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李云龙

法国太极协会每周星期天上午10-12点在卢森堡公园习拳会友

2114
回复
129424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家好,很久不见了啊,这个周日大家还是10点半在LUXEMBOURG练习吗?
2012-2-24 01:56: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练拳的人多了,顶贴的人少了。
2012-3-1 19:01: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是新手可以去练吗?
2012-3-4 00:26: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徐子航 发表于 2012-3-4 00:26
我是新手可以去练吗?

随时可以加入,每周日上午十点半在卢森堡公园。
2012-3-4 22:40: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徐子航 发表于 2012-3-4 00:26
我是新手可以去练吗?

如果来锻炼,请穿宽松的运动服。
2012-3-7 18:45: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好的
2012-3-14 01:25: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charlyli 于 2012-3-14 23:36 编辑

关于太极推手的看法

太极推手是太极训练体系中向实战过渡的一个过渡训练方法。这是很多太极拳理论都赞同的说法。但推手中那些技巧是为实战服务的?怎么为实战服务?怎么从推手过渡到实战?却没有人讲。

推手爱好者们所着迷的还是拍碟子(如何把人打跳),以及一些更古老的神话。受到某些太极部分分支的影响,有的人甚至以将人打跌出寻丈而不伤人(有的甚至认为要使挨打之人甚为舒服),视为功夫高的表现。完全忽视即使杨澄浦一代,也有很多太极推手过程中打伤人的情形记载的。

推手概括而言为棚捋挤按四正手,采列肘靠四隅手。正隅指方位。隅就是角上的意思。四正四隅怎么推,玩推手的人都知道。但是具体跟对打是什么关系,很多人不知道,也不会去关心。

四正四隅的推手,实际暗含了打法在里面,推手形容的是两个势均力敌,听劲反应都很好,身法斗很快,格斗意识都差不多的人,打在一起会出现的理想状况。推手并不是不可以断手打人,不可以擒拿抱摔。而是要让你在推手联系的过程中认识到,不按照不丢不顶的原则去打手,如果主动断劲去击打偷袭对手会有什么恶果,或者犯了丢、顶、断之病,为什么挨打,挨摔,挨拿。

如果一个掌握了推手技巧的人,跟不会推手的人来推。别人能够断手打你,偷手打你,或者抓住你摔拿踢打,你无法防范,无法招架,没有反制手段,那说明要么你还没有掌握推手的技术,或者要么说明对手虽然不懂推手,但是灵敏程度和对时机的把握,比你要强太多。如果是别人比你还差,而在他断劲、丢(脱)手,顶劲的时候,你一点反应都没有,更谈不上抓住机会进击。那你应该好好反思自己的技术是否有问题。

有的人说推手是练反应,这个话说的很对,再说深一点,就是推手要求你练到:在别人断劲,脱手,丢劲,顶抗的时候,马上有正确的反应——合乎技击要求的反应。周身无处不弹簧,不是说自己像个弹簧在那里抖给别人看,而是一接手这个弹簧一直被压着,别人不敢松开,一松开就就弹出去打伤他。松又不敢松开,使劲又使不上。这才是推手给人的应有的压迫感。

我自己跟老师学习推手的时候,从来没有找到过机会去断手打老师,往往是一脱手、一断劲就被打,被按倒。丢、顶的时候则是更加狼狈。更谈不上去抓拿搂抱,这种动作一出现迹象就挨打了。只有严格按照四正四隅去做,稍有遗漏身架便被打破,挨打。

前文说到推手如何过渡到实战?其实就在这一点上,一个推手学生,要在推手过程中学到在这个身位的时候,为什么推手所要求的动作是最佳的防守和进攻动作?如果对方采用别的动作进击,为什么不好?当别人采用别的非最佳动作进击的时候,我破坏其进攻的时机在哪里?应该如何去做?

简单地说,推手的过程,就是反复验证各种手法,然后证明了只有按照推手的方法才是最佳的一个攻防架构的过程。学习推手的时候,不知道实践和淘汰其它的进攻方法,就不会知道推手为什么是科学有效的;就学不会推手过程中,当别人出现断劲,丢顶的时候,如何去控制和击败对方,就更谈不上深入的领悟推手的内涵,以及推手跟实战衔接起来。


2012-3-14 23:29: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如果对于接手的理解仅仅局限于太极拳推手的接手,那就还不能过度到散打。接手也可以是不真正接触的一定距离的控制自己和对手之间的攻防变化。也就是太极拳和武术理论常说的意接。

殊不见拳击击剑散打高手相对,都是 在一个半步的距离之间运动。而且这个距离保持的还特别好。攻防还击的变化就在这个半步里边。手和手没接触,可是整体的意识和身体等于在一定距离内接上了。

水准比较低一点的就距离不能始终保持好了,一会远,一会近的。
接手的高手就是要练到不接手还和接手一样能听劲。于是就能够散打了仅仅局限于推手的接手,是不能和散打相对敌的。
之所以从接手的 太极推手开始 练习,那是中国武术的创举和精华。但是不能过度到散打,那就是因噎废食了。

  目前武术界的 局限就在这里,光是练推手,仅仅能接手地推,不能不接手地接手地去散打。那就是还差一 级别。还没进入实战。真正打起来,那就是踢打摔拿,连推带打了。

2012-3-14 23:42: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沉了----------顶起
2012-3-25 00:54: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虚灵
2012-4-5 12:58: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charlyli 于 2012-4-17 19:20 编辑

何为舍己从人?

2012-4-14 21:44: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charlyli 发表于 2012-4-14 22:44
何为随己从人?

【转载】

太极技击的舍己从人
来源:sanshou.net xichen  发表人:老玩童   点击数:1921   发表日期:2005-04-01 22:14:00

太极拳在推手和散手技击中的战斗方针可概括为四个字:“舍已从人”。这是总法、总纲。

你要打我,一般的应付办法是挡你、躲你,然后再寻找机会打击你。不过还有比这更高明的办法,那就是你要打我,我引着你的手往我身上打。我顺着你的来力,加上弧线和螺旋运动,你的力量就要听我指挥。给它定个公式——你的力加上我的力通过弧线和螺旋运动统归我指挥,这就是太极拳的“舍已从人

有人说,我不用“舍己从人”的原则,照样可以击倒人,难道不行吗?我们说,虽然你照样可以击倒人,但那不是太极拳的劲,也远不及太极拳技击法之精妙。太极拳要求我们在对抗中无论条件多么苛刻,都要顺从对方,要能在各种条件下“舍己从人” ,并且运用沾、粘、连、随,来解决问题。同时,“舍已从人”要明确达到“已顺人背”、“引进落空”的目的,让对方落空而不是落实。你来了我就把你空了,要发就发,要打就打,曲伸开合听自由。这是太极拳推手、散手中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潇潇洒洒的境地

“舍己从人” 的核心部份是变被动为主动,是用最优选的方法来保护自己。要以我为主,巧妙地瓦解对方的进攻,同时组织和实施我方的进攻。“舍”不能白舍,否则为浪费;“从”不能盲从,否则就要受制。

做到“舍己从人”应掌握以下要点:

一 、要顺从并改变对方的劲力 交手时甲乙双方都向前,乙方跳出去了。感觉上可能只是一撞就出去了,其实甲在与乙交手的瞬间动作中加上了个很小的圈,正是这个小小的弧线运动使乙方飘了起来。所以双方搭手,首先要找准对方劲力的方向,要尽量顺随对方的劲力并设法改变它的方向,否则自己出去了还稀里糊涂。平时就要锻炼自己灵敏的触觉和听劲的功夫,不要考虑一时一事的得失,赢了别人一下,那是一时的得,只有作到一搭手、一接触就能知道对方来力的大小、长短、方向和速度,才能真正达到得的目的。顺从对方的力仅是表象,顺的过程是将自己的力与对方的力合二为一,然后用弧线和螺旋运动来改变这个力的方向。要求我们遵循这一原则,去化解对方第一、第二、乃至第三个劲力。试想有了这种顺从加改造的办法,那么不论它是多么大的来力,都必然落空失势,从而受制于我。

二 、要不丢不顶 推手时有两个劲是明显错误的,一是“丢”,二是“顶”。“丢”、“顶”是练太极拳者最容易犯的通病。“顶”就是僵,“丢”就是软。“顶”使力道太硬,如果你的螺旋运动走得有棱角、有平面、有直线、有凹凸、有断劲,对方便很容易察觉到你的意图,变出另外的招数来不让你走,这样就产生了“顶”。我们说棚劲是太极拳的总劲,对方来了力,接手即是棚,棚的方向很多:上棚、前棚都可以,然后引导对方向什么方向延伸都是对的,只有“对顶”的方向是错误的。但对初学者来说,对抗时候,往往是那么多正确的方法摆在面前你却视而不见,只会用一个方法——顶。但这又是练太极拳无法逾越的一个阶段,勤学苦练,自然可以缩短逾越这个阶段的时间。在克服“顶”的同时要注意防止“丢”。“丢”就是软、松懈、无防备、全军溃泄。“丢已”与“舍已”大不相同,“舍已”是为了求变,而“丢已”则无主动可言,无变招可继,非败不可。

三 、要有循环防御、连续打击的意识 “舍己从人 ”,“引进落空”的时候还要注意一个打击点走了以后,下一个打击点要迅速补上去。对方打过来,你的手退回来了,但肘一定要顶上去,否则就是把阵地送给了对方。用手死守前沿可能造成“顶”;但把自己的阵地拱手相送就是“丢”。如要“不丢不顶”,就要善于用第二点来保护第一点,用第三点来保护第二点,打完手有肘,打完肘有肩,打完肩又有手,手下去又有肘,周而复始,连续不断。这仅是上三节的变化,如能左右逢源、周身一家,利用手、肘、肩、胸、胯、膝、腿、脚等循环打击则更加妙不可言。同时还要有连续打击的意识。有很多人推手,把人发出去后自己不动了,结果别人再进攻时没有任何准备,这就是第二打击没有跟上的原因,其实当时如果再走一个劲对方就摔倒了。有时尽管第一打击出去后形式上没有第二打击,但在意识上一定要盯住对方,有第二打击的准备。重要的是意识不能丢。

四、指导手与打击手 太极拳在技击中应分出“指导手”与“打击手”来,这一点对于“舍己从人 ”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舍己从人 ”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引进落空,控制对方,造成已顺人背,进而有效地打击对方。那么我们的两只手应该有个分工。我们将一只手叫“指导手”,主要用来化解、引导对方的来力,使其“落空”。另一只手叫“打击手”,则担负起打击对方的任务。当然这两只手是有联系的,“指导手”是“打击手”的对称手,只有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完成舍己从人和打击对方的双重任务。

“指导手”与“打击手”的确定要根据身体旋转的方向来决定。身向左转,则左手为“指导手”,右手为“打击手”;身向右转,则右手为“指导手”,左手为“打击手”。“指导手”的作用一是要引导、改变对方来力的方向,二是要指导我方打击和使对方跌仆摔倒的方向。“打击手”作用比较简单,使其定位、外膨胀即可,螺旋自转加上身体的公转就可以实施打击对方的意图。“指导手”作用重于“打击手”。“指导手”通过弧线和螺旋运动,可以使对方来力在我方身上找不到力点,化对方劲力于无形;“打击手”则因“指导手”的变化而变化。

拳论言:“引进落空合即出”,“引进落空”是“指导手”的妙用,“合”是“打击手”的功能。“既出”是效果。若实战中分不出“指导手”和“打击手”来,那么,技法的运用便是盲目的,就不可能实践太极拳技击中的最高原则——“舍己从人 ”。 (有关“指导手”与“打击手”的详细论述见另一篇论文:太极拳推手中的“指导手”与“打击手”)

五 、“蓄发相变”与“化打合一” “舍己从人 ”说到底是一种方法,它的作用是要达到“蓄发相变”;他的至高境界是“化打合一”。任何一个力的组成都有三项要素:大小、方向和力点。通过着力点的变化,控制了对方来力的方向,那么力的大小对我都不是问题了。太极拳有沾、粘、连、随的法宝,只要与对方肢体接触,就可以顺其势而迎,因其动而屈伸旋转,调整自身的平衡,并探测对方的劲力情况,审机应变,因势利导。

我在粘走的过程中,由于不丢不顶,遇劲即化,对方劲力达不到目标时,可出现两种情况:一是继续前进造成自已的背势,二是终止其劲力而后退。这都将改变其重心位置,为我破坏其平衡创造条件。同时注意这个“化”的过程也是我方“蓄”的过程,一旦这个过程完成了,这就意味着:第一,对方对我的威胁解除了,第二,造成了我顺人背的有利局面。那么我就可以变“蓄”为“发”,变“化”为“打”。这叫“蓄发相变”。更高的境界是“化打合一”,在招熟和懂劲的情况下,在“舍己从人 ”的总体原则下,太极拳高手可以做到“化即是打,打即是化”。或者说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动作的前一部分为“化”,后一部分是“打”。中间没有衔接的部分,或者说化打衔接于无形。

六、 可用折叠之妙 拳论曰:“折叠在腕”。其实周身都应该有折叠,不过折叠最多的是手腕和胸腰。太极拳中的折叠就是用弧线螺旋运动改变缠丝劲的方向,也就是说欲上先下,欲左先右,欲前先后。对方力到了,一个折叠就把其化掉了,毫不费劲。因为这些反方向运动容易给人以错觉,如果是混元的力对方就更不知你要往那里去,对方无法适应你的方向和角度,你的力的轨迹若是直线对方就能看得很清楚。另外力的弧线螺旋运动加上速度就是惊弹劲,可造成对方大脑判断短时间的空白,或人为的使对方吸气。往往在对方吸气时给一个打击最容易折其关节、伤其筋骨,甚至损其五脏。折叠是一种较为精巧的手法,容易达到“舍己从人 ”,“引进落空”的目的。

七 、加上一定的身法和步法 如果来力的对方力道猛、质地强、速度快、角度刁,这就给“舍己从人”带来一定的难度。这时候应该是手法不能解决用身法,身法不能解决用步法。一个步法不能解决用两个,两个不能解决用三个。反复灵活地加以运用。太极拳有五种步法:进、退、顾、盼、定。即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种步法中“中定”是基本的,其他步法都是由“中定”演变而来。定步时要五指生根,各关节都能运动。如果对方冲击力实在太大,你可以退步应之,否则最好不退。因为定步可以使自己的技术动作不易变型。但反过来讲运动中缠丝劲的运用更有优势。因此,对抗中,如果在双方的手法、身法都有所不及时,谁能够运用步法改变对方劲路的力量和方向,牵动对方的重心,谁就能达到“已顺人背”的目的。

总之,“舍己从人 ”是太极拳击技法的总则。在此基础上,太极拳还有“以柔克刚”、“以静制动”、“避实击虚”、“后发先至”等等高超的技击技巧。而这些技巧,正是博大精深的太极拳体系中最为光彩夺目的部分,她易学不易得,易知不易练。学者只有通过刻苦训练,勤于总结,勇于探讨,不断升华才有可能循序渐进,渐入佳境。
2012-4-16 20:40: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舍己从人 ”才能“以柔克刚”、
2012-4-26 19:25: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吴越春秋》: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门户,意有阴阳。开门闭户,阴衰阳兴。凡手战之道,内实精神,外示安仪,见之似好妇,夺之似惧虎,布形候气,与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滕兔,追形逐影,光若佛彷,呼吸往来,不及法禁,纵横逆顺,直复不闻。斯道者,一人当百,百人当万。
2012-5-1 19:09: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charlyli 于 2012-5-19 01:54 编辑

1.太极拳的核心技法是“会用力”!
2.会用力就是“合理用力”,会因敌变化显神奇!
3.“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是指“强调腰为主宅,以腰带手”
4.要以气助力,练好腹式呼吸,内气充盈,配合呼吸便于发力。呼气时发力,力大舒服,吸气绝不能发力!
2012-5-18 20:10:0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