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新欧洲留学
楼主: 李云龙

法国太极协会每周星期天上午10-12点在卢森堡公园习拳会友

2114
回复
116751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义士之拳

我们先看看义士之拳必须符合什么原则

1.身体平衡,不容易在移动中摔倒。一旦倒地,就会被一堆捕快扑上去施展巴柔紧紧擒住。而被擒住的话,则比死还惨,自己受尽酷刑不说,还要连累亲戚好友一起死。
2.反擒拿,不能被人轻易用关节技抓住,理由同上。
3.在一群围着自己的对手中找到可逃生的空位,并且冲出去。
4.为活命不择手段。(没错,就是24如获至宝地发现的无限制格斗术)
5.简单速成。
6.所用武器便携

义士拳五宝之一,四平大马
大部分义士之拳里都有四平大马,就算不是四平,也是马步桩。李连杰演的精武英雄里批评马步桩,说那样不适合起腿踢人,所以是死马。那部片的动作指导估计是个李小龙迷+散打控,哪里知道马步桩的妙处?

马步桩之妙,第一在速成。
义士们平时要工作养家,还要打扮成良民大大的样子,自然不能像职业拳手那样买了各种器材,公然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给官府看,这样一来,大多数时候也只有晚上睡觉前能关了灯练一阵子。在这种前提下,四平大马就是最快的增加平衡力和腿力,协调性的方法。

站四平大马也没啥标准和诀窍,就是按标准站到四平状态,站到四平就啥都懂了。诸如“两膝对称撑拔,气沉丹田,腰马合一。”等,一句话概括起来都是四平状态,说多了反而让人糊涂。
练拳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明理后练拳,一种是练拳后明理。前者精细,后者强壮。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好处,嘿嘿。

有人也许会说“四平大马这东西对膝盖有害啊,是不科学的练法。”,义士们对此则回答说,眼前还活着最重要,让科学见鬼去吧。
四平大马之妙,还在于这是一种在移动时能时刻保持身体平衡的步法。拳击的步法在打中目标时固然威力强大,但是在开始移动到攻击到目标之前,身体都处于被他人一撞就会失重的状态。这种步法是不适合群战的。
当然,义士之拳中也有高位步法,所谓的高位步法也没什么特别,就和田径运动员的短跑/跳远前的助跑差不多。但只要有人近身,就会马上切换为马步。有很多老一辈的练拳的人,你突然把他吓一下,他的第一个下意识的反应就是一个闪身甩开把式落出马步。

义士之拳的第二宝,是王八拳。

对于一般没受过职业训练的街战者来说,为什么本能的用王八拳?因为王八拳是一种杀伤范围大的拳法,只要在手臂范围内,都在扇形攻击覆盖下,只有整体下潜躲闪才能躲得过。而会使用下潜躲闪的人一般都是受过职业训练的人(会使用腰腿力),常人无非就是硬抗或者后仰躲闪。
王八拳能保证在自身训练时间较短,而又面对大批平庸对手时,有相对较高的命中率。而杀伤力问题则用武器来弥补。

《杀破狼》里吴京手持一把短刀来使用长拳。动作设计者是个明白人。但最适合长拳的武器不是短刀,而是峨嵋刺,T字短拐等。一个王八拳摆过去,对方低头闪过了后,还能回手再摆一下或者顺势举起往下扎砸。一个回合能攻击好几次。如果配合马步移动还能造成一次出拳横扫几个目标。回步又横扫或者突捶其他目标等。
也许你这种横扫几个目标的拳法杀伤力不够大,但却能起到“荡开阵脚”的地步。在横扫的过程中,对手谁是最弱的,马上就能分辨出来。

冲撞

义士之拳中有很多冲捶类的拳法,冲捶之后还有靠撞的小动作。

冲捶的原理和训练方法很简单,就是上半身硬梆梆的,把手和身体化为刚体,利用下身的快速移动把这个刚体向对手捅去。这东西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简单速成,无需悟性。

琉球人的空手道也是义士之拳的传承,他们最喜欢召集一大堆学生把这样硬梆梆的一个正拳练上N久,只有入室弟子花钱买了黑带才教身追手的破甲打。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功夫有时不需要精深,只需要够用就好。一名义士如果能用这样没有技术含量的技巧在人群中冲撞出一个缺口跑掉。就是捡回了自己的命,捡回了组织的命。捡回了红花会千千万万弟兄的命。

这类不精深但是好用的拳还有很多精髓,例如“唯快不破”。

人的反应神经最快的时间一般在0.2秒左右。很多拳击手出拳都比0.2秒快,那么对手怎么办呢?还是可以破,因为可以观察对手的身体变化,尤其是肩部或者脚步,可以判断出提前量。

而大部分普通人出一拳至少要1秒,那些没时间进行职业训练的义士估计不会比普通人好到哪里。但是他们却能做到超越对手的神经反应能力,避开对手对自己的身体预估来对对手进行打击。

义士之拳故老相传中常说“某招可破某招,某招可克制某招”。这些话,练现代搏击的人自然都不屑一顾,但是在一两百年前,这些话是谁都不怀疑的真理。
原因就在唯快不破,唯硬不破这八个字上。

上文说到人体反应一般最快就是0.2秒,义士们在社会稳定的情况下,纷纷退出江湖,成为“技击家”,作为技击家,一般对手就是单体攻击为主,虽然还有群战套路传下来,但是较技时一般不用群战套路,而是用门内秘传的“独门绝招”
需的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绝招,只有对方破不了的攻击。要对方破不了,只有更快。

在肌肉能力有其极限的情况下,最快频率攻击对方的守则如下
1.动作尽可能小,避免对手预读后躲避,小动作也有两条出路,一条出路是纯靠手法袭击对方面部脆弱器官,身体不参与出力。另一条是手先动,身体到最后一刻才参与作功。

2.发力距离尽可能短,距离2米出手,就算再快也要0.7秒才打的到对手,距离10厘米出手就算不快也只要0.1秒。

3.减少自己出拳时花费的思考和计划时间。

弄段古文丢在这里:南方之拳术家相角,则一二手,多亦不过五六手,势均力敌者,不互中要害,即相揪相扭,同时力竭罢角,或重整旗鼓,相与复角,曾未有角至若干手,尚不分胜负者,此其分别之点,在北拳尚气劲,南拳则不然,纯以技巧胜,功夫不到者无论已,有工夫者,其气劲不必惊人,然出手必能创敌,角时多不施展门户,临时落马,意到手随,每有胜负之分,非特旁观者,不知所以致胜之道,即被创之人,亦多不明敌手来去之路。

当统治渐渐稳定,战场之拳再难有用武之地,其中一部分战场之拳的传人沦为街头卖艺者,向高难度的华丽动作发展,一部分沦为拳手,专业角斗供吃饱了撑的观众取乐(或换个好听的说法说是参加奥运会为国争光)。而其中一部分转变为义士之拳。

义士这个词,在古代就是黑*社会的意思。在元代,是明教,白莲教为主,在清代是以天地会,红花会等为主。这些秘密会社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大多数时候潜伏在民间,一般很少有大规模作战。打斗的对手一般也不是军人,而是衙役,捕头,密探,在这种情况下,战场之拳就不那么实用了。其中有一些实战高手发明了更实用与当前这种情况的技术。

重心前倾走路,感觉快失重的时候拇指一顶,就像顶在别的物体上一样顺势把重心调整过来。
语言表达有其极限,你可以试着坐公共汽车,扶着扶手,感受用手指轻轻借力来维持身体平衡的状态。平时练习,就把拇指当作其他手指扶着的扶手。以此保持身体平衡。或者把其他四个手指当作拇指顶着来维持平衡的物体。

年轻的时候,遇到个练八卦掌的朋友,这位朋友练了好几年的八卦掌,但是还是打不过拳击手,他十分苦恼。认为是他内力未到的原因,实际上按他那种练法,就算练十年,也打不过练了十年的拳击手,因为八卦掌这东西最早出现在商业社会的时候,虽然是在一次职业擂台赛上,但是八卦掌最早的诞生用途却绝非打擂台,而是反清复明。

八卦掌的手法和身法让人眼花缭乱,打击力却不尽如人意。有很多八卦掌的朋友因此苦恼,都兼练铁砂掌之类的重手法,但是铁砂掌配合到这样灵活的身手上却又没了威力。所以当世很多八卦掌名家都遇到两难的境地。

实际上八卦掌的可怕之处还是在兵器上,空手的掌法也是掩人耳目罢了,甚至连八卦掌这个名字也是掩人耳目。八卦掌的精华在其独门武器子午鸳鸯钺,这东西可以锁勾,可以划,可以抠,可以割。但这东西也只是和平年代用来表演的。子午鸳鸯钺的真正平民身份是——镰刀。

在夕阳下的小树林里,一个双手持镰刀的农民,突然用极其诡异的身法,向着你的颈动脉,股动脉,脚筋,腕动脉等地方连续不断地袭击,你出一刀的时间他已经对你攻了五六刀。而当你反击的时候,他又躲到了树后,用匪夷所思的角度不断袭击你。八卦掌的“九宫步”,说穿了就是在人群中,树林里逃走或者躲闪反击的技术。在树林/无辜群众里的话,什么形意拳,什么太极拳,都不是八卦掌的对手。
2011-12-27 12:54: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第二大章 传统武术无神论

古代一般师父会把徒弟分成四种:1。传人,2。经济来源,3。传人经济来源兼而有之4。应付任务。动荡年代学武术本来就是防身和混饭吃的。有钱人家孩子学武就是防身为主,没钱人家孩子学武就是混饭吃的。作为师父,一般也不会象电视里演的,都是仇视富人孩子,亲近穷人孩子,相反的,如果富人孩子本身资质好,又刻苦,品德也好的,师父更愿意倾囊相授。练武要练的好,说实在的,是个耗钱,耗时间的活。要有钱(保证营养),有闲(充分的时间保证训练),有头脑(多少和受教育程度有关)。所以真正一些民间的高手,排除和尚道士等这些非正常意义上的社会人。很多家庭条件都还不错,或者至少他们学武期间的家庭条件都不错。真要是穷的叮当响的家庭,一般也就练个三招两式的,练不出高手的。

做师父的人最讨厌的徒弟,就是人品比较差的,这样的人,穷人家里很多,富人家里也不少。所以原则上师父更愿意收家庭条件好的徒弟,原因也是必然的,徒弟有钱师父日子也好过一些啊。

徒弟有钱,将来练好了武术也不会拿武术混饭吃,抢师父的饭碗,徒弟有钱,将来练好了,一般也不会和别人争强斗狠,或者落为匪寇败坏名声。

另外封建时代,徒弟有钱又练武的,也有可能走武举的道路,光耀门楣,也光耀师父。

一般师父对家里特别穷,练武意愿却非常强烈的人,多数都不收,跟电视里的宣传正好相反。因为这种人,一般心地不仁(不是不善)。

因为一个人家里穷,你正年轻,不去辛勤发家,那么你是不孝。如果你不是不孝,那就是企图把练武当成发家的途径,你就是不仁。因为你要靠武发家,说白了,你就要去打别人。而且你练武意愿越强,将来出手可能也越狠,你靠打别人出人头地,属于心地不仁。再说山外有山,弄不好你也就死在别人手里。你说这样的徒弟你花心血去教,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一般如果徒弟人品没有什么明显的缺陷,家里条件又允许,那基本上你自己肯下功夫,对师父好点,师父都会认真教的,没学到好的功夫,多数都是自己天赋有限,或者不够刻苦。当然如果师父有心把你当传人,可能就会对你严格一些,如果只是当你是经济来源,你本身品德上也没什么大缺陷,那一般该教的也都会教,就是要求上不会那么严格了。

一般师父在基本功训练阶段就可以将徒弟的底细摸清楚,然后就进行分类教学了。人品差的,一般是不教了,如果因为各种原因实在无法开除,则多数都是教套路,不教口诀,不进行对抗训练。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我们这一带的武术口诀,并不是什么白鹤亮翅,黑虎掏心之类的套路名称组合。确切的说是对抗练习的理论基础。因为很多是方言表述的,不太好翻译,加上时间太久了,现在居然一句完整的都记不起来了。大概记得一句空手夺棍的口诀,“棍来顺势手压收”

因为这个方言翻译成普通话,有些别扭。大概是这个意思。就是说口诀就是对抗练习的拆招理论。其内容有些类似于电视里的“手谈”或者“讲手”,你一个泰山压顶,我对一个举火烧天。就是把套路的每一个招式拆开,然后剔除套路中辅助动作,用口诀形式,阐述每个散招的应用方式,和方法。学会了歌诀,就可以照歌诀进行拆招对抗练习,也就是所谓的散手了。

只有练完散手的人,才具备成为一个武术专业人士的入门资格。然后师父的任务就完成了,修行高低就看个人了。这就所谓师父领入门修行靠个人。但由于古代没有专利局,也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加上有门户之见,所以,一般这些歌诀都编制的比较模糊,属于简单易记,不易懂。如果没有专门的师父给你示范,那你拿了歌诀也没多大用处,如果你没有练习过本门的基本功和套路,学了歌诀也没用。

就比如上面的那句空手夺棍的歌诀,“棍来顺势手压收”,棍怎么来的,不同方向不同手法的来,都不一样的,什么身法才是顺势,压是怎么压,用哪个部位压,收是怎么收等等,如果没有专门的师父给你示范和自己练习的本门基本功,这歌诀就是一句废话,这也是古代中国的武术环境造成的。如果光练套路,不懂歌诀,不进行对抗训练,那就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秀腿。打起来虎虎生风,自我感觉良好,用起来手忙脚乱。纯粹是师父不想教你,给你应付任务而已。

一般从记歌诀开始,师父就开始进行拆招散手训练,然后就是进一步的熟练训练,练到一定程度熟能生巧了,就变成了一种本能反应了(这是最高境界了,基本做不到)。一般按我们地方的传统,一个师父教你练好基本功,再把口诀给你,再给你示范口诀,基本上就是完成任务了。教学内容就已经完成了,剩下的就是熟练程度了。一般到这一步,师父就准备让你出师了。或者辞职走人了。

其实传统武术本身是很科学的,因为它都是从生死搏斗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经过各种实践淘汰之后保留下来的。只是由于古代的门户之见,还有职业竞争,生活所迫等原因,以及一些迫不得以的原因(比如徒弟品德不好,又有背景不得不教),而采用各种各样的神话或者虚无的谎言进行修饰,导致传统武术有了大量的神力怪论。这都不是真实的传统武术。

中国武术自古就是从自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他肯定是遵循自然规律,人体规律,运动规律的。传统的武术训练,和现在的搏击训练其实原理是一样的。内容也是相通的,只不过是训练目的不同,导致一些内容和方法上有些差异而已。但道理绝对都是一样的,社会永远是向前发展的,现代在整体上永远是超越过去的。

现代搏击技术的专项训练能力和深入程度都是超越传统的。只是由于竞技环境和目的不一样,现在搏击技术内容比较相对显的比较单一,单在专项深入程度上,则是传统武术所远不能比拟的。传统武术的训练程序其实非常科学,从基础入手,训练力量和步法,身法,然后训练技击动作,然后进行对抗训练,增强熟练程度和速度。整个程序其实和现代竞技体育完全一致。这才是符合事实的。根本不存在什么神力怪论。都是看的见摸的着,感受的到的东西。所以一些动辄不知所云的理论,动辄要求苦练10年20年的才能显示威力的所谓武术,10之八九都是骗人的把戏。

为什么说是骗人的呢?因为就算创始人是真的修炼出了什么神功大法,也不可能传承下来。

一个功夫,你动不动就要练几十年才能入门,那人能活几岁啊。你从学会到自己实际体会运用再到找徒弟怎么着也得再花10来年吧。这么一加起来,你开始授徒起码也得5/60岁了。再教会徒弟,你起码都7老八十了。杜甫都说人生70古来稀阿,哪里你这个门派的人都运气那么好,个个都是老寿星啊。

而且这种情况下,你根本就教不了几个徒弟。没有传播面(也就是现在所谓的普及基础),你怎么保证传承阿。你就运气那么好,挑的几个徒弟都是天赋禀异的。哪有可能呢。你们小学老师老的都教了四十年书了,你问他现在班里哪个人一定能考上大学,他判断的出来吗?

人是活的不是死的,特别是小孩子。后面的发展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你就能保证他小时候天赋好,长大了还能天赋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情况太正常了。再说了,不是还有个主观能动性的说法吗,徒弟要是长大了,不想练了怎么办。你连再教一批的时间都没有了。这么多要求合一块,除非这个门派,天天撞狗屎运,才可能能完整的把功法传承下来。

只要能大面积流传下来的东西,道理上肯定都不会难。至少对大部分的人来说。否则它就流传不下来。如果它让别人感觉很难,那多少可能是这个门派有些传承上有些保守了,并不是拳理功法上真的有多难,比如太极拳。

中国传统武术博大精深的地方就是他的技术系统性和包容性和广阔性。这是世界人尊重中国武术的地方,并不是说能练出几个李小龙出来。从兵器的多样性复杂性,跟拳种的复杂性就可以看出中国武术的博大。甚至连各种诸如地趟拳,醉拳等一些特殊体质的人士训练技法都有,格斗部位从头到脚到手指都开发出来了,技法从踢打摔拿到摔跤柔术都包含了,冷兵器从长到短从硬到软都涵盖了。世界上除了中国武术,没有任何一种格斗术有中国武术这么全面和专业,这就是博大跟精深。

拳击可以比出一个绝对的冠军,其他格斗术都可以,但只有中国武术不行,中国武林人士除非走火入魔了,否则永远不敢喊出自己是天下第一高手,不是因为谦虚,而是因为实际就做不到。中国武术那浩如烟海的技法,是任何人穷一生都学不完的,谁知道谁又从里面挖掘出什么出来呢。这就是中国武术比其他格斗术高级的地方,黑人和白人在综合身体素质上是强于中国人的,如果挑个素质好的黑人来我们的教练无保留的进行散打训练,很可能就能拿冠军,这同样也是中国武术的光荣。反之,即使是中国人,但使用其他的格斗术的技法获得冠军,那一样不能代表中国武术。

个人观点认为,中国武术是所有格斗数中技法最系统,最完整,最精深的。但这不代表就一定能打。就一定能拿冠军。因为我们中国的武术虽然在技法上非常博大精深,中国的武术之所以能有如此盘大的系统,得益于我国古老而又从未中断的文明,日积月累,自然就源远流长了。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中国武术其产生和发展都是源于格斗需要,所以武术得到大规模的发展的时候往往都是动荡的乱世,只有在乱世才有足够的实践机会,和试验机会。因为武术本身就是一项依赖实践的技术。

所以中国武术最后的辉煌时期就是清末到民国,这段国家沦陷群雄逐鹿的时期。我们现在能说的出来的高手基本都是那个年代的。这才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因为我们的传统武术是格斗术,是杀人术,并不是竞技体育。过去的擂台哪怕是最低等级的乡村擂台,都是要签生死状的,比赛的伤亡概率,哪怕是现在最高等级的搏击比赛都远不能比的。换句话说,就是中国传统武术从来就不是为体育运动服务的。没有规则就是它的规则,用现代有规则的体育运动来衡量或者类比都是不公平的。

再者我们国家已经太平了快60年了,基本上有过武术实践经验的拳师都死的差不多了,加上热兵器的强大威力,导致传统武术已经缺乏发展动力和空间。整体水平的下滑是必然了,这也是为什么孙禄堂、杨路禅,郭云深等老前辈的徒子徒孙一代不如一代的根本所在,如果他们一代强过一代,那才不正常,而竞技体育则相反,竞技体育具有娱乐性、职业性和专业性,只有天下越太平,生活越安逸,它才越能发展。因为它在大范畴上属于娱乐方式。如此一来此消彼长,传统武术面对现代竞技体育的尴尬也越发明显。

泰拳号称500年不败,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扯淡的事情。500年前到300年前的泰国还向中国称臣纳贡,我国古代对泰拳也将其归入武术中的一个流派,八臂拳就是泰拳的古名(因为那时候泰国不叫泰国),其技法和威力也都有详细的描述,但该流派武术从来没有在中国武术界获得什么崇高的地位,有此可见泰拳在古代的格斗术中其威力和技法并无特别出彩的地方。

就算我们中国古代有民族歧视,泰国又地处边捶,可是即使是与泰国山水相连民族相同的云南,古代的泰拳也没有成为当地的主流武术派别啊。这也反应了如果把泰拳当作一种格斗术或者杀人术对待的时候,它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特别是跟中国武术比。当年无限制格斗术刚开举办的时候,泰拳手上一个输一个,输的裤子都当没了。输给谁呢,输给巴西柔术。巴西柔术其基础是师从日本传统柔道的,日本传统柔道的祖宗就是中国武术里的擒拿和中国式摔跤。后来的泰拳手经过多次教训后,进行针对性的技法学习后,才慢慢的板回来。

无限制格斗开展到现在的历史也才30年,所以可想而知,为什么当年的八臂拳没有在中国形成象少林武当的威名,其本质还是在于其格斗技法有缺陷。如果采用的是无规则的格斗,那泰拳的威力,其实流于一般,符合历史上其在我国武术流派中的地位,曾经看过一个报道,散打跟泰拳举行对抗赛前,泰拳提出要使用膝肘,由于散打此前禁止膝肘打击,选手缺乏相应的技法训练,所以中国不同意(所以前两届没用膝肘)泰方不服,说膝肘是泰拳的传统,但我方说,分筋错骨、擒拿是中国武术的传统,中国武术还有头槌,你让用吗,泰方就哑巴了。

我们都知道,泰拳重拳重腿重膝重肘的威力,其实跟泰国武术没有多少关系,泰国武术的技法的档次其实就是我国一个地方小流派的水平,泰拳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其根本原因就是3个,第一,他是东方高水平搏击技法的一个分支,继承了部分高水平搏击技法。第二,由于近代殖民地的身份,导致其较早的引进了现代体能的训练方法,其体能训练方法比东方其他流派的传统体能训练方法要领先。第三,社会就有普及传统,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同时由于其较早的被从格斗术改造成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在世界上推广,导致其良好的运动历史积累。仅此而已。

刚开始的时候散打面对泰拳,基本不堪一击,现在基本上是旗鼓相当,各有千秋。不是中国散打的技术变高明了,仅仅是散打的竞技目的改变了,加上运动的时间变长了,比赛和训练积累提高了。仅此而已。

有人曾经问我,你觉的散打厉害还是泰拳厉害,我跟他说,都不厉害,也都厉害。如果仅仅是泰国人跟中国人比,那么不用多久,泰拳肯定输的裤子都没了。原因很简单,这两个都属于竞技体育,如果规则一致或者非常接近之后,那么其本质就是同一种运动。顶多就是同一种运动的两个不同训练方式。其差别将来可能比现在的欧洲篮球和美国篮球的差别还小。而中国无论国力,还是人口基数还是人种先天体质都远远强于泰国,所以可以肯定的说,放开了跑,用不了多久泰国就没的玩了。因为一旦变成竞技体育,那比的就是国力和人种了。同等规模的人口,同样的人种,国力强大的肯定整体占优势(当然前提是国力强大的一方想比),更何况我们三项都占优势。

散打也是这样的道理,美国人要是现在把散打当回事,过个20年我们就算不歇菜也不占多少优势,就像日本的柔道一样。泰拳现在厉害的地方不在于拳,也不是他多高明的格斗技法,而是他作为一项运动的普及程度和成熟程度,要比散打高的多,这才是泰拳厉害的地方。其实我们之所以爱把泰拳,自由搏击,K1等运动拿来和散打比较,而不拿摔跤,柔道这些也有格斗技法的项目来比,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散打其实和这些运动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规则稍有不同。把散打王争霸赛的名字改成中国泰拳王争霸赛或者中国K1其实其实也没什么,反过来把泰拳比赛改成泰国散打,其实也顺理成章的,本来这些选手就经常在这些项目中串场啊。
  我在网络上看了很多武术跟散打,跟泰拳,跟K1的争论,我觉的挺纳闷的,其实他们之间的关系很简单明了的啊,老是出现关公占秦琼的争论,说到底是双方本身的概念不清晰,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永远无法统一,所以永远也没有结果。一定要给他们定义的话,那就是,中国武术是东方格斗术或者世界主流格斗术的鼻祖,他是世界上最庞大和最完整的格斗术系统(注意啊,是系统)。泰拳、散打、K1、无限制格斗,巴西柔术等体育运动源于该系统中的某些技法流派,或者是从该系统中吸收部分技法流派,然后通过竞技体育改造后的几种训练手段接近,规则接近的不同名称的体育运动。

只要是体育运动,最后水平的高低,取决于4个条件,1。国力,2重视程度,3,人种适应性,4,从事该运动的人数,跟运动本身厉害不厉害没有直接关系。  (完)
2011-12-31 18:51: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家新年快乐哈。。。。
2012-1-1 01:38:1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家快乐
2012-1-1 15:45: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楼上两位新年快乐!
转贴:
王宗岳这个人太伟大了!因为他留下了百代不磨的<<太极拳说>>.
   
王宗岳这个人太神秘了!因为关于他的文史资料,基本上可以说是一片空白.
   
众多的考证推来猜去,想当然的成分居多.种种”结论”几乎无一种可以落到实处.所以,均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唯有河南省博爱县唐村李鹤林故居门楣上的金匾.以无可置辩的实物证明了王宗岳和他的<<太极拳论>>

   在唐村,文史考察人员问起<<太极拳论>>,则村民满脸茫然不知所云.但一提起王宗岳,则五十岁以上的人竟无人不晓---王宗岳吗?那是李鹤林的徒弟!

   唐村人之所以知道王宗岳是李鹤林的徒弟.是因为他敬献给师父李鹤林的金匾数百年间一直悬挂在李鹤林故居的门头上.

   唐村人这样介绍王宗岳---王宗岳,山西人氏.乾隆年间,期间师父从唐村武师李鹤林习武.

   这个李鹤林,就是当年与李岩陈奏庭一起”结义拜师,树志文武,创艺太极养生功十三势”的李仲的曾孙.由此可以确定,王宗岳先生当年跟李鹤林学习的是正宗的太极拳,而他撰写的<<太极拳论>>则是对他所学的功夫的最好说明.

   1793年李鹤林七十二岁大寿,王宗岳为师祝寿,悬金匾于师门.匾上镏金大字”武元及弟”,署名”门弟(本门弟子)王宗岳.落款是”乾隆五十八年”,即1793年.

   后来,王宗岳离唐村前往洛阳方向,不知所终.而其为恩师悬挂之金匾,则在师门之上一直悬挂到20世纪60年代。文革期间,这一重要文物在众目睽睽之下被一群不屑子孙籍”破四旧”之名摘下烧毁.从此,镏金大匾成了追忆.

   一道金匾,从1793年挂到1968年左右,千百人千万次的观瞻证实了他的存在.从1968年到现在不过三十多年的光景,众多村民的回忆见证足以肯定一个事实----李鹤林门上的金匾真实不虚;王宗岳献匾其事不虚;王宗岳其人真实不虚!

   一个旧时代的高级知识分子,依据他对太极拳的亲身体认和深刻感悟写出<<太极拳论>>,这原本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当我们得知王宗岳先生是李鹤林的弟子时,有关陈氏太极不录<<太极拳论>>的疑窦也就迎刃而解----因为太极拳在崇祯年间已分为陈李二支.一拳各表,隔离发展,缺乏学术交流.李系太极拳中兴之主的篇目不见于陈系太极拳谱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我们得知李鹤林不但文武全才而且是一代富商时,舞阳知县武澄清于舞阳盐店得<<太极拳论>>一事也就迷团释然---何以言之?因为武澄清先生在舞阳县做父母官时,在舞阳县操持盐业的恰恰就是李鹤林的儿子王宗岳的师兄弟李永达!

   武先生是怎样得知李永达持有太极拳谱而后又以怎样的方式得到了它,现在已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太极拳论>>从此到了武禹襄先生手中.此后世上便有了一门武式太极.

   当我们认定<<太极拳论>>的作者是李鹤林先生的徒弟后,我们就会发现很多过去多种关于太极拳源流的说法不能成立.

   一,张三丰传王宗岳传蒋发传陈长兴的说法不能成立.

   二,张三丰传无名道人传王宗岳传蒋发传喜怀的说法不能成立.

   三,张三丰传王宗岳传蒋发传陈王廷的说法不能成立.

   四,关于王宗岳是明代人的说法不能成立.

   武澄清先生在舞阳县盐店李永达处得到的不只是一篇<<太极拳论>>,他得到的是一本相对完整的<<太极拳谱>>.此拳谱中的<<打手歌>>与陈氏太极拳谱中的<<打手歌>>一般无二.足以可以证明王宗岳先生练的拳就是当年李岩兄弟和陈奏庭三人合创的拳.

   感谢唐村的父老乡亲为我们开启了一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这使得王宗岳先生这个谜一般的人物不再是谜!

   诗曰:  宗岳师门题金匾,

        日月增辉数百年.

        而今人与匾俱逝,

        唯余高论万古传.
2012-1-4 01:05: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俱往矣,数英雄人物,须看今朝,还看明朝。

大家新年好!
2012-1-4 17:18: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12-1-6 01:10: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諸君可知今日青城掌門刘绥滨將來法國宣傳養生及青城太極?據説形成乃巴黎、里昂,月底回國。不知法媒體可有報道?
2012-1-10 07:04: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夜遊塵 发表于 2012-1-10 07:04
諸君可知今日青城掌門刘绥滨將來法國宣傳養生及青城太極?據説形成乃巴黎、里昂,月底回國。不知法媒體可有 ...

没有看到法国媒体的报道
2012-1-11 15:09:1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路过,六个掌印。
2012-1-12 04:21: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祝各位:新年快乐!
2012-1-21 14:17:2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諸位龍年吉祥!
2012-1-22 18:40: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无极而生 发表于 2012-1-22 18:40
諸位龍年吉祥!

新年快乐!你何时回来?
2012-2-1 22:52: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charlyli 发表于 2012-2-1 22:52
新年快乐!你何时回来?

携来两袖冷风,催降一场瑞雪
2012-2-7 13:35: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什么是太极拳的“转关”,似乎有不同的说法。(转贴)

说法一、运化转关:运化为转关之先机,关即人之周身穴节,故转关亦曰转节,凡初学之人多尚拙力而无灵劲,故以运化去其滞气,使转关达于虚灵,盖虚则有以聚,灵则有以应,虚者集,灵者感,集者静,感者动,起落旋转,开合变化不能离乎运化转关,所谓运化转关者,即由柔筋活节而至接骨斗榫,苟不知此即不足与言动静之虚灵者也。其观点的核心是,关是人周身穴节,转关又称为转节,以运化其滞气,使转关达于虚灵,开合变化不能离开运化转关,即由柔筋活节而至接骨斗榫,有点类似我们一直所言之节节贯穿论。

说法二、动作连接之处:转关就是一式完了,接下一式的地方。似乎这种说法较为流行。

说法三、人体在使用技术技巧动作时的关键:这种技巧是人体整体技巧动作,包括“手眼身法步的转关。.眼法转关就是眼法由某方向向另一方向转换时衔接处的瞬间,通过眼法“转关”技巧的运用,使眼法生出骅骝斯风,虎啸鹰瞵般的神韵。身法转关是身法左转或右转时,衔接处的瞬间,通过身法“转关”技巧的运用,使身法生出瞬间马力暴发,战车隆隆般的排山倒海,气势恢弘而势不可挡。步法转关是步法由前进或后退时衔接处的瞬间,通过步法“转关”技巧的运用,使步法生出行云流水般的进退自如,犹如万吨之舟航于大海时的雄浑沉稳而又轻如一叶。手法转关是手法由手的开合时衔接处的瞬间,通过手法“转关”技巧的运用,使手法生出纵放屈伸人不知,诸靠缠绕我皆依的近能掷远,远能长及的弹抖自如效果。

对上述不同的解观点,我们予以尊重,我们可以有另外的理解。

我认为,太极拳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不顶,太极拳中的转关就是劲路的转关,劲路的回转,以退为进,或以进为退。以推手为例,两个人的劲头对在了一起,在将顶未顶之机,其中一方转换了劲路的方向,这个动作行为称为转关。

转关就是在主动进攻遇到对方的阻力时,主动撤退或重新组织进攻,或在进攻的途中变换进攻方向而直接进攻;在敌人进攻猛烈,长驱直入的情况下,主动撤退,寻找新的进攻时机,以求得机得势,变被动为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转关同时也就是在化解对方进攻,或主动进攻以打乱对方阵脚时化解动作,也可以说是转化。

转关可以有两种模式,其一为弧形,其二为折叠。弧形转关就是换劲路时不折叠,转一个弧形重新上去进攻。折叠转关是对方进攻时放他进来,他要多远给他多远,当他向我方的一波进攻已经失效时,正是我方转关回身处。一般来说,转关随后就是一个新的进攻。这主要是指在双方动作幅度均较的情况下。

在双方激烈动作突然停止的瞬间,就存在在以静制动和以动制静两种情况。在以静制动的情况下,我们的策略一般是敷盖对吞,作为一个完整的推手动作,就是敷吞、盖吞、对吞。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字相当于化的作用,但实际上是在等待对方动,等待对方动弹时给我方产生的时机,第二字相当于发的作用。当敷、盖、对着对方劲力苗头时,在等待时机。对方一动,我方即及时吞过去。吞有吞灭、消灭之意。此时的“吞”相对于敷、盖、对而言,就是一种转关。

在以动制静的情况下,我们的策略一般是擎引松放,作为一个完整的推手劲路讲就是擎放、引放、松放。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个字相当于化的作用,第二字相当于发的作用。当对方不表现出其劲意苗头时,我方主动擎、引或松一下对方,即可得机得势,放对方出去。此种情况下,相对于瞬间双方对方及劲力的静止,擎、引、松是一种主动的行动,是转关。放也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也是一种转关。

这样看来,转关存在于两种状况下。其一是双方动作幅度都较大的情况下,此时转关的动作幅度也较大,我们可以称之为大转关。其二是在双方力量对比瞬间静止的情况下,擎引松放和敷盖对吞时的转关,我们可以称之为微转关。转关的模式分为弧形转关和折叠转关两种。
2012-2-17 13:30:03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