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五 Gin Fizz
确切的说“Fizz”和长饮(Long Drink)、短饮(Short Drink)一样,是鸡尾酒中的一个大类。一款典型的“Fizz”鸡尾酒由烈酒、柠檬汁、浓糖水和苏打水组成。由于有碳酸性饮料(显然就是苏打水了)的加入,这种鸡尾酒在上桌时会伴有“嘶嘶”的冒泡声,“Fizz”因此得名(“Fizz”一词来源于英语,意思就是冒泡的嘶嘶声)。有关“Fizz”的确切来源目前已经不可考,一般认为是两名来自法国的调酒师出于无聊调制而成。在介绍“Martini”时,我曾经提到过美国调酒师Jerry Thomas的名字,当时由于篇幅有限而没有展开。其实Jerry Thomas在鸡尾酒界的名头不亚于爵士乐界的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或金融业界的J.P. 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被誉为“美国的鸡尾酒之父”。Jerry Thomas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同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他所著的“调酒师指南”(Bartender’s Guide)一书一直被奉为业内的经典。在其1887年发行的版本中,Jerry Thomas列出了6款“Fizz”类鸡尾酒。而在这6款“Fizz”中更是以“Gin Fizz”居首,说明了Jerry Thomas本人对琴酒类鸡尾酒的偏爱。在“Gin Fizz”的基础上,“Silver Fizz”(银费斯)多加入了一个蛋清;“Golden Fizz”(金费斯)多加入了一个蛋黄;“Royal Fizz”(皇家费斯)多加入了整个鸡蛋。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看到一款名为“Sloe Gin Fizz”的鸡尾酒,别把它和“Gin Fizz”扯上关系(很多西方人都把它误认为是“Slow Gin Fizz”,慢的琴酒费斯,但酒怎么能分快慢呢?打趣一下)。其实“Sloe Gin Fizz”是以野红莓利口酒为基酒而调成的,口味比琴酒更甜更酸。在美国摇滚乐队“空中铁匠”(Aerosmith,被誉为“波士顿的坏男孩”和“美国最伟大的摇滚乐队”)1988年的单曲“布洋娃娃”(Rag Doll)中,就唱到了这款“Sloe Gin Fizz”。最后要介绍一下“Gin Fizz”的口味,我用“口味清爽,口感刺激”八个字来概括,希望能得到你的认同。到“Gin Fizz”为止,鸡尾酒中的琴酒篇已经全部讲完。有很多朋友看了这个专题,都在询问调制鸡尾酒的工具和器皿的问题。有鉴于此,在我们开始俄罗斯国饮伏特加(Vodka)的故事之前,我会特意写2到3篇文章来介绍一下酒吧中常用的工具、器皿以及一些简单的浓缩汁,敬请期待。
配料:
50毫升琴酒
20毫升柠檬汁
10毫升必得利石榴汁(Grenadine,日后有机会也会介绍)
冰镇苏打水
调制方法:
除苏打水之外,将所有配料加冰块倒入摇杯中,持久用力摇匀,倒入长饮(Long Drink)杯中,最后加苏打水直到杯满。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声望 +5
战斗币 +10
2008-6-6 11:29: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