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李云龙

法国太极协会每周星期天上午10-12点在卢森堡公园习拳会友

2114
回复
126232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charlyli 发表于 2011-9-13 22:49
太极拳运动三字经

太极拳,稳重心,初学步,后学身;先练形,再用心,意气劲,渐追寻。

道理全能懂 一做全走样
2011-10-5 14:57: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charlyli 于 2011-10-6 23:19 编辑

这样的松柔
2011-10-6 22:17: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paula512 发表于 2011-10-5 15:57
道理全能懂 一做全走样

你想说CHARLYLI说的都是废话?       哈哈哈
2011-10-6 23:39: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不是啊  
理论9段 实践1段而已
无极而生
2011-10-13 16:43
不错,加起来也是十段。 
2011-10-10 16:24: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Cyclist Hit By Antelope


2011-10-13 16:38: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
“松则贴、硬则离。”这‘松则贴’是指重心贴近之松贴,‘硬则离’是指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拙力与本体重心的脱离,不能与自身重心吃进协调一致,也就形成了双重之病。
“若要进身人不知,先要消减地反力”这就是要做好自身藏劲功夫,所谓‘人不知我、我独制人’。要知推手是一种控制对方重心的一门艺术,是如下棋似的控制与反控制,拿什么控制对方,本人认为要有周身松透至极的自制功夫,才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掌控对手重心,关键在于把自我这个实体的人空虚化,就是“实若虚”,也就是“粉碎虚空”的功夫、这就是藏劲的至高境界!得了这周身松透的功夫后,要用意向虚空中求!也就是自身已俱备,反向身外寻。就是要把这虚空没有的东西做出有实质性的东西出来,这就是“虚若实”,这也是一种空中造势的能力。自己触点是一个窗口,由于本身松透至极可有不止十万八千个窗口在向外通透出神、意、气,这神意由你调控渗透在空间形成各种旋转不同的意识圈,你只是因势利导就能掌控对方。
这藏劲进身是一门大学问,你的重心能不能在合适的位置随意移动,遇到阻力时重心能不能随时飘出来?这些都是要研究的问题,移动时何种状态合力最大?如何在触点处空化?等等…
要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是每个有志想探研太极奥秘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我认为必须从脚手相通做起,脚必须踏虚地,而不是脚踏实地,应如履薄冰,尽量消减地面反作用力,出手时有没有静心敛气如象捉蜻蜓似的,捉蜻蜓时既要捉住它又怕惊动它,你稍一露形就捉不住。这又象是“要点不要面”。的具体操作,通过点连结成线,这线有千条万缕从体内通透而出,从而在体外形成各种各样的阵形或气势圈!总之是围绕着对方中心通出已意、使之成势,这势是虚无中的大气势!
2011-10-20 22:24: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charlyli 于 2011-10-24 20:01 编辑

陈微明注《太极拳论》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阴阳生于太极。太极本无极。太极拳处处分虚实阴阳,故名曰“太极拳”。

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我身不动,浑然一太极。如稍动,则阴阳分焉。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此言与人相接相黏之时,随彼之动而动。彼屈则我伸,彼伸则我屈,与之密合,不丢不顶,不使有稍过及不及之弊。

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 人刚我刚,则两相抵抗。人刚我柔,则不相妨碍,不妨碍则走化矣。既走化,彼之力失其中,则背矣。我之势得其中,则顺矣。以顺黏背,则彼虽有力而不得力矣。 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惟性一贯。 我之缓急,随彼之缓急,不自为缓急,则自然能黏连不断。然非两臂松净,不使有丝毫之拙力,不能相随之如是巧合。若两臂有力,则喜自作主张,不能舍己从人矣。动之方向缓急不同,故曰“变化万端”。虽不同,而吾之黏随,其理则一矣。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以豁然贯通焉。 着熟者,习拳以练体,推手以应用。用力既久,自然懂劲而神明矣。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 无论练架子及推手,皆须有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之意。不偏不倚者,立身中正,不偏倚也。忽隐忽现者,虚实无定,变化不测也。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此二句即解释忽隐忽现之意,与彼黏手,觉左边重,则吾之左边与彼相黏处即变为虚。右边亦然。杳者,不可捉摸之意。与彼相黏,随其意而化之,不可稍抵抗,使之处处落空,而无可如何。

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 彼仰则觉我弥高,如扪天而难攀。彼俯则觉我弥深,如临渊而恐陷。彼进则觉我愈长而不可及,彼退则觉我逾逼而不可逃。皆言我之能黏随不丢,使彼不得力也。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 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形容不顶之意。技之精者,方能如此。盖其感觉灵敏,已到极处,稍触即知。能工夫至此,举动轻灵,自然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此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 以上言外家拳术,派别甚多,不外以力以快胜人。以力以快胜人,若更遇力过我快过我者,则败矣。是皆充其自然之能,非有巧妙如太极拳术之不恃力不恃快而能胜人也。

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 太极拳之巧妙,在以四两拨千斤。彼虽有千斤之力,而我顺彼背,则千斤亦无用矣。彼之快乃自动也,若遇精于太极拳术者,以手黏之,彼欲动且不能,何能快乎?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立能如平准者,虚灵顶劲也。活似车轮者,以腰为主宰,无处不随腰运动圆转也。

偏沉则随,双重则滞。 何谓“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譬两处与彼相黏,其力平均,彼此之力相遇,则相抵抗,是谓双重。双重则二人相持不下,仍力大者胜焉。两处之力平均,若松一处,是谓“偏沉”,我若能偏沉,则彼虽有力者,亦不得力,而我可以走化矣。

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 有数年之纯功,若尚有双重之病,则不免有时为人所制,不能立时运化。

若欲避此病,须知阴阳。黏即是走,走即是黏,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若欲避双重之病,须知阴阳。阴阳虚实也。稍觉双重,即速偏沉。虚处为阴,实处为阳,虽分阴阳,而仍黏连不脱,故能黏能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者,彼实我虚,彼虚我又变为实,故阴变为阳,阳变为阴,阴阳相济,本无定形,皆视彼方之意而变耳。如能随彼之意,而虚实应付,毫厘不爽,是真可谓之懂劲矣。

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懂劲之后,可谓入门矣。然不可间断,必须日日练习,处处揣摩,如有所悟,默识于心,心动则身随,无不如意,技日精矣。

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 太极拳不自作主张,处处从人。彼之动作,必有一方向,则吾随其方向而去,不稍抵抗,故彼落空,或跌出,皆彼用力太过也。如有一定手法,不知随彼,是谓舍近而求远矣。

斯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 太极拳与人黏连,即在黏连密切之处而应付之,所谓不差毫厘也。稍离则远,失其机矣。 此论句句切要,并无一字敷衍陪衬,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先师不肯妄传,非独择人,亦恐枉费工夫耳。 太极拳之精微奥妙,皆不出此论。非有夙慧之人,不能领悟。此术不可以技艺视之也。


2011-10-22 14:22: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怎样练出“太极”的“松沉劲 ”

一般人由于成长过程都是用力气,就是肌肉力,所以认为肌肉力才是最大的,尤其是看过拳击散打等电视,认为肌肉力是最大的力,这与太极不符。就说练太极手臂的松沉劲,首先少用肌肉力,最终不用肌肉力。

先说少用,抬手臂,谁也不会觉得沉重,这是多少年用力的习惯,不是一下能改变,再比如,你走路端肩膀,这也是习惯,当你大脑想着走路不端肩膀,肩膀就能放下来,时间长了不端肩膀就会成自然,不端肩膀是太极的要求,就是为了不用肩部的肌肉力,不用肌肉力,你想,不用力才还要抬起手臂,慢慢的就能练出手臂沉重感,也就是手臂的松沉劲。

同理,抬手臂想着不用力,或少用力,时间长了,会感觉手臂的重量会逐渐增加,增加一点,其实就是手臂肌肉少用了一点。

时间长了抬手臂会觉得沉重,就如同举起手臂过头顶干活,时间长了,会觉得手臂发酸,再抬手臂就会觉得沉重,这其实就是肌肉力少了,沉重感就增加了,练太极一段时间以后,就要一抬手臂就会觉得沉重,这时不用力就逐渐成为习惯。

当练到手臂有些沉重以后,比如胳膊有五斤重,如果你体会胳膊的重量越来越大,抬手臂越来越费劲费劲,这时就要用腰跨抬手臂,腰跨也要放松的抬手臂,属于腰跨帮手臂的忙。

练腰跨的松沉劲必须在保持手臂的松沉劲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腰跨始终要直,这个直要含胸拔背,头顶与尾椎要一条线,就是身体要中正,请想一下,沉重地手臂,压着直立的身体,这时等于上重下轻,那么腰跨的放松加上沉重地手臂,再加上腰跨不断的转动,手臂的重量会逐渐的下移,会往腰跨的地方压转,这样不断的压和转,腰跨以后就会慢慢的随着动作的熟练,就会松下来,手臂的重量就会作用到腰跨上,随着重量的增加,又由于腰跨虚实转换,以后腰跨会画出圈来,总体来说,手臂的重量下压,作用在腰跨上,腰跨还要松,双腿腰跨虚实转换,腰椎的这个立柱就会在腰跨上画出圈来,那末腰跨的松沉劲也就练出来了。

同理,再接着往漆脚上练,当练到脚下,脚会觉得往地下扎,这时才能做到力发于根,主宰于腰,形于手指。
有些人没练出松肩坠肘,直接练松要松垮,不能说不对,但不完善,属于投机取巧,因为一旦练出松肩坠肘,手臂不怕打,对方多大的力都能传导到脚上,也就是地上,如果要硬打,不管对方多大的力,自己脚下一发劲,传导到手臂上,都能把对方棚出去。

2011-10-24 19:07: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太極對太極

2011-10-29 21:57: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太极拳架及推手:
练太极拳如写字一样,字写的好叫有味,这味就是神韵,在太极拳里叫气势,不在样式在气势,气势即大气磅礴之势,内涵之势,太极拳的外部动作可以纠正,其神韵只能自悟了。不在架式而在于内在的劲路,架子好学劲难找,怎样才算刚柔相济的太极劲呢?太极劲太难了,使劲不对,不使劲也不对,怎样才算对,合适才算对。他一来就听出来,说没就没,他还没回去可已然失了,说有就有,早把他拍回去了,太极劲忽隐忍现,极刚极柔,手到劲发未中之先没劲,既中之后无劲,只在中敌之刹那发劲一发即收,敛气凝神,发劲如放箭,即所谓静若处女动若江河,冠以神拳之誉,神者莫测也。走架时要上松下实,中间灵,即虚实顶劲,气沉丹田,坐腰松胯,五趾抓地,则两足有力,周身一个整劲,腰内松净气腾然,日积月累自会求出真功来。

凡一搭手,深沉猛烈之劲便专注对方重心,待稍加抵抗,消息皆无,如坠五里云雾之中,发劲时要沉肩坠肘,敛气凝神,坐腰松胯,气贴脊背贯注于肢体。

推手第一要听对方的来劲,能沾粘才能听劲,听劲准确才能懂劲,听劲关键在于松腰腿。

第二要主动问劲,问出对方的劲来更要能化解,沾连粘随就是主动敷盖于对方身体侦察情况,控制敌人的有效方法,细微而灵动。真假虚灵巧,是推手的秘诀。太极拳以轻灵著称,怎样才算轻,搭手要轻,如同踩在初冬的薄冰上,稍一用力就会掉在水里,得提千百倍的小心。听劲要轻,如同人家细声小语一样。
柔化要轻,顺着来劲收回去便虚了,怎能说没劲呢,没劲,你缩得回去吗?

中正安舒,支撑八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胸怀太极,手捧八卦,足踏五行,进退自如乃得机得势,不得机不得势,必是手动而腰腿不动,腰腿不动,手愈用力而身愈散乱,故有不得力处必由腰腿求之。

2011-11-7 17:07: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虚灵
2011-11-17 18:05: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呼吸在太极拳术中,一向受到很大的重视。但呼吸必须与动作紧密结合,在意念中达到“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的要求。这样,浮沉也是上述阴阳、虚实的组成部分。因此,可以将人体想象成为一个气球,表里内外浑然一体,在意识的统率下,呼吸鼓荡,动作开合,虚实变换,自然贯串。
2011-11-18 14:19:35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2011-11-21 20:38: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想和王师傅学习心意六合拳,请问授课时间上是如何安排的呢?
2011-11-21 22:21: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sunblade 发表于 2011-11-21 22:21
我想和王师傅学习心意六合拳,请问授课时间上是如何安排的呢?

王师傅现在星期天的9点半到10点半在卢森堡公园教心意六合拳
2011-11-22 22:22:45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