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建筑科学与文化的交叉是必然
科学和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科学侧重于理性的把握和实验,艺
术侧重于感性的体悟和描述,同一个认识对象在科学和艺术上会存在不同的表现,但其
本质是相通的。从思考和运作的全程看,具体在人文科学上表现为先科学后艺术,自然
科学则是先艺术后科学。文化越发展“科学艺术越往前进,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
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塔底分手,在塔顶会合”。浏览现代科学,其绝大部分仍然是处于
文化塔底状态,即艺术和科学壁垒森严状态。而只有建筑科学是个例外,自从它诞生之
日起便始终处于科学与艺术溶为一体的状态,井且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出现建筑
科学在科学和艺术之间摇摆以及或者迷失者走向回归的状态,以致影响到时至今日并未
形成完整的建筑科学体系或建筑艺术体系。
当我们重读《建筑十书》时,如果自问一下“20世纪我们究竟比2000多年前的罗马
人前进了多少?”我们便会惊奇地发现,在建筑的某项具体技术或材料运用上,在建设
的规模和速度上,我们确实有所前进,设备的复杂程度上也不能与2000年前同日而语,
但是在工程质量上,在建筑的基本应用原理上,特别是在哲学和文化的高度概括上,艺
术技巧和水平上,有颇多值得品味之处。建筑界,特别是建筑师,不知从何年何月何日
开始,便患上了忽视建筑学观念更新这种顽症,始终带着个体手工业作坊的痕迹,以艺
术家的身分自居,看重艺术形式流派,看重大师、手法和风格,看重材料与装饰语言等
等,而就是偏偏不重视建筑的本质和内容、功能等与科学技术相关的软硬件建设问题。
这恰恰是建筑科学技术几乎一直滞后和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必须看到,今天及未来的建筑文化进入生态环境安全的绿色时代。所以不能再采取
18世纪艺术史对待建筑采取按地区和形式分类的方法。因为这种艺术风格史的描述方法,
往往只论及建筑的表层形式,是平面化的。横向展开的,建筑内涵的许多社会、技术、
文化的因素在这里都看不清楚了,而价值观的取向则有着决定建筑从哪里来,往何处去
的影响。这些就是使建筑艺术由表现艺术向召唤艺术转变,形成召唤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20世纪以前,建筑艺术能强调的是艺术表现力,而进入20世纪以后,对于建筑艺术的召
唤力要求不断提高,使建筑艺术的公众性、综合性大大加强。并且只有从建筑价值观角
度,才能从理论上阐明建筑是什么的问题。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建筑的认识深度、
特点的认识有所不同,而后一个阶段对建筑的认识都扩大了、加深 而且这种认识的提
高速度是加速度的,认识完成的周期在不断地缩短。
事实上,21世纪的建筑并不仅仅是一种物质产品艺术,它既是物质文化产品,也是
更广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产品(不局限于艺术)和制度文化产品(显示出与社会结构的同
构性)。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人人必需的生活容器的性质,是人类个体和社会存在的首要
设施——生存设施。而且建筑本身是一种改造自然、利用自然,建立适宜社会“时空”
的巨大杠杆。
“有文化的建筑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建筑”。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以“21世纪的
建筑学”为主题,其6个分题之一便是“建筑文化”。建筑作品作为“时代缩影”、
“石头的史诗”,兼有物质产品和精神文化结晶的双重社会价值。呼吁人们“奋力夺优,
争取更多的建筑珍品载人中华建筑创作的史册,造就出无愧于时代和民族的建筑文化瑰
宝为后世所珍惜永存。”建筑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基本构成与
人类文化类似。建筑文化的性质和特征决定了它在整个人类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主要
表现在可居性、同构性、民族性、地域性。它是人类生活方式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建
筑文化,是任何一个人的生存须臾不能离开的生存文化。
对此,建筑师及全社会的未来责任是:普及建筑文化,完善建筑科学体系,推进城
市诸专业科学与文化交叉,大力引进建筑高新技术及设计理念。 |
2009-6-19 14:57: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