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Tresore 于 2015-2-7 13:38 编辑
你举的这个当年新华社社论的例子, 有一定的意义.
其实, 这样的例子, 各个政党, 各个国家, 各个组织都举不胜举.
好吧, 就让我们回到1944年这个社论而言. 提倡言论自由, 的确很好. 我们都赞成, 也给它五颗星评论.
然而事后的历史发展, 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和背景, 让这个倡导变成了历史.
那么今天, 也再有人人如同当初新华社社论那样, 把言论自由说得神乎其神, 或者说得非常必要和急不可待.
谁又能保证, 1944年那样的言论自由的倡导. 不过是改朝换代的一个手段?
当时,我相信中国很多知识分子是相信新华社的倡导和主张的. 它代表了民意. 它代表着进步.它是明灯.
今天, 我们也依然愿意相信这种倡导和主张, 的确言论自由不是太多了. 而是还有许多需要加强和改进的地方.
这个主张本身不是问题. 问题是, 谁来主导. 为什么来主导?
就像, 苹果手机, 是个好产品. 有人推销它. 无可厚非.
但是, 作为消费者, 在购买这个产品前. 是否要注意卖产品的人是什么背景?
还有, 这个产品好是好. 但是有时效性. 价格也不菲, 是否需要慎重, 权衡?
言论自由, 也是一样的道理.
这个东西没有人说不要.
但是, 取得它的途径不是唯一的.
即使朝鲜, 古巴. 说不定一旦言论自由了. 反而比我们那个国家都更彻底.
不能因为此刻这些国家民众的状况, 就下什么结论.
听说. 这个查理周刊, 现在无法按时发刊了.
我觉得, 它是个靠讽刺挖苦, 借言论自由的名义, 专门喜欢说风凉话, 讽刺挖苦, 无边界的杂志.
好了. 嘲笑穆斯林. 外国抗议.
而想要嘲笑法国人吧. 现在拿了人家的手短, 接受了法国各个党派团体个人的巨大帮助. 它还怎么开口去嘲弄这些恩主? 当然很难了.
所以, 要凉一凉, 还有原来的灵魂人物. 都被灭口了. 其他人毕竟不是原来的思维和风格.
可见, 言论自由, 是双刃剑.
有保护作用. 也有杀伤作用.
只是这个保护或者杀伤的对象不是很容易掌控的.
越是好的东西, 越是有它的危险性.
任何事情, 超过了一定的度. 不是好事. 而是坏事.
言论自由. 我们赞美它, 提倡它, 推动它. 保护它都是对的.
但是. 也不要陷于另一个极端. 以为越多就越好.
既然是相对的. 这个界限就是按照具体情况, 具体分析了.
还有言论自由需要社会条件. 尤其是社会稳定. 来支持.
如果社会动荡. 经济萧条. 如果肚子空是的. 只是嘴巴说话自由, 这也不是很舒服的.
水到渠成. 顺其自然.
言论自由, 该来的时候, 谁也挡不住.
这一样也是一种缘分.
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
2015-2-3 10:45: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