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昌日知会的反清革命活动,自始至终与基督教美国圣公会息息相关,当时圣公会的鲁兹主教是个美国人,全名叫洛根·赫伯特·鲁兹(L.H.Roots),他是基督教美国圣公会的传教士,来华后取了个中文名字叫吴德施。1896年11月,二十六岁的吴德施被美国圣公会差派来到武昌,担任了武昌高家巷圣约瑟堂的会长(即管堂牧师),从此,开始了他在武汉长达四十二年的传教生涯。由于吴德施知识渊博,工作勤奋,受到了教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1904年11月被顺利提升为基督教美国圣公会鄂湘教区主教。
吴德施继任主教后,按他的职务与差会的要求,他应该在中国的革新与倒退、维新与守旧两种势力的反复较量中保持“中立”,以有利于西方教会在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但是,吴德施本人却是一个民主革新意识浓郁的传教士,在他的领导下,圣公会和武昌“文华书院”(基督教圣公会在湖北开办的著名学府)中本已十分活跃的革新风气就更加兴盛起来。西方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思想在这里传播,一些觉醒者在这里聚集,从而酝酿产生了湖北最早的一批反专制、求民主的革命团体,催生了大批反清的革命仁人志士。在吴德施主教的同情和支持下,刘静庵具体领导的武昌日知会,成为当时中国内地最大和最具影响的反清革命团体。
1906年2月,“日知会”阅览室由武昌府街圣救世主堂迁移到了武昌高家巷的圣约瑟堂内(今崇福山街39号)。新成立的正式反清革命团体为什么还称为“日知会”呢?原来在筹划过程中,有人提议要取新名,但大多数人则认为,以教会的日知会阅览室为依托和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已有几年,有教会背景可带来诸多方便,现在如另起新名就有可能脱离教会,从而会严重影响社会知名度与凝聚力,那样不利于更好开展工作。再说万一出了点什么问题,还可以假托教会内部的书报阅览室作为保护伞,因此,继续沿用“日知会”名称遂一致通过。
随着武昌日知会的声势迅速传播,许多独立的革命团体纷纷并入日知会并接受刘静庵的领导,如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界讲习社”等。当时武昌各军营和学校均派有本单位日知会会员作代表从事联络。武昌日知会还发展到省内许多县城以及江苏、安徽、辽宁等省府,在日本东京也开辟了活动基地。曹亚伯、范腾霄等日知会会员,在东京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成为了两会之间密切联系的桥梁。
1906年5月,法国革命党人欧几罗(Oxil)在日本受孙中山的委托,专程来到武昌日知会所在地的圣约瑟堂操场上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说。他从法国革命讲到了中国的革命前途。因当时国内的华兴会已败散,光复会重点又在海外,故他在演说中指出:“日知会为中国大陆唯一之革命团体”。
另外,在辛亥武昌起义的将士中,有许多是来自原武昌日知会的会员,他们中著名的代表人物有发动起义的孙武和起义临时总指挥吴兆麟等。 |
2009-8-10 18:23: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