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清风瘦马

【讨论】我宁可没有文化,也不要落后的文化---为什么我说欧洲哲学开启了欧洲的启蒙运动,而

104
回复
6293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再次告诉楼主,自我贬低唤不来进步和尊重,你哪怕立刻管洋人叫爸爸,说自己的国家贬得再一钱不值也没有换不来任何好处
2007-6-17 16:15: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还有,点一下你的题,你其实真的没有文化,落后的文化?请文盲不要评定。
2007-6-17 16:17: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杨志
我再次告诉楼主,自我贬低唤不来进步和尊重,你哪怕立刻管洋人叫爸爸,说自己的国家贬得再一钱不值也没有换不来任何好处



语无伦次?
2007-6-17 16:19: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杨志
还有,点一下你的题,你其实真的没有文化,落后的文化?请文盲不要评定。


~~~~~~~~~~

要温度不要风度咯~~~~~~~~~~~~~





2007-6-17 16:21: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杨志
还有,点一下你的题,你其实真的没有文化,落后的文化?请文盲不要评定。

杨同志,别急啊,呵呵,一个小小的辩论,那么气急败坏的……嗬嗬

别和鲁迅一样心胸狭隘…… 
2007-6-17 16:21: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幸运小猪
~~~~~~~~~~

要温度不要风度咯~~~~~~~~~~~~~
...

你是谁啊?
2007-6-17 16:22: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你怎么知道的,我比他小心眼。
Post by 清风瘦马
杨同志,别急啊,呵呵,一个小小的辩论,那么气急败坏的……嗬嗬

别和鲁迅一样心胸狭隘…… 
2007-6-17 16:29: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看来是不会再辩论咯~~~~~~~~~~

哈哈~~~~~~~~~

是要换对手咯,,,,搂主~~~~~~~~~
2007-6-17 16:32: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杨志
楼主说的真正的变法到底是什么,维新变法失败以后,辛亥革命不久发生了,你不是要我给你讲近代史吧。我们的文化底蕴深所以变法不能成功,你的意思,日本底子薄就是成功的关键,你没有吃错什么吧。
我的耳光是对你的,你可能还没感受到,或者麻木了。
新秩序/你在做梦呢?

你的问题在于,认为,做了就是好的,哪怕没有成功。

我的意思是,做就要做得对,错了也不可惜。

区别在于,你的方法有可能方向会错,努力越大,离目的地就越远。

所以我还是强调我的观点,变法改革只是治标不治本!!

治本就要改革教育,建立我们的哲学坐标和文明坐标。

至于日本为什么变法成功,我研究的结果就是他们的文化底子薄,对思想的拿来主义比较容易。
2007-6-17 16:41: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下雨提前跑回来,没想到这里已经灌了四页了。逐一看完,呵呵,各执己见啊。
我还接着说我的“两小儿辩日”。楼主没接我的问题,看来显然以为我是在开玩笑。我说五个填空可是非常认真的。
2007-6-17 16:42:1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愿闻其详^ ^
2007-6-17 16:44: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先说说我从“两小儿辩日”暂时想到的五个方面。
为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必须对短文中的人物做个解释:“小儿”未必是黄口小儿,我理解为年轻人,新生的思想;“孔子”应该是那些即成大家的符号。
一、“两小儿辩日”直接想到的是一种争辩的精神,的确真理欲辩欲明,平等的争辩是思想产生的源泉,这代表的是年轻人求学的一种精神。老祖宗以此肯定了新生代即使尚不成熟的思想,连时认的大家“孔子”亦不能决也。
二、既是两小儿辩日,却又为何出来孔子这个“大家”?(先更正下楼主的士大夫阶层的说法,孔子时代士大夫阶层尚未产生,有的只是游离于统治者之外的所谓幕僚。)孔子的出现显然有点家长权威的意味。就像时下很多关于思想也好流派也好的争论,总是喜欢抬出类似“孔子”这样的“权威”来增加自己胜出的砝码,西方流派的那些所谓大家的思想无疑都是“孔子”的代表,抬出他们也没用,“亦不能决矣”,搬出他们也解决不了任何中国当下的问题。
大家为了中国的未来争论是好事情,拿出自己的思想看法最重要,最好不要提什么古希腊、文艺复兴的东西往中国脑袋上扣,否则撕开了论论他们的底牌,恐怕还是那句“孰言汝多知乎”!
年轻人的思想其实也本不需要过早盖棺定论的 。
先发两点,随后奉上其余三条。
2007-6-17 17:09: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孰言汝多知乎

呵呵呵
2007-6-17 17:18: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三、“两小儿辩日”都是从现象入手辩论,对研究来说,这种方法并不可取,虽然细致观察是研究必不可少的,但是当立论本身已经错了时,既只见表象未见本质,辩的结果恐怕只能与本意南辕北辙。“两小儿辩日”貌似各有道理,连孔圣人亦不能决,短文在告诉我们什么意思啊?

四、人与人之间的态度问题,长者与年轻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传统与新生力量的博弈关系。
孔子自大在先,难免受辱之后。小儿自以为一时得理便嘲笑夫子,想一个烈日炎炎“如探汤”时还四处奔波的老者,又怎忍嘲笑视之。

五、关于中国的语言文字
1.中文之简练,短短数行既承载着厚重历史和太多信息。作为中国人应该对自己的文字、文明、文化有信心。
2.同样一篇文章,从其出现至今,不同时代有太多的理解。换个角度说,好比先人留下的宝藏摆在今人面前,今天的我们能从先人的文化遗产中重新解读出多少有价值的东西?我们是否还有这个解读的能力 ?好比中国的矿产资源,中国对煤的利用一样,以前就会挖煤,把稀土之类统统当垃圾废物扔掉贱卖,到今天才明白扔掉的才是真正稀缺的资源。
当对中国“已知”和对西方“已知”的比率后者偏重时,还应该考虑下对中国的“未知”和对西方的“未知”。
2007-6-17 17:32: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ost by pretext
先说说我从“两小儿辩日”暂时想到的五个方面。
为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必须对短文中的人物做个解释:“小儿”未必是黄口小儿,我理解为年轻人,新生的思想;“孔子”应该是那些即成大家的符号。
一、“两小儿辩日”直接想到的是一种争辩的精神,的确真理欲辩欲明,平等的争辩是思想产生的源泉,这代表的是年轻人求学的一种精神。老祖宗以此肯定了新生代即使尚不成熟的思想,连时认的大家“孔子”亦不能决也。
二、既是两小儿辩日...


本以为能看到什么精彩的。。。。。。原来一样的不知所谓。。。。

先去看《论语》,就知道儒家心目中何谓之士,然后看《周礼》,看《春秋》就知道春秋战国有没有士了。。。。。。要不然就偷下懒,阎步克写过不少这样的关于士阶层的书。。。。。

至于其他,没什么意思
2007-6-17 17:33:0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