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很多T恤衫,但是这件我最喜欢。
不过它现在不能穿了,领口变形的厉害。
穿上之后低胸的会露出股沟。
有一次我穿这件T恤衫去一个老外家玩,
差点没让进门。
主人说:这在我们国家都是画在厕所上的。
我觉得上面的歌词倒是很有寓义,
这个小卡通的命运很像中国人。

出了本书,却卖的这么贵 定价:¥188.00 当当价:¥129.72
又写下了这么假惺惺的一段话。
《欧美流行音乐指南》诞生于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在那个年代,我们买唱片时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不知道这张唱片的背景,也不知道演唱者的情况,更不知道音乐是什么类型,是否符合自己的口味。有时仅仅是凭着对封面的判断,买下唱片。我当时想,如果能有一本书,辅助大家去听音乐,该多方便。这也是当年我和章雷努力把这本书促成出版的原因。
还找来几个帮凶,
曾经是中国最好的摇滚乐辞典,现在依然是。对摇滚乐队的译名,过去望文生义、以讹传讹处太多,此书力求考据,寻其本源,由此将十余年来摇滚评介中出现的大量误译——予以纠正。比如Dire Straits不是恐怖海峡,而是窘迫;Green Day不是绿日,而是青春日;Motorhead不是摩托头,而是摩托党;Take That是接招,INXS是过度,Laibach是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的德语旧名,Jethro Tull是播种机发明家的名字,Husker Du的意思是“你还记得吗”,来源于50年代瑞典的一项赌博游戏……读着这些正确的“小知识”,我必须屡屡脱帽致敬,感谢这群著译者的无名奉献。
——李皖
这套工具书非常好,当年我不但自己买了,而且还买了两套送人。这套书是当时国内最早的一套工具书,所介绍的乐队、音乐人和公司不仅详细而且非常有代表性,对世界流行音乐文化的发展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然,后来也出过很多类似的工具书,但是从整个欧美流行音乐文化史来说,这本书的涵盖面是最全的,可见编委下了很大的功夫。
——左小祖咒
不管王小峰的网络按摩术如何风月无边,《指南》是真心热爱音乐的岁月堆积出的传奇,也是他严谨一面的最好展示。
——郝舫
王小峰同志九十年代在报章杂志上介绍西方摇滚乐的大量文章,和第一版的《欧美流行音乐指南》,曾经指导了我们那一代进步打口青年的淘碟方向。在新的历史时期,相信这本再版的宝书仍然会成为新一代下载青年BT电驴加iTunes时必备的利器。
——罗永浩
[ 本帖最后由 高频激光 于 2008-9-25 22:03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