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复: 中国电影百年,100部佳片
12、《一江春水向东流》
导演:蔡楚生、郑君里(1947年)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民族史诗气质的电影,同时也是充满了争议的一部电影。在手法上,有人指其媚俗平庸,也有人赞其博大精深,在意识上,有人称其代表了当时民众的呼声,也有人称其意识形态过强,有损于影片的艺术性。但无论如何不可否认,《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对中国电影和中国人的生活影响至深的一部电影,尽管没有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但它杰出的艺术性仍将使其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
《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手法极为平实,在艺术表现上追求真实,它最大的成就在于可以在宠大的格局之内,演绎一个家庭在十年章的变迁悲喜,人物事件繁杂而毫不紊乱,显示出极高的控制力。
本片以时间为划分,涵盖了整个抗日战争在内的近十年时间,包括从上海到重庆的众多地点,以抗日战争为背景,表现张忠良从一腔热血到渐渐堕落的过程,在史诗背景下表现一个家庭的悲剧故事,整个抗战历史也经由短暂的影像得到很完整准确的穿插。
影片真实厚重的表现使影片极具感染力,五位主演:白杨、陶金、吴茵、舒绣文、上官云珠,均为当时中国电影界第一流的演员,他们的表演都可以说达到了超一流的水准,也因为这样的艺术特色,影片在当年感人至深,创造了“万人争看一江春”,无数人为电影中人物的命运唏嘘落泪的效果。
影片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况下产生的作品,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其中的左翼倾向,结尾吴茵饰演的婆婆怒斥张忠良的话语,其实正是蔡楚生等将矛头指向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张忠良的名字“忠良”二字,大约也就是对应了国民党的“国民”二字吧。当然,作为一部半个多世纪前的电影,在今天应该更多地关注其艺术性,而抛弃影片的意识,《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毫无疑问是中国电影史上永远不能跳过的一部作品。
另外需要补充一点,后人提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往往只记得蔡楚生,实际上这对郑君里颇不公平,据当事人回忆,《一江春水向东流》拍摄时间达二年之久,之间非常困难,所有工作人员均只拿基本生活费,蔡楚生有一段时间染病卧床,只负责整体艺术构思和指导,很多具体拍摄都是由郑君里完成,可以说对这产史诗杰作贡献不小。 |
2007-2-15 08:3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