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nanorose

三歲咪咪讀國學經典分享:一生輿經典同行

605
回复
40312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苹瓶子 发表于 2011-6-21 15:41
谢谢咪咪妈的回复。
首先说,我不反对这种从接触到滚瓜烂熟的学习过程,甚至不反对死记硬背,而且,我也同 ...

四書五經甚麼時候成了政治產物?!妳能不能說一下四書指的哪四書,五經指的哪五經?妳把金瓶梅也定義為經典?!道德經,史記當然也是經典,以後當然要讀。金剛經是佛家的,妳要是要妳的孩子念佛讀金剛經也可以啊!
讀古學經典不是要把孩子培養成為甚麼天才,科學家,而是要孩子成為有智識有智慧的人。
我們讀經不是排斥其它教學方式,否定兒童讀物。咪咪動畫片電影,iPad, wii,電腦等遊戲一樣沒落下。孩子該玩的照玩,該干的照干。而是,那些簡單的兒童故事不能作為兒童教育的主流。
2011-6-21 16:07: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nanorose 的帖子

别激动,我是来说说我的疑惑的,希望能探讨问题。如果我对这种教育方式完全否定的话,我就不在这里说这么多了,更不想冒犯你。
金瓶梅我说是经典,因为王教授说的:
那天地之间,古今中外什么样的教材最富有创造性?就是那些有创造性的人物所结晶下来的著作,这叫做经典,永垂不朽,历久弥新。。。
按照这样的定义,金瓶梅为什么不能说是经典呢?它难道不是有创造性的人物所结晶下来的著作么?这个例子拿过来,就是因为我对这个定义不苟同。
且他说,因为是经典所以要诵读,那么经典处处开花该怎么办呢?
也许王教授很多的观点都是对的,有益的,但我们也可以对其中某些说法持不同观点吧?
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这些书都是儒家书籍。
中国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从来都是施王者以法家,受儒家与众生,这我想大家也都知道的,四书五经几千年来被流传,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没有任何其他文字与思想所比及的么?

2011-6-21 16:32: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nanorose 的帖子

咪咪妈,
我从昨天看到你的帖子到后来给你好几次留言,都是因为你对咪咪的耐心和教育方式所惊叹,当然也为咪咪的乖巧可爱所吸引。我看到你帖子里每个留言都有认真回复,我想你也是个爱交朋友的人,希望能和你交朋友。
我自己本身算是个认真的人,也许说话比较直,但也不会信口开河。关于读经这种方式,我很感兴趣,也许是异议说得太多了吧,希望不会引起你的不快。
大家都是妈妈,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给自己的孩子,不是么,至少这点我们是相同的。
2011-6-21 16:42: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苹瓶子 发表于 2011-6-21 16:42
回复 nanorose 的帖子

咪咪妈,

妳不用多心。我既沒有激動,也沒有甚麼不快。我既然在這裡發這個貼就有足夠的承受力,妳的問題離我的極限還遠的很。
我相信妳是真的很想了解清楚讀經理論,所以等如幻老師來了妳來參加問題答疑好了。
2011-6-21 18:46: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苹瓶子 的帖子

等有空我找找讀經教育手冊的下載 給妳看看。會比較系統的解釋甚麼是讀經教育。
shallyhua
2011-6-22 07:49
也让我分享一下吧,谢谢 
2011-6-21 19:21: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苹瓶子 的帖子

新人
对是否教育小孩学习中文困惑, 也存在和你对读经同样的疑惑
特意找了些关于读经的文章
关天茶舍』 也谈所谓“儿童读经”(初稿)
近来有所谓“新儒家”的蒋庆先生选编《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力倡儿童读经。读经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在1912年蔡元培先生在教育总长任上一举废除小学读经科之前,读经乃是基础教育的必修课,自不待言;1934年前后,当时由陈济棠在广东、何键在湖南,以及宋哲元在北方,以方面大员的身分提倡读经。1937年,何键还在国民党三中全会提出过一个明令读经议案,希望中小学十二年之间,让儿童读孝经、孟子、论语、大学、中庸。到了大学阶段,更当选读他经。另外,冀察两省也都提倡过中小学读经的办法。
  对比何键为中小学所开经书的名单,蒋庆先生为“蒙童”们编选19部经典,除了何键所要求的5部之外,更多了14部。而且蒋庆先生希望的读经方式是:不必理解,先背诵下来。如果蒋庆先生有子女,准备按这样的教学计划教育自己的子女,我除了对他的子女表示同情以外,不会多说什么;而他这次分明是要将这种蛮横粗暴的教育方式向广大的家长的推广,我不得不表示一些不同的意见。我相信,只要有一个家长被所谓“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蒋庆,《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前言)的硕大招牌蒙蔽而采纳了所谓的读经教育,就会有一个无辜的儿童被这种蛮横粗暴的教育所毒害。据蒋庆先生说,“自从中国开展儿童读经活动以来,已有四百万儿童在读经”(出处同上)。他当然是希望有更多的儿童加入到读经的行列中来,而我分明看到一颗颗幼小的心灵将要遭到毒害。
  当年,陈济堂、何键、宋哲元等人提倡读经的时候,尚有胡适、傅斯年诸君不畏强权,大声疾呼。胡适连续发表《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所谓“中小学文言运动”》、《我们今日还不配读经》、《试评所谓“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等文,力抗狂澜。最终所谓读经运动不了了之。
  今日国中君子,见所谓“儿童读经运动”,少有不同意见发表。只有留学于美国耶鲁大学的薛涌先生连撰数文,对蒋庆及其支持者秋风进行了有力的批评。此间种种细节,不需多言,关心的人可以浏览王怡先生创办的宪政论衡网站,王怡先生特辟“读经运动”争鸣专题,搜集了薛涌以及皮介行、秋风、刘海波等人的往复文字。
  从感情上,其实很多人对所谓儿童读经很是不屑,这有网络论坛上网友的回复帖子为证。但是如果不明白的说出其中的道理,恐怕还是无助于理性的讨论。笔者知识浅陋,学见浅薄,仅就个人所思,谈一些贴近常识、贴近生活的想法,希望能引起理性的思考和讨论。
  一、关于儒家传统?
  自由主义者秋风、刘海波都对蒋庆的读经运动表示同情和支持,其主要原因不外乎对所谓“传统”的莫名其妙的迷恋。我在这里要问诸位先生一句,请告诉我你们所喜欢的那个传统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我不知道蒋庆等先生能否回答我。我假设可以得到明白的回答,而且这个回答不是“传统在典籍中,只有通过阅读典籍才能体认”、“传统在人心中,在中国人的行为和思维中”等等言之无物的敷衍的话,那么我相信,对于这个所谓的传统,我们完全就没有必要搞得神秘兮兮的,一副“不可言说”的样子。又假设我们能够就这个所谓传统的定义达成共识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就此展开讨论,什么可以继承,什么需要发扬,什么已经告别,什么还需摒弃。而不是像现在有些人的做法一样,什么是传统都没有搞明白,就在高喊什么继承发扬。
  秦晖先生著有《传统十论》一书,对所谓“传统”的社会结构、宗族伦理、思想文化等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对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规则进行了梳理。我认为秦晖先生在此书中首先试图揭示的就是所谓“传统”的真面目。而这其中就指明了,所谓的儒家文化,不过占据了意识形态的表面;就连所谓的“儒表法里”、“儒道互补”都不足以说明真实,真实的情况是儒表之下的“法道互补”。
  隔着时间的面纱,我们往往将想象代替了真实,以为儒家文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主流,主宰着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甚至为中国人开创了一种不同于西方的生存范式。这种想象一旦与所谓“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民族文化的复兴”等等宏大叙事结合起来,从江湖和庙堂两个方向就可能形成一种合力,搞出“儿童读经”这种冠冕堂皇的荒唐事体,也就会容不下任何理性的批评。
  切莫以为这只是来自民间的学者的智慧。董仲舒也不是刘家子弟,独尊儒术的把戏何以成功开场了呢?陈济棠等国民党地方大员的要求读经,肯定也不是几个武夫的头脑发热,恐怕在幕府轻摇羽扇的另有其人吧?儒家思想作为两千年帝王统治的意识形态,个中道理恐怕还需要认真探讨。我个人的认识,儒家所追求的是一种理想的政治和伦理的秩序,而这种秩序无非是贤人政治、长者权威。对所谓贤者长者,儒家希望他们对威权所及之人要有“仁爱”,不要涸泽而渔,留给他们一条生路;而对匍匐在威权脚下的芸芸众生,儒家的教训就是要服从。这与传统专制所需要的秩序多有一致。历史上所谓儒家人物,旧的也好,新的也罢,都不过是要追求做有“仁爱”的贤人罢了。
  如果这就是所谓儒家传统的内核的话,想要继承而发扬之的人肯定还是会很多的,他们是精英,是聪明人,是贤者,是大儒。而我们一般百姓,在人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图大略里面不过是时间坐标上的无足轻重的一个个点,是时间长河里面无关紧要的小水珠,是将被牧的羊,是待教化的群氓。
  薛涌先生说的好,“读经派对孩子的态度,是他们对待老百姓态度的一个投影。他们觉得自己是权威,别人要等着他们教导。”
  在人人知道要平等、要民主、要自由的时代,少数人打着所谓“复兴文化”的幌子,想要做国人的精神导师,想要在中国实现一种前现代的政治秩序和伦理秩序,这样的企图肯定是得不到多少同情和支持的。
  而且传统儒家本来最为注重的不是言说,而是个人的行为。在公义不张,民怨沸腾之日,大儒们对于民间疾苦没有什么不满的表示,反而躲进书斋去构想“平天下”的宏图伟业,哪里有半点儒者精神?如若真是搞出了可以悦服“群氓”的伟大思想,那么不妨拿出来公开的讨论。但是如果自己也说不出什么可以服人的道道,却祭出“民族文化复兴”的大旗,企图从天真未凿、懵懂好学的儿童们身上赢得胜利的筹码,这用心就未免有些卑鄙。
  二、为什么尤其要反对所谓“儿童读经”
  在市场经济已经取得支配性地位的今天,大儒们自然可以自由的向任何一个公民推销其儒家思想、儒家典籍,可以断言的是不会有多少人理会,这也不需要我多说。然而,大儒们并不将他们所悟出的道理,放到思想市场上任人拣选。然而他们深谙“营销”之道,知道儿童具有现在和未来的消费实力,所以,“中国文化的复兴必须从娃娃抓起” (蒋庆,《中华文化经典基础教育诵本》前言),他们就琢磨着要来抓我们的“娃娃”了。
  谁人不曾有少年?被命运选择在中国做儿童,是不幸的。从小就要被灌输各种各样的垃圾思想,一边教虚伪的道德,一边教无耻的权谋,谁来告诉你怎样做一个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公民?我们从来被教训要听话,听家长的话,听老师的话,听领导的话。现在,大儒们也来了,要我们课业繁多、压力重重的孩子们每天都要背书。我们是否可以问一下,为什么要背这些?看来人家早就预备好了答案,“不了解这些经典内容就不能成为一个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
  要做个中国人就这么难吗?本来我们就没有真正的享受到作为现代公民的权利和自由,现在大儒们连我们做人的资格都预备着要加以取消了。
  我绝对没有意思要取消对孩子的道德和文化的教育。然而教育绝不应该是这种“老子说的就是对的”思路,孩子也是人,也有思考的能力,也有怀疑的权力。如果说这些儒家经典中真有什么安身立命的大义的话,那么我们首先要将它认识清楚,要以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教给他们。
  我相信关于道德和文化,我们每一个人需要确立一些清晰的认识。我们到底从儒家经典中可以学习和体认一些什么样的可以据以立言立行的原则呢?这些原则是否和现代公民的理念契合,是否冲突,孰是孰非?这恐怕都不是容易回答的问题。如果我们自己连这些问题都搞不清楚,却要求孩子们去承担我们的“使命”,这对孩子是否有些不公平?如果我们真的已经认识清楚的话,何不直接说出来呢?
  想想100年以前,200年以前,这些所谓的经典不是曾经被很多中国人所熟读吗?这解决了他们所要面临的人生和社会问题了吗?百年来前贤的思考果然都是谬误吗?鲁迅痛心疾首的说“少读或干脆不读中国书”难道只是狂人的胡说吗?胡适力主的“全盘西化”难道是只是他崇洋媚外的心里在作怪?五四以来,孔家店的打倒,旧礼教的颠覆难道是历史的错误?
  至少这些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吧?在我们成年人没有达成一般的共识之前,不要忙着向孩子们伸手好吗?
  
  
  林江仙
2011-6-21 19:45: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自己本身是有个愿望,可是看到儿童读经反对者刘晓东所写的,更不知道是否要给小孩读经
2难啊;怎么教育小孩真的是难上加难
  
    刘晓东如是说
  
    对于当下已经“惠及”数百万儿童的读经运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生导师刘晓东研究员是最坚定的反对者。作为多年从事儿童教育研究的专家,他近年来发表多篇论文质疑这一波及甚广的运动,在一篇题为《反对儿童读经》(载《学前教育》2003年第12期)的文章中,刘晓东发表了反对儿童读经的理由。
  
    1.读经赞成者常常认为:教给儿童的东西,他们都会放在肚子里,即使现在不能懂也没关系,可以用几十年慢慢消化。
  
     刘晓东指出:“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学习基本上等同于记忆。小孩子不懂,也要让他囫囵吞枣、鹦鹉学舌。”“在这样的记忆中,人的天性、个性、自由全被阉割了。在这样的记忆中,人的思想给禁锢了,人的生命给捆缚了,人的创新火花给浇灭了。终于,在死记硬背里,人成了留声机,变为传声筒,在古书面前,在古人面前,新生的一代又一代做了泥古的奴隶。”
  
    刘晓东认为,死记硬背既不能产生同化,也不能产生顺应,它是儿童生命、生活中异质的东西。”他提出,幼小儿童正值身心发育阶段,他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而教育者却提供其不需要的东西,这是既累赘又可笑可悲可惧的。
  
    2.有些读经赞成者称,背诵是教育儿童,提高知识能力的捷径。刘晓东说:“如果教育的观念错了,那么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评价便都必然存在问题。本来应当有更好发展的学生便会遭受本不存在的额外的压力、负担和干扰。错误的教育观念实际上是正常教育活动中巨大的干扰因素。”他进一步提出:“儿童的生活应该是好奇的、探索的、梦想的、游戏的,它应当与大自然、大社会相接触,而旧式教育却让儿童一头扎进背诵的海洋中,连小孩子换口气都不让。”
  
    鲁迅在回忆幼年读经的情形时说:“读得要枯燥而死了!”而曾任北京大学的校长蒋梦麟回忆儿时读经时,说他当时恨透了家塾的生活。过去将小孩子入私塾进学堂又称为“穿牛鼻子”。诸多例子恰恰证明刘晓东“中国的旧文化是与小孩子的天性作对为敌的”的论断。
  
    刘晓东认为,“童蒙教育就是要让儿童看到生命和生活的光亮,而背古书让小孩子失去了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他们通过欢乐的童年生活才能获得的成长机会,被经书、被记忆剥夺、毁灭了。他形象的比喻更是切中读经危害的核心,“新生一代本来可以长成茂密的大树,现在却只能在记忆的压迫下面蜷缩在一本本经书的缝隙中,变成了可怜的豆芽菜。”
  
    3.针对赞成者认为强迫记忆是为儿童的长远发展的观点,刘晓东却表示不能同意:“不明白,不理解,还要强迫记忆,这本身就是不民主的,是搞愚昧主义。在不理解之前,就被告知这不理解的东西是不容置疑的正确的。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处理应当是,在不理解之前,它的对错,我并不知。只有理解了真相,我才能决定拒绝还是接受。”刘晓东认为:“中国的灌输与记诵是封建专制传统得以延续的培养基”,“推崇记忆的文化和教育实际上是不民主的温床”。
  
     4.部分传统文化研究者提出,引导儿童读经可以弘扬文化传统,拯救精神危机。刘晓东却指出,每当“爱国人士”发现“国将不国”、“一代不如一代”时,读经便成了挽救人心的“良药”。他们在骨子里认为“中华文明”高于西方文明,西方只是在“奇技淫巧”的“用”方面高于我“中华”而已。这种“爱国人士”的思想境界还不如鸦片战争前后“睁开眼来看世界”的魏源、林则徐等人。刘晓东指出:倡导读经的“爱国人士”弘扬的不是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他们弘扬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我以为儿童读经运动对于改革开放,重建中国文化,具有极大的阻碍作用。读经不能救国而只能误国。
  
2011-6-21 19:58: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不反对读经 中国人,中国人的后辈们连自己母语里的最优秀、最原始的文笔、典故都失踏了,恐怕就不配做中国人!
就是什么年纪读经更好 ,3岁开始觉的有点早,在建立在伪科学基础上的“儿童读经运动”指导思想王之翔(上海)文章中提到的这段,我觉得还是比较正确的
正如薛涌先生所言,蒋先生提倡的读经运动的实质就是要“强迫孩子在3-12岁期间背15万字自己并不懂的东西”。为什么要派给幼童如此繁重的任务呢?且听蒋先生“夫子自道”:“按顺序与课程设置系统地诵读完本《诵本》,可以在儿童记忆力最佳的十二岁前完整地记住中华文化经典中的精华,十二岁以后记忆力就逐渐下降了。”真不知道蒋先生提出这套“十二岁前记忆力最佳”的理论有何根据,我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正好与蒋先生的所论相反:至少到青年期前,普通人的记忆水平是不断上升的,而后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内会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记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再认、重组和回忆。低龄儿童的再认能力很强,他们可以轻易地记住爸爸、妈妈和其他熟人的脸,但他们的重组和回忆能力很差,尤其是回忆能力——你能想象同样背一篇文章,一个四岁的孩子比一个十四岁的少年背得更快,掌握得更好吗?除非那个少年极不用心。这其实是非常好解释的:除了低龄儿童的大脑发育尚未完全之外,还因为他们贮存记忆时使用的认知单位的类型(重现、表象、符号、概念等)比青少年和成人少,同时他们的记忆策略也是未经发展和优化的。所谓记忆策略包括储存信息时对信息的组织、详尽的阐述和练习,以及提取材料时的系统搜索。记忆策略需要通过长时期的不断学习、锻炼才能发展起来,一般说来,儿童的记忆策略越多,回忆的水平也越高。
2011-6-21 20:08: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yesmr 于 2011-6-21 21:11 编辑

回复 苹瓶子 的帖子

去天涯看看这个帖子 估计也许对我们这种对读经有困惑有一些帮助和指点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1/1/108102.shtml
2011-6-21 20:11: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cattie_y 于 2011-6-22 02:57 编辑
苹瓶子 发表于 2011-6-21 16:41
谢谢咪咪妈的回复。
首先说,我不反对这种从接触到滚瓜烂熟的学习过程,甚至不反对死记硬背,而且,我也同 ...

瓶子之前的一段,我还没有来得及回复。。咪妈写了,我就可以偷懒了哈哈。。
对于那一段,我想说的是,谁说小孩子就应该只给看小猫小狗的故事呢?这个观念其实不也是成年人给加上去的吗?我看小宝宝们一边玩小猫小狗小玩具,一边也更好奇于大人的这个真实的世界。。他们也未必不愿意学习了解那些经典中的内容。。
话说回来,别的我不知道,但论语,其实很多部分还是蛮通俗易懂的。稍微有点古文常识的,不用看书,基本就能听懂一大半吧。。没有你说的那么深奥艰涩。。里面也有情节有故事,我觉得孩子稍微大点了就可以讲给她听,当历史故事当小说讲,应该也是很有意思的。。不见得就比讲地心游记枯燥了呢。。

回过头来说你285楼的问题。。关于聪明与孤僻。。这个,怎么说呢,这一代的孩子我不知道。。但拿我自己来讲吧。。当我的同学都在看日剧韩剧港台剧,都在追四大天王的时候,我花了一个暑假看完战争与回忆和战争风云。。我是不会谈他们的话题,但我在学校里照样有很多朋友,多到什么程度呢?老师叫我“借书委员会主任”。无论什么特殊情况,临时换课,或者其它原因,给我5分钟时间,我能把一整个班级需要的课本都借到,因为我在同年级其它班级认识的人实在太多,面子也够大。。我并不因为从不看电视肥皂剧而在学校里觉得孤独。。而且,我也总能找到为数不多的那么一两个志同道合的臭味相投的好朋友,跟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又会有自己圈内的话题。。
所以,对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倒是不怎么担心的。。尤其是,我们的孩子,作为在法国的华人孩子,他的阅读范围本来就肯定会跟同学不完全一样(如果完全一样,就说明中文教育失败,我们岂不要哭死)。。那么这个不一样的部分,他读的是论语金刚经也好,是脑残的奥特曼也好,反正都是没法与同学分享谈论的。既然这样,我还是希望他读一些我给她选好的有营养有意思的东西吧。。
2011-6-22 01:56: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nanorose 发表于 2011-6-21 17:07
四書五經甚麼時候成了政治產物?!妳能不能說一下四書指的哪四書,五經指的哪五經?妳把金瓶梅也定義為經 ...

我倒是同意,在某种程度上,四书五经,至少其中有一部分,被政治利用了。。但那是个包装纸。。我们后来反对四书五经,反对的不是经典本身,而是那个包装纸。。你把那层牛皮纸撕掉了,里边的东西还是经典。。
真的,我自己有体会。。电脑录音放在那里,我每天也被动听很多边。有时候听到一句,突然就想到一件什么事情,豁然开朗,明白过来。。我相信,桔子早晚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而且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豁然开朗。。这就是经典。。是成语故事所不能给她的。。(我一直觉得成语故事只对写作文有用,唉,应试教育害的。。)

至于金刚经,没错,等桔子长大点,稍微再有点基础了,我一定会给她学的。pourquoi pas?

dora或者别的什么我叫不上名儿的,可以看,每星期一小时,就足够掺和在话题中了。。不需要每天一小时或更多。。
2011-6-22 02:06: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yesmr 发表于 2011-6-21 20:45
回复 苹瓶子 的帖子

新人

看这个林先生写得好激动。。可是他引来引去,都是鲁迅胡适那个年代的。难道他不知道那个政治背景吗?现在百多年过去了,还拿这个来做论据,恰当与否,明眼理智的自然能判断。。

说来说去,不就是我刚才讲的 牛皮纸 的意思嘛。。他看着这一大包东西不好,可他有没有去撕掉这层被批判了打了大叉的牛皮纸,然后花心力去研究一下里头的东西到底好不好?有没有踏实地去试验一下,看孩子们到底是欣然接受,还是被摧残了?我看他这个急吼吼的文风,就已经有答案了。。真正汲取中华文化中之精粹的人,写出来的东西不会是这个样子的。。他的文章,连牛皮纸都不如,倒像是哗啦啦响的塑料薄膜纸。。
2011-6-22 02:20: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还有疑惑,摇摆不定的妈妈,我建议她不要看天涯了,这上面写字的人,水平参差不齐。。我建议大家可以读一读南怀瑾点评经典的那些书。。南师没有搞什么幼儿读经运动,他只是做了些讲座,写了些书,力求推广中华文化而已,受众也都是成年人。所以你们看他的话,平和,客观。
几乎所有我想给桔子念的书,从论语到金刚经,南师都有评了。比如 论语别裁,孟子他说,金刚经说什么,等等。。他的书,网上都有通篇的免费阅读,大家可以轻松找到的。建议家长先挑一本入门看看,通过南师的指引,自身对经典先有个认识,然后再据此自行判断是否适合自家孩子学习。
2011-6-22 02:32: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刚点了天涯的链接。。原来还是那篇。。
除了消遣娱乐的,一般看书,我只看比我聪明的人写的东西。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嘛。我觉得,天涯上这个林先生,浪费我的时间了。。而跟孩子一起听论语,既不花时间(背景音乐播放,同时该干嘛干嘛),又让我时有收获。这至少说明孔老夫子和他那帮人比我聪明。估计也比我家桔子聪明。。所以我愿意跟孩子一起继续听下去。。
2011-6-22 02:37: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nanorose 发表于 2011-6-21 13:53
頭像里的那個是我婆婆做的,我婆婆是做飾品的。她以前在SWAROVSKI做圖案設計,現在在Valérie Valentine ...

你是说贴面是羊皮的吧?那下面紧贴着头发的那层,不是塑料的吗?有齿吗?

唉。我自己穿衣都不太会搭的。。打扮女儿更是汗了,别提风格了。。呵呵。。下次见面了要请教你。。我希望小妞以后比较有品,会搭会打扮,才好。。
nanorose
2011-6-22 07:47
圈是羊皮包全部包著小鋼片 所以還是很軟的 
2011-6-22 02:44:0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