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高频激光

自由的羽毛

378
回复
60612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图书馆的那一篇写得太好了!!
2008-10-5 11:56: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新门神



[ 本帖最后由 高频激光 于 2008-10-7 11:12 编辑 ]
2008-10-7 10:10: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有个网友说了

所有我认识的人,我操你大爷!

一言堂 @ 2008-10-7 16:24:55 阅读(63) 评论(0) 引用通告 分类: 未归类
http://www.bullog.cn/blogs/xxxxxx/archives/187209.aspx


      3年以来,所有我认识的生活中的蝇营狗苟之辈,我操你大爷!为了生活中的蝇头小利,你我推杯换盏,满腔骚情,一脸真诚的大谈行业与女人,不要脸的放眼宇内,横扫一切富豪榜,操你大爷的无耻之徒! 30年以来,所有我认识的生活历程中为了各类考试、各类竞争卑躬屈膝、刚才低头哈腰、转脸盛气凌人、一会儿孙子一会儿大爷的所有经历磨难或给人磨难的孙子们,我操你大爷!

      为了不顾廉耻的活下去,我们说更多无耻的话为了胜过前面的无耻,我们装的更孙子为了其他真做孙子的,一脸认真的生活,大谈人生真谛,大谈生活哲学;恬不知耻的把自己的生活当圣经,大言不惭的认为挣了两小钱就比别人高贵,我操你大爷的卑贱之躯!!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讨点生活,争取女人,争取小利,在历次吃喝嫖赌、日复一日的庸俗生活中,失去自我;为名利口沫横飞,满腔狗血的无名之辈,为名利牺牲正义公平,奴役他人,欺骗众生,瞒天过海,为自己的利益用哲学正名的卑鄙孔孟之徒,我操你大爷的孔孟家乡!!! 还有我操过的没操过的女人,我操你大爷!

      为了让生活变得美好一点,我们不顾繁琐,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一场脱与被脱,征服与反征服的欲望之战中;在一场生命繁殖的意志中,我们总是被着无数金钱与物质裹挟,在进入与撤退中,我们左顾右盼,权衡再三,虚与委蛇,为了更多,更贵,更好,我们在更年期之前,玩命投入一场躲避与迎合的游戏,我操你大爷的虚伪之辈!!!!
2008-10-7 10:20: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一点看法, 对于象199F这样粗制滥造的文字贴在这里有失观瞻,不知前面的文章如何,因打开这个页面看到的就是这篇泼妇骂街式,用语鄙俗不堪。原文作者或意为哗众取宠,孰不知自己也是那个被骂行列里的一员,只是为了博个彩头,便连自己也骂了。或许对自己某利益损失的一种恼羞成怒,或许掩盖自己的丑陋便出此恶语相向。
不明白楼主的择文标准是什么?把如此粗俗上不了台面的文字贴在这里。是楼主一念之热,还是偏好如此之文呢?
2008-10-7 10:48: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谢谢楼上提的宝贵意见。

这里没有什么特定的择文标准,都是从网络上采摘的文章。希望能保持多样性。

对于199 楼的文章,我觉得同样的情绪和想法,有的人把它写了出来,比如原作者,有的人放在了肚子里。
2008-10-7 11:38: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谢谢激光同学的答复
祝你开心rf_032_:
2008-10-7 11:46: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0楼。直率有品味。
我常来这里,觉得高频激光选的文章质量都比较高。
也许119楼选择如你所说是“一念之热”,来点儿另类。
相信LZ读了其它楼中的文章,会有不同看法的。
2008-10-7 11:50: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见了晴雯的回复,
上边的话纯属废话,望谅。
2008-10-7 11:52: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谢谢银岗同学,有时间一定认真拜读。
2008-10-7 11:53: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见了晴雯的回复,
上边的话纯属废话,望谅。
2008-10-7 11:53: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谢谢并欢迎你们的参与。

祝你们开心。
2008-10-7 12:06: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李新宇:皇帝崇拜与奴才意识

http://www.tecn.cn/data/detail.php?id=21166

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把当代中国电视剧已经形成的“帝王颂”大合唱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没有连续看,隔三差五,但感觉已经足够:明显的皇帝崇拜倾向和奴才意识。

    对皇帝的颂扬早已成为影视剧创作的主旋律。不知为什么,在许多影视剧作品都因为有关部门的严格把关而难以上演的时候,对各式各样的“皇帝颂”却大开绿灯,让其纷纷出笼,形成了一浪又一浪的大合唱。各方面努力炒作,必至红红火火,家喻户晓。晚上只要打开电视,大概总能看到若干电视台同时播出那些皇帝和他们的奴才的连续剧。皇帝们一个个威风十足,神采奕奕,而奴才们一个个低眉顺眼,善解上意。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个民族对皇帝与奴才都如此情深,难以割舍?

    这一切都是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名义之下兴起的。但我不明白: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难道真的除了皇帝和奴才,就真的找不出一丁点儿可以弘扬的东西吗?

    在过去的作品中,还没有一部片子像《雍正王朝》这样露骨。
    电视剧主题歌唱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是“身后骂名滚滚来”,是“终不悔九死落尘埃”。雍正皇帝一身正气,万丈豪情,为救国救民而登大宝,忧国忧民,礼贤下士,励精图治,勇于改革,对乱臣贼子亦仁至义尽,为国家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即使蓝在作纸,大海为墨,也写不完他的功绩。多么好的皇帝呵,为了“我们”,活活地累死了,“读书人”却不理解他,还要骂他,真是罪该万死了!

    显然,电视剧所要实现的,就是这样的目的。
    有人说,那是艺术,不要从思想上过高要求;有人说,艺术没有太大的力量,没必要把问题看得太严重。我承认这一点,因此对《戏说乾隆》之类绝不苛责。尽管我一直认为,对于历史人物,你只要用真名实姓,就应该为历史负责,不能随意戏说。若要戏说,就应该从人物到背景都完全虚构。如《三国演义》那样写历史,是一个民族及其艺术的堕落。但是,对于“戏说”,却从未批评。因为来自港台的这类“戏说”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完全失真,通过现代变形而使剧中的一切都“不象”,皇帝不象皇帝,大臣不象大臣,使任何人都不会信以为真,因此,便很难“以文乱史”。但是,《雍正王朝》却似乎是历史正剧,一切都板着脸,非常严肃,尽管到处都是对历史的篡改,却板着脸,装得一本正经。

    这样的电视剧,毫无疑问是有害的。为什么这种作品会在当下走红?是因为歌颂改革吗?到底是哪能儿跟哪儿?这是可以比附吗?
     
    2
    真让人弄不清这是什么时代!

    《雍正王朝》的编导、演员都亮相了,他们所做的真的不是娱乐片,而是要严肃地面对历史,面对现实,要对观众进行教育和引导的。

    2月9日《南方周末》和2月10日《中华读书报》发表了他们的见解:
    “雍正在位13年,千余万言的政务朱批,康熙、唐太宗,甚至上溯到秦始皇这些勤政的君主,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他的荒淫印象土崩瓦解了。”

    “康熙去世,国库内只有白银700万两,雍正继位13年,国库内留给乾隆的白银有5000多万两,雍正容易吗?!”

    “雍正得罪的官僚、缙绅、地主和读书人太多了,因此活着的时候就没有什么好口碑,留下的资料多是挨整的人写的,何况他抄了曹雪芹的家,惹翻了古代和现代一些爱曹的知识人,这样,肯于并能给他说几句公道话的也就寥寥。”

    “现在,我就是要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展示坚忍不拔的雍正皇帝所走过的一条困难重重的改革之路。”
    “法国人谈到拿破仑,美国人谈起华盛顿,十分骄傲,中国呢?康熙、雍正、乾隆,励精图治,特别是雍正,大胆新政革新,因此才把前清历史推向了前进。我想为中国人塑造一个或几个伟大人物。”
    ……
    不需要更多地抄录了。电视剧的确是为雍正鸣不平,为他说句“公道话”,也就是要为雍正平反昭雪,恢复名誉,还他英雄本色和“好皇帝”的“本来面目”。而且,要让他与拿破仑、华盛顿并列于多极的世界。

    演员、编导、清史专家、皇室后裔一齐来说雍正皇帝。为他摆功,为他鸣不平,为他辩护,主要内容与剧作一致。其重点有二:一是雍正励精图治,功绩卓著;二是雍正蒙怨受屈,忍辱负重;三是“当家难”。他勤于朝政,批了那么多奏折,实现了国家的富强(以国库里的5000万两为证)。王公大臣和全国的读书人都与他为敌,明枪暗箭,造谣中伤,试图置他于死地,而他却宽厚仁慈,仁至义尽,终使曾静之流感激涕零。作为皇帝,他有很多无奈,为了国家富强,他当然要得罪地主豪绅,为了社会稳定,他当然要杀“乱臣贼子”,而这一切都要被人说三道四。只会清谈的“读书人”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站着说话不腰疼,实在可恶。

    可是,编导和演员们似乎忘了,皇帝勤政与否,那是他们自家的事,库存银子多少也是他们自家的事,似乎无须我们操心,也无须为他们会过日子还是不会过日子而犯愁或击节赞赏。而且,管事太多的君主不一定是好君主,无为而治的君主也不一定就是坏君主。国库钱多往往意味着老百姓被刮的程度更严重。因为国家是从来不会生钱的,一切都是百姓的血汗。编导和演员们似乎有意回避了一些内容,比如雍正的荒淫和残暴,大概不是都能翻案的。执政十几年间的文字狱,读书人实在忘不了。当然,如果编导和演员们认定那是国家安全的需要,文字狱是好事而不是坏事,是成功的经验和光荣的传统,那么,一切反对者都无须开口。至于“当家难”,似乎也是这样,首先应该清楚那是谁的“家”,又是谁请他“当家”的。如果真的难,他们还愿意你死我活地争夺吗?还愿意征战杀伐争夺和保卫这份“当家权”吗?自作多情,可怜皇上,若非移情,真是有点不可思议。
     
    3
     
    只要写历史,就是写皇帝。只要写皇帝,就要写他的臣子、妃子和太监――也就是皇帝的奴才。不知什么原因,近几年清宫戏特别火。而清宫戏在这一方面特别突出,即使是辅国大臣、封疆大吏,也是开口一个“主子”,闭口一个“奴才”,而且动不动就是一个“喳!”

    想来也不奇怪,中国两千年的专制皇帝统治,主奴关系是基本格局。所以,这种关系已经深入人心,化入骨血,不容易改变。尽管有过辛亥革命,赶走皇帝已经八十多年。但似乎老百姓并不知道历史发生了什么变化,因而一些人即使不称奴才,主子和奴才也一样存在。

    当然,也许真如一些人所说的,辛亥革命赶走皇帝,这是很不应该的。君主专制是中国的传统,民主不适应中国国情。国家这么大,问题这么多,没人当家,没人做主,那老百姓不成了没娘孩子吗?可是,看着银幕上的奴才相,听着一声声的“奴才该死!”,却总觉得不对劲。当然只有反省自己,回答是肯定的,自己的思想不合国情。

    仔细想来,奴才并不容易当,它是学问,也是艺术,而且首先需要资格。有的是疆场拼杀,九死一生,才换得在皇帝面前说一声“奴才该死”的资格;有的是苦读寒窗,连中三元,才获得到皇帝面前三叩九拜的荣耀;有的是天生丽质,又经修养训练,才得以入选皇宫,让皇帝临幸。所以,别看是奴才,却是伟大的奴才,光荣的奴才,武艺超群的奴才,美貌倾国的奴才……

    所以,这奴才实在值得自豪。
    如果有人对奴才以及奴才意识有所非议,奴才们当然会说:“你还不配。”所以,我在对电视剧表示反感的时候,早已似乎听到四面八方、漫山遍野的唾声:“呸!呸!你还不配!你不配!!你不配!!!……”

    尽管知道自己是真的不配,却仍以为奴才可怜。因为他只知摇尾乞怜,却不知道站起来做人。因为时代已经使他们完全可以不跪,而习惯却使他们总是要不自觉地跪下。当下中国能够形成这样一场“皇帝颂”的大合唱,足以看出中国文坛的奴才意识是多么强烈。

    这种奴才意识不只表现在表面的层次上。剧中人物奴才意识十足,并不意味着编者导者有奴才意识。只要写清宫戏,故事中无法排除奴才。重要的是作者以什么样的态度表现这一切。可惜的是,作者与那些奴才站到了同一立场上,同样跪在皇帝面前,同样享受奴才的光荣与幸福感。你看,能够为皇帝监幸,是多么幸运!即使是“游龙戏凤”,只要能让皇上在自己身上播下种子,那是多么荣幸的事!
2008-10-7 16:11: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看了上面论国内电视剧的文章,写得很好。回想起来这里的文章大多是国内人论国内情况的。是不是可以增加一点不同的视角,比如国外的人看国内等,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不同的参照 ?

上面的文章对cctv主旋律的连续剧说的有道理,其连续剧的制作一般都要应用世俗生活中最顽固最通俗的观念。世界上有很多的cctv,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可是到了一定程度就能看出其中的套路和模式来。比如大旗虎皮的博客上论美剧的:CSI 印象
http://liyang.cinepedia.cn/blog/389
2008-10-7 16:34: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第一点非常赞同。
你推荐的这个网站,我得去看看有什么可以顺手牵回来的。




哈哈,看了,这个博客的内容可有些偏文艺,看起来比较费劲。


推荐给有能力的同学。

http://liyang.cinepedia.cn/author

        李洋,网名大旗虎皮,法国戴高乐大学当代艺术研究中心(CEAC)电影学博士,影评人,法国大学杂志《Murmur》(法文)特约编辑,电子艺术杂志《DEMéter》(法文)作者,《南方都市报》、《看电影》杂志专栏作者,中文文章曾发表于《作家》、《文景》、《当代电影》、《书城》、《环球银幕》等杂志。本博客全部文章采用知识共享-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的协议,版权所有,转载、引用请署名,友情链接及约稿事宜等请用电子邮箱联系我。
我的主要工作 :


[ 本帖最后由 高频激光 于 2008-10-7 19:43 编辑 ]
2008-10-7 18:36:0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许石林:别再把韩寒当孩子看了

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809/0925_23_803319.shtml

2008年09月25日 08:26北方网【大 中 小】 【打印】

     我可能不准确的印象或感觉吧——所有与韩寒产生争论和矛盾即交火的,且年龄比韩寒大的写作人即作家,尤其是所谓专业作家或评论家——前者如最近扬言要掐死韩寒的河北谈副主席、语无伦次骂韩寒信口雌黄的河南郑副主席,后者如著名的白烨老师,都可能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即:习惯上把韩寒当作一个孩子、一个年轻人、一个晚辈儿、一个需要自己教育和教训的人、一个需要自己提携和帮助的人,最要命的是一个被自己看透了的如自己孩子一样的人。那些从体制内学习并深深地走进体制,尤其是在体制内获得他所得意的成功的人,那些站在既得利益的角度看韩寒并指指戳戳的人,也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他们中那些不留神者,一旦与韩寒交火,无不自取其辱,狼狈败逃。

   一个生于1982年的人,到现在还常常被文学前辈和文学领导当作孩子,你不觉得文学前辈也太“前”了吧?到现在还把对已经26岁“高龄”、都快成别人的前辈了的韩寒的印象,锁定在一个当初辍学的中学生、一个凭借一篇作文出名的辍学男孩子、一个让天下一心死盯着孩子学习考大学的父母们听见名字就心烦的“坏学生”,这些人到底有没有常识?你家的孩子在长,别人家的孩子就一直“暂停着”?你当是放DVD呢!

    不刷新对韩寒年龄的理解、不看他新写的东西、不理解他对很多问题的看法的人,将他顽固地锁定在“辍学男孩”印象阶段的人,你就千万别吱声,背地里蔑视着,保持一份傲慢与偏见助长自己的优越感、留着一口热气儿暖暖胃就行了,吱声就是对阵,对阵你又不知己知彼,韩寒这小子出手又狠毒,被人家砍瓜切菜似地打翻,狼狈不堪,怪谁呢?

   陈丹青前辈对韩寒的理解很到位,他关注韩寒,发现韩寒在很多问题上有自己独立的看法——其实“独立”没有任何意义,关键是独立看法要看得准、看得对,表达还要好,这样才能成其为“独立”。

   我觉得韩寒之所以堪称“独立”,最了不起的,正是他近些年每每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和看法。不仅看得准、分析批评到位,尤其是表达得好,的确是深入浅出,还能“于浅处见才”。这是许多文学前辈这一辈子可能达不到的,别说自己不屑于那么说。

     韩寒被认为是作家,说实话在我的印象里,我都一直没把他当作所谓作家看。原因是我受的体制教育让我感觉作家不是那样的,作家就是敬爱的那些作协主席副主席那样儿的。韩寒与这些作家的区别在于,他有思想——这话特俗,我还没想好别的说法儿,先这么说着吧。

    韩寒当然不是样样都行,也不是文学和学问样样都行,那还得了?都是年轻人——你要学写诗词,可以向徐晋如学,他确实比韩寒好;你要学古代建筑和宗教,可以向李开周学,他确实比韩寒好;你要学国学,可以向李里学,他确实比韩寒好;你要学……多啦!但是,韩寒有他自己的东西,目前看来还不可替代。

    过去的社会能容纳一个辍学的沈从文、一个辍学的钱穆、一个……多啦!现在说是更开放了、多元了啥地,怎么就容纳不下一个韩寒?谁说非要到大学过一水儿才算是人才?就算是容纳不下他,那你拿才华和思想取代他呀!掐死算怎么回事儿呢?

     想起另一个作协副主席——深圳市作协副主席杨争光(同时是文联副主席、影视家协会副主席)。有一回说起韩寒,杨副主席说:他一个朋友请他吃饭,席间有朋友正在上中学的孩子,那朋友说孩子特喜欢写作,因此让杨主席现身说法给说说,要好好学习考大学,千万别学成韩寒那样儿的。杨副主席说:别误导孩子!能成为韩寒是你的福气!你当凡是辍学的孩子就都能成韩寒啊?你对韩寒了解多少?你只听说韩寒辍学啊骂人啊什么的一面,你没看见韩寒刻苦用功的一面,韩寒肯定是背地里用功的人、吃苦的人,他不用功怎么能看问题那么独特?见解那么独到?那可不是什么天赋才华能办得到的,一定是用过功的。就像王朔,你别看他说话好像很随便,王朔用功的时候你没看见……
2008-10-7 20:22:0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