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yy441

连载,《39+27=66》

191
回复
11440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1,关于默罕默德是基督徒,有什么证据没有?默罕默德是一个拿刀的勇士,借着武力征服而传播信仰。在可兰经中摩西(穆萨)、耶稣(尔撒)、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先知,穆萨、尔撒是他们的时代的人类的导师,穆 ...
阿 龙 发表于 2009-2-2 09:58

穆罕默德本人后来发展出伊斯兰教,作为伊斯兰教的创始人和《古兰经》的写作者(至少是指导写作的,因为有证据显示穆罕默德本人早年是文盲),在《古兰经》中自然很难找到穆罕默德本人早年是基督徒的证据的。但是,12岁起他就跟着伯父外出经商游历了阿拉伯半岛和迦南等地,他所游历的区域正是基督教和犹太教广泛传播的地区。同时当时已是公元6世纪距离“米兰敕令”颁发已经过去了300多年,基督教作为罗马国教已经广泛传播影响深远。穆罕默德早年皈依基督教是很有可能的。
2009-2-2 15:32: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YY,我想起了李自成~{:12_494:}

PS:根据可兰经的话,默罕默德不可能是基督徒,是比耶稣还大的先知,最后一个先知。
2009-2-2 15:39: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同时《约伯记》是晚于《创世纪》写作的,“天使”这个词按照《圣经》章节顺序和写作顺序第一次出现,都是在《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天使守护伊甸园”。在这之前“天使”是如何出现和如何创造的没有交代。
2009-2-2 15:39:4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同时《约伯记》是晚于《创世纪》写作的,“天使”这个词按照《圣经》章节顺序和写作顺序第一次出现,都是在《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天使守护伊甸园”。在这之前“天使”是如何出现和如何创造的没有 ...
yy441 发表于 2009-2-2 15:39


要理解我的意思,我是给你另一处圣经的经文,来证实6日创造之前就有了天使。

天使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创世纪19章,他们被逐出伊甸园后出现的是基路伯,当然这个是一类天使,但并没有出现天使这个词。
2009-2-2 15:44: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要理解我的意思,我是给你另一处圣经的经文,来证实6日创造之前就有了天使。

天使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创世纪19章,他们被逐出伊甸园后出现的是基路伯,当然这个是一类天使,但并没有出现天使这个词。 ...
阿 龙 发表于 2009-2-2 15:44

看起来,又是我用的《圣经》版本的问题了。
2009-2-2 17:28: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修改原文,改成“穆罕默德早先很可能也是基督徒。”
2009-2-2 18:14: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怎么这么多译本,你们干脆去看希伯来原版好了。。。
2009-2-2 18:34:1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关于天使堕落为魔鬼的问题,龙疏熟引用的《约伯记》有关内容。

龙疏熟的意思是不是以下内容?
“Lucifer是一个拉丁字,由lux(光,所有格 lucis)和 ferre(带来)所组成,意思是光之使者,光耀晨星。所以被说成天使中最美丽的一位。普遍使用的中文和圣经中的以赛亚书14:12-15这样描述:"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从天坠落?你这攻败列国的何竟被砍倒在地上?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然而,你必坠落阴间,到坑中极深之处。”


但是对于这段内容是不是描述的路西法堕落还有不同的声音:
路西法会被当作恶魔的一体应该是误会,他原是非基督教系中的黎明(即光明)之神,中世纪有一首诗中题到:…Lucifer,How fallest thee from the Heaven…(路西法,你如此由苍穹而降)。这里提到的Fall是“下凡”不是“堕落”,Heaven指的是天空。可把这段想做是黎明曙光的拟人格。
  但在中世纪基督教的世俗化风气下,信徒多以偏陋的智识来曲解圣经。再加上路西法原本便是异教神祗,人们竟以讹传讹地将路西法与Fallen Angel划上了等号。以赛亚书十四章十二节:“明亮之星,早晨之子啊,你何竟从天上坠落?….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这一段原不是指撒旦,而是上帝命先知作诗刺巴比伦王为何作孽。可能由于叙述实在太像讲撒旦,一般都认为可引伸为撒旦身上。明亮之星,英文是“Day Star”;早晨之子,英文为“son of the dawn”或“son of the morning”;路西法(Light-Bearing,Light-Born)是黎明晨光,以至混淆。换言之,路西法不幸和圣经比喻撒旦的事物一样,才有这般下场。
  另有一说路西法是古罗马的神,形像是一持火炬的神。最早把路西法弄成魔鬼坠落前的名字,据说是早于中世纪的早期的教父。这用法是如此的普遍,使至当米尔顿写《失乐园》时,很自然地用了路西法。
  真正的“拂晓明星”路西法,应该是中东民间神话的衍生传说。在迦南、埃及和波斯都有类似的传说。迦南人认为拂晓的明星是唤为Shalem的神祗,黄昏的明星是唤为Shahem的神祗,因为妒忌荣光远胜的太阳神,Shahem发动叛变,而以惨败告终,并从天上被扔了下来。

对此说龙疏熟怎么看呢?
2009-2-2 19:39: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看起来,又是我用的《圣经》版本的问题了。
yy441 发表于 2009-2-2 17:28

1,和合本,创3:24 于是把他赶出去了。又在伊甸园的东边安设基路伯和四面转动发火焰的剑,要把守生命树的道路。
2,KJV:   So he drove out the man; and he placed at the east of the garden of Eden Cherubims, and a flaming sword which turned every way, to keep the way of the tree of life.
3,NIV:  After he drove the man out, he placed on the east side of the Garden of Eden cherubim and a flaming sword flashing back and forth to guard the way to the tree of life.
4,BBE:  So he sent the man out; and at the east of the garden of Eden he put winged ones and a flaming sword turning every way to keep the way to the tree of life.
5,LUIS SECOND:  C'est ainsi qu'il chassa Adam; et il mit à l'orient du jardin d'Éden les chérubins qui agitent une épée flamboyante, pour garder le chemin de l'arbre de vie.
6,HEBREUX: םדאה־תא שרגיוםדקמ ןכשיוםיברכה־תא ןדע־ןגלברחה טהל תאורמשל תכפהתמה׃םייחה ץע ךרד־תא

我也有本新世界译本,果然在那处有天使这个词,但我查了下其他版本,没有这样翻译的。
2009-2-2 21:17: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阿 龙 于 2009-2-3 18:50 编辑
关于天使堕落为魔鬼的问题,龙疏熟引用的《约伯记》有关内容。

龙疏熟的意思是不是以下内容?


但是对于这段内容是不是描述的路西法堕落还有不同的声音:

对此说龙疏熟怎么看呢? ...
yy441 发表于 2009-2-2 19:39


那段经文出自以赛亚书,不是约伯记。我都是用的简写,以后用全称好了。

我用圣经另一处经文回答吧。

林后11:14 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
2009-2-2 21:20: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我用圣经另一处经文回答吧。

林后11:14 这也不足为怪。因为连撒但也装作光明的天使。
阿 龙 发表于 2009-2-2 21:20

但问题是在lucifer堕落成撒旦之前,他的确是光明天使。甚至有人引用但丁《神曲》和弥尔顿《失乐园》里的内容,进一步发展,在上帝“六日”创造新天地之前的“星辰之战”,将lucifer描绘成大天使长——炽天使。同时指出一共有4位炽天使,分别是堕落前的路西法,加百列,拉斐尔,和米迦勒。而米迦勒就是“人子耶稣”在天上的名字。
2009-2-3 03:03: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yy441 于 2009-2-3 06:09 编辑

7,《圣经》——一本准确的历史书

    还记得电影《指环王》是以这样一段话开始的:“历史成为了传说,传说又成为了神话。。。”人类不但喜欢思考“终极问题”同时也喜欢回顾自己的过去,每个过去的时代都有自己的历史,而这历史往往已被尘埃湮没,只留下传说与神话的线索。在代代口口相传中,历史演化成了传说,进而形成神格化的历史,而民族历史的神格化则为我们寻找过去留下了蛛丝马迹。

    《圣经 创世纪》这样写道:“挪亚的儿子“ 闪” “含”“ 雅佛”,在洪水过后都生了自己的儿子。这些人的后代将各国的土地 海岛分开居住,各随各的方言宗族立国。含是迦南的父亲,含的儿子是古实,古实生宁录,宁录是个枭雄,他嗜猎逞强,敢跟耶和华作对。宁录在士拿地的巴别,以利,亚卡,迦尼建立王国。又从那地方扩张到亚述,建造尼尼微,利荷博伊珥,加拉。以及尼尼微和加拉之间的利鲜。这就是那座大城。”亚述在今底格里斯河的北部,领土主要集中在阿拉伯半岛北方。1840年法国人博塔来到现今伊拉克的摩苏尔市(这地方现在经常有自杀式炸弹袭击美军),博塔此行的目的就是考证《圣经》中记载的亚述王城尼尼微。博塔看到当地人在市场上随意出售很多古代瓶瓶罐罐,于是便向商贩打听这些古代器物的来历。当地人漫不经心的回答说这些东西遍地都是,只要用心,随处可见。博塔决定自己去找找看。他在摩苏尔市郊的一个被叫做库云基克的小山包上,开始了长达一年的挖掘工作。结果除了找到几个雕像碎片外,只找到了几个上面刻有谁都看不懂的文字的碎砖头。正当博塔打算放弃挖掘工作时,一个当地人跑来告诉他,在他居住的小村镇附近一个叫科尔沙巴德的地方就有很多这样刻有铭文的砖头。自打他记事开始,当地人就用这些废砖来砌炉灶。博塔半信半疑,但是还是派出手下几个助手和这个当地人一起去那个地方看看。一周后,几个助手急急忙忙从科尔沙巴德跑回来向博塔报告说,当他们几个第一铲挖下去时,一堵墙就从土里漏了出来,墙上满是精美的壁画和浮雕,在墙壁附近还有石雕。博塔闻听此言,立即带上手下所有人动身前往科尔沙巴德,冥冥中一股兴奋冲击着博塔的心房。博塔来到目的地后看到了一生从未看到过的景象,从男子的雕像到长有翅膀的野兽雕像,不仅和希腊罗马风格相去甚远,而且和埃及风格也是格格不入。继续发掘显示这正是一座亚述王宫。于是博塔断定自己发现了尼尼微,并立即向巴黎方面做出了报告,巴黎的报界立即公开了“尼尼微的发现”这个重大消息,整个欧洲随之轰动。这无疑证实了《圣经》的记载,在米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的确存在过一个和埃及一样或甚至更古老的文明。为了证实自己的发现博塔将这些雕像运回巴黎。但是,这些雕像太过沉重,在1840年代搬运成了问题。开始博塔想用木筏运送雕像,但是木筏在湍急的河水中急速旋转,不久就沉没在水中了。这些刚刚重见天日的古代艺术杰作,又一次消失在世人面前。博塔心痛之余将剩下的石像用大车运往底格里斯河下游,再由此使用帆船运往法国。几个月后,这批亚述帝国的艺术珍宝在巴黎罗浮宫和世人见面了。(对亚述文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8欧买张票好好在卢浮宫看看。)

     在法国人博塔宣布自己的发现尼尼微后不久英国人就跟进了,英国人莱尔德直奔传说中宁录亲手建立的一座古城进行发掘。这一发掘最后让英国人笑到了最后——莱尔德才是尼尼微真正的发现者。这次莱尔德来到了当年法国人博塔空手而归的那个叫做库云基克的小土包上。就像人们说的:“多处打井,不如在一处再挖的深一点儿”。英国人在法国人挖掘的基础上又向下多挖了6米。莱尔德挖出了尼尼微最大的亚述王宫。这是亚述王西纳克里布的王宫。莱尔德在自己的发掘日记里这样写道:“我们沿着挖掘的很粗糙的土台阶向下走,来到地下约6米深的地方,突然发现自己身处在一对人头有翅膀的狮子雕像之间。这些石像不是随便雕刻的,而是有着神圣的象征意义的。最能表达智慧的无过于人头,最能表现力量的无过于狮子,最能表现速度的无过于飞鸟。这对雕像表现的是智慧,力量和敏捷。我们从这对雕像中间走过去,步入王宫大厅的入口。两边都是巨大的有翼人像,有的雕像是鹰头,有的则是人头,这些人手里都拿着神秘的象征物。我们能在墙壁的浮雕上看到一群群祭祀簇拥着的国王,还有手持纵木球果和法器的有翼人像,好似在神树前进行朝拜。在大厅周围的房间里有着更奇妙的雕像和墙壁上的奇特铭文,面对这一切,我好像在做梦,我在亲眼见证东方的传奇。”而这个宫殿的主人亚述王西纳克里布本人是个嗜杀如命的暴君,就是他在公元前689年毁灭了上段《圣经》经文中提到的巴别,也就是众所周知的更古老的巴比伦。在攻入城中后,为了实现彻底毁灭巴比伦的目的,他命令士兵见人就杀,以致于尸体淤塞了巴比伦的街道。同时命令人将城内的一切建筑从私人住宅到神庙宫殿全部拆毁。(搞拆迁的可以拜他为祖师爷)至此还不算完,他又命人将亚拉奇都运河的河水灌入城中,再让士兵将巴比伦大街上的泥土都搬到郊外让风吹日晒。(野蛮拆迁之祖呀。)

    可以说英国人莱尔德发现的才是真正的尼尼微,他的继任者拉萨母对尼尼微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在王宫内发掘出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图书馆或者更准确的应该说是档案室,出土了总共近30000块楔形文字泥板。对这些泥板的破译工作发现这里不但记录了亚述王朝的世系表,还记录着朝廷大事,敕令,税收状况。除了这些令人“乏味”的文件外,还发现了文学作品,包括诗歌,歌谣,神话传说等。在这些神话传说中就记载着被史学家称作“史诗之祖”的“吉尔加美许神话”。

    1872年,英国大英博物馆研究员楔形文字专家史密斯开始对“吉尔加美许神话”进行破译。下面是“吉尔加美许史诗”有关“创世”的描述:“在世界被创造出来之后,出现了上天之子的乐园,不仅乐园本身富丽堂皇外,乐园本身还用高墙围了起来,上面还有士兵守卫着。吉尔加美许就是上天之子中的一个,他是神与人的杰作,三分之二是神的血脉,三分之一是人的血脉,所以是天生的首领和英雄。成为众人的统治者和崇拜的对象。吉尔加美许遇见了人类的始祖乌特 纳比西丁,并得知诸神在惩罚邪恶的人类时,仅仅绕过了乌特 纳比西丁一家,并使他家人得永生。”史密斯和现在读到这段文字的你一样,兴奋异常,因为“吉尔加美许史诗”和《圣经 创世纪》的有关内容竟然如此相似,可惜就在这时拉萨母送往伦敦的泥板突然中断了。史密斯为此坐卧不宁,在伦敦《每日电讯报》的资助下,史密斯本人亲自赶往库云基克土包,独自一人坐在堆积如山的土块和泥板堆里寻找“吉尔加美许史诗”剩下的部分,也许是史密斯的真诚感动了上帝,大海捞针般的奇迹出现了“吉尔加美许”剩下的泥板居然让史密斯找到了。史密斯共找到384块残缺不全的泥板,其中记录了诸神是如何用“大洪水”惩罚人类,又是如何告诫乌特 纳比西丁一家要造什么样的“方舟”躲避洪水的灾害死里逃生。尼尼微的发现证实了《圣经》有关历史部分的记录。另一方面“吉尔加美许史诗”的出土证明了《圣经 创世纪》故事的来源的确是来自古美索不达米亚文化圈。至此,使用《圣经》人们已经接连发掘出了尼尼微亚述文化和巴比伦城的巴比伦文化。但是,在这个亚述图书馆中一个更重大的发现是一部用100块左右泥板组成的“词典”。这部词典是公元前7世纪编写的专门教授当时的人们学习一种更古老的语言——苏美尔文。既然有苏美尔文就要有使用过这种更古老文字的苏美尔人。到那里去寻找苏美尔遗址呢?

   根据《圣经》的记载人们在底格里斯河上游找到了尼尼微(今伊拉克摩苏尔市郊),又在幼发拉底河中游发现了巴比伦城(今伊拉克巴格达市郊)。人们发现越向迦南(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地区)挺进,也就是越向南走,越靠近大海,似乎发现的城市就越古老,同时文化也就越悠久。根据《圣经》“含”是迦南之父,含的后代应该是从迦南发展从南向北挺进,所以,更古老的苏美尔文化应该在两河流域的下游。又是在《圣经》中寻找线索:“挪亚的儿子“闪”的后裔,后来第一个和耶和华立约,同时改名亚伯拉罕的亚伯兰,正是出生并生长在幼发拉底河的下游,即 迦勒底的吾珥。”根据《圣经 创世纪》有关地理环境的描写加上19世纪尼尼微和巴比伦的发现,发现苏美尔的时机成熟了。1927年 列奥纳德 伍利开始对吾珥古城遗址进行发掘,发掘结果正如先前人们所推论的那样吾珥城果然就是苏美尔人的都城。出土并发掘出苏美尔人的王朝陵寝,出土的手工艺品显示苏美尔文明和文化是在当时远高于周围民族的。

     两河流域,阿拉伯半岛,跨越约旦河进入现在的巴勒斯坦,南下过红海进入现今埃及的西奈半岛。这片地中海东部不大的土地上古往今来多少文明兴起衰落,又孕育出多少大气磅礴的历史史诗。正像著名考古学家威廉 阿尔伯利所说的“《圣经》的历史资料相当准确,经得起现代任何学者的挑战和批评,《圣经》记录是如此准确以致于任何站在其对立面的批评都走向错误。”

待续,8,物理学的困境——牛顿的“第一推动力”(宇宙学越发展,我们就越和神学走向统一)
2009-2-3 05:31: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yy441 于 2009-2-3 16:26 编辑

7,《圣经》——一本准确的历史书(后记)

    在使用《圣经》线索进行考古的方面,除了上面提到的比较大的发现,比如尼尼微,巴比伦和苏美尔的发现。还有很多细小的历史点都在不约而同的证实着《圣经》历史记载的准确性。《圣经》旧约部分是研究中东地区公元前历史的不可或缺的有力工具。《圣经》能如此准确的记录BC1500年以前到公元1世纪这段时间的中东历史,并且在千余年的传抄中没有错误(死海古卷的出土),如此惊人的准确性使得现代人不得不感佩当年犹太抄经士的认真和勤勉。下面让我们从几个细小环节感受下《旧约》在历史记载方面的准确。

1,赫人的发现

     根据《圣经》记载赫人这个民族曾经生活在迦南地区,但是正史从未有过记载,19世纪很多怀疑论者表示“赫人”很可能从未存在过,是旧约的杜撰。“赫人”的名字在《圣经》中从“亚伯拉罕”到“大卫王”被一共提起40余次,可见赫人是一个很重要的民族。但是,赫人民族后来悄无声息的消失了,希腊罗马史学家也未曾提及,这个民族渐渐被人遗忘。二十世纪初期,考古学家Hugo Winckler 在土耳其中部挖掘。他在安卡拉以东160公里的地方发现了赫人帝国首都的遗址。他挖到了他们的城墙,城门,城寨,神殿,雕塑和上千块泥版。赫人的文字也慢慢被解读出来,我们因此得知他们的历史。公元前1285年时,他们曾和法老Rameses 二世 和埃及人有一场主要的战役,我们甚至看到他们战后所签的和平条款。在伊斯坦布尔和安卡拉的考古博物馆里现在陈列了许多赫人美丽的艺术品。《圣经》的记载再次被证明是准确的。

2,亚述王萨尔贡

    《圣经 以赛亚书》20:1“亚述王萨尔贡差遣统帅出征亚实突城,统帅就把亚实突攻占了,那一年,耶和华有话要交给亚摩斯的儿子以赛亚宣告。。。”但是,除了《圣经 以赛亚书》的记载外正史再也找不到亚述王萨尔贡的只言片语。所以,很自然人们开始怀疑《圣经》记载的准确性,很多学者认为萨尔贡王根本不存在是以赛亚杜撰的。在上篇我们讲到了法国人博塔在科尔沙巴德发现了一座亚述王宫并误以为自己发现的就是尼尼微。正是在这个王宫里发现的泥板证实了以赛亚的记录的确亚述帝国历史上有一位萨尔贡王,同时王宫的壁画上绘制出了当年萨尔贡派统帅出征亚实突的情景。《圣经》再次获胜。

3,博沙撒王

   《圣经 但以理书》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巴比伦的博沙撒王在饮宴间,忽然看见一只手在宫殿的墙壁上写字,而这些文字无人能读,有人就提醒博沙撒王可以找昔日为他的先祖尼布甲尼撒解梦的但以理先知来,但以理为博沙撒王解释了异象,并被加封。”《圣经 但以理书》5:28是这样记载的“当下博沙撒命人让但以理身穿紫袍,颈戴金链,传令命他执掌大权,在国内位列第三”但是所有古代记录都显示巴比伦最后的王叫拿波尼度而不是博沙撒。所以,又是很自然的人们开始怀疑《圣经 但以理书》的记载。但是后来19世纪巴比伦废墟的发掘出土的泥板证实了《但以理书》的记载。事情原来是这样:拿波尼度王的确是巴比伦名义上最后的王,但是在他远走阿拉伯半岛后他将王位或者说摄政王位交给了他的儿子博沙撒,当巴比伦覆灭时,正是博沙撒主政之时,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名义上拿波尼度还是最后的王,但是巴比伦却是毁在博沙撒的手里。同时也解释了刚才《但以理书》5:28里的谜题,为什么博沙撒让但以理执掌大权,位列“第三”了,因为第一是他的父亲,第二是他自己。《圣经》又获胜了。

类似的记载和细节不一而足。充分说明旧约在历史记载方面的权威性,就像有中国学者怀疑《史记》的准确性,每每考古都证实了司马迁的正确一样。每次考古都在证实《圣经》的准确。
2009-2-3 16:14:5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lz解释解释对地球的考古说明圣经6000年的准确性了还是说明上帝6天创世的准确性了?

啥叫准确?
2009-2-3 16:59: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yy441 于 2009-2-3 17:43 编辑
lz解释解释对地球的考古说明圣经6000年的准确性了还是说明上帝6天创世的准确性了?

啥叫准确?
雅歌 发表于 2009-2-3 16:59

读《圣经》的角度不同,解读自然不同。我在上面给出了《圣经 创世纪》的可能来源,“基督教创世神话”很可能来源“吉尔加美许神话”。第一,两者写作内容相似,第二“吉尔加美许神话”写作在《创世纪》之前,因为《创世纪》如果真是摩西或他和他的祭司们一起写作的话,写作年代不会超过公元前1400年左右。第三,犹太人和写作“吉尔加美许”的亚述人都是生活在两河流域。

其次,《圣经》从未说过地球是6000岁的历史,有关地球6000岁是后来罗马天主教解经的问题。对上帝用“6日”创造世界的问题。有人这样解释,因为原希伯来语原文“一日”并不意味着准确的“一天24小时”,而是“一段时间”的意思。所以这段时间有多长在不同的时空尺度里也是不同的。现代基督教有一种观点认为“上帝”的时间尺度和凡人不同,而且上帝在启示摩西时,摩西作为生活在3400年以前的人是无法理解宇宙纪年问题的,所以上帝用“一日”这样的概念让摩西理解。

最后,我写作这个帖子的目的是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解读这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品。《史记》也写作了有关传说和神话内容,难道《史记》就不是一本严肃的历史书吗?
2009-2-3 17:40:15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