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李云龙

法国太极协会每周星期天上午10-12点在卢森堡公园习拳会友

2114
回复
126246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无极而生 于 2011-4-24 14:06 编辑

2011-4-15 19:28: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11-4-15 19:28: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这个没有看过,挺好的,要顶哦!!!
2011-4-16 19:21: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charlyli 于 2011-4-19 15:16 编辑


2011-4-19 15:15: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1933年的英国为了拍摄一部电影,牺牲了三只雄狮。开始是西伯利亚虎(东北虎)与雄狮打斗,没一会狮子就被咬死了。于是换了只孟加拉虎(华南虎)再与雄狮打斗,没料到孟加拉虎虽然体型小、但更加凶猛,又把雄狮咬死了。英国人没办法,只好换了只体态更小的苏门答腊虎,就是现在视屏中的这只,体重才250磅。大家读看到结果了。最后为了剧情需要,硬是用枪结果了这只小苏门答腊虎的性命。这是那部电影的英语字幕介绍上说的,绝对真实。不妨去谷歌查一下。这部片很老了,可怜是那3只排练的狮子都挂了,备用老虎都没派上场就全胜!本来听些外国朋友说,剧情里安排狮子获胜,到后来,连续的狮子败退导致了老虎的胜利。老虎改写了剧情,老虎每每用死亡留给对方,从不留情。最后死于枪下。因为这代表西方国家败给了东方。但西方人总是不承认,一味膜拜狮子,妖魔化老虎!这下知道为什么狮子王要那么拍摄了吧~~西方人也是够YY得…… 老虎身体结构均匀,狮子重心向前。老虎可以站立双手换着拍打,也可以双手重拍。双脚也是武器,像袋鼠踢脚般用,尾巴可以帮助坐立时进行拍打,保持重心!
2011-4-19 15:19: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charlyli 于 2011-4-19 15:30 编辑


2011-4-19 15:29: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Aleck 于 2011-4-22 18:08 编辑

此处删除
2011-4-21 22:06: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Aleck 于 2011-4-22 18:07 编辑

不过,也许中国远古时期的狮子比老虎厉害,我的这个大胆的猜测是根据中国的传统大门前都有石狮,而不是石虎而来的。
charlyli
2011-4-23 10:54
主要是雄狮子的鬃毛使得狮子的头部比较大,显得很威武。其实就体重来说,一般是老虎比狮子稍重一些。 
无极而生
2011-4-22 22:14
据说远古时期中国并没有狮子,汉代从西域传入,可能是以稀为贵,才被尊为瑞兽的吧。再说,春秋战国时期调兵遣将用的兵符是虎符,并不是狮符。 
2011-4-21 22:23: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来报到了 {:12_500:}
无极而生
2011-4-22 22:16
欢迎! 
2011-4-21 23:25: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信息量太大了 慢慢看吧
2011-4-22 16:42:0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2011-4-24 14:16: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贴--------太极拳技击基本功:滑如冰粘如胶 软如棉硬似铁

 太极拳技击讲“挨得上,打不上”,在近身搏斗时,丝毫不怕对方的打击力,且越是高手越是喜欢对方猛扑硬撞,以使对方自做自受,而为此就必须通过技击基本功,训练出不怕对手打击的身体素质。以下对此基本功做一简略介绍:
  要把传统太极拳技击架作为基本功训练的主要课程,最好先请明白太极拳理论和方法的师傅悉心讲解、示范、喂劲、做桩摸劲,故拳论指出:“入门引路须口授”。
  除练拳架之外,还须抽出几个式子刻苦练习发劲,一个动作,一个式子要练它上百遍、千遍、万遍,甚至十万遍、直至纯熟。但练习发劲仍然要遵守太极拳柔中寓刚的原则。腰裆劲下沉,掌、拳、腕、肘、肩、腰、胯、膝、脚,劲用在何处,浑身内力即集中于何处。一发之后,立即放松,切忌未到落点,就浑身鼓劲。
  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拳架可以快练,同时为了全面了解技击运动规律,可适当练习拳击、摔跤、柔道、举重、八极拳、翻子拳、通备拳、形意拳等,特别是结合柔道和摔跤练最好。因为柔道与摔跤技巧的发挥,有助于太极拳的发劲,这种练习可提高发劲效果。
  如果从事竞技性的推手或散打练习,就必须在练习拳架和推手之外,再练习身体及身体主要部位的基本功夫和辅助功力,这样才能在推手或散打竞赛中得到好的成绩。
  站桩、单操、抖杆子、拧棒子、抓荫芦、太极球、拉皮筋、抖麻辫、抛沙袋、打狗皮袋等等许许多多的锻炼方法,都可以做为太极拳技击训练的基本功和辅助功进行练习,对太极拳技击功夫的提高都有很大帮助。尤其桩功、单操、步法(腰腿)、动作组合发劲练习是不可少的功力操练,是对拳功的深入锤炼和发展。桩功训练才能使定势尽快产生功力,腰腿强健,中线如轴立。
  站桩有小骑马步、大骑马步、马蹬步、丁八步、丁字步、三体式步、仆步、独立步等多种方式。练习桩步稳固,要配合呼吸行气,发展内劲和耐力,练拳前后应练习30分钟。除此以外,调架子时,尽可能地将势下压,使大腿处在水平位,拉长时间慢慢行架,并且自始至终让体重落在一条腿上,这样练出来的腿功极佳。
  腰腿功夫除在上述练法中获得以外,还要练习踢腿、下腰以提高柔韧性,重在追求腰腿功夫。另外还可进行如单腿跳、蛙跳、负重跳、旱地拔松(即深蹲跳提膝高抬)、压杠铃深蹲起、仰卧起坐、立卧撑、悬垂举腿等等,来加强腰腿腹背韧性功力的训练。
  单操是对拳架中各种动作,发劲的反复操练,也是对拳架的锻炼。单操手也可作为实战散手练习,但要准确掌握技击意图。实战散手的反复锤炼才能独到地发展自己的实战手法,使之冷快绝伦。
  练习太极,不光能追求柔,只有刚柔兼备,才是太极拳高水平的体现。为了进一步提高绝对功力,使功夫真正达到“滑如冰凌粘如胶,软如棉花硬似铁”的境地,就不但要练拳架,用于贯通内气,协调周身,还要练高强度的功力,练器械来增加耐力和爆发力。这其中最简便又实用的一种练法就是抖大杆子。
  抖大杆子方便易行,能发达肌肉,增加浑身弹韧性,发展劲力。尤其抖劲,又有增加功力,同时防止笨拙,提高枪棍功夫,所以有的前辈才“大杆子不离手”。人皆言当年杨禄禅身小力微,然又有“杨老禅推车——平端”之语形容其力大过人。力大力小无可考,但近代杨澄甫、陈发科却都是体重近三百斤和二百斤,加上技术全面、功力足,发之至骤,人不可当,所向披靡,饮誉武坛,便是例证。当今之太极技击名家妙手,亦大都身体强健,“豆芽菜”式的体格恐难成强手。当然有的拳术大师的身体外观上很瘦弱,但决不同于先天的弱不堪击,而是苦功操练已敛力入骨,功力卓著,或是独到之学已登峰造极,故而能在关键时刻异于凡人而转危为安。身体、功力是技击的本钱,一定要加强自身绝对功力的锻炼,纵然是灵巧,也不是在不花费力气中得来的。
  抖杆子一般分为抖大枪和去掉枪头只划杆子两种形式.其方法基本相同。大杆子又名蜡木杆,是由长约3米,粗5厘米的白蜡圆木做成的(因其有弹性和韧性)。制做时,除了杆身木刺可以消掉,大头的一尺多长处,可削细点以便手能握住外,其它地方不能修理,否则一修就不耐用了。有“四面劲”的杆子是好杆子,即杆子四面,每面用力按弯,一松手就能还原。这种杆子,练习时杆梢不管怎样抖动,杆身仍能保持正直。如果杆子弹性不好。一抖便成了弓形,就无法练习了。练习抖划杆子,可以单人练,也可以双人对滑,每天用拦、拿、扎、绷、批、压、封、闭、捅、捉等方法抖划杆子一百下(或分几次练,下肢成弓、马步互换式),杆子重量应视功夫而增加,尽量发身体和腰劲进行抖杆子。扎空回手,拧后,劲力深者能将对方的衣裳拧在杆子上,把人拖倒。所以,抖大杆子主要是训练腰腿和手腕的功力。
  抖大枪是太极拳传统练习中的一种重要练法,也是加强太极拳劲力与耐力的一种重要练习手段。历代太极拳家对此练习十分重视,可惜的是一方面有些教师因某些原因不拟传习,另一方面是有些学习者一见此大器械就怕有用力之嫌而放弃。枪杆是用富有弹性的白蜡圆木,将其木刺用钉锤砸平制成。重20~30 斤的铁枪,每天抖百下,或分几次练,与抖杆法相同。铁枪重量可视功夫增加至40斤,但总到以力所能及为准,练到精疲力尽为止。如果是将基础训练后得出的松弹劲加以应用,不过就是将手延长而已,把本身的富于弹性的劲力通过富有弹性的白蜡木杆传递到枪头。这种强化练习反过来会加强自身的身法调节水平和劲力,特别是对于加强发劲威力程度,则更为重要。
  双人划制是互用拦、拿、扎等方法,由轻而重,由慢到快,柔中寓刚,每次以力尽为度,即长功力,也实习了枪法基本功。
  拧太极棒更方便(坚木制粗圆棒,以满把能全握住为准,棒长与自己的小臂长相等),两手各执一端如拧人臂,上下、左右、内外,缠绕绞转,落点时抖发,也可以用手指绞转,练习指力和灵活。长期练习拧棒子能更好地谐调全身整劲、争力、手臂的拧劲、握力,使发劲前后两膊相系。是辅助训练握手中的擒拿捌采手法和散手中的乱环手法、十字手法等的极好方法。
  在拧棒子的同时,有条件的可以单手或双手配合拧长把、有重量的石盘或跳高支架等,将其斜放在身前,一手从下向外,缠抓握长柄的顶端(重头着地),向外拧转,使圆盘底坐滚转至右前方,然后换左手拧转。随着手腕功夫的加深,可适当练习将重头上翘,并能尽力坚持一段时间,这对增加把力有一定的好处。
  对手腕部的功力和忍耐力的训练,传统的练法还有拧卷重物、拉橡皮筋、抛掷沙袋、抖麻辫等方法。
  传统推手是拿跌掷打兼施并用,上边推手,下边施脚,虽着重于“沾连粘随”的“懂劲”,提高拿跌掷打的技巧,也极重视速度快、爆发力强的发劲。使拿跌掷打的技巧凭借强大的发劲威力,显示其灵活。所以,上述的基本功及辅助功训练不可忽视,必须认真练习,为以后获得高深的功夫,打下坚实的基础。(作者罗名花简介: 女,师从著名武术家张桐和马贤达先生。现任长安大学体育部副教授。国家武术一级裁判,武术六段)
2011-4-28 16:57: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家五一快乐哦~~~~~~~~~~
无极而生
2011-5-3 20:10
同乐,同乐。 
2011-4-30 14:33: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天天快乐。。。
2011-5-4 00:13: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无极而生 于 2011-5-7 17:47 编辑

[
2011-5-7 16:46:18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