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三 学习引导的五种方式
引导的方式,即导向方式:主要有五种,为暗示、启示、提示、明示、演示或示范,目的就是为了优化教师教学过程的和学员学习过程的,从而在根本上提升效率、质量和效益。(仅作参考,具体情况还需具体分析对待。)
对于学习周易者来说:基本上都属于成年人了,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又都是交了不少钱来学习的。所以我们的管理多趋向于自觉管理;引导多趋向于“开门见山、指点思维行为”的明示。
一、明示。
【明示】动词,明确的指示;明白的表示。明示的时机点和情况主要为:
对于来学习速成班、短期学习的人,我们采取的是“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思维行为”的明示方法。
1.在学员学习中的较大困难点,一般用暗示、启示、提示不管用了,就得需要直截了当、明白无误的告诉、讲解。
2.对于未形成基础知识技能的低年级阶段的学员更是如此。不但需要明示而且需要丰富多彩的明示,尤其是对于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很适用,主要明示模式有:
(1)如游戏讲解。
(2)故事讲解。
(3)图文具貌的图书、画册讲解。
(4)生动明了的教具、学具、玩具讲解。
(5)电视、电脑具有惟妙惟肖、丰富多姿的画面,更能极大的增强一个人的听觉、视觉、感觉、记忆力、模仿力、学习力、专注力等方面的。
3.在课堂上,在学习重点、难点的时候,由于经过暗示、启示、提示、演示或示范后;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的时间较长,来不及获得答案而完成学习任务,只好明示,使学员快速理解。
4.学员的思维素质素养低下时,重点、难点趋向于多明示;较容易的可多趋向于其它引导的方式;然后逐渐提升学员的思维素质素养。
5.在对经验、对答案时,就特别需要明示了。
二、暗示。
【暗示】动词。(1)不明白表示意思,而用含蓄的言语或示意的举动使人领会;(2)一种心理影响,用言语、手势、表情等使人不加考虑的接受某种意见或做某件事。暗示时机点和情况主要为:
人物多指大脑神经思维具有较敏感的反应能力,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善于察言观色者,如官贵身边的家庭总管、生意精、巧舌如簧者、骗人善于得逞者等之类的人;在学习上也同理,多指哪些智商或情商高的学员,能快速的回答和敏捷的反应。
三、启示。
【启示】(1)动词。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这本书启示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2)名词。通过启发提示领悟的道理:影片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
在教学方面上,教师通过讲解的问题给了相信什么启示或启发了学员的什么什么;在学员的学习方面,通过所学的内容对自己产生了什么启示或什么启发。分为直接启示和间接启示两大类。
四、提示。
【提示】动词。把对方没有想到或想不到的提出来,引起对方注意:提示课文要点。提示的种类其实也就是暗示、启示、提示、明示、演示或示范。
五、演示或示范。
【演示】动词。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示范】动词,做出某种可供大家学习的典范:示范操作、示范作用。
演示或示范由于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成本较高,因此其种类方面在学习问题上,主要是针对难点和重点来说的;但也会有许多限制,所谓的限制也就是指师生素质素养方面和上述投入人力、财力、物力的限制。
在讲解或学习中的难点使自己难以解决。
六、总结引导的五种方式在课堂上的应用
在课堂上,引导的这五种方式是灵活性应用的,是随学员们在课堂现有的学情状态来达到最佳效果的引学目的。当然,这一点是很难把握的,需要老师有较高的洞察能力和引学技巧。在此主要说明一下根据学员们的哪些特征来引导,主要方面有:
1.学习问题的对于学员来说的难易程度。
2.课堂学习核心问题的进展状况的学员反馈。
3.课堂学习问题的触类旁通和拓展学习问题的学员反馈。
4.在其中,学员们学习领会的程度,主要是以时间效率来决定的。
5.学员的现有学情的需要应用的引导模式。
6.学习问题的具体重点、难点需要应用的引导模式。
7.答案的种类及其特性需要应用的引导模式。
8.学习教具、资源、媒介需要应用的引导模式。
在其中,要把引导的五种方式充分应用课堂教学方面上。并不是死搬硬套的,而是具有很强的灵活性的。针对具体情况是在交互、交合、交会中应用的,是相辅相成、互为融合补充、共同优化发展的。
需要老师事先对上课所学习的问题要熟、深、透、明、快,并要对有关的拓展性问题也如此。以重点、难点为核心,辅以其它。最起码要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实际讲课中能灵活应用引导的模式。 |
2009-6-29 03: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