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爱德华·休斯、费迪南德·布朗、H·A·洛伦兹和威廉·奥斯特瓦尔德为马赫给 诺 贝尔委员会写的信均刊印在 John.T.Blackmore 和Klaus Hentschel 编的《作为局外人的恩 斯特·马赫》(Ernst Machals Aussenseiter) (Vienna:Wilhelm Braunmüller,1985 )。 洛伦兹1912年1月29日的信(同W·H·朱利叶斯 一起签名)在pp.95-96 上,引自p.96;布 朗1911年1月24日的信在 p.88上。关于悼词,参见AlbertEinstein,"Ernst Mach", Physikalische Zeitschrift,17 (1916):101-104,引文在p.102上。
2.Albert Einstein,"Autobiographical Notes",载 Albert Einstein: Philosopher Scientist,Paul A.Schilpp 编 (Evanston,Ill.:Library of Living Philosophers,1949),pp.2-95,引文在p.21上;关于这封信,参见Friedrich Herneck,"Die Beziehun genzwischen Einstein und Mach,dokumentarisch dargestellt",Wissenschaftliche Zeitschrift der Friedrich Schiller Universitat,Jena,Mathematisch Naturwi ssenschaftliche Reihe,15(1966):1-14,p.6
3.Moritz Schlick,"Ernst Mach",Neue Freie Press (Vienna),Suppl.,1926 年6月 12日, pp.10-13,引文在 p.11上。除了另外注明外,所有的英译均原作者霍耳顿所做。
4.近年来,对马赫及其影响的兴趣又开始重新兴起,证据是,例如 Rudolf Haller 和Friedrich Stadler 编的:ErnstMach—— Werk und Wirkung (Vienna:Ho¨lder Pichler Tempsky,1988); Diet er Hoffmann 和 Hubert Laitko编,Ernst Mach:Studien und Dokumente zu Leben und Werk(Berlin:Deutscher Verlag der Wissenschaften,1 991); Dieter Hoffmann,"Studien zu Leben und Werkvon Ernst Mach"(博士论文,柏林洪堡大学,1989;这篇博士论文中的有些材料已发表在Hoffmann 和Laitko编的 Studien und Dokume nte 上);Blackmore和Hentschel编,Ernst Mach alsAussenseiter(同注1所引) ;和Gere on Wolters,MachⅠ ,MachⅡ ,Einstein und die Relativita¨tstheorie:EineFa¨lschu ng und ihre Folgen (Berlin,New York:Walter deGruyter,1987)。作为第二章的一部分,我们将详细的考察后两本书。 关于马赫声称不打算建立一种哲学,可参见下面两段话作为例子:"因此我已明确地表 示,我不是一个哲学家,而只是一个科学家。然而如果我时而多少被人强加地算作哲学家, 这不是我的错误。""首先,没有马赫的哲学,至多是一种科学方法论和认知心理学,而二 者同一切科学理论一样,都是临时的、不完美的尝试。" Mach ,Knowledge and Error (Dordrecht,Holland and Boston: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1976; 根据1905年的 版本和马赫的补充) pp.xxxii-xxxiii。
5.例如,马赫在科学之外的影响,在Arthur Schnitzler,Hermann Bahr,Richard Be er Hoffmann,Hugo von Hofmannsthal (他曾在维也纳大学听过马赫的讲演)和 Robert M usil 的著作中均有所记载。马赫的认识论对视觉艺术家的影响,Joachim Thiele 的文章" Zur Wirkungsgeschichte der Methodenlehre Ernst Machs"作过描述,该文载 Symposi u m aus Anlass des 50.Todestages von Erns tMach,W.F.Merzkirch 编 (Freiburg im Br eisgau:Ernst Mach Institut,1967),pp.88-89。我们知道马赫的思想对沃尔特·拉西瑙 、 F·冯·海耶克、约瑟夫·A·熊彼德、青年维特根斯坦、青年海因里希·冈珀兹(后来是维 也纳的古典语言学家)有影响,也对许多医学研究人员,包括实验病理学家塞缪尔·冯·巴 什有影响。关于可以追溯出马赫思想影响的其他同时代的人,参见Haller 和Stadler 编的 Werkund Wirkung,特别是Stadler 和Peter Mahr 的一些论文。
6.见1910年的一本自传,转引自JohnTBlackmore 的 Ernst Mach:His Work,Li f e,and Influence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2) 一书, p.10。马 赫又写道:"美国是我青年时期向往的地方。我对那里的学者和研究者感兴趣,他们当中有 我的许多朋友。"1989年2月20日给GStanley Hall 的信。
7.例如参见Hoffmann和 Laitko编的 Studien und Dokumente (同注4所引), p.431上所引的自述。
8.Ernst Mach,"Die Leitgedanken meiner naturwissenschaftlichen Erkenntnis lehre und ihreAufnahme durch die Zeitgenossen",Physikalische Zeitschrift,9 (1910):599-606,引文在p.604上。关于警察的报告,参见 B lackmore,Ernst Mach (同注6 所引),p.83。
9.1909年皮埃尔·迪昂给恩斯特·马赫的信,见Blackmore,Ernst Mach,p.197.
10.1968年12月,开放法庭出版公司1886-1930记录中的136封信存放在伊利诺伊州的卡本代尔的南伊利诺伊大学的爱德华·C·黑格勒基金会和卡勒斯家族成员处;这些信件可从莫里斯图书馆特种收藏(手稿)部找到。它们包括同路德维希·马赫的通信。这些收藏同 布赖斯高的弗赖堡的恩斯特·马赫研究所的那些收藏有部分重叠。 我很感谢莫里斯图书馆馆员希拉·瑞安为我复印同恩斯特·马赫和路德维希·马赫的通 信并允许我引用摘要。我也感谢保罗·卡勒斯的孙子和开放法庭出版公司董事长布劳克·卡 勒斯提供我历史资料。
11.1895年4月22日恩斯特·马赫给保罗·卡勒斯的信;马赫同卡勒斯或开放法庭公 司其他代表的通信(注10 中所引)现存莫里斯图书馆特种收藏部。
12.例如,参见 Ralph E.McCoy编,Open Court:A Centennial Bibliography,1 887-1987(LaSalle,Ill.:Open Court,1987),特别是 Sherwood J.B.Sugden 的"历史导言 "。对于 Sugden 的有关卡勒斯和开放法庭公司的书目(p.27),我愿意加上Joachim Thiele 的"Paul Carus und Ernst Mach",Isis,62(1971):208-219; 和Thiele 的Wissensc haftliche Kommunikation:Die Korrespondenz Ernst Machs (Kastellaun:A.Henn Verla g,1978).
13.P.Carus,"Professor Mach's Philosophy",Monist,16(1906):331-356,引 文在p.332上;以及1889年马赫给卡勒斯的回信。工作是困难的并且进行得很慢,托 马斯·J ·麦科马克的译本(译自德文版每二版)在1893年出版;但在1894年2月15日,麦科马克已 能
向马赫保证,"我们已有几篇关于Science of Mechani cs 的极好的书评"。
14.Paul Carus,"Criticisms and Discussions",Monist ,16(1906):629.可是,马 赫的思想对于他的评论者并非完全明澈清晰,而且它们又随时间而改变;因此在1912年6月7 日给卡勒斯的一封信中,马赫表示了他对一元论的怀疑,因为它对不同的拥护者有那么多不 同的意义。
15.1895年马赫给卡勒斯写的信;和1913年路德维希·马赫给卡勒斯的信。
16.1911年11月10日,卡勒斯写信给马赫说,他和爱德华·卡尔·黑格勒(出版公司 的 创办人)早就希望请路德维希来拉萨尔,来"看看他在美国实业工作方面能做些什么"。188 9年9月27日,卡勒斯写信给马赫,"为马赫不能接受马萨诸塞州 Wooster的克拉克大学的邀 请感到遗憾"。关于威廉·兰,参见1892年9月4日马赫给卡勒斯的信。
17.1910年12月25日马赫给卡勒斯的信。
18.Judith Ryan,"American Pragmatism,Viennese Psychology",Raritan,8 (1989):45-55,引文在p.48; William James,Essays,Comments,and Reviews(Co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7),p.297; 和Ralph Barton Perry,The Thought and Character of William James (Boston:Little,Brown,1936),vol.2,p.463.
19.1902年6月27日,威廉·詹姆斯给马赫的信,载Thiele,Wissenschaftliche Kom munikation (同注12所引)p.172 . 45
20.1902年11月19日詹姆斯给马赫的信,出处同上,pp.173-174。关于有选择性的不 一致的证据,参见例如,马赫给安东·汤姆森的几封信,载Blackmore和Hentschel编 , Ernst Mach als Aussenseiter(同注1所引),pp.86,92,111-113,在其中,马赫使他 自己同詹姆斯的著作的某些方面保持距离;关于詹姆斯自己的保留意见,参见,例如,Will iam James,Pragmatism (Co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p.34, 其中马赫被列入这样一些作者当中,他们表明"人类的独断性已经 把对神的需要从 科学的逻辑中驱逐出去"。
21.人们已经知道,心理学家从爱德华·B·蒂奇纳到E·G·博林都以各种方式、直 接和 间接地受惠于马赫;参见 Blackmore,Ernst Mach (同注6所引);和Laurence D.Smith ,Behaviorism and Logical Positivism:A Reassessment of the Alliance (Stan ford,C al if.: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6).人们在这里当然应该加上心理学家S·S·史蒂文斯 。 22.关于石里克讲话的报道,载 Erkenntnis,1(1930):75-76.石里克意味深长地 补充 说:"人们可以把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约翰·杜威看作是美国思想的典型代表。他的哲学… …整个儿说来,完全是沿着由恩斯特·马赫领导的经验论的道路上前进的。"Herbert Feig l,"The Wiener Kreis in America",载The Intellectual Migration:Europe and Amer ica,1930-1960,Donald Fleming 和Bernard Bailyn 编(Cambridge,Mass.:Harvard Un i ver sity Press,1969),pp.630-673,引文载pp.630,661 上。46
23.那十年中的信,没有一封留存下来。但是詹姆斯在他同马赫见面之前,已开始在 出 版物中表示了他对马赫工作的钦佩;例如,在1880,他讨论了马赫的"特别富有创造性的小 书《论感觉的分析》":引自William James,Principle of Psychology(New York:Hen ry Holt,1890),vol.2,p.50. 关于马赫和詹姆斯之间的通信,参见Henry James,Jr.编,The Letters of William J ames (Boston:Atlantic Monthly Press,1920); 和J.Thiele, "William James und Er nst Mach:Briefe aus den Jahren 1884-1905",Philosphia Naturalis,9 (1966):298 -310,或者它的基本上相同的重印本,载 Thiele, Wissenschaftliche Kommunikation ( 同注12所引),pp.168-176。
24.威廉·詹姆斯在1882年11月2日写信给他的妻子说,他已经听过马赫关于力学的 讲演,并发现它"是我所听过的最风雅的讲演"。他们之间随后四小时的谈话是"一次令人 难忘的对话。我认为过去从来没有人给予我如此强烈的一个思想天才的印象。它显然读过一 切和思考过一切,而且有一种绝对的简单性风格",载 Thiele,Wissenschaftliche Komm unikation,p.169.类似地,在读过奥斯特瓦尔德的Vorlesungen übe r Naturphilosophie (《 关于自然哲学的讲演》)之后,1902年7月23日,詹姆斯写信给雨果·明斯特伯说,"我从来 不认为我曾像羡慕奥斯特瓦尔德的才智那样羡慕过任何人的才智 —— 除了马赫":Perry, Thought and Character of William James,vol.2,p.288.
25.例如,马赫曾在《感觉的分析》中有14处提到詹姆斯,并时常作带有赞赏的评语 , 大多数涉及实验结果。而詹姆斯则在《心理学原理》中有9处提到马赫,而且在某些场合有 相当长的篇幅。马赫也出现在詹姆斯从1879到1905年在哈佛学院时期所开的五门哲学课的讲 义中;参见 William James,Manuscript Lectures (Cambridge,Mass.:Harvard Unvers ity Press,1988)。
26.这些马赫给詹姆斯的信均保存在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的哈佛大学霍顿图书馆的 威 廉·詹姆斯信件之中。它刊印在Thiele,Wissenschaftliche Kommunikation (同注12 所引),pp.168-176。
27.参见 William James,Some Problems of Philosophy(Cambridge,Mass.:Harva rd University Press,1979)中的编者评语,p.121开始的注释。现存的所收藏的马赫的书有 :Grundlinien der Lehre von den Bewegungsempfindungen (《运动感觉理论纲要》) (Leipzig:F.A.Brockhaus,1883),Analyse der Empfindungen (《感觉的分析》),第4 版 ,Jena:Gustav Fischer,1909) Popula¨rwissenschaft liche Vorle
sungen (《通俗讲演 》) (Leipzig:Barth,1903),和 Erkenntnis und Irrtum (《认识与谬误》) (Leipzig: Barth,1905).
28.欧文·N·希伯特在Ernst Mach 的Knowledge and Error(《认识与谬误》 )的重印本(Boston:Reidel,1976) 的序言中特别提到要注意的三个页边注。
29.1905年8月9日詹姆斯给马赫的信,载 Thiele,Wissenschaftliche Kommunikat ion(同注12所引) ,pp.175; 和Ryan,"American Pragmatism"(同注18所引),pp.52-5 3.
30.例如,Blackmore,Ernst Mach (同注6); Hiebert,Knowledge and Error 序言,(同注28); Perry,Thought and Character of William James(同注24),vol.2; Ryan,"American Pragmatism"; Susan Haack,"Pragmatism and Ontology:Peirce and J ames",Revue Internationale de Philosophie,31(1977):377-400; Peter T.Manicas ,"Pragmatic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he Charge of Scientism",Transactions of the Charles S.Peirce Society,24(1988):179-222; Gerald E.Myers,William Jam es:His Life and Thought(New Haven,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6); and Hilar y Putnam和 Ruth Anna Putnam,"William James's Ideas",Raritan,8 (1989):27-4 4.
31.最近,Laurence D.Smith 在Behaviorism and Logical Positivism (同注 21所引)中,深入地研究了这三个人,作者在某种程度上依靠了这本书。
32.关于对洛布的生平和工作一个很好的介绍,参见 Philip J.Pauly,Jacques L oeb and the Engineering Ideal in Biolog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 7).Donald Fleming在他为Loeb 的Mechanistic Conception of Life 的重印本(Cambri 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4) 所写序言中,对洛布的思想作了极好而又简明的 介绍,见 pp.vii-xli.
33.Pauly,Loeb and the Engineering Ideal,p.42,洛布在(1924年1月31日) 写信 给爱因斯坦时,回忆到"许多年来,恩斯特·马赫[对洛布]"在排除沮丧和泄气的思想方 面"提供了意想不到的帮助"。
34.Pauly,Jacques Loeb and the Engineering Ideal in Biology,p.5.
35.Physikalische Zeitschrift,13 (1912):735 ,重印了主要的文本,虽然签 名者 的名单不全。在第二手资料索引中很少提到这个呼吁书,在 Friedrich Herneck 的"Alber t Einstein und der philosophische Materialismus",Forschung und Fortschritte ,32(1958):204-208,p.206 上,一个附注提到了它的存在。我感谢柏林德国科学院从它的威 廉·奥斯特瓦尔德档案中复印了原来的宣言。
36.学会和《期刊》的办公地点都在柏林,由佩佐尔特领导,维持到1915年,学会 在19 27年复活,成为国际经验哲学学会,佩佐尔特和汉斯·赖兴巴赫都是会员。参见 Blackmore 和 Hentschel 编,Ernst Mach als Aussenseiter(同注1),p.107. 48
37.一个有关的文件"Gründe für die Bildung einer Gesellschaft für pos itivistische Philosophie",在Isis,1(1913):107-110上,和在Journal of Philoso phy,Psychology,and Scientific Methods,9(1912):419-420 上重新发表了。 在两个文件中一个令人注目的删除是奥斯特瓦尔德的删除。在他的档案中的文本有他的 评注,"拒绝"。这对马赫和佩佐尔特有怎样的影响,他们二人卷入"呼吁书"事件有多么 深,可从1912年1月9日佩佐尔特给马赫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看出点迹象。在这段话中佩佐尔 特赞扬马赫拒绝了奥斯特瓦尔德的邀请,不担任一元论者同盟的名誉主席,而这一次奥斯特 瓦尔德拒绝签名是一次相当的报复:"奥斯特瓦尔德现在不必为没有在我们的《呼吁书》上 签名感到遗憾。"在Blackmore 和Hentschel 编的Ernst Mach als Aussenseiter,p.10 0 上引了这封信。估计《呼吁书》还有后加的拥护者,包括弗德里戈·恩里克斯、彭加勒和 迪昂,参见Revue Philosophique,76(1913):558-559; 和 Klaus Hentschel,Die Kor respondenz PetzoldtReichenbach(Berlin:Sigma,1990),pp.16-24.
38.B.F.Skinner,The Shaping of a Behaviorist (New York:Knopf,1979); 和 Smith,Behaviorism and Logical Positivism (同注21),p.277.
39.B.F.Skinner,"The Concept of the Reflex in the Description of Behavi or",Journal of General Psychology,5 (1931年10月 ):427-457.
40.B.F.Skinner,关于Smith的Behaviorism and Logical Positivism的书评, 载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23 (1987):204-209,引文在 p.209上(着重号为原文所加)。
41."我受惠于恩斯特·马赫的经验论。如果逻辑经验论可以说是从《认识》(Er kenntnis)的第一期[1929]开始的话,我在我的一生中,早足以成为一个特许订户,正 如我是 它的美国对应刊物Philosophy of Science的特许订户一样":同上文p.208.49 42.关于弗兰克论马赫的文章,参见,例如,他1917年和1918年的论文,重印于 Ph ilipp Frank,Modern Science and Its Philosophy(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 ersi ty Press,1949),第2章和第3 章。关于11位同行论弗兰克的简短论文以及一个有选择的、他 的有关科学哲学的论著目录,参见 Robert S.Cohen和 Marx W.Wartofsky编,Proceedings of the Boston Colloquium for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1962-1964,Boston Studi es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2 (New York,Humanities Press,1965),pp.ix-xxxiv ; 又参见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 中有关Frank 的条目。在爱因斯坦为 弗兰克手书的推荐信(大约在1937)中有爱因斯坦对他的评价,现存耶路撒冷的犹太国立和 大学图书馆,手稿和档案部,阿耳伯特·爱因斯坦档案,文件1 1-087。
43.H.Feigl,"Some Major Issues and Development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 ce of Logical Empiricism",载Feigl 和Michael Scriven编的Minnesota Studies in t h e Philosophy of Science,vol.1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1976) ,p.4.
44.Frank,Modern Science (同注42),p.1.
45.同上书,pp.3,6.
46.同上书,p.34.所谓"形而上学"命题,维也纳学派成员意指在原则上既不能证 实而又不能证伪的命题。
47."[菲利普·弗兰克]熟悉科学史,并且对科学活动的社会学也感兴趣,为此 他收集 了详尽的历史资料。由于他的历史兴趣,也由于对可靠的常识的把握,他时常提防任何一种 在他看来过分偏激或太形式化的观点。因此,像纽拉特那样,他常常把逻辑学家的抽象讨论 带回到对具体情况的考虑中去": Rudolf Carnap,"Intellectual Autobiography",载 The Philosophy of Rudolf Carnap,Paul A.Schilpp 编(La Salle,Ill.:Open Court,196 3),p.32.
48.Philipp Frank,"Kausalgesetz und Erfahrung",
Annalen der Naturphilosophie,6(1907):445-450; 又参见"Mechanismus oder Vitalis mus ?"同上刊,7 (1908):393-409.马赫很可能读过这些文章,也读过或听过弗兰克于1909 年12月4日在维也纳大学物理学会所作通俗讲演,讲演的题目是"绝对运动存在吗?"这个 讲演稿后来发表了:Philipp Frank,"Gibt es eine absolute Bewegung?"载Wissens chaftliche Beilage zum dreiundzwanzigsten Jahresbericht (1910) der Philosophis chen Gesellschaft an der Universita¨t zu Wien (L eipzig:Johann Ambrosius Barth, 1911),pp.1-19.在此文中,弗兰克也解释了、扩展并捍卫了马赫的思想。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9) 第三章中批判了弗兰克,作为主要针对马 赫和亚历山大·波洛丹诺夫的攻击的一部分。他指责弗兰克是一个康德唯心主义者。这一攻 击是十分令人不快的,但幸运的是弗兰克直到20年代才知道这件事。以后他告诉我,列宁的 批判却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变得对他有用。当弗兰克在哈佛教书时,他又为美国海军做咨 询工作。要么是由于这种关系,要么是战后麦卡锡时代美国普遍反共歇斯底里的结果,有一天,有两个联邦调查局的人到弗兰克家中来访问他。他们来调查他的背景和倾向,在他们看 来他很可疑地倾向于自由派一边。弗兰克无疑地带着他通常的那种嘲弄的微笑,问他们是否 怀疑他可能是为俄国人服务的间谍。为了回答他自己的问题,他走到他的书橱旁边,找出一本列宁的书,翻到列宁攻击他个人的那一段。当弗兰克讲完这个故事,两个联邦调查局的人 员向他致了敬礼,很快满意地离开了。 在他同爱因斯坦的第一次接触中,爱因斯坦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因果律中术语的简单 性,因此,也是"自然界的简单性"不能归结为约定。弗兰克学会了交易 ,即"逻辑需要一滴实用的油":Frank,Modern Science,p.11.
49.Blackmore,Ernst Mach(同注6),p.183.
50.关于弗兰克对马赫个人的评论,参见 Philipp Frank,Einstein:His Life and Times(New York:Alfred A.Knopf,1947).
51.对此,一个好的见证人是弗里德利希·冯·海耶克,1918至1921年间,他在维也 纳学习。他报道说,他的学派"寻求反形而上学的论证,我们在马赫那里找到了";参见 W .F.Merzkirch编,Symposium(同注5) p.42. 50
52.在维也纳学派高峰期的成员名单有各种说法。把Otto Neurath 的Empiricism and Sociology一书(Marie Neurath 和Robert S.Cohen 编,Dordrecht:Reidel,(1973),pp .318 及以下和Victor Kraft的Der Wiener Kreis:Der Ursprung des Neopositivismus ( Vienna:Springer Verlag,1950),pp.3-4上给出的相互重叠的名单全在一起,人们可 以得到18位核心成员和9位强烈的同情者;但是如果人们还加上发表在主要的维也纳学派纲 领中的积极的合作者,人们还必须把理查德·冯·米塞斯这样的人物(当时在柏林)列入。人们估计,整个学派的三分之一以上最终来到了美国。 另外,外国访问学者的名字见 Herbert Feigl,"Logical Empiricism",载Twentieth Century Philosophy,Dagobert D.Runes 编 (New York:Philosophical Library,1943) ,p.406.
53.Frank,Modern Science(同注42),p.33.类似地,费格尔写道,卡尔纳普的 《结 构》 "似乎确实实现了马赫的实证论原来的意图,并且卓越地应用了现代逻辑的工具于若 干永恒的、反复出现的认识论问题":"Wiener Kreis in America"(同注22),p.635.英 译本,The 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World,1969年由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按照弗 兰克 和费格尔的说法,马赫和维也纳学派的实证论之间有一种间接的联系,我一直强调这种正确 的含义,而这不同于认为它们之间有直接的联系的那种夸大的主张,就像迈克尔·波朗尼所 断言的那样:马赫1883年的《力学》"奠定了维也纳实证论学派的基础",载 Personal Knowledge ( Chicago,Il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8),p.9.人们至多可以说 , 对于逻辑实证论者,马赫是一个"作哲学思考的典范",正如 Klaus Hentschel 在他考察 马赫及其学派时所说的那样,见Interpretationen und Fehlinterpretationen der spez iellen und der allgemeinen Relativita¨tstheorie (Bo ston,Basel,Berlin:Birkhaeuser Verlag,1991),p.368.
54.Frank,Modern Science,p.33. 51
55.Rudolf Carnap,Der logische Aufbau der Welt,第1版(Hamburg:Felix Me in er Verlag,1928),p.xix,1928年5月的前言, pp.2-3。最后一个短语所表达的希望:对世界 作不依赖于观察者的不变的描述以及排除专门学科领域之间的壁垒,这是同马赫的见解有直接联系的(如注3中所述),面且也同爱因斯坦的研究纲领有提示性的联系。
56.Frank,Modern Science,p.89 (论文写于1938年); 和Perry,Thought an d Ch aracter of William James (同注24),vol.2,p.580.近来关于马赫协会的综述,参见Frie drich Stadler,"The 'Verein Ernst Mach':What Was It Really?"载 John Blackmore 编,Ernst MachA Deeper Look:Documents and New Perspectives (Dordrecht,Bost on,London: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2),pp.363-377.
57.Rudolf Carnap,Hans Hahn 和 Otto Neurath,Wissenschaftliche Weltauffas sung:Der Wiener Kreis (Vienna:Artur Wolf Verlag,1929),pp.15,18,(作者霍耳顿译成 英文); 关于英译本参见 Otto Neurath,Empiricism and Sociology (同注52)。弗兰克 解释选用Weltauffassung((世界观点)一词是为了避免用带有形而上学的意味的德文 字 Weltauschauung (世界观),而副标题"维也纳学派"是按照纽拉特的提议加上去 的,为的是使题目"不太枯燥",会使人联想起华尔兹、维也纳森林"以及其他生活上令人 愉快的东西":Modern Science,p.38.
58.Carl G.Hempel,"Der Wiener Kreis:Eine Perso¨nliche Perspektive",载 W ittgenstein,der Wiener Kreis und der kritische Rationalismus,Hal Berghel,Adolf Hübner 和Eckehart Kohler 编 (Vienna:Hoelder Pichler Tempsky,1979),pp.21-26, 引文在p.21上。在近年来有关逻辑实证论历史的简要评价性著作中,对学生最有用的或许要 算:R.C.Olby ,G.N.Cantor,J.R.R.Christie 和M.J.Hodge 编的Companion to the Histo ry of Modern Science (London,New York:Routledge,1990),第54章; Smith,Behavior ism and Logical Positivism (同注21),第2章; Robert N.Proctor,Value Free Science? (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1),第12章;和Peter Achinstei n 和Stephen F.Barker 编,The Legacy of Logical Positivism (Baltimore:Johns Ho pkins Press,1969).
59.Carnap,Hahn 和Neurath,Wiener Kreis (同注57),p.30.类似地,Richard von Mises 的Kleines Lehrbuch des Positivismus (1939; 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 Verlag,1990)一书的基本目的是文化的全面复兴。
60.Rudolf Carnap,"Intellectual Autobiography"(同注47),82-83.关于政治在 维也纳学派中和作用的争论参见 Barry Smith 和 Gerhard Zecha 的论文,载The Vienna Circle and LvovWarsaw School,Klemens Szaniawski 编(Dordrecht:Kluwer,1989).
61.这些演讲在 Erkenntnis,1 (1930-1931):174上通报。Peter Galison,"History ,Philosophy,and the Central Metaphor",Science in Context,2 (1988):182-198; 和 Galison,"Aufbau / Bauhaus:Logical Positivism and Architectural Modernism", Critical Inquiry,16 (1990):709-752. 52 62.Feigl,"Wiener Kreis in America"(同注22),pp.637,645; Feigl 和A.E.Blum berg,"Logical Positivism:A New Movement in European Philosophy",Journal of P hilosophy,28 (1931):281-297 (Blumberg 是受 Feigl 劝说到维也纳学习的一个美国青 年); 和 Frank,Modern Science(同注42) p.38.从大约1936年起,学派自我认同的术 语逻 辑实证论让位给逻辑经验论或科学经验论,其理由见,例如,Feigl,"Wiener Kreis in Am erica"; 和 Joergen Joergensen,"The Development of Logical Empiricism",等文载 Foundations of the Unity of Science:Toward an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Un ified Science,Otto Neurath,Rudolf Carnap 和 Charles Morris编,vol.2 (Chicago:Un 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0),845-936.
63.Frank,Modern Science,p.47.关于为什么逻辑经验论在奥地利比德国更易于 发展的争论,见Otto Neurath,"Le développement du cercle de Vienne et l'avenir d e l'empirisme logique",Actualités Scientifiques et Industrielles,no.290 ( Paris:Hermann & Cie,1936);Neurath,Gesammelte philosophische und methodologisch e Schriften,Rudolf Haller和 H.Rutte编,2卷本。(Vienna:Hoelder Pichler Tempsky ,1981);Smith和 Zecha 的文章载 Vienna Circle,Szaniawski编 (同注60); Haller, "Wittgenstein:An Austrian Enigma",载Austrian Philosophy Studies and Texts, J.C.Nyiri 编 (Munich:Philosophia Verlag,1981),pp.91-112; Friedrich Stadler的Vom Positivismus zur wissenschaftlichen Weltauffassung (Vienna:Loecker Verlag,19 82); Carl G.Hempel 和 F.Stadler 载Wittgenstein,Berghel,Hübner和 Kohler编 ( 同注58);以及J.C.Nyiri 编的 Von Bolzano zu Wittgenstein (Vienna:HlderPichlerTemsky,1986) 中的几篇文章。通过比较 Sidney Hook 的"A Personal Impression of Contemporary Ger man Philosophy",("对当代德国哲学的个人印象")Journal of Philosophy,27(19 30):141-160,和 Charles W.Morris 的"Aspects of Recent American Scientific Philos ophy",("新近美国科学哲学的若干方面") Erkenntnis,5(1935):142-150这两篇文章 , 生动地显出30年代德国和美国所教哲学的差异。
64.Philipp Frank,"Was bedeuten die gegenwrtigen physikalischen Theorie n für die allgemeine Erkenntnislehre?"Erkenntnis,1(1930-1931):126-157,引文 在p.157上。
65.Frank,Modern Science (同注42),p.40.
66.同上,p.45.
67.Feigl,"Wiener Kreis in America"(同注22),p.660.又参见Daniel J.Wilson,"Science and the Crisis of Confidence in American Philosophy",Transac tions of the Charles S.Peirce Society 23 (1987):235-262.
68.J.C.Nyiri,"The Austrian Element in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载Bo lzano zu Wittgenstein,Nyiri 编(同注63),pp.141-146,见p.142.这些哲学家不被重视 并受到不恰当的对待一事,在 Friedrich Stadler 的"Aspects of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Position of the Vienna Circle at the University of Vienna."中有很好的有文 件根据的记载,该文载 Rediscovering the Forgotten Vienna Circle,T.E.Vebel 编 ( Dordrecht:Kluwer,1991).
69.Peter Bergmann,"Homage to Professor Philipp G.Frank",载Proceedings of the Boston Colloquium(同注42),pp.ix-x.
70.参见 Dirk Koppelberg,Die Aufhebung der analytischen Philosophie:Qu ine als Synthese von Carnap und Neurath (Frankfurt am Main:Suhrkamp Verlag,198 7).我的某些论点将以科佩尔伯 (Koppelberg) 的书和蒯因自己的著作(包括他的自述)为根 据, 他的自述载于The Philosophy of W.V.Quine,L.E.Hahn 和Paul A.Schilpp 编,在世哲 学家丛书,18(La Salle,Ill.:Open Court,1986):W.V.Quine,The Time of My Life:An A utobiography (Cambridge,Mass.:MIT Press,1985) Richard Creath编,Dear Carnap, Dear Van:The QuineCarnap Correspondence and Related Work (Berkeley:Unive 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0).我也感谢蒯因教授对我初稿的评论。又参见他的"Comment on Koppelberg",载Perspectives on Quine,William Barrett 和Roger F.Gibson 编 (Oxford:Basil Blackwell,1990),p.212..W.V.Quine,The Roots of Reference (La Salle,Ill.:Open Court,1974), p.1; 和Quine,From a Logical Point of View (New York:Harper Torchbooks,1963), p.42 (在1953年写的一篇论文中)。
72.W.V.Quine,"Carnap's Positivistic Travail",Fundamenta
Scientiae,5(1984):325-334,引文在p.333上;和 Koppelberg,Die Aufhebung (同注7 0),p.20.在另一方面,在"Comment on Koppelberg"(同注70)中指出,他达到类似于纽拉 特的观点并没有受到[他的]可追溯的影响,并且令人惊讶的是,他并不是从迪昂得到与迪 昂相联系的整 体论观点,而只是在1951年发表他的至关重要的论文"两个教条"之后,"由亨佩尔和菲利 普·弗兰克"提醒才注意到迪昂的。
73.Hahn and Schilpp编,Philosophy of Quine (同注70),p.6; Feigl,"Wien er Kreis in America"(同注22),p.647; 和Quine,Time of My Life (同注70),p.86.
74.Quine,Time of My Life,p.98.卡尔纳普在他的"Intellectual Autobiogra phy"(同注47) p.34中,提到莫里斯和蒯因来到布拉格,"两个人都被我们作哲学思考的方 式所吸引,并且后来促成了这种哲学思考方式在美国变得很知名"。
75.蒯因介绍卡尔纳普的工作的一个结果是,卡尔纳普于1936年得以访问哈佛一年 ,以及在该年哈佛300周年校庆时授予他名誉学位。查尔斯·莫里斯曾于1934年在布拉格度 过一个夏季,从1936年起为卡尔纳普在芝加哥大学谋得一个教授职位,又帮助卡尔·亨佩尔 和汉 斯·赖兴巴赫在美国找到工作;参见 Feigl,"Wiener Kreis in America"(同注22),p.6 48.关于引文参见Hahn 和Schilpp 编的Philosophy of Quine,p.16."关于卡尔纳普的 讲演"(1934年11月8日至22日讲) 已发表在 Creath 编的 Dear Carnap,Dear Van (同 注70) 。卡尔纳普同蒯因之间的通信表明他们在工作方面的共生关系,而卡尔纳普的"思想自述" 倾向于突出他们最初的分歧。
76.Hahn 和Schilpp 编,Philosophy of Quine,p.19.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在1939 年 9月会议上宣读的论文一览表发表在 Journal of Unified Sciences(以前是Erkenntn is),8 (1939-1940):369-371.
77.Ernst Mach,Popular Scientific Lectures,第5版 (La Salle,Ill.:Open C ourt,1943),p.261; 和Frank,Modern Science (同注42),p.89.关于30年代流行的关于 科学的统一的各种意义的出色和简要的讨论,参见 Herbert Feigl,"Unity of Science an d Unitary Science",Journal of Unified Sciences(Erkenntnis),9 (1939-1940):2 7-3 0.
78.Otto Neurath,"Unified Science as Encyclopedic Integration",载Found ations of the Unity of Science,Neurath,Carnap 和Morris 编 (同注62),vol.1 (Chic 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55),pp.1-27,引文在p.14上。
79.Philipp Frank 讨论"对知识的分析与综合的贡献"的一期 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的导言性评述,80(1951):5-8,引文见p.6 . 哈佛大学校长詹姆斯·B·科南特表示了他对这项工作的欢迎 (p.9-13), 并把"探索科学 中的统一"同他关于理科大学生"一般教育"纲领的计划联系起来。
80.1 947年7月31日学会的章程发表在 Synthese,(1947):158-159上,明确指出:"组 成的团体的目的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鼓励知识的整合,对科学的心理学和社会学背景进行研 究,在有关科学知识的整合方面编纂文献目录和出版文摘和其他形式的文献,以支持国际性 的科学统一运动,并作为科学统一运动的持续出版物的中心。"学会的背景和目的由弗兰克在随后的几页(同上刊,pp.160-167)中作了详细的讨论。
81.到1951年3月,默顿同他以前的学生伯纳德·巴伯合作编出的这个书目,由弗兰 克 把它安排在美国文理科学院的《会议录》(Proceedings)第80 卷1952年5月号上发表 ,我感谢默顿教授让我得到通信的复印件。 82.Quine,Time of My Life(同注70) p.219.我感谢现任匹兹堡大学教授的P· R·马萨尼补充我自己的记忆和这些会议的记录。作为一个研究生,他一度任弗兰克领导的 这个 团体的秘书。
83.关于对移民学者经验的郑重的评价,参见 Paul K.Hoch,"The Reception of C entral European Refugee Physicists of the 1930s:USSR,UK,USA",Annals of Scien ce,40 (1983):217-246; 又见 Nathan Reingold 和 P.Thomas Carroll 写的论文,载Jarr ell C.Jackman 和Carla M.Bordon 编的The Muses Flee Hitler:Cultural Transfer and Adaptation,1930-1945 (Washington,D.C.: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1983).其他有关的有:Norman Bentwich,The Rescue and Achievement of Refugee Scholars ( The Hague:Martinus Nijhoff,1953); Stephen Duggan 和Betty Drury ,The Rescue of Science and Learning:The Story of the Emergency Committee in Aid of Displaced Fo reign Scholars (New York:Macmillan Co.,1948); Robin E.Rider,"Alarm and Opport unity:Emigration of Mathematicians and Physicists to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 es,1933-1945",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Physical Sciences,15(1984):107-170; 和Christian Thiel,"Folgen der Emigration deutscher and sterreichischer Wisse nschaftstheoretiker und Logiker zwischen 1939 und 1945",Berichte zur Wissen schaftsgeschichte 7 (1984):227-256.84.S.S.Schweber,"The Empiricist Temper Regnant:Theoretical Physics in th e United States,1920-1950",Historical Studies in the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Sciences,17(1986):55-98,注意到了布里奇曼和肯布尔,作出了有用的分析; Albert Moy er,"P.W.Bridgman's Operational Perspective on Physics",Studies in History an d Philosophy of Science,22(1991):237-258,373-397.
85.发表在 Science,89(1939):179.
86.本节的资料的引文都引自哈佛大学档案馆下列档案夹:Philipp Frank,Percy B ridgman,Edwin C.Kemble 和Harlow Shapley.我感谢克拉克·埃利奥特和他的职工帮助查 找文件,感谢克里斯廷·彼德森和基斯·安德顿做很多档案的鉴定工作。
87.原来是1931年3月1日恩斯特·马赫协会主办的一次讲演;后来扩展为一篇论文 "Die physikalische Sprache als Universalsprache der Wissenschaft"("作为科学 的普适语言的物理语言"),载Erkenntnis,2(1932):432-465; 英译本改名为The Unit y of Science(《科学的统一》),并由Max Black 作序(London:Kegan Paul,Trench,T ruebner,1934)。卡尔纳普在1934年1月19日给冯·米塞斯的一封信中吐露了他正试图找一 条路子在哈佛和普林斯顿待一年,同那里的科学家和哲学家谈一些共同的问题:哈佛大学档 案馆,Richard von Mises 档案夹。
88.Bessie Zaban Jones,"To the Rescue of the Learned:The Asylum Fellowsh ip Plan at Harvard,1938-1940",Harvard Library Bulletin,32 (1984):204-23 8. 沙普利为了帮助冯·米塞斯、塔尔斯基、济塞、弗罗因德利希和许多其他人也十分积极。
89.Frank Lentricchia,"Philosophers of Modernism at Harvard,circa 1900", South Atlantic Quarterly,89(1990):787-832; 和 Feigl,"Wiener Kreis in Ame rica"(同注22),pp.660-661.
90.Philipp Frank,Proceeding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 ce,80(1951):7-9("同科学统一学会合作出版")。
91.Lewis A.Coser,Refugee Scholars in America:Their Impact and Their E xperiences (New Haven,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1984),p.306.
92.Joergensen,"Development of Logical Empiricism"(同注62),p.932.
上一章我已根据文件阐明了马赫的著作和观点对许多科学家和知识分子的深刻影响。奥托·纽拉特在写给马赫的一封信中,典型地宣称:自从我首次阅读您的著作《力学》以来,该书中的这一观点(马赫原理)就从来没有离开过我,并且以一种奇特的迂回方式,对我自己思想的发展……产生影响。这是一种从整体导出个体意义、观念的倾向,而不是把整体看作是个体的总和……。对于您的工作我总是深怀感激之情。通过您在物理学中的思考过程,我不仅学到物理学领域之内的进展,而且甚至还得到其他方向的更多的进步。
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所看到的那样,反过来,马赫不仅喜欢同他的仰慕者和通信者保持接触,而且还鼓励、甚至寻求同情的读者,在他同更有地位的对手的战斗中,时常把他的同情者列入他的队伍。在欧洲的传统中,他是一个思想体系以及一个追随者的网络的缔造者。确实,正是这两者的结合,使他成为现代思想中如此重要的一个人物。在阿耳伯特·爱因斯坦作出最重大发明时期,马赫对爱因斯坦的影响和他对爱因斯坦的期望正是这类故事的一部分。在这一点上没有什么争论,现在的文献是大量的,不仅通过对爱因斯坦早期工作的分析,而且,例如,在现存的从1909年开始的爱因斯坦给马赫的信中,在爱因斯坦给米歇尔·贝索(1948年1月6日)、卡尔·塞利希(1952年4月8日)、莫里茨·石里克(1915年12月14日)和米列娃·玛丽琦(1899年9月10日)的信中的评语,以及在爱因斯坦的《自述》和其他著作中,都证明了这一点。尤其是,在某些基本的宗旨性概念中,马赫和爱因斯坦之间有牢不可破的一致——这些一致的基旨概念包括:追求科学概念的统一性,追求各门科学之间的统一性,以及科学进展的进化模型而不是革命的模型。(注2)因此,甚至当爱因斯首次认真地号召对力学和电动力学的基础作深刻修正时,他仍说:"这仅仅是对我们现有理论的一种修正,而不是完全抛弃它们。"3在1916年马赫逝世前发表的全部出版物中,马赫似乎回应了爱因斯坦表达的他们二人在科学观点上的一致,而且看来,特别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作了妥善处理。确实,马赫的朋友和仰慕者往往认为马赫在某种程度上是相对论之父,例如在第一章开始时指出的费迪南德·布朗提名马赫为诺贝尔奖候选人的信中所表示的那样。确实,通过回顾,人们认识到有记载的、马赫自己对相对论的评论很少,很简略,而且多少是含义模糊的。在马赫死后五年,在马赫死后出版的《物理光学原理》(Die Prinzipien der physikalischen Optik)4中以马赫名义发表的前言中,表示了他对相对论的强烈反对,这就难怪爱因斯坦(和其他人)对此感到失望和震惊。前言的最重要的部分如下:也许这是我最后一次机会,我不得不否定我关于相对论的观点[Anschauungen]。我从我收到的出版物中,特别是从我的通信中,我感到我逐渐地被认为是相对论的先驱。我现在甚至能够大致描绘,在我的有关力学的著作中表达的许多思想的新说明和诠释将在未来用这种[相对论的]观点来加以接受。可以预期,哲学家和物理学家将向我进行一次十字军式的讨伐,因为我一再表达过,在各个知识领域,我仅仅是一个具有创造性思想的无偏见的漫步者。可是,我必须明确地否认我是相对论者的先驱,正如我个人拒绝当今学派的原子论学说,或拒绝教会一样。我拒绝[ablehne]当今相对论的理由和程度是,我感到它变得愈来愈独断,使我形成这样的见解还有特殊的理由——基于感觉生理学和认识论怀疑的考虑,而首先是由我的实验得到洞察——仍必须作继续的探讨[这个继续的探讨从未发表]。科学史家在这儿面对着一个有趣的疑难。从爱因斯坦(在他1909年8月17日的一封信中)宣称自己是马赫的一个"学生"——马赫为了答谢他的忠诚的宣称,送了一本书并给予了赞美的评论——到马赫在1913年的文章中强烈地否认他以前的观点,在这段时间内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个问题之所以敦促我们作出回答,不仅是因为这两个人的分歧可能会阐明关于好的科学实践标准的两种相互竞争的方案,而且也因为他们意见分歧的故事能够例示在物理学现代化的初期科学家们对相对论理解的状况。
以前我曾试图找到有助于说明马赫的转变的可信的因果联系。(注6)我现在的目的则是重新考察并推广以同时得到的材料为根据的说明,这些材料包括具有很不同的、确实根本对立的观点的两本书。这两本书是:格利昂·沃尔特斯的《马赫Ⅰ,马赫Ⅱ,爱因斯坦和相对论:一次伪造及其后果》(Mach I, Mach II,Einstein und die Relativittstheorie:Eine lschu n g und ihre Folgen)(注7),和一本由约翰·布莱克默和克劳斯·亨切尔编的论文集。《作为一个局外人的马赫:马赫和他同时代人有关哲学和相对论的通信》(Ernst Ma ch als Aussenseiter: Machs Briefwechselnlichkeiten seiner Zeit)。(注8)第一本书是进攻性的修正主义类型,缺乏某些最关键性的文件;另一本主要是老式的实际文件的汇编,只有极少量的编辑加工。沃尔特斯的474页的书,原来是一篇求职的学术论文,中心议题是惊人地宣称马赫强烈地拒斥相对论是马赫的儿子路德维希的一次作伪。这种新奇的解释需要详细地抨击几乎所有研究马赫和爱因斯坦的关系的学者以前所写许多论著(虽然附带地对修正某些细节,例如爱因斯坦单独访问马赫的可能日期,或者他们之间的某封通信的日期,作了某些可信和有用的论证)。我们将看到,读到本书的最后几页,对这部蓄意的争论性著作的作者的主要写作动机仍不清楚。沃尔特斯从人们熟悉的论据开始。在他的有意思的论文"研究的主题"("Topik der Forschung")(注9)中他采纳了科学思想及其发展的分析的基旨概念,以此为基础,他的第一章致力于证明,"马赫对爱因斯坦发展相对论的影响可以描述为一阶的基旨影响"(p.14)。但是书的其余部分和它的主要新颖部分是论证马赫,到他生命的终结,决不是拒斥相对论,而是"友好地和抱有希望地"对待它,而且"没有丁点儿理由"有别的行动(同上)。
乍看起来,罗罗嗦嗦地关心马赫晚年对相对论的否定似乎是一种奇怪的成见。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否这位永远抱怀疑态度但又永远是令人出奇不意的巨人在他的晚年赞成或反对相对论,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确实没有多大差异,尽管他早期对相对论有所赞扬。除了引起失望,归根结蒂这种否定对爱因斯坦本人也没有引起多大差异,因为当这种意见在1921年发表时,马赫已逝世5年了,而爱因斯坦早已经历过了他的认识论的演化阶段,只有在这个演化阶段中,马赫的兴趣或赞同对爱因斯或任何其他人才有实际意义。
还有,所谓作伪所要求的环境一贯的耸人听闻——1988年沃尔特斯在布拉格举行的马赫诞辰150周年纪念会上,称这种作伪是一种"诽谤行为"("Schmutzwerk")和一部"肥皂剧",并且指控被指定的被告路德维希(被称为马赫Ⅱ)过着一种表里不一的秘密生活,转移研究经费,冒充自己是一个博士,心理上不稳定,吸毒等等(注10)——可能有一种需要恢复名誉的方面。也许可以注意一些更大的问题,即关于接受和拒绝新理论的历史环境的问题。 因为如此,像布莱克默-亨切尔的书(它包含本文所引的许多信件)那样的资料来源就变得特别有价值了。因为马赫和他的通信者之间的来往信件允许我们追溯他怎样开始对相对论的含义感到忧虑。(注11)从这些信中,人们看到马赫从1909年开始,日益关心对急剧变化的观念的理解。人们广泛讨论的、赫尔曼·闵可夫斯基1908年的讲演《空间和时间》在闵可夫斯基(1909年1月)逝世以后不久就印刷出版了。我们知道,马赫曾被早期相对论的某些特征所吸引;但在闵可夫斯基的论文(该文用四维几何重新诠译了相对论)出版之后,马赫清楚地感到需要从数学上更好地理解成长中的理论的复杂的发展。他当时年已71岁,多年右侧瘫痪,并患有多种其他疾病;但仍试图保持与大量通信者通信,并参与其他一些事件——更不用说同马克斯·普朗克的痛苦的战斗,这是由普朗克1908年12月的一篇讲演发动的,很快发展为在出版物上猛烈地攻击马赫的思想,甚至对马赫是否有能力为世界图像的统一服务都提出了疑问。
1909年3月28日,马赫写信给弗里德里克·阿德勒(他也是爱因斯坦的朋友),指出他曾试图得到一份闵可夫斯基的讲稿。马赫学派的其他人也被相当紧急地动员了起来;1909年11月16日马赫又写信给阿德勒说,他的多年来的学生约瑟夫·佩佐尔特"正试图找一个人,他能够以简单的方式,甚至向不懂数学的人表达爱因斯坦-闵可夫斯基的观念。迄今为止,他还未能找到一个能够胜任的人。或许您能指引他去找某个人"。马赫自己显然找不到这样的人。这里我们必须停下来,指出还很少讨论过的很重要的一点。这就是恩斯特·马赫知道并承认他只有颇为粗浅的数学知识。在那些年代,这个问题比其他任何时候更沉重地压在马赫的心头。他在1911年7月25日给雨果·丁格勒的信中提到了这一点,而在1912年11月20日的信中再次写道:"我在青年时期受的数学教育很薄弱,不幸我未曾找到机会来加以弥补。"
到1910年9月马赫才通过佩佐尔特收到J·克拉森的一篇关于相对论的文章,(注12)人们以为它对马赫会有某种用处。可是,读过之后,人们发现它甚至没有提到闵可夫斯基的工作。更坏的是,他着重地详细论述了众所周知的普朗克赞赏地接受了爱因斯坦的思想(将在第三章中讨论),并且甚至把两个人结合在如下的短语中:"在爱因斯坦-普朗克陈述中的革命性的新思想。"此外,佩佐尔特,马赫所信任的学生,在送这篇文章给马赫时,没有表示任何赞同,而且他补充说,尽管他认为爱因斯坦的"基本思想是十分杰出的",但他怀疑"他是否使他自己彻底地摆脱了绝对"。例如,佩佐尔特说,他不理解为什么c和c'应当相等。(佩佐尔特和其他人,声称要按照马赫的精神来行动,反对这种通过公设光速的普遍不变性把一种"绝对"又偷运回物理学中的思想。)在1911年6月1日的一封信中,佩佐尔特仍然持怀疑态度,他在信中提出了一个很说明问题的评语:"您在上信[这封信没有找到]中写给我说,对您来说,从批判的认识论观点看来相对性原理还有许多欠缺。我也相信这一点。"至少,我们必须作出推论,马赫已经认识到,他对相对论有某些真正的保留。与此同时,阿德勒又试图作出帮助。1909年11月28日,他通知马赫说,爱因斯坦本人将很快发表(注13)"一个广泛的解释,其中数学不是主要的[unwesentlich]"。马赫立即衷心地感谢他送来这个消息(1909年12月3日),而在1910年2月21日他又问到这个消息的准确出处。稍早几天,1910年1月11日奥古斯特·弗普尔(他也是一个助手)写信给马赫,显然也是回答关于爱因斯坦-闵可夫斯基命题的询问;弗普尔谨慎地说,他对此还未形成一个判断,但认为它是一个未经证实的假说,而且他甚至怀疑,它是否在原则上可以证实——准确地说,这是经验论者和实证论者的一个标准,在好科学中用来避免可厌的"形而上学"观念的标尺。马赫的学派显然对相对论持怀疑和担心的态度,而他自己试图作出权威性的阐明,又进行得并不顺利。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我们在第一章中所指出的那样,马赫同一位有知识的、熟悉情况的人,年轻的菲利普·弗兰克之间的首次个人会晤发生了。在马赫的传记中,布莱克默表明,(注14)在物理学家古斯塔夫·耶格尔(Gustav Jaeger)1910年6月5日的回信中,弗兰克,维也纳大学的无公薪讲师,首次被推荐去会见马赫。对于耶格尔,马赫说他还对物理学中另一个成问题的理论感到困惑(一个由保罗·格尔贝[Paul Gerber]提出的理论)。弗兰克被表扬为"在维也纳的物理学家中,我认为,最有资格对该问题作出判断的一个人"。8天以后,菲利普·弗兰克在信中把他的意见告诉马赫(未提及格尔贝的工作),然后又去拜访马赫。弗兰克后来报道说,马赫"特别需要有关四维几何应用的更明确的信息……他要求我提供他已刊印的或手写的有关我的想法的陈述。我这样做了……"[注15]最后,马赫终于找到了他想找的人。另一封由弗兰克寄给马赫的信[注16]向我们显示了他们之间日益增进的关系的细节。弗兰克有礼貌地写道:"我想进一步指出,我现在正在研究相对论的一种表示,它是一些不是数学家的人也可以理解的,正如您在您的信件中所要求的样,霍夫拉特(Hofrat)先生和兰姆帕(Lampa)教授先生[马赫在布拉格大学的另一个同事]也曾有这种要求。我特别想用一种可以理解的方式把闵可夫斯基有关空间和时间的思想表达出来。"是否马赫的犹豫不安在那时得到了有利于爱因斯坦-闵可夫斯基的解决,如果是这样,那么又解决得多么充分、并用了多长时间,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不能直接从马赫那里得到答案。弗兰克自己告诉弗里德里希·赫尔内克[注17],他"当时有这样的印象",马赫接受了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及其哲学根据,甚至"马赫还同意了弗兰克本人的解释"。确实,如果我们看一看弗兰克在那个时候发表的有关相对论的论文,[注18]我们看到他是狭义相对论原理的一个巧妙的介绍者——但也是一个调停者,因为弗兰克强调了同闵可夫斯基以前的可感知性的连续性,例如,他避免使用那难以说清的涉及时间t的负数的平方根,它曾使这么多直接遇到闵可夫斯基的工作的人大吃一惊。[注19]此外,弗兰克强调指出,他使这篇文章适合于"不掌握现代数学方法的那些人",以表明闵可夫斯基的工作"通过使用四维空间线更为清晰得多地"揭示出"经验事实"。这样,弗兰克想表明闵可夫斯基的处理方法保持了科学的特点,即它本身不仅奠基于时间和空间之间的一种函数的和运算的关联,而且,完全符合马赫本人的观点,也奠基于现象描述中通常的"经验的"空间和时间的优先地位。因此,他试图消散闵可夫斯基的威胁,因为闵可夫斯基本人在他的论文的第一节中曾这样说,"空间本身,时间本身,都注定要逐渐消失到阴影之中,只有时空的一种结合将保持一种独立的实在性"。对于闵可夫斯基的文章结尾的露骨的唯心论自夸,即说他的观点将"甚至通过先建立纯数学与物理学的和谐,来抚慰那些对于放弃长期确立的观念感到难以赞同或痛苦的人"[注20],弗兰克的文章对此也表示缄默。或许由于菲利普·弗兰克介绍的结果,马赫在1910年回答普朗克的攻击时,提到了洛伦兹、爱因斯坦和闵可夫斯基的名字。但在马赫发表的任何有关相对论和那些使它时兴的人的评语中,典型的方式是审慎地简短、含糊而且决不是一种赞许,这次也是如此。他仅仅是顺便提到这三个人的名字,认为他们是"一个接一个地日益接近"物质和时空问题的"物理学家"21与此相仿,在1909年重印的他的1872年的著作《能量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History and Root of the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中,马赫加上了闵可夫斯基1908年的讲演作为参考文献,但对它没有任何评论,而且从上下文看来,在物理学上也没有什么意义,似乎只是为了申明优先权;马赫的补充提到他的1872年著作中一般性的、认识论的段落,他这时解释说,在其中"空间和时间不被设想为分立的实体,而是在现象中相互关联的形式。因此,我在相对性原理方面是带头人,在《力学》和《热学》(Theory of Heat)中我也坚持了这种观点……"[注22]这种简单地援引闵可夫斯基也可解读作一种告诫;因为在他的1909年的少数补充之一当中,马赫写道:"在我看来,多维空间物理学中并不是那么必不可少的,只有当原子这样的思想物被认为是必需时,我才支持多维时空,如果是这样,我也坚持工作假说的自由。"[注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