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清风瘦马

【讨论】我宁可没有文化,也不要落后的文化---为什么我说欧洲哲学开启了欧洲的启蒙运动,而

104
回复
6295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pretext
我就是女的,你这口气为什么这么奇怪啊?我是女的你就不说了,就当成“好男”了?
我后面的话逻辑哪里怪了?敬请指出。
我就是看不惯明明生成了一棵桃树还非恨不得也变西瓜大的那些人。不明白这世界物种单一了有什么好的。

没有,就是有时候很受不了女人的逻辑思维

那么就再说一遍,你通篇用《两小儿》这篇文章,阐述了一大堆你以为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人家文章中的意思。

读经不是这么读的,读经是要做训读的。。。。。你就象《诠释与过度诠释》这本书里说的那样过度诠释了。。。。。。

本来你开个帖子,发表你的这些联想,那么无所谓,但是你在楼主说了那么一大堆,针对楼主的主题,说了这么些东西让人觉得很无稽。
2007-6-17 23:04: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蔬芙里
没想到短短一个下午,各位已经开始各抒己见了.
首先,回到我在刚开始问LZ的问题,很遗憾,LZ似乎没听明白我所说的,或者你听明白了,只是不知道罢了.早在明清时代,欧洲的耶穌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

看了第一段就胡说,我就不明白了,好多相关书都有,为什么发表意见时候不看看书呢,

商务出的汉学名著里面有《中国与意大利》,还有北大出过史景迁的一个讲座的书,可以去翻翻,作者都是汉学方面响当当的人物。不然的话就去看孟德斯鸠,伏尔泰他们的原典,他们书中提到的中国,只是一个他们以为的中国,是用来做武器的,根本就不是实际的中国,更何况还有不少思想家在说中国不好的。这只是个‘美丽的误会“
2007-6-17 23:09: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蔬芙里
没想到短短一个下午,各位已经开始各抒己见了.
首先,回到我在刚开始问LZ的问题,很遗憾,LZ似乎没听明白我所说的,或者你听明白了,只是不知道罢了.早在明清时代,欧洲的耶穌会士历经千辛,沟通中西文化,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儒学——程朱理学,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过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

第二段,前半截没说到点子上,要是真明白,就应该跟楼主来讨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楼主也是混乱,你应该用的是儒家文化,也就是中国文化的显性文化,说明儒家文化的保守性,来讨论。

后半段戊戌变法基本上瞎说,拿高中历史来说话,晕
2007-6-17 23:22: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都不知道该不该继续说下去了。
再次那段。楼主的观念根本不稀奇,西方的政治文化本来就是个契约文化,现代的政治文化也是如此。唉,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翻翻霍布斯的《利维坦》和卢梭的《民约论》去吧,本来应该还有洛克和休谟的,先翻看完了前两部再说
2007-6-17 23:27: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哇,一天而已,这么快就6页。都不用出去活动活动吗?
2007-6-17 23:38: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撤,撤,饿死了。

楼主,如果真想说理的话,你把你得东西好好思量一下,别弄的题目那么夸张,然后别那么多感叹词,平实一点,全面一点。。
2007-6-17 23:47: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中国自古以来都没用过儒家的方法去治国
2007-6-18 02:53: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lz把西方文化想象的太美好了
2007-6-18 09:44: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九霄云梦
中国自古以来都没用过儒家的方法去治国



所谓外儒内法,儒家只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人际关系,是伦理学方面的
2007-6-18 13:52: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ilmctz
所谓外儒内法,儒家只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人际关系,是伦理学方面的
不过以黄老学说治国,出了不少盛世
2007-6-18 14:06: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因为是学启蒙这个阶段的,我想提醒楼主注意几点.
1,西方启蒙并不是完全是什么古希腊,古罗马哲学思想的完全继承,这点在17世纪就有明显的体现,比如17世纪法国的古今之争(文学审美观之争)中,就有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辩论,而实际上,最终占据上风的,也是那些浪漫主义的前驱们(今派),而不是古派.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谁被PK掉了,以后在历史上就没有发言权了,现在西方社会面对高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变革,也开始转向复古(政治理念上表现为全面的右倾性),美国一些政治学家甚至惊叹古典主义哲学思想对美国政治的影响,等等
2,与你的号召中国需要启蒙的口号相左,我倒更认为中国需要新的“文艺复兴”,客观来说,现代汉语对古代汉语的传播是有很大制约的,我们这一代与其去争什么启蒙,不如去安静下来重新认识历史,文化,进行文化的复古活动。日本学习西方比我们更彻底,但是日本利用学习的过程,丰富了日语的内涵(没记错的话,政治,经济这些词都是从日语过来的),而且保留了很多传统;反观我们自己,做到了多少呢?(这点倒是我很忧虑的地方)

PS:小九,我上高中时,我那历史老师是说,中国封建王朝治国是外儒内法,老庄调剂
2007-6-18 14:39: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九霄云梦
不过以黄老学说治国,出了不少盛世


老庄大多是在战乱之后采用的,因为在农业社会,本身农业经济这个东西自身就具有一定的调节性,在战乱之后,你只要保证政治的稳定性,他自身就会进行调节性,马尔萨斯写 人口论 就是立足于这一点,相反的例子就是崇祯的那个大旱,那真是把农业社会的基础完全毁掉,明政府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2007-6-18 14:57: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fourmis
因为是学启蒙这个阶段的,我想提醒楼主注意几点.
1,西方启蒙并不是完全是什么古希腊,古罗马哲学思想的完全继承,这点在17世纪就有明显的体现,比如17世纪法国的古今之争(文学审美观之争)中,就有有关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辩论,而实际上,最终占据上风的,也是那些浪漫主义的前驱们(今派),而不是古派.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谁被PK掉了,以后在历史上就没有发言权了,现在西方社会面对高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变革...



本身就不是一种完全继承,他是传承然后加以发挥,用来针对当时的神学的学院哲学,而且楼主所谓的西方的启蒙到底指得是哪一段,法国的,苏格兰的还是其他的,需要具体来说,楼主的毛病在于铺陈的太大,没有分析,只是结论,这样想去征服古希腊的哲学界,有点太夸张了
2007-6-18 15:04: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ilmctz
没有,就是有时候很受不了女人的逻辑思维

那么就再说一遍,你通篇用《两小儿》这篇文章,阐述了一大堆你以为的东西,根本就不是人家文章中的意思。

读经不是这么读的,读经是要做训读的。。。。。你就象《诠释与过度诠释》这本书里说的那样过度诠释了。。。。。。

本来你开个帖子,发表你的这些联想,那么无所谓,但是你在楼主说了那么一大堆,针对楼主的主题,说了这么些东西让人觉得很无稽。
你读了那么多书啊,: 为什么言语之间总闪烁着性别歧视。

我没你那么好学,窃以为脑袋里都被太多书填满,自己的思想往哪里放呢?动辄都是人家说了什么,你自己的心想说什么呢。若永远循规蹈矩于前人所说,上古神话复印至今有什么意思?中国历史迄今为止思想文化领域最辉煌的诸子百家时代恐怕连做梦都不会出现。

你都没看明白我为什么要提“两小儿辨日”,我以为有些话不言自明,既然你不在乎我是跟你不同性别还接着跟我说,我就声明下初衷。

我之所以想到那个“两小儿辨日”,纯粹是因为看到楼主和后面几个帖子各执一词,瞬间想到和“两小儿辨日”的情景很像,双方站在自己选定的角度各有道理。我本意是想鼓励大家为真理继续争执的,我也就捎带着敲个边鼓,希望从热闹中看出点新生思想的端倪。

不过,自己十几年后再看“两小儿辨日”那几句话,发现跟楼主今天所论主题、跟坛子里大家彼此相持不下的争执原因都擦边带关系。所以就心血来潮地写了几点,你看完觉得跟楼主主题没关系,我也就不重复了。

你恨不得每个回帖都拽上几本大书、几个人物,说实话,我很敬佩你勤学好读。

不过谁让我是女的呢,我就再啰嗦几句你认为是跟这主体无关的题外话,还得借“两小儿辨日”说事儿,你为什么不想孔子在里面作用到底是什么?用自己的脑袋想,每个人生来都可以有自己的思想的,我们的大脑不只用来记忆,思考是更主要的功能。

中国典籍浩如烟海,再加上无数靠解释吃饭的人出的书,一个人穷尽一生怕也看不完,有选择地看,别太累。我得留点时间喝茶、休息。

你说话颇神似你的头像。
2007-6-18 20:09: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ilmctz
拜托你去看看书吧。。。。。北大阎步克出的那本《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你那么多你以为。。。。。有证据吗?
这本书你自己看清楚才好。孔子生前和身后的境遇可是大不同的。书里作者自己开头先称士大夫“就其社会地位和政治功能而言,我们有理由认为他们构成了中华帝国的统治阶级”,这里“统治阶级”的提法和后面一直使用的“文吏”的提法存在矛盾,因为“文吏”阶级,显然不是“统治阶级”。孔子生前是统治阶级吗?

若照你的理解,看完《墨子》里“上士、下士”之类的说法岂不是要得意地振臂高呼:现代的军衔老祖宗时早就有了! 

你看的书真多,我真佩服你。不过“尽信书不如无书”。
2007-6-18 20:34:58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