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nanorose 于 2011-6-23 20:21 编辑
季谦先生谈才艺,聪明与读经的关系
(先生于暨大演讲完回住所。有问:老师,礼记里有一句,不学其艺,则不能兴能学,请问是什么意思?)
读经教育的课程安排是 读经、体能、阅读、才艺、功课。
其实有些地方条件够,有些地方条件不够,都没有关系。读经,如果条件都不够,只要读经就好,那么体能呢,假如没有好的体能教育,只是跑跑跳跳就够了,如果有,那体能最好比较好的设计,如果没有也比较没有关系,因为这是额外的。
但是身体活动一定是要的,至于用什么身体活动让它更好,有就好,没有也没关系。因为这时候还比较没有训炼也没有关系,十三岁以后再训练;或者说,读完相当的经典以后再说,还来得及。
那么再来是阅读。那现在阅读也可以,但现在阅读会妨碍读经,不仅会妨碍读经的时间,会妨碍读经的心。因为他喜欢读嘛,他喜欢“驰聘”嘛,驰聘田猎,令人心发狂。不仅是现实的驰聘,你在心里也在驰聘。那也是令人发狂。
(那才艺如果去学也比较会分心。)
诶,会分心。所以说不要占太多的时间。假如有,不要占太多的时间。那没有,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饱读诗书之后再来学,他也很快会进步,所以条件也可以,不禁止,但是不可以过度。一个度不能超过。那象有人说小朋友只是在那个环境看一看,也不一定要操作,因为如果让他操作了,他会进步。为什么会进步?阅读课外读物会进步,他知识量很快会进步。一个人就很高兴很高兴。人是求学的,人是读书的。因为人是喜欢满足他的好奇心的。他的好奇心的无穷无尽的,所以他追求无穷无尽,照老庄来讲这就是向外“追逐”,所以要虚其心嘛,要实其腹嘛,实其腹就是你的心灵不要有那么多的东西,要去掉。那么实其腹就务了本。那这样都是一种警告。佛教有所谓的知识障。但是呢,其实知识不应该障,但是一个心灵要有主从本末,教育要有本末先后,什么先教什么后教,什么为本什么为末,那这样排好了,你随时要观察孩子,看看有没有因为别种学习而心神动荡,因为他的本还没有固住以前,就象一颗树种下去,他的根还没有生长很好以前,你就摇一摇,它就死掉了,不生长了。所以树根都长得很好了,树干长粗了,然后开花结果了,然后到处生枝都没有关系,风吹雨打也没关系,所以本先固住。因为一个孩子,他自己不知道他的心灵怎么去把握。这就要我们来保护他的心灵,往一个地方去深入,那么将来要发展出来这些所谓的知识是很容易的,所以第一个,知识是令人很有感觉的,会产生很大兴趣的,会想要去追求的,因为它会让人得到很大的满足,会很快乐,所以读书变得很快乐,所以他就天天想去读书。所以有些人说,唉哟,我的孩子不喜欢读经,他喜欢听故事,他喜欢阅读故事书,哇,这个很好啊,这个孩子知识量大,这个孩子会讲很多的东西,我们家长老师都不如他,那家长和老师也都很满意,结果他的心灵的深度10.05 就停留在那个地方了。最怕这个。所以不可以去一直开一直开,如果有的话也要浓缩,也要缩紧,甚至完全拒绝,完全断绝,因为我们很难把握这个心会不会跑出去,很难把握的,它跑出去了,你很难抓回来。
然后呢,才艺也是这样。才艺的学习会使人很快进步,比如他会弹琴,不管弹什么琴,弹钢琴,弹小提琴啊,他只要弹个三五天,一个礼拜两个礼拜,唉呀他进步很快同,本来1、2、3都不会弹,现在KIKIKAKA他会弹了,呵呵他高兴了。就好象一个孩子,去学骑脚蹋车,他一学会了,就想天天骑给大家看,这个骑脚蹋车有什么好表现的,但是他就想表现出来,以为他得到一个人类最高的技术了,就这样。因为他很容易得到。所以,知识与技能,很容易让人进步,为什么?因为它们是累积型的。我今天读一本书,明天读一本书,明天总比今天认识多一点,日知其所无嘛,我是累积的嘛。那我去学弹琴,我越学越会进步,只有进步不会退步的嘛,而读经呢,当然只有进步不会退步,但是,读经他不知道自己在进步,你去读很多的课外书他自己知道自己在进步,我昨天不懂今天懂了;那读经只有,这本书我本来不会背,现在会背了,但是这种进步他比较不容易知道自己在进步。所以读经是很难引导的,但是一个聪明而好学的孩子要指导他阅读是很容易引导的,所以不用指导,那一个聪明而好学的孩子要引导他学习各种才艺技能是也是很快的。那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的孩子才艺一般他也很不喜欢呢?每次回来家长都去批呢?那就是,第一个,他不聪明,第二个不好学,所以最重要是培养聪明和好学,而不是培养他去学什么。问题在这个。培养聪明和好学你就按最好的办法。因为有一句话说,学音乐的孩子都变聪明,这句话是对的,所以很多家长就让孩子去音乐,果然比较聪明。但是很少家长知道,读经的孩子也会聪明而且比弹琴的孩子更聪明,还有,弹琴弹好的,孩子他几乎不可能读经了,但是读经读得很好的孩子,他很容易就会弹好钢琴,你想一想,这个是算盘可以打出来的。你只要想一想就可以想出来的,但是很多家长都想不到,而且你跟他这样讲,他说我的孩子学钢琴学了几年了,不能不学啊,大家都在学钢琴啊现在不学怎么办,他老是不知道,你三年五年之后再学,很快就超过,这个速度很快.
所以知识技能,这是西方的学问,总之,因为西方人是以人类的认识心为主所开发出来的学问,这个认识心简称识心,那么认识心在佛家来说呢是错误的心,是污染的心,是烦恼的心,是假的心,它必须转的,所以说转识才能成智,所以修行的最重要的一个目的,一个要领,就是你的识心转掉了没有。而西方人呢这几千年来一直发展识心的能力,所以如果用释连牟尼佛的眼光,西方是要走向毁灭的,西方人的学问是没有意义的,叫做戏论。但是西方的学问你不能说完全没有用,因为人活在现实中,这个识心就是现实的心,那活在现实中你没有识心你变成呆子嘛,你的识心发展不好,你的科技发展杯好,你落后,这是人类的命运啊,所以人类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我发展识心但是不被识心所淹没,我还能够掌握这个识心,这个识心只是帮助我们现实生活的方便,但是我们生活方便的目的是要我来认识智慧。
但是现在孩子呢,你如果开发他的识心呢,他智慧的基础就太少,结果是发展了识心浪费了智慧心,你这种教育叫做得不偿失啊。何况你发展识心他也不让你发展,他不喜欢读书,他不喜欢思考,那你更糟糕。所以我们用智慧的教育,不仅是储藏了智慧的基础,而在储藏智慧基础的时候,他又累积增进了智(ZHI识)心的能力,所以将来是智慧的能力跟认知的能力,是同时并进,同时作用,而到最后,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一定能够掌握他认知心的运用,所以他也会很有才华,但是这个才华归智慧所用,这是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才。这个很简单啊,我们应该把整个教育整个人性,全部讲清楚了,然后我们才知道我们要做什么,犹其是一个孩子在比较小的时候,或者说不要说一个孩子,一个人在还没累积材料的时候,你去做那些认知心的发展,第一个,你发展得不好,第二个,你发展以后啊可能也会给世界带来祸害,何况如果是一个儿童的话,你的认知的能力,他是有关于你聪明不聪明的,聪明不聪明是有关于脑神经的发展不发展,而你的认识的能力是要运用于脑神经去运作,而脑神经怎么运作,脑神经发展好,运作得快,脑神经发展得不好,运作得慢。而你去发展认知心,它不能够增加脑神经的发展,不过你去诵读,是可以增加脑神经的发展。所以读经可以让一个孩子聪明,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能够让他聪明的时间只有十三年,就不够再聪明了。那么这个老是讲老是讲,讲那么多了,每一次都讲这样,于是了解的人都知道,十三岁之前,就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提升一个孩子将来认知的能力,就是聪明。那么你知道聪明之上还有一种智慧,那么让他聪明又有智慧的方法,就是用经典来涵养他的智慧,用读诵的方法增加他的聪明,而且只有读诵的方法,它的智慧的语言才能深深地埋在心灵里面,他将来才有酝酿、成熟的可能,就这样子,所以讲来讲去,就一定,这条路只有这样走,人人只有这样走,那么许多人都认为,那么人自然会有喜欢认知的心,小孩子也喜欢认识啊,是,所以我们没有把它降低到零。
……………………
|
2011-6-23 20:17: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