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阎崇年被打事件背后的人们

198
回复
9176
查看
[ 复制链接 ]
头像被屏蔽

新浪微博达人勋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2008-10-25 18:58:23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不如看看阎崇年都说了什么
在分析一下他是否该打

一、原文:

  记者:雍正大兴“文字狱”是不是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阎:大兴“文字狱”是不好,受到了激烈的批评。但是,雍正的这一做法对于清王朝国家的统一、减弱诋毁政权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出处:《兰州晚报》05年10月20日A27版。

  联接:http://www.lzbs.com.cn/wb/2005-10/20/content_529471.htm

  。

  二、原文:

  第十,决策迁都沈阳。清朝的最初的首都在赫图阿拉,1621年迁到辽阳,1625年迁到沈阳。努尔哈赤决定由辽阳迁都沈阳的时候,贝勒大臣不同意,一致反对。努尔哈赤跟他们讲道理,迁到沈阳政治的好处,经济的好处,交通的好处,文化的好处,民族的好处等等,诸贝勒大臣还是反对。努尔哈赤生气了,你们不迁我迁,带几个人就到了沈阳,这贝勒大臣看不行啊,跟着走吧,到沈阳了,定都沈阳。这件事情不得了,努尔哈赤迁都沈阳,有利于辽河流域的开发,后来沈阳变成整个东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经始者是谁?清太祖努尔哈赤。我有一次在沈阳做一次报告,我说整个你们沈阳人,都应该感谢清太祖努尔哈赤。今天沈阳故宫评成世界文化遗产,要感谢谁?我说首先感谢清太祖努尔哈赤。我们想想看,如果他都城在原来赫图阿拉,沈阳有什么发展?当然了,上面我说了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十大贡献,人无完人,他也有错误,也有缺点,晚年也犯了很多的错误,譬如说强行从辽西迁民到辽东,譬如说屠杀了一些汉族的儒生,譬如说占了汉人些房子,譬如说实行“计丁授田”,占了些汉人的地等等,但是我们要历史地看这些事情,既看到努尔哈赤有错误的一面,也要看到努尔哈赤有功绩的一面,因为今天我重点讲努尔哈赤的贡献,其他的问题以后有机会再讲,这是第二个问题。下一讲我讲努尔哈赤的人生四合。

  出处:清十二帝疑案努尔哈赤(上)(4)

  联接:http://military.china.com/zh_cn/ ... 608/12381510_3.html

  三、原文:

  晶报:您说过明亡清兴这60年是个天崩地解、山谷陵替、格局剧变、悲欢离合的年代。袁崇焕冤死、李自成进京、吴三桂降清、多尔衮入关,一幕幕惨烈的场景令人目不暇接。如果把这60年比作一场大戏,您认为它在历史上是悲剧还是喜剧?

  阎崇年:我刚录完的一讲《明亡清兴六十年》里谈到皇太极5次带兵杀入关内。其中有一次就掳掠“人牲97万头”,把中原百姓与牲口放在一起计算。这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出处:2006年11月05日深圳新闻网原文题目《阎崇年深圳放出话:我赞成修改历史教科书》

  联接:http://www.sznews.com/news/content/2006-11/05/content_509646.htm

  语录:明亡清兴六十年的历史,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四、原文

  第三,文化融合发展。满洲是牧猎文化;蒙古族是草原文化;汉族中原的农耕文化。蒙古的草原文化和满洲的牧猎文化融合了,但是和汉族的农耕问题有冲突。扬州十日都是这些文化中的表现。

  出处:2008年6月22日,长江美联大讲坛第十二讲——阎崇年“康熙帝的志与学”活动联接:http://www1.rexian.net.cn/ml/ycn/

  联接: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bbs/simple/index.php?t43.html

  五、原文:

  康熙朝后期社会比较安定,安定到什么程度?我举一个数字给大家说一说。康熙初期的时候全国一年大约杀80人,后来减到60人,后来减到40人,后来减到20人,后来减到10人左右。康熙朝有18个省,大约有一万万人口,一年平均一个省杀的人不到一个。

  有一次在一个高端会议上我讲了这个数字,一个省一级的政法委书记吃饭的时候跟我说,阎老师,就康熙这一条18个省全国一个省杀平均不到一个人,就这一条就够四个字:康熙盛世。哪个朝代不相信,说一年一个省杀不到一个人,没听说过。

  所以,我在讲康熙大帝的时候经过反复思索,对康熙朝的评价就是四个字:康熙盛世。康熙的评价四个字“千年一帝”。

  出处:2008年6月22日,长江美联大讲坛第十二讲——阎崇年“康熙帝的志与学”活动联接:http://www1.rexian.net.cn/ml/ycn/

  联接:http://www.changjiangtimes.com/bbs/simple/index.php?t43.html

  六,原文摘要:

  他明朝皇帝他是汉族人,他农耕文化,明朝的皇帝他比较懒啊,在宫廷里头,有个西苑就可以了.满洲他不是啊,……所以以后修了承德避暑山庄,又围猎,又避暑。

  视屏联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GAApNjmUdyY

  七、清朝一共有十二个皇帝,作为英杰人物来论说的有四位,第一位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二位清太宗皇太极,第三位清圣祖康熙大帝,第四位清高宗乾隆大帝,我们可以想一想,在中国皇朝历史上,一个王朝有四位英杰的帝王值得论说的,我想只有清朝。

  联接:http://www.cctv.com/program/bjjt/20040709/101704.shtml

  八:阎崇年编造嘉庆假“功绩”

  原文:第二个例子就是嘉庆蠲免天下的钱粮,安徽有个巡抚,安徽巡抚就上报三百万两银子,他一看各地报的银子三百万两,他就说数太多,里头有水分,他吩咐各府州县,一律砍40%,重新造册上报。下面就反映时间太急,时间太紧来不及,这个事情嘉庆知道了,嘉庆就说,嘉庆说了八个字,嘉庆说:“损上益下,朕之愿也”。我蠲免就是上面有点损失,下面老百姓得到点利益,这是我的本意,我的意愿,你干吗要砍40%?这个巡抚,叫姚祖同赶紧就把三百万造册上报了,就蠲免了三百万两银子。

  从这两件小事情乐意看出来,嘉庆还是有儒家仁爱为君的这个思想

  地址:http://hi.baidu.com/luojie25/blo ... efc7004d088d0f.html

  关于此言论的评论:

  阎这个举例明显不实。

  1.嘉庆蠲免天下钱粮,光是安徽就上报了三百万两银子,那么全国各地共计上报了多少?那个时候的全国财政收入每年约有三千万两银子,而如果嘉庆蠲免天下钱粮的40%,那么数目是不是要达到1200万两?阎显然是故意夸大数字。

  2.我查了清史的列传。姚祖同,他的确担任过安徽巡抚,只有一年(嘉庆24年),而且那个时候嘉庆已经是个快死的人了(嘉庆一共在位25年)。

  姚祖同,字亮甫,浙江钱塘人。…………

  二十四年,擢安徽巡抚。会河南大水,灌入涡河,下游诸县被灾,祖同乘小舟巡视赈恤。二十五年,调河南。(清史稿:列传一百六十八http://www.cchmi.com/tabid/129/InfoID/7261/Default.aspx

  我又查了一下清史稿,嘉庆24年,并没有进行过蠲免天下的措施。而是免了39个州县卫的灾赋旗租有差,没有安徽。(是岁,免直隶、浙江、湖南等省三十九州县卫灾赋旗租有差。除江苏川沙、宝山县废地田赋。清史稿-本纪十六仁宗本纪http://www.fumuqin.com/view.aspx?id=9200

  3.损上益下,朕之愿也

  我查了很久,并没有找到嘉庆的原话,这句话的出处还需要阎某人提供答案!
2008-10-25 19:03: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还在想呢,这样的帖子,小9会什么时候出现呢。
2008-10-25 19:05: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哇~~~~~
2008-10-25 19:09: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把阎某人的语录之一拿出来:
皇太极5次带兵杀入关内,有一次掳掠“人牲97万头”,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阎崇年:我赞成修改历史教科书》2006年11月05日晶报)
把其中的主语换成德国:
1939年德国突然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攻”取得胜利,对于当时新兴的纳粹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检验了“闪电战”的威力,为今后的侵略打下了基础;对欧洲乃至世界人民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再换成日本:日军攻占南京,因为占领的是首都,沉重地打击了敌国的民心士气,而大肆奸淫烧杀,解决了大日本皇军的性欲问题,对于连日苦战的日军来说当然是喜事;对中国人民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说悲,也很难说喜-----

历史难道能够这样解读吗?!
如果在公开场合说出上面这两段话
恐怕挨的不仅仅是两巴掌了吧?
2008-10-25 19:22: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kill one,you are a murderer;kill ten make you hero;thousands,you king;million——GOD.
2008-10-25 19:43: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清朝本身的存在就是中国的不幸,在一个错误的时间被游牧民族入侵,社会更加向保守发展
2008-10-25 19:47: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九霄云梦 于 2008-10-25 20:22 发表
把阎某人的语录之一拿出来:
皇太极5次带兵杀入关内,有一次掳掠“人牲97万头”,对于当时新兴的清政权来说当然是喜剧:扩大了影响,为入关增加了经济基础;对中原百姓来说肯定是悲剧: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历史是在多维中发展的,很难 ...


呵呵,你还真拿鸟人当回事。。。。。。。。。。。。。。
2008-10-25 19:49: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野蛮的日耳曼人入侵西罗马帝国,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随之而来的就是1000年的黑暗,历史上野蛮战胜文明的事

情太多了。落后文明对先进文明的野蛮清洗被有些人美化和歌颂——国之大悲。
2008-10-25 19:52: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人和很多其他砖家一路货色 但是反他 到黑袁崇焕 对我打击很大
我现在宁愿相信 明朝是亡于 朱重八爸妈那一瞬间的冲动
2008-10-25 19:56: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黄贩子 于 2008-10-25 20:49 发表


呵呵,你还真拿鸟人当回事。。。。。。。。。。。。。。

支书
我最亲爱的支书
我想死你了
2008-10-25 21:53: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靠,诈尸了
原帖由 黄贩子 于 2008-10-25 20:49 发表


呵呵,你还真拿鸟人当回事。。。。。。。。。。。。。。
2008-10-25 22:13: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兴“文字狱”是不好,受到了激烈的批评。但是,雍正的这一做法对于清王朝国家的统一、减弱诋毁政权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前面一句是否定,没什么好说的,后面一句要结合大的历史背景来看,雍正不会有民主思想,更不会用汉族的思维,他做这个为了就是稳固清朝统一,证权巩固了,作用便起到了。放在今天当然是错了,但在那个大的历史背景下,确实有他的作用啊。阎崇年有说错吗?他并没有说“文字狱”好啊!看历史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而不是汉族反对满族统治的前提下!
2008-10-26 13:41: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风花雪月 于 2008-10-26 13:41 发表
"大兴“文字狱”是不好,受到了激烈的批评。但是,雍正的这一做法对于清王朝国家的统一、减弱诋毁政权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前面一句是否定,没什么好说的,后面一句要结合大的历史背景来看,雍正不会有民主思想,更不会用汉 ...

把主语换成日军的南京大屠杀
这个逻辑也能说得通
况且没人反满族
清代也不等于满族
2008-10-26 14:44: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九霄云梦 于 2008-10-26 14:44 发表

把主语换成日军的南京大屠杀
这个逻辑也能说得通
况且没人反满族
清代也不等于满族



但是 你少了一个前提   就是 日本完成了 他的 大东亚共荣圈 的  野心  


可惜 他失败了   


这就是一个  王  和 寇 在历史上的区别


历史 政治 永远是  胜者王  败者寇  


成王 就会有人歌颂~~   寇  就全是错误  



无论哪个 帝王  都是一群  野心家  罢了
2008-10-26 14:49:33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