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3年“残冬风雪”之时,李大钊抵日本东京后,住在基督教青年会中国留学生宿舍。不久,他跟青年会的英文教师瓦卡阿瑟·鲁宾逊(Arthur Bobinson)学习英语,并用英文写了《我的自传》。此间,李大钊还见到了景仰已久的著名学者、报人章士钊。在国内,李大钊通过章士钊所办的《独立周报》,对章的主张颇表赞同,并担任了该报在天津的“代派人”。到日本之后,他在翻阅报刊时,发现《甲寅》即将出版的广告后。便写了一篇题为《风俗》的文章,并写了一封信给章士钊。章士钊在来稿中读到署名“李守常”的《风俗》一文,“惊其温文醇懿,神似欧公”,立即写信,约他会面。多年之后,章士钊在回忆中谈起他同李大钊的友谊时写道:“吾二人交谊,以士相见之礼意而开始,以迄守常见危致命于北京,亘十有四年,从无间断”。“盖守常乃以刚毅木讷人也,其生平才不如识,识不如德……”。这是章士钊用传统儒家的价值观,评价李大钊见识比才学高,人品道德比见识高。
1914年9月8日,早稻田大学新学期开学,李大钊免除了预科阶段的学习,直接进入该校政治经济学本科一年级。
安部矶雄在早稻田大学用社会主义观点讲授经济学,使李大钊一方面感受着在天皇政府专制压迫下,一些进步教师们为争取使日本向着英国式立宪民主方向发展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感受到了社会主义的气息,思想发生着深刻变化。
1915年1月,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从中国攫取巨大利益的“二十一条”。中国留日学生中立即反对。2月11日下午,在日本东京神田区基督教青年会所在地,3000余名留学生召开大会,成立留日学生总会,反对“二十一条”,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李大钊参加了会议并被推举为总会文事委员会编辑主任。为警告和励导国民,他撰写了《警告全国父老书》,揭露“二十一条”内容,控诉日本的侵略野心,要求政府秉国民公意,拒绝日本要求。号召全国人民“举国一致,众志成城,保卫锦绣之河山”。这篇文章被连夜发回国内,并很快油印成册,在留学生中间散发。 |
2009-8-4 09:38: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