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我在路上

【新淫荡帮第4楼】哀悼日

3227
回复
69618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当时,莒是齐国和鲁国之外的东方大国,附近的贵族与国君,在本国住不下去时,都喜欢投奔莒国。这时,在莒国的外国贵族,除了齐公子小白之外,还有谭君、鲁庆父。因为鲁国人赂莒交出鲁庆父,又食言不送贿款,鲁国和莒国之间曾数次发生战争,莒国被打败。结果,鲁国也有了戒心。在鲁庄公二十九年(前665年),在城诸及防(东防,在今费县东北40余里处)布防,就是为了防备莒国。
齐桓公由于标榜尊王攘夷,所领导的几次会盟,莒都不得参加。后宋襄公欲霸诸侯,也领导了几次会盟,莒亦未获准参加。
2008-5-20 01:10: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中期
自鲁僖公二十四年(前626年)至鲁成公十四年(前577年)是莒国历史的中期。这时,是晋文公继齐桓公后当霸主,以及邲之战后楚庄王继为霸主时代。莒国在这一阶段,历经兹平公、纪公庶其、厉公季陀、渠邱公朱四代君主。他们先后参加了中原各国的几次会盟,外交上初步活跃。
晋文公虽然也提出了尊王攘夷,却未在会盟中强烈的表现出来,所以莒国得以参加了有名的践土之盟。此时,齐国继续向东方讨伐。记载明确的是前600年伐莱国,占领根牟。莱国为东夷,根牟又在莒国的边境,所以齐国于前598年及前596年有两次侵略莒的战争。《左传》对于后一次伐莒记载到:“莒恃晋而不事齐故也。”部分说出了齐国、莒国双方的打算:与莒国同时,被晋文公邀请参加会盟的小国邾国,本是鲁国的禁脔。此后,齐国想要吞并莒国,鲁国想要吞并邾国,二大国的首领经常派使者或亲自会晤。
前599年,鲁国出兵伐邾国,第二年,两国连兵攻打莒国。第三年,楚国在“邲”打败晋国,齐国见莒国失去了盟友和援助,于是,便无所顾忌的,在第四年再次侵略莒国。此后十年间,齐国自持强大,开始欺负鲁国,又侮辱晋国派来的使臣,形势发生变化。晋国、鲁国、卫国、曹国在前589年合兵伐齐国,败齐于“鞍”。于是,莒国得到恢复,前584年以后,莒国又参加了以晋国为盟主的马陵之会及蒲之会。
后来,可能由于齐国和鲁国相继侵略,也可能由于莒君渠邱公无能,莒国的三座城池经常为楚国所攻破,但楚国不能据而有之,不久退出。前574年渠邱公死,子密州即位,史称黎比公
2008-5-20 01:10: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中后期
自鲁成公十五年(前576年)至鲁襄公三十一年(前542年)为莒国历史的中后期。在这一时间段前期,晋悼公领导的晋国重新称霸。后期,宋国向戌建议晋国、楚国弭兵,争霸局面稍得缓和。
晋国势力重新强大之后,30年之内,举行了大会盟24次,莒全部参加。由于多次参加盟会,莒似乎逐渐以大国自居,莒的君主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开始对外用兵。一开始,就合邾国联合,共同侵略郐国。
郐国在莒国的西南,离鲁国比较近,便向鲁国求援。但是,鲁国被打败,郐国终于为莒所灭。鲁国的君主认为国家到受到了威胁,加强位于东疆的费城的防护。前565、前563、前561年,莒三次进攻鲁国。
看上去,仅仅是争夺边境上的田地,然而鲁国却以为:“莒人间诸侯之有事也,故伐我东鄙。”。当时,晋国、楚国继续争霸,齐国、鲁国也都在中原争霸,莒就钻了空子。
由此看来,莒渐渐强大之后,也回想别的国家一样拚命侵略邻国。史书里评价,春秋无义战,莒也不可能例外。莒国的兵力,这时看上去很强。前555年,以晋为首的12个国家联合讨伐齐国,莒曾要求以“车千乘”从东南方向袭击齐国。这一次,齐兵吓得不敢出战,晋军焚烧了临淄。12个诸侯国的属下之兵后来到达了齐国的南方边境。齐军坚守城池,未导致很严重的惨败。然而,齐国对莒极为不满,开始有了报复之心。
莒君黎比公治理国家,《左传》称之为“虐”,又说“国人患之”,指的就是他不顾国力,不想百姓安危,经常与齐国、鲁国争战,民不堪命的情况。黎比公处于齐国、鲁国两国大规模开辟疆土的时候,利用强大的晋国为援,以攻为守,也确实能算是较好的策略。因而,这一阶段是春秋时期,莒最活跃的时期。黎比公死后,莒逐渐走向衰亡。
2008-5-20 01:10: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末期
自鲁昭公元年(前541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为莒国历史的末期。这一时期,晋国公室逐渐强大,国力内耗不复外顾,莒失去了援助。莒君在历史上有记载者,有展舆、着邱公去疾、庚舆、郊公与狂5人。嗣后入战国,莒事无记载,公元前431年,楚国灭莒。
在这段时间内,莒国的国土经常被齐过、鲁国占领,国势渐渐变得虚弱,只好采取守势。而且,莒国有内乱,展舆当国君后,夺走了「群公子」秩的权利,群公子怀恨在心,把公子去疾从齐国召回,立为莒国君主。展舆在吴国避难,他的党羽务娄等3人奔赴齐国,带走了「大庞」、「常仪靡」二邑。后来,「牟夷」又去鲁国,把「牟娄」及「防」二邑送给鲁国。
前532年,鲁国伐莒,攻占了「郠」。「郠」位于今沂水县边界,也是莒国的门户,因此,莒国西疆撤走了所有防守部队。在这时,莒仍然内乱不止。国君去疾死后,蒲余侯杀公子意恢,从齐国迎回了去疾之弟庚舆成为国君,此后莒国成为齐国的附庸。
前523年,莒想摆脱齐国的控制,两次导致齐国的攻击,但此时,莒的国力大大缩退,比不上周围的国家。在战国时代,楚国的势力扩张到淮河上游,灭亡了蔡国,进而灭莒。但是,莒离楚国还是比较远,楚不能长期占有莒地,莒国的全境最终成为了齐国的疆土。
2008-5-20 01:11: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纪国

纪国,是位于商朝东方的诸侯国,国祚延续到西周到春秋时代。国君为姜姓。国都纪,位于山东半岛中北部,渤海莱州湾的西南岸的今寿光市。寿光、莱阳和烟台等地有出土纪国铜器。
纪国位于齐国以东,莱国以南。疆域不亚于齐国或鲁国。西周夷王年间,王烹杀齐哀公昂。传说是纪侯进谗言的缘故。两国结仇。齐国一直伺机吞并纪国,报仇是一个原因,其实灭纪是齐国扩张的必由之路。纪国选择与鲁国结好,借齐鲁两强国的矛盾而自保。鲁国力图保存纪国,抑制齐国的扩张。这种三国关系从公元前8世纪入春秋到公元前690年纪国灭亡,贯穿始终。
鲁隐公时代和鲁桓公初年,鲁国国势极盛。尤其是公元前699年,鲁国纪国郑国联军大败齐国宋国衞国南燕国联军,此战终结了“齐僖小伯(霸)”的局面。纪国得以安定一时。鲁桓公趁势于公元前695年,在鲁桓公齐襄公和纪侯三国君主的盟会上试图使齐国和纪国和睦。然而同年,齐国军队侵犯鲁国边境,边境上打了一仗。说明鲁桓公的调解失败。第二年公元前694年,鲁桓公和郑君子亹被齐襄公杀死。鲁郑两国顿时不及考虑保存纪国。形势急转直下。
公元前693年,齐国军队驱走纪国的郱鄑郚三邑居民,占有三邑土地。公元前691年,纪国分裂。纪侯之弟纪季以纪国的酅地投降齐国,做齐国的附庸。同年鲁庄公试图和郑君子婴商量保全纪国,郑君以国内部不安定为由拒绝。公元前690年,齐国军队攻破纪国都城。纪侯将剩下的国土交给纪季,出国逃亡一去不返。纪国灭亡。
2008-5-20 01:12: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邾国

邾国(又名邾娄国、小邹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曹姓。
据《滕县金石志》载:“清道光十年(1830),城东北八十里凤凰岭涧沟中,出伯俞父诸器 ……其中鬲、盘、匜等铜器铭文中,皆有邾字。“许慎的《说文解字》:“邾 ,蜘蛛也,从黾朱声。”邾国的“邾”字,无论在西周还是春秋时期的铜器铭文中,写作蜘蛛形,即今之“蛛”字。据此,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郭克煜先生在其《邾国历史略说》一文中认为:“由蛛字字形得知,邾国先人曾以蜘蛛为图腾,建国之后,即以蛛为国名。后来,为书写方便起见,改从邑朱声之邾字,《邾公钟》之邾字,正是这样写的。”图腾崇拜则是原始社会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约与氏族公社 同时发生。在春秋以后的文献中,其“邾”字亦有几种不同的写法。《春秋》、《左传》中写作“邾”;在《国语·郑语》、《孟子》中写作“邹”,在《史记》、《汉书·地里志》中写作“驺”。音同而字异,其实皆一事。邾国,亦称邾娄国,历史典籍多有记载。《汉书·地理志》:“故邾国,曹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左传·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在邾文公之前,邾娄国逐渐被分为3个国家,即邾、小邾(倪)和滥,历史上被称为“邾分三国”,时当在春秋前后。我们通常所说的邾国,不包括后两者。当代著名学者王献唐先生,在其《邾分三国考》中,说其疆域大概为:“邾,在今邹县中部、南部,济宁东境,滕县北境,东、西、北三面界鲁”。邾国常受鲁国侵掠,《左传》载:“鲁师入邾,邾人保于绎”;邾国也曾在反击鲁国的侵略中,“获僖公胄,悬诸鱼门”。不仅黎民百姓蒙受苦难,而且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遂有“三迁”之举。从史书记载看,邾国早时定都于訾娄(今曲阜市息陬一带),所以邾国亦称邾娄国。二迁于邾瑕(在今济宁市南5公里处)。但是这里地势低洼,常年遭受水灾的侵害,为避下就高,又三迁于峄山之阳。 至于迁都原因,《左传》载:鲁文公十三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公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君,以利民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公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峄山之阳,地理形势优越,易于防守;土地比较肥沃,适于发展农业生产。文公定都后,战乱威胁大为减轻,洪水亦不再为患,邾国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奠定了邹城市古代行政区划的基础。
2008-5-20 01:12: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邾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曹挟 前1046年-前?年

曹非   

曹成   

曹车辅   

曹将新   

曹訾父   

邾武公 曹夷父(曹颜)  

曹叔术 前795年-前781年

曹夏父 前780年-前?年

邾安公 曹仪父(曹克) 前?年-前678年

邾宪公 曹琐 前677年-前666年

邾文公 曹蘧蒢 前665年-前615年

邾定公 曹貜且 前614年-前573年

邾宣公 前572年-前556年

邾悼公 曹华 前555年-前541年

邾庄公 曹穿 前540年-前507年

邾隐公 曹益 前506年-前486年

邾桓公 曹革 前485年-前474年

邾隐公 曹益 前473年-前471年

曹越 前471年-前?年

#曹越之後8世灭亡。
2008-5-20 01:12: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邾国国名之由来

据《滕县金石志》载:“清道光十年(1830),城东北八十里凤凰岭涧沟中,出伯俞父诸器 ……其中鬲、盘、匜等铜器铭文中,皆有 ( 、邾)字。“许慎的《说文解字》:“ ,蜘蛛也,从黾朱声。”邾国的“邾”字,无论在西周还是春秋时期的铜器铭文中,写作蜘蛛形,即今之“蛛”字。据此,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郭克煜先生在其《邾国历史略说》一文中认为:“由蛛字字形得知,邾国先人曾以蜘蛛为图腾,建国之后,即以蛛为国名。后来,为书写方便起见,改从邑朱声之邾字,《邾公钟》之邾字,正是这样写的。”图腾祟拜则是原始社会一种最早的宗教信仰,约与氏族公社 同时发生。在春秋以后的文献中,其“邾”字亦有几种不同的写法。《春秋》、《左传》中写作“邾”;在《国语·郑语》、《孟子》中写作“邹”,在《史记》、《汉书·地里志》中写作“驺”。音同而字异,其实皆一事。邾国,亦称邾娄国,历史典籍多有记载。《汉书·地理志》:“故邾国,曹姓,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左传·文公十三年》(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在邾文公之前,邾娄国逐渐被分为3个国家,即邾、小邾(倪)和滥,历史上被称为“邾分三国”,时当在春秋前后。我们通常所说的邾国,不包括后两者。当代著名学者王献唐先生,在其《邾分三国考》中,说其疆域大概为:“邾,在今邹县中部、南部,济宁东境,滕县北境,东、西、北三面界鲁”。邾国常受鲁国侵掠,《左传》载:“鲁师入邾,邾人保于绎”;邾国也曾在反击鲁国的侵略中,“获僖公胄,悬诸鱼门”。不仅黎民百姓蒙受苦难,而且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遂有“三迁”之举。从史书记载看,邾国早时定都于訾娄(今曲阜市息陬一带),所以邾国亦称邾娄国。二迁于邾瑕(在今济宁市南5公里处)。但是这里地势低洼,常年遭受水灾的侵害,为避下就高,又三迁于峄山之阳。 至于迁都原
2008-5-20 01:13:0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因,《左传》载:鲁文公十三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公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君,以利民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公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峄山之阳,地理形势优越,易于防守;土地比较肥沃,适于发展农业生产。文公定都后,战乱威胁大为减轻,洪水亦不再为患,邾国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奠定了邹城市古代行政区划的基础。
2008-5-20 01:13: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宋国

宋国是中国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都城睢阳(今河南商丘)。其疆域最大时包括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武王将当时沦为奴隶的商朝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公爵。微子启下传七代到宋厉公。厉公杀死哥哥炀公即位并说:“该继承愍公的是我”。厉公去世,儿子釐公即位。釐公在位28年去世,儿子惠公即位。惠公在位30年去世,儿子哀公即位。哀公即位1年去世,儿子戴公即位。戴公即位34年去世,儿子武公即位。武公即位18年去世,儿子宣公即位。宣公即位19年,患了重病,他并没有把君位让给他的儿子殇公而是让给了自己贤明的弟弟穆公。不久,宣公逝世了,穆公应宣公的要求即位。这一年是公元前728年。穆公在位9年去世,临终前把君位让给了宣公的儿子殇公。殇公喜好战争,在位十年中就发生了11次战争,人民苦不堪言,于是重臣华督在公元前710年杀了殇公而从郑国迎立穆公儿子庄公。庄公在位19年去世,儿子愍公即位。愍公九年(公元前682年)愍公被南宫长万怒杀,弟弟桓公即位。桓公在位31年去世,儿子襄公即位。襄公八年(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去世,其儿子争夺君位。齐公子昭逃亡宋国。襄公妄图接续齐桓公霸业便联合曹、卫、邾三国攻齐。四国联军攻占了齐都临淄,立公子昭为齐孝公。襄公立了齐孝公又不顾公子目夷的劝阻决定在鹿地与齐、鲁、楚会盟称霸。不料楚成王不同意襄公称霸。襄公发怒,在十三年(公元前638年)发兵讨伐楚盟国郑国。楚国带兵援救与宋军战于泓水。襄公再次不听公子目夷的良言,自诩“仁义之师”而不趁战机攻楚。结果宋军大败,襄公受伤,于第二年夏去世。儿子成公即位。成公四年(公元前633年)楚成王再次攻宋。成公向晋文公求救。五年(公元前632年)初晋楚会战于城濮,晋军胜,宋国之围解。这场战役奠定了晋国的称霸。成公在位17年去世,儿子昭公即位。昭公暴虐,在位第9年(公元前611年)大臣杀死他立了他的弟弟文公。文公、共公、平公时,华元专政,宋公室衰微。文公在位22年去世,儿子共公即位。共公在位13年去世,儿子平公即位。平公在位44年去世,儿子元公即位。元公在位15年去世,儿子景公即位。景公爱护百姓,发展军力,十分贤德,因而宋国再次强盛起来。景公三十年(公元前487年)宋灭曹。景公在位65年去世,其侄孙昭公攻打景公太子自立为君。昭公在位47年去世,儿子悼公即位。悼公在位8年去世,儿子休公即位。休公在位26年去世。儿子剔成即位。剔成改姓戴氏。剔成在位41年被弟弟偃杀死,偃即位为君。君偃初年,对内修王政,讲仁义,迁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对外发展武力,连续击败齐、魏、楚,并灭掉滕国。十一年(公元前317年),君偃自称为王,从此沉湎享乐,暴政不断。诸侯皆称“桀宋”。四十三年(公元前286年),齐愍王发兵灭宋,君偃死在魏国。宋立国761年,共26世,32君。
2008-5-20 01:13: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宋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
宋微子启 子启
宋微仲 子衍
宋宋公 子稽
宋丁公 子申
宋前愍公 子共
宋炀公 子熙
宋厉公 子鲋祀
宋厘公 子举 在位17年
宋惠公 子(闲+见) 在位30年
宋哀公 在位1年
宋戴公 在位34年
宋武公 子司空 在位18年
宋宣公 子力 在位19年
宋穆公 子和 在位9年
宋殇公 子与夷 在位9年
宋庄公 子冯 在位19年
宋后愍公 子捷 在位11年
宋前废公 子游 在位1年
宋桓公 子御说 在位31年
宋襄公 子玆甫 在位14年
宋成公 子王臣 在位17年
宋中废公 子御 在位1年
宋前昭公 子杵臼 在位9年
宋文公 子鲍革 在位22年
宋共公 子瑕 在位13年
宋平公 子成 在位44年
宋元公 子佐 在位15年
宋景公 子头曼 在位64年
宋后昭公 子特 在位47年
宋悼公 子购由 在位8年
宋休公 子田 在位23年
宋辟公 子辟兵 在位3年
宋后废公 子剔成 在位41年
宋康王 子偃 在位47年
2008-5-20 01:14:0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杞国

杞国是中国历史上自商代到战国初年的一个诸侯国,国祚延绵1000多年,国君为姒姓,禹的后裔。杞国建国于商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公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

杞国是小国,史书罕有记载,《史记》虽有“陈杞世家”记载陈、杞两国的历史,但对杞国的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而且还特别说:“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这样的小国,在周围强邻的压迫下,被迫屡有迁徙。杞国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

杞国虽小,但也有其重要意义,那就是杞国人乃是夏朝王室之后,存有夏礼,因此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只是由于杞国文献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论语·八佾》)。
2008-5-20 01:14: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历史上还流传着一些和杞国有关的故事,《列子·天瑞》中所说的杞人忧天的故事,就发生在杞国。该成语虽说往往用来形容庸人自扰的无谓担忧,但也有人认为,这和杞国多经磨难而造成的国人忧患意识有关。

目前为止,发现的杞国存在的考古证据不多。共计有六块殷墟甲骨文提到了杞侯或杞地,可作为商代杞国存在的证据。而在杞县尚未找到杞国遗存,县城中曾有后人建的东娄公庙,祭祀杞国开国君主东娄公(即东楼公),该建筑在1949年后也已被拆毁。在新泰,清朝的道光和光绪年间曾出土过一批杞伯每亡所做的青铜器,2002年新泰周家庄又发现了杞国的贵族墓葬群,证实新泰曾是杞国所在地。另外,1962年,武汉市文物商店曾收购到一件杞伯每亡的簋,1966年,山东滕县出土了一件每亡的鼎。
2008-5-20 01:15: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商朝时期
商朝时期,杞国就已存在。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记载,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之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了杞(今河南杞县一带)。但后来曾数次废掉杞国封号(《史记》:“杞在商时,或封或绝”)。

杞国的存在也得到了殷商甲骨文的证实,武丁娶了一位杞国的女子(“妇杞”)为妻,是其60多个妻子之一,当时,杞被册封为侯爵,甲骨文卜辞有【杞侯】的字样。而在商纣(帝辛)时,卜辞上也有:“壬辰卜,在杞,贞:今日王步于商,亡灾?”的字样。
2008-5-20 01:15: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周朝时期
周武王灭商之后,寻找大禹的后裔,结果找到了东楼公,便封他到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同时把舜的后人封到陈国,主管对舜的祭祀。

从东楼公到杞谋娶公,《史记》记载共传四世,其间年份不详,但谋娶公在位时期,正值周厉王当政,和周武王封东楼公差了200多年,共经历了十个周王,因此,有人推算,其间杞国的世系一定有所缺漏。

杞谋娶公的时候,将杞国从杞县一带迁到了山东。当时,杞国曾先后受到宋国、淮夷、徐国等势力的攻打,无法在河南立足,只得暂到山东滕县附近的邾国避难,而后迁徙到到新泰一带。

后来,由于别国的入侵,杞国被迫继续向东迁徙。公元前646年,杞成公在位时,将杞国迁到缘陵,即今山东昌乐县附近。到了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杞文公又把国迁到淳于,即现在山东安丘县附近。

杞国弱小,又夹在齐、鲁之间,常被侵扰,鲁国就借口杞君“不敬”,多次“伐杞”、“入杞”,侵占“杞田”。杞国为求自保,便和晋国结盟。
2008-5-20 01:16:05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