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neigefemme

尋求一起網上學習佛法的朋友[雷恩]

1165
回复
84455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感謝樓主!
第一本經是在法國的寺廟裏請到的金剛經,當時不知所雲。
第一次讀的經是金剛經,是讀了南懷瑾的 ...
ameliexx 发表于 2010-1-26 22:29

謝謝您

也順帶一提,我這兒也有些心靈小品和修行筆記
多半是生命電視台出版的(詳細書目請參照148樓發文)
也有幾本佛陀教育基金會出版的佛教簡介和禪修簡介的法文版
有興趣的同修可以跟我連絡

阿彌陀佛
2010-1-27 14:43: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謝謝您

也順帶一提,我這兒也有些心靈小品和修行筆記
多半是生命電視台出版的(詳細書目請參照148樓發文)
...
neigefemme 发表于 2010-1-27 14:43



    有法文版的嗎?真的很難得!
本來想刻錄淨空法師的佛教是什麼,去中國超市派發的,但是看看這裏大多數的中國人,聞教必跳,覺得還是算了。。。好事不如無事了。
反而法國朋友更容易接受佛陀的教導,而不是先給加個“迷信”的迷信帽子~~
2010-1-27 14:50: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金剛經說什麼   南懷瑾  講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jgj_NHJ/15.html

第十五品  持經功德分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
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億劫。以身布施。若復有人。
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以要言之。
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
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
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須菩提。若
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為人解說。須菩提。在
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塔。皆應恭敬。
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最難的布施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恆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復以恆河沙等
身布施。後日分。亦以恆河沙等身布施。如是無量百千萬憶劫。以身布施。】

  甚麼叫初日分﹖中日分﹖後日分﹖這是印度的習慣。印度這個民族不太注重歷史,
覺得過去的就過去了,未來的還沒有來,記那麼清楚幹甚麼﹖對於數字一個兩個,一萬
個兩萬個,開口就是八萬四千,就是很多的意思。印度一年分三季,以四個月做一季,
也是一年十二個月。佛經上講時間,一天分三時,就是三個階段。初日分就是上午,中
日分就是中午,後日分就是下午,這三句話其實就是一天。
  以身布施很難啊!譬如我們現在輸血給人家,或者把眼角膜捐給人家了,有人受傷,
需要一塊皮去補,把自己身上割一塊去幫他等等,都是身布施。另外媽媽生孩子,父母
帶孩子也可以說是身布施,不過看不出來,還布施得很願意,很高興呢!勞碌一輩子,
最後被兒女罵一頓,說你這個落伍的老頭子,愈罵愈高興,這就是做父母的布施。其實
嚴格講起來,這不算布施,因為父母的愛兒女,是基於自己私心的愛。又如你愛一個人,
願意為他服務,算不算布施呢﹖這是布施的行為而已。實際上,這是你的疑心,貪嗔疑
慢疑的疑,愚疑的疑。我們常常引用龔定庵的兩句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
護花」。真布施是舍掉自己舍不得的,是一種自我犧牲。譬如說只有砍掉我的膀子,才
能夠治好你,我願意砍掉給你,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這是布施。所以以身布
施,非常難。

  為甚麼這裡提到身布施呢﹖大凡人生在世,有兩件事情最難布施,第一件是錢財。
我們常聽四川朋友講一句笑話,「錢、錢、錢,命相連」,那個錢真是與生命一樣要緊﹔
所以錢財最難布施。但是等到要命的時候,絕對慷慨的把錢財付出去,只要保命就好了。
  第二件是身布施難。最難布施的是「我」。佛現在講,假使有一個人,以恆河沙等
身布施,甚麼是恆河沙等身布施﹖我們一個身子犧牲了,算是一個身體布施,自己死了
以後,再來投胎,那個身子再來布施,生生世世都拿生命來布施,犧牲自己,為社會為
眾生,這是以恆河沙那麼多的生命來作布施,這個是講數量之多﹔犧牲不只一次,犧牲
像恆河沙那麼多次數,這是講生命的布施。

    老人的救生圈

  其次講時間,連續的布施,投胎再來,又來還是為眾生再布施,再來還是布施,經
過百千萬億那麼多的劫數,都是以身布施,行菩薩道,這個功德你說有多大﹖所以有一
點大家要注意,常有人問我是不是佛教,我說我甚麼都不「叫」(教叫諧音),為甚麼
呢﹖我沒有資格當佛教徒,因為我沒有辦法以身布施。
  世界上很多不是佛教徒的人,所行的真是菩薩道。曾告訴大家,二三十年前,我在
基隆的時候,一條船在海上碰到了颱風,那是海軍拍賣掉的舊船,快翻了。一個有肺病
的人在船上,水手拿了一個救生圈給他,他看見一個女的抱著一個小孩,在喊救命,就
把救生圈套上了母子倆個,自己就不要了。那個船員一上來看到,急得不得了,東找西
找又找一個救生圈丟給他﹔他一轉身,看到一個年輕人在找板子東找西找,很危急的時
候,他又把這個救生圈給這個年輕人了。他說你年輕還有用,我又老又病,沒得用了,
最後他犧牲了。這個就是菩薩,在危難的時候,沒有考慮到自己。
  所以我說我不是佛教徒,不能以身布施,你假使多跟我談一下,我就不高興了,心
想怎麼搞的,盡講,我都累死了。這就是不肯以身布施,對不對﹖假使有人家要你幫忙,
多跑一點路,唉呀!我那麼大年紀,還給你跑,這也是不肯以身布施。所以真正學佛,
以身布施是一件非常難的事。

  布施兩個字不可以輕易談,你說這裡出十塊錢,那裡出一百塊錢,是布施嗎﹖你是
算過的,這一百塊錢拿出來,對自己沒有甚麼影響,因為還有八千一萬在身上﹔那不算
布施。只有自我犧牲去助人救人,才算是真布施,所以真正的布施之難,這一點須要注
意。至於有些人布施了一點錢,還希望留下一個名字,走過來看看,啊!我都布施了,
怎麼還沒有名字﹖那個不是布施,而是施布了,布施倒過來了。所以學佛要了解布施之
難,真布施須要真放下。
這裡談布施沒有提到錢財,只說以身布施,這樣一個人,無始
劫來以身布施,這個功德當然很大,但是佛又說了:

    信心不逆的福報

【若復有人。聞此經典。信心不逆。其福勝彼。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

  佛說,假使有一個人,拿自己的生命布施,經過無窮無數的時間,只有布施,不要
求收回來,這個人福報很大。可是,如果有一個人,學了金剛經的法門以後,做到「信
心不逆」,這一點是重點,徹底相信金剛般若波羅密大智慧的自性自度的道理,信得過
自心自性﹔光信還不行,信心不逆,沒有違背,這個人的福德超過前面以身布施的福德。
  信心不逆是很難的,許多人佛學的道理了解很多,但在行為上,做人做事上,都與
佛法相反,都是違逆。
譬如說勸人家勸的比唱的還好聽,唉呀,放下,看開一點……他
自己放不放得開﹖你馬上逗他一下,他就看不開了。這就是信心有逆。要做到信心不逆,
不是理論而是絕對的信心,這樣去修行,那麼這個人所得的福報,超過前面所講的專門
以布施為功德的人。更何況還有人對金剛經的佛法,廣事宣揚,乃至古代沒有印刷,只
有抄寫,受持,接受了,照這樣修持,每天讀誦,為人家解說這個道理﹔這個福報比前
面的還要大。

    如來說給誰

【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
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
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

  最要緊的一句話,金剛經這個經典的本身,有「不可思議」,想像不到,「不可稱
量」,沒有辦法去量一下有幾斤重,或者多長。總而言之,它有無量無邊的功德,可是
你們注意下面兩句話啊!這個功德那麼大,大家都研究了,大家都帶一個功德回去嗎﹖
都沒有帶走,為甚麼﹖因為此經「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這一個經典
的內涵,是為了真正發大乘心,大菩薩道的人說的,
也是為最上上乘,不是普通智慧的
人,而說的經典。他說假使有人能夠受持讀誦,當然,我們不一定是上上智,可是,能
夠接受,讀誦研究這個經典,「廣為人說」,普遍向人家宣揚的話,「如來悉知是人。
悉見是人」。佛,完全知道這個人。佛可以給你證明,他完全可以看得見,完全可以了
解這個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他說,這樣的人,
不久的將來,都能得到無量無邊的功德。甚麼理由呢﹖

【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他說這樣的人,他就等於佛,他有責任感,把佛法的這個擔子挑起來﹔所以,他就
有這樣大的智慧,這樣大的福德。只要你發這樣大的心,肯挑這樣大的擔子,就有這個
功德,有這個智慧。荷擔甚麼呢﹖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普通話叫
做大徹大悟。他說挑負了這個擔子,自然有一天會大徹大悟。


    你喜歡小法嗎

【何以故。須菩提。若樂小法者。著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於此經不能聽受讀誦。
為人解說。】

  在楞伽經裡,把人的根性分類五種,有些人天生走小乘路子,喜歡修小乘法。你教
他修大乘菩薩道,最上乘的法,他不能接受,也無法接受。等於學校的學生,很多人只
能夠到某種程度,因為他的智商不夠,只能受最低的教育。學佛法也是一樣,雖不是智
商的問題,但是他的根器發心,喜歡走小的路子,弄點功夫啊,打打坐啊,打坐眼睛裡
看到光啊,聽個聲音啊,那裡氣跳啊,今天臉色又發光,明天腳又發熱,指甲發亮啊等
等。這些就是所謂樂小法者。這種人的觀念思想,已經落在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
見。他們一切只是為「我」,希望在人中做個了不起的人,而且希望自己活得長壽健康,
希望自己不死﹔至於大乘的法門,如何見性成佛,朝聞道夕死可也,他們根本不予理會。
所以,佛說這些樂小法的人,對於這個經典所講的真義,沒有辦法聽受,沒有辦法讀誦,
更不會弘揚,為人解說。

【須菩提。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當知此處。即為是
塔。皆應恭敬。作禮圍繞。以諸華香而散其處。】

  佛說的這一本經,始終講這個經怎麼重要怎麼重要,現在告訴須菩提,在在處處,
隨便在甚麼地方,只要有金剛經這本經典所在,不管世間的人,乃至天上的神,乃至阿
修羅,魔王,魔鬼,都自然應該供養這個經典。有這本經擺在那個地方,等於有個佛塔
在那裡,大家自然都應該供養,應該恭敬,頂禮,乃至拿香花供養它。
  我們說一句對佛不太恭敬的笑話,佛好像宣傳廣告作的非常好一樣!這一本經啊,
完全運用廣告的手法,說這個般若法門怎麼重要怎麼好,大家如果念經念到這裡,很可
能會產生這個感覺,裡頭好像沒有講到甚麼東西。可是裡頭是不是講了東西呢﹖這就是
金剛經翻譯的特殊,說法特殊。他講的第一重點,請大家注意,「信心不逆」,他講一
切相不住,一切心放下,就可以到家。可是人信不過,做不到﹔儘管嘴裡講可以放下,
事情到來一點都看不開,更放不下。

  所以我常常講的幾個字,我自己號稱十二字真言,人生都是,「看得破,忍不過。
想得到,做不來」。
這就是信心有逆。第二個重點就是敢為佛法挑擔子,荷擔如來正法,
挑大乘法門,承先啟後,繼往開來,在滔滔濁世中,要有這樣的精神。要頂天立地的站
起來,為人類的文化,為眾生的慧命,而生存,而奮鬥。這樣的精神需要無比的忍辱,
無比的犧牲,所以要懂得忍辱度,要懂得布施度,這就是重點。
佛並不是隻作廣告,把
這兩個重點抓出來,再讀這一品,就知道它的意義所在了。偈子如下:

    第十五品偈頌

    躍馬投鞭星鬥橫  一呼百諾作雷鳴
    江山無恙漁翁老  何似靈山補衲輕


  「躍馬投鞭星鬥橫」,這是拿世間法來比方,英雄人物出來,像漢高祖、唐太宗、
朱元璋這一類人等,騎在馬背上。投鞭是用秦王苻堅的典故,他帶兵打仗,幾十萬大軍,
自稱投鞭斷流,部隊那麼多,馬鞭一丟,連河水都可以塞住不流了。星鬥橫,天上的星
星都被他震動了的樣子,威風驚天動地。
  「一呼百諾作雷鳴」,一個人當了帝王那個威風,福報是太大了,隨便叫一聲,下
面多少人答應,好像上天打雷一樣,這是說人世間作了皇帝,福報是最大的﹔所以人人
都想當皇帝,但是這個不是真的福報,真的福報在那裡呢﹖
  「江山無恙漁翁老,何似靈山補衲輕」。天下太平,人人有飯吃有衣穿,無是非,
都過著安定幸福的生活,而自己又懂得了佛法。穿一件百納衣,破袈裟,從前和尚穿的
百衲衣,現在很少看到,過去大陸上,許多專門住茅蓬的,身上穿的衣服,就像小說上
畫的那個濟公活佛的衣服一樣,叫做糞掃衣。就是垃圾堆撿來的破布,一塊一塊把它縫
起來,一針一針都把它密密縫起來,破了又縫,一身都是線的樣子,也叫做補衲衣,衲
衣就是和尚穿的衣服。人生真正的福報,還是清福最難,如何享到這種清福呢﹖發上乘
心大乘心,由擔當如來家業發起,這一個大心發起,就有真正的福報。
2010-1-27 14:54: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有法文版的嗎?真的很難得!
本來想刻錄淨空法師的佛教是什麼,去中國超市派發的,但是看看這裏大多 ...
ameliexx 发表于 2010-1-27 14:50

本來我一直想把那些法文版掃瞄起來放在線上的
可是一直懶著做
我再查查有些什麼書
如果你想看的話
我就先寄給你囉

我也很喜歡淨空老法師講經說法
今年有緣在法會時遠遠見了他一面
很開心

佛行事業也靠福德因緣
能做多少是多少
何必在乎他人如何

共同努力
願眾生都早成佛道

阿彌陀佛
2010-1-27 22:13: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师兄好,末学皈依几年,如果愿意,大家可以认识下,,聊聊,我的QQ 49833292
2010-1-27 23:10: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金剛經說什麼   南懷瑾  講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jgj_NHJ/16.html

第十六品  能淨業障分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
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我
念過去無量阿僧只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供養承事。無
空過者。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
分不及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
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
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


    被輕賤的前因後果

【復次。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讀誦此經。若為人輕賤。是人先世罪業。應墮
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為消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個大問題啊!佛告訴須菩提,假使有人誠誠懇懇學佛,研究金剛經,結果一輩
子倒楣,為人輕賤。有人事業很好,生意也做的很大,功名也很好,偏要跑來學佛,我
說你不要搞啊!這個事情不是好玩的,學佛就要倒楣的。他說菩薩會保祐發財﹔我說佛
不管這個事,因為佛學是空道,你要學只有放下。當然也有些人學佛反而發了財,大部
分都是遭遇更多困難。不但學佛如此,信別的宗教也是一樣的,很多人說自己一輩子作
好事,結果倒楣透頂,甚麼壞事都到他身上。歷史上司馬遷也懷疑這個問題,善人做好
事,偏要倒楣﹔壞蛋個個好得很,身體又健康,精神又好又發財,又有辦法,這個世界
上因果報應到那裡去了呢﹖這是個大問題。
  首先我們要了解,佛法的基礎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上。佛法講的因果是講
三世,認為生命是連續不斷的,不是現在這一生,
佛在別的經典裡答覆過這個問題。有
人問過佛說,為甚麼世界上有許多人做好事,結果卻那麼慘呢﹖佛說因為他過去的惡業
還沒有報完,所以先還這個惡報的債。他現在又做好人又做好事,那是將來或他生來世
要去收帳的。
  講到三世因果,大家很不容易相信,因為看不見的原故。其實很容易看,我告訴你
一個辦法,可不是神通啊!不要瞪起眼睛,以為有個法子傳你。你只要看看我們自己一
生就曉得了,尤其我們在座中年以上的朋友,我們中年所遭遇的環境,是年輕時候已經
埋伏下的因﹔晚年所得的果,也就是年輕及中年自己所作所為的結果。把人生分三個階
段,二十歲前當前生,二十到四十當這一生,四十到六十當後生。這個三世因果也差不
多了。或者看近一點,昨天就是前生,今天就是現在生,明天就是來生。
  我們很多同學常常跑來跟我開玩笑,老師啊!我前生究竟是甚麼變的﹖我又沒有神
通,但是你自己可以看得見啊,欲知前生事,今生受者是。你這一生所遭遇的事,
就是前生的果報,欲知來生事,今生作者是」。佛法最難之處就是這個三世因果,六
道輪迴,它承認生命是永恆的,但生命的現象則是變來變去的。

  中國文化易經也講因果,可是易經的因果,與三世不同。像代表儒家的孔孟學說,
與代表道家的老莊學說,個個都談到因果的道理。金剛經的這一節,特別提出來,假使
有人讀念這個經典,結果為別人輕賤,被人家看不起,就是笑你,甚至說現在的時代,
最落伍的是學佛的人。隨便搞一個玩意都好,怎麼去學佛﹖好像一學佛,這個人在社會
上已經被打出去了,落伍到極點,處處被人家輕賤、看不起。佛說你要知道,以因果報
應來講,是因為這個人先世的罪業,應該墮於惡道,「以今世人輕賤故,先世罪業,即
為消滅」,換句話說,將功折罪,抵那個罪。因為現在做好人、做好事,把過去生的業
報減輕了,消滅了,而另外得一個果報﹔這一個果報太不容易了,當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大徹大悟,要成佛。
  我們聽了佛這個話,只好對他老人家說,你老人家說的是對啦!但是我是不敢啦!
只好客氣一點。你要曉得,世間的福報已經不容易了,何況要想大徹大悟而成佛呢!但
是禪宗的頓悟觀念很流行,一般人都想學禪,而且每個年輕人學禪,都等在那裡開悟。
還有個同學說,已經坐了一個月了,怎麼還沒有開悟﹖我說慢慢等吧!再等下去吧!金
剛經現在告訴你,你看懂了吧!要把過去、現在,自己身心的業報清理完了,開悟的那
一點消息才會來,所以永嘉禪師說:「了即業障本來空,未了還須償宿債」。我們人生
在世,一切的因果和遭遇,本身一定有其必然的原因,才有其必然的結果。所以金剛經
這一點,大家不要輕易的看過去了,這是反轉來告訴我們,要如何修持才有結果﹔必須
先要真修行消掉自己的業報,智慧才能啟發。過去生的業報沒有消減,智慧是啟發不了
的﹔因為你還在受罪,所以不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會大徹大悟。
下面佛自己舉
一個例子:

    誠敬努力的人

【須菩提。我念過去無量阿僧只劫。於然燈佛前。得值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悉皆
供養承事。無空過者。】

  釋迦牟尼佛報告自己的經過,回憶過去無量無數時劫,曾跟隨那由他諸佛修持。那
由他是無量數的意思。釋迦牟尼佛第一次開悟時的老師是然燈佛﹔中國後來有一本小說
封神榜中,就有一個然燈古佛。佛在然燈佛那個時候,發心學佛,可是他中間經過的善
知識、名師,共有八百四千萬億那麼多的佛,每一個佛前面他都去學,而且供養過。
  甚麼叫供養呢﹖像孝順父母一樣的孝順師長,衣服、飲食、臥具、湯藥,四事供養。
他說他都供養承事,他曾經都替他們做過事,做過弟子﹔他只要碰見一位善知識,自己
絕對不敢放逸,沒有空過的。換句話說,總要學一點回來的。他講的這幾句話,就是說
自己的求學精神,勤勞而精進,謙虛而向學。

【若復有人。於後末世。能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於我所供養諸佛功德。百分不及
一。千萬億分。乃至算數譬喻。所不能及。】

  他說,其實當時啊!沒有一個人給他講過般若金剛經的道理。現在釋迦牟尼佛本人,
說出來這個道理,說假使有一個人,在後來末法的時代,能夠抓住這部經的要點,受持
讀誦,他所得的功德,比我當年供養幾千萬億佛的功德還要大﹔百分不及一,千萬億分
所比不上,乃至算盤、電腦,算都算不出來功德有多大。換句話說,我們現在拿著這本
經在研究,所有的成果,所得的功德,比釋迦牟尼佛過去所有的功德還要來得大!他是
這樣鼓勵我們。

    不可思議的果報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後末世。有受持讀誦此經。所得功德。我若具說者。
或有人聞。心即狂亂。狐疑不信。須菩提。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
議。】

  他告訴須菩提說,未來世上,有受持讀誦金剛經的人,所得功德之大,他說啊!我
都不敢講出來,我怕講出來以後,有人聽了會狂亂發瘋,甚至於對佛法都不相信了﹔覺
得牛吹得那麼大,沒有這回事。所以佛說,不敢說,說了有人會不相信的,會懷疑的,
會發瘋的。
  佛是真的沒有說啊!但是他補充了一句,這個金剛經的經義不可思議。你不要以為
金剛經文字看懂了,就以為懂了金剛經,它一層一層道理多得很。「當知是經義」,義
是道理,這個理不可思議,不是你的知識範圍所能想像的。因此,這個經的果報,功德
的果報,也不可思議。

    第十六品偈頌

    業識奔馳相續流  茫茫無岸可回頭
    同為苦海飄零客  但了無心當下休


  「業識奔馳相續流」,在佛學上說,我們生命的延續,就是一個業識的作用,業識
是佛經專有名辭。首先了解佛學上叫「業」,業不是罪,業是一股習慣性的力量。這股
力量包括了善的,叫善業﹔惡的,叫惡業。就是佛經上講的業報﹔像造業、作業這些名
辭,都出於佛經。譬如我們有些小動作,有些人喜歡抓抓耳朵呀,或者抓抓頭呀,這個
習慣,沒有甚麼意識,無意識自然做出這些動作,就是習慣的力量。
  無意識又是甚麼呢﹖現在心理學講的下意識,在佛學上是第六意識背後的一面﹔譬
如現在最流行的第六感呀,靈感呀,都屬於第六意識的範圍。超過了第六意識,有一個
東西,就是我們的業識。我們活著自然有觸覺的感受,這是業識。這個業識屬於第六意
識的最後面,是第七八識的範圍﹔現在心理學就很難解釋,還在研究中。
  人生壽命的長短,身體的好壞,甚至於應該生那一種病,或者環境上應該有那一種
遭遇,都是這個業識的作用。業識分析起來非常麻煩,但是,我們至少有一個了解,我
們坐在這裡活著的人,是身體在這裡起作用,渾身每一個細胞都是由於業識作用而存在,
而活著。所以上一品佛講身布施,身布施很難,因為業識不容易布施的原故。
  譬如我們在座許多青年學打坐,為甚麼心靜不下來呢﹖因為你身體血液還在流,身
上的感覺還是有,是業識靜不下來﹔業識茫茫,靜不下來。如果真拿智慧的力量,心理
的作用,克服了這個業識茫茫,把身體的感覺放下來,當然大徹大悟﹔就算不大徹大悟,
也可以小徹小悟吧!所以佛在前面講的以恆河沙等身布施,那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
為身體的感覺布施不了,越打坐病還越多。有些人,靜坐學佛,把那個業識的陳年老帳,
通通翻出來了,這些非要還不可,把它還清了,了脫了以後,才能得解脫,才能夠開悟。
這個生命中,昨天、今天、明天﹔去年、今年、明年﹔年輕、中年、老年,業識的因果
連續不斷。學佛的經常有一句話,回頭是岸,岸在那裡啊﹖
  「茫茫無岸可回頭」,苦海茫茫,回頭是岸,這一句話大家經常說,卻沒有去想岸
在那裡﹖岸就在回頭那裡,就是因為你回不了頭。
  所以我們大家做功夫,譬如打坐的人,兩個眼睛開著也好,閉著也好,你總是注視
在前面,沒有辦法回轉來,所以,回頭是岸,這句話已經告訴你岸在甚麼地方了。岸是
甚麼呢﹖是廣闊是空靈,到達了回頭是岸的時候是怎麼樣的情況呢﹖不要忘記金剛經的
一句話:「此法無實無虛」。你說它空的也不對,說它有也不對,到這個境界你就找到
了岸。假使不曉得回頭本身就是岸,那就是業識奔馳相續流,茫茫無岸可回頭。
  「同為苦海飄零客」,所以我們有一個感嘆,我們眾生,當然我自己也在內,都在
茫茫苦海裡頭翻翻滾滾。要怎麼樣才真得解脫﹖怎麼樣才真得道呢﹖
  「但了無心當下休」,當下無心,無心不是沒有念頭啊!說它是念頭,把它壓下去
也是不對的。能記住金剛經上一句話,無所住心,此法無實無虛,大致上說來,對真正
的修行,可以找到一點眉目了。希望大家在這裡特別注意一下。
  最後的結論也就是金剛經上這一品的原文,「當知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
思議。」果報到達甚麼不可思議﹖可以使你成佛,這是成佛的捷路。
2010-1-28 11:07: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605# 慈悲心
您好
很高興認識您
阿彌陀佛

我沒有qq
您有skype,msn或yahoo?
2010-1-28 11:10: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金剛經說什麼   南懷瑾  講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jgj_NHJ/17.html

第十七品  究竟無我分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
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
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
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
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
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
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
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
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
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
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
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現在金剛經講到第十七品了,梁昭明太子下了功夫研究,把它分成三十二品,現在
已經講完第十六品,剛好是一半。一半就是半斤,半斤就是八兩,二八就是十六了,一
半一半。這一半講完了,下面還有十六品,另起爐灶,這個分類是有一個道理的,不能
不注意﹔這不像我們現在寫書,高興寫到那裡,拿個數字隨便來標一下就算了,這裡研
究的,同易經數理的哲學,有著密切的關係。所以現在第十七品,回轉來,又是一個新
的起頭。

    發甚麼願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
云何降伏其心。】

  你看,又回頭了!又是老問題,這個須菩提也同我們一樣,夠羅嗦的了!金剛經一
開始,他就問佛這兩個問題,佛一路給他講下來,講到了現在,他老哥是等於為我們問
話,老師啊!我還沒有懂咧!他說一個學佛的人,剛剛要發大乘心,要想成佛,想明心
見性悟道,「云何應住」呀﹖我的心定不了啊,怎麼住﹖住在那裡呀!「云何降伏其
心」呀﹖我的思想煩惱多得很啊,怎麼把它降伏下去呢﹖還是這個老問題。你看,很滑
稽吧!假使把它當一個劇本,不要當佛經看,這個演員夠羅嗦的了!

【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
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還是老話,不過這老話很不同啊!這個話裡頭有骨頭。當金剛經開始的時候,佛對
須菩提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善護念」,「應如是住」。這裡答覆的不同了,他告訴須菩
提,一個準備開始學佛,想求大徹大悟而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的人,「當生如是
心」。如是心是甚麼心呢﹖這就是佛家講的發願,立一個志向,發願就是立志。立志做
甚麼﹖「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我要救世界上一切的眾生,那些在苦惱中的眾生我都要
救,滅度他。
  甚麼叫滅度呢﹖使他離苦得樂,進入涅槃。所謂涅槃的境界,就是離苦得樂,滅度
就是這個意思。你不要看到滅度兩個字,以為是把他砍頭殺了,那還得了!滅度就是涅
盤兩個字的翻譯,是形容辭,走入了寂滅、清淨的境界﹔是回頭是岸那個岸。這個境界
也就是離一切苦,得究竟的樂。要想學佛,第一個動機,就是要有這個心。
  其次,「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事實上,你度了一切眾生,
做了就做了,心裡頭並沒有說,我已經度了那麼多人了,如果有那種心理狀態就錯了。
前天有一位同學告訴我,他媽媽生了他們十六個弟兄。我說這個老太太真偉大﹔但是儘
管老太太生了十六個,最後走的時候,實無一可生者,還是等於沒有生嘛!怎麼樣一個
人來,還是一個人走,對不對﹖每一個人都是光光的來,光光的走,來的時候很不高興,
一出來還大哭一場,走的時候自己來不及哭了,別人幫他哭。更妙的是小孩子生出來就
是抓,捏著拳頭抓。個個都想抓一把,抓了一輩子,抓到臨終沒辦法了,只好放手。普
通一個人生就是這麼一個境界,做了一輩子的事業,生了一大堆的兒女,最後,實無一
事可滅度者,一樣都帶不走。
  佛說,由這個人生可以了解到,學佛的人發心度一切眾生,救了這個世界一切眾生,
心中一概不留,認為是應該做的事,這就是菩薩道,是菩薩發心。如果今天幫了人家一
點的忙,心裡還念念不忘,還希望人家恭維一下,那就完了﹔不要說學佛不行,做人都
不行。
所以說,學佛的人,要這樣發心。
  他說甚麼理由呢﹖告訴須菩提,一個學佛修菩薩道的人,只要有一點自認崇高,自
我的偉大,自覺了不起的話,他已經著在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了。
這樣的人,
佛說,完了!「即非菩薩」,這個人夠不上是學佛的人,不是真正行菩薩道的人。中國
文化也講大公無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救盡天下蒼生,心中不留
一念,這樣才是大公無私,才是菩薩,否則,佛說即非菩薩。

    然燈佛所得甚麼

【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所以者何﹖」這四個字就是說甚麼理由﹖他告訴須菩提,你們天天想悟道,明心
見性,大徹大悟,我告訴你,沒有一法,沒有一個東西叫做道。大徹大悟就是悟到一個
沒有東西,你覺得有一個法可學,有個道可得,你就錯了,你已經著了我相、人相、眾
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
所以禪宗六祖慧能大師悟道時候的偈子說: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就是這個道理,沒有一法,可以使你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
尊。】

  佛問須菩提:當年我在然燈佛那裡開悟的時候,你想一想,我真的得到一個東西
嗎﹖真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有多大多小啊﹖這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甚麼東西嘛﹖
他說,你想想,我得到一個東西嗎﹖須菩提說:「不也。世尊。」須菩提很懇切的回答,
據我所知,你悟道的時候,了無所得。這是真正悟道。

【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須菩提說,假使我的理解沒有錯的話,我跟你學了那麼久,了解佛所說佛法的道理,
佛當時在然燈佛那裡,並沒有得到一個甚麼東西,叫做甚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並沒
有得到一個叫做甚麼大徹大悟的東西。所以須菩提答的很清楚。但是須菩提說我沒有證
道,我的了解是這樣,不知對不對﹖

【佛言。如是如是。】

  佛就說了,就是這樣,就是這樣。這樣究竟是怎樣﹖所以啊,真正你們要學禪宗,
這就是話頭,「如是。如是。」這一句就是話頭,你參通了就對了。天天只要參「如是。
如是。」不過也不要搞錯了,明朝末年,有一個名妓叫做柳如是,她姓柳,採用金剛經
如是兩個字作名字。「如是」是佛說的,翻成白話文就是這樣,佛這是給你話頭參,這
樣就叫大徹大悟。

【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告訴你老實話,真正的佛法,並沒有個固定的東西,你如果得到一個固定的東西就
是錯了。實實在在沒有一個東西,身體都沒有了,連感覺都沒有了,所以五蘊皆空,連
光也沒有,色相也沒有,一切都不可得,這個時候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大徹大悟。

【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他說假使佛法到了最高處,有法可得的話,當我悟道時悟到有個東西可得的話,那
麼,我那個老師然燈佛啊!當場就不會給我授記說我將來之世會大徹大悟了。授記是佛
教專有名辭,悟道的古佛,當弟子悟了道,他就在前面摸摸頂,所謂灌頂,撫摸一下授
記,說個預言,過多少年後,你在甚麼世界成佛,打一個標記,這就是授記。

    然燈佛為甚麼授記

【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
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

  當釋迦牟尼在然燈佛那裡悟道的時候,實在沒有得到任何一個東西﹔所以然燈佛當
時給他授記,你於將來的娑婆世界成佛,你的名號叫釋迦牟尼。我們經常說,不要以有
所得之心,求無所得之果﹔大家來學佛,都抱一個有所得的心,求得一個無所得之果,
那是基本錯誤。
佛就說:當時我得一個無所得的境界,了不可得,所以然燈佛給我授記。
好了,現在問題來了。

【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

  這是重點啊!大家學佛的人千萬記住!我們學佛都是拜佛,佛也叫如來,天天磕頭
求如來保護,為甚麼中文翻譯成如來呢﹖中文翻譯得很妙,如來,好像來了,對不對﹖
「如」是好像,如來,好像來了,但是根本就沒有來。如果說沒有來吧!我們看電視的
時候,那個電視上的明星,是不是到你前面來了﹖事實上他沒有來,他是如來,好像來
了。你打電話的時候,那個人是不是來到耳邊上﹖他沒有來,可是他是如來,好像來了。
所以如來在那裡﹖佛在那裡﹖佛就在這裡。你不要另外去找了,你的心中,你的身心內
外,隨時有佛﹔只要你自己能夠找到,你就見到了佛,也是見到了如來。

  這裡怎麼注解﹖「如來者即諸法如義」,這一句話最重要,學佛法千萬要記住。大
家學佛的人,都帶有宗教性,佛在那裡﹖佛在佛堂那裡﹔佛在那裡﹖佛在廟裡﹔或者佛
在西天,那就糟了。佛在那裡﹖佛就在你那裡,「即諸法如義」。世間一切法,都是佛
法,沒有那一點法不是佛法,任何世間法,正如中庸所講:「夫婦之愚,可以與知
焉。」就是如來,都可以到的﹔隨時隨地的任何一顆灰塵,清淨的地方,髒的地方,處
處佛在現前,這就是如來,所以叫諸法如義。這一點特別要注意。

【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他說:假使有人說,佛在菩提樹下七天成道了,證得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告
訴你,須菩提,真正開悟的那一天,佛並沒有得到一個甚麼東西,所以叫大徹大悟,悟
道了。

【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

  你說,甚麼都沒有得到,那何必學佛啊!我們本來也是甚麼都沒有得到嘛!人家都
說學佛學個空,大家自己都不用腦筋想,如果你用腦筋想,還要去學個空﹖我本來空的
嘛!何必還跑到那裡去找個空呢﹖對不對﹖如果說佛法是學有,那跑去學學還有點味道,
去學空,學空還跑那麼遠的路,跑到山上,到廟子找,那個廟子又不空!學空又何必
找!本來就空的。但是佛告訴你,不是學空的,也不是有的,「是中無實無虛」。無實
就是空,無虛就是有,就是普通經典上講的,非空非有,即空即有,金剛經不用非空非
有的字眼而已。

    一切都是佛法

【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

  一切法皆是佛法,任何法都是佛法。有些人學了佛以後,非常小氣,皈依佛,不拜
邪魔外道。我有時候到鄉下去,看到土地廟,那個土地公是用泥巴捏的,我也很恭敬的
行個禮。人家說你學佛的人,何必呢!我說我不管那一套,活著做好人,死後還做個土
地公,我還不一定是好人,死後土地公還可能管到我呢!我先結個善緣不是蠻好嗎!你
們學了佛,皈依三寶,就了不起了,你自己才是活寶呢!這是真話。
  所以真正的佛法,對於世間出世間一切,都是恭敬的,這是佛的精神,他沒有看不
起人,只是教你不要亂學。佛在經典上講,「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這裡又
告訴你,「一切法皆是佛法」,這可是佛說的啊!不是我說的。所以說,宗教分門戶、
分派別,這一種胸襟就根本不能學佛。

  我到了基督教堂一樣的很恭敬,基督總是個好人嘛!總叫人家去做好事,也叫歐洲
人、美國人、白種人,都要做好事。好人嘛,排排座,請上坐,吃果果,給他磕個頭。
基督年紀總比我們大多了,大了一千多年了!學佛的人第一個胸襟要大。所以學佛,第
一要學這個人,學常開笑口、放大度量的菩薩,就是肚子要大一點,包容萬象,甚麼都
是好的,都對﹔一切法皆是佛法,先學他胸襟大,面孔對任何人都是慈悲笑容,這個就
是佛法。

【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他又推翻了!甚麼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我們剛才講,我們就是給他行個禮,
行過了也空嘛!所以一切法即非一切法。這是一個觀念問題,觀念說有一個法就有了,
觀念說空就空了。所以叫做「所言一切法,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甚麼都沒有的菩薩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
身。】

  「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註:長字是長短的長),他問須菩提,假定說有一個
人好長好大,佛那麼一講,須菩提馬上就接話說:我懂了,你老人家講,一個人好長好
大,實際上是形容啦!沒有看過一個人那麼長那麼大。佛一聽他的話,就再告訴他:

【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

  對了,他說你答得對了,學佛的人也是這個這樣子。假使一個學佛的人,跑來念經,
南無南無南無了半天,要你磕頭啊!要你謝他啊!他替你念經了,度你了,這個人就不
是菩薩了。你不要理他,因為他佛法沒有對。真正行菩薩道,度了眾生,幫助了人家,
心裡頭都不會覺得度了人家。如果有念頭,已經犯戒了,犯布施的戒,不應該有這種觀
念。所以一個度盡天下眾生,救天下蒼生的人,心中沒有一念自私,沒有一點自我崇高。

【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真正的大菩薩,同佛一樣,並沒有得一個甚麼東西,說他有個法寶,那是人世間的
觀念,功利主義的思想。他為甚麼成其為菩薩﹖因為他是空靈的,廣大的,一切都不著
的,一切都不住的,所以叫做菩薩﹔真正的菩薩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

【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

  佛同須菩提講,假使有一個學佛的人說:我如果成了佛啊,我把我那個佛國天堂,
佈置得比現在第一流觀光飯店還要好,阿彌陀佛那個觀光飯店也不過如此嘛!
  佛經上說玻璃作地,恐怕還沒有大理石來得漂亮。佛經上說的那個七寶行樹,現在
科學上佈置起來,比它那個地方還要漂亮。假定我成了佛啊,一定成一個國土,比阿彌
陀佛的國土還要漂亮,跟阿彌陀佛來比一比看。
  嘿!這個是菩薩心嗎﹖這不是菩薩。這是說每一個人成了佛,都有他的國土。所謂
莊嚴國土,不是物質世界的莊嚴,是心莊嚴﹔心的善行,功德圓滿,心念清淨,才是真
莊嚴。所以說,如果有一種莊嚴的心理,這個已經不是菩薩心了。

【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佛說的莊嚴佛土,那是個形容辭啊!你看我們都市,現在科學進步,房子多麼的漂
亮!可是等到有一天,你到了虛空的頂上,甚麼都看不見的時候,你才發現那個空的才
是真漂亮,真莊嚴,徹底的空,徹底的莊嚴。真正的莊嚴是了不可得,無一物可得,那
才是真莊嚴﹔所以佛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無我的菩薩

【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這是學佛的第一步,也就是學佛的結論。先通達無我,怎麼樣無我呢﹖先要把身見
丟掉,一般人學佛打坐,不能得定,就是因為身見的問題。有身體的感覺,有身體的觀
念,再加上身體裡玩弄氣脈,任督二脈,前轉後轉,丹田等……那都是玩自己的鬼名堂,
都是身見。所以白居易學佛有兩句詩:「飽暖饑寒何足道,此身長短是虛空」。
  這個身體活著,痛快不痛快,是飽是餓,不值得一談﹔反正這個身體不論活久活短,
最後都變成灰塵,甚麼都沒有了。所以學佛的第一步,學到身見忘掉了,身見忘掉不是
無我啊,只是無身見,要真正內在身心皆亡,達到無我才對,才可以得定。光是得定了
無我,還不算佛法的究竟,我見沒有了,只達到人無我的境界,人無我是小乘的果位。
  但是有了一個人無我,還有一個法在喔!最後要法無我,就是佛說的,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到了法無我,叫做人法二無我,到達了就成佛。最後連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金剛經這一品,再重複老問題,新的解答,須菩提問的老問題,釋迦牟尼佛在這一
品中作新的解答,共有五個要點,大家要注意。我在這裡的偈子:

    第十七品偈頌

    搏空為塊塊非真  粉塊為空空亦塵
    罔象玄珠蹤跡杳  故留色相幻人人

  「搏空為塊塊非真」,過去講老莊的時候曾經講過,道家有一位譚峭講的話:「搏
空為塊,見塊而不見空」,把物質虛空的地方,建築了一個房子,虛空就看不見了,只
看見房子,所以搏空為塊,變成一塊,見塊而不見空。「粉塊為空,見空而不見塊」,
把物質的物體打破,變成虛空了,只看到空就看不到物質了。這個就是要我們怎麼樣除
去身見。我們現在坐在這裡有身體,功夫做不好,不能入定,就是被這塊東西擋住的原
故﹔所以我們引用這個道理而說明,搏空為塊塊非真,這一塊物質東西不是實在的。
  「粉塊為空空亦塵」,把物質打掉了以後,這個空的境界對不對﹖如果你保留一個
空的境界,這個空也變成了障礙,也變成業塵了。
  「罔象玄珠蹤跡杳」,這是莊子的典故,就是說我們這個物質世界,大千世界,是
本源的一個投影,第二重投影﹔也就是說,物質世界是精神世界一個投影而已。我們這
個身心是投影裡頭的第三重的投影,第三重的反射,所以這個東西啊!罔象裡頭的玄珠,
你要回到本來面目,明心見性,要在這個地方去了解它。
  「故留色相幻人人」,但是你不要認為莊嚴世界是假的啊!立假即真,一切皆是虛
妄,虛妄也就是真實。所以佛說,我法無實無虛,就是這個道理。
2010-1-29 23:28: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金剛經說什麼  南懷瑾   講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jgj_NHJ/18.html

第十八品  一體同觀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
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
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
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
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
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
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
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
得。】


    眼者心之機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須菩提。於意云何。
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
世尊。如來有慧眼。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須
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這是佛學里佛法的五眼,五種眼睛的分類,文字都差不多。是佛先提出來問,「須
菩提,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佛有沒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佛經的三藏十二部,就是把佛經作十二種的分類,其中一種是「自說」,就是自己
開始講,不是人家提出來問的。這一節就代表了十二分類的自說,是佛提出來的問題。
  這裡沒有講「佛」字,而講「如來」。如來這個名辭代表形而上的道體,一切眾生
同於諸佛菩薩心性之體,就是生命的根源。他說這個裡頭有五種功能,所以叫做五眼。
第一種是肉眼,就是與我們一樣的,是父母所生的肉眼,也就是我們現在的眼睛。肉眼
能看見物質世界,我們一切的感覺、知覺,都經由它而來。
  這個肉眼跟心是連帶一起的,所以很多的經典,心與眼同論,在講到心的道理時,
先提到眼。眼睛是心的一個開關,所以心與眼關係非常密切。道家的陰符經就說:「眼
者心之機」,眼是心的開關,所以古人很多地方都提到心眼的關係﹔譬如孟子講到觀察
人,特別要觀察眼睛。
  任何人都有眼睛,但是每一雙眼睛所看的都不同。就我們人來講,譬如這個牆壁,
我們大家看都是白的,實際上每個人感受白的程度、白的形象,完全不同。因為有人是
散光,有些是近視,有些是一隻眼睛近視,一隻眼睛散光,有些色盲,各種各樣不同。
所以一切眾生的心不同,眼也不同。
  過去我們有句老話,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每個人思想不同,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樣。
世界上的人類,沒有面孔相同的,因此說明世界上的人,心裡想法也沒有相同的,眼睛
的看法,也沒有盡相同的。不要以為這個白色黃色大家看起來都差不多,實際上差得很
遠,老花與不老花,老花度數又不同,因為每人的業力不同。
  所以我們這個肉體及頭腦思想健康與否,都因種性、業力不同而有差異。有人對氣
候特別敏感,今天很熱,有些人不大怕熱,卻怕冷!因為每個人身體不同,健康不同,
都是因為業力不同。
  所謂一切病由業而生,善有善業,惡有惡業,業由心造,是絕對唯心的道理。
  現在佛問,一個成了佛的人,有沒有普通的肉眼﹖那當然有,肉眼就是看物理世界
這些現象的。

    天眼是甚麼

  第二種是天眼,我們普通人幾乎是沒有的。天眼的能力是超乎物質世界,譬如說看
到鬼魂,看到天神,甚至於看到其它的世界。現在人講的千裡眼,是根據道家的傳說而
翻譯的。天眼能夠看到慾界系統裡面的東西,包括太陽、月亮,其他星球等的人事﹔也
可以看到銀河系統外面的東西,這是屬於真正的天眼。有些人打起坐來看到些影子啊,
星光點點啊,認為是天眼,那個不是的。那個只能說是,我們無法名之,叫做眼天吧!
眼啊,天啊,不曉得甚麼東西!(眾笑)
  宗教裡形容天眼,是把塑的佛像多塑一隻眼睛,以代表天眼,也代表了慧眼。有些
人和有些生物,不但有三隻眼睛,有的還有四隻眼。所以佛法里有修天眼的,也有修十
隻眼的方法,前面、後面、頭頂、心裡頭、喉嚨裡頭,都有眼睛。當然,這與普通眼睛
不一樣,而是像攝影機、錄影機一樣,能夠照射東西罷了!
  天眼有兩種,一種是報得,是多生多世修持,修定,才有這一生的天眼業報﹔是與
生俱來的,自然有這個能力,因為善行的報應所得的結果。另一種是修得,是這一生修
來的,因為修戒、定、慧的成就,這一生成就了天眼。
  天眼不是多長出一隻眼睛來,是肉眼的本身,起了另一種功能。得天眼通的人,也
與我們普通人一樣,但他自然會看到多重的世界。
  修持作功夫的人,氣脈到了後腦,視覺神經受到刺激,眼睛裡經常出現許多幻象,
那可不是天眼通!不要弄錯。真正有了天眼通的時候,此人目光清澈如電,看得非常透
徹﹔換句話說,物質東西不能障礙他,他的眼睛自然有透視的能力。
  春秋戰國時候有一個醫生名叫扁鵲,據說他有一次碰到一個神仙,給他一個能透視
的寶貝,他的眼睛就變得比X光還要厲害,可以看到人的五髒六腑,所以他的診斷就不
會有錯。還有許多唐代以後的記載,有人的眼睛天生就會看風水,能看地下幾丈深,不
須要探測器,地下的水脈,他看得很清楚。
  像這一類的眼還不算是天眼,只能算是報通的鬼眼,所以真正的天眼,就是法華經
上所說父母所生眼,必須修持定力到了,這雙肉眼就能夠看見十方世界一切東西。
  肉眼是觀看物質世界通常的現象,天眼則能夠透視到肉眼所不能見到的世界﹔所以
天眼是定力所生,是定中所得的神通力量。當人的生命功能充沛到極點時,可以穿過一
切物理的障礙,就是所謂的神通。神通必須要定力夠了,所謂精、氣、神充沛了,才能
作到。

    慧眼 法眼 佛眼

  再進一步是慧眼,慧眼也離不開肉眼,也是通過父母所生的肉眼而起作用的。所謂
慧眼就是智眼,是戒、定、慧的功力顯現﹔因為修定而發慧。這不是普通的智慧,是慧
變成了力量,成了慧力,才有這個智眼。
  智慧怎麼變成力量呢﹖我們普通聰明人,想一個道理想通了,譬如說抽煙對肺不好,
應該改,道理上通了,但習氣上不行,慧沒有力量,改不過來。又譬如脾氣壞,貪、嗔、
癡,道理上都曉得,就是扭轉不過來。儘管研究佛法,道理上講的很通,碰到事扭轉不
過來,這是慧的力量不夠,也就是不能證果,不能成道的原因。
  所以真正的慧眼,是智慧的力量夠了才能成的。
  法眼又是甚麼眼呢﹖慧眼觀空。而能夠真正認識自性空、空性的體,就是法眼。法
眼觀一切眾生平等,非空非有。光落在空,還是小乘果的一邊,要能夠真正觀空裡的妙
有才行。在凡夫的境界來說,是性空緣起﹔在悟道智慧境界裡來說,是真空起妙有,這
是法眼的道理,是平等而觀。
  第五種是佛眼,佛眼不只是平等,而是觀一切眾生只有慈悲,只有慈愛。慈悲是兩
個觀念組合起來的佛學名辭,慈是父性,代表男性的愛,至善的愛﹔悲代表了母性至善
的愛,慈悲是父母所共性的仁德。是至善,無條件,平等,所以叫大慈大悲。佛眼看來,
一切眾生皆值得憐憫,所以要布施眾生,救眾生,這也就是佛眼的慈悲平等。
  真正學佛依法修持而有所成就者,本身一定具備了這五眼。如果說,世界上有人頓
悟而成佛,立地就轉而具有這五種功能的話,那麼他所證的佛法,大致就是對的﹔如果
在理論上認為自己悟了,而這個五眼功能沒有發起,那是自欺欺人之談。
  所以我們曉得佛說的五眼,是戒定慧到了所成就的,是自然成就的法門。這也是每
一個人本性所具有的功能,只是我們因為沒有經過修持,所以發不起來。假使經過修持,
我們生命的本能中,自然就發起五眼的功能,這是第一層問題。
  第二層問題,金剛經講到這裡,佛為甚麼突然提起來五眼的問題呢﹖他自己問,下
面又沒有作結論,至少對於五眼這一段,他只提出來問題。接著又講別的去了,其中的
道理在甚麼地方﹖釋迦牟尼佛今天好像當眼科醫生一樣,把你的眼睛翻開檢查檢查,而
且他是自動的,他又不要你掛號,甚麼道理呢﹖
  這代表見處,所謂明心見性的見。真正達到了有所悟證,明心見性,這一見之下,
真的現量境呈現,它自然具備了五眼的功能﹔所以見處即真,就是所謂明心見性之見。
在金剛經這一品中,沒有把這個奧秘說出來,但是我們真研究佛法,看佛經的經典,這
種地方不能放過去,它的問題就在這裡。接著佛又說了:

    無量數的宇宙世界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恆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佛又提出來第二個問題,把眼睛檢查完了,又來檢查沙子﹔再問須菩提,像恆河裡
頭所有的沙子,依你看,在佛的眼睛看來,是不是沙子﹖
  我們假使先不看金剛經,照現在一般年輕研究佛學禪宗的人問起來,很多人一定說,
佛眼看到這些不是沙啦!再不然,花啦,甚麼啦,神裡神經,這樣都是不老實。你看!
須菩提答的很老實,當然看到的是沙子,難道佛的眼睛有甚麼不同嗎﹖是沙子就是沙子,
非常平實。你說佛看到人家哭了,而說笑了,那不叫做佛,那叫做神經!他看到哭就是
哭,非常平實。這裡要注意!
  你如果說,佛的眼睛看這個世界是空的,請問是誰說的﹖佛看到恆河裡的沙子就是
沙子,看到這個世界,水泥就是水泥,牆壁就是牆壁,同我們一樣,沒有兩樣。要特別
注意這種地方!不然學佛的人就流入一種毛病,叫作高推聖境。講好聽一點,把佛的境
界推測得太高遠,假想得與人完全兩樣,那是不平實的。
  高推聖境的結果,往往變成一種不正觀。不正觀就是不正的思惟,不正的思想,變
成神經了。所以,金剛經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把你一切的妄念都切斷了,真正的
佛法平常就是道。
  所以佛問須菩提,佛眼看這個世界,恆河裡的沙子是不是沙呢﹖須菩提說當然是
呀!佛的眼睛同我們的眼睛看的一樣,沙就是沙。如果你問佛怕熱否﹖那麼假設佛在這
裡的話,我們的答話,佛!你在這裡一樣的怕熱,還是要我們開冷氣才可以,除非他是
化身來。化身就是另外一件事,只要他肉身報身在,冷暖饑寒一樣的存在,一樣的感受。
在這些地方要特別注意,所以聖人都是人做的,佛也是眾生修成的。
  講到這裡,使我想到一首詩,據我所知,這一首詩是一兩百年前,一位大陸的讀書
人所作。這個人是到台灣訪神仙的,訪到宜蘭一個山上,就在崖上題了一首詩: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雲裡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堅
  為甚麼講到這一首詩呢﹖就是說,佛也是凡人修的,所以他也是非常平凡的﹔佛看
恆河裡的沙,一顆一顆看得很清楚。下面佛的第三個問題又來了。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
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佛問須菩提,你的意思如何﹖像我們印度這一條恆河裡的沙,你看數目多不多﹖假
如每一顆沙子代表一個世界,如是沙,等,這個「等」字是單獨的一句﹔每一顆沙代表
了一個世界,而每個世界裡像恆河沙那麼多的恆河,每一條恆河裡又有很多的沙子,而
每一顆沙子又代表了一個世界,世界之多,多到不可現量,不可數說。用這個比方形容
恆河有多少條,已經數不清它究竟有多少了。他說,你說這個數字多不多﹖須菩提說,
當然很多羅!世尊。
  佛在這裡是說明,虛空之中佛世界多得無數,釋迦牟尼佛同時表達一個觀念,站在
這個娑婆世界,師道教化的立場上告訴我們,在他方世界,像他一樣智慧成就的佛,也
一樣多得很﹔十方三世一切不可數的,無量諸佛。他不但把眾生看成平等,把成就的眾
生也拉下來與大家一樣平等。一切平凡得很,並不是說只有我成佛了,了不起,你們都
不能成佛,都要聽我的。沒有這回事,那不是佛法了,佛法一切眾生平等,一切諸佛也
平等。每一個佛教化一個世界,虛空中有無量數的世界,也有無量數的佛,他說:「寧
為多不」﹖這是他問的話。你說多不多呀!「甚多。世尊。」這一句是須菩提答話。這
是佛對須菩提第三次的接引。

    無數量的心

  現在又一個問題來了,佛的眼睛代表了肉眼、天眼、法眼、慧眼、佛眼,因此他可
以知道這個世界上,這個虛空中,有那麼多不同的世界。當然現在科學昌明了,由天文
學到太空學的發展,已經可以相信宇宙中有數不清的世界。這些到今天為止,還只能說
姑且相信它,因為月亮裡到底有沒有生命,還不敢確定。
  現在對於了解宇宙太空容易多了,可是我們要知道,佛說這個話是兩千多年以前的
事啊!他用甚麼儀器,甚麼方法,能夠知道宇宙中有這麼多的世界和眾生呢﹖這個,就
是所謂如來具備五眼,具備了智慧、神通等等力量,具備了不可思議的功能,但又拉到
了最平凡的水平,與眾生平等。他看到的世界,沙是沙,水是水,沒有甚麼見山不是山,
見水不是水,那是神經病!當然,一個人被後面打一棍,那就迷迷糊糊,見人不是人,
見鬼不是鬼了!那是不正常的人,一個正常的人,看甚麼是甚麼。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這一節他又提出來好幾個問題,在文字上,沒有給我們作結論,但是你要自己曉得
結論在那裡。所以後來的禪宗提倡金剛經,也都是這個原因,因為金剛經裡許多都是話
頭。話頭就是問題,看起來很容易懂,實際上樣樣都不懂。這也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
一眼看了以為自己都懂,結果統統不懂。我經常發現青年人這個毛病,某一本書你看過
沒有﹖看過了。真的嗎﹖我當面再問問他,他就不懂了。
  同時我發現作人也一樣,許多人把人生看得太容易,作了許多錯誤的事。世界上沒
有一件簡單的事!這些都是話頭。你看我們現在隨便指出來,很多都是沒有結論的,要
你自己去發掘,去參,這個也是話頭。但是他也有答案給你呀!這個答案不是理解的,
不是思想的,是要你在定慧之中,真正修持上去體驗得到的。佛法不是虛玄的,而是一
個修證的事實。
  現在佛又提出來第四重問題,對須菩提說,「爾所國土中」,你所認為的國土中,
國土不是世界啊!佛學裡的觀念世界是世界,叫做世間﹔有所謂四世間,五世間等等的
說法。國土在世間的觀念裡叫做國土世間,國土世間是四世間的器世間,就是物理世界﹔
器世間的一切眾生都有生命。國土世間指中國、美國、日本國、印度等國的這些國土﹔
我們世界上稱為國家的有一百多個,這就是國土世間。
  現在佛問須菩提,你認為所有國土上的一切眾生,有多少種心﹖這是個大問題,現
在心理學很發達,電腦也很發達,如果要把人類的心理統計一下共有多少種,恐怕電腦
也辦不了。佛說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眾生一切的心,「如來悉知」,他說我啊!統統知道。
在這個地方,他作了一個答案,這個答案同上面這幾個有沒有關聯,他也沒有說明,只
讓我們猜。而且他這個答案作得非常高明,可是我們幾千年來的佛法,都被他老人家這
個答案,打得暈過去了,很多人都解釋錯誤了。現在我們看他自說自答。

    你的心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他說以佛的眼睛看來,所有眾生這些心啊,「皆為非心」。換句話說,佛在罵人,
這些眾生心裡都不是東西,也沒有心,心到那裡去了﹖心掉了,「非心」根本不是心。
既然不是心,佛大概又怕我們問他,那又是甚麼﹖他趕快又說了:我的眼睛看你們啊!
不是心,不是心,所以叫做心。他說世界上一切眾生的心我都知道,須菩提還來不及問,
他就又說了: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並沒有說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眾生的心
還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螞蟻啊,小昆蟲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皆為非
心,是名為心」,所以叫它是心。
  金剛經一開頭就講,我們一切眾生,有一個「我執」,認為這是我,有個我,把我
的現象,執著的很厲害。認為我還有個心呢!把自己所有的妄念,意識分別,煩惱,一
切不實在的這些觀念、往來思想當成是真實的。人,一切眾生,犯了根本上的錯誤。我
們一切的思想、心理、意識的變化,都是那個真正心所起的一種現象變化而已,不是真
正的心。可是一切眾生把現象變化抓得很牢,看成是心。學佛的晚課上,每天都念到,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今天已經過完了,這個壽命又少了一
點,今天過去,今天不會再來。年輕的過去了,衰老也沒有多久的停留,所以非常的悲
哀。
  其實都被現象騙了,人生永遠不斷的有明天,何必看過去呢﹖明天不斷的來,真正
的虛空是沒有窮盡的,它也沒有分斷昨天、今天、明天,也沒有分斷過去、現在、未來,
永遠是這麼一個虛空。天黑又天亮,昨天,今天,明天是現象的變化,與這個虛空本身
沒有關係。天亮了把黑暗蓋住,黑暗真的被光亮蓋住了嗎﹖天黑了又把光明蓋住,互相
輪替,黑暗光明,光明黑暗,在變化中不增不減﹔所以一切的用是虛妄不實的,而虛空
之體卻是不增不減的﹔所以一切眾生,不要被變化不實的現象所騙。佛知道這個道理,
但是眾生不知道,佛說是名為心,眾生自己都把虛妄不實的這個感受,執著的作用,當
成為心。

    永遠得不到的心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前面這一節的結論,是佛自己提出來心的問題,由眼見到心。他的結論一切都不是
心,眾生一切的心都在變化中,像時間一樣,像物理世界一樣,永遠不會停留,永遠把
握不住,永遠是過去的﹔所以「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
剛說一聲未來。它已經變成現在了,正說現在的時候,已經變成過去了。這個現象是不
可得的,一切感覺、知覺,都是如此。可是一切眾生不了解這個道理,拚命想在一個不
可得的三心中,過去現在未來,把它停留住,想把它把握住。因此,在座許多學佛的同
學們要特別注意,你要想打坐把心定住,那還是犯這個錯誤。
  當你盤腿上坐的時候,想定住的那一個心,跟著你的腿一盤已經跑掉了,那裡可以
保留啊!說我這一坐坐得很清淨,唉呀!下坐就沒有了!告訴你過去不可得,現在不可
得,未來不可得嘛!誰要你保持清淨﹖清淨也不可得嘛!煩惱也不可得,不可得的也不
可得。那怎麼得啊﹖不可得的當中就是這麼得,就是那麼平實。
  有一般人解釋金剛經,說般若是講空,因此不可得,就把它看得很悲觀。空,因為
不可得,所以不是空,它非空,它不斷的來呀!所以佛說世界上一切都是有為法,有為
法都不實在。但是有為法,體是無為,用是有為。所以我們想在有為法中,求無為之道,
是背道而馳﹔因此一切修持都是無用。並不是把有為法切斷了以後,才能證道﹔有為法,
本來都在無為中,所以無為之道,就在有為現象中觀察,觀察清楚才能見道。
  有為法生生不已,所以有為不可限,生滅不可滅。如果認為把生滅心斷滅了就可以
證道,那都是邪見,不是真正的佛法。所謂緣起性空,性空緣起的道理,就在這個地方。
這是金剛經中心的中心,也是一切人要悟道中心的中心﹔這一點搞不清楚,往往把整個
的佛法變成邪見,變成了斷見的空,就與唯物哲學的思想一樣,把空當成了沒有,那可
不是佛法!
  佛講過去心不可得,並沒有說過去心沒有了,佛沒有這樣講吧﹖對不對﹖佛說過去
心不可得,「不可」是一種方法上的推斷,他並沒有說過去心不「能」得,現在心不能
得,未來心不能得。這一字之差,差得很遠,可是我們後世研究佛學,把不可得觀念認
為是不能得,真是大錯而特錯。所以啊,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
可得﹔是叫你不要在這個現象界裡,去求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求無上的道心,因
為現象三心都在變化。
  高明的法師們、大師們,接引眾生往往用三心切斷的方法,使你了解初步的空性,
把不可得的過去心去掉,把沒有來的未來心擋住,就在現在心,當下即是。當下即是又
是一個甚麼﹖可不是空啊!也不是有!你要認清楚才行﹔要先認清自己的心,才好修道。
  第十八品是一體同觀,同觀是甚麼﹖同觀是見道之見,明心見性之見。所謂了不可
得,可也不是空啊!也非有,即空即有之間,就是那麼一個真現量,當你有的時候就是
有,空的時候就是空,非常平實。你在感情上悲哀的時候就是悲哀,悲哀過了也是空,
空了就是說這個現象不可得,並不是沒有,是悲哀過去了,後面一定來個歡喜。歡喜的
時候也是不可得,也會過去,也是空。空不是沒有,空是一個方便的說法,一個名辭而
已。不要把「空」當作佛法的究竟,這樣就落到悲觀,那不但證不到小乘之果──空,
那還是個邪見,也就是邊見。所以見、思惑不清楚,是不能證果的,也不能成道的。學
佛法就有這樣的嚴謹,一定要注意。
  現在有許多著作,我認為危險極了,那些佛法的著作,比殺人的毒藥還厲害,是有
毒的思想,希望諸位要用真正的佛法眼光甄選,用智慧來辨別,不要走入邪見和錯誤的
思想。這一品我們給它的偈子如下:

    第十八品偈頌

    形形色色不同觀  手眼分明一道看
    宇宙浮漚心起滅  虛空無著為誰安

  「形形色色不同觀」,形形色色,物理世界
各種現象是不同的,如人有胖的、瘦的、
高的、矮的、黑的、白的,都是現象差別,無法相同。
  「手眼分明一道看」,但是以佛眼、慧眼、法眼看來,是一樣的。手眼是甚麼﹖我
們大家都看到過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一千隻手,每一隻手中有一隻眼睛。我常說,我
們坐在這裡,外面進來一個千手千眼的人,我們的電燈都沒用了,大概每一個人都嚇得
把臉蒙起來。千手千眼代表他的智慧,無所不照,也就是代表他具有各種接引人的教育
法。幫助你的手,護持你的手,救助你的手,以及觀察清楚的眼睛,千千萬萬的手,千
千萬萬的眼,也只有一個手,只有一個眼,平等平等。
  「宇宙浮漚心起滅」,每一個宇宙,每一個世界,像大海浬的水泡一樣,所以宇宙
不過是自性心裡起的作用。每一個思想、每一個情緒、每一個感覺,都是自性的性海上
所浮起的一個水泡,生滅變化不停,自心起滅。
  「虛空無著為誰安」,一切法用之則有不用即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本無所住。
二祖來求達摩祖師,說此心不能安,請師父替我安心。達摩祖師說你拿心來,我給你安。
二祖說,覓心了不可得,找心找不到啊!達摩祖師說那好了,替你安好了。其實用不著
他替他安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還安個甚麼啊﹖所以說,
虛空無著為誰安。那裡去安心呢﹖此心不須要安,處處都是蓮花世界,處處都可以安心。
在平實中間,處處都是淨土,處處都是安心的自宅,因為處處是虛空,無著無住。這一
品的道理,精要就在此。
2010-1-30 11:13: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拿出良心来。   有没有良心?
2010-1-31 01:39: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金剛經說什麼  南懷瑾  講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jgj_NHJ/19.html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
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
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福德不可得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
不。】

  講到這裡,又另起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非常有趣,金剛經始終在這兩個問題裡頭轉,
一個是當講到最高智慧成就的時候,馬上來一個最高潮,說要多大的福報。福、智二嚴,
是佛學的名辭,一個人要從凡夫成佛,必須要有智慧的莊嚴,福德的莊嚴。有真正的福
德,才能得真正的智慧。
有時候,我們自己覺得很不聰明,讀書沒有記憶力,領悟力也
不行﹔這是因為福德不夠!大家都是媽媽生的,為甚麼我的腦筋不行﹖難道投胎的時候
把倉庫裡發霉的腦筋帶來了嗎﹖其實功能都是一樣,只因為自己福德不夠,真正的福德,
心理的健康,頭腦的健康,是要自己修持來的。

  佛問須菩提,你認為如何﹖假使有人用金剛鑽啊,金銀啊,瑪瑙啊,這些世界上最
寶貴的七寶去布施,拿充滿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去布施,你認為這個行為所得的福報大
不大﹖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

  這是須菩提的答話。他說是啊,佛啊,假使有人這樣來布施的話,那還得了啊!將
來的福報大得很咧!

【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佛說,你要知道,人世間認為的大福報,就是錢多,壽命長,兒女多,兒女好,樣
樣都好,好得沒有再好了。可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都沒
有用。所以說人生啊,都是理想,都想把明知道抓不住的現實世界拚命抓住。
尤其是壽
命,分明有生必有死,可是人人都想學仙學道,長生不死。福報是有窮盡的,每個人的
光榮都是一下子,就像一支手電筒,每個人那個電筒都要亮一下,可是希望一輩子發亮
是不可能的。世間的福報是不實在的,福德無實啊!所以佛說,世間的福德再多,也不
過彈指之間的空花就過去了,「以福德無故」。


    無人希罕的福

  真正的福報是甚麼呢﹖清淨無為。心中既無煩惱也無悲,無得也無失,沒有光榮也
沒有侮辱,正反兩種都沒有,永遠是非常平靜的,這個是所謂上界的福報──清福。

福每個人都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清閑的時候,可是一天到晚無事,閑在家裡,你閑不
了啊!自己會掉眼淚,好像被社會上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沒有一個人遞一張
名片來看我,都沒有人發個請帖來,也沒有人打個電話問候我,唉呀!我好悲哀啊……
他有清福不會享!學佛的人要先能明了這一點。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
都把不實在的東西當成實在,真的清淨來了,他也不會去享受。學佛證到了空性,自性
的清淨無為,大智慧的成就,才算是真福報。真福報那麼難求嗎﹖非常容易!可是人到
了有這個福報的時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煩惱。
  這一節為甚麼插在這個地方呢﹖因為是指著三心不可得來的,要了解到三心不可得
這個境界很難﹔要想修證到這個境界,一定要有真正的福報才行。佛學的基本第一步,
講到人生要修行則暇滿之身難得。開始時我們已經講過,暇滿之身就是健康有閑,可是
世界上的人有清閑不肯享受,有好身體,他要去消耗掉,而且真到了清閑暇滿,他自己
反而悲哀起來。所以說,「顛倒眾生」,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下面是我們給它的結論
偈子:

    第十九品偈頌

    浮圖樓閣立中天  點滴功勳豈自然
    倒卻剎竿回首望  繁華散盡夢如煙


  「浮圖樓閣立中天」,浮圖是塔,造一個佛塔,七層的叫七級浮屠。中國人有一句
話,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我們做了一件好事,救了別人一命,等於獨資蓋了一個
廟一樣。事實上這話是佛說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這是有為功德。
  「點滴功勳豈自然」,有為功德要慢慢一點一點做,今天做一點好事,每天做一點
好事,累積起來,等於人獨資蓋一個廟子。蓋這個廟子也是一天一天把它蓋成功的。但
是啊,「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到現在都沒有了。
  「倒卻剎竿回首望,繁華散盡夢如煙」。梁武帝一生造了幾百個廟子,武則天一生
又造了幾百個廟子,都沒有了﹔所以迦葉尊者有一天跟阿難講,怎麼樣能夠見道﹖把門
口的剎竿先倒下來,就能夠見道。
  我們每個人門面都有個自我貢高的剎竿,把這一念打掉以後,大福報就來了,就見
到空性。
人世間這一切的福報,甚至當皇帝的大福報,都是繁華散盡夢如煙,一切繁華,
過目雲煙就散了﹔散了以後,你說留一點影像好不好﹖一切是夢,連夢都沒有,夢都像
煙一樣的過去了。所以佛說,「以福德無故」,他說真正得一個大福報,得到甚麼﹖大
福報是你證到了空性,悟道而成佛,這才是大福報,大成就。
  但是要想悟道成佛的話,就要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一切福德,來培養這個智慧。
智慧不是光靠讀書,或靠兩個腿子在那裡咬緊牙根熬得出來的!那個持戒修定,咬緊牙
關熬腿子,不過是修福德,修有為福德的一種而已。無為福德,處處都是,而你自己智
慧不能到達,修不成。所以學佛果然是真智慧,這個培養智慧的福德,又是一切善行的
功德所完成的。
  這一點千萬要注意!不要聽到佛法是智慧之學,然後嘛,好事不做一件,那就不是
真的智慧﹔換句話說,如果有真的智慧,自然要作好事了,智慧與善法是不二而一的。
2010-1-31 16:20: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金剛經說什麼  南懷瑾  講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jgj_NHJ/20.html
第二十品  離色離相分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
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
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
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大丈夫相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
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金剛經的上半部,都是須菩提編出來的問題,及佛的答覆。到了下半部,佛自動的
說了,怕他不懂,一步步的說。金剛經開始,佛吃飽了飯以後,想打坐,想休息,碰到
須菩提不懂事,拚命問問題。他慈悲來了,乾脆不打坐,一點一點給你講吧!我們仔細
看看,金剛經就是這樣一本書嘛!前面已經一層一層講過,三十二相都不是如來,若見
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下面他又婆婆媽媽的,很慈悲的,就怕你不懂,再說的又是這個。
  須菩提,你的意思怎麼樣﹖「佛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你注意啊,這裡用「佛」,
不用如來了。有些地方,他用如來如去的,有些地方他用佛呀佛的,每一個字都要注意,
不然金剛經是白念了。
  這裡的佛,代表佛的報身、肉身。佛的報身很漂亮啊!儘管餓了十二年,仍是很漂
亮。佛是一個美男子,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阿難就是因為看到佛那麼漂亮,才跟隨佛
出家的﹔結果被佛罵了一頓,罵阿難出家是為了好色。佛就是具足色身,大丈夫相,與
一切常人不同﹔不但有三十二相,還有隨之而來的八十種好,是普通人所沒有的特點,
這個叫做「具足色身」。
  當人成佛的時候,就要具備大丈夫相,佛經上很多地方讚歎大丈夫相之重要,等於
佛經上很多地方說,女性要成佛的時候,必須先要轉男身,轉大丈夫相,才能成佛。但
是有幾本大乘經典,佛都吃癟了,碰到河上女,碰到勝蔓夫人,都是結過婚,而且生過
孩子,但卻即身成佛。她們把佛當面說了一頓,佛說:「如是如是」,夫人啊,對的,
沒有甚麼分別相,女性也可立地成佛,也不須要轉男身。所以不要落在小乘知見上。現
在這個金剛經,佛又把女性不能成佛的說法推翻了。佛,可不可以具足色身而見呢﹖你
看到三十二相,那個相貌堂堂的,叫做佛嗎﹖須菩提說:「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
足諸相見」。
  大家天天想見佛,如果你打坐看到佛來,那個絕對是魔,不是佛。佛吃飽了飯在那
裡打坐,他不想來看你,只有你去看他差不多。所以,千萬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
的觀念來看佛。佛接著說:
  「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這是真正告訴你佛法的
奧秘。他說一個真正得道的人,佛經上講,一得了道,他就現出來大丈夫相,就有特別
的相,這個叫做具足色身。色就是肉體的四大,地水火風,平常我是這樣告訴你,但是
真正的道理,「即非具足」,是不可以著相的,有形有像都不是啊,因此叫做「具足色
身」。

    世上的肉身菩薩

  甚麼道理呢﹖得道的人,自然有一股道相,那個道相不是在這個形象上見的。譬如
我經常告訴年輕的朋友們,當年在大陸的時候,看見過幾位有成就的老師,有成就的和
尚。有個師父,人家都曉得他是肉身菩薩,有人叫他肉身羅漢﹔那個樣子難看到極點,
兩個眼睛比銅鈴還要大,露光的,他還戴起近視眼鏡,怪裡怪氣﹔鼻子有大蒜那麼大,
兩個大眼睛,配了個大蒜鼻,嘴吧快彎到耳朵邊了,牙齒細得像玉米,小小的。反正啊,
五官分析起來一無是處,可是長在他臉上,愈看愈可愛,愈看愈莊嚴。走路搖搖擺擺的,
但是覺得很莊嚴。他的衣服幾十年也不換洗,一身都是虱子,養起來就那麼抓,有徒弟
看到虱子爬出來了,他還說不可以殺生,就是這麼一個怪人。
  還有一個和尚,幾十年不洗澡不洗臉,不洗腳的,他睡覺的地方有一個帳子,大概
也幾十年沒有洗了,連眼洞都沒有了,只有灰塵。他睡覺也在裡頭,打坐也在裡頭。有
一天我要離開了,向他告辭,他正在帳子裡打坐。他說:我也懶得出來送你,你過來我
有話給你說。這下要我的命!非要把頭伸進他帳子裡去不可,我也是個有潔癖愛乾淨的
人,可是師父之命,只好硬著頭皮把頭伸進去。結果發現這個帳子裡清香,是甚麼花香,
也講不出來,一股清香,頭伸進去就不想出來了,心裡有個感受,有道的人確實不同。
  另外我當年在西藏看到一個活佛喇嘛,他喜歡喝我們中國茶,漢人賣到邊疆的茶,
都是最粗的茶,加上牛油、酥油叫做酥油茶,一半油一半茶,喝慣了的很好喝,你們沒
有喝慣的,一定第一口就吐掉了。他只有一個缽盂,吃飯喝茶都是這一個,招待客人也
是這一個,幾十年也不洗,其髒無比。有時候我們去看他,因為他有神通,他覺得與你
有緣,看得起你,他就把自己喝的那個茶盂,給你喝一口。有些人是怕髒,有些人是恭
敬,不敢喝。你怕髒也好,恭敬也好,他都知道。你恭敬的,叫你勉強喝一口,據說喝
了這一口,消滅了好多的罪業。有些人怕髒,他就罵了,你的嘴也是肉做的,我的嘴也
是肉做的,你為甚麼不用我這個碗啊﹖這一類的人,仔細一看他,非常莊嚴,那個莊嚴
不在鼻子上,不在眼睛上,五官上看不出來,他有一股道氣,也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說,真正成佛的人,不應該以具足色身見﹔在他的身體上找他的道,那是找不
到的。當然,一個得了道的人,氣質一定起了變化,肉身一定也起了變化,自有道氣,
色相莊嚴。但是「即非具足色身」,你不要著相,這個肉體的身還是有生滅的,「是名
具足色身」,所以叫做具足色身。這個具足色身,要注意,就是肉體之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
見。】

  第一個具足色身是實質的,肉體的這個身體叫做具足色身,所謂的報身。但是第二
個問題來了,可不可以著相來看﹖譬如說,眼睛裡忽然看見佛站在你前面,這是相,現
象。他問須菩提,可不可以著相呢﹖須菩提當然說不可以,這個問題,金剛經前面已經
說過了,不應該落在宗教偶像的觀念,不應該以三十二相見如來。甚麼理由﹖

【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真正的佛,是見到法身,才是見到真正的佛。甚麼是法身﹖了不可得,一切無相,
法身無相,也沒有境界。如果你在一個境界上,就已經有所住,有所著,就不能明心見
性。一切相皆空,才能明心見性,才能見到佛。我們這一節的結論如下:
    第二十品偈頌

    形象由來不是真  都依心色起閑因
    可堪舉世疑狂客  偏向枯樁境裡尋


  「形象由來不是真」,這個形象是一切虛妄偶然的存在,不是真的。但是物質世界
與形象是那裡來的呢﹖「都依心色起閑因」,唯心是道,心物一元,是心的力量生成了
這個形象。「可堪舉世疑狂客」,佛法本來叫你不要著相,不要執著物質世界的東西,
可憐這個世界上,這一班沒有智慧的凡夫眾生們,「偏向枯樁境裡尋」,偏偏都向那個
枯了的樹樁裡頭去找。我們打起坐來,一念不起,等於是個枯樁,這個枯樁有個典故,
就是雪竇禪師的一首詩:
    一兔橫身當古路  蒼鷹一見便生擒
    可憐獵犬無靈性  只向枯樁境裡尋
  一隻兔子橫躺在一條路上,打獵的時候,老鷹在空中一看,大路中間躺著一隻兔子,
這個老鷹衝下來就把兔子叼走了。可憐獵犬無靈性,打獵的時候,那個獵狗靠鼻子聞,
跑過來聞了半天,到處找兔子。只向枯樁境裡尋,只好向枯樹根的空洞裡拚命找。雪竇
禪師是禪宗的大師,罵世上這一班學禪宗的人,參公案啊,參話頭啊,都像這個獵犬一
樣,只向枯樁境裡尋。
  如果是大智慧的人,會像那個老鷹一樣,空中一亮,就把兔子叼上去了,這個境界
就空了。我們後面的獵狗勤快得拚命跑,轉啊轉啊,跑啊跑啊,就在那裡找這個境界,
找一個空!
2010-2-1 18:24: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兔子何辜。
2010-2-1 22:49: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金剛經是什麼  南懷瑾  講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jgj_NHJ/21.html

第二十一品  非說所說分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
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爾時慧命須
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須菩提。彼非
眾生。非不眾生。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甚麼都沒說

【須菩提。汝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有所說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來有所說
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

  這是佛自己提出來的,就是自說自話,提出來告訴須菩提。他說你啊,千萬不要有
這麼樣的一個觀念,甚麼觀念﹖你不要認為佛在這個世界上說了法──實際上,他老人
家三十一歲悟道後就開始說法,八十歲入涅槃,說了四五十年,他這裡都一慨否認了。
「莫作是言」,千萬不要有這個觀念,認為我說過佛法,「何以故」﹖甚麼理由﹖假使
有人說如來有所說法,真正說過某一種法,「即為謗佛」。
  譬如說,佛叫我們念佛,叫我們修止觀,叫我們修戒、定、慧,所謂三十七道品,
說般若,說法相,說唯識,都是他說的。現在他都說,如果有人講我有說法,即為謗佛,
就是毀謗他。這很奇怪了!他說這個人在毀謗佛法。甚麼理由呢﹖「不能解我所說故」。
因為這個人雖然學佛法,聽了佛法,但他不能理解我所說的佛法,他沒有懂,所以才說
我有說法,這是錯誤的話。
  我們先從教育來說,一個真正的教育家,會體會到佛說的這個道理,的確一句都不
假的。一個教書教了幾十年的人啊,在我認為是受罪,是罪業深重才教書,那真是非常
痛苦。這話怎麼講呢﹖假使有一百個人聽課,同樣一句話,這一百個人的反應和理解,
統統不同。有時候甚至老師說是白的,結果很可能有五六個同學告訴你,老師說是灰的。
所以從事教育多年的人,會感覺到教育是一件受罪的事,非常痛苦。另一方面講,一切
眾生有一個最大的障礙,就是語言文字,因為語言文字不足以表達人的意識。所以,現
在有一門新的學問叫語意學,專門研究這個問題。
  譬如我們說,「你吃飯沒有﹖」這一句話隨便問人,會產生幾個結果,一種是覺得
這個人非常關心自己,連有沒有吃飯,他都知道,多關心我。另有一種人會覺得是在恥
笑他,分明曉得今天沒有錢吃便當,偏要問我吃飯沒有,可恨!還有一種人會覺得這個
人很滑頭,你看,故作關心狀,故作多情的樣子,很討厭。同樣一句話,四面八方反應
不同。所以人與人之間意思的溝通,有如此之難。
  有時候不說話反而容易懂,一說話反而生誤會。不但人是如此,世界上很多的生物,
也不大會用語言的。魚跟魚兩個眼睛一看,彼此就懂了。蝙蝠在空中飛,兩個翅膀一感
覺,就飛開了。人類的語言,除了嘴吧說話以外,身體皮膚都會講話﹔我們被人家靠近,
就會感覺熱,就想躲開一點,皮膚會說話的原故。語意的道理就是如此,光憑說話是極
容易誤解的﹔所以佛說,他說法的本意是要使一切眾生聽了不要著相,不要抓住他所說
的不放。
  悟道、成佛是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所說的法如筏喻者﹔等於一個過河的船,
你過了河不必要把船背在身上走。換句話說,如果過河不要你的船好不好﹖當然好!你
會游泳就自己游過去,佛並不要你一定坐他的船過去。禪宗就有許多教育法,有時連船
都不給你,要你自己設法過去,你只要有方法過了這個苦海就行了。

  所以佛的說法,就是要我們懂得這個道理,殊不知大家學佛聽了他的法,自己沒有
明心見性,沒有悟道,反而拚命抓住他所說的法,當成真實,真是拿著雞毛當令箭。所
以他現在否認這個,因為這些人「不能解我所說故」,不能理解他所說法的意思。接著
他陳述理由。

    迦葉笑了

【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

  真正的佛法,佛用一句話說完了,就是不可思議。後世到了禪宗,講釋迦牟尼佛在
靈山會上,有一天上座說法,學生徒弟們都等他講,等了半天他沒有說話,忽然抓起面
前講台上一朵花,那麼一轉,大家也不曉得他甚麼意思,誰都不懂,只有他的大弟子迦
葉尊者,破顏微笑,這是典籍的記述。這個「破」字形容得妙極了,大家等了半天,心
情都很嚴肅,場面非常莊重,迦葉尊者忍不住了,一下子笑了出來。這一下被佛看到了,
佛就說「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
摩訶迦葉。」因為迦葉懂了,這是禪宗的開始。
  我們可以想一想這個是甚麼﹖佛拿一支花那麼看一下,到底是甚麼意思﹖這正表示
說法者無法可說,沒有一個固定的形態來表達。真正佛法到了最後是不可說不可說,不
可思議﹔說出來都非第一義,都是第二義。無上妙法本來不可說,所以佛在菩提樹下悟
道以後,馬上要入涅槃,就要走了。本來他也不想講甚麼金剛經,甚麼都不想講。根據
經典的記載,那時帝釋天人都下來向他跪著請求,你老人家不能這樣搞啊!你多生多世
發大願,說大徹大悟之後要度眾生,現在你大徹大悟證道了,你反而要走路,不管大家,
這個不行啊!佛講了一句甚麼話呢﹖華嚴經、法華經上都有:「止。止。我法妙難
思。」就說了這麼一句話。
  這句話就是金剛經的含義了。他連續兩個字,止,止,就是說你停止,你停止,我
證得的法,說了你們也不懂。「止」這個字,也告訴了你一念不生全體現。止,一切妄
念不生,一切煩惱不起,萬法皆空,定在這裡,然後你可以懂佛法了。
所以說,止,止,
我法妙難思,一句話說完了,金剛經都用不著講了。
  實際上只有一個止字,就是此心難止,此心止不了。如果能止,一切戒、定、慧,
六度萬行,就都從此而建立,從此而發生。所以所有的說法,都是方便﹔換句話說,佛
經三藏十二部所說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於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個
東西,如果抓住老師的教育法當成學問就錯了。

  關於老師教學生,禪宗大師有幾句話「見與師齊,減師半德。見過於師,方堪傳
授。」如果徒弟的見解與老師一樣的話,減師半德,這個學生減掉老師一半了。假定老
師八十歲,徒弟三十歲悟道,見解跟老師一樣,但卻差老師五十年功夫,所以說減師半
德。見過於師,方堪傳授,學生見解超過了老師,才可以夠得上做徒弟,繼承衣缽。許
多大德祖師都感嘆找不到衣缽傳人,就是他說的法,也都是教授法,他說出來的法,是
希望你悟道而成佛,見過於師,那就用不著抓住他方便的說法,當成是真實了,這一段
就是這個意思。
  下面接著轉了一個方向,大家注意!前面都是須菩提,須菩提,接著這裡加了幾個
字。

    須菩提與佛對答

【爾時慧命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於未來世。聞說是法。生信心不。】

  這裡對須菩提突然加了兩個字,稱為慧命須菩提,好像鳩摩羅什翻譯經典時故意多
寫兩個字一樣。其實佛也沒有說甚麼法嘛!他只叫我們第一不要把肉體身當成佛﹔第二,
不要著相﹔第三他說他沒有說法。除了這三個要點外,他並沒有講一個甚麼法門!可是,
好像有一個人懂了,這個人就是我們的大師兄須菩提。懂了就是荷擔如來慧命,所以這
裡稱慧命須菩提。佛的弟子裡說般若的空性,須菩提屬第一位證得空性的人。今天我們
大家在座學佛的人,一念之間證得了自性空,這個人就是得到了慧命,延續了慧命,所
謂然燈也就是這一念之間證得了自性空,這個人就是得到了慧命,延續了慧命,所謂然
燈也就是這一盞燈可以點下去,不會熄了,可以傳燈了。
  慧命須菩提聽到這裡就懂了,佛法是不可說,不可說,沒有甚麼東西可說的。因為
他懂了,所以他擔心一件事。他說:佛啊,「頗有眾生」,他說也許將來有眾生,聽你
那麼講,能生起信心嗎﹖

【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不眾生。】

  嘿!佛答的更妙,根本不理他這個問題。
  甚麼叫眾生﹖本來就沒有眾生。這個話很嚴肅了,後世一切眾生都被否定了。甚麼
叫眾生﹖本來就沒有眾生。
  這是甚麼話!照儒家顧亭林的解釋,就是兩個桶,一桶有水一個空,倒過來倒過去
就是那一桶水﹔是法者,即是非法,是名為法。色身者,即非色身,是名色身,都是這
個話。
  是啊,表面一看是不通嘛!須菩提一問,將來有些眾生聽你老人家這樣一講,會起
信心嗎﹖佛並沒有說會不會起信心,只說甚麼眾生啊﹖「佛言。須菩提,彼非眾生,非
不眾生。」所謂眾生,根本就沒有眾生。
  聽佛這麼說,我們趕快下課吧!大家也不要聽金剛經了,因為我們都不是眾生。

    頑石點頭為甚麼

  不是眾生是甚麼呢﹖個個是佛。一切眾生本來是佛,這是佛揭穿的方法。換句話說,
你不要替大家擔心,個個都會成佛。這個道理,佛在法華經,涅槃經上就講過。中國文
學上有兩句話,「生公說法,頑石點頭」,就是與涅槃經有關的典故。

  當南北朝的時候,一位叫道生的和尚,是年輕的法師,現在來講,就叫做才俊法師。
當時佛涅槃時最後的說法涅槃經,才翻譯過來半部,這個翻了半部的經,中間提到一個
問題,就是一闡提人能不能成佛﹖一闡提是罪大惡極,壞透了的人。他們不孝,殺父殺
母,殺佛殺羅漢,壞事做盡,罪業深重,下無間地獄﹔就好像世間判罪無期徒刑,永遠
不會翻身。這些大惡性眾生能不能成佛呢﹖當時佛法還沒有完全過來,涅槃經只有半部,
這位青年法師寫篇論文,認為一闡提人也能成佛,一切眾生最後都要成佛。
  道生這個論點一出,全國的法師都要打死他,這還得了!佛都沒有敢這樣說過。當
時這個道生年紀輕,文章好,學問好,最後大家看在出家人情面,算他不懂,把他趕到
江南去了。那個時候佛法都在長江以北,道生被趕到江南,就到蘇州,金山這一帶,在
山上住茅蓬,也沒人聽他講了,他只好對著一些石頭講。
  有一天他又講到這個問題時,他仍說一切罪大惡極的眾生,最後還是能成佛,你們
說對不對﹖這時那些石頭就搖起來了。這就是生公說法,頑石點頭的典故。
  道生離開北方的時候曾說:我說的法絕對是合於佛法的,如果我說的法合於佛法,
我死的時候坐師子座。以後涅槃經全部翻譯過來了,原來佛也是這樣說的,一切眾生皆
會成佛。所以金剛經這裡,告訴慧命須菩提,所有眾生,即非眾生,不要看不起人啊!
一切眾生都是佛。

    眾生與佛

【何以故。須菩提。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

  這個道理就說明,一切眾生生命的存在,都是幻有的,是幻相。三界六道和二十五
有的眾生,都是因緣所生,是沒有固定的。法身的生命,在六道輪迴中遷流不息,也是
根據自己的業果因緣而來的﹔所以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它的本義是說明,一切眾生自性本來是佛﹔自己能夠反照而明心見性,就不叫做眾
生了,個個都是佛了。剛剛提出來,道生法師說的一闡提人,最後都要成佛,這個意義
在涅槃經、法華經中,也是這樣說的。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劫數中第四尊佛,就是第四個
梯次的佛,這個劫數叫賢劫,有千佛出世,最後成佛的是樓至佛,現在化身為韋馱菩薩
的,因為他的願力,要護持賢劫裡一千個佛,待他們個個都成佛以後,他才最後成佛。
這是佛教對於賢劫組織的一個說法。
  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眾生,不僅是人,凡有生命有靈知的生物,都能夠成
佛。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

  要徹底的研究這個道理,就是法相唯識的道理,這個地方揭發出來見法,就是見地。
人世間因為一切眾生有我見,所以就有人﹔有人就有我,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煩惱﹔
有煩惱就有痛苦,如此等等一連串下來。我們雖有一個身體,但身體非我之所有,暫時
歸我之所屬,這是因緣所生,四大假合而成,不究竟,總歸會幻滅的。
  真正的這個自性是不生不滅的,這個自性是空性,空性必須要無我才能達到。當你
修證到一個無我的境界,就得到一個智慧,就是唯識中所講的平等性智。無我就無人,
無人就無他,無眾生相,無煩惱,無一切等等。一切皆空,即無眾生之相。
這個唯識是
表詮,金剛般若法門是遮詮,說明這個道理。
  對於這一段我們給他的偈語是:

    第二十一品偈頌

    為誰辛苦說菩提  倦臥空山日又西
    遙指海東新月上  夜深忽聞遠雞啼


  「為誰辛苦說菩提」,佛不是說了嗎﹖我沒有說過法,別的經典也曾經講過﹔我說
法四十九年,沒有說過一個字。
  佛法是不可說不可說,法身之體是不可說處。所以,他辛辛苦苦說這些菩提證道的
法門,為誰而說﹖為眾生而說。等於唐人羅隱的兩句詩,「採得百花釀蜜後,為誰辛苦
為誰甜」。
  這一首詩是非常有名的,人生也本來如此,像蜜蜂一樣,把百花辛辛苦苦採來,釀
成蜂蜜,結果呢﹖這個蜂蜜自己吃不到,為誰辛苦為誰甜,這是感嘆人生。
  那麼佛呢,他倒不是為這個辛苦,他為了度一切眾生,為使眾生個個見自性成佛而
辛苦。可是本來無我,為誰辛苦呢﹖
  「倦臥空山日又西」,所以後世佛的弟子們之中,許多高僧悟了道,永遠隱山高臥
不出,不說一句。譬如天台宗的祖師慧思禪師,在南岳悟道後,始終沒有下過山,人家
勸他說,你這位大師悟道了,為甚麼不下山度眾生﹖他獨住孤峰頂上,一個人都沒有去
過。他說我何必下山度眾生呢﹖我獨坐孤峰頂上,已經一口吞盡諸方,一切眾生我度完
了。
  後來有人也提這個問題來問過我,我說他當然可以那麼講,慧思大師一輩子不下山,
他卻有一個智者大師這樣的徒弟,號稱東方的小釋迦﹔這一個徒弟就夠了,用不著他出
來,所以他可以說這樣的話。如果沒有這樣福報,這樣成就的人,也得不到像智者大師
這樣的弟子的話,這個話就不能隨便講。但是,的確有人悟道以後,一生不說法而度人
無數。
  譬如我們曉得禪宗一位大師,畫上經常畫的布袋和尚,他的說法就是背著一個布袋,
人家問他佛法,他把布袋一放,就在你前面一站,甚麼都不說,他看你懂了,他笑笑﹔
你不懂,他把布袋一背又走了。
  布袋和尚就是泗州大聖,據說是彌勒佛的化身來的,他永遠背個布袋。實際上他說
得很清楚呀,人家問他,甚麼是佛法﹖他把布袋一放,我們現在這個布袋還放不了呢!
這個媽媽給我們的布袋永遠放不下來,所以他把布袋一放,叉手一站,這就是佛法。
  他看看你不懂,布袋又背起來走,你放不下就提起來走,都一樣,佛法就是那麼簡
單,他沒有說一句話,這就是佛法了。那麼,不說法能不能度眾生呢﹖不見得不能,但
眾生還是靠方便教授法來度的。
  「遙指海東新月上」,後世的禪宗,把祖師悟道的故事編集為指月錄。佛在楞嚴經
上說,一個人問月亮在那裡﹖有人用手指向月亮,說月亮在這裡。但是你不要看指頭,
只看月亮,你光去看指頭,不看月亮,是沒有用的,指頭不是月亮。
  佛說的法,不是這個指頭﹔我們大家學佛學了半天,都抓到指頭當月亮,都錯了。
不過這個故事,說明眾生都是同樣的心理。
  另一個是道家呂純陽的故事,也與指頭有關。呂純陽最後是由禪宗悟道,是黃龍禪
師的弟子,所以呂純陽也變成佛教的大護法。他就有一句話,「眾生易度人難度」,他
說的「眾生」不是佛學這個眾生,是指人以外的生命。眾生容易度,人最難度,「寧度
眾生不度人」。
  有一天呂純陽到南京,變成一個很可憐,苦惱的老頭子,到一個專門賣[米+慈][米+巴]的老太婆
那裡,天天去吃[米+慈][米+巴],吃了不給錢,吃了好幾年,這個老太婆永遠不問他要。他後來問這
個老太太,為甚麼不要錢﹖我看你這個老頭子沒有錢啊!呂純陽說:世界上沒有一個好
人,只有你是個好人,你要不要成仙呀﹖老太婆說我不要成仙,我賣我的[米+慈][米+巴],很舒服。
你要不要發財﹖我有一個法子傳給你可以點鐵成金。呂純陽說著就在她那個鐵鍋上一點,
鐵鍋就變成黃金了。老太婆說:嗯!蠻有道理,我還是不要。
  呂純陽心裡想,這個人真好,世界上只有這個人是好人。最後又問:老太太,你究
竟要甚麼呢﹖老太太說把你的指頭給我就好了。呂純陽只好搖搖頭說,眾生易度人難度,
寧度眾生不度人。
  佛經上有一個指月的公案,叫我們看月亮,不要抓指頭,可是一般學佛的人,也同
呂純陽碰到這位老太婆一樣,專抓指頭不看月亮。這就是第三句遙指海東新月上。
  「夜深忽聞遠雞啼」,不要灰心,遠遠聽到雞啼了,總歸有一個人會出來的,不要
看長夜漫漫,總會有天亮的時候。
2010-2-2 11:22: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金剛經說什麼  南懷瑾  講

http://www.buddhist-canon.com/PLAIN/jgj_NHJ/22.html

第二十二品  無法可得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
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指禪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

  佛說二十一品的時候,是無法可說,這一品更嚴重了,是無法可得。須菩提說,請
問你老人家,當年大徹大悟證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老人家那個境界,沒有得到一
個東西嗎﹖「佛言。如是,如是。」是這樣,是這樣。這樣又是那樣呢﹖就是話頭了,
要你去參!就像是禪宗那個一指禪一樣。
  唐代的一位禪師,他是金華山的俱胝和尚,我們要修道就要學學他,他始終沒有出
來參學過。有一天,他要出來參學,夜裡,虛空中一個聲音告訴他:你不要出去,有肉
身菩薩親自來給你說法。肉身菩薩就是活著的人,像我們普通人一樣的肉身,可是他是
菩薩再來身。第二天天龍和尚來看他,他就問天龍甚麼是佛法﹖天龍和尚是大禪師,手
一指,俱胝就大徹大悟了。所以俱胝和尚悟道一點都不吃力,他得的是一指禪。以後他
說法,甚麼是佛法﹖手指一比,你懂得也是這個,不懂得也是這個,第二句話也不說﹔
很多人因他這麼一指也悟道了。
  有一天他出門去了,他的徒弟小沙彌,跟他好多年,看到人家跟師父磕頭啊,頂禮
啊,求佛法啊,師父總是手一指,這個。這一天師父出門了,有人來找師父問佛法,小
沙彌說,我師父那個佛法,我也知道。那個居士就跪下來,小師父,那請你告訴我。小
沙彌也手一指,這個!那個人也悟道了。小沙彌很高興,原來師父的佛法就是這個樣子。
等到俱胝和尚回來,小和尚向他報告,今天來個居士,我接引他悟道了,就說了經過。
師父哦了一聲就進去了,轉身又出來了,對小沙彌說,你再說一遍怎麼接引人﹖那小和
尚就把手一指說,這個。師父等他指頭一伸出來,一刀把他指頭砍斷了,流血不止,小
和尚又痛又唉唷,悟道了。指頭砍斷了一節,就是這個。所以,「如是,如是」,就是
禪宗的這個。這個究竟是那個,就要自己參了。
  金剛經有五六種的翻譯,反覆研究,還是鳩摩羅什翻譯得最高妙。後來玄奘法師重
新翻譯過,道理是更清楚,但是佛法的意義卻模糊了。鳩摩羅什的翻譯,許多地方都是
禪宗講話,如珠之走盤,不著邊際,不落一點。所以後世的禪宗採用金剛經,可以悟道,
就是這個道理。

【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
提。】

  他告訴須菩提:我告訴你,當時我在菩提樹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時候,你以
為得到一個甚麼菩提嗎﹖了不可得。也就是六祖後來悟的,「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
埃」!了不可得。如果有一點少法可得,就還有一點空,有一點光明,有一點境界﹔看
到一點圓陀陀,光爍爍的,都不是了,都著相了。「無有少法可得」,這個叫做阿耨多
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

  這一節很簡單,就叫無法可得。我們給他偈語的結論:

    第二十二品偈頌

    多年行腳覓歸途  入室知為道路愚
    檢點舊時新衣缽  了無一物可提扶


  「多年行腳覓歸途」,很多人從年輕學佛、修道、出家,多年行腳到處參訪,覓歸
途,都是找一個歸家之路,都想找到生命的根源。
  「入室知為道路愚」,真正悟道的時候,你才了解道路愚,被道路騙了,被方法騙
了。八萬四千法門都瞞了你,前面說過,禪宗有位祖師,跟過很多法師學種種法,修了
一輩子,最後悟道了,告訴那些老師說:「我眼本明,因師故瞎」。我兩個眼睛本來亮
的,老師啊,你把我弄瞎了。
  東學西學,結果把自己眼睛弄瞎了。不是真的眼睛弄瞎了,道理看不清楚了。所以
入室方知道路愚,都被方法騙了。
  「檢點舊時新衣缽」,真正悟了道的人,我還是我,一切皆空,了無所得。這個衣
缽還是舊的衣缽,不過是好多年前你自己把它捆起來找不到了,現在你把它拿出來,這
個東西還是舊時的那個東西。
  「了無一物可提扶」,本來無一物,沒有一個境界可得的,這就是無法可得。
  這五六節,佛都是叫我們不要著相,不要執著一切法。現在雖然叫你不要執著一切
法,但是有一個法要執啊!就是善法。所以下一品梁昭明太子給它的標題是:淨心行善。
2010-2-3 12:02:04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