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占星奇缘 建筑风水科学与文化

252
回复
7967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9-6-19 11:37:17

新浪微博达人勋

第二章

回顾:20世纪建筑经典
  再有几个月的时间,人类就要迈入21世纪,把什么样的世界带人下一个世纪成为我
们必须正视的问题。人们说,建筑是人类文明的纪念碑。这是因为它浓缩了人类对物质
的驾驭能力,沉淀着社会的政治文化,更凝结着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当我们即将迈上新
世纪的台阶时,不妨回首曾经留下的座座纪念碑,去感受前辈百年探索与进步的节奏,
领悟探索者凝聚在建筑中的丰富内涵。本世纪的建筑潮流,是从摆脱希腊——罗马式和
哥特式束缚开始的,被称为建筑的革命。
  事实上,不论你对这些建筑做出何种评价,都无法否认20世纪是建筑艺术上最丰富
多彩的100年,尽管其中不乏丑陋、怪诞、无聊甚至一无可取的糟粕,但无法掩饰的是,
本世纪的世界建筑群星璀璨,绚丽多姿。因为我们看到,在20世纪的100年里,古典复
兴派、新理性主义、当代乡土派、后现代派、简洁派、前卫派、新表现派、解构派、高
技派、生态派、仿生派,以及建筑类型学、建筑现象学、行为建筑学等等学派与理论不
断出现。他们留下的林林总总的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智能建筑、生态建筑、仿生建
筑,让我们看到了新的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建筑奇迹,更看到了新的技术美学观正在新时
代中逐渐成长。
  建筑现代化发端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成熟及扩展。尤应指出的是,20世纪有一
批倡导改革的建筑师,屹立起无数建筑经典。所以我们认为,创新与发展是20世纪建筑
创作的主旋律,也应成为人类应特别把握并借鉴的建筑经典。建筑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它往往反映出明显的时代特征及艺术品质,无论是科学与艺术结合好的,还是或科学或
艺术的单体杰作,都是20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本书都作了遴选。限于篇幅及选取原
则的非权威性,本书举例的仅仅是一种探索及示范,未被收录的肯定是绝大多数,不妥
之处,还请同行指正。下面以清华大学吴焕加教授在《回顾20世纪的建筑》一文中用32
个字所作的描述作为对本世纪建筑辉煌的概括:“推陈创新,全面跃进,百花争妍,百
家争鸣;曲折演变,持续出新,同而求异,多而流行。”
       C.P.S.百货公司大厦,美国芝加哥(1899~1904年)
             建筑师: L.H.沙利文
  C.P.S.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建于1899~1904年间,由著名建筑师、芝加哥学派的中
坚人物L.H.沙利文设计,并作为沙氏的代表作载人史册。在社会经济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时刻,他主张适应新的条件,创造新建筑。C.P.S.百货公司大厦分两期建造,1904年落
成。它的立面处理直率地反映出框架结构的特征,大部分采用横向长窗。但是L.H.沙利
文并不完全抛弃已往的建筑手法,大楼细部有不少装饰,底部还用了许多铁的花饰,楼
顶原来有小挑檐。L.H.沙利文没有把建筑看作单独的实用工程。自C.P.S.百货公司大厦
问世以后,因采用框架结构而诞生的横向扁平窗成为风靡一时的新形式,被人们赠以
“芝加哥窗”的美名。该建筑是一座跨世纪的建筑,它既包涵着过去,又启示了未来。
         赫尔辛基火车站,芬兰(1906~1916年)
              建筑师:E.沙里宁
  芬兰赫尔辛基火车站建于1906~1916年,是本世纪初车站建筑中的珍品,也是北欧
早期现代派范畴的重要建筑实例,但基本上还是折衷主义的。它轮廓清晰,体形明快,
细部简练,既表现了砖石建筑的特征,又反映了向现代派建筑发展的趋势。赫尔辛基火
车站的设计者是著名建筑师艾里尔•沙里宁(Eliel Saarinen,1873~1950年),赫尔
辛基火车站是他的浪漫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虽有古典之厚重格调,但又高低错落,
方圆相映,因而生动活泼,有纪念性而不呆板,被视为20世纪建筑艺术精品之一。
        米拉公寓,西班牙巴塞罗那(1906~1910年)
               建筑师:A.高迪
  米拉公寓于1906~1910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建成。设计米拉公寓的西班牙著名建筑
师A.高迪(Atonio Gaudi,1852—1926年)是在建筑艺术探新中勇于开辟另一条道路的
人,他以浪漫主义的幻想极力使塑性艺术渗透到三度空间的建筑中去,在米拉公寓设计
中,把重点放在造型的艺术表现方面。他发挥想象力,建筑形象奇特,怪诞不经。同时
吸收了伊斯兰建筑的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相结合,采取自然的形式,精心去
探索他独创的塑性建筑楷模。
2009-6-19 11:37: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林肯纪念堂,美国华盛顿(1919~1922年)
               建筑师:H.培根
  林肯纪念堂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培根设计,坐落在摩尔林荫大道末端的一处人造高
地上,面积为2200平方米,对面是华盛顿纪念碑。纪念堂吸取了古希腊神庙的传统手法,
四周有36根大理石的多立克式柱子围绕,象征林肯时期美国的36个州。虽然平面似古希
腊神庙,但没有通常希腊神庙的山花,而是一个团进去的屋顶层,放在古典柱式的顶部。
纪念堂内部用排列柱将平面划分为一个主厅和两个侧厅,侧厅内墙壁上绘制了表现林肯
一生中最显著成就和重要事件的壁画。整个纪念堂的高潮是正对入口位于主厅中央的林
肯雕像。在从入口到雕像这一纵向序列的引导下,人们会感受到气氛的庄严。尔后人们
会渐渐看清这尊在散射入室的阳光照射下表情严肃的林肯雕像,林肯雕像的布置和纵横
方向巧妙的序列引导形成了庄严肃穆的气氛,这是这座纪念建筑设计上的杰出手笔。
2009-6-19 11:38: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瑞典(1909~1923年)
             建筑师:R.奥斯特柏格
  本世纪20年代,创造新建筑风格的呼声已在西欧兴起,而传统建筑风格仍保持着强
劲的势头。1923年落成的这幢市政厅即是尊重和继承传统的一种表现。瑞典建筑师R.奥
斯特柏格在市政厅设计中,他尊重古典建筑但又不受其限制,而将历史上的多种建筑风
格与手法融合一起,创作了这座体形高低错落、虚实相谐的水边建筑。市政厅内的几个
大厅装饰华丽而不俗,具有北欧地区的诗情画意,被认为是民族浪漫主义建筑的一个精品。
2009-6-19 11:38: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施罗德住宅,荷兰乌德勒支市(1924年)
              建筑师:G.里特维德
  设计人G.里特维德是家具设计师兼建筑师,受荷兰当时“风格派”影响。风格派艺
术家倡导艺术作品应是几何形体和纯粹色块的组合构图。这座施罗德住宅是风格派艺术
主张在建筑领域的典型表现。由光光的墙板,简洁的体块,大片玻璃组成横竖错落,若
即若离的构图,与当时著名的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绘画有十分相似的意趣,如同一座三
维的风格派绘画。施罗德住宅对许多现代建筑师的建筑艺术观念有不小的影响。
2009-6-19 11:38: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包豪斯校舍,德国(1926年)
             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
  此建筑群由著名建筑师W.格罗皮乌斯设计,建于德国德骚市。它由教学楼、实习工
厂和学生宿舍三部分组成。空间布局的特点是根据使用功能组合为既分又合的群体,既
独立分区,又方便联系。教学楼与实习工厂均为四层,占地最多。宿舍在另一端,高六
层,连接二者的是两层的饭厅兼礼堂。居于群体中枢并连接各部的是行政、教师办公室
和图书馆。建筑占地面积为2630平方米。这样不同高低的形体组合在一起,既创造了在
行进中观赏建筑群体给人带来的时空感受,又表达了建筑物相互之间的有机关系,更体
现了“包豪斯”的设计特点:重视空间设计,强调功能与结构效能,把建筑美学同建筑
的目的性、材料性能、经济性与建造的精美直接联系起来。这座校舍和包豪斯学校的教
学方针与方法均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2009-6-19 11:38: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萨伏伊别墅,法国普瓦西(1928~1930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萨伏伊别墅位于法国巴黎近郊,这是一个富豪的别墅。由勒•柯布西耶大师于1928
年设计,1930年建成。地段为十二英亩,建筑占地只有20.50米X20米,方形,高三层。
这座别墅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它作为独立住宅的自身,由于它在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上
的重要地位,被誉为“现代建筑”经典作品之一,它是与勒•柯布西耶的全部建筑和城
市规划事业相关联的。勒•柯布西耶的许多建筑观点早期是由小住宅设计体现出来的。
1926年他把“新建筑”与旧建筑进行比较,提出新建筑的五个特点:(1)支柱层,主
要房间设在二层;(2)屋顶花园;(3)自由的平面;(4)横向长窗;()自由立面
(成为一片可供自由处理的透明或不透明的薄壁)。萨伏伊别墅就是综合体现上述特点
的,与传统住宅建筑完全不同的代表作。从外观上看,形体简单,但内部空间却很复杂。
它与欧洲传统住宅大异其趣,表现出20年代建筑运动激烈的革新精神和建筑观念。
2009-6-19 11:39: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西班牙(1929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1929年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有个德国馆,轰动了整个建筑界。博览会结束,该馆也
随之拆除了,存在时间不足半年,但其所产生的重大影响一直持续着。德国建筑大师密
斯•凡•德•罗在这个建筑物中完全体现了他在1928年所提出的“少就是多”的建筑处
理原则。他认为,当代博览会不应再具有富丽堂皇和竞市角遂功能的设计思想,应该跨
进文化领域的哲学园地。建筑本身就是展品的主体。塑造建筑空间,以水平和竖向的布
局、透明和不透明材料的运用,以及结构造型等,使建筑进入诗意般的水平。
  这座德国馆建立在一个基座之上,主厅有8根金属柱子,上面是薄薄的一片屋顶。
大理石和玻璃构成的墙板也是简单光洁的薄片,它们纵横交错,布置灵活,形成既分割
又连通,既简单又复杂的空间序列;室内室外也互相穿插贯通,没有截然的分界,形成
奇妙的流通空间。整个建筑没有附加的雕刻装饰,然而对建筑材料的颜色、纹理、质地
的选择十分精细,搭配异常考究,比例推敲精当,使整个建筑物显出高贵、雅致、生动、
鲜亮的品质,向人们展示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建筑艺术质量。展馆对20世纪建筑艺术风
格产生了广泛影响。
  半个世纪以后,西班牙政府于1983年决定在它的原址一一现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蒙胡
奇公园里重建这个展览馆。由西班牙著名建筑师C.锡里西等主持。
2009-6-19 11:39: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纽约帝国州大厦,美国(1931年)
            建筑师:S.L.H.建筑事务所
  在纽约繁华的曼哈顿岛上,30年代初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建造了当时世界上最高
的楼房——帝国州大厦,高度达381米。它保持高度冠军称号达42年之久。直到今天,
它的高度仍排在世界前面。
  帝国州大厦1930年3月1日开始设计,设计人为席瑞夫、兰姆、哈蒙。4月7日开始树
起第一根钢柱,9月22日钢结构就安装完毕,1931年5月1日全部竣工交付使用,前后只
花去一年零一个月时间。钢骨架平均一天半完成一层,直至70年代,在施工速度上它一
直保持最优秀的记录。这座大厦的施工之所以能如此高速,是和它的钢构件制作精确、
施工组织严谨分不开的。
            
2009-6-19 11:40: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流水别墅,美国(1935年)
              建筑师:F.L.赖特
  流水别墅是美国建筑大师F.L.赖特的经典作品,是为德国移民考夫曼设计的郊外别
墅。这座房屋不大,建筑面积仅400平方米。可是,自它诞生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
如今,半个世纪过去了,新建筑纷纷问世,但流水别墅依然受到人们的赞美,并被列为
国家重点文物加以保护。流水别墅位于一片风景优美的山林之中,F.L.赖特将别墅建在
地形复杂、溪水跌落形成的小瀑布之上。整个别墅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悬挑力,伸出于溪
流和小瀑布的上方。这幢房子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作出反应和进行着自我的更
新。建筑动势的性质与瀑布的流速动势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例子。冰雪消融,春水上涨
时的强大动势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像一组露出地面的巉岩,而当夏日流水涓细之时,倒像
是让别墅进行一种动物冬眠前的肌体蜷曲动作。到了冬季,瀑布宛如冰帘般垂现在切断
北岩的花架与点缀出挑的冰凌之间。建筑本身疏密有致,有实有虚,与山石、林木、水
流紧密交融。人工建筑与自然环境汇成一体,交相衬映。流水别墅不但是F.L.赖特本人
作品中特别卓越的一座,也是20世纪世界建筑园地中罕见的一朵奇葩。
     
2009-6-19 11:40: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联合国总部大厦,美国纽约(1946~1952年)
              建筑师:w.K.哈里森
  联合国总部设计主任由美国建筑师沃利斯•哈里森担任。同时成立了有澳大利亚、
比利时、巴西、加拿大、瑞士、瑞典、乌拉圭、英国、前苏联、中国10个国家组成的国
际顾问委员会。代表中国参加设计顾问委员会的是梁思成先生。设计顾问委员会先后讨
论了53个方案。1947年5月通过了以法国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方案为基础的最后方案。
建筑方案的落实由美国建筑师哈里森负责。大厦于1952年落成。
  联合国总部是由秘书处大厦、大会大厦、会议大厦、图书馆四栋建筑组成。秘书处
大楼为板片式建筑,地上39层,高165.8米。其东西两面为蓝绿色玻璃幕墙,两个端面
为狭窄的实墙。大会堂匍匐在大楼的一侧,顶部和侧面呈凹曲线形。安理会会议楼在秘
书处大楼与大会堂之间,临靠河面。与历史上建造的政府和议会性建筑相比,联合国总
部建筑群十分特殊。其功能的复杂性和造型构图的创新性是已往建筑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联合国总部建筑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建筑风格在20世纪中期得到广泛的认同。
         
2009-6-19 11:41: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马赛公寓,法国(1946~1952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被人们称之为“马赛公寓”的建筑,是勒•柯布西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这座大型
公寓式住宅是他理想的现代化城市中“居住单位”设想的第一次尝试。勒•柯布西耶认
为在现代条件下,城市既可以保持人口的高密度,又可以形成安静卫生的环境。他理想
的现代城市就是中心区有巨大的摩天大楼,外围是高层的楼房,楼房之间有大片的绿地,
现代化的整齐的道路网布置在不同标高的平面上,人们生活在“居住单位”中。一个
“居住单位”几乎可以包含一个居住小区的内容,设有各种生活福利设施,一栋建筑就
成为一个城市的基本单位。他在马赛设计并于马赛市郊建成的这座17层的“居住单位”
式公寓住宅大楼,可容纳337户约1600人居住。马赛公寓是第一个全部用预制混凝土外
墙板覆面的大型建筑物,主体是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现浇混凝土模板拆除后,表
面不加任何处理,让粗糙地表现人工操作痕迹的混凝土暴露在外,表现出了一种粗扩、
原始、朴实和敦厚的艺术效果,后来它被带上了“粗野主义”始祖的“桂冠”。
2009-6-19 11:41: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朗香教堂,法国(1950~1953年)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
  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这座教堂建成于1953年。一向讲几何构图的形式美,主张采
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功能和创造新形式的“现代建筑”,并在建筑创作实践中遵循理性主
义方向的赫赫有名的建筑家,却设计出了一个具有震动性的奇特的建筑。这是一座位于
群山之中的小小天主教堂。它突破了几千年来天主教堂的所有形制,造型扭曲混沌,超
常变形,怪诞神秘,如岩石般稳重地屹立在群山环绕的一处被视为圣地的山丘之上。朗
香教堂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勒•柯布西耶设计的一件最引人注意的作品,它代表了勒
•柯布西耶创作风格的转变,并对西方“现代建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009-6-19 11:41: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西格拉姆大厦,美国纽约(1954~1958年)
            建筑师:密斯•凡•德•罗
  纽约西格拉姆大厦建于1954~1958年,大厦共40层,高158米,设计人为著名建筑
师密斯•凡•德•罗和菲利普•约翰逊。
  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讲究技术精美的倾向在西方建筑界占有主导地位。而人们又
把密斯追求纯净、透明和施工精确的钢铁玻璃盒子作为这种倾向的代表。西格拉姆大厦
正是这种倾向的典范作
  大厦主体为竖立的长方体,除底层及顶层外,大楼的幕墙墙面直上直下,整齐划一,
没有变化。窗框用钢材制成,墙面上还凸出一条工字形断面的铜条,增加墙面的凹凸感
和垂直向上的气势。整个建筑的细部处理都经过慎重的推敲,简洁细致,突出材质和工
艺的审美品质。西格拉姆大厦实现了密斯本人在20年代初的摩天楼构想,被认为是现代
建筑的经典作品之一。
       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日本东京(1964年)
2009-6-19 11:41: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建筑师:丹下健三
  日本建筑大师丹下健三设计的代代木体育馆是60年代的技术进步的象征,它脱离了
传统的结构和造型,被誉为划时代的作品。代代木国立室内综合体育馆的整体构成、内
部空间以及结构形式,展示出丹下健三杰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对日本文化的独到理解,
它是由奥林匹克运动会游泳比赛馆、室内球技馆及其他设施组成的大型综合体育设施。
采用高张力缆索为主体的悬索屋顶结构,创造出带有紧张感、力动感的大型内部空间。
特异的外部形状加之装饰性的表现,似乎可以追溯到作为日本古代原型的神社形式和竖
穴式住居,具有原始的想象力。这可以说是丹下健三结构表现主义时期的顶峰之作,最
大限度地发挥出材料、功能、结构、比例,直至历史观高度统一的杰出才能。该建筑是
丹下健三,也是日本现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顶点,日本现代建筑甚至以此作品为界,划分
为之前与之后两个历史时期。
2009-6-19 11:42:04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