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高频激光

自由的羽毛

378
回复
60584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停一下也好,可以消化一下,要不密度太大了。
2008-10-30 10:52: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停一下也好,可以消化一下,……”斐多你讲的也许很对。
可这几天,空闲时一直在读LOSERN的大块文章和“货币战争”,同样“消化”不了。
幸好不是专门用来武装自己,故未特别难受。
2008-10-31 13:09: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谢谢游子,玩的不错.

到现在为止,转了不少文章,并提供了相关链接,有兴趣的同学自有办法找到自己想看的文章。
今后,我会降低更新的频率。

说服自己,不需要太多理由,看胆色。
说服别人,很难,要证据另加技巧。
2008-11-10 17:09: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艾未未-D说你有病你就有病

http://www.bullog.cn/blogs/alading512/archives/206792.aspx

8.11.10   杨佳案水落石出 (2008-11-10 13:10:55)

标签:法律 北京公安局 司法程序 杨佳 上海 杂谈  分类:杂谈


再大的水也有落下去的时候,石头终于显落了出来,真是海枯石烂。

杨佳的母亲王静梅终于有消息了。从今天知道的事实是,王静梅没有走失,没有自己隐藏起来,她是被中国的公安系统绑架,被国家秘密拘禁。2008年7月2日,王静梅被带进了隶属于北京公安局的安康医院。

你任意改变所有的事实,让所有的媒体封口,你可以让整个政党昧着良心,你可以让全部的公检法不说真话,你可以收买所有的律师法官,可是你仍然无法消除那些最基本的事实。这个最基本的事实是,杨佳有一个母亲,她被“失踪”了。

王静梅是怎么样失踪的呢?2007年10月1日杨佳母亲第一时间接到杨佳从上海闸北分局芷江西路派出所打来的电话,作为第一证人知晓杨佳案情,从杨佳被警察殴打到后来上访与警方交涉的整个经过。

2008年7月1日杨佳案发生后,被上海方带去朝阳区大屯派出所“协助调查”,自此以后人间蒸发。

在此之后的一百三十二天中,上海对杨佳案件进行了非法的侦讯,一审二审,并判处死刑。期间中国顺利的举行了“有史以来最成功最辉煌”的奥运会的光荣历史性 时刻,杨佳的母亲在北京公安局的安康精神病医院“接受强制性治疗”。在杨佳被非法的判处死刑的过程中,唯有上海司法安排的谢有明律师获得过杨佳母亲的“委 托书”,就是此委托书成为北京的熊烈锁律师被拒绝代理杨佳辩护的全部理由。在全国公民关注司法程序正义,大声疾呼寻找杨佳母亲的一百三十二天里,无论是上 海公检法还是北京公安都不置可否,拒绝回答,北京公安大屯派出所于七月十七日,接受杨佳的姨妈的人口遗失的立案。由于王静梅被非法绑架拘禁在安康医院,使 得杨佳案自始至终没有可能获得最起码的信息和公正。

王静梅的出现,至少在几个方面证实了中国广大的公民对杨佳案的关注是有充分的理由的。司法机关可以秘密的将重要证人关进医院“进行治疗”,可以拒绝回答公 众媒体询问,在不通知亲属的情况下对人进行“精神病治疗”,这种事情只听说发生在前苏联。如果王静梅在精神病院,那么谢有明怎么能接受一个“无刑事责任能 力”的人的委托?关于杨佳案已经说得太多了,还要说的会更多。是杨佳“有病”这家人“有病’,还是这个国家体制有病呢?。

对杨佳及其母亲的残害,对事实真相的掩盖,对司法程序公正的扭曲,不是对中国公民最基本的权利的伤害么?,这无疑是2008年中国发生的所有事件中最大的一件事,远远大于那个傻逼奥运会,因为它确实和我们每一个人有关。

让我们继续关注中国司法的违法进程,关注一个体制是如何义无反顾的走向死亡。这一切是鹰达牌料理刀和杨佳无法预见的。由此而看,杨佳案件不仅仅是牵扯到北京和上海公安,更是涉及到公民政治司法程序社会公正的问题。

现在我要说的是,中国最高法院的法官们“你们看着办吧”。你们没有想到的是,曾经冤杀无数易如反掌,今天要杀一个疯子傻子,居然会这样的难。

见过下流的没有见过这样下流的。几十年来,百姓都沉的住气,你们还沉的住气吗?
2008-11-10 17:10: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多难兴邦与脑子坏死

http://www.bullog.cn/blogs/ranyunfei/archives/205026.aspx
冉云飞 @ 2008-11-8 9:01:02 阅读(24092) 评论(158) 引用通告 分类: 贡献常识

昨天到一所高等院校做一个小型的交流,学生递的条子当然千奇百怪,不过都比较有深度。当然也有比较搞的,如其中有你对“清谈误国”怎么看?我说你清谈五十年,我清谈五十年,李敖清谈五十年,鲁迅清谈五十年,都误不了国,因为这些清谈都不是现实政策,大不了误了自己,但误自己只要是独立民事能力人的自愿的选择,那你就让他误吧。你或许会问,如果知识分子都清谈五十年呢?这基本不靠谱,因为每个人面临现实社会时的急迫问题并不相同,要选择做同一件事情几乎没有,因为社会是分工的。因为有人要成名,有人要挣钱,有人要吸引眼球,有人想成为帝王师,有人只是想坚持言论自由批判社会弊端,有人要立言写著述,有人要起而行,有人想赚钱等,他们的目的与想法并不相同。何况知识分子分很多种,有医生有工程师有经济学家有作家,因为有社会分工,哪怕是靠立言立论影响社会的人,都不能简单地算作清谈(当然即使是清谈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再退一万步说,即令是清谈,这也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也是个人选择的权利。清谈要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能误国呢?要成天用公费开务虚会、文山会海、公费出国旅游、学八荣八耻、学科学发展观的官员,才可能误人民误国。不要太把自己当盘菜,误国,你想误就能误吗?误你得有那机会有那权力,可是至少我有生之年没有这个机会没有这个权力去误国,你让我去误我还不乐意去误,我瞧不起误国这行当。民主自由之制度,你即令有权力,并不是你想怎么误就能误的,民主自由制度下的总统误国的概率要比专制制度下的总书记误国的概率低很多。同样的动辄说谁是卖国贼,也不是谁都能行的,有人说我是卖国贼,那都是不得体的抬举。谁能签署诸种条约,谁能将江东六十四屯让出去,谁能让出唐努乌梁海,谁能让中印边界和中越边界签署时我们吃亏?这些行动,你能做到吗?不要把卖国贼的官阶降低了,要卖国其级别是很高的,不是你我能梦想的。那有人说,你有卖国思想。我只能说,不好思意,思想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你可以批评可以反对,但不应该随意贴谁谁有卖国思想的标签。思想永远卖不了国的,你没看到哪个伟大的思想家能卖国的,卖国的都是那些位高无上的独裁者。“清谈误国”这种比傻概念在中国流行千年,人们竟然看不出其间的逻辑不通来,这也变相证明我们受愚弄得有多深。“清谈误国”是谁发明的呢?我没考证过,但我想专制独裁政权最喜欢以此来钳制言论自由,同时人们也因此丧失了思想沟通下的脑力激荡。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大思想家呢,其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人不能自由地清谈。



还有被今年的灾难逼出来的“多难兴邦”这头没有逻辑的怪胎。多难既不是兴邦的因,兴邦亦不是多难的果。兴邦不需要多难,多难不一定造成兴邦的果。美国包括西方许多民主国家算是“兴邦”,但它们没有多少灾难;北朝鲜的灾难不比我们少,但你看金正日把这邦给兴得,兴得以饿死人为乐。在我们国家,人祸远多于天灾,靠频发人祸这样的灾难而兴国,脑子要有多坏死,才敢得出这样的结论。当我们的总理说这种话,而很多人包括知识界不少人都附和的时候,你就知道脑子大面积坏死是如何炼成的。这种“坏事可以变好事”的天然逻辑链下的必然结论,在我看来要有多傻就有多傻,可是它竟然忽悠了许多人。坏事就是坏事,这是既成之事实,而且更加不幸的是,在中国坏事变成好事的概率无限趋近于零。因为没有将坏事变成好事的制度和机制,灾难的多发而重复,就证明了坏事在中国大部分时候都只能是坏事,不可能变成好事。将坏事变成好事的条件和制度都没有,成天空喊“坏事可以变成好事”,这和论证小球藻里面所蕴含的毛泽东思想精髓有什么区别?同理,多难在中国能兴邦的概率无限趋近于零,因为除了逻辑不靠谱外,还因为多难怎么转化为兴邦的制度在中国至今没有诞生,而且邦真正兴旺,灾难尤其人祸必然少。没有邦真正兴旺,人祸却很多的国家。没有将灾难作为真正的教训记取,并使得我们有办法可以阻止灾难特别是人祸的重复发生,那么多难永远是多难,兴邦永远只是多难之下虚幻的馅饼。



中国是个成批生产许多逻辑不通、权利与权力不分、个体与国家颠倒、思维混乱的标语、口号、社论等来使人之脑子坏死,盛行愚民教育的国家。许多习以为常的坏里面,许多看上去大言炎炎的发言里,都深藏着洗脑的毒素,所以我此前曾在博客上开过八期“常识周刊”,也曾说过许多荒诞的词汇,为何在中国特别盛行,后来因为事多而暂停,以后我或许会用其他方式来进一步论证许多看上去好听的词汇,是如何使人们的脑子坏死而不自知的。有的我已经在“常识周刊”里说过,但有些朋友还没有看到过,但我今天还是要罗列出来,让大家看看这些习以为常的句子到底有什么不对劲的荒唐之处。我认为大家应该起而行之,将这些荒诞的语词罗列并加以批评,使人们的脑子恢复正常的权利意识及其相关认知。我们诸种考试里,总是喜欢出些不靠谱的题来遮蔽你的权利意识,让你脑子坏死。那么我就拿五个他们常用的语词出来,让诸位去证明,这些语词到底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吧。请各位朋友用跟帖的方式,用简单的语句来说明你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好让我们大家一起学习真正能使脑子开窍的有趣知识。



一:等额选举。

二:全国人民又掀起了某某新高潮。

三:逼民致富无罪。

四:国富民强。

五:爱国诗人屈原(这道题或许比前面其他四道都有难度)。



2008年11月8日9:00于成都
2008-11-10 17:12: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别让牛根生猥亵你的孩子

http://www.bullog.cn/blogs/lianyue/archives/205309.aspx

连岳 @ 2008-11-8 17:07:18 阅读(23937) 评论(111) 引用通告 分类: 至少我认为
牛根生的水平也就打打民族牌,其实有张更好的牌,他知道了也不好意思打,只能让软文打,那就是“原罪牌”,民族企业发家史都有污点,谁都往奶粉里加三聚氰胺,所以,何必苛责我?放我一马吧。

首先,虽然三鹿、蒙牛、伊利把奶制品业搞成化工业,仍然有许多奶制品企业经受了这次危机的检验,证明他们是合格的生产商,我们应该支持的,是这些企业。

其次,就算原罪说成立,原罪也是用来赎的,而非脱罪和继续犯罪的理由。蒙牛及牛根生现在要做的是主动赔偿受害者,即使法院不受理。就像屠杀犹太人是现代德国人的原罪,没人可以宣示清白,所以他们的做法是忏悔、赔罪、赔偿。牛根生至今尚末补偿任何一个受害者,反而出来哭求自己的利益,这种逻辑如果德国人接受了,一个纳粹头目就可以在媒体上发布万言书声明自己本意是为了民族利益。

牛根生连纳粹都不如,纳粹都只杀异族,牛根生专门屠杀本民族的孩子。

这样的牛根生,中国的司法体系放纵他,中国的一些企业家施舍他,中国的一些媒体与媒体人为他辩护(如果你们收了牛根生的钱,我诅咒你们世世代代死于肾结石),这样的民族,是一个适合屠杀的民族,是毫无希望的民族。

这就像牛根生猥亵了你的孩子,但是对你说,我是猥亵了,可猥亵的手,是一只民族企业家的巨手。于是你就原谅了他,甚至还说,原罪嘛,那么多人都猥亵!

救牛根生,需要杀死你的孩子。你连你的孩子都保护不了,仍然受牛根生的蛊惑,那你就算个屁!所以,请跟我一起抵制牛根生,抵制蒙牛。
2008-11-10 17:13: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好贴                             .
2008-11-10 21:08: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11,11 行动

http://www.bullog.cn/blogs/siyi/archives/207555.aspx

宋石男 @ 2008-11-11 10:29:55 阅读(8192) 评论(57) 引用通告 分类: 纪事
今日是圣光棍节,为我们的老友Yaoooo祈福!祝他出门就被大波妹撞得摔跟斗!

下面是我和抛光为他写的征友启事,事先征得了Yaoooo的同意,决非恶作剧,希望有情有意的姑娘读后,能够慨然与他联系。

【四一的推荐语】

是一个做人的奇迹。

姚文广(Yaoooo)小时候从未当过三好学生,今日却成为不折不扣的三好男人。

哪三好?文笔好,脾气好,厨艺好。

他的文笔优雅若春水,人品踏实如大地,厨艺精湛似食神,真善美三中全会,喝赌嫖抽四大皆空。(文广不太饮酒,很少赌钱,决不嫖妓,谢绝抽烟。)
就文笔而言,他最擅长小说与随笔,尤其随笔,很有梁遇春、兰姆加袁中郎的味道。语感非常好,温柔起来像情人的舌头,粗鲁起来似鲁智深的禅杖,且极富音乐感。传张靓颖曾邀请他创作歌词,但他婉言谢绝。

就人品而言,他最大的好处在随和与善良。有才华的人一般都很孤傲,比如宋石男,但文广完全没有这种臭德性,他处世就像明月清风,又如羚羊挂角,一个字:和谐。在朋友的饭局中,他总是第一个兴高采烈地抢着付账;在朋友的丧礼上,他又最后一个离开并且哭得最响。

就厨艺而言,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多面手,举凡川菜、粤菜、沪菜、鲁菜、法国菜、西班牙菜、里约热内卢菜、埃塞俄比亚菜……他能做20多个国家的478种菜式。著名美食家、央视制片陈晓卿曾吃过他的菜,之后送了他一把菜刀,上刻烫金大字:民族英雄。

或有人要问,如此极品好男,缘何始终与女性擦肩而过?
为他是小镇中走出的性情中人,又是以纯净肉体洗涤灵魂的苦修圣徒。他洁净,像27层过滤的矿泉水,他有一座大花园的内秀,却缺少一根装上弹簧的舌头。此外,他对爱情又太严肃,如果不能给爱人全球罕见的幸福,如果不能与她一生一世,他宁肯不去恋爱。这是他唯一的缺点。

但是,这样的男子才最值得期待!一个积压了30多年情感与子弹的大男孩,就像闷了很久的高压锅一样,不鸣则已,一鸣就爆炸,将姑娘与他自己一股脑儿轰上云霄,再在天空收拾云朵、星辰与雨水,搭建一个暖和、浪漫的小家。

最后要剧透一下文广的长相。他长得非常靠谱,也很有安全感,尤其那副毛茸茸的络腮胡子,是继燕人张翼德之后,中国可以找到的屈指可数的性感大胡子之一。络腮胡子的妙处,在于可以帮助腿毛多的姑娘找到伙伴,而玉腿洁白无暇的姑娘,也可在对比之下平添美感。  

来吧,天下的少女,熟女,御女们!这是一个今年以来最好的情场优惠,错过就是犯罪。请给他写邮件或发qq短信吧,一段美妙得令人猝发心脏病的缘分,也许就在不远处等着您,等着您,等着您!

最后引用文广的一段话,有人也许会觉得傻乎乎,我却只看出了动人:

“川端康成一生没结婚(大概恋爱过),卡文迪许根本没搭理过女人,也许和人生与世界的可悲背景相比,恋爱无足轻重——这么想的时候似乎能稍微平静一点,但无论如何,还是会回忆起多年前那张熟悉的脸,想起很久很久之前,那个明媚春日的下午,穿长裙胸口上飘着蝴蝶结的小小身影,小男孩的心是怎么被在橡皮筋里翻飞的蝴蝶结揪得紧紧的;想起晚自习后灯火昏黄的小巷,久违的雪似乎下了一整个冬夜,轻柔的语声伴着脚步在小巷里回响;想起最后一次同学聚会她的侧脸——时间的痕迹给那轮廓镀上了一层光……一切慢慢淡去无踪,直到看见她和她的女儿。

‘你好’

‘好多年不见’。”


【抛光的推荐语】

他活在1940年的美国。
简单粗暴地形容一个人很难,有一个很土然而我认为很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把这个人比做一本书。
我的朋友yaoooo(姚文广),在我看来他就是一本上世纪3、40年代的《纽约客》杂志。

《纽约客的第一代总编辑威廉肖恩认为,没有比E·B·怀特更能代表《纽约客》风格的人了。巧合的是,怀特恰好是yaoooo最喜欢的随笔作家。机敏的幽默感、孤独的忧伤、脉脉温情、行云流水……
至少从文字来看,我实在可以鲁莽地说,两个人简直谈不上什么区别,他们都能写出大把叫人黯然叹息的句子。

信手引用一段:

“好啦,再说说大学,对于它的最后记忆既不是毕业也不是考试挂红灯,那是一个夏日黄昏,我手里拿本小说躺在学校的草坪上,记得我合上书本时已是傍晚,在学校的草地上呼吸着青草的气息,周围的景色恍惚而摇荡,初夏甜美的夜晚在灿烂的星空、温热的流风中来临。学校旁边的一家游乐场例行放起了礼花,有种念珠般砰然绽放的最是美丽——那是种蓝色的焰火,在轻柔的一响过后,夜空中盛开了十几朵明亮的火焰,在一瞬间将大地照亮。
那个夏天一去不返。”
只有拥有强大的感性才能写出这种文字,我认识yaoooo五年来,从未发现他随着年纪增长有过钝化的迹象,我想他大概会把这种敏感的特质保持终生。E·B·怀特缔造了《纽约客》整本杂志的文风,也正是因为他的敏感。怀特能够轻易而举地从文字中寻找完美的声音和韵律,但他却是个一参加公众活动就头昏脑胀甚至胃痛的人;在我认识yaoooo的五年时间里,我和他一起参与了很多次各式各样的聚会,他留给我的印象,总是安静而略带羞怯地坐在角落里,偶尔笨拙地试图参与交谈。这个形象和他富有充足趣味的文字有很大的反差——很多敏感的人,往往无法与强悍的世界正面对抗,他们愿意制造一个安逸的角落,躲起来品尝自己独特的优越感和骄傲。

写作就是这样的角落。
在另一篇随笔里,yaoooo写道:

“早期的科学家们境遇凄惨,他们研究的东西连同自身寒酸的外表,无不成为上流社会嘲讽的对象。

研究电的人尤其如此,他们是巫师、杂耍师傅的同类,为了生活有时他们不得不拿着简陋的莱顿瓶上贵族家,让那些娇贵的人们享受一次小小的电击,或者表演吸引纸片的把戏。可我认为最早亲身体验电的人很有可能是个贵妇,她热爱丝绸、毛皮。寒冷的冬夜,在她暖意融融的密室,小小的电子会神秘莫测地,带着细微声响放出火花,从指尖,裸露的肩头,甚至柔嫩的双唇刺激她那个可爱的情人,碰巧他会写几句诗——‘在那个瞬间,仿佛闪电掠过,两颗心随之剧烈颤动。’于是干巴巴的物理实验室,半秃顶的老学究形象至此可以完全被颠覆,但我要说,这都是胡思乱想。”

这篇介绍越来越象一篇书评——幸好我在开头就已经说明这个人的“书属性”。但另一方面,我确实认为,唯一快速接通一个人内心的方式只能是阅读他的作品:只要看看上面这段趣味盎然的文字,你就会知道这背后必定是丰富的烂漫的内心。

最后一段是这样的:

“在地铁上我不时能遇到一些埋头苦读的人,有人小声跟着随身听念单词,有人在教材上划道道,还有的人随着列车的颠簸在纸上算高数题,一切都在警醒我,世界前进得很快很快,历史的车轮将把一切落后、迟钝的东西碾得粉碎,但我还是一副老样子晃来晃去。这种状态已经不能简单地用没有进取心之类的的说辞来搪塞,自我剖析的结果是我安于这样的现状,而且根本没有想到未来,未来凄惨地伏于地平线另一端,象奔腾河流上的一道瀑布,下面耸立着锋利的岩石,象张开的牙齿一样等着掉下来的小船。决不会有死里逃生的意外,喀嚓一下便粉身碎骨了。”

就像yaoooo形容的这样,这个世界变得日渐复杂、快速,日渐无序直到我们难以理解。这个时候,一颗敏感、羞涩而又略带高傲的心灵会怎么办?它会象怀特或者yaoooo一样,承认自己的弱点,然后一笑置之。

我想,只要人性中温情和柔软的一面没有完全消失,这个世界上总会有“即便在人群中也会感到孤独”的人,也就总会有人希望躲避现实的乏味和锋利——只要有这种情况存在,那么作为yaoooo的朋友或者伴侣,打开它这本书,体验一下它的情怀,总是一件很好的事情。


【姚文广(yaoooo)的联系方式,无意勿扰】

博客:http://ywg-yaoooo.blog.163.com/

邮箱:ywg-yaoooo@163.com

QQ:76878849
2008-11-11 12:30: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当我们的总统是黑人时,我们还能说“他妈的白种人”吗?

http://www.yeeyan.com/articles/view/49852/17544

2072个读者  蓉子 @ yeeyan.com 昨天 00:39:55

当我们的总统是黑人时,我们还能说“他妈的白种人”吗?

奥巴马的胜利给黑人带来了一种身份危机意识。坐在总统办公室的那个家伙成了我们中的一员,那么我们去反对谁呢?

奥巴马的当选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作为一名黑人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的血管里流动着反叛的血液,我们的内心坚信美国不欢迎我们,我们的灵魂深处认为美国将我们视为异类。黑人们互称对方"黑鬼",算是对这一身份的嘲讽。我们认定这个国家不能,也不会完全接受我们。我们觉得美国并不那么欢迎我们——我们经常会感受到美国政府对我们的回避或厌恶——这种感受反映在很多美国的重要时刻。我们曾经为奥伦撒尔.詹姆斯.辛普森案的第一次判决而欢呼(译者:奥伦撒尔.詹姆斯.辛普森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出生黑人家庭,曾被警方指控犯有双命案,但他重金聘请的律师团说服了陪审团,判为无罪),以此表示对这个国家的嗤之以鼻—我们并非对辛普森特别钟爱,但我们确实乐意目睹国家的法律系统战败而归的过程。9.11后,很多在纽约的黑人,包括Jay-Z(译者:美国著名的说唱歌手),都曾向我表达过他们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为美国以及那些逝去的生命而悲痛,另一方面也认为这是自食其果。卡特里娜飓风来袭时,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被抛弃的滋味—那么多的人(绝大多数是黑人)被留在灾区。我们将之看做一种象征,象征着我们一直以来对美国的感受。

当一个黑人被选为总统时,我们还怎么觉得美国讨厌我们?

当我们庆祝奥巴马的胜利时,我们是和美国一起庆祝。我们将和所有种族的支持者们一起雀跃。这胜利属于我们每一个人(译者:和辛普森的胜利不同,白种人对他的胜利相当失望,可这次不是),它让我们觉得自己被容纳进来,而不是又一次的被隔离。我们大都深深明白Michelle说她自懂事以来第一次为美国骄傲的意思。当然,这个国家以前有过很多让我们值得骄傲的地方,但也有相当多的地方让我们感到羞愧—从奴隶制到Dred Scott(为奴隶解放而上诉成功的黑人) ,到种族隔离制度,到 Emmett Till(译者:黑人小孩,因对一位杂货店的女老板娘吹口哨而被人谋杀,凶手在白人陪审团的偏袒下无罪释放),到臭名昭著的梅毒试验,到 Rodney King, 到种族定性,到迪阿罗枪击事件,到 Abu Ghraib的虐待(译者:2003年伊拉克Abu Ghraib监狱里囚犯被虐待事件),到对卡特里娜飓风的反应,到Jena 到……奥巴马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一个也没有,但是,你怎么能不为这样的美国而骄傲呢?这样一个将种族问题搁置一旁而选择奥巴马的美国!(同时被搁置的还有Michelle Bachmann, Ann Coulter, Sean Hannity, 以及那些现在可能会被冒犯的人—指出美国的不是,行使自己的First Amendment权利对国家提出批评,这是典型美国人的做法。怯于提出或是保留自己对国家的批评不是美国人的作风。我们不是在指责美国,我们批评她是因为我们爱她,因为我们看到了她的缺点,而我们知道她可以有多么伟大。对自己的意见保持沉默是共产党人的做法。)

然而回到这一问题:当总统办公室里坐着奥巴马时,我们还能说"他妈的白种人"吗?我们之前的反叛是因为我们觉得美国的虚伪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因为他们向世界鼓吹所有美国人享有的均等的机会,而我们知道我们是被排除在美国那些至高荣誉之外的。但是当我们认为美国讨厌我们的信念开始坍塌,发现我们可以享受到美国所提供的一切权利时,作为一个黑人的意义需要从反叛精神中转变过来,需要根据对现实的重新解读来寻找答案。

这是一个黑人也可以当总统的国度,在这样国度里的黑人不再需要与怨恨国家扯上任何关系。这是一个兑现了机会均等的诺言的国度。这个国度并非我们长期以来所想象的那样讨厌我们,这样的醒悟将在所有黑人心中回响。我一直觉得说唱一代的精神领袖们是如Malcolm X, Muhammad Ali, Huey Newton, and Richard Pryor之类的人—他们公开反对美国,坚持用他们的作品和行事挑战白人。那么,那些在过去四年中看着奥巴马用他细腻的世界观和种族观行事,用他智慧而谦卑的方式成为万人之上的总统的一代黑人呢?他们会将奥巴马作为典型的例子而受到鼓舞吗?就像W.E.B. DuBois (译者:杜波瓦,美国黑人学者)曾建议的那样,像Adam Clayton Powell Jr., Martin Luther King Jr., Sidney Poitier, Ralph Ellison, and Duke Ellington一样,他们都有着强烈的自尊,智慧和反叛精神。他们都对美国抱有信念,不接受哪怕一毫一粒比别人少的应得的报酬,并且坚信如果自己足够出色,就一定会取得成功。但是在六七十年代,这些黑人领袖们失宠了—意识到美国将永远不会接受我们,这让我们大多数人变得更加痛苦。上面提到的一些人被人悲情地叫做"汤姆叔叔",但是其中一位却被当作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或许激励我们一代黑人的,不是我们父辈的残忍的革命精神,而更多的应是我们祖父辈的自尊和优雅。或许改变是源自很多方面。

人们不禁要想象,奥巴马的胜利可能会让人们回想起黑人社会里的那些肤色问题,并悄无声息地改变一些根深蒂固的特征。他的当选或许会再一次凸显出白人的肤色歧视问题(至少在选区内)。美国最重要的三个竞选职称为总统,州长和参议员,所有当选这些职位的黑人都是浅肤色—奥巴马,Deval Patrick(现任马萨诸塞州州长),David Paterson(现任纽约市市长),Doug Wilder(原弗吉尼亚州州长),以及Edward Brooke(原马萨诸塞州参议员)。即使是那位即将走下历史舞台的,如果他愿意甚至可以当上总统的黑人,科林鲍威尔,也是一位肤色很浅的黑人。这些肤色问题的存在,仅仅是因为长久以来人们的惯性思维,今天看来两者已无关联,但无论如何,这一问题似乎还是会存在一段时间。

一些黑人兄弟在奥巴马蜜月之后咕哝着"我敢肯定,他们有可能会选一个有色人种做总统,但绝不会选黑人做总统",这话是多久之前说的来着?
2008-11-11 12:31: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今日推荐 1

崔卫平老师
1,大片呈现低矮的人性 小片呈现低矮的现实?
http://www.bullog.cn/blogs/cuiweiping/archives/217384.aspx

摘录/
   '' 到上世纪90年代经济大潮来袭以后,一个利益分化的世俗社会迅速形成,人们越来越多地限制在自己的利益格局、利益关系当中,陷入为求生存的狭窄环境。一方面,个人利益开始得到肯定,但社会也开始存在各种不同利益的分歧和抗争,这也体现为话语的分裂。一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大体上是在这种分歧和抗争中生长出来的共识。

    然而主流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却不是自动的,它需要自觉的力量,需要社会广泛的对话和协商气氛,主流价值观应该是协商出来的。而如果社会并没有提供足够丰富的、畅通的交流管道,那么,能够在社会转型的现实中,妥善安置现代人心灵的现代主流价值观,则难以形成,因而人们经受不同程度的“失语”状态。''

2,  我的人性被冻伤了
http://www.bullog.cn/blogs/cuiweiping/archives/181654.aspx

3,  筹划自己有长度的人生 —— 范美忠事件认识之三
http://www.bullog.cn/blogs/cuiweiping/archives/157167.aspx

4, 说真话·忏悔及其他
http://www.bullog.cn/blogs/cuiweiping/archives/161429.aspx
2008-11-17 21:39: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今日推荐 2

陈志武 - 市场经济没有终结
http://www.bullog.cn/blogs/chenzhiwu/archives/217124.aspx

杨恒均 的 让我们在博客、梦想和未来里再见!
                           ——2008年中文网志年会演讲
http://www.bullog.cn/blogs/pilgrim_yang/archives/216881.aspx
2008-11-17 21:44: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今日推荐 3

何清涟 老师博客有更新

http://www.danke4china.net/

中国为何无法步台湾民主化之后尘?

“我害人人,人人害我”
            ――中国的有毒食品是如何炼成的?

“众官做官却做贼”
             ――从林嘉祥事件透视中国官员高犯罪率现象

   政府的精神自慰:《国家健康报告》

阿波罗网站记者就德国之声事件对何清涟的专题采访
2008-11-17 22:01: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国家为啥暴力 08.11.22

艾未未 ai weiwei   

http://www.bullog.cn/blogs/aiww/archives/222209.aspx

石器时代的技能,再次被广泛的应用。品格怎样高尚的人才会对荷枪实弹的入侵者投掷手中的石块呢。

不受宪法保护的人是没有合法地位的,没有合法地位的人有可能通过”合法的渠道”吗?他们流血就是为了获得“合法的渠道”,只要他们求索一天,就是“合法的渠道”还没有建立的一天。

你们说烧*汽车,投石头,砸玻璃是暴力的,说杨佳是暴力的,可是这些软弱无力无望的的草民们,他们的生命却不能换得你们所说的“合法的渠道”。

你们说公开的镇压和秘密审判都不是暴力。广场上的武警部队的棍棒是一种关怀。新闻媒体的集体的失声是和谐。遮挡图片删除信息不是暴力。三鹿蛋白和结石婴儿的母亲们的绝望不是暴力。对一个没人照顾的母亲秘密绑架强制治疗不是暴力。死亡一万九千至今没有统计清楚的学生的家属的沉默不是暴力。共和国卫士对父老乡亲比野蛮的入侵者要更加残虐也不是暴力。

这个世界并不缺少“合法的渠道”,宪法和民主就是现成的“合法的渠道”,可是你们不去搭理它,“合法的渠道”就是民主,民主将会结束暴力,这和你们熟悉的世界是不同的。

不是公民选举出来的政府,会为民众设计怎样 “合法的,正当的渠道”呢?如果存在一条“合法的渠道”,就没有人会搭理你们,向你们扔石头了。在一个可以说话的地方,没有人愿意闪着自己的胳膊。

有暴政昏君,就有投石者,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还会是这样。除非百姓没有了手臂或是世界没有了石头。

有一天人们厌倦了血腥,决心建立“合法的渠道”。一旦有了百姓可以“畅通的合法的渠道”,还有你们存在的理由吗。

暴力以消解对方的抵抗和存在为目的,没有一块石头可以消解武装警察的国家暴力。扔石头的人很可怜,引一句新浪网友说我的话,他们一定“是不想过了”。
2008-11-23 10:42: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不错,都是些精品文章,慢慢看。。。:em00018:
2008-11-24 18:42:0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把木铲换成铁锹,将挖煤进行到底。

节选


陈志武:国富民穷,怎能转型经济?
http://www.bullog.cn/blogs/chenzhiwu/archives/223874.aspx

“投资拉动经济”可能作用有限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政府目前已出台经济刺激措施中,扩大投资仍是主要手段,与1997年金融风暴相比,当前依靠大规模投资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还有多大?

  陈志武:没有以前大。跟1997亚洲金融风暴时期不同,这次恰恰是外需出口在严重下滑,而国内的老百姓又没钱增加消费,所以,国内外的消费需求都不足是这次危机的关键所在。如果此时的手段不是重点刺激国内民间消费,而是还把政府资金主要用在基础设施、工业项目上,到最后,这么多的工业产能给谁生产、东西有谁买?这么多的运输容量把货物运给谁、往哪里运?在国内外的消费都下滑的情况下,继续扩大工业投资、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是低效的做法。

   有一个简单的判断政府投资是否过头的办法,就是看政府的奢侈大楼、形象工程是否越来越多。1980年代,没有几个地方政府盖奢侈大楼,甚至90年代也很少,但是,到近几年则到处都是,这说明,不能由政府继续掌握那么多投资的钱了,是扭转“国富民穷”局面的时候了。


《中国新闻周刊》:2007年底以来,中国沿海大批工厂倒闭,这是否表明以投资促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您如何评价投资驱动增长模式对中国近30年来的经济影响?在此背景下,为应对此轮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国政府仍然采取投资驱动增长的路径,原因何在?

  陈志武:从1978年到1990年代末,投资驱动增长的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总体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原来工业基础落后、公路以及空运运输网络极差的状况下,由政府集中投资办大事,在效果和速度上都很快,那些努力为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后的新一轮高速发展,奠定了根本性的工业基础和运输网络基础。

   但是,一个国家不能总是把资源用在“生产建设”和“基础建设”上,毕竟我们所做的方方面面的建设最终都是为了消费和生活。中国人建设了这么多年,从早到晚卖力气只知道进行生产建设,应该也有一个缓过气来的时候,有一个从以生产建设为重点转移到以消费为重点带动增长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现在。

   之所以这次经济刺激方案还是以投资为重点,主要是政策惯性。不是决策层不知道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重要性,而是因为以前都是靠投资带动经济,以至于成了习惯。这个习惯该改了,必须掌握靠刺激消费带动增长的调控手段。

以2007年为例,巴西政府的教育投入占GDP的5.4%,中国才3%。在其它公共福利上,巴西花在医疗卫生一项上的公共支出就是GDP的10.4%,而中国政府在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失业救济这几项开支加在一起才占GDP的2.4%,而且中国的医疗卫生经费大多还是为领导干部,而不是为普通老百姓服务的。

   其次,征税权、加税权必须掌握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手中,行政部门不能有征税权,新增税种、税率提升必须经过广泛的公开听证和媒体讨论。如果征税权不能卡紧,民间的收入就无法与GDP同步增长,政府拿到的国民收入比重就会继续膨胀,民间消费当然就没有收入基础了。最近几年的极端情况不说,就拿1995至2007年这更长的12年看,这些年里,政府财政税收共累计增长5.7倍,而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增长1.6倍,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才累计增长1.2倍。只要政府收入的增速不被控制住,民间资费的增长当然难以实现。

   上面两项都涉及民主宪政改革的问题。从这一点我们也能看到,政治改革不是什么抽象的东西,而是涉及到经济模式能否转型的基础问题。
2008-11-24 22:48:24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