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z显然没有跟进进化论的进展,而对lz的专业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前几天牛博上有一篇文章,很好的总结了进化论之后的两次革命性变化。
第一次是孟德尔革命,这点lz文中提到了。
第二次,也是lz文章中一处错误的来源,是威廉·唐纳德·汉密尔顿(William Donald Hamilton)为进化理论引入的汉密尔顿法则(Hamilton's rule)以下引用辉格: 该法则通俗的说就是,选择的单位是基因而非个体,即,计算遗传收益的单位是基因传播率,而非个体繁殖率;约翰·梅纳德·史密斯(John Maynard Smith)也独立获得了这一思想(虽然最初并未显明表达),并且用博弈论重建了进化理论的数学基础,其核心便是“进化策略均衡”(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 ESS),其地位相当于瓦尔拉斯均衡在经济学中的地位(而汉-史革命的地位类似于边际革命在经济学发展史中的地位)。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里用通俗语言介绍了汉密尔顿-史密斯革命的成果,此后学术界内外引用汉-史纲领时,经常直接借助道金斯的术语(selfish gene)转引,科普普到这份上,算是极致了。 引用结束。
所以lz说 进化宏观上是以种群为单位进行的,不是以某个个体进行的。这句话是错误的。进化论不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而应该是科学的进化论。限于达尔文的知识局限,他犯错误很正常。而又因为科学的进步,现在再说进化论,应该介绍的是这个自私的基因的新概念。
再次对lz最后一段发表一些看法。同意lz前一半的看法。但不同意lz的比喻。真理在黑暗之中,而在黑暗面前,科学只是一只蜡烛。但我们前进一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的,并非有人摸到了真理的腿,有人摸到了真理的耳朵。而更应该说成是上辈人摸到了腿的一寸,我们摸到了腿的2寸。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现在的理论只能解释“这部分”,但理论(对应lz的词是模型)之间的相互批判相互攻击是正常的也是应该的,因为都是对大象同一寸皮肤的理论。而任何试图解释这个世界的理论,都应该受到苛刻的攻击,直到它有充足的证据解释自己。但如果这个理论试图解释的是烛光外面的黑暗,那么自然没有证据支持,因为我们不知道。
说到理论和证据,想起来一段著名的公案,是牛顿的名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现在我们可能都知道这句话其实是牛顿讽刺胡克的,因为胡克指责牛顿窃取了他的思想。我这里先说以下胡克为什么这样指责,再说说我认为哪边有理。胡克思维活跃,兴趣广泛,因此他涉猎的领域众多,也提出了众多的想法,其中自然包括牛顿的领域,因此胡克自然发表了一些新颖的见解,或许天才的思想总有相似之处,或许牛顿确实受到了启发,总之,牛顿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学说。而这时的胡克理所当然的感觉不爽,我的理论,为什么你抢了先?在当时的环境下,作为绅士,连笔战都是文质彬彬的,于是胡克给牛顿去信祝贺,“很高兴看到您把我开始的事业进行到了如此的高度”。这很明显是争夺优先权了。才有了牛顿的回信,就你还想当巨人,做梦呢吧!
这里究竟谁是谁非?按照现代科学的逻辑,我判牛顿获胜。一个理论未经证明,就仅仅是一个假说。一个再好的假说也是假说。而既然叫做假说,意思就是--错误的(因为其未经证实) 这里可参照无罪推定的解释和设定。因此胡克虽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想法,但没有实证的想法永远只是一个想法,这里牛顿的发现权毋庸置疑。为了进一步解释假说和理论,我们可以这样假设,3000年以前有两人在争辩,旁边有文书记录。一人认为大地是平坦的,这在当时是明显的事实。而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观点不同,另一人反驳说大地其实是圆形的。那么现在我们发掘到这份文件,我们应该把这个人奉为伟大的先知吗?很多科学家基于现有的知识提出了很多假说,而很多假说最后发展为有巨大影响的理论。但是我们只能感谢他伟大的思想,功劳归于实证者。否则,我每天都能提出100个理论,这一辈子总能碰对几个吧?那是不是我的名字就可以永垂不朽了?
科学去实证,去假设,再实证,再推翻。。。这么缓慢的方式,耗时耗力,为什么这样一种方法却被广泛采用?其实,有一句很简洁的话可以回答,是我篡改的另一句很简洁的话: 科学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最坏的方式,如果不算其他方式的话。 |
2009-2-1 23:49: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