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死之輪 (大藏寺 祈竹仁寶哲 著,生命電視台、中華印經協會2008.1出版)續
「汝當求出離,於此法律中」,教導我們要看清六道是苦,生起欲求脫離的心。第三句及第四句,即「於佛教勤修,常為不放逸」二句,便是脫離六道苦海的道路及方法。
要脫離六道生死的無始循環,我們要把苦從它的根源切斷。苦及輪回的來源是煩惱及業,二者之間以煩惱為最根本的原因。在諸種煩惱中,以貪、瞋、痴為主。這三者之中,又以痴為根源。在各種愚痴無明的狀態中,我執為輪迴及苦的最關鍵的主因。因此,只要能斷除我執,便能切斷煩惱、業力、生死及輪迴的無止盡運作,從根本上斬斷這種可怕而無奈的流程。
那到底如何能斬斷我執呢?首先,我們必須入於佛陀所開示的教法。這不是因為佛陀像某個極權暴君一般,強制性要我們臣服於祂的命令之下的意思。佛陀在很久很久以前,也曾是一位凡夫,像我們一般在輪迴中轉來轉去。這位凡夫,依著某種方去修持,最終脫出了苦的循環及六道輪迴,同時還為其他欲脫苦的眾生,教授了脫苦的方法。
佛陀並不強逼我們要依循祂的教法。祂只是在說:「我也是過來人。我也曾經歷你現在身受的苦。後來我脫了苦,我脫苦的方法是這樣的…,如果你也想脫苦,只需依著同一條路走便行了!」佛陀的教法有許多許多,所以我們在佛學術語中,把這些法門形容為「八萬四千」之多。在八萬四千法門之中,脫出六道輪迴的方法可被歸納為三學:即戒學、定學及慧學。
在清淨地依止以佛所開示的法為首的三寶後,我們便要好好地持戒。戒是佛法及一切善德的「地基」。戒亦指身、語及意的規範。對受了具足戒的僧尼來涗,我們必須奉持二百多條乃至三百多條戒律;受過密法傳承的人,要奉持密部的戒;大乘佛子又要奉持菩薩戒等。對一般人來說,要修戒學,至少要以出離心為動機而奉行十善業,戒除殺生、偷盗、邪淫、妄語、綺語、悪口、兩舌、貪欲、瞋恚及邪見,以這些準則來規範自己的身體,語言及思想上的運作。有關十善業,大家可以參考別的佛學書籍。
在奉行十善及奉持任何其他戒律時,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以欲出離六道循環為動機,這才能算是積極脫苦的因。否則的話,奉行十善只能成為生於三善道之善因,不足以令我們脫出六道,反而只令我們再次投生於六道之中。
在修持定學方面,如果我們不以欲脫六道苦海的心為修持的動機,修禪定只會成為我們再次受生於六道之中天道之因,不足以令我們脫出生死輪迴。修習禪定,是為了讓我們能專注於修持慧學而體悟空性,但禪定的成功建基於戒學的基礎上。大家可以在菩提道次第教法中學習這些方法(註:如《掌中解脫論》、《菩提道次第廣論》及《菩提道次第略釋》等佛學著作)。
在戒學及定學基礎上,我們便可致力於參想空性,最終證悟無我境界而斷除對自我的執著,從而出脫煩惱、業力及輪迴的循環。
偈文後四句的意思,是說透過戒、定、慧三學,便能像一頭巨象一般,一腳便把煩惱、業及苦的「草舍」踩毀,從而把閻摩死主也降伏,脫離六道苦海。
完 |
2009-6-23 12:0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