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E 计划是 1983年底提出的,最初计划给 JG71 和 JG74 的 75 架 F-4F 做全面的升级,而对 JBG35 和 JBG36 的 F-4F 只做适度的改进。后来 JBG36 改为 JG73 截击联队,所以全面升级的 F-4F 增至 110 架。
ICE 计划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所有的 F-4F 安装 Honeywell 公司 H-423 激光陀螺惯导系统,GEC 公司大气数据计算机以及新的军标 MIL1553B 总线。第二阶段所有担负截击任务的 F-4F 完成剩余升级项目。
第一阶段改进始于 1988 年 10 月。1989 年改进项目中增加了利顿公司的 ALR-68(V)-2 雷达告警接收机。第二阶段的改进比原计划时间延长了不少,主要是因为和 AIM-120 相关的问题拉了后腿。第一架首飞的 ICE 改装机的是 3715 号,于 1989 年 7 月首飞。它只能够发射 AIM-120 而无法提供制导。第二架是 3713 号,它完成了全套设备改装,于 1990 年 4 月开始测试飞行。
对截击机部队的改装开始于 1991 年 7 月。F-4F 首次发射 AIM-120 实弹是在 1991 年 11 月 22 日。1992 年 7 月 JG71 已经有六架“鬼怪”完成改装。
F-4F/ICE 试射 AIM-120
F-4G“野鼬鼠 V”
美国空军把经过改进执行空对地反辐射任务的 F-4E 称为 F-4G“野鼬鼠”,数量是 116 架。其实更早的时候海军中也有一种 F-4G,不过那是 F-4B 的改进型,装备了自动着舰系统,二者差别很大。
直到 1960 年代末期 F-105F“野鼬鼠 III”都在压制越南的雷达方面担任主角,但是到了 1970 年代由于 F-105 停产和战场的损耗,其数量已经远远不足。很显然必须有新的机型来接替这个重任。美军把 36 架 F-4C 改装成 EF-4C“野鼬鼠 IV”,但是一些先天不足限制了它们的作战效能。比如 EF-4C 不能使用“标准”反辐射导弹。因此 EF-4C 只能作为一种过渡机型,将来会有更合适的飞机取代它们。
麦道和空军都看中了 F-4E 宽大的机身,认为它可以携带足够的电子设备和武器遂行反辐射任务。工程人员挑选了 YF-4E(65- 0713)作为实验机,在其上安装了 AN/APR-38 雷达告警和攻击系统,结果十分令人满意,于是空军决定把 116 架时数短的 F-4E 改装为反辐射攻击机。该计划被命名为“野鼬鼠 V” 。
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试飞的 YF-4G 原型机
在该计划中还使用了几架 EF-4D 和 F-4E。F-4E(69-7254)被改为 YF-4G 原型机 ,之前它被称为 F-4E“先进野鼬鼠”。F-4G 继承了后期型 F-4E 的前缘机动缝翼,机炮被取消,代之以炮口整流罩和 AN/APR-38 雷达告警攻击系统的侧视雷达天线和电缆。该系统的程序在中队级别就可以进行升级,能够区分敌雷达型号并按照威胁程度进行排序。机鼻下的整流罩上有进气口,作用是引入冷空气对电子设备进行冷却。
F-4E/G 机鼻的不同之处,Picture from Squadron-Signal F-4 in Action
F-4G 机鼻的 AN/APR-38 天线
F-4G 全身有多达 52 个接收发射天线。主要的接收天线位于下巴上的独木舟状的容器内,其余的安装在垂尾顶端的设备舱内。8 片突出在机身外的刀状天线提供了低频全向接收功能,另外 5 片有方向性而且能够给出威胁目标的方位并显示在后舱的屏幕上。
F-4E/G 垂尾的不同之处,Picture from Squadron-Signal F-4 in Action
[ 本帖最后由 martinchi 于 2008-6-8 00:39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