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野城

占星奇缘 抛砖引玉

1196
回复
54070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很好 我喜欢
2007-11-23 03:32: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每日靜思語
慈濟是菩薩道場,我們的心態必定要調整得無私無我。
2007-11-23 08:42: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马校长 于 2007-11-23 03:32 发表
很好 我喜欢

喜欢就好
有善根哦~
2007-11-23 12:18: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地藏经》的启示

                                   ----------
念佛


稱佛名號品教我們成佛修學最重要的方法,也正是觀經三福末後所講的:「發菩提心,深信因果。」發菩提心,簡單的說就是要發成佛的心。成佛才是自己修行達到究竟圓滿的境界,自受用圓滿,也能夠幫助九法界一切有情眾生圓成佛道;因此,這一個願心,就是觀經所講的無上菩提之心。接著,佛陀教我們深信因果,此地所講不是一般的因果,一般的因果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樣的因果,我們普通人都深信不疑,怎麼能教菩薩?教菩薩的因果,不是等閒的因果,實際上是說:「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成佛這樣的因果,許多菩薩都還不明瞭,還不能夠深信。從哪個地方看出來呢?從他修學的法門就能看出來。如果是真的相信,一定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大方廣佛華嚴經裡明顯的告訴我們:「十地菩薩始終不離念佛。」華嚴是圓教,是佛法的根本法輪。華嚴會上參與的大眾都不是普通的人物,所謂四十一位(位次、階位)法身大士。圓教菩薩從初住開始,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這是四十個位次,再加上等覺菩薩,是四十一位次。菩薩四十一個階級到什麼時候專心修持念佛法門呢?登地。從初地至等覺,總共十一個位次,菩薩修証到這個階級,對念佛之功德、念佛之殊勝,才徹底明瞭,才放下萬緣,一向專念。所以念佛法門不簡單。凡是聽到念佛法門就相信,就肯發心一心一意念佛,雖然不是菩薩,但是選擇的法門,用功的方法,就等於華嚴會上的地上菩薩,這很不簡單!華嚴會上這些大菩薩念什麼佛?他們都是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何以見得?華嚴會上菩薩的首領是普賢菩薩,普賢是華嚴長子,文殊是華嚴庶男,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們想想,華嚴會上念什麼佛?非常明顯,是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普賢菩薩在華嚴經裡告訴我們,他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之後,十大願王才圓滿的成就。由此可知,十大願王,如果不是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普賢的菩薩行也不能圓滿。從這些地方,我們才真正認識西方淨土,才真正明瞭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如果不是深入大經大論,這一句阿彌陀佛很平常,念的人又很多,幾個人真正明白它的功德利益!這部經沒有教我們念阿彌陀佛,有它特別的用意,因為本經提倡孝道、師道,教我們孝親、尊師,因此經上教我們念本師佛。一個人能夠尊重老師,對於老師的教誡,一定能夠依教奉行。我們念阿彌陀佛,正是本師釋迦牟尼佛教導我們的,世尊希望我們老實念佛、求生淨土。因此,我們念阿彌陀佛就是念本師佛,念阿彌陀佛就是孝親、尊師做到了究竟圓滿。這個意思非常深,希望同修在這一部經細心的去體會。

稱佛名號品,首先我們看到的,是地藏菩薩要給一切眾生真實的利益。經文言:「我今為未來眾生,演利益事,於生死中,得大利益。」此生死,不是指我們這個身體在六道中捨身受生,如果說的是這個生死的利益,這個利益不是大利益。此地講的生死指三界外的變易生死。變易生死盡,就成佛。等覺菩薩還有一次的變易生死,因為他還有一品生相無明沒有破;還有一次變易,才能圓滿成佛。此經言於生死中得大利益是指這個,不是普通的境界。這也顯示觀經三福,佛勸菩薩們深信因果的甚深義理。地藏菩薩要演說,佛當然歡迎,所以佛對他非常的讚歎。地藏菩薩教我們如何能夠斷盡兩種生死(分段生死、變易生死),圓成佛道。他教我們念佛。菩薩略舉他自己在歷劫修行所親近的佛(老師),舉這個例子給我們作榜樣。由此我們看到地藏經的難得之處:經中教我們的修學方法,多半是非常具體,很踏實,不講不著邊際的理論,而是講日常生活之中一些瑣碎的事情。

第一尊佛過去無量阿僧祇劫,有佛出世,號無邊身如來」。無邊身是無量無邊。無邊身如來是說誰呢?一看名字就知道。佛有三身 - 法身、報身、應化身。這一尊佛講的是法身佛。所有一切諸佛如來都不能離開法身,所以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定要把法身佛首先提出來,次第不能顛倒錯亂。地藏菩薩在久遠劫前,他的修學也是以這個為基礎,這給我們很大的啟示。世尊教我們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法身佛?是報身佛?還是應化身佛呢?古大德在注疏裡講得很明白,阿彌陀佛三身一體,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佛的名號叫阿彌陀,阿彌陀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阿是「無」,彌陀是「量」,佛是「覺」;阿彌陀翻成「無量覺」。覺的對象是無量的,覺的能力也是無量的,在一切無量中,釋迦牟尼佛舉一個例子,舉壽命,叫無量壽佛。其實,佛的壽命、智慧、德能、才藝、福報……,樣樣都是無量,不是只有壽命無量。一切無量中,為什麼單說壽命?壽命是第一德,如果一切無量都圓滿,而沒有壽命,那麼,一切的無量誰去享受呢?譬如:一個人有無量財寶,而沒有壽命,這個無量對他來講就毫無意義了。一切無量裡,壽命是最重要的。由此可知,阿彌陀佛就是法身佛。有些人看觀無量壽經,下下品往生,人在花苞裡要過很久蓮花才開,認為一個人坐在花苞裡很無聊寂寞。他不曉得西方世界的蓮花很奇妙。經上告訴我們,最小的蓮花直徑有一由旬。一由旬多大?大經上講由旬是指大由旬,為八十里。蓮花比台北市大多了,住在裡面很舒服。也不是你一個人,阿彌陀佛、觀音、勢至,與許許多多大菩薩們,每天來陪伴你,給你講經說法。你在花裡見的三聖是化身,花開見佛是見報身,報身的相就大了;經上講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那是見到報身佛。花一開,就證到理一心不亂,花一開就是實報莊嚴土。由此可知,凡聖同居土與方便有餘土都在蓮花當中。實報莊嚴土就是華嚴經上講的一真法界。絕大多數的人都怕孤單寂寞,怕到西方人地生疏,其實你完全想錯了。十方世界都孤單,我們這個世間人命很短,幾十年很容易就過去了,四、五十歲的人特別感觸到時光有限。佛常在經論上言:「無常迅速。」然後才覺悟到生死事大。這樣短促的時間,活動的空間也不大,才真正叫孤單。這個世界如是,十方世界的情況跟我們差不多。唯獨西方世界不然,西方世界你的親故最多,你現在不知道。一往生西方世界,阿彌陀佛,觀音、勢至,還有許許多多的大菩薩跟著阿彌陀佛來迎接你往生。那些大菩薩都是你過去生中的親戚朋友、父母兄弟、同參道友,他們在過去都已往生,都在西方極樂世界。看到你的機緣成熟,佛來接引,他們也跟著來。一見面就跟你介紹,我哪一生哪一世跟你是什麼關係,一說出,你恍然大悟,因為你到西方就証得宿命通,生生世世的事情你都記起來。所以一到西方,親戚朋友與同參道友太多了,那才叫熱鬧,唯有到極樂世界才是不孤單不寂寞。這都是真正的事實。到西方極樂世界,才是真正回到老家,我們現在是在外面流浪。在西方親故非常多,而且個個證得法身大士,大家細讀無量壽經就明瞭。第一尊佛以下介紹的多半是報身佛與應化身佛。這一品旨在勸我們念佛。
2007-11-24 06:23: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每週證嚴法師說故事
- 仁慈智慧的母雞 歐洲一個專門研究動物的機構中,有位教授負責研究「雞」,他很用心地觀察各種雞類的生活形態。 有一天,他在樹林裡發現一隻山雉生了好多蛋,就悄悄地拿了幾個蛋帶回去。剛好有一隻母雞也生蛋了,他把母雞生的蛋取走,換上山雉的蛋。母雞看到蛋不一樣,猶豫了一下,但是很快地就去孵這些蛋,既溫柔又謹慎,好像在孵自己的蛋一樣。 經過一段時間,小山雉破殼而出,母雞帶牠們到樹林裡,自己用爪子將土撥開,尋找土和樹根之間的小蟲,然後咕咕地叫著那些小山雉來吃。 教授看了好驚訝!因為以前這隻母雞生的小雞,都是餵食人造飼料;這一次,母雞居然知道小山雉不吃飼料,只吃自然界中的食物。 教授又拿了一些鴨蛋讓母雞孵化,母雞一樣耐心地把鴨蛋孵化成小鴨,然後帶著小鴨到水池邊,讓小鴨在水裡游泳。 這兩件事讓教授明白一個道理──人類認為愚蠢、沒有感情的雞,其實既有愛心、又有智慧啊!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個性、習慣、觀念,人與人之間的誤會、衝突,絕大部分起源於此。 一個團體能否和諧安定,關鍵就在於團體中的個體,能否相互尊重、包容,以慈悲的胸懷彼此扶持,而非相互計較、埋怨;以清淨的智慧化解紛爭,而非任由無明的情緒蔓延。 一隻母雞能夠以愛心和智慧,對待外形和生活習性皆與自己不同的異類,身為人類的我們,只要肯用心,當然也能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彼此相待!
2007-11-24 17:27: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地藏经》的启示

                                   ----------
念法


校量布施功德品教我們念法。法也是無量無邊,菩薩給我們舉一個例子 - 布施。為什麼不舉別的例子呢?在大乘法裡,我們常把菩薩所修的一切法門歸納為六大類 - 六度。六度萬行,「萬」形容多,菩薩的修行方法太多,歸納為六大綱領。六大綱領再歸納,就是一個布施。所以布施展開來是六度萬行,六度萬行一歸納就是布施。布施包括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三大類。一、財布施:分外財與內財。身外之物叫外財,衣服、財產、金銀珠寶、動產、不動產、妻子兒女皆是外財。內財是我們的身體。內財布施有三種:(一)用我們的勞力替別人服務,這是以體力布施。(二)用我們的智慧替別人籌劃。(三)頭目腦髓,若別人有需要,菩薩也能布施。內財與外財,菩薩絕不吝惜,非常慷慨的施捨。二、法布施:法是方法,包括世間法與出世間法。法布施是講教學 - 很熱心認真地教導人。法布施的範圍非常廣。例如:自己不懂地藏經,請法師教我地藏經,這是法布施。我會燒菜,你不會,我教你燒菜,也叫法布施。凡是我們自己會的,別人想學,我們應當熱心幫助他,把他教會,不要吝嗇;不要怕別人學會之後比自己還強,自己就完了,其實不然,果報功德不可思議。三、無畏布施:「畏」是恐怖,身心不安,有恐懼害怕。能夠幫助他人離開一切恐怖,使他身心安穩,這一類的布施,叫做無畏布施。有些年輕同修受了五戒、菩薩戒,服役被派到前線,問我能不能殺敵?殊不知軍人的職責就是無畏布施。為什麼?軍人在前線保障後方人民安居樂業。敵人來攻,他殺敵人,是無畏布施而不是殺生,不算破戒。

一般人都布望得到好的果報,布望有財富。財從哪裡來?財從財布施而來。學佛的人知道事實的真相,對於發財的人不會羨慕,知道他前生財布施多,種這個因,這一生當中應當享受這個果報。自己沒有財富,是因為前生財布施修得少,今生不應該得到財富,如此思惟,心就平,就不會怨天尤人。要想得財富,就要修財布施,修因才能得果報。今生富人來生未必富,今生窮人來生可能是大富人。為什麼?有錢人縱然做點財布施,但是今生種的因少;沒有錢的人今生種的因多,來生果報豐富。不是有錢才能修大布施,因為財布施是以收入的百分比來看種的因圓滿不圓滿。例如一個人每月收入三千元,遇到人家苦難,把三千元全部布施,他的功德是百分之百圓滿的布施。若一個人每個月賺幾百萬元,只拿二、三十萬元布施,世間人看他布施的多,其實在因果律上講,二、三十萬是他所賺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他種的福就小了;布施三千元的人種的福反而大。


佛在經典上曾講過一個公案:有一個乞丐,他覺得自己做人太苦,一點點福報都沒有。有一天人家給他一文錢,路上遇到一位阿羅漢托鉢,他想到自己因為沒有福,才這麼窮,就把一文錢供養阿羅漢。七天之後,他死了,生到忉利天享天福。一文錢的布施福報,使他離開貧窮到天上享天福。為什麼呢?心真誠,心清淨,所有的財物通通布施掉 - 供養阿羅漢。另外還有一個故事:有一個皇后到寺院打齋,供養豐足,老和尚只派一個徒弟接待,給她誦經,替她消災。皇后很不服氣,找老和尚理論。說道:「我從前年輕時,是個平民,尚未做皇后,曾經布施很少的錢,那時候老和尚親自接待,替我修福。今天我做皇后,布施這麼多錢,為什麼你只派徒弟接待?」老和尚笑著說:「妳從前來布施時,財雖少,你的心真誠,我不親自接待妳,對不起妳。今天妳做皇后,雖然修大布施,妳的心不清淨、不虔誠,我派徒弟接待就夠了。」由此可知修福不在乎財物的多寡,在於心地的真誠如果我們想要得聰明智慧,要修法布施;不修法布施,不但沒有智慧,來生得愚痴的果報。如果我們吝法,不肯教別人,怕別人比我好,有嫉妒、障礙,則愚痴的果報就在今天,越老越糊塗、越愚痴。所以嫉妒是非常大的煩惱。普賢菩薩在十大願王裡教我們隨喜功德,是對治嫉妒的。健康長壽是無畏布施的果報。

財富、聰明智慧、健康長壽,這三樣東西人人都想要,若不修因,哪裡要得到呢!佛菩薩雖然大慈大悲,也沒有辦法給啊!如果佛菩薩有能力送給我們,我們可以不要修了。佛菩薩沒有能力給我們,佛菩薩會把事實真相告訴我們,使我們明瞭什麼樣的果報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得到,我們依照這個方法修學,如意的果報就能現前。「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但是要如理如法修學,這才有求必應;不如理如法修學是得不到的。布施把菩薩所有的法門全包了。持戒、忍辱在布施裡屬於無畏布施。我們持戒,別人對我們很放心,沒有恐怖了。譬如說:錢財露白,怕壞人搶劫,若他持戒不偷盜,錢財擺在外面不要緊,他不會拿,很安全,這叫無畏布施。這個人修忍辱,我言語不小心得罪他;不要緊,他忍辱,不會報復,我心也很安,所以忍辱也是無畏施。精進、禪定、般若,屬於法布施。一個布施包括六度,六度包括萬行。經上講校量布施功德,把菩薩所修的無量法門,圓圓滿滿含攝其中。修行施對自己有很大很大的利益。錢財不要藏在自己身上,藏在自己身上很危險,常常遭來殺身之禍,強盜都以你為對象。也不要存在銀行,外國銀行常倒閉,不可靠。財富最好藏在所有眾生的福報裡面,那你的福報享受不盡,這是真正有智慧,真正看清事實。我們吃得飽、穿得暖,有個小房子遮蔽風雨,住得很自在,把多餘的通通修布施。別人有困難,遇到老人、病人、困苦而需要幫助的人,我們以錢財、力量去幫助他,修布施波羅密。佛陀教育非常好,圓滿到了極處,世間所有一切修學不能跟佛相比,我們想盡辦法把佛陀教育推廣介紹,讓一切人都知道,這是法布施。布施當中最殊勝的是法布施。勤修三種布施,我們的福報自然,無論到什麼地方都自在。不要憂慮年老沒人養,你真正有福,年老時奉養你的人太多太多了;世間人不養你,天人也會來養你。道宣律師每天吃飯時,天人送供養給他,註解華嚴經合論的李通玄長者也是天人供養。要確實的修福,才能得到真實的果報。吝財得貧窮果報。吝法得愚痴果報。不能行無畏布施的,身體多病,壽命不長;我們求健康長壽一定要修無畏布施。

地神護法品至本經終了,屬流通分。此經三分都很有份量,是大經的姿態,它是大乘不思議經典。流通分,首先列出地神護法,用意非常深。地神指堅牢地神,從事相上講,是我們整個地球,從表法廣義上講,是三千大千世界之主,因為世尊的教學區域是三千大千世界。如果從華嚴經、無量壽經上來看,堅牢地神是盡虛空遍法界的地主。必須要這樣的人來護法,來推行佛陀教育,佛陀教育才能利益一切眾生。佛在遺教經將如來的教學付託給國王大臣,國王大臣就是此地所講的地神。國王有力量頒布教育政策,有力量推行教學的方針。古時候,佛在印度是國王大臣護持,所以佛法能遍及五印度。佛法傳到中國來,也是得中國歷朝的帝王大臣所擁護。東漢時,佛教傳到中國,首先建立白馬寺,把佛陀教育列入國家行政體制。寺是國家政府辦事的機關,佛寺即是佛陀教育部。第一個佛寺取名白馬寺,紀念白馬馱經的功勞。佛陀教育因此在中國納入行政機構,由國家把它推廣,發揚光大。可惜如今世間的地神都不知道佛法,每一個國家的總統、首相,對佛法都不認識,自己未必修學,更談不上護持,這是佛法在現前衰到極處的原因。佛法得不到世界各國政府的支持,佛門四眾弟子也有責任,因為沒有把佛法給人家介紹清楚,使別人以為佛法是迷信。今天佛教教學機構的名稱應跟著時代而更改,讓人耳目一新,不致產生誤會。夏蓮居居士建議把寺院改為學會。佛學院,培養人才的地方稱為學院。研究淨土宗的,稱為淨宗學院,還有禪學院、天台學院。一般修學的道場用學會的名稱,信徒的名稱改為會員。寺院的建築也不要用宮殿式建築,而用最現代化的建築,表示佛教確確實實在領導這個時代,佛教不是落伍的,佛教永遠在精進,永遠日新又新。這樣,佛教才能發揚光大。大道場的建立,最理想、最必要的,是建立廣播電視、傳播衛星,把佛法用衛星傳播到全世界,這才是佛教現代化的道場。法寶後面,給我們介紹地神護法的重要,含義非常深,讓世間國王大臣、真正有力量的長者居士,擁護佛法。

2007-11-25 06:16: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每日靜思語
傳播「真」的訊息,透過「美」的作法,引導人向「善」。
2007-11-25 10:18: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每日靜思語
善業共聚,趨吉避凶。
2007-11-25 22:06:2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地藏经》的启示

                                   ----------世尊三度放光


爾時世尊,從頂門上,放百千萬億,大毫相光。

裡面表法的意思很深。本經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分都放光,這樣的經典,非常稀有。看到這個現象,就曉得這部經典,這個法門,是如來不思議的經典法門。這部經典、法門,在整個佛法的地位、重要性,在此可領會。





                             -----------僧寶續佛慧命

見聞利益品,這一品講僧寶。佛法的承傳靠僧寶,所以僧寶列為三寶之一。僧寶有責任傳持佛法,一代接著一代,續佛慧命,使佛法能常住世間。正法久住這個使命落在出家人的雙肩,所以出家人的素質不能不講求。出家唯一的責任就是續佛慧命。要使佛法久住,出家修行要像個樣子,行持要做社會大眾的榜樣,無論道德,學問的修養,都要達到一個相當的程度。

經文裡提到兩尊菩薩,做為僧寶的榜樣,一為地藏菩薩,一為觀世音菩薩,說明出家修學要以這兩個人做榜樣。代表地藏菩薩的是地藏菩薩本願經。代表觀音菩薩的有三經,都附在大乘經當中。第一部,華嚴經觀自在菩薩章,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參訪觀音菩薩,觀音菩薩在華嚴會上代表第七迴向菩薩,觀音菩薩給善財童子宣講自行化他的法門。這一章經裡面,菩薩自己怎麼修行,怎麼樣普度眾生都說到了,是我們應當學習的。第二部,在楞嚴經第六卷,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這一章經文重點是教我們修學的方法,他怎麼修成無上菩提,提供給我們作參考。經裡所講的都是原理原則,適用於任何法門,學禪的可以用它,念佛、學佛的也可以用它。第三部,是法華經裡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普門品的重點是菩薩如何幫助苦難的眾生,教我們幫助苦難人的一些要領、一些作法。三經要仔細研究,把它變成自己自行化他的綱領,這叫學佛,才能稱之為名實相副的僧寶。

本經末後歸結到三寶,這才能成就圓滿的修証
2007-11-26 12:15:2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每日靜思語
邊學邊看,看別人也看自己,才能修正好自己的形態。
2007-11-26 20:03: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每日靜思語
施行任何醫療行為,務須懷抱尊重生命的原則。
2007-11-27 17:23: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每日靜思語
體會人生的苦難,就是在會通佛法的妙理。
2007-11-27 20:59: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转〉共同圆满持诵药师佛心咒一亿遍:回向依怙主大宝法王

【致敬】

向往清净善业的诸位大德!

雪域藏地转世创始者、多部显密典籍授记的历代法王噶玛巴。其中第十六世法王噶玛巴日佩多杰未圆寂前曾嘱咐道:「若能持诵药师佛咒语至少一亿遍,对于未来众生异熟果报的各类难治疾病,将有大利益。」语后,驻锡地隆德寺虽即持诵多月,但持诵未竟,第十六世法王(1924-1981年)示寂,至今仍未圆满。

承受饮食、衣服与正法恩德眷顾的鄙人以为,若能圆满至尊上师的心愿,自己将积聚资粮,并能敦励他人向善;透过集众持诵药师咒语的圆满,祈愿持教大师们,尤其是法王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足莲永固;教众佛业,任运成就。

加拿大多伦多 大乘深明苑 住持
扎西敦珠喇嘛 敬上


---------------------------------------------------------------

【如何回报持诵次数】

顶礼 南无药师琉璃光如来!

身色犹如琉璃宝山王,能除一切众生疾病苦,
菩提萨埵八尊作围绕,持大宝药本尊我赞礼!


经加拿大多伦多「大乘深明苑」住持喇嘛扎西敦珠授权,华人信众向「福德海」双月刊统一登记报数。为方便统计数量,请参与者念诵数量以「万」为单位,务必完成相关数量后才向「福德海」双月刊邮箱登记。本刊将信众已圆满持诵心咒的数量统计后,会呈送到菩提迦耶金刚座圣地,在2007年12月25~27日由依怙主大宝法王主持的「药师佛大法会」中共同回向。

药师佛心咒:爹雅他‧嗡‧贝卡则‧贝卡则‧玛哈贝卡则‧那杂萨摩嘎爹‧梭哈

药师佛心咒教学网址:http://www.damkar-ling.cn/GB/dulmurinpochesongs.asp

---------------------------------------------------------------

【报名方式】

报名报数:Kagyu1188@yahoo.com
截止日期:2007年12月17日(周一)


a. 参加者姓名(中英文姓名皆可)
b. 已圆满持诵药师佛心咒的数量 (请以「万」为单位)
c. 参加者的居住地


希望大家踊跃参加,并将此讯息转告更多的佛友一起共修,共同持诵「药师佛」心咒一亿遍的善举。

以此诸功德回向:三乘教法的持教大师们,尤其是吾等依怙主大宝法王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足莲永固,教众佛业,任运成就。

愿 善妙增广!

福德海 双月刊 合十

2007-11-28 03:42: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標題 : 幸福的哲學
人人心中有愛,人人也都有無限潛能;愛的良能一旦發揮,就能產生無限力量,讓苦難的人們,一步步踏上幸福人生。 地球就像是個大家庭,天蓋地載如屋宅,萬物生活其中,正像父母、師長、兄弟、子女,應該彼此互愛;而地球資源有限,萬物應該共享,人類切莫耗竭、破壞,危害下一代。 幸福家庭的哲學,就是知福、惜福、再造福。天下苦難偏多,我們不能消極地徒嘆無奈,要積極發揮就拔苦難的力量;一善可破千災,多善則可造福人間。 一秒鐘有多長?很短暫。假如有六十個人,在同一秒鐘付出,就能累積一分鐘的成果。 一個人影響的範圍有多大?微不足道。假如在不同地點,許多人同時行善,影響地範圍就能擴大。 一個人能救多少人?假如很多人同時拉拔一個人,就不會有困難。 珍惜時間、珍惜人與人之間,自然就會加深力量,擴大影響。 生命沒有貴賤;有毅力、勇氣,就能凝聚成一股股愛心接力,讓苦難的人們,一步步踏上幸福的人生。 四十多年前,三十位家庭主婦每天提起菜籃出門前,在竹筒裡投下助人的五毛錢;這念善心銘刻在心,從分秒開始累積,滴水成河、粒米成籮,才能開啟慈濟「教富濟貧」之門。 慈濟「把握當下,恆持剎那」,在鄰里間帶動、啟發愛心與潛能,這分力量集合起來,即能照護芸芸眾生。 期待大家用愛護生、相互疼惜、時時感恩,讓光明照亮人心;照亮世間。人心有愛,天地就寬!
2007-11-28 12:45: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每日靜思語
有感恩就有感動,有感動就有一股推動的力量。
2007-11-28 20:45:39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