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新欧洲留学
楼主: 卡夫特

回国两年工作不顺,想在想再回法国,咨询一下意见。

854
回复
132870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MillerFrance 发表于 2017-6-21 05:38
对于时间成本,楼主可能和我一样,也是高中毕业后去法国留学,所以不认为超过30就老了。但是在国内这几年 ...

中国人的生活是很格式化的,要求每个年龄层必须符合他该干的事情,比如学生时代就是读好书,学习好,出了校门就要找份稳定工作好好干,然后慢慢求事业,然后就是结婚生子,法国就相对随意多了,30,40岁和父母一起生活的人也很多的啊,所有人都随心生活,也许这在很多中国人看来很loser,但我觉得这恰恰是两个民族性格最不一样的地方。我们法国,中国都待过了,所以都能够理解,区别只在于自己喜欢的是什么。很多中国人又该说我了,都快30了,还你喜欢什么,你要干什么,在中国生活,除非很富有,要不然社会会把你变成机器人。
2017-6-21 06:00:0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MillerFrance 发表于 2017-6-21 06:37
硕士毕业后拿过APS,就不能再返法国申请研究生了?

谁说的,没有影响。
2017-6-21 06:00: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卡夫特 发表于 2017-6-20 16:52
哪里找正规的国际猎头公司?人家为什么要找你?至于外服还是算了吧,已经说了现在的外企待遇真的也不怎么 ...

有道理,话糙理不糙。
2017-6-21 10:44: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MillerFrance 发表于 2017-6-21 05:48
请问你是什么专业?工科还是商科的?

工科。但我有许多朋友学商科和管理学的也在法国找到了工作,目前还都不错。我觉得找工作与学校名气有关,运气也很重要。
2017-6-21 10:52: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betty7082 发表于 2017-6-21 11:44
有道理,话糙理不糙。

我只说实话,不说谎话(除非是对我有好处,但也是善意的谎言)。
betty7082
2017-6-21 11:10
你说的都是大实话,国内就是这么个实际情况。 
2017-6-21 11:06: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afang5814 发表于 2017-6-21 11:52
工科。但我有许多朋友学商科和管理学的也在法国找到了工作,目前还都不错。我觉得找工作与学校名气有关, ...

哎,学校一般的人中枪,不过其实有一些vendeur也可以转身份的,稍微找了一下,当时没坚持下去,只觉得很难又很麻烦,没想到回国以后变成这样,看起来还是得上出名的学校才行,不过感觉专业也很重要,尤其是商科,感觉学校名气非常重要。法国人感觉比中国人更看重文凭。
2017-6-21 11:09: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卡夫特 发表于 2017-6-21 12:09
哎,学校一般的人中枪,不过其实有一些vendeur也可以转身份的,稍微找了一下,当时没坚持下去,只觉得很 ...

对,文凭是敲门砖,尤其是名校文凭。但也有很多人是以自由职业者身份留下的,只要想留,就有办法。
2017-6-21 11:17: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卡夫特 发表于 2017-6-21 06:55
我觉得对于之前中产阶层的子女回国以后遇到的情况基本都差不多,其实,再回法国重新开始也有难度,不管怎 ...

说到中产阶级  知乎上的这个帖子应该说比较客观  感觉跟LZ在国内体会的差不多

https://zhuanlan.zhihu.com/p/27444137  以下是转帖子的内容


今天,微信群里有一位朋友分享了一个「中国中产阶级十大标准」。这个十大标准,可能很多人都见过,主要内容如下:
1)月收入达到4.5万,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
2)有一线城市房,有好车,不能有贷款
3)流动资产达到150万
4)-10)主要是各种不太能量化的东西,包括
教育背景好,社会地位高,每年出境游,穿衣品味良好,爱健康,爱运动,爱娱乐,重视精神追求,生活有格调,有道德有素质……
用这个关键词来搜索,可以发现这个所谓十大标准在2015年就已经流行起来了。
虽然这是2015年的标准,但放在2017年的今天,仍然看起来特别的……夸张。群内各位纷纷说,这哪是中产的标准!达到了这个标准的怎么可能还是中产!
于是我很好奇地想要看一看,用这个所谓的「十大标准」框起来的,到底有是什么样的「中产阶级」呢?使用2014年CFPS数据,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的小研究。
CFPS全名叫做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是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牵头的,2014年共有13946个家庭,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北上广深等几个一线城市都包括在其中,代表性还是比较好的。
1)首先看一下第一个条件——月收入达到4.5万,年收入在50万元以上
由于研究的是2014年数据,我们就放松一点,把门槛调低到年收入30万元吧。结果显示——
在总样本13946个家庭中,仅有109个家庭的总年收入超过30万元。通过抽样权重重新加权后,占全国总家庭数量的0.94%。
这个数字可能让很多人惊讶,那么我们再用两套数字试试看,
1)2013年的CHIPs(国家统计局和北京师范大学做的中国住户收支调查数据,覆盖14个省市自治区,农村10490个家庭,城市6674个家庭),结果显示,总共17164个家庭,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仅有92个家庭,占0.54%
2)2014年的CLDS(中山大学的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包括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共14214个样本),结果显示,共有248个家庭年收入超过30万,使用抽样权重重新加权后,占总家庭数量1.5%。
虽然三套数据的调查方法不同,抽样方式不同,问卷不同,但他们得出的结论倒并不是差得很远。0.54%、0.94%、1.5%,无不显示30万这个门槛在2014年时的中国,已经划去了99%左右的家庭。
一个中产阶级标准,结果第一个标准就划掉了99%的人。我不禁很好奇,那再加上别的条件,会有什么效果呢?
2)然后是第二个条件,有一线城市房,有好车,不能有贷款。
继续使用CFPS和CLDS数据,同样放宽条件——不需要一定是一线的房产,也不一定要有车,更加不一定要没有贷款,只要有一套2014年市价为300万元以上的任何地方的房子,这个条件就算满足了。事实上,在2014年,一线城市在偏远郊区以外,已经很少有300万以下市价的房产了。
结果显示:
在CFPS满足第一个条件的109个家庭中,还有20个满足第二个条件,重新加权后占比0.12%
在CLDS满足第一个条件的248个家庭中,还有47个满足第二个条件,重新加权后占比0.20%
好了,基本上99.8%的人口被前两个条件排除了。
3)接下来是第三个条件,有150万以上的流动资金,包括现金与可以比较方便取出来的存款。
这个条件……实在是太恐怖了。而且,家庭调查对于现金和存款也会有一定低报倾向。因此,在这个条件里面,我将门槛大幅度砍低,只需要30万元现金或存款,这个条件就算满足了。由于,CLDS数据没有询问存款,因此我们继续看CFPS数据。
结果显示:
在CFPS满足前两个条件的20个家庭中,还有5个满足第三个条件,重新加权后占比0.05%
万分之五。三个被大幅度降低条件一道道滤过去,中产阶级只剩万分之五了。
4)还剩下七个条件
虽然只剩下5个家庭,但我们就把这5个家庭拿出来,看看他们的其他各类支出是否满足剩下的「中产阶级标准」
(上图的保健支出包括健身锻炼、健身器材、保健品等费用)
让我们一个个来看——
从最高教育程度来看,2号家庭似乎满足条件,可这一家的文化娱乐支出只有500块,没有精神生活,没格调,不中产!
从旅游支出来看,只有3号家庭旅游支出等于10000元,剩下三家5000元的——5000元够个什么鬼出境游?不中产!
从衣着消费看,5号家庭和1号家庭每年要在衣服上花掉一万以上,可能满足了「穿衣品味」这一标准,可是,1号家庭的保健支出竟然只有1000元,显然是个不爱运动的,不中产!
看来看去,勉强满足条件的,也只剩5号家庭了,虽然他在学历、旅游方面显然不太满足这个「十大标准」的高学历和出境游,但除了他,别人在其他指标上就更加够不上了。
所以,即便十大标准一降再降,最后能在一万四千户家庭中过滤出的中产阶级家庭也只剩下——
1户。
了不起啊,中产阶级标准,框出了一个比万分之一还要严苛的标准。稍微把关严格点,这一万多户家庭一个中产都没有,占人口总数万分之一以下的「中产阶级」。
这显然是不是第一个产生类似效果的「中产标准」了。可是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切实际的标准出现?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现象,因为当人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如果要给班级里的「中等成绩」定一个门槛,很可能是偏低的。
我们使用CEPS(中国教育追踪调查)观察了一个变量——您目前的成绩在班里处于哪个等级?答案有五个选项:不好、中下、中等、中上、好,每个等级各占20%。这个问题的询问对象是初一的学生。孩子们的选择是这样的:

选择「好」与「中上」的同学,比选择「不好」与「中下」的同学高出7.2%。学生们自己报告选择的「中等成绩」门槛,比真实的「中等成绩」,要低上10个百分位左右。
可是当人们成年后,再次选择自己的等地,选择「中产阶级」门槛,结果就变了,还变得相反了。
我们从CGSS(中国家庭综合调查)中可以找到一个很好的描述变量——您认为自己目前处于哪个等级上?一共有10个等级,自己选。除此之外,我用个人的收入情况再生成一个变量——目前的收入实际处在的等级。
自选等级和实际等级的交叉分布如下:
上图每一个格子表示这部分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可以看到,共有10%左右的人口自己感觉所在的阶层和自己的收入真实处在的阶层是一样的。另外有31%的人口自己估计的阶层实际上高于自身收入所在阶层。还有近60%的人口,则是低估了自己所在的阶层。
低估了自己阶层的人,比高估了阶层的人足足高出一倍。在这里我们如果将等级6定为「中等阶级」的门槛。那么成年人自己报告选择的「中等阶级」门槛,比真实的「中等阶级」门槛,足足高上30个百分位。
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国做类似的自报收入层级调查,美国对自身的阶层估计相对就比较客观,如在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Susceptibility to the Common Cold 一文中报告的那样,9个等级的收入,美国人自我报告的平均值在4.8,接近平均值5,;而通过CGSS的调查换算的话,中国只有3.9左右。
是什么导致了孩子们的乐观转变为成年人的悲观?
是所谓「阶级跌落的恐惧」或者是什么「中产阶级焦虑」吗?
还是因为成年人比起孩子来说更容易朝上看却从不朝下看?
亦或是成年人更倾向于通过低估自身出境来设置心理防线,让自己的实际处境永远要好于预想处境,以此减轻心理压力和失败概率?
我不知道具体答案是什么,但从这些数据中显然可以看出来的是,比起初一的孩子,成年人对自己的评价显然要不客观得多,而且,他们活得真苦啊……

2017-6-21 20:43: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MillerFrance 发表于 2017-6-21 06:02
楼主,您是学习供应链专业的,当年我在法国学习的是工业管理。
现在想重返法国,在选专业,供应链毕业后 ...

我们那届班上15个人, 我是唯一一个毕业后做采购的。属于电子行业采购。其他人都是理工背景,做logistique,Prod或Planning。我本人不喜欢,喜欢多和人接触的工作,所以坚持做了采购,目前做了4年,到了瓶颈了。也有自己的公司做一下项目,在逐步转行。
2017-6-22 10:54: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betty7082 发表于 2017-6-21 12:17
对,文凭是敲门砖,尤其是名校文凭。但也有很多人是以自由职业者身份留下的,只要想留,就有办法。 ...

当时要是能把情况分析清楚,坚定信念也不会这样了。
2017-6-22 12:36: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看的好累。。。这让我想第一次放假回国的时候,同学朋友都是羡慕我能出国。后来,七八年后毕业回国度假,朋友都争着抢着问我有没有后悔来法国,他们都觉得我错过了快速发展的时期,太可惜。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楼主既然选择了重回法国,大家集思广益帮帮忙就好了,把自己的意见藏在心里,完全没必要对着人家的选择指指点点。

另外我觉得拿北上深跟巴黎比很无聊,法国又没有强拆队。

2017-6-22 18:49: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hexiang708 发表于 2017-6-22 19:49
看的好累。。。这让我想第一次放假回国的时候,同学朋友都是羡慕我能出国。后来,七八年后毕业回国度假,朋 ...

北上广深好像也不如巴黎吧,没出过国的觉得北上广深比巴黎洋气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来了法国还有这种感觉的人,麻烦他们自行百度看看四大国际都市是不是北上广深,巴黎虽然有能读书识字的流浪汉但没有一群群坐在污水横流的路边等工作的农民工。
2017-6-23 05:54: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卡夫特 发表于 2017-6-23 05:54
北上广深好像也不如巴黎吧,没出过国的觉得北上广深比巴黎洋气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来了法国还有这种感觉的 ...

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吧。就我来说,我不觉得国内就像你说的那么不好。虽然确实存在很多很多问题,但可以陪在父母身边,平时有好多朋友可以一起聚着玩,这些是法国比不了的,同样也是北上深比不了得。说到底都是每个人的选择。
2017-6-23 09:49: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卡夫特 发表于 2017-6-23 06:54
北上广深好像也不如巴黎吧,没出过国的觉得北上广深比巴黎洋气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来了法国还有这种感觉的 ...

四大国际都市:纽约,伦敦,巴黎,东京。评论一个城市要站在国际视野来客观评价,但很多人都是以自己在这个城市生活的如意不如意来评论,而每个人自身的情况又不同,这就不免带有偏见性。
2017-6-23 11:16:0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卡夫特 发表于 2017-6-21 07:00
中国人的生活是很格式化的,要求每个年龄层必须符合他该干的事情,比如学生时代就是读好书,学习好,出了 ...

要求每个年龄层必须符合他该干的事情  还不算最严重的

最近看到一句话  感觉用来形容当前国内有些人的心态再准确不过了  那就是  有的人25岁就死了  可是一直到85岁才埋

什么意思呢  就是国内的心态恨不得25岁就是人生赢家  登上人生巅峰  什么事业 家庭 金钱 爱情  孩子 十全十美都丰收  然后 从25岁到85岁 这60年就啥也不干了.....
  

2017-6-23 21:37:07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