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园林建设的艺术个性
现代和未来的城市园林,应该是一种确保城市健康发展的多元化生态风景园林,所
以任何一处园林工程建设,首先应考虑如何来满足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要让园林艺术
美建筑在生态环境美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只有能在确保城市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前提下
所造出来的园林艺术美,才称得上现代城市园林中的佼佼者。生态风景园林,是一种高
科技、多功能式的园林,它既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因素,又是一门
超国际、跨行业的多边科学和综合艺术。一个城市的生态风景园林建设质地好坏,不仅
关系着该城市居民身心健康及各种经济体系的发展速度,而且还影响着周边各种环境文
化氛围。所以完美的城市生态风景园林,除能有力地促进该城市的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
并带动百业兴旺外,亦必然是人们公认的明星城市,双文明建设成就的楷模和众所瞩目
的旅游热点。人类在不断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到生存与自然因素的依存关系;认识到对
自然无休止索取,自然会给予人类报复性地惩罚;认识到环境中的大气、水、土地、植
物、动物、微生物一一也包括人类自身等之间的互相依存、互相影响制约的大自然整体,
这便是生态系统。
提倡应用生态风景园林艺术手法来建设城市大环境,还得讲究地区特色和艺术个性,
万万不可千篇一律,这是因为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十分明显的艺术个
性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尽管近十几年来域外草坪园艺科学亦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大量渗
人,中国园林又善于博采众长,广为借鉴。可是在推广草皮过程中,却坚持了“自然
美”,回避了机械呆板或纯几何图案式的布局,并按中华民族传统美学法则,进行中国
式的新园林创造,从而使城市生态环境美更明显地融汇了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构
成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完美整体。北京天*安*门广场如此,首都机场如此,上海浦东开发区
和安徽合肥市亦是这样。它们争奇斗艳,各抒异彩,这就是不同的地区特色和艺术个性。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国土,植物种质资源之多,在全球无与伦比。全国每个
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和土壤结构、气候条件不同,周边的自然植被和植物群落千差万别,
本身就明显地反映出各自不同的自然特色。仅就城市街道两旁的路树而言,10多年前,
法桐几乎成了长江两岸城市的一统“天下”,殊不知广州的木棉花、白兰花、木麻黄,
河南郑州的垂柳,重庆市的黄桷树等,给人留下多么美好独特的印象。我们应该知道,
植物是美的物质基础,是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是生态风景资源的主要内容。若能就
地就近选用植物材料来营造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则不仅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而且可以造就成一个独具特色并充满生机的优美环境,并能与周边氛围亲和、融合。
现代城市生态风景园林建设,应在刻意追求生态美、人文美、科学美、自然美、艺
术美的前提下,尽力抒发个性美。因为工厂与学校的园林建设,各自功能要求不同,而
园林景观的艺术个性,亦应各具特色,在植物品种、色泽配置上,必须有内涵和外展的
差别。否则不仅失却园林应有的深邃意趣,更无法满足各自不同的功能需求。因此在规
划植物配置方案时,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因需选种,因势赋形,万万不可信笔调遣,浪
费钱财买骂名!如某位造国家,不知是何用心,竟在一条通向名胜区的主干道两旁,不
足2米宽的人行道上,按5米的株距,栽了两排雪松。对此人们不禁要问:雪松能满足路
树本能的遮荫、吸尘、消音、挡风和方便行人漫步的功能需要 如此狭窄的地段,栽如
此稠密的雪松,若干年后还能走人 何况据调查,就近所产的植物品种中,可以选作路
树,且其形态、风韵、姿色的功能作用比雪松更好的树种,又何止十种,如樟树、柿树、
大叶女贞、银杏。赤捕、楷把、桂花、胡桃、灯台树等,无论树干、枝幕、覆荫面以及
路树必须具备的功能和季相变化都比雪松好,且造价低,适应性强。中国园林艺术,具
有数千年的实践经验和雄厚的理论基础。它虽源于自然,却又高于自然。它所蕴藉的独
特内涵,纯属文化范畴,故对高科技、高标准的追求,将永无休止。而我们在继承一发
展一创新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传统时,应不断锤炼自己的文化修养,并勇于实践,自强
不息。广泛吸收古今中外造园精英中的精萃。当代园林设计,应首先着眼于生态效益、
社会效益。以植物配置艺术为主导,去营造跨世纪生态风景园林。至于其他功能,也只
有在形韵各异的植物环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各自不同的城市绿地应有的特异功能。要广
泛吸取世界各国先进技术营养,来不断创新和完善中国城市生态风景园林,特别是空中
园林、立体园艺、垂直绿化和绿篱多风姿造型,更应借鉴。 |
2009-6-19 12:2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