:49: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158# alex_xu
願大家早成佛道
阿彌陀佛
2009-4-19 10:44: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neigefemme 于 2009-4-19 12:07 编辑


法句經故事集


第十品 刀杖品 77-82

77鞭打蛇的年輕人

以傷害他人的手段來追求自己幸福的人,無法獲得幸福。
不以傷害他人來追求自己幸福的人,可以獲得幸福



  佛陀有一次在舍衛城化緣時,遇見幾個年輕人用棍子鞭打一條蛇。佛陀問他們為什麼要打這條蛇,他們說害怕蛇會咬他們,所以先發制人。


  「如果不願意別人傷害你們,你們就不該傷害別人(註);如果傷害別人,甚至在未來世也得不到幸福。」佛陀教誨這些年輕人。



  這些人聽完佛陀的教誨之後,理解到恨意的害處,他們也因此專心思考佛陀的教誨,不久之後,他們都證得初果。



備註:眾生平等,因此真正的佛教徒應該慈悲對待所有眾生,而沒有分別心。



78君達那比丘與女子幻像

不要對別人惡口,因為對方會惡言相向,惡毒的言語是造成苦的原因,會引發別人的報復。如果保持內心祥和寧靜,一如已經損毀的銅鑼,就可以趣向涅槃之道,因為心中不再瞋恚。



  自從出家以來,君達那的身旁總跟著一個女子幻像,其他的比丘都清楚看見這女子的幻像,但君達那自己卻無法目睹,所以茫然不知。每當君達那外出化緣時,人們總是供養兩匙的食物,並且說:「一份供養尊者,一份供養你的女伴。」人們也向憍薩羅國波斯匿王報告這件事情,並且請國王加以調查,國王就到比丘居留的精舍去。


  君達那聽見喧嘩的聲音,便走了出來,站在門口,女子幻像也在離他不遠的地方出現。當他知道國王到來時,就返身進入房間等國王。國王進來後,女人幻像就不見了。國王問他有關女人幻像的事時,他回答說沒有這回事,國王為了要確定這件事的真假,就叫他離開房間。他遵照國王的話,離開房間,這時候,國王向外一看,就看到女人的幻像了。但是當他又進入房間時,女人幻像又不見了。國王因此判斷這女子幻像不是真實的,所以君達那是無辜的。國王因之向他致歉,並邀請他接受供養。其它比丘對國王的判斷感到困惑,他們對君達那說:「無行比丘!國王不指責你,反而邀請去供養,你完了!」



  「你們才是無行比丘!你們才完了,因為你們與女子同進同出!」君達那反唇相譏地說有人向佛陀報告事情的來龍去脈,佛陀就告誡君達那:

  「比丘,你可曾親眼看見有女子和其他比丘一起出現,一如你所說的情形?你根本沒看見這種事,但他們卻親眼見到有女子和你一起出現。你不明白這是你過去世惡業的影響。現在我告訴你為什麼老是有一女子跟隨你出現。



  過去世時,你是個天神,當時,有兩位比丘非常要好,但你卻喬裝成為女子,跟隨其中一位比丘,故意造成他們的誤會。因為犯下如此的惡業,今生才會有女子的幻像跟隨在你的身邊。比丘!以後不要再與人辯了,保持沉默,精進修行,趣向涅槃吧!



79祈福的女性

如同牧人以棍杖驅趕牛隻到牧場,老、死也驅趕眾生的生命。



  有一次,一群舍衛城的女士到東園鹿子母講堂參加齋戒。該精舍的捐獻者是著名的毘舍佉,她詢問她們為什麼要來齋戒,年長的婦女說希望獲得生天的福報,中年婦女則回答說,希望獲得家庭的幸福,新婚少婦則祈求第一胎能生兒子,年輕小姐則希望找到如意君。

  毘舍佉獲得她們的答案後,就引領她們至世尊處所,並報告她們的所求。

  世尊說:「毘舍佉!五蘊不停的生、老、死、變化。人一旦出生,就會老,最後死亡。但人們卻不想從輪迴中解脫,仍然留戀輪迴。眾生很難理解,唯有克服世間的欲望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80富有的比丘

人若不能斷除疑惑的話,即使赤身露體、結髮、塗泥、絕食、睡地上、不沐浴、塵土污身,右膝著地作苦行,也不能證得清淨。



  從前在舍衛城中有一位富翁,名字叫做巴富斑迪卡。他的太太去世後,他決定出家。但出家前,他先建立一座兼具廚房和儲藏室的精舍,然後,才攜帶家具、廚具和大量的米、油、奶油和其它的必需品出家到精舍去。每當他想要吃什麼東西的時候,就要僕人幫他煮,所以他雖然出家,但仍然養尊處優。


  有一天,其他比丘向佛陀報告他仍然過著富翁般的生活,佛陀就告誡他:「我一直告誡你,要過清淨簡單的日子,你為什麼還帶這麼多家當出家呢?」聽到佛陀這麼說,他卻發起脾氣,大聲嚷嚷地說:「好吧!佛陀,現在我就照你的話做!」說完話後,他就把袈裟脫掉,然後問佛陀:「這就是你建議我過日子的方法嗎?」

  佛陀看見他如此反應,又告誡他:「比丘!過去世時,你雖然是一隻惡靈,但你仍然有害怕作壞事的慚和愧。現在你身為比丘,怎麼反而失去慚和愧,大剌剌地暴露上身呢?」

  聽完佛陀的告誡,他明白自己犯錯了,他的慚和愧全恢復過來,他承認自己的錯誤,並且懇請佛陀原諒他。佛陀接著告誡他:「赤裸上半身是不對的。不穿衣服無法使你成為持戒嚴謹的比丘,身為比丘必需棄絕無明。」



  聽完佛陀對巴富斑迪卡的告誡後,其他比丘信受奉行佛陀的說法,因此證入初果。


81證涅槃的優婆塞
在家人也可證得阿羅漢——明證 注)

即使穿著華麗、但內心平和、不貪愛、克制欲望、確信四果、修習梵行,不傷害有情眾生的人,就是婆羅門、沙門、比丘



  有一次,大臣山達迪平定邊境的叛亂後,凱旋回來,波斯匿王非常高興,就大肆賞賜他,並賜給他一名舞女,供他娛樂。接連幾天裏,山達迪縱情玩樂,開懷暢飲,並且沉迷於與該舞女耳鬢廝磨。最後一天,他前往河邊沐浴。路上,他遇見佛陀正在化緣。當時,他醉眼惺忪,所以只向佛陀簡單致意。佛陀微微一笑,向阿難說道:「這大臣今天一定會來找我,並在聽聞我的說法後,證得阿羅漢果,而且證悟後,就入滅了。」



  當天山達迪一夥人整天都在河邊嬉戲。傍晚的時候,該名舞女跳舞娛樂山達迪和他的同伴,但由於連日來的體力消耗,導致心臟病突發,而倒地不起。山達迪看見這突然的變故大受刺激,十分沮喪,傷痛之餘,他出發前去找佛陀。

  「尊者!請幫我解除憂愁吧!做我的依止,讓我的內心平息吧!」

  「放心吧!你已經找到真正可以幫助你的人,一位永遠能給你安慰,給你皈依的人,累世以來,你為親朋好友去世所流的眼淚,多得無法計數!」佛陀接著告誡他:過去,你執著貪愛,現在棄絕它們吧。未來,不要讓貪愛奴役你,此刻,也不要陷入任何的執著,沒有執著,貪愛就完全消滅,你就會證得涅槃了。」



  山達迪聽完佛陀的說法後,就證得阿羅漢果。他也明白自己的生命即將結束,就向佛陀說道:「世尊,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讓我達到究竟解脫吧!」不久之後,他就入滅了。

  比丘們問佛陀:「世尊,山達迪入滅時,身著大臣的衣服,他究竟是比丘呢?還是婆羅門?」

  「他既可稱之為比丘也可以稱為婆羅門,只要內心清淨,解脫無明,穿什麼衣服都不重要!」佛陀如此回答他們。




82年輕比丘和破舊的衣服

世間有羞恥心,克制自己,不造惡業,時時保持清醒的人十分稀少;他們如同良馬,不犯錯而避免受鞭打。(143)


人應當像良馬加鞭般精進修持,並且以信、戒、精進、正定、分別正法、明行足、正念消滅大苦。(144)



  舍利弗尊者有一次遇見年輕的卑盧提卡穿著破舊的衣服向人乞討食物。舍利弗尊者出於一片慈悲心,就建議他不如出家為比丘。卑盧提卡於是把破舊的衣服和乞討的盤子放在一棵樹下,而出家為比丘了。從此以後他不用擔憂衣服和食物。但是,有的時候,他對比丘的生活不滿,而想還俗。每次這種念頭生起的時候,他就到那棵樹下,並且譴責自己:「不知羞恥的人,你難道還想穿上這件破舊的衣服,拿著這盤子,到處去乞討嗎?」如此自責之後,他的情緒就和緩下來,然後再回精舍去。


  過了兩、三天,當他又對比丘生活不滿時,他就又到那棵樹下,同樣又譴責自己,並且回想過去卑下的生活之後,才再度回精舍。這樣的情形發生好幾次,每次其他的比丘問他去那裏,他都回答說,他去找他的老師 (註)。也因為集中心念,觀想以前破舊的衣服,所以他確實清楚五蘊的實相,而證得阿羅漢果。證果之後,他就不再前往那棵樹下去。其他比丘發覺他不再前去那棵樹時,就問他:「你為什麼不再去找你的老師呢?」


  他回答他們:「我以前去找老師,是因為有需要。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



  這些比丘聽完他的回答後,就去請教佛陀:「世尊!卑盧提卡是否真的已經證得阿羅漢果?」



  「比丘們!卑盧提卡比丘以前雖然和他的老師有所連繫,但現在已經完全沒有任何連繫了。因為他善於自我調適,分別正確與錯誤的因,同時,明察諸法實相,他已經是阿羅漢了,所以就不再執著於過去的老師了。」佛陀如是向他們解釋。



備註:
此處的老師指的是卑盧提卡的舊衣服和乞討的缽,它們使他具有深刻的羞恥感,因此使他努力修行,所以可稱之為他的老師。



2009-4-19 11:01:30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辛苦辛苦!
南无阿弥陀佛
2009-4-19 11:09: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神仙到,跪下
2009-4-19 11:26: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家共成佛道
阿彌陀佛
2009-4-20 13:34: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法句經故事集
第十二品 自己品 83-87

83沒有子息的王子

人若知道自愛,就應該妥善保護自己,
在人生的三個階段裡(註1),智者時時醒覺。 (偈157)

  菩提羅迦王子興建了一座非常壯觀的王宮。落成典禮時,他邀請佛陀前來賜福,並接受他的供養。為了這特殊的節慶,他事先用檀香使王宮滿室生香。由於沒有子息,他就在餐廳的地板上舖設長的地毯,並私下祈願,如果他們夫妻終究有兒子的命,就請佛陀踏上地毯。當佛陀抵達時,王子恭敬地請佛陀進入大廳,但佛陀卻駐足不前,只是望了阿難一眼,阿難明白佛陀的意思,就請王子把地毯收起來。等到王子叫人移走地毯後,佛陀才進入宮中,王子接著供養佛陀。飯後,王子請教佛陀,何以要求撤走地毯。佛陀反過來問王子是否曾暗中許願:如果命中註定有兒子的命,那麼佛陀就會踏上地毯?王子如實回答:有!佛陀告訴王子,他們夫婦今生不會有兒子,是因為他們前世所造惡業的影響,佛陀進一步說明他們前世的作為。

   在過去某一世時,王子夫婦是一次船難的唯一生還者。他們被沖上一座荒蕪的島嶼,只能吃鳥和鳥蛋為生,卻絲毫沒有後悔之心。他們只關心自己的生命,所以不僅自私地摧殘無辜鳥類的生命,連它們的幼鳥也不放過。因為這些惡業,他們今生不可能有子息。如果當時有少許的悔意,他們今生就會有子孫了。

註1:指人生的青年,中年和老年三階段。


84貪婪的比丘

智者自己先奉行正法,
然後才教導他人,
如此,才能免於犯錯。(偈158)


  優波難陀尊者是雄辯滔滔的弘法法師。他總是告誡別人不可貪婪,欲望要少,同時,他經常說知足、節儉和苦行的功德。但他自己言行不一,信徒供養的袈裟和其它的必需品,他都照單全收。

  有一次,他在結夏安居之前到某一村落精舍去。精舍裡的一些比丘對他的辯才無礙印象深刻,就邀請他在該精舍結夏安居。他問他們結夏安居期間,他們每人約可得到幾件袈裟的供養。他們說只有一件,他就不想在此結夏安居,但卻留下他的拖鞋。然後他到另一座精舍去,當他問清楚每位比丘約可得到兩件袈裟的供養時,他也不想在那裡安居,但也留下他的木杖。然後他又到另外一座精舍去,這裏的比丘約可以得到三件袈裟的供養,他在離開這精舍前留下他的水壺。最後他來到一座精舍,由於這裡的比丘約可以得到四件袈裟的供養,他就決定留下來。

  結夏安居結束後,他到留下東西的所有精舍去拿供養的袈裟,好像他到每座精舍去結夏安居一樣。收齊之後,他就回原來的精舍去,路上,他遇見兩位年輕比丘為了兩件袈裟和一塊天鵝絨地毯的分配問題爭論不休,雙方無法達成和解,就請優波難陀仲裁。他把兩件袈裟平均分給兩人,而拿走天鵝絨地毯做為他仲裁的代價。

  這兩位年輕比丘對他的仲裁不滿意,但又無能為力。失望、沮喪之餘,他們向佛陀敘說事情的始末,佛陀告訴他們:「要教導別人,應該先教導自己,並且親身力行。

85僧團不和的故事

有害身心的惡業容易造作,
  有利身心的善業則非常難奉行。 (偈 163)

  有一天,提婆達兜打斷佛陀在竹林精舍說法,並且建議,由於佛陀日漸衰老,所以僧團領導的責任應該移交給他。佛陀拒絕他的建議,讓他感到非常羞辱。從此以後,他內心異常痛苦,也企圖殺害佛陀,但都失敗了。後來,他改採其它手段:建議所有的比丘,在一生之中都要遵守以下五條戒律:

   1. 比丘必須住在森林裡。
  2. 比丘只能依供養為生。
  3. 比丘只能穿利用垃圾堆中找到的破布所做成的袈裟。
  4. 比丘只能在樹下休憩。
  5. 比丘不可吃肉或魚。

  佛陀並不反對這些戒律,也不限制比丘遵守這些戒律,但出於其它的考慮(註),佛陀並不願意制定為僧團戒律。提婆達兜聲稱這五條戒律比既有的戒律好太多了,有些新出家的比丘也附和他的說法。有一天,在佛陀的詢問之下,提婆達兜承認他所以提議增設五條戒律是要分裂僧伽。佛陀於是忠告他,這是非常嚴重的惡行,但提婆達兜不聽佛陀的勸告。後來,提婆達兜告知阿難,從此以後,他要從事與佛陀領導的僧伽全無關連的宗教活動。阿難把這消息向佛陀報告,佛陀說:「提婆達兜如此分裂僧團,是非常嚴重的惡行,他將來會為這邪惡的企圖受苦難。」佛陀更進一步的說:「有德行的人很容易行善,卻難於造作惡行。邪惡的人,卻容易造作惡行,而難於行善。事實上,毫無益處的事容易做,善行、有益的事卻很難發心去做。

  提婆達兜終於率領一群比丘到象頂山。後來,舍利弗尊者和大目犍連尊者前去勸誡跟隨他前去的比丘,其中很多比丘也知過悔改,回來依止佛陀。


備註:佛陀的考慮包括:
  1. 戒律應該是自動奉行,而不是因為條文的嚴格要求。
  2. 嚴格條文可能輕易被用來壓抑個人自由。
  3. 已制定的條文可能因為時空環境的改變,而變得不適當。
 以現代觀點來看,我們可以推崇佛陀不接受提婆達兜建議的智慧。


86嫉妒的比丘

愚癡的人因為邪見,
而輕蔑阿羅漢、聖者和正直者的教誨;
他們如同格他格竹(註),
因為造作惡業而招致滅亡。

  從前,舍衛城中有一位老婦人,像照顧自己兒子般地照顧卡拉比丘。有一天,她聽鄰居提及佛陀的德行之後,希望前往祇樹給孤獨園去聽佛陀說法,於是就向卡拉比丘提出她的願望,但卡拉比丘前後三次都打消她的念頭。有一天,老婦人不理睬卡拉比丘的反對,直接前往祇樹給孤獨園。當卡拉比丘發現老婦人已經前往精舍時,內心自私地想著:「如果她確實聽聞佛陀講經說法,就不會再照顧我了。」所以他也趕忙到祇樹給孤獨園去。當他抵達時,發現老婦人正在聽佛陀說法。他於是恭敬地靠近佛陀,並且告訴佛陀:「世尊!這位老婦人非常愚笨,請您只教她有關布施和持戒的佛法。」

  佛陀知道卡拉比丘懷有惡意,而且有一己之私的用意,就告誡他:「你的愚癡和邪見污辱了佛法。你不過是自取其辱罷了。」

註:「格他格竹」指蘆葦一類的植物,結實則亡。


87受妓女保護的信徒

惡業及污染都是自己造作的,
不做惡業及清淨行也是自己造作的,
清不清淨全在自己,別人無能為力。(偈165)


  有一天,信徒小迦拉到祇樹給孤獨園去守齋戒,並且徹夜聽聞佛法。第二天清早,他回家的時候,正好有一群憤怒的人正在追捕偷走他們財物的小偷。這群小偷匆忙之際,把偷來的財物丟在迎面而來的小迦拉腳下。這時候追上來的人群,看見他腳下的贓物時,怒火中燒,不明究理地誤以為他也是小偷,就抓住他加以毆打。幸運的是,有幾位正要前往附往河流取水的妓女阻止他們,說他們認識小迦拉,並且說他不是小偷。這群人才放過小迦拉。

   佛陀知道這件事後,告訴小迦拉:
他們放過你,不只因為那些妓女說你不是小偷,也因為你真的沒偷竊,是無辜的。
2009-4-20 13:47: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法句經故事集
第十三品 世間品 88-91

88證聖果的殺人兇手

造作惡業後,再以善業補救的人,
光耀世間,如明月無雲翳。


  鴦掘魔的本名是阿伊沙卡,出生為婆羅門,他的父親在憍薩羅國波斯匿王的王宮任職。他的父母送他前往怛剎尸羅接受教育,由於他相當聰慧,而且服從老師,因此甚得老師和師母的歡心,其他學生因此忌妒他,就向老師誣告他和師母有染。剛開始的時候,老師不相信他們的話,但經過他們一再的誣告,他終於相信,而決定報復阿伊沙卡,但又害怕殺害阿伊沙卡會受到報應,於是便設計一個比直接殺害無辜的阿伊沙卡更惡毒的計畫:他告訴阿伊沙卡去殺害一千個人,而且每殺一個人,就砍下一根指頭給他,做為感謝他教導的學費。阿伊沙卡雖然十分不願意,但為了服從老師,就開始殺人,並且把砍下來的指頭掛在樹上,但這些指頭卻被烏鴉和禿鷹吃掉,所以他就把指頭做成項鍊,以確定數目。

  由於他的殺人行為,人們稱呼他為鴦掘魔(意思是手指頭項鍊),他也因此成為令人懼怕的人物。國王知道他的暴行之後,下令要逮捕他。他的母親瑪塔妮聽到國王的命令後,就親自下鄉,打算拼了老命也要拯救他。而這時候,他頸上的項鍊已經有九百九十九根手指頭了,只差一根就湊足一千的數目了。

  當天清晨,佛陀明白如果不加以阻撓的話,正在尋找最後一個被害者的阿伊沙卡一定會發現他的母親,並且加以殺害。果真如此,他就會受更長久的苦報。出於對他的慈悲,佛陀就出發前去他棲身的森林。

  經過很多不眠不休的日子,阿依沙卡非常疲倦、焦慮,整個人幾近崩潰而急於砍下最後一根手指頭。他決定殺害第一個見到的人,就在這時候,他瞥見佛陀,便高高舉起刀子追趕上去,想要加以殺害。但無論如何追趕,佛陀總是在前面。最後,他大聲吼叫:「比丘!停止!停止!」

  佛陀回答道:「我已經停止了,是你自己未曾停止。」

  阿伊沙卡並不明白佛陀話中的涵意,就問道:「比丘!你為什麼說,你已經停止,是我尚未停止?」

  佛陀告訴他:「我說我已經停止,因為我已經不再殺害眾生,不再瞋恨眾生,我內心滿懷無限的愛心、耐心和智慧。而你尚未放棄殺害眾生,瞋恨眾生,而且沒有愛心與耐心。因此你才是尚未停止下來的人。

  聽完佛陀這席話,阿伊沙卡心中激起一陣思考:「這些話只有智者才說得出口,這比丘智慧超凡,兼且異常勇敢,他一定是比丘的領導者,他一定就是佛陀!他必定是為了使我重見光明才專程來這裡的。」這麼一想之後,他放下武器,請求佛陀恩許他加入僧伽,佛陀也答應他的請求。

  阿伊沙卡的母親在森林裡到處喊他的名字,但遍尋不著,只好回家去。後來,國王和手下在佛陀的精舍找到他,但發現他已經放棄過去的邪惡行為,成為比丘,就決定放他一條生路。阿伊沙卡於是在精舍裡,精進修行。

  儘管如此,他的內心仍然不得安寧,因為即使單獨禪修的時候,過去的種種作為和那些受害者令人憐憫的哀嚎總是浮現在腦海裡。每當他外出化緣時,人們更因為他過去所做的惡業而向他投擲石頭,或者用棍杖打他,所以每次都是頭破血流,一身瘀青的回祇樹給孤獨園。佛陀告誡他:「鴦掘魔!你已經不再作惡了,要有耐心!你現在所受的,都是你今生所作惡業的惡報。如果不是我遇見你,你的惡業會令你在地獄中遭受更長久的折磨。」

  一天早上,他在到舍衛城化緣的路上聽見痛苦的哭聲。當他發現是一位孕婦正在產前疼痛,卻無法順利生產時,他內心想到:「一切眾生都免不了苦。」他滿懷慈悲心地回去向佛陀敘說孕婦產前痛苦一事,佛陀就教導他誦讀一段經文,這段經文後人稱之為《鴦掘魔經》。學會後,他回到原來的地方,坐下來,隔著一片紗幕,開始誦唸佛陀教他的經文:「姊妹!自從我成為阿羅漢以來,我未曾故意殺害任何眾生,願此經文使你一切順利,且預祝你未出世的孩子安好。」這時候,這婦女順利生下孩子且母子均安。這經文至今仍然有效。

  鴦掘魔喜歡單獨一人在偏僻的地方居處。後來,他安祥的去世了,但已經證得阿羅漢果,所以他的去世是般涅槃。其他比丘請問佛陀鴦掘魔往生何處,佛陀告訴他們:「鴦掘魔已經般涅槃了。」他們卻不相信:「殺害這麼多人命的人可能般涅槃嗎?」

  佛陀回答他們:「比丘們!鴦掘魔因為沒有善友,所以才會作下如此多的惡業。後來,他經由善友的協助和忠告,而堅定、正念現前地修習佛法和修禪。因此,他的惡業被他的善業所粉碎,內心沒有絲毫的污垢煩惱。

89明白世間實相的紡織女

世間大部分的人是盲目的,只有少數的人明白正法;
一如只有少數的鳥脫離羅網,少數的人往生善趣。 (偈 174 )


  有一天,佛陀在阿拉維講授生命的無常。佛陀說:「請正念現前地觀死:生命是不確定的,死亡是確定的,人總有一天要面對死亡。

  佛陀也勸誡大眾要經常保持正念,察覺生命的實相。他也告誡大眾:「如同手持木棍或長矛的人在面對敵人和其他有毒、危險的動物時,不至於手足無措一般,對死亡有正念的人也會保持正念面對死亡,因此會往生善界。」很多人無法領會其中的涵義,但一位十六歲的紡織女清楚明白佛陀的深意。說法後,佛陀返回祇樹給孤獨園。

  有一天,佛陀透過天眼觀察世間,明白那位女孩證得初果的機緣已經成熟,就再度前往阿拉維說法。當這女孩聽到佛陀和數百位比丘再度蒞臨說法時,也想前去聽法,但他父親卻急需一些紡織用的線軸,她於是快速綁好線軸,然後出去找父親,想把這些線軸交給父親。路上,她在聽法大眾的外圍停留了一會兒。

  佛陀知道這女孩一定會來聽法。佛陀也知道,這女孩一定要在前往紡織機器之前聽聞佛法,而不是離開紡織機後才來聽法。因為她生命即將消失,而她往生何處仍不確定。所以當年輕的紡織女孩出現在聽法大眾的外圍時,佛陀仔細注視她,而當她發現佛陀注視她時,她放下籃子,恭敬的走向佛陀。佛陀就問她四個問題:
  「妳從何處來?」 「我不知道。」
  「妳要往何處去?」「我不知道。」
  「妳不知道嗎?」 「我知道。」
  「妳知道嗎?」  「我不知道。」

  大眾聽見她如此回答佛陀的問題,都認為她對佛陀不恭敬。佛陀就問她的回答是什麼涵意。

  她說:「世尊!既然你知道我從家裡來,所以我認為你第一個問題是問我的過去世是什麼,我就回答:『不知道。』第二個問題問我的來世要往生何處,我回答:『我不知道。』第三個問題問我知不知道有一天會死亡,所以我回答:『我知道。』最後的問題問我知不知道何時會死亡,我回答:『我不知道。』」佛陀聽完她的解釋後,稱讚她的解釋。她也在聽完佛陀的說法後,證得初果。

  然後,她繼續前往紡織機所在的房子,當她抵達時,她父親正坐在紡織者的座位上睡覺。這時候,她父親突然醒來,卻意外的拉動紡織梭,結果,紡織梭的頭打到女孩的胸口,以致於當場死亡,而往生兜率天。她父親這時候傷心欲絕,淚流滿面,但也明白生命無常,他就前去面見佛陀,請求允許他加入僧伽。從此以後,他成為比丘。不久之後,更證得阿羅漢果。


90辛迦摩娜薇卡誣告佛陀

違逆真諦,不信來世,說妄語的人,無惡不作。(偈176)

  佛陀到處宏揚佛法之後,信受佛法的人越來越多,其他外道的信徒也就日漸減少。他們於是打算破壞佛陀得信譽,就慫恿他們一位美麗的女信徒辛迦摩娜薇卡:「如果妳真的關心我們的利益,請幫助我們羞辱佛陀。」她同意執行他們的計畫。

  當天夜晚,她攜帶一些花朵,朝祇樹給孤獨園方向走,遇見她的人問她要去那裡,她回答說:「你們知道我要去那裡有什麼意義嗎?」回答後,她就到靠近精舍的外道家去過夜,而在隔天清晨離開,讓別人以為她在祇樹給孤獨園住宿。若有人問,她就回答:「我和佛陀在祇樹給孤獨園一起過夜。」三四個月以後,她用一些布塊裹住腹部,使自己看起來像懷孕的樣子。九個月以後,她更假扮成快要臨盆一般,前往祇樹給孤獨園去找佛陀。

  這時候,佛陀正在向比丘和大眾說法。她打斷佛陀的話,加以指控:「啊,你這個大沙門!你倒是很聰明,可以向人說法。你讓我懷孕,卻對我要分娩的事不聞不問。你就只知道享樂!」

  佛陀停止開示,告訴她:「這位姊妹,只有妳和我知道妳的話是否屬實。」

  她回答道:「是呀,別人怎麼會知道,只有妳我兩人所作的事呢!」

  這當下,帝釋明白祇樹給孤獨園發生的事情,便派遣四位天神化身成年輕的老鼠,跑到她衣服裡面,咬斷她用來綁住腹部,偽裝成懷孕的布塊,她的技倆就被拆穿了。大眾中很多人譴責她:「妳這個邪惡的女人!騙子!妳怎敢指控如此尊貴的宗教法師呢?」這時候,她擔心自己的安危,使盡力氣,趕忙逃走。但跑不了多遠,就不幸發生意外,而死的很淒慘。

  第二天,眾多比丘在討論她的事情。佛陀告誡他們:「比丘們!一個不怕說謊、不怕來生報應的人,對造作惡業不會遲疑。」佛陀接著說,辛迦摩娜薇卡過去的某一前世是國王的皇后。她愛上國王的一位兒子,但那位王子卻不為所動,她就傷害自己的身子,然後向國王誣賴是王子在無法得逞私慾時,所下的毒手。

  國王聽見她的指控後,未加詳察,就驅逐王子遠離國境。後來,國王知道事情的真相後,她終於受到應得的懲處。


91供養比賽

慳吝者無法升天,愚癡的人不讚嘆布施;
智者時時隨喜,處處安樂。(偈177)

  波斯匿王有一次盛大供養佛陀和眾多比丘。後來,他的百姓為了和他競爭,而舉辦更大的供養大會。國王和百姓之間的競爭就此持續不斷。最後,末利皇后想出一個計畫。她請國王興建一座盛大的帳蓬,帳蓬中間,擺設十隻裝滿各式各樣檀香和香水的船,再準備幾百隻馴服的大象為比丘撐白傘,同時,提供飲食服務的是公主。百姓們沒有公主、白傘也沒有大象,就無法繼續和國王競爭了。當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供養的無遮大會正式展開。進食之後,國王把大會所有的東西都供養給佛陀。

  國王的兩位大臣也在現場,其中一位大臣非常高興,讚嘆國王能夠如此慷慨布施佛陀和眾多比丘,他也認為只有國王才能舉辦無遮大會,並且把功德與所有眾生共享。總而言之,這位大臣非常高興國王能舉辦這無人能比的布施。相反地,另一位大臣則認為國王不過是在浪費財富而已,他認為眾多比丘應供後,就會回精舍睡覺。

  進食後,佛陀環視所有參與大眾,也知道第二位大臣的想法。佛陀明白,如果再說冗長的隨喜,第二位大臣會更不滿意,所以出於對他的憐憫,只說了簡短的隨喜,就回精舍去了。但預期佛陀會用更長的時間表示謝意和隨喜的國王,對佛陀簡短的隨喜感到失望。國王懷疑自己是否遺漏了什麼事情,因此決定前去請教佛陀。

佛陀看見國王來時,告訴國王:「偉大的國王!你應該高興能夠舉辦無人能比的布施大會。這種布施的機會難得,每一佛住世時,只有一次這樣的無遮大會。但你的一位大臣卻認為是一種浪費,一點也不贊同這樣的布施大會。如果我說較長的隨喜,他會更加不滿意,而造作更多的惡業。這就是我的隨喜如此簡潔的原因。」佛陀接著說:「國王!愚人不知隨喜別人的布施,因此會墮落到比人間差的境界。智者隨喜他人的布施,也因為這份珍惜,他們分享別人的功德,而往生天界。


第十四品 佛陀品 92-94

92佛陀的教誨

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偈183)

諸佛說涅槃至上,忍辱是最高的苦行,
傷害他人的人不是出家人,壓抑他人的人也不是沙門。(偈184)

不誹謗,不傷害他人,嚴守戒律,
飲食知節量,僻靜處獨居,勤修增上定(註),是諸佛教。(偈185)


  有一次,阿難尊者請教佛陀,過去諸佛的佛法是否和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一樣?佛陀回答說,所有諸佛的佛法都是一樣的,佛陀馬上背誦過去諸佛在說法時所開講的一些偈語。

(註) 「增上定」:八定。

93不知足的年輕比丘

即使天上灑落金幣,也無法滿足欲望,愛欲是樂少苦多。
明白這種道理的智者,甚至對天界的欲樂也不企求,
佛陀的弟子希望能滅盡愛欲。 (偈 186 / 187)

  有一次,祇樹給孤獨園的一位年輕比丘被他的老師送到別的精舍去學法,他的父親卻在這時候逝世了,並且留下一些財產給他和他的弟弟。等他給回給孤獨園時,他的弟弟告訴他父親的死訊,和父親留給他的財產。一開始的時候,他說不需要這份錢財。可是後來,他覺得還是過世俗的生活比較好,因此,他對出家修行的日子漸漸不滿意,而日益消瘦。其他比丘於是說服他去聽佛陀的忠告。

  這心中不滿的年輕比丘告訴佛陀,如果擁有父親給他的錢,他可以過很舒適的在家生活。佛陀忠告他,世人是不知足的,甚至具足大量珠寶財富的君王也一樣。佛陀接著告訴他頂生王的故事,頂生王是四王天和忉利天的聖王,享受這兩處天神的尊崇。有一次,他在忉利天住了一段相當長的時間後,希望自己是忉利天唯一的統治者,而不要與帝釋共同治理。但他無法達成這個願望,所比當下變老,衰弱不堪,不久就逝世了,天神是非常脆弱的眾生,一旦屈服於強烈的愛欲刺激,他們很容易毀壞。

  聽完佛陀的勸誡,年輕比丘決定繼續留在僧伽中,精進努力求解脫。


94尊敬值得尊敬的人

供養值得供養的人--諸佛、諸佛弟子
和克服執著、邪見與傲慢,遠離諸憂患的人;
供養寂靜、心無畏懼的人,功德不可衡量 。 (偈195)

  佛陀有一次和眾多信徒前往波羅奈,而在路上遇見一座供奉精靈的神舍,離神舍不遠的地方有位婆羅門正在耕種。佛陀瞥見婆羅門時,請他前來相見。婆羅門來的時候,向神舍禮敬,而沒有向佛陀禮敬。佛陀說:「婆羅門,你禮敬神舍是對的。」

佛陀的話使婆羅門心情愉快,佛陀眼見婆羅門處於有利的身心狀況之下,就運用神通,在空中示現迦葉佛的金色浮圖塔。佛陀更向婆羅門和信眾解釋有四種人值得建立浮圖塔:佛、辟支佛、聖者弟子和轉輪聖王。佛陀也指出有三種塔:(1) 裝遺骸的骨塔、(2) 供奉肖像或模仿肖像的肖像塔、(3) 供奉袈裟、缽等遺物的遺物塔。菩提樹屬於遺物塔。佛陀強調要禮敬值得禮敬的人,佛陀說法後,這婆羅門就證得初果。迦葉佛的浮圖塔一連七天在天空中示現,人潮不斷前來禮敬,第七天結束後,浮圖塔消失了,而為一座石頭浮圖塔取代。
2009-4-21 16:28:07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