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 by ae
上部是有图象几乎没有声音~~~~这部白色画面出现时有声音~~而黑色就是一片死寂~~~蛐蛐声都没有~~~
转转现在是题不惊人死不休啊. 你再多出几道这种题, 我法语又要进步了. 靠它才确定是哪部.
Hurlements en faveur de Sade
Un article de Wikipédia, l'encyclopédie libre.
Hurlements en faveur de Sade est le premier film (réalisé en juin 1952) de Guy Debord. Il dure 64 mn. Il est composé de séquences d'écran blanc, durant lesquelles sont énoncées par quelques voix off des phrases provenant du Code civil ou de romans d'autres auteurs, dont la signification n'est immédiate que pour elles-mêmes, alternant avec des séquences à écran noir silencieuses. La durée totale des périodes blanches n’excède pas une vingtaine de minute qui sont réparties par courts fragments dans 40 minutes de silence. La dernière séquence, qui est noire, est longue de 24 minutes. La première apparition de l’écran blanc est accompagnée d’une improvisation lettriste de Gil J. Wolman, en solo. Le film ne comporte aucun accompagnement ou bruitage, les deux premières répliques constituant seules le générique. La première présentation du film (30 juin 1952 au ciné club d'Avant garde-Paris) provoque scandale et indignations... elle est interrompue dès les premières minutes par une bagarre générale... et ce n'est que le 13 octobre de cette même année qu'une projection intégrale du film est réalisée. Ce film poursuivant le travail de Gil J. Wolman (l'Anticoncept) qui l'a précédé de quelques mois dans le processus de destruction des conventions, ici, cinématographiques, jugé excessif par certains lettristes, a été le point de départ de la séparation de Guy Debord d'avec cette branche modérée du lettrisme.
Howls for Sade (1952) :从原声带译文揣想,第一到三音轨不同的voice在说著不同的话,但是没有一个提到萨德(But no one talks about Sade in this film)。这部片似乎是运用意识流的手法,每个段落看似互不相关,但又有其特殊观关联的方式,路如不同音轨的间续叙事,以及一个大叙事/後设叙事的旁 白。
On the Passage of a Few Persons Through a Rather Brief Unity of Time (1959):
从原声带译文揣想,应近似於1953年德博参与了那群Lettrist International者藉由自由联想式的行走步调漫游於巴黎城中去标志了巴黎的精神地形学地图,这个传统的延伸可以在高达早期新浪潮电影或是瑟铎 (De)的“Walking in the City“文章中可见一般。
Critique of Separation (1961)
片中就是一个短发女性和男性友人不断地在巴黎街头行走、或坐下喝咖啡,就像是《爱在黎明破晓前》上集的维也纳或下集的巴黎那样相知相随,见片段:@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1973)
这部片利用大量的电影片段拼装而成,其中插入一些颇具意象的片段或是街头暴动的纪录片,德博以覆颂他於1967年写成的《景观社会》段落的方 式进行影片的画外音叙事,在有限的下集阅听中,德博用了不少关於战争或革命的电影来说明革命的时间观,从布尔乔亚革命到後续的无产阶级革命,透过陆续放映 《埃及战役》、《波坦金战舰》、史达林政权阅兵、1968年学运纪录片等片,来达成他的影像实践。其中有许多问题性留待之後课堂举证与讨论。
Refutation of All the Judgments, Pro or Con, Thus Far Rendered on the Film The Society of the Spectacle (1975)
In girum imus nocte et consumimur igni (1978)
在有限的影片阅听中,这部短片似乎是以360度摇镜的方式将巴黎某处的广场周边景观全数摄尽,而片末重新回到摄影机一开始拍摄之处,这看似无 意义的拍摄其实可能是有对话性和政治性的,例如对蒙太奇的省用、以及俗常市民生活的捕捉,或是对城市景观化的批判(这似乎有些薄弱)。见片段:@
札记2:在《埃及战争》(War in the Land of Egypt)的选映片段中,德博讨论到权力如何规避其自身获取的方式,正如编年史也没有记载任何权力更迭的事件细致是如何发生的,总用一种模糊化的技术让 权力或神话永远置於高位。德博说:「这是一个沉默的表演,统治者走出门外,对群众招招手,不发一语,不加解释自身统治阶级的合法性和让何往後的政治主张」
札记3:布尔乔亚和农耕者(平均地权者)曾经同心合力过,但後来布尔乔亚取得统治地位後则幸存者(Survivals)逐一灭绝,布尔乔亚的 历史变成了统治阶级的历史,个体在其中仍然牺牲,而商品经济成为宿命,以物之拥有这件事来评断一切也是宿命。(History was, but is no more, new immobility in history,资本主义让time unify。)
《景观社会》Société du spectacle, La
By Guy Debord
1973,88mins
◎“为了说明商品价格,社会统治阶级们说:那些感觉上的东西就只应该是感觉上的东西,难以明了的事情总是和易明了的事情联系在一起,就是这样 所有的事物都变得绝对起来。在景观中出现的事物,这个易明了的世界总是会发现自己被代替了,而且看起来一直如此从未改变……同时出现或是缺席的世界里,它 的运行不等同于两人间的距离,事实总是会被这些景观颠倒过来。”——Guy Debord
我必须从碟片的二流翻译中再翻译出德波真正要表达的东西,这是对景观社会的批判。在他讲述上面这段话时,画面上几次出现了或裸露上身作情色 表演或身着比基尼显露风情的画报女郎。然而这只是为了呈现论据亦或与阐述本身构成互为批判的关系。影片的其他画面则是由各国领导人发言,国家机器的镇暴及 紧张运行的机械化生产各个环节构成。德波尝试用影象来阐释其带有马克思主义经济观的批判,但是无疑这些反复呈现的相同实质的内容是让人疲倦的。也许影片终 究是拍给与德波一样思考的知识分子,可是知识分子会对一部用“景观”来解构“景观”的电影感兴趣吗?兴许J.L.Godard在拍摄〈一切安好〉和一系列 维尔托夫小组电影时也是这样思考的(拍摄时贯穿同样的逻辑过程),但〈一切安好〉显然比德波的叙述方法更具技巧,也达到了更广的社会效应。或者说,〈一切 安好〉是通俗社会学读本,而〈景观社会〉只是学术课上的幻灯片放映。
《我们一起游荡在夜的黑暗中,然后被烈火吞噬》
In girum imus nocte et consumimur igni
By Guy Debord
1978,95mins
◎“困难使我们停留在这样一个地方,一切显得如此盲目,在这个世界中,我什么也不能说,如同保守一个契约。只能把它们放在脑海里衡量比较,看 看和别人有何异同。我们的才能怎样发挥出来,我们的经验怎样发挥作用。我还是想让你们知道,历史中存在的可以预料的成功,不是靠我想象出来的,我同样通过 千百次的抗争才获得我现在拥有的东西。我从未想过自己会无所获,这不是我幼稚的野心,也不是异想天开的索取。他们忽视了我所拥有的时间,所拥有的信心,也 不会想到我是一个很快能从打击中走出的人。那些能引起我深刻感动的历史事件,我总是会不自觉地走入,但这从未混乱我的行动。总有一天我会从中找到自由,再 从中获得成功。我从不做长远的计划,从不会成为时间的奴隶,我会让自己很认真地融入到这样一个世界去,然后很小心地回到现实中来。”——Guy Debord
德波在说这些话时,仿佛回到了他最早期的那部〈隆迪的狂吠〉,全部是白屏,这些丧失了自主的观众(心理盲目)甚至被剥夺了看的权利。然而这 部影片却是德波六部影片中最为通俗和舒缓的作品。影象中除了他前几部惯用的历史新闻图象和老影片外,开始出现河流,城市鸟瞰,象征性的村庄模型鸟瞰。在影 片最后,镜头离开了河两岸的建筑和风景,推向了更为宽广的“入海口”,德波发出了“从最开始重新学习”的声音。
最后让我来说说德波最早拍摄的题为“反对电影”的系列影片。
〈隆迪的狂吠/为萨德疾呼〉Hurlements en faveur de Sade
By Guy Debord
1952,63mins
我试图解析他要表达的误解和隐藏的真实。
白幕:引萨德文字(手稿,日记),书中人物对话及评论。
黑幕:表象是沉默。内在可能是被误读的部分;被删节的部分;黑暗处的行为;联想意识流;忍耐力;未知世界;姿态本身……
〈分离批判〉Critique de la séparation 1961
〈关于短时间内某几个人的经过〉
这两部似乎是〈景观社会〉的短片前奏,我抄录下〈分离批判〉中的一段话,给我的社会学影象学习作结。在陪伴着时而停止叙述冒出诗意比喻和喃喃自语的法国人两个凌晨后,我沉沉地睡着了,脑袋里全部是他反复出现的轻蔑神情,那种法兰西的骄傲和无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