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章 卫生事业
成都城乡一体化战略将破除城乡卫生二元体制,统筹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城乡医疗走向公平
1、城乡一体 改革农村医药卫生管理体制
A、实现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
建立“公立卫生院”,突出乡镇卫生院的“公立”特性,再造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推进了非建制乡(镇)卫生院改革,进行改制,搞活
B、对村卫生站进行统一管理,提高村卫生站服务能力。
C、成都全面实施了农村药品流通和监管体制改革
2003年起成都市推行农村药品监督供应网络和药品价格统一控制网络(简称“两网”)。目前,全市14个区(市)县300多家乡镇卫生院和3000多家村卫生站全部进入药品集中配送网,供应网覆盖面100%。零售药品加价全部控制在30%以内。
2、统筹兼顾 促使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优化调整
A、成都加大政府投入进行建制镇公立卫生院标准化建设。截至2006年12月25日,全市224个乡镇公立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项目,已开工的185个,全面完工77个,主体完工105个。新建成的乡镇卫生院设有内科、外科和产科门诊,计划生育室、急诊室和相对独立的诊治传染病科室,以及中西药房;至少配备有B超、X光机、心电图仪、心电监护仪、生化仪、多功能病床以及救护车辆等7项硬件设备。乡镇卫生院设备水平已接近或者超过城市社区医院的水平。
B、村卫生站和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的卫生服务点也得到改造和建设
3、城乡统筹 政府投入健全农村医疗保障
市级财政投入1861.8万元,在全国率先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截至2006年9月30日,成都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农业人口586.17万人,农民实际参合人数为543.18万人,参合率提高到92.67%。
农民现在每年只需交10元钱(各级政府补助40元),是城镇职工缴费额的1/26,就能享受到与市民大致一样的报销补偿比例(在部分区县乡镇卫生院就医)。农民“看病贵”得到有效缓解。(今年度政府补助力度进一步加大。)
一系列城乡居民一视同仁的健康保障机制也开始逐步建立。成都于2005年9月1日正式启动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工作,农民的娃娃生病住院和城市居民的娃娃享受同样的报销待遇。成为继北京、上海后第三个实行中小学生、婴幼儿住院医疗互助金制度的城市。
成都鼓励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符合条件的孕妇到医院生产,每人奖励扶持,仅2006年一年就有3万名农村产妇得到奖励,3万名育龄待孕妇女免费获得叶酸片。2006年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提高到99.6%,农村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提高到69.9%。
乡村特色的公共服务,其中包括:为了防止群体性中毒事件,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家宴提供免费消毒灭菌服务;部分区(市)县为乡村居民定期提供免费体检等等。大量的工作细节以农民为本来操作。
4、以城促乡 农村医疗水平迅速提高
从2004年开始,成都推行了城市支援农村卫生“七个一工程”,严格执行城市医生在晋升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职称前到农村累计服务1年的制度,已先后派出下乡医疗服务队607支,医务人员4039人次,赠送医疗设备、汽车等687台(件)。从2006年开始,成都市中心城区的7家市级综合医院分别对14个郊区(市)县进行对口帮扶。农民在当地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城市里大医院的医生的服务。乡镇公立卫生院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和技术水平在城市医院送人才、送技术、送管理、送设备的支持下得到提高。
2005年以来,成都对全市建制乡镇卫生院院长、传染病主检医师、急诊急救医师和3018个村卫生站医生进行了传染病和急救急诊知识的培训。从2006年开始,成都又启动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计划到2008年,继续医学教育在农村初步形成网络。
5、“三个集中” 促进农村环境卫生改变
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同时,原先农村废弃物污染问题随之得到解决,农民新居工程全部按照城市标准修建排污设施,卫生设施一应俱全。在纯农地区的农民集中居住点配套建养殖场所,集中饲养家畜、家禽,真正做到人畜分离,避免了传染病的孳生。从2006年开始,成都市开展了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处置。目前已经完成了优先发展重点镇、农民集中居住点等46个乡镇的垃圾集中收运处置。
“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和“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则大大减少了先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式的工业分散布局的各种污染;农用地集中起来进行规模化种植,现代生态农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大大降低了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粪便等单家独户难以避免的农村土地面源污染,从而保护了农村的生态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成都推进的城乡一体化不仅提高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同时也慢慢提高了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正如法国学者乔治·维加莱罗在其关于身体卫生史的著作中说,清洁的历史是文明发展过程的一面镜子。城乡一体化改变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民的清洁卫生习惯跟着改变。
二、医疗公平 保障城乡一体化的“健康”
如果说城乡一体化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是政府为了缩小城乡差距,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以行政权力强力推动的产物,那么,让农村、农民享受到城乡和谐带来的实惠和文明,无疑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推动着城乡一体化沿着健康的道路不断迈进。
成都城乡一体化的本质是高质量的城市化。它不是传统的以城市利益为主体、较少考虑农村甚至以牺牲农村为代价的城市化,而是统筹考虑城市与农村发展的需要、优势互补、协调发展、谋求城市与乡村共赢的新型城市化之路。 |
2007-9-26 13: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