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zfgzd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

712
回复
109868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引用:
作者: 魔影再现
这些没用..最重要是敢于出手的勇气....一把小刀,只要敢于往要害捅.就够了.......HAHAHA.....




哈哈乖阿,塑料小刀也会割到宝宝的手的, 小心危险物!

-------------------------------------------------------
No56791江湖人士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3513066", true);  
光明使者
2006-10-5 09:18: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1 看到一群一群的小阿和老黑要小心了。让人围上了打不过还跑不了,所以能躲多远躲多远

2 落单的小阿小黑 我门不用怕他,一般这种情况下,他们没胆子上来挑衅;偶尔有的会鼓着胆子上来讹诈你一下,不用和他搭话,直接用英语FUCK他,他再缠着你,就给他一电炮,要打眼睛,狠点!最好打的时候加点动静,嘴里要喊些VOLEUR之类的,一来给自己壮声势,二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注| 如果此时身处黑人区或阿人区,嘴还是不动为妙,否则容易招致群搂……)

3 最讨厌的就是遇到两人一组的作案,因为人不是很多,我门一般不会注意他们的,而到发现他们用意时,可能避已经来不及了。对这种偶就没啥办法了,大家量力而行。兜里钱少的话,说实话,认倒霉也不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但如果身上的东西比较重要的话,那不行就拼了吧。我是每天都有一把小刀在兜里,只是还没用过。

---------------------------------------
No46743没良心的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3527471", true);  大天使
2006-10-5 09:19:0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原贴第九页转完  天天在努力 !
2006-10-5 09:20:0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第三章 从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
1116 世纪)
第一节 经济的发展与城市的复兴
一、农业生产的进步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9 世纪的高卢,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
下,铁制工具很少,农民使用的工具大部分是木制的。9 世纪安那贝王室领
地的财产清册记载,一个耕种 100 多公顷土地的庄园,全部铁制工具仅有 2
把铁锹、2 把长柄镰刀、2 把普通镰刀,其余工具全是木制的。在科尔比修道
院,仅有 2 把铁铲、6 把铁锄、2 把普通镰刀和 1 把长柄镰刀。重犁虽已见到,
但由于牵引动力缺乏,制造需较多的铁,价格昂贵,很少使用。耕地时大多
使用不能深翻土地的轻犁。三圃制大约在 8 世纪卡洛林朝时已采用,但并未
得到推广。而且,当时不少劳动者仍处在奴隶枷锁之下,既损伤了他们的生
产积极性,也妨害了人口的增长。这时,人烟稀少,田地荒芜,有人估计,
6 世纪的高卢,大约每平方公里仅有 5.5 个居民,耕地仅占全部土地总面
积的 3.44%
约从 9 世纪起,生产力才有明显的发展,首先,劳动者的积极性得到提
高。在领主大地产上,奴隶集约劳动逐渐消失,昔日的奴隶成为农奴,提高
了生产积极性。人口也有所增长。从 11 世纪下半叶到 14 世纪中叶,法国人
口大约增长了 3 倍。其次,生产工具得到明显的改良。卡洛林朝以后,许多
新的铁矿被开采,铁制工具迅速增加,新的生产工具不断涌现,尤其重要的
是一种带轮重犁的推广、采用,使北部淤积地得到深耕,发挥了地力,较之
轻犁大大节省了耕作时间。马具的改良和马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也是一件
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8 世纪后,马具渐得改良,即在马蹄上钉铁掌和使用
新挽具,使马逐渐成为农业生产上的主要牵引动力。挽具的改良也使耕牛作
用得到更好的发挥。10 世纪后,马拉重犁在法国成为普遍现象,提高了劳动
生产率。第三,生产技术水平也有了提高,首先是三圃制得到推广,11 世纪
后,在某些地区又出现了四圃制耕作方法,既扩大了土地利用面积,也丰富
了作物品种。并且开始注意施肥和保护地力。社会生产力的这些进步,推动
了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土地垦殖运动]人口的增长增加了对耕地的需要量,要求开辟新的耕
地。劳动力的增加和生产工具的改良,又为土地垦殖准备了条件。大约从 1050
年前后起,在法国开始了土地垦殖运动。在法国北部进展较早,南部稍晚,
到大约 1300 年前后暂停,持续了约两个多世纪。
法国的土地垦殖活动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深入森林地带,辟林造田,
建立村庄。到 11 世纪末,在法兰西岛、安茹、波亚图等地森林地带已出现了
不少农业定居点。1213 世纪更多的森林受到袭击,虽然大多数森林并未完
全毁灭,但森林复盖面积却大大减少了。二是开拓沼泽荒草地,尤其发生在
佛兰德尔及其它海滨、河滨地带。以上两种方式主要是召集移民垦殖。第三
种形式是农民就地开辟未被耕种的森林荒草地带,扩大耕地面积。最后一种
形式是土地垦殖运动的主要形式。
土地垦殖运动的主要劳动力无疑是农民,但封建领主和教会组织对垦殖
运动也起了很大作用,封建主为了扩大土地面积,开辟新的财源,常常积极
组织移民垦荒,并提供一定的资金。在朗基多克地区,有的封建主委派传令
官,沿街敲锣鸣号,召集农民移民垦田。许多基督教修道院也积极参与了垦
殖活动。
土地垦殖运动的影响是深远的,它改变了乡村的自然面貌,增加了耕地
数量,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导致了封建生产
关系的某些变化。为招徕劳动力,封建主往往同移民订立契约,给移民提供
更为优越的条件,如在新垦的土地上免除劳役、减轻剥削量及赋予移民一定
的人身自由等。农民纷纷参加垦殖活动,又给旧的封建庄园经济以巨大冲击,
迫使封建主改变庄园经营方式。在 12 世纪的巴黎地区,对农民的劳役制剥削
逐渐衰落,固定地租数量的桑斯租地和分成制租地产生和发展起来,逐渐取
代庄园劳役制。
[农业产量的提高和农民地位的改善]由于生产力的发展,11 世纪后法国
农业生产显示出明显的进步。在农业产量上,9 世纪时安那贝王室地产上种
子与收获量之比,小麦为 11.8,大麦为 11.6,黑麦为 11,而到 11
13 世纪,不少地区种子与收获量之比已达 1415 16 1314
纪农业产量有了新的增长。在巴黎以北平原上,小麦种子与产量之比达 1
8,在冉纳维里埃,谷物为 189,燕麦为 110。南方稍低,在朗基多克,
小麦仅 145,普罗旺斯一些地区,一般为 134。就全国总体看,种子
与产量之比在 1210 之间。14 世纪 30 年代起,百年战争和黑死病影响农
业生产,产量曾有大幅度降低。13401450 年在巴黎盆地谷物产量降低了 50
60%,在法兰西岛降低了 60%以上,在康布雷齐,15 世纪中叶较之 1320 年,
小麦产量降低了 60%
1113 世纪,随着农业产量的提高和封建剥削走向固定化、习惯化,农
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明显的改善,相当多的人在维持生产和生活之外尚有一定
剩余。13 世纪社会各阶层的人们的饮食成份都有好转,大部分人包括农民,
不再只食用谷物、面包以充饥,肉、蛋之类的消费也有增长。在社会地位上,
农民开始摆脱农奴制枷锁,争取人身自由。
但在 1314 世纪,由于封建剥削的加重,农民深受地租、什一税和国家
赋税等项剥削之苦,总收入中的一半以上被封建主拿走。同时,由于人口的
增长,农民占地面积缩小,经济状况趋向恶化。根据粮食产量、消费量和封
建剥削量等因素,西方史家对此时法国农民维持最低生活水平所需要的土地
面积作过估算,比较一致的标准为 5 公顷左右。而此时法国大多数农民占地
数量低于这一水平。例如,在法兰西岛,66%的农民份地少于 56 公顷,康
布雷齐地区有 3/4 4/5 的农民份地不到 5 公顷 1330 年左右法国大约
1700 万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 90%以上,即 1530 万以上,耕地面积约
800900 万公顷,人均占地不过稍稍高于 0.5 公顷。可见,此时大多数农
民单凭份地难以谋生,必须兼做短工或兼营家庭副业方能糊口。
14 世纪中叶到 15 世纪中叶正值黑死病流行、英法进行百年战争时期,
战乱和灾疫使大批农民死亡,人口锐减。幸存者经常流徙,生活没有保障,
生产也难以正常进行。在诺曼底的一个小地区,13471397 年仍在耕种的土
地占总耕地面积的 8590%,到 1424 年跌落到 58%1447 年更降至 33%1474
年增至 49%,直到 1526 年才恢复,达 9095%。灾害和战乱使生产凋蔽,广
大农民处境艰难,生活异常困苦。从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安定。
二、城市的兴起和工商业经济的发展
[城市的复兴]罗马帝国灭亡后,帝国后期的城市和城市生活并没有立即
消失。在墨洛温王朝,城市依然是政治中心,是伯爵和主教们的驻节地,同
时也是经济生活的中心,进行一定的工商业活动。但从总趋势看,城市作为
工商业中心的地位却在减弱,人们在城墙内种植庄稼、驯养家畜,城市与农
村的界限渐渐模糊起来。
9 世纪以后,随着农业经济的恢复,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工商业活动
开始有了生气。在罗马旧城、封建贵族城堡、大教堂、修道院外以及山隘路
口、港湾要津附近出现了新的居民点,这些居民点被称为“市”,市的居民
大多从事工商业活动。1007 年的一个文献首次将市的居民称作市民。一些旧
城也恢复了活力。城市的普遍复兴发生在 1113 世纪。 1000 年左右克吕
尼修道院外建立的新市,到 12 世纪已发展到 2000 多居民。9 世纪时巴黎仅
仅限于西奈岛,到 11 世纪,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工商业居民区在塞纳河右岸崛
起,称作“城”。后来巴黎大学又兴起于塞纳河右岸,出现了巴黎的第三个
部分——拉丁区,奠定了后来巴黎城市发展的基础。
法国城市之迅速复兴,是与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与农业生产的发展分不
开的。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封建主扩大了对市场的需求,增进了农民与市场经
济的联系,为城市工商业提供了原料和市场,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使
一些农民加入了工商业者行列,转变成为市民。例如在亚眠,所有市民都几
乎全部来自城市周围 32 公里地区的农村,在 12 世纪的图卢兹,55%的市民都
来自方圆 50 公里以内的农村。14 世纪的博韦有 89%的市民来自周围 50 公里
以内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工商业者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物质基础。
城市的普遍复兴,还与社会环境趋于安定有关。11 世纪中叶后,卡佩王
室和一些大封建诸侯开始镇服独立的城堡主,结束了城堡主割据称雄的局
面,建立了区域性的政治统一,逐渐出现了安定的社会环境,这对工商业经
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复兴起了保证作用。城市大都坐落在封建领主领地之内,
使领主能够获得税收,扩大财源,对领主大有好处,因此,不少领主纷纷建
设新城,保护旧城,在一定时期内也起了促进城市复兴的积极作用。
[城市自治运动]城市大都兴起于封建教俗领主的领地上,因而处于领主
的直接统治之下。不少市民在身份上仍是领主的农奴,受着农奴制的压迫。
在香槟和勃艮第地区,1213 世纪时农奴制在城市市民中十分流行,在朗城
1178 年时不少市民仍要向领主交纳作为农奴标志的“死手权”和人头税。
封建领主往往用对待庄园农奴的手段,剥削和敲诈市民,对市民利益构成了
严重侵害。市民们联合起来,同封建领主斗争,以争取人身自由,争取城市
的自治权利。
在法国,个别城市在 10 世纪末、11 世纪已取得自治权,但从整体看,
城市自治运动主要发生在 11001400 年间。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方式很
多,最激烈的方式是武装起义。在朗城、兰斯、勒芒、蒙彼利埃、里昂等城
市,市民都是经过一次或数次武装起义才取得自治权利的。城市取得自治的
另一种手段是金钱赎买,例如,莫城、特鲁瓦、普罗万等城市的自治权都是
用货币买来的。在香槟、勃艮第及法国南部一些地区,金钱赎买是最常见的
手段。还有一些城市则利用封建领主之间的矛盾和混战取得了自治权利,也
有一些城市是在公社运动的推动下,城市领主防止市民起义,而自动授予市
民人身自由和某些特权的。城市争取自治的斗争方式不同,城市自治的程度
和形式也不相同。城市自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城市“公社”。主
要流行于北部,城市公社是市民通过誓言而组成的一个共同团体,以公社作
为一个法人。绝大部分公社都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利。例如圣康坦、亚眠及
佛兰德尔地区的城市公社得到几乎完全的自治权,鲁昂等城市也取得大部分
自治权利。第二、执政官管辖的城市。主要流行于南方的普罗旺斯、朗基多
克、加斯科尼、吉恩等地区,自治程度一般胜过北方的公社,这类城市在行
政、司法、财政方面都取得了自治权,而且有的在立法、军事等方面也取得
独立地位。马赛、蒙彼利埃等城市曾一度成为实际上完全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第三、“市民城”。这种城市各地都有,但在中部、尤其是王室领地上最为
流行。这类城市没有自治权,但市民在身份地位、经济活动、司法事务等方
面都享有不少特权。巴黎、奥尔良都属这类城市。在王室领地上,还有不少
“洛里斯”型城市,其特点是没有任何自治权利,但市民人身自由,在经济
生活、社会生活方面享有优惠和特权。另外,在洛林、勃艮第地区的一些城
市中,城市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摆脱农奴制度,抵制领主敲诈。
方兴未艾的城市自治运动打击了封建领主统治势力,使市民争得了人身
自由和各种自治权利,一度保护和促进了城市工商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但自
治运动的果实却渐渐为由一些富商大贾,房地产主及高利贷者等组成的城市
贵族寡头所攫取,他们利用城市政权搜刮一般市民和城市平民,城市内部的
社会矛盾仍很尖锐。在不少城市,自治成为市民的负担,渐渐失去原来的意
义,日益增强的王室权力也对自治城市虎视耽耽,利用一切机会取消自治权,
把城市纳于自己管辖之下。13 世纪以后,一些城市渐渐丧失自治权利,到 15
世纪,尚存自治的城市已寥寥无几,城市自治运动也临近尾声。
[城市的性质和影响]城市不断发展,城市居民内部的经济和社会分化也
日益加剧,从城市居民内部渐渐分化出市民与城市平民两个阶级。市民以工
商业者为主体,包括手工业者、商人、高利贷者等。而帮工、学徒、短工及
失业居民等阶层构成城市平民或贫民。在城市中,市民在政治上据统治地位,
在经济上也十分富庶,到 1415 世纪,一些富裕的市民在经济上甚至可以跟
大的封建公侯争娇斗妍。
城市一般都是经济中心(不少城市同时也是政治或宗教中心),城市的
主要经济活动是手工业和商业,在城市发展的最初几个世纪,市民往往还兼
营一定的农业和畜牧业,这时,城市规模一般不大,大多数城市仅有数千至
万余居民,13 世纪的巴黎拥有 10 万居民,成为西欧最大的城市之一。
城市工商业通常以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作为组织形式。行会组织开始
出现于 1112 世纪。13 世纪末,巴黎大约有 300 多个行会。在 15 世纪以前
行会组织尚不普遍,但在一些没有行会组织的城市和行业中,往往由城市政
府代行行会管理职责,因此,行会手工业仍是法国城市手工业的基本特征。
15 世纪前,法国的城市工商业经济还是一种简单商品经济,城市手工业
生产的基本形式是小手工作坊,由行会师傅带着少数学徒、帮工从事劳动,
生产是个体性的,程序简单,技术落后。城市政府和行会组织还对手工业生
产的规模、程序、产品的质量和价格、原料供应、产品销售、劳动时间、帮
工和学徒的数量等问题作了全面的规定和严格的控制。城市政策的一项基本
内容是保护消费者,保护全体市民的利益,限制市民内部的相互竞争,以维
持大多数市民生产和生活的持续进行,具有很强的集体主义和平均主义色
彩。这种生产的目的主要方面还不是追求剩余价值,而是追求变相的使用价
值,尚带有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点。在手工业生产中,手工业者自己参加
劳动,但并不完全依靠自身劳动,通常还剥削少量帮工、学徒、短工的剩余
劳动。随着经济的逐渐发展,其剥削量也逐渐增大。市民手工业者的剥削是
通过掌握生产工具的所有权,垄断本行业的经营权和运用其它多种封建特权
而实现的,与资本主义剥削不同。城市手工业生产基本上是一种封建性生产。
城市商业资本主要用于中介贸易,为农村的封建经济,为城市手工业生产服
务,也具有封建性质。除从事工商业活动外,13 世纪后不少城市的市民还在
农村购买土地,成为工商业者兼封建地产主。政治上,自治城市作为一个集
体通常是国王或大封建主的附庸,它象封建贵族一样,要向其领主履行义务,
提供金钱帮助,还要组织军队为领主服军役。不论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城市
都还是封建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
然而,城市及其商品经济却是此时法国封建社会内部一个新的发展因
素,对法国封建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上,商品货币经济渗
入农村,使乡村的封建领主制渐次为封建地主制取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也促
进了地区间经济联系的加强,推进了统一国内市场的形成。经济关系的变化
为政治统一创造了条件,城市市民阶级成长为促进法国君权强化的一支重要
阶级力量,加速了政治统一、民族国家形成的进程。伴随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法国的教育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2006-10-5 09:22: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三、农村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封建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12 世纪后,封建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逐渐
从封建领主制转变为封建地主制。这种变化首先起因于封建领主制生产关系
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矛盾。领主制以庄园制为基础,而庄园制却给领主带来了
两大不便:一是庄园上的剩余产品需要出卖,增添了运输、计帐等方面的麻
烦,尤其是在当时文化落后的状况下,记帐对领主是件很伤脑筋的事,二是
庄园生产需要派管家管理,而管家常常凭其职务之便,侵吞领地产品,甚至
慢慢将领主的土地变为己有。在这种矛盾之下,领主更愿意将庄园自营地划
成小块出租给农民,收取实物或货币地租。
城市及城市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也有力地推进了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
制的转变。城市自治斗争是对封建领主权力,对农奴制度的首次有力冲击。
1213 世纪,许多地方的农民向市民学习,通过斗争取得了人身自由,并
建立了自治的农村公社。而且,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封建领主的贪欲,
促使领主将劳役租折算为货币租或货币实物混合租,到 13 世纪末,在某些商
品货币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折算过程已接近完成。货币的欲求还驱使领主
向农奴出卖解放证书,废除农奴义务。农奴解放运动的发展主要在 1316
世纪中叶。农奴的解放,使领主丧失了对农民人身上和政治上的直接统治权
利。商品经济的发展还把封建领地卷入了交换领域,使领地的等级性、义务
性都黯然失色,封建等级土地占有制走向瓦解,领主制削弱。
法国政治的统一和君权的加强,是通过取消封建领主的政治独立而实现
的,它从政治上冲击了封建领主制。此外,农民阶级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和
土地垦殖运动、十字军东侵等历史事变,也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变化。
[封建地主制的产生]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
程。领主制的衰落和被取代,大致开始于 12 世纪,最终完成于 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在法兰西岛等先进地区,到 13 世纪末和 14 世纪,领主制已不再占
主要地位。土地占有和使用方式已发生了明显变化。许多领主以固定期限的
租地形式将土地出租。在 13 世纪下半叶之后,这已成为流行的形式。固定期
限租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固定地租,在租佃期内租地者向出租人交纳
固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租。此种租地形式最初主要流行于法国北部。另一种
是分成制地租,租地者每年须将收获的农副产品按规定的成数上交出租人,
上交的成数有 1/41/31/2 不等,最常见的情况是对分制,这种租地形式
尤其流行于南部及勃艮第等地区,到 14 世纪后逐渐发展为原来封建领主自营
地的主要租佃形式。随着领主自营地的减少,农民份地所负担的主要义务不
再是劳役,而是代役租,农民须每年按规定的数量向地主交纳货币代役租,
从而获得对其份地的使用权。而且,在向封建主交纳土地转移税的情况下,
农民有权遗赠或出卖份地。土地占有和使用形式上的这些变化,正在破坏着
封建领地的等级性和义务性,昔日的领主与农奴正在变为地主与佃农。农奴
制走向衰落。在诺曼底,12 世纪时农奴制已经消失。在巴黎地区,从 13
40 年代起解放农奴的活动迅速发展,到 14 世纪 20 年代,农奴制也几乎消
失。到 15 世纪下半叶,在全国范围内自由农民占农村人口的大多数。
随着领主制向地主制转变,王权也开始强化起来,大多数封建主丧失了
独立的统治权利,被置于王室统治之下,到 1328 年,王室领地面积已达 30
万平方公里,占当时法国领土总面积(41.45 万方公里)的 5/7。土地频繁买
卖和使用方式的变化,使土地占有的封建等级性受到破坏。封建主之间身份
地位上的等级制依然存在,但以土地等级占有为基础、上下级具有权利义务、
在行政上起作用的封建等级制却瓦解了。固定在采地上的权利义务也大多失
去了意义,采地成为实际的私有地。这时,农民的“桑斯”地(份地)得到
巩固和发展,农民私有地的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土地所有制和经营方式变
化的同时,农奴制也基本废除。除在法国中部、东部某些偏僻落后地区还存
在农奴制外,15 世纪末,人身自由的农民占法国农村居民的 4/5
[阶级斗争的发展]在农村,农奴制的衰落并没有使农民与封建主的矛盾
终结。相反,阶级矛盾更加尖锐。劳役租的折算和农奴解放许可证的购得,
往往都伴随着封建主的敲诈勒索。不少农民开始陷入新的高利贷者的魔掌。
尚未取得人身自由的农民,则继续忍受着非人的耻辱和封建剥削的重负。此
外,14 世纪后,国家赋税制度开始建立,日益成为农民难以承受的负担。所
以这一时期法国农村的阶级矛盾仍然非常尖锐。农民采用多种形式反抗斗
争。
城市的兴起和发展使法国社会出现了新的阶级,产生了新的阶级矛盾。
市民与城市平民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也日益发展起来。在 1415 世纪,法国大
多数城市中都爆发过城市平民反对富裕市民和王室官吏的武装斗争。1382
巴黎爆发“铅锤党”起义,平民群众以铅锤作为武器,攻击王室收税官吏和
富裕市民。同年,鲁昂城也爆发平民起义,主要由纺织业短工等组成的起义
群众,打开监狱,抢救出在押民众,袭击王室官吏和富裕市民。但这些起义
都在王室与富裕市民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城市平民还常常与农民斗争互相
配合、互相渗透、携手合作共同反对封建势力。
在统治阶级内部,也有市民阶级与封建领主、封建地主,封建领主与封
建地主之间的矛盾。不过,农村的农民与封建主阶级、城市的平民与市民阶
级之间的矛盾则构成了法国社会的主要阶级矛盾。
第二节 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王权的增强
一、王权强化的社会背景
[王权强化的有利条件]11 世纪下半叶以后,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增
强王权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地主制经济下,不论地主还是农民,生产和生活
都离不开市场。12 世纪后,一个以地方城镇为中心、方圆数十里或更大的地
区性市场开始形成。随之,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分工也得到发展。例如,法
国北部以谷物生产和放牧业为主,城市中毛织业生产占重要地位。西南部的
加斯科尼等地则尤以葡萄的生产和加工著名,图卢兹等地的松蓝、勒芒和布
列塔尼的大麻、罗讷河北部地区的橄榄,里昂地区的蚕桑等也是地方性特产。
在地区性经济分工基础上,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增强。15 世纪后,
以巴黎为中心的统一国内市场开始形成。经济发展和经济交往关系的扩大在
客观上要求结束政治分权的局面,实行政治和领土的统一。
社会关系的变化进一步瓦解了封建分权政治存在的社会条件。在封建领
主制上升时期,领主在领地内执行着一些不可缺少的社会职能。如,他们是
领地内社会秩序的维持者,是调解纠纷、仲裁诉讼的法官、更是军事力量的
垄断者。这些原都是国家政权的职能。这些职能由领主行使,自然意味着国
家权力的式微。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交往超出了领地
范围,封建领主不再能履行这些职能。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也使经济生活、
社会生活复杂化,使法律成文化、细密化,法律诉讼日益复杂,使原来以神
命裁制和决斗作为主要司法手段的封建领主不再胜任司法职能。封建贵族在
军事上也不再是唯一的垄断者了。城市兴起后,市民组成自己的城市武装。
贵族的军事义务不能满足战争需求,13 世纪后法国国王开始招募雇佣军。所
有这些社会变化,使领主贵族日益成为一个“多余并阻碍着发展的阶级”,
他们在政治、经济、司法及军事上保持独立统治的历史正在消失,这就为加
强王权准备了社会条件。
封建地主制的形成和城市的兴起,还为封建王权的加强提供了依靠的阶
级力量——封建地主阶级和城市市民。封建地主没有独立政治统治权,缺乏
对农民的直接人身控制权,他们迫切需要一个强大的国家政权以维护他们的
特权地位,维持他们对广大农民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市民阶级为了维护
自己的经济活动,维护自己的特权和在城市内的统治地位,更需要国家的统
一和王权的强大。这两个阶级成为王权在农村和城市中的基本依靠力量。
[封建大诸侯领地的统一]大封建诸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开始镇服
割地称雄的封建城堡主,统一自己的领地,建立了一些强大的封建公国、伯
国。
封建诸侯权力的加强,应当首推诺曼底公爵。在这里,公爵权力一直比
较强大,封建城堡主分离的趋势受到有效的抑制,诺曼征服(1066)后,诺
曼底公爵常常由英王兼领。公爵不断改进领地治理,他们把整个公爵领划分
为若干个“拜宜”(bailli)辖区,辖区长官“拜宜”由公爵亲自任免。在
政治趋向安定的同时,公爵还注意扶植城市、奖励工商、发展经济。在领地
内建立起统一税收制度。到 12 世纪,诺曼底公爵领在封建诸侯领地中是政治
最为统一、管理最为有序的领地。除诺曼底外,12 世纪后佛兰德尔伯爵领、
布卢瓦——香槟伯爵领、布列塔尼伯爵领、安茹伯爵领、阿基坦公爵领、图
卢兹伯爵领和勃艮第公爵领等诸侯领地,也逐步实现了统一。至此,无数城
堡主割地称雄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代之而起的是王室和为数不多的封建诸侯
分地而治的局面。在这些大封建诸侯领地内,不同的法制、风俗习惯和文化
传统也发展起来。一般说来,南方采用受罗马法影响较深的成文法,北方是
习惯法地区,在文化上,南方受古典文化影响较重,在许多方面仍维持着古
罗马文化的某些特点。在北方,基督教文化影响甚深。但是在各个不同的地
区,又各有不同,这种状况在法国领土统一后仍长期存在,形成法国民族文
化多元化的特点。
封建诸侯权利的加强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国王权力的强化。封建诸侯在
其领地内卓有成效地镇服了小贵族分裂势力,建立了有效的地方行政管理制
度。一旦这些诸侯领地并入王室领地,国王可以现成地接受这些已经实现了
统一的地区,省却了镇服封建城堡主的任务。而且,为迫使自己领地内的小
贵族履行附庸义务,封建诸侯们自己也理应承认国王的宗主权力,履行自己
作为国王附庸的义务,这显然有利于国王实现其封建宗主权。
2006-10-5 09:23: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二、王权的逐渐增强
[王权发展的道路]王权的强化,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
一是通过王室领地的扩张消除割据势力,以增强王权。国王利用联姻、
外交、战争、购买等手段,干方百计扩张王室领地。到卡佩王朝结束时,王
室领地面积已达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70%,人口已达全国总人口的 7080%
二是提高国王的威望,不断扩充国王的实权。国王所拥有的权力,可以
分为两类,一类是因国王在封建领主制政治秩序中的宗主地位而拥有的宗主
权。这种权利,为封建领主制的政治法规所确定。它具有私权的特征,用以
制约国王与封建贵族附庸间的私人关系。宗主权的主要内容是在国王保护其
附庸的前提下,附庸须对国王效忠,须在一定时期内率一定数量的军队随国
王打仗、须应召出席国王法庭陪审,以及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向国王提供经济
援助。此外,作为宗主,国王还有权调解其附庸与附庸的附庸之间的纠纷,
受理后者的上诉案件等等。但是附庸履行了自己的义务和效忠,作为领主的
国王不得剥夺他的领地,不能干涉他在领地内享有的独立统治权。国王的宗
主权范围是有限的,在宗主权范围内尚不能实现国家政治统一和权利集中。
第二种权力是君主权,是君主代表国家行使的权力,是公权。它不容许
在自己与臣民之间有任何居间权力存在。君主权的发展是伴随封建领主制向
地主制的转变而进行的,罗马法研究的复兴也推进了这种发展。这时君主权
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国王在整个王室领地内建立了直接统治,建立地方区划,
由自己任免地方官吏,治理地方政务,在中央,发展健全各种政府官僚机构,
健全国家政权,同时在王室领地内,建立统一税收制度,逐渐建立国王统率
的常备军,等等。
在王权的发展中,这两类权力都起了作用。首先,国王要利用自己的宗
主权力,加强对各地封建贵族的控制。宗主权的充分实现也为君主权的实施
开辟了道路。但王权强化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它的君主权力,克服分权局面,
实现政治统一,使宗主权发展为君主权。
[王权的逐渐增强]王权的增强始自路易六世(11081137)。路易六世
致力于王室领地内部的治理,平毁了大量封建主的城堡,制服了王室领地内
不顺从的城堡主,改变了分权独立的局面。腓力二世(11801223)开始扩
张王室领地,扩大王权。腓力二世努力削弱英国国王兼安茹伯爵普兰他日奈
家族在法国的领地。他先是挑动和利用英王亨利二世与其儿子“狮心”理查、
“无地王”约翰父子兄弟之间的矛盾,坐收渔翁之利,后又借口英王约翰拒
绝出席法国王室法庭受审,违犯附庸义务,于 1202 年宣布剥夺他在法国大陆
的领地,并陆续派兵占领了诺曼底、曼因、突伦、安茹和布列塔尼等地。约
翰联合德意志皇帝鄂图和佛兰德尔伯爵及布伦伯爵共同向法王进攻。1214
7 21 日,法国军队与英国联军在布汶遭遇,法国军队和 2 万市民武装英勇
善战,大败敌军,并生擒佛兰德尔伯爵。布汶战役是决定法国王权、法国民
族存亡攸关的重大战役。布汶战役的胜利巩固了法国王权的地位,使腓力二
世的王室领地扩大了 3 倍,因此而被誉为“奥古斯都”。
腓力二世在王室领地内努力加强和改善管理。他推行“拜宜”制,地方
官由国王随意任免、支付薪金,直接对国王负责。这是一种新型的王室官吏,
“拜宜”主要推行于北部,南方仍承“塞内夏尔”(Senechal)旧制,但“塞
内夏尔”的职权、任免均仿“拜宜”。腓力二世还开始吸收一些法学界人士
和市民为中央官吏和地方官,这些人各有擅长,或司法,或财政,相互之间
有职能分工。腓力二世任用的上述官吏,尽职责,重政绩,是为国王效劳的
忠实奴仆。
此外,腓力二世还继续和发展了路易六世以来支持城市自治运动、保护
工商业经济的政策。他颁布的城市公社特许状和有关法规达 76 项之多,得到
城市市民的有力支持。在军事上,腓力二世开始使用雇佣军,减少了对封建
附庸武装的依赖性,通过这些措施,王权远远超出宗主权的限制,向着君主
权大步迈进。
腓力二世死后,其子路易八世(12231226)继位。路易八世政治平平,
但他坐收征讨阿尔比异端运动之利,将南部的朗基多克地区并入王室领地。
阿尔比异端是 12 世纪下半叶以南部阿尔比城为中心流行的宗教派别,又分华
尔多派和纯洁派两派。华尔多派反对教会积累财产、斥责神职人员奢侈腐化,
提倡平均财富,过简朴的生活。纯洁派吸收了摩尼教的某些教义,主张善恶
二元论,认为封建秩序和基督教会都是恶势力的化身,教皇是魔鬼的代表,
主张教徒要以自身的纯洁同罪恶世界划清界限。阿尔比派反对基督教会、反
对封建制度,南部不少城市的市民、平民和某些地区的农民都纷纷入教。包
括图卢兹伯爵等封建贵族也为自己的利益,庇护或信奉阿尔比派,阿尔比派
的发展引起封建势力的恐惧。1209 年罗马教皇发动法国北部的封建贵族对阿
尔比异端进行军事征讨。在封建贵族的刀剑之下,阿尔比派信徒受到残酷镇
压,南方富庶和繁荣的城市生活遭到极大的破坏。腓力二世对军事征讨尚持
观望态度,路易八世则积极介入,并不失时机地宣布将没收自异端的土地收
归国王,从而扩大了王室领地。
路易八世在位三年而崩,王位传给年仅 12 岁的路易九世(12261270)。
路易九世亲政后,为提高国王的权威,进行了两项重大改革。一是司法改革,
将司法权控制在国王手里。12571261 年他多次颁布敕令,在王室领地内禁
止司法决斗,并将叛逆、铸伪币、伪造王室法令、非法携带武器等案件均收
归王室法庭审理。为加强地方司法管理,从 1247 年起路易每年都向地方派出
巡回法庭,审查处理上诉案件,惩治贪赃枉法。1258 年路易还颁布敕令,在
王室领地内严禁私战,王室领地之外实行“国王四十日”,即法国任何诸侯
受到侵害后,在 40 天内不得实施报复,可以向国王法庭上诉,请求仲裁。血
亲复仇亦被禁止。二是币制改革。王室开铸新的标准化金、银货币,流通全
国。1263 年国王颁令,在王室领地内仅仅王室铸币可以采用,在贵族领地上,
王室铸币和该贵族(须是有铸币权者)的铸币可以并用。此后,王室铸币图
尔里佛尔和巴黎里佛尔(两者比值大约为 54)逐渐取代了封建贵族的铸
币。
此外,路易九世对内还保护教会、扶助贫弱孤寡,发展慈善事业。对外
维持了与教皇和西欧各国的睦邻关系,在国内和国际上都提高了法国王权的
威望。路易九世被后人尊为“圣路易”。
法国王权在腓力四世统治时期(12851314)又有了新的发展。腓力四
世通过联姻合并了香槟伯爵领地。政治上,他依靠一批法学家出身的大臣理
政。这些人以罗马法的原则宣传王权至上,努力提高王权的地位。腓力四世
尝试建立税收制度,在王室领地上征收“炉灶税”等直接税和盐税等间接税。
他还向法国教会财产征收什一税。他变本加厉地进行经济搜刮,引起了下层
人民的反抗,也引起部分封建贵族的不满,一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腓力四世当政前后,中央权力机构已完善起来。在几个世纪中,原来的
国王御前会议内部逐渐分工,形成了不同的职权部门。到 13 世纪末 14 世纪
初,负责司法事务的高等法院和负责财政事务的审计院等机构已有相当的独
立性,封建国家机器日臻完备。
[封建等级君主制的形成]早在 11 世纪,一些思想家已经提出了封建社会
等级制的理论。他们将社会的全体成员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其
职责是为人类的拯救而祈祷,第二等级是贵族,职责是用刀剑保护其它社会
成员;第三等级是普通民众,职责是劳动,从事物质生产及养活前面两个等
级。根据这种理论,政治活动是第一、二等级的事情,与第三等级无涉。这
是封建社会初期政治格局的理论反映。
然而,随着第三等级中市民阶级的迅速发展和壮大,市民经济力量和政
治影响的增长,从 13 世纪末开始,国王注意吸收少数市民为官,但在整个国
家政治生活中,市民的政治地位仍然未得承认。国王“御前会议”的成员中
依然没有市民代表,随着领土的逐渐统一和封建国家机器的发展,财政问题
日益成为封建政权存亡悠关的大事,王权对市民的依赖日趋严重。社会现实
需要赋予市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一定的席位。
1302 年,为解决征收新税问题,腓力四世召开了法国历史上第一次三级
会议,与会者除教会贵族和世俗贵族的代表外,还有市民代表,由王室领地
内主要城市中各派两名代表组成。这三个等级的代表名额由国王决定。开会
时各等级分别讨论,各等级只有一票表决权。三级会议的召开表明了市民力
量的上升,国王和市民这种固定的联盟形式,无疑有利于法国统一。从此,
君主与等级代表会议的这种政权形式开始形成,被称为封建等级君主制。腓
力四世的后继者使三级会议逐渐制度化。三级会议讨论表决的议题主要限制
在税收和财政问题上。由于法国各地区的差异性和地方分离性,除全国性的
三级会议外,王室领地内各个地区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三级会议。仍旧独立
的封建贵族也效法王室,在自己的领地内建立了三级会议。
封建等级君主制建立后,国王常常借等级代表会议来提高自己的权威,
扩大王权的社会基础,一度促进了王权的发展。但在某些时候,三级会议也
反对国王的暴戾肆虐,限制王权。在不同历史时期,三级会议起着不同的作
用。
三、百年战争和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
[百年战争的开始]腓力四世死后,先后由他的三个儿子路易十世(1314
1316)、腓力五世(13161322)和查理四世(13221328)继承王位。
1328 年查理四世死。卡佩家族绝嗣。英王爱德华三世的母亲是查理四世的妹
妹,爱德华以法王外甥的资格要求继承王位。但是,1328 年的法国三级会议,
以萨利克法典中女子没有王位继承权为由,拒绝了英王的要求,并推举查理
四世的堂弟、瓦洛亚家族的腓力继承王位,为腓力六世(13281350),开
始了瓦洛亚王朝(13281589)。爱德华三世不甘心失败,继续坚持对法国
王位的要求。以法国王位继承纠纷为导火线,终于引发了英法“百年战争”。
然而,除王位继承纠纷外,百年战争的爆发还有其它更深刻的原因。首
先是领土纠纷,英国的两个统治王朝[诺曼底王朝(10661154)和安茹王朝
11541399]都是来自法国的封建主,因而在法国大陆拥有大批领地。腓
力二世统治时期剥夺了英王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但英王仍占领着法国西南
部的不少土地。只要领地没有被完全剥夺,英国王室就仍抱有在法国大陆扩
张势力的野心。法英冲突的另一个问题是佛兰德尔问题。佛兰德尔地区城市
发达,各城市的毛织业当时名列欧洲之首。毛织业的主要原料羊毛,大部分
来自英国,城市与英国的经济联系十分密切。但是,在政治上,佛兰德尔伯
爵是法国国王的附庸。14 世纪上半叶,佛兰德尔伯爵极力从经济上搜刮城
市,政治上压制城市自由,双方矛盾非常尖锐,伯爵求助于法国国王镇压城
市反抗,城市市民则在政治上倾向于英王。
所有这些矛盾交织在一起,导致了英法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这场战争
前后持续一百多年(13371453 年),史称百年战争。
1337 年,英王、法王相互向对方宣战。同年英国向佛兰德尔进军,英王
爱德华三世派舰队占领加桑德堡垒,百年战争正式爆发。1340 年英国海军打
败法国海军,控制了英吉利海峡,1346 年在克勒西战役中主要由英国自由农
民组成的弓箭手,在少量炮火的配合下,打败了素称“法兰西之骄傲和花朵”
的法国骑士。在军事史上,这次战役标志着骑士制度开始走向没落。1347
英军占领法国海滨重镇加莱。1356 年,普瓦蒂埃战役爆发,由英王长子“黑
太子”(因其披甲黑颜色而得名)统率的 8000 英国军队,打败了 4 万余法国
骑士,法王约翰二世(13561364)及其幼子和大批法国贵族被俘。1360
两国签订《不列提尼和约》,法国承认英王以国王而非法王附庸的身份占有
法国的大片领土,英王则放弃对法国王位的要求,并规定法国须交 300 万克
朗以赎回法国国王及被俘贵族。
[巴黎市民起义和北法农民起义]百年战争开始后,法国骑士贵族的连连
败北,引起市民、农民等各阶层对贵族的强烈不满和仇恨。1356 年国王被俘
后,19 岁的太子查理监国。为了筹集战费和国王赎金,1356 10 月召集北
法三级会议。许多教士和贵族没有出席会议,城市代表达总代表人数的半数。
代表们要求惩治以财政大臣罗伯尔为首的失职官吏,由三级会议选出 28 名代
表与太子共掌大权。查理下令解散三级会议,市民更为不满。查理被迫于 1357
2 月再度召集三级会议。3 月,代表们制定了“三月大敕令”,共计 61 条,
针砭弊政,规划改革,主要精神是限制王权和贵族,并要求在三级会议休会
期间,选出 36 人委员会(各等级 12 人),监理国政,王太子被迫签署了三
月大敕令。但不久反悔,拒绝执行三月敕令。1358 2 月,在巴黎商会会长
艾田·马赛领导下巴黎市民举行武装起义,22 日,3000 多名起义者冲进王宫,
当着王太子的面杀死了为太子宠信的 3 名贵族,太子查理由于马赛的保护才
免于一死。3 月,查理逃出巴黎,巴黎掌握在以马赛为首的起义市民手中。
1348 年,黑死病相继在法国各地泛滥,大约有 1/3 的人口死于瘟疫,个
别地区死亡人数竟达半数。瘟疫之外,战乱也给农民带来灾难,战费和贵族
赎金榨尽了农民的血汗。但使农民更难忍受的是英国侵略军和法国骑士、雇
佣军的烧杀劫掠。例如,一个叫做格利费特的贵族率军四处抢掠,使塞纳河
与卢瓦尔河之间地区成为荒芜不毛之地。农民走投无路,只好揭竿起义。1358
5 月,北部博韦地区农民起义,推举吉约姆·卡尔为首领。史称“扎克雷
(意为“乡下佬”)起义”,起义队伍达 5000 多人。其它地方农民也纷起响
应,毁城堡、杀贵族,以“消灭一切贵族,一个不留”作为起义口号,但他
们认为国王是人民的保护者,旗帜上仍绘有王徽百合花。为了利用农民起义,
艾田·马赛一度支持起义,并两次派出共 800 人的军队援助农民军。封建贵
族们推举法王约翰的女婿、西班牙的那瓦尔国王“恶人”查理率军进入博韦
地区镇压起义。“恶人”查理以谈判为名,诱捕并杀害了义军首领卡尔,起
义军失去指挥,内部混乱,最后为封建贵族武装残酷镇压。
扎克雷起义是中世纪法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起义打击了
封建贵族势力。农民起义失败后,封建贵族集中全力围攻巴黎。1358 7
31 日巴黎街头发生巷战,艾田·马赛被杀死。8 2 日太子查理率军进占巴
黎,市民政权被推翻,大批市民被镇压,巴黎市民起义也最终失败。
[贞德与百年战争的结束]1364 年被俘的法王约翰病死,太子查理继位,
称查理五世(13641380)。查理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财政上,他整顿税
收,征收户口税、关税和盐税,增强财政实力。在军事上,重建城堡,加强
雇佣军,发展炮兵,建立海军。他起用了著名将领杜·盖斯克林为统帅,把
全国各级贵族列入军役名册,加强训练,并率军英勇抗战。经过十余年的奋
战,除加莱等少数沿海城市外,绝大部分土地皆被法国收复。
1380 年查理五世去世,年仅 12 岁的儿子查理六世(13801422)继位。
成年后查理六世又成为间歇发作的精神病人,封建贵族乘机结党营私,争权
夺利,形成了以勃艮第公爵为首的勃艮第派和以奥尔良公爵为首的阿曼雅克
派①。两派倾轧,政治黑暗,英王亨利五世趁机于 1415 年恢复了侵法战争。
勃艮第派投降英国,其他贵族仓促应战,在阿金库尔两军相遇,法军惨败。
英军很快占领了首都巴黎和法国北部地区。1420 年英法双方签订特鲁瓦条
约,规定法王查理六世的女儿嫁给英王亨利五世,查理六世死后,由亨利五
世及其后裔继承法国王位。1422 年查理六世与亨利五世先后死去,英方宣布
将亨利五世与查利六世之女所生不满周岁的婴儿立为法国和英国国王,为亨
利六世(14221461),由亨利五世的兄弟贝特福公爵任法国摄政,统治法
国北部的半壁河山。查理六世的太子查理拒绝承认亨利六世,带一部分贵族
退居南方,以布尔日城为据点,与英军对抗,但兵缺钱乏,信心不足。1428
年,英军围攻奥尔良。奥尔良扼卢瓦尔河咽喉,是通往法国南方的门户,一
旦失守,法国很快将全部沦陷。城内法国戍军奋起抵抗,因兵力悬殊,形势
危急。
沉重的苦难唤起了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和爱国热忱。
2006-10-5 09:24: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民族英雄贞德脱颖
奥尔良公爵岳父为阿曼雅克(Armagnacs)伯爵,故称。
而出。贞德(14121431)出生于香槟与洛林交界处的农庄,是一位农家姑
娘。英军的烧杀抢掠,激起了她强烈的报国之情。贞德从法国东北部赶到中
部,声称上帝派她来拯救法兰西。1429 3 月的一个晚上,贞德在什农城晋
见了王太子查理,向太子表明:她从上帝那里接受了支持太子的使命。并向
太子请缨,打败入侵者,解救奥尔良。绝望中的查理赐予贞德一匹战马,一
副盔甲,让其率数千人的军队开赴奥尔良。4 29 日夜贞德率援军数千冲破
敌军包围圈,进入奥尔良城,把粮食武器送给了受困的法国军民。她还致书
英军,劝他们返回自己的国家,否则就决战到底。在英军拒绝后,她鼓励战
友,指挥突围,英勇冲杀,虽中箭受伤,仍镇定自若。奥尔良的守卫将士在
贞德带领下,经过激烈奋战,于 5 8 日击退英军,奥尔良城终得解围。这
是法国转败为胜的关键性一仗,为法国人民增添了胜利的信心。贞德的爱国
精神和英勇业绩被人们广为传颂,称她为“奥尔良姑娘”。
此后,贞德劝说太子查理在兰斯大教堂加冕称王,称查理七世(1422
1461)。但是,在 1430 5 月的贡比涅战役中贞德撤退回城时,却被贡比涅
守城法军拒之门外,结果被勃艮第派所俘。半年后,勃艮第公爵以 1 万金币
的代价将她出卖给英国人。查理七世和法国贵族见死不救。1431 5 30
日,贞德被英国人组织的宗教法庭以“女巫”的罪名,判处火刑,活活烧死
在鲁昂广场上。
贞德虽死,但她忠勇爱国的献身精神却更加燃旺了法国人民救亡图存的
爱国主义烈焰。民众踏着贞德的脚印,奋勇杀敌,光复国土,节节取胜。1453
年英法签订条约,英国除继续保留加莱港以外,全部退出法国。百年战争最
终以法国失地的收复和领土的初步统一而胜利结束。后来,贞德被誉为民族
英雄,成为爱国的榜样。
[法兰西民族国家的形成]百年战争胜利结束后,法王收复了加莱港之外
所有英王室在法国的领地。此时,部分法国贵族仍保持着政治上的独立。路
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以勃艮第公爵为首的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
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狡猾险诈,战争与外交手段并用,摧垮了贵族同
盟。勃艮第公爵“大胆”查理战死后,1482 年路易十一通过谈判从其女继承
人手中收回了勃艮第公爵领和皮卡尔迪。此外,他还收回了阿朗松公爵领,
阿曼雅克伯爵领、普罗旺斯伯爵领等贵族领地。1491 年,路易十一的继承人
查理八世(14841498)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
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
15 世纪下半叶 16 世纪初,在法国封建地主制取代了封建领主制。随着
地主制的确立,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有了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
小。百年战争后期法国人民的民族感情已经觉醒。法国的民族文化也在发展,
近代法兰西民族逐渐形成。
在领土统一和经济变化的同时,王权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
百年战争中为抵抗英国侵略的需要,查理七世建立了常备的雇佣军,由 15
个雇佣兵队组成,主要部分是骑兵,也有步兵,外加炮兵和海军。法国的炮
兵在当时欧洲是首屈一指的武装。为了支撑抗英战争,14 世纪下半叶查理五
世曾建立对交易税、盐税及户口税等捐税的征收权,但死后遂止。1436 年三
级会议批准永久征收交易税、盐税等间接税,征收的数量由中央政府决定。
1439 年北法三级会议同意按同样原则对平民征收基于财产的直接税,主要是
达依税①。自此,国王取得不经三级会议同意而自行征税的权力。常备军和固
定税的建立,为法国君权的强大创造了条件,进而为法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路易十一当政时期,军权财权在握,独揽一切,他疏远大贵族,注意从社会
下层选拔有才有识的贤能之士为官,以强化王权。他批准在图卢兹、波尔多、
第戎、鲁昂、蒙彼利埃等地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路易十
一统治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实际上是他实行专
制统治的工具。路易十一开始了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时代。
达依税,Taill 的音译。在法国南部为地方税,北部为按人口全部收入计税。
第三节 1115 世纪的思想文化
一、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
[5 11 世纪文化的停滞]511 世纪是西欧文化发展停滞的时期。停滞
的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低下,而连续数世纪蛮族的征服混
战对古典文化的破坏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在新建立的蛮族国家,大部分日耳
曼贵族和一般民众多是文盲。教士才是社会上唯一的知识分子,而教会又垄
断着思想文化,教会既保存了文化的火种,却仇视、排斥世俗文化,教皇格
利哥里一世曾说:“不学无术是真正虔诚之母”,对世俗文化采取扼杀政策,
也加速了世俗文化的衰落。
公元 4 世纪,古典文化开始衰落,懂古典拉丁文的人愈来愈少,78
纪的拉丁文较之古典拉丁文已面目全非,研究古典世俗文化的人已无处寻
觅。这时,教士们也写过不少东西,但全然一律都是祈祷文、宗教颂词和道
德训诫一类宗教文章。图尔主教格雷戈利的《法兰克人史》可以看作世俗文
化作品,它记述 56 世纪高卢的政治和社会状况,内容丰富,是一部珍贵的
历史资料。然而,这部著作中仍然充斥着上帝创世的理论和神意及宗教奇迹
等荒诞不经的故事。
教育同样在衰落。45 世纪时高卢还存在着一些贵族兴办的世俗学校,
由俗人教师教授世俗文化、普瓦蒂埃、波尔多等城市都有这样的学校,但 6
世纪后,这类学校踪迹全无,唯独教会主办的学校存留下来。教会学校主要
有两种,一种是由主教兴办的大教堂学校,一些重要的主教区都设有这类学
校,普瓦蒂埃、巴黎、勒曼、布尔日、阿立斯等教堂学校,当时都享有盛名。
第二种学校是修道院开设的学校,或为教授修道院内部的僧侣,或为教育附
近村庄的儿童。这两类学校仍承罗马帝国旧制,教授“自由七艺”,语法、
修辞、逻辑为基础课程,称“小三艺”,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为提高课
程,称为“大四科”。但实际上,这时不少学校课程不全,有的学校只是反
来复去讲授语法。而且,“自由七艺”课程的内容也通常充斥着宗教神学。
8 世纪下半叶查理曼统治开始,文化生活才有所恢复。查理曼招揽文
人,庇护学者,奖掖学术,推广教育,文化生活渐有生气,后人称为“卡洛
林文艺复兴”。当时欧洲一些最有名的文人,如英格兰的阿尔昆,意大利的
僧正保罗等大都云集查理曼的宫廷中整理典籍,编写课本,有时也写一些宗
教之外的有关哲学、历史、语言学和书法方面的文章。查理曼以身示范,带
头学习拉丁语,他还颁布敕令,责成教士在乡村推广教育。“卡洛林文艺复
兴”的主要成绩是整理了部分典籍,拉丁语得到一定纯化,更合文法。书法
也有所改进,一种清晰易读的新字体——“卡洛林小写字体”得到推广。
[法国文化发展的原因] 12 世纪开始,法国文化迅速发展。主要有以下
原因:
第一,11 世纪前后农业生产的进步和城市工商业的复兴,为教育和思想
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政局的逐渐走向安定,为法国思想文化的发展
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自 11 世纪下半叶开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逐渐
走向安定,贵族们开始把较多的精力放到生活享受上,他们建造府邸,装饰
园宅,追逐风雅,被迫注意自己的形象、礼节,昔日粗野的习惯有所改变。
不少大贵族的府邸注意招揽文人、骚客,以为点缀。在安定的政治局面下,
社会下层民众的文化知识水平也有提高。
第二,阶级关系的变化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也是推进思想文化进步的重
要因素。各个阶级、阶层都发展了自己的思想文化,作为阶级斗争的武器。
12 世纪后,各种异端理论的蓬勃发展,市民文化的涌现,都是阶级矛盾复杂
化的反映。适应阶级斗争的需要,封建的官方意识形态——基督教思想文化
也在被压迫阶级的反抗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中发展。
第三,外来文化的影响也促进了法国文化的发展,11 世纪前,法国文化
曾学习吸收了爱尔兰文化,12 世纪后,则更多地受到意大利文化的影响。法
国的大学里有来自欧洲各国的师生,法国学者也常到其它国家留学、任职。
各国文化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除受到欧洲邻国文化影响外,作为西欧文化
的一个组成部分,12 世纪后法国文化还受到西欧之外地区文化的影响,主要
是受阿拉伯文化和拜占廷文化的影响。阿拉伯人翻译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
的古典作品,并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其水平远高于西欧。西欧的文人首先是
通过西班牙的阿拉伯人才了解到亚里士多德等古典作家作品的。1213 世纪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传入西欧,在思想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时,有不少法
国学者在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大学学习了古典作家和阿拉伯作家的作品。阿拉
伯学者阿维森那和阿威罗伊的著作曾引起西欧经院哲学家的极大兴趣,法国
的抒情诗、爱情传奇文学等著作也可能受到阿拉伯文学的某些影响。东欧的
拜占廷帝国是古典文化的发祥地,通过十字军东侵等渠道,拜占廷文化逐渐
向西欧渗透,对法国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教育与哲学
[教育的发展、大学]城市的兴起和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市民
主要从事工商业活动,需要一定的文化知识,城市生活中也需要大量书记员、
公证人、律师等具有文化的自由职业者。原有的教会学校已不能满足社会对
文化教育的需求。12 世纪开始,除教会学校外,又出现了许多城市学校。城
市里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塾师阶层。著名思想家、神学家阿伯拉尔和伦巴德
等人即属第一代职业塾师。他们以教育为业,取食束修为生。大量职业塾师
的存在,促进了教会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发展。12 世纪后,夏特尔、巴黎、朗
城、兰斯、图尔、奥尔良等城市都是驰名法国的教育中心。城市学校的进一
步发展,产生了一批中世纪的大学。
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典范是巴黎大学。12 世纪下半叶,巴黎聚集了大批教
师和学生。教师结成同业公会。1174 年罗马教皇予以承认,并授予它某些特
权。1200 年国王腓力二世颁发特许状,巴黎大学正式诞生。1208 年以后称为
“大学”。巴黎大学形成后仍处在巴黎地方当局和主教权力之下,但师生不
断斗争,要求自治权。1229 年,大学的师生为此宣布举行 6 年的罢课。1231
年在罗马教皇的干预下,大学最终得到了行政上和司法上的独立管辖权。根
据学科的不同,1219 年后巴黎大学开始分“系”,主要有神学、法学、文艺
和医学四个学科。文艺学科是普通科,教师和学生最多,主要学习七艺,都
用拉丁文讲授,通过公开答辩,学生毕业时得学士学位,然后经两年的辅助
学习,取得从事教育的资格,得到硕士学位。神学、法学、医学学科的学生
通常是在文学学科毕业后再行深造,毕业后得博士学位。大学的教学方法主
要是教师讲课和学生记笔记、举行辩论会,提倡自由讨论。当时,书籍誊写
在羊皮上,价格昂贵,学生买不起,只有靠心记、背诵和讨论。巴黎大学的
师生来自西欧各国。开始学生或住在小客栈里,或租用教师的房子,有的夜
宿在教堂屋檐下。随着学生数量增多,1180 年后开始建立供学生膳宿的住
所,同时也是读书、讲学的地方,称为“学院”。路易九世的宠臣索邦为神
学院的学生建立一处寓所,命名为“索邦”,成为后来神学院的中心。13
纪,在法国其它不少城市也兴起了大学。其中著名的图卢兹大学以神学见长,
蒙彼利埃和奥尔良两所大学则主要研习法律,他们采纳意大利的学研究方
法,主要对法学文献作注释和评论①。1314 世纪,在法国共有十几所大学,
都成为文化发展的中心。
[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官方哲学,在本质上是基督教神
学,它论述的内容和论证依据都是《圣经》和基督教教义。论证的方法是首
先从《圣经》和教父们的著作中引经据典,再用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作概
念分析来证明自己,反驳对方。经院哲学讨论的内容脱离实际,研究方法流
于形式主义,空洞烦琐,故也称“烦琐哲学”。
经院哲学内部分为唯名论和唯实论两派。10 14 世纪这两派进行了长
期的争论和斗争。“一般”与“个别”哪个是实在的问题,是两派理论斗争
的主要问题。唯实论者认为,“一般”是唯一的实在,“个别”或“特殊”
罗马法研究在法国南部兴起是有原因的。这时法国所行法律分为两类。法国北部地区实施日耳曼人的习
惯法,称“习惯法地区”,约占全国地域的 2/3,南部地区实施罗马成文法,为“成文法地区”。现实需要
是罗马法研究兴起于南方的重要原因。
只是幻影。在他们看来,愈普遍的东西愈实在,上帝作为最普遍的存在,具
有最完全的实在性。而唯名论者却相反,认为“个别”是唯一的实在,“一
般”或“共相”只是个名词。在这两派争论中,涌现出不少法国籍的著名经
院哲学家,如唯名论的思想家洛色林、阿伯拉尔、普瓦蒂埃的吉尔伯特、萨
利斯堡的约翰及唯实论者圣·伯纳德等人。而且,其他一些经院哲学大师如
托马斯·阿奎那、罗哲尔·培根、邓司·司各脱等人都曾在巴黎求学或任教,
接受了法国思想家的影响,因此,法国对于西欧经院哲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
洛色林和阿伯拉尔是法国最著名的经院哲学家。洛色林(约 1050
1112),生于康边,曾在布列塔尼等地讲学。后因发表异端理论而屡遭迫害,
被迫逃往英国和罗马等地避难。在与唯实论者论战中,洛色林指出,只有“个
别的事物”才具有实在性,“一般”概念或“共相”只是“名词”,甚至只
是在发生声音时才存在的声音的颤动,没有实在性。从唯名论观点出发,洛
色林对“三位一体”等宗教教义进行了猛烈抨击。他认为,既然“一般”只
是嗓子的响声,那么教会、教义都不过是这类响声或名词,不是真实的存在。
他特别指出,“三位一体”也是个名词,三位是“三”,不可能是一体,只
有圣父、圣子、圣灵的个别存在才是实在的,实质上否定了基督教的一神论,
他的理论被称作“三神论”。在 1092 年的兰斯宗教会议上,洛色林的理论被
控为异端,他的著作也大部分被烧毁,留至现在的仅有一封他给阿伯拉尔论
三位一体的信件。
阿伯拉尔(10791142),是洛色林的学生,是 12 世纪西欧最有名的学
者。在哲学上,他是唯名论者。他认为只有个别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但个
别事物之间有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经过理智的抽象而形成共相,共相是
人们心中的概念,因此阿伯拉尔的唯名论又称“概念论”。
与唯实物者“先相信而后理解”的理论相反,阿伯拉尔提出“先理解而
后信仰”、“信仰必须建立在人类理智上”。他的有名著作《是与否》搜集
了在 158 个重大神学问题上不同观点的争论,以启迪人们的思想。他提倡怀
疑精神,认为“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坚持和经常的怀疑”。
“由于怀疑,我们就验证,由于验证,我们就获得真理”。他的怀疑精神首
先对准了教会权威,公开提出,“教父们会有错误是毫无疑问的”,对于他
们的著作,“要有充分的自由进行批判,而没有不加怀疑地接受的义务,否
则一切研究的道路都要被阻塞”。恩格斯曾高度评价过阿伯拉尔反神学的精
神,指出:“他的主要的东西——不是理论本身,而是对教会权威的抵抗,..
对盲目信仰进行永不松懈的斗争①。阿伯拉尔的怀疑论对后世法国思想文化有
很深的影响。阿伯拉尔的学说触犯了教会权威。1122 年苏瓦松宗教会议宣判
焚其著作,1140 年教会又判处阿伯拉尔死刑,1142 年阿伯拉尔死于流放中。
[从罗曼语到法语]日耳曼人征服了高卢,但他们的文化发展水平低于高
卢人。最终他们不得不接受高卢的文化,包括高卢人的语言。当然,日耳曼
人在语言上也有自己的贡献,为高卢语言增添了许多日耳曼语词汇。
在日耳曼人征服时,高卢居民的语言是民间使用的俗拉丁,它是下层民
众的语言,与古典拉丁语相比,更简便,不太受文法的严格限制。而后俗拉
丁语逐渐蜕化,掺杂了一些日耳曼语词汇,这种文字被称为罗曼语。到 8
《马克思恩格斯论艺术》,中文版第 2 卷第 96 页。
纪时,罗曼语成为大众语言,842 年秃头查理与日耳曼路易联盟,对抗长兄
罗退耳,在斯特拉斯堡宣誓,秃头查理军队的誓词便是用罗曼语写成的。法
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均源自罗曼语,属罗曼语系。
法语是法兰西岛的语言,它发展成为法国民族语言是 1516 世纪之后的
事情,在此之前,它只是法国各地方言中的一种。法国幅员广阔,各地居民
种族构成和文化源流不同,在当时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情况下,各个地区
都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就全国看,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系统,即南方的朗
格多克语和北方的朗格多依语,朗格多克语之中包括普罗旺斯语、朗格多克
语、多菲内语、奥弗涅语、里摩日语等等,朗格多依语中主要有皮卡尔迪语,
勃艮第语、诺曼底语、普瓦图语和法兰西岛语。此外,尚有非罗曼语系的巴
斯克语、加斯孔语等等。1415 世纪,随着王权的增强,王室领地的扩大,
法兰西岛逐渐成为整个法国政治生活的中心,随之,法兰西岛的语言——法
语,也具有了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它行于愈来愈多的地区,逐渐成为民族语
言。各地的语言或被淘汰,或慢慢降到方言的地位。但语言的多样性仍是很
长时期内法国文化的一个特征,直到 19 世纪中叶,在法国仍有 1/4 的人不讲
法语,而另有 1/4 人口把它当作第二语言。
2006-10-5 09:26: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三、文学与艺术
[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除用拉丁文表述的基督教思想文化外,11 世纪前
后也开始产生了用罗曼语著述的世俗文学作品。11 世纪前后,在法国产生了
不少行吟诗人。他们居无定处,四处游荡、吟诗。北方的行吟诗人吟唱功业
诗、英雄传奇,南方诗人多吟抒情诗。在此基础上,11 世纪后兴起了骑士文
学。它主要包括北方的功业诗、故事诗和南方的抒情诗。功业诗兴起较早,
以《罗兰之歌》最为著名。内容是讲查理大帝花了七年功夫征服西班牙后,
班师回国。他派重臣罗兰率师断后。途中,遇到阿拉伯人的埋伏,罗兰英勇
战死。功业诗主要歌颂封建骑士的“美德”,即慷慨、忠诚、勇敢,为保卫
信仰而战的精神。功业诗之后,北法又出现了一种故事诗,或称骑士传奇。
故事诗主要有不列颠故事诗和上古故事诗两类。不列颠故事诗的主要内容是
凯尔特人的古代传奇。如古代传说的亚瑟王和他的圆桌骑士的故事。上古故
事诗一般模仿古希腊、罗马的作品,如《亚历山大传奇》、《特洛亚传奇》。
故事诗写古代的故事,但具有中世纪骑士的思想情趣。
法国南部的骑士文学主要是抒情诗。其主要内容是表现爱情,但并非夫
妻之爱。法国封建社会中贵族的婚姻主要是一种政治和领土的交易,缺乏爱
情,所以贵族大多都有外遇。骑士抒情诗的主题是歌颂骑士与贵妇人之间的
偷情和爱恋。这类作品以《破晓歌》最为著名,它描述了骑士和贵妇人在破
晓时光情意缠绵,难离难分的情景。
骑士文学具有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它反映了骑士的情操和风尚,具有强
烈的贵族性。
随着城市的兴起发展和市民经济政治地位的提高,12 世纪后又兴起了市
民文学。市民文学反映了市民的思想情调。这类作品多数由民间创作,有较
强的现实性和乐观精神,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尖刻的讽刺性。
法国最重要的城市文学作品是《列那狐传奇》。列那狐的故事在中世纪
法国流传甚广,在 1114 世纪根据列那狐事迹写成的诗,不下 10 万余行,
保存下来的也有 27 组诗,共 3 万多行。《列那狐传奇》是一部讽刺诗,它以
兽寓人,用列那狐比喻市民,依桑格兰狼和布伦熊暗指封建贵族和廷臣,诺
布勒狮代表国王,把贝拿尔主教比作一头笨驴,把教皇代表比作骆驼,而以
鸡、兔、蜗牛等小动物代表社会下层民众,故事主要讲列那狐与依桑格兰狼
反复斗争。列那狐施展其机智和狡猾,最终取胜,歌颂了市民的智慧,抨击
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同时,列那狐也欺压弱小动物,激起它们的反抗。
反映了市民同社会下层民众的矛盾,勾画出了市民既反对封建贵族、又压迫
平民百姓的双重面目。
《玫瑰传奇》也是一部重要的市民文学作品。它分上、下两篇。这是一
首隐寓诗,写诗人梦游花园、爱上一朵玫瑰,他在爱情、直爽、慷慨、怜悯、
欢迎等支持下,战胜了嫉妒、危险、谣言等多方阻拦,终于得到了玫瑰。下
篇的作者批判了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嘲笑了不劳而获,放纵于声色犬马的
贵族,诅咒伪善的托钵僧人,认为根据自然,僧侣和贵族的特权都是不合理
的,反映了市民的思想感情。
此外,《布吕南》、《农民医生》等“韵文故事”亦属市民文学之类。
这类作品寓意深刻、讽刺辛辣,揭露贵族和僧侣的贪婪腐败,也暴露了市民
唯利是图的处世哲学。
[罗马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在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同时,建筑艺术也
有了进步。经济的发展,使一批脱离农业生产的民间艺人匠师出现,从事建
筑艺术创作。1012 世纪,罗马式建筑艺术十分流行。这种建筑艺术主要用
于教堂的建筑和装饰。
罗马式建筑是以古代罗马式建筑为基础,综合日耳曼和东方建筑艺术的
特征而形成的一种新的建筑形式。罗马式建筑的特点是门窗上部都用半圆形
拱顶,坚厚的石墙,圆屋顶、粗大的柱子,窗户窄小,因而室内光线暗淡。
室内广阔的墙壁上,饰以大量宗教题材的壁画,并广泛使用雕塑装饰。罗马
式建筑外形类似封建城堡,建筑物前后往往配置碉堡似的塔楼,以防外敌入
侵和农民起义的攻击。这类建筑多为教堂,主要以其坚厚、敦实的形休显示
教会的威力,使人望而生畏,以微弱的光线,使信徒产生隔世之感,增强虔
诚心。罗马式建筑艺术以法国为中心,影响西欧各国,这类建筑以安高莱姆
教堂、康边三圣教堂为代表。
12 世纪末叶开始,在法国北部各城市兴起了哥特式建筑艺术,并流行于
西欧各地。哥特式建筑艺术主要集中于城市内。由于城墙的防护哥特式教堂
不需要砌建坚厚的墙。同时,由于教堂社会意义的加强,常常需在里面举行
城市典礼等公众活动,不少教堂还附设有学校、图书馆,因而要求能容纳较
多的人,要求内部高大、宽敞、明亮。而随着教会神秘主义倾向的发展,也
要求在光线、颜色、高度上改进,以衬托宗教的神秘感。因此,哥特式建筑
在改进罗马式建筑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建筑风格。它的特点是尖形拱门,高
耸的尖塔式屋顶,薄墙壁、细圆柱、大门窗、光线充足。在哥特式教堂内,
一切暗示重量、厚度等物质世界的成分都尽量被压缩,它高耸的尖塔,直升
的线条、奇突的空间推移,透过门窗彩色玻璃的明暗光线交错,加之各式各
样轻巧玲珑的雕像、雕花,都有助于使人感到崇高,觉得神权的至高无上,
使人产生惊奇和神秘的心情,产生对彼岸世界——天堂的向往。
哥特式教堂是文艺复兴前法国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著名的巴黎圣母
院、夏特尔教堂、兰斯大教堂和亚眠教堂都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第四章 封建君主专制时代
1618 世纪)
第一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条件与特点
15 世纪下半叶之后,法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手工业中资本
主义的手工工场开始涌现,在农业中也萌发出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
场。在封建社会的母体中,资本主义的幼芽正在不断成长起来。
法国资本主义生产的萌发、成长与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是分不开的。
从经济条件看,15 世纪末至 16 世纪初,农村中封建地主制已经取代了封建
领主制。封建地主制本身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产物。在地主制下,农民人
身自由,经济上相对独立,与商品货币经济有一定的联系。人身自由、但逐
渐丧失土地的农民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封建地主则大部分
收取货币地租,然后在市场上购买生活必需品和奢侈品。所以,在一定时期
内,封建地主制与资本主义经济有着广泛的适应性。
开始于 15 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对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某些国家新兴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促进。法国南临地中海,西靠大西洋,内部
河流畅达,良港密布。这种欧洲商业中心地带的地理位置和内部优良的商业
条件,刺激了商业、尤其对外商业和殖民活动的发展,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
使法国成为早期殖民大国之一。
政治上,以封建地主制为经济基础,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于 15 世纪下半叶
初步建立。封建专制国家政权致力于铲除贵族反叛势力,取缔或削减贵族私
设的路卡、关税,加强领土和政治的统一,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新兴资本主义
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还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和扶植法国的工商业,鼓
励殖民贸易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给新兴资本主义经济以强有力的支持。
封建国家、封建贵族都需要商品经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和保护资
本主义生产。但是,作为一个封建国家,又在多方面严重地压抑和束缚着资
本主义的发展。
经济生活中的封建束缚主要表现在农业上的封建小农经济和城市中的行
会制度。16 世纪后,农民占地数量愈来愈少,土地占有愈来愈零碎化。法国
这时也有过圈地,但主要内容是圈占公有地,改变强制性开放田地制①,并没
有改变土地占有关系。封建的小农经济仍带有严重的自给自足性,这对于资
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原料、市场和劳动力都是很大限制。在工商业中,封建
国家为了加强对城市的控制和管理,从 15 世纪下半叶起推广行会制度,又使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束缚。
封建的社会等级结构尤其是贵族的种种特权,严重地压抑着新兴的资产
阶级,封建意识又鄙视工商。资产阶级的行为方式得不到承认和尊重,资产
阶级的经济活动得不到保障,他们致富后往往另谋出路,用高价购买官职、
贵族爵位,摇身变为贵族,以享荣耀。即使仍然进行经济活动的资产阶级分
在开放田地制下,种植什么作物,采用什么耕作方法,都由习惯决定、强制执行,个人无力改变。
子,为了避免人们的鄙视,也大多不愿经营工商,而将资本投入较为荣誉的
包税和购买国债,使法国资本主义畸形发展。
封建国家日益增长的捐税负担也极大地危害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成长。为
维持王室和封建贵族的奢华生活,维持庞大的国家机器,支撑封建国家的内
外战争(在不到 300 年中有近 150 年的时间法国是在内外战争中度过的),
封建国家征收的捐税总额从 1482 年的 510 万里弗尔增长到 1757 年的 28300
万里弗尔,到 1789 年更增至 47600 万里弗尔。无数财富被纳入封建开支,使
城乡人民贫困交加,也危及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条件。
天主教的严密统治对资本主义经济亦是一种严重摧残。法国宗教改革以
失败告终,天主教仍被奉为国教,有害于资本主义的教义、仪式完好无损。
信奉新教的资产阶级分子受到无情迫害。这种种束缚,使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缓慢,远远落后于同时代英国。
二、农业经济的发展
[农业的恢复与发展]16 18 世纪,法国的农业生产在生产工具和耕作
制度方面并无根本性变化。从种植的作物品种看,谷物仍是全国各地最主要
的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开始有所发展,葡萄种植在不少地区推广,北部某
些地区还种植松蓝,南部的橄榄、桑蚕等业生产也有进步,出现了不同地区
之间的经济分工。粮食产量有所增长,但增长幅度很小,1617 世纪在北部
地区,种子与产量之比一般为 148,南部地区一般为:136,到 18
世纪才有所增长。
1618 世纪的近三百年中,由于政局的变更,人口的增减、气候的变
化等等原因,法国的农业生产经历了几次起伏:15 世纪下半叶至 16 世纪上
半叶,是从百年战争的废墟上经济恢复和增长的时期,这时社会逐渐走向安
定,人民能够安居乐业,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粮食产量有所提高。16
世纪初,是农民殷富、农村丰裕的时期。到 16 世纪中叶,由于封建剥削加重,
人口增长加速以及由此而来的人均占地面积的减少,农业生产渐呈退势。16
世纪下半叶的胡格诺战争,使农业生产迅速衰落。到 17 世纪上半叶,政局趋
向稳定,亨利四世和黎世留采取招抚流民,减免赋税,保护农业生产等措施,
农业生产又逐渐走上恢复和发展的轨道。这种发展势头在不少地区一直持续
7080 年代;1680 年到 1720 年前,由于社会的不安定和连年歉收及繁重
的赋税搜刮,农业生产再次开始走下坡路。这时在各地都出现农民破产、生
产萧条的景象。18 世纪 20 年代——70 年代,农业生产又开始恢复和发展。
这时,农业技术上发生了一些变化,一些农民将自己的土地用篱笆、壕沟圈
围起来,采用比较先进的耕作方法经营土地,半个世纪中农业生产有了较大
增长。据史家估计,从 18 世纪初到 80 年代,农业生产的增长幅度达 2540%
最高率达 60%
[封建地主制的发展]封建地主制在全国范围逐步取得主导地位后,在克
服领主制残余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首先,旧有封建主的政治和
司法统治权力更为削弱。15 16 世纪,一部分封建主尚不甘心其独立政治
统治权力的丧失,少数大贵族蓄谋叛乱,一些中、小贵族则以昔日的等级体
系为基础,与大贵族建立了层层庇护制,结党营私,左右地方政治,侵害农
民。胡格诺战争以后,这种庇护网瓦解,亨利四世和黎世留都致力于打击分
裂的封建贵族。此后,贵族转而仰承国王鼻息以求得到特权和俸禄,大量贵
族到王宫、军队和教会里面任职,对政治的统一不再具有威慑作用。16 世纪
后,封建主的司法权力迅速没落。大量封建贵族离开乡村,或云集王宫,或
寓居城市,专心享乐,很少光顾乡间,通常由管家代收租税。封建贵族的构
成要素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人统计,在 17 世纪的贵族中,95%的家族是 15
世纪后方得贵族身份的。贵族们大多不愿住在乡间,封建地主制向着“不在
地主制”发展,领主司法形同乌有。
其次,土地所有权、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土地私有的面积有了增长。在
奥弗涅的平原地上,到 18 世纪完全私有的农民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 25
30%。农民的桑斯地的永佃权得到巩固,农民有权将桑斯地继承、转让、馈赠、
出卖,近似私有地。村社公有地也遭到了不断的侵占,封建地主、租地农不
断圈占公有地,村社也常常分配公有地,使其变成私有。普罗旺斯和诺曼底
最早开始了这种圈地过程,其它地区相继仿效,到 18 世纪,封建国家颁令认
可,土地私有倾向更为发展。土地私有化的发展同时伴以租佃关系的发展。
租佃制是此期最基本的土地经营方式。租地农不仅承租封建主的领地,往往
还同时承租领地上领主权利的征收权。如果承租教会地产,同时承租什一税
的征收权。封建领主权利成为一项地租,不再具有政治上和人身上统治权利
的性质。而且,在不少封建地产上,领主权利干脆被废弃。
[农民的分化和经济地位] 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民内部的经济
分化。从 16 世纪起,农民中一个新的租地农阶层开始兴起。他们拥有较多的
牲畜、工具和资本,向封建贵族承租大片土地,将其生产活动跟市场联系起
来,以雇佣的长工和临时性短工为主要劳动力,以盈利为目的。租地农的租
地面积在不同地区有所不同。在 17 世纪巴黎盆地和法国大部分地区,大的地
产可达 200 公顷以上,一般地产通常在 80130 公顷之间。在布列塔尼、勃
艮第、里昂内、多菲内、奥弗涅等地区,租地农的地产面积小一些,一般在
2030 公顷,在南部地区,又稍低于这一水平,大多在 15 公顷左右。在这
一时期,大中型土地经营者除租地农外,还有买官者及城市的市民和资产阶
级分子,虽然租地农的地产上使用的劳动力大多是没有完全脱离土地的小
农,还不是纯粹的雇佣工人,但应当承认,这些地产上的生产关系、生产目
的已具有某些资本主义生产的特征,是农业资本主义萌芽的初级形态。
少数大农占地愈来愈多,而绝大多数农民的占地面积却不断缩小,土地
日趋零碎。16 世纪下半叶,在法兰西岛的休尔布瓦的 7 个教区,94%的农民
每人占地不到 5 公顷。到 17 世纪,大多数地区农民占地只有 13 公顷。约
75%的农民单凭份地已无法度日。到 18 世纪革命前,全国 2300 万农民占地仅
占总土地面积的 35%,其中,6070%的农民占地不到 5 公顷。这些农民为了
谋生还必须出卖一定的劳动力。无地的农民,有的被迫沦为雇农,到 18 世纪,
雇农占各村人口的 10%左右。有的流浪乡间或涌入城市。沦为乞丐。
尽管农民缺田少地,封建剥削却与日俱增,除地租外,还有不堪负担的
直接税。在短短 300 年中,封建国家的税收增长近百倍。据统计,1517
纪,各种封建剥削拿走了农民毛收入的一半。到 18 世纪,农民所受剥削更加
繁重,各种剥削约劫走农民总收入的 81.71%。在生存艰难的情况下,农民经
常揭竿起义。有人统计,仅普罗旺斯某地,15961635 年间爆发的农民起义
108 次,16351660 年间有 156 次,16611715 年间 110 次。在一个不足
6 万人口的地区,在 119 年中竟发生了 374 次起义!起义矛头直指封建贵族
和封建国家,反抗封建租税压迫。
2006-10-5 09:27: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三、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变化
[资本主义萌芽和资本原始积累]15 世纪下半叶、16 世纪初,社会生产力
水平有了提高,在手工业生产内部技术水平、专业分工程度都有了发展。封
建地主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大都建立了商品流通网
络,市场迅速扩大。商品经济的发展还加快了市民和农民内部的经济分化,
一大批小手工业者、小商人和农民走向贫困破产,沦为雇佣劳动力。而少数
富商、手工作坊师傅利用种种手段积累起资本,适应正在扩大的市场需求,
扩大生产,建立起以包买制为基本形式的分散型手工工场和拥有较多雇工的
集中型手工工场,资本主义生产随之诞生。
资本主义生产的产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少数资本家积
累起大量的货币财富;二是存在着大量人身自由、并被剥夺了生产资料、以
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力。以暴力等手段加速这两个条件形成的历史过
程称为“资本原始积累”。
法国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是通过下述途径实现的,第一,象其它国家一样,
法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加强了对广大帮工、小手工业者的剥削,使后者
渐渐沦为雇工。主要由帮工和破产手工业者组成的熟练工人的年收入占向资
产阶级转化的中等作坊师傅年收入的百分比迅速降低,在大城市中 15 世纪中
叶为 36%16 世纪中叶下降到 1214%,在中等城市则从 54%下降至 33.6%
在小城市中由 60%下降到 25.7%,如果与少数富商、银行家的巨量收入相比,
工人收入则更显得微不足道。
15 世纪末开始的“价格革命”,有力地促进了这种分化。新航路开辟后,
大量贵重金属涌入西班牙和葡萄牙,法国通过与西、葡的商业贸易和劳力输
出,也流进了大量金银。16 世纪中叶同 16 世纪初年相比,法国金银流量增
长了十多倍,从 15 世纪下半叶到 16 世纪,法国物价上涨约 34 倍,而同期
工人工资的增长却远远低于这一水平,这种价格运动使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
级多收少支,大获其利。
第二、殖民掠夺也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途径。法国的殖民活动开始于
16 世纪中叶,但它的迅速发展主要在 17 世纪。路易十四时期,法国的殖民
地主要有美洲的加拿大、阿卡地、纽芬兰、密西西比河流域、路易斯安那、
安的列斯群岛和圭亚那,非洲的塞内加尔、波旁岛、马达加斯加;印度的本
地治里、昌德纳戈尔等等。为了有效地掠夺这里的财富,资产阶级、富商、
官吏等阶层还组建了许多殖民贸易公司。1604 年建立了东印度公司,此后又
建立了西印度公司(1664 年)、北非公司(1665 年)、北方公司(1669 年)、
列凡特公司(1670 年)、塞内加尔公司(1673 年)、哈德逊湾公司(1682
年)、中国公司(1698 年)、几内亚公司(1701 年)等等。法国的殖民者、
商人也参预了罪恶的黑奴贸易,从非洲掳掠黑人,运到美洲大陆卖为奴隶。
通过殖民地和殖民公司,资产阶级掠取了大量财富,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
进程。
第三、资本原始积累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包税和国债制度。这一时期,
捐税征收大都实行包税制,包税人通常是市民资产阶级。这些人还经常将其
资本用作政府借贷,购买政府公债,通过借贷获得高额利息,或取得各种特
权作为报酬。包税和国债制度使劳动人民的无数血汗流入商人、资本家的腰
包,使其积累了大量的资本。但另一面,包税和国债制度的发展对资本主义
发展也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由于包税和国债比从事工商业获利大,担风
险小,也更为体面,因而吸引了大量资本,减少了资本主义工商业投资,不
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且,由于包税和国债制度,法国在资本主
义发展之始就存在着庞大的不劳而获的食利者阶层,商业金融资本的发展远
高于资本主义工业资本,对近代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不利影响。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1618 世纪法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主要可分以下
三种形式:
第一种是分散型的手工工场。特点是包买制。商人涉足生产领域,向城
市小手工业者和乡村农民提供原料,有时还提供生产工具,向他们收取成品
和半成品,包买商付给一定报酬。这种包买制在纺织业中尤为流行,例如 16
世纪时在普瓦图、皮卡尔迪、奥尔良附近地区、贝利地区、朗格多克等地区
的毛织业中,在布列塔尼、诺曼底、下曼因、勃艮第等地的棉纺织业中都很
流行。17 世纪时,一个包买商往往控制几百名乃至上千名农村和城市包买工
人。17 世纪下半叶成立的一家羊毛长袜公司拥有 3 万多名雇工,分布在十几
个城市,进行生产。
第二种是混合型手工工场,在纺织业中较为常见。包买商往往拥有集中
的手工工场。包买制农民、手工业者主要从事纺纱、洗毛、织布等初步工艺,
而染色等完成工艺则在包买商的手工工场中进行。包买商的手工工场有时设
在城里,但更多情况是在乡村,因为乡村没有行会束缚,劳动力价格也便宜。
18 世纪阿贝维尔的冯·罗培在其集中的手工工场中雇佣了 1500 多雇工,而
同时受他剥削的包买制农民达 1 万多人。
第三种是集中的手工工场。随着生产技术的改进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在
法国大多数手工行业中都兴起了集中的手工工场,而且集中的程度愈来愈
高,这种手工工场流行于冶金、军火、造船、肥皂、印刷、造纸、制镜、玻
璃、制革、纺织等各个行业。为满足贵族的需要和输出换汇,这时期也兴起
了一些奢侈品工业,在这些行业里大都产生了集中的手工工场。例如路易十
四时驰名国内外的高伯林地毯工场拥有 8000 多名雇工,生产各种豪华的地毯
和挂毯。1718 世纪,一些手工工场的规模已相当可观,雇工数量往往以千
百计。在 18 世纪,里尔城一个毛织业资本家的手工工场里使用了 3000 多雇
工,在马赛等城的某些造船工场,也常常拥有上千名雇工。
法国的手工工场在所有权上,可分为两类。绝大多数手工工场都是民营
企业,手工工场归资本家私人所有。但也有一些是官办手工工场,分直接官
办和间接官办两类。直接官办是一切所有权属王室的手工工场,从亨利四世
统治时期开始,封建国家兴办了不少王家手工工场。这类工场主要从事军需
品和奢侈品生产。路易十四统治前期,王室手工工场数量达百余家。这类工
场虽所有权归封建国家或国王,生产品也有一部分不进入市场交换,但工场
的基本劳动力依然是雇佣工人。这类企业有浓厚的封建成份,但劳资雇佣关
系仍是主导关系。间接官办是指封建国家向一些企业家提供补助金、贷款、
免税或授予各种特权作为条件,企业的生产、产品质量受到国家监督,企业
需向国家上交一定数量的产品。在这类手工工场中,国家干预并没有改变企
业的资本主义性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生产集中、劳动分工和
专业化程度都有了提高,为机器的使用准备了条件。18 世纪中叶后,机器开
始在法国采用。18 世纪 40 年代,在某些地方的纺织业中已开始使用纺纱机,
1751 年一个名叫奥尔克的人将织布机从英国引进法国,1756 年亚眠已开始应
用印染机。在其它某些行业也逐渐使用机器。此后,法国开始了从手工业向
机器工业的逐渐过渡。
[重商主义及其影响]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一定时期内受到国家重
商主义政策的保护和促进。重商主义既是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一种经济理
论,也是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国家用以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政策。
作为一种经济学说,重商主义反映了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商业资本占主
导地位的状况。重商主义理论在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时间有所差异。在法国,
孟奇里梯安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重商主义的理论,1615 年他向国王亨利四世
奉献了名为《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的文章,认为商业是国家活动
的基础,国家应该保护商人的利益,商业尤其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因此,
应保护关税,达到货币入超。他反对外国商人插手法国商业,主张国家应当
保护法国商人的海外利益,应该增强法国的海上力量,发展殖民地。重商主
义理论在黎世留和柯尔伯时又有所发展。一直到 18 世纪以后,才逐渐为重农
主义和自由主义理论所取代。
重商主义也是法国封建专制君权长期推行的经济政策。15 世纪下半叶,
路易十一已开始推行一些具有重商主义性质的政策。重商主义政策在亨利四
世、黎世留和柯尔伯执政时期日益发展完善。重商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保
护关税,发展对外商业和殖民活动,组建和保护殖民贸易垄断公司,保护法
国商人的利益;扶植手工业,引进能工巧匠,向手工工场主发放津贴、补助,
授予某些特权和优惠。另外,封建国家撤销国内关卡、维护交通,保证工商
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条件的各种措施,也具有重商主义的特点。
封建国家的重商主义政策客观上保护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经济,促进了资
本原始积累。
[城市经济的封建关系和城市的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经济虽有所发展,但
步履滞缓。这是因为它身上缠着沉重的封建锁链。
除去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的种种束缚,在工商业经济中也同样受到封建
关系的严重束缚。尤其是法国的行会制度。封建君主为便于对城市的管理和
控制,多次颁布法令,维护和推广行会制度。法王路易十一就颁布了 60 多项
法令,以保护和发展行会制度,推广行会制度成为封建国家的一贯政策。
封建国家对工商业活动的频繁干预,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既有积极推动的
一面,又有消极阻碍的一面。封建国家设立了多种管理机构,对手工业生产
制定了琐细的规章,进行严格的监督,限制了生产自由。封建国家还通过管
理手段,将工商业纳入为封建经济,封建政治服务的轨道,通过赏赐补贴和
特权使为贵族、为国家服务的奢侈品工业、军火工业等片面发展,不利于资
本主义经济的健康成长。
而这一时期新兴资本主义经济本身也具有大量的封建因素。这主要表现
在商业和金融资本占据支配地位,利用各种封建特权和专卖权压制工业资
本,流通领域控制生产领域;资本主义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都程度不同地与
特权相联系。封建特权在一定时期内对促进资本原始积累起过一些积极作
用。但特权林立有害于自由竞争,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封建特权
也愈来愈从内部抑制着资本主义的成长。
复杂的经济关系产生了复杂的阶级矛盾。这一时期城市中的阶级斗争主
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城市下层民众反对封建剥削压迫的斗争,集中在反对国
家赋税剥削上。1514 7 月在亚琛、154■年 8 月在拉罗舍尔、1630 2
在第戎都发生过城市下层民众反抗国家赋税的起义。另一种是雇佣工人反对
资本家的斗争。1539 年里昂印刷工人举行罢工,要求提高工资,改善工作条
件。1541 年巴黎印刷工人也举行了类似的罢工。约自 16 世纪起,各行业的
雇佣工人开始组织起秘密的“伙伴社”作为同资本家斗争的组织。阶级关系
复杂化也使阶级矛盾更为尖锐,城市下层民众的武装斗争连绵不断。从 1623
1647 24 年内,法国城市下层民众起义达 118 次,仅 1635 年一年就爆发
20 多次起义,足见阶级冲突之激烈。
2006-10-5 09:28: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第二节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一、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
[君主专制政权发展的条件和道路]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
法国社会的客观要求。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地主制成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的经济基础。因为在地主制下,封建贵族大都是地主而非领主。他们政治上
已经丧失了在领地上的独立统治权力,经济上只有对农民收取地租的权力,
由于物价的高涨而常常入不敷出。所以,大都拥护君主专制制度,借此以维
持对农民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并从封建君主那里得到作官、免税、携带
武器等种种特权及丰厚的年金、津贴和赏赐。
同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而产生的新兴资产阶级,更希望建立一个强大
集权的政府,内保统一,外护商业殖民,以利工商。封建君主国家出于富国
强兵的目的,努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保护并促进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所以在一定时期内,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也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和支持。
16 世纪后,随着城乡阶级矛盾的发展,农民、城市平民反抗斗争规模的
不断扩大,也从反面促进了君主政权的发展。
君主专制政权的发展首先是实现内政统一和中央集权,主要途径是扩大
官僚队伍,强化官僚机器。而官僚队伍的扩大主要靠买官制度,大批资产阶
级分子通过购买官职,成为“穿袍贵族”后,进入各级权力中枢,执掌要害,
从而使各级官僚机构不断发展,日益完善。
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于 16 世纪,17 世纪开始巩固,直到 18
纪,在长达二个半世纪中历经了动摇、巩固、发展、鼎盛和衰落的全部历史
过程。
随着集权的加强,封建君主也开始对外侵略扩张和争夺欧洲霸权。
[意大利战争]经济上繁荣富庶的意大利首先成了法国封建贵族掠夺的目
标。1494 年,法王查理八世宣称自己有权继承那不勒斯王位,率领 3 万军队
入侵意大利,1495 年占领了那不勒斯。法军的入侵激起了意大利各城邦的抵
抗和一些欧洲国家的恐惧,同年威尼斯、米兰、佛罗伦萨、罗马教皇以及西
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结成反法联盟,将法国军队赶出意大利。1498 年查理八
世去世,路易十二(14981515)继位。新任国王在内政方面减税免税、发
展经济、卓有成效。在外交上,路易十二继承先王政策,再度出兵意大利,
1499 年占领米兰,两年后占领那不勒斯,结果遭到米兰等意大利城邦与德意
志神圣罗马帝国和英国的联合进击而失败。
1515 年法兰西斯一世(15151547)继位。他不仅使财政权直接掌握在
自己手里,而且使全国的官僚机构和司法机关渐趋完备,还努力扩大常备军,
坚持对外扩张。继位不久,他恢复了对意大利的侵略。使意大利战争演变为
法国国王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争霸战争。1525 年帕维亚战役中,法军惨
败,法兰西斯一世竟成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的俘虏。
1547 年,亨利二世(15471559)即位后又重新挑起战争,夺取了法国
边界的凡尔登、梅斯和土尔,并从英国人手中收回了加莱。1559 年,在经历
了半个多世纪的战争之后,法国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西班牙签订了卡都
—康布雷条约,法国继续持有法德边界的凡尔登等三个城市,但放弃对意大
利领土的要求。意大利战争结束。
意大利战争是法国欧洲争霸的第一次尝试。战争消耗了大量资财,加重
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法国王权的威望跌落,少数不甘心丧失政
治独立的大贵族趁机挑起内战,君主专制制度面临危机。
[宗教改革与胡格诺战争] 意大利战争时期,宗教改革运动已在法国展
开。天主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总代表,它的宗教教义、教阶制度和各种繁杂
的宗教礼仪都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建立符合自己
利益的新的宗教。天主教会的腐败也引起其它社会各阶层的不满,改革呼声
日益高涨。16 世纪初,法国人文主义文化兴起。许多人文主义者研究原始基
督教。例如,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戴塔普尔将新旧约圣经从拉丁文译成法文,
并宣传和平的宗教改革,对德意志的路德产生了很大影响。人文主义者对原
始基督教的研究有助于认清当时教会的真面目,助长了改革的呼声。
最早传入法国的新教是路德教。16 世纪 20 年代在法国已有不少路德教
徒。但后来法国绝大部分新教徒信奉卡尔文教。卡尔文(15091564)早年
曾在法国求学。1533 年改宗新教。次年因法国政府迫害而从巴黎避居瑞士。
之后在瑞士发动宗教改革。卡尔文提出了“前定论”理论,认为人的拯救与
否不靠“圣功”,不靠教会;上帝把它的臣民分为“选民”与“弃民”,“选
民”注定得救。个人在事业上的成功说明他是上帝的选民。卡尔文在瑞士日
内瓦进行宗教改革,实行政教合一,建立了由长老和执事管理的共和制的教
会组织。卡尔文教反映了激进资产阶级的要求,深得法国中下层资产阶级的
拥护。法国卡尔文教也称“胡格诺派”①,它的主体是资产阶级分子,但南部
的少数大贵族也参加了胡格诺派,利用卡尔文教共和制的组织形式与中央集
权的专制王权相对抗,他们入教纯粹是政治原因,故也称“政治上的胡格诺”。
胡格诺派力量发展很快,到 1562 年新教徒团体约有 2000 多个,分布法国各
地,其信徒约占全国人口的 1/4
法国的宗教改革并没有得到王权的支持。在法国,教会的统一也就是政
治的统一。所以自法兰西斯一世起,历代国王都对新教采取镇压政策,尤其
30 年代起,这种迫害愈益残酷。1547 年亨利二世还在巴黎高等法院专门
设立一个法庭,用以迫害新教徒,人称“火焰法庭”。围绕着天主教与新教
的斗争,到 16 世纪中叶形成三大营垒:以大贵族介斯公爵法兰西斯等人为首
的天主教阵营,主要集中于北部、东部;以那瓦尔王国王族波旁家族的安东
尼和大贵族、元帅克利尼等人为首的新教阵营,其主要力量集中在西部、西
南部;以宫廷首相洛比塔尔为首的一些宫廷贵族和不满于介斯家族的天主教
贵族则主张双方妥协,宗教宽容,被称为“政治家派别”。天主教与新教的
斗争此时已蜕变为封建贵族争权夺利的宗教战争。1562 3 月,天主教集团
首先发动攻击,屠杀新教徒,新教徒立即举行反抗,占领奥尔良,宗教战争
爆发,被称为“胡格诺战争”(15621594)。
胡格诺战争时打时停,持续了 30 余年。战争中,新教徒极力谋求德国和
英国新教的援助,而天主教阵营却得到了西班牙的支持。在 15621570 年的
战争中,双方的主要领袖大都死于非命。1572 8 22 日,新教领袖安东
尼之子、那瓦尔王子亨利与公主玛格丽特结婚,大批新教徒奔赴巴黎。8
24 日夜(圣巴托罗缪节),在王后喀特琳和国王查理九世纵容下,介斯家的
法文 Huguenots Higunaux,来自瑞士文 Eidgenossen,意为“同盟者”。
亨利率天主教徒在巴黎全城开始了对新教徒的大屠杀,一夜之间至少 2000
新教徒被杀害,史称圣巴托罗缪惨案。随后,全国不少城市竞相效尤,大约
2 万新教徒死于屠刀之下。1574 年查理九世死去,其弟亨利三世(1574
1589)继位,不久开始了在亨利三世、介斯家的亨利、那瓦尔的亨利之间的
“三亨利之战”。1588 年亨利三世派人将介斯家的亨利刺死。1589 年亨利三
世又被人刺杀,瓦洛亚家族绝嗣。按继承顺序该由那瓦尔的亨利继承王位。
为了取得王位,亨利于 1593 年宣布放弃新教,改信天主教,1594 年进入巴
黎,继承王位,为亨利四世(15891610),开始了波旁王朝(15891792
的统治。胡格诺战争结束。胡格诺战争一度削弱了王权,动摇了君主专制制
度,破坏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给广大民众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许多
地方都爆发农民起义,起义者高喊“克洛堪”(意为“打耗子”)的口号,
向贵族进攻。封建地主阶级面对动荡不安的社会,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集权
政府。
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巩固
[亨利四世]亨利四世登基后,努力结束战乱,保持国内和平。1597 年,
亨利四世在亚眠打败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迫使西班牙于次年议和,同时着
手调解宗教矛盾,1598 4 13 日,他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
国教,恢复天主教的原有特权。同时承认新教的信仰自由,新教徒有权担任
国家官吏和其他公职,并允许新教徒保留约 75 个军事堡垒,在巴黎和鲁昂等
地的高等法院中还专门设立了负责新教司法事务的法庭,规定法官中必须有
新教徒参加。南特敕令在欧洲历史上首次肯定了宗教宽容的原则,确认了 125
万新教徒的宗教和政治经济权益,使法国社会中的宗教矛盾得到缓和。
面对经济的凋蔽,亨利四世任命有才干的知己苏利公爵担任财政总监,
恢复和发展经济。苏利采取有力措施,整顿财政,改革税制。减免民众赋税,
整治贪污、堵绝偷税漏税,废除摊派、勒索,使国库收入大为增加,财政状
况迅速好转。苏利还复兴农业,招抚流散农民,安顿生产。并努力改善农业
生产条件,修建道路,疏通运河,兴建堤坝,开辟荒田,引进新的作物和耕
种技术,鼓励发展畜牧业。苏利曾说:“农业和畜牧业是哺育法国的双乳”。
法国农牧业得到发展。亨利四世甚为注重扶植发展工商业和海外殖民活动。
他起用新教徒拉弗玛管理工商业,推行重商主义政策,用免税、贷款、授予
特权等手段扶植丝绸、亚麻、玻璃、陶瓷及某些奢侈品工业,支持建立商业
贸易垄断公司,力求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法国政府还同汉撒
同盟、英国、西班牙签订商业条件,保护和扩大法国商人海外的利益。殖民
活动也有了很大进展,1608 年在北美建立了魁北克殖民地。经济的恢复和发
展增强了国家财力。据统计,亨利四世登基之前法国财政赤字达 29600 万里
弗尔,亨利四世不仅清偿了债务,而且到他晚年国库里还有约 12001300
万里弗尔积蓄①。
亨利四世采取果断措施,打击削弱封建分裂势力,加强中央集权。他一
方面坚决打击叛乱的大贵族,另一方面又积极扶植在胡格诺战争中经济上走
向贫困的中小贵族,使其效忠国王。亨利四世还整肃官僚机构,强化官僚体
系。他清除了最高权力机构王室议政会中的反对派大贵族,提拔中小贵族进
入决策机关,还从王室议政会中抽调 5 名亲信,组成秘书处,总揽大权。为
恢复和提高国王的专制权力,亨利四世重视发挥穿袍贵族的作用。1604 年国
王颁布“布莱特”敕令②,允许买官者在每年向国家交纳其官职价值 1/60
年税之后可世袭继承官职,巩固了穿袍贵族的地位,削弱旧贵的割据势力。
亨利四世统治晚年,法国经济恢复,国力强盛,一度动摇的封建君主专制制
度得到巩固和发展。
〔黎世留执政〕1610 年亨利四世被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刺死,继位的路
易十三年仅 9 岁,国家大权落到母后美第奇家的玛丽手中,政治日益腐败。
1617 年,路易十三(16101643)在亲信支持下从其母亲手中夺回权力,但
他同母后一样缺乏才干,重用亲信,受制于人。封建分裂势力乘机抬头。1624
年红衣主教黎世留担任了路易十三的首相,形势发生转机。贵族出身的黎世
亨利四世当政初年与晚年财政状况说法不一。有人认为国库积蓄为 4000 万里弗尔。本书采用拉维斯的数
据。
布莱特为财政大臣,是该项措施的提议者。故以其名命名。
留虽然身体病弱,但性情刚烈,具有铁的手腕。在 18 年之中,他是法国的实
际统治者。黎世留上台后即着手对付胡格诺教徒的叛乱。胡格诺教徒凭其保
留的军事据点,不服支持天主教的国王管辖。黎世留采取坚决手段,于 1628
年占领了他们的最后军事据点拉罗舍尔,1629 年颁布了“恩典敕令”,除维
持新教徒礼拜自由,具有担任国家公职的资格之外,剥夺了南特敕令给他们
的一切军事和政治特权,根除了他们在法国建立的“国中之国”,使法国进
一步得到统一。
黎世留执政期间几乎一直处在封建贵族的阴谋和叛乱之中。他先后挫败
了国王弟弟加斯冬为首的多次贵族叛乱,粉碎了王太后的颠覆阴谋,处死了
阴谋叛乱的国王亲信桑迈斯及数十名公爵、伯爵等封建大贵族,还有许多贵
族宠臣被捕入狱或被流放。1626 年他颁布敕令,命令平毁大贵族的所有城
堡、禁止贵族决斗,粉碎了大贵族的反叛阴谋。
黎世留加强国家政权建设,强化中央集权。他把自 16 世纪以来向地方临
时性派遣的钦差大臣变为定制,称为总督。总督由国王直接任免,通常出身
低贱,但权在地方长官之上,监督地方的行政、司法、财政和军事工作,加
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束。为便于对地方的控制,黎世留还在全国各地建立驿
站。在思想文化上,他开始建立出版检查制度,1630 年还创立了法国历史上
最早的报刊《法兰西报》,作为集权政治的舆论工具。在黎世留执政时期,
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发展和巩固。
黎世留继续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扶植工商业、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
为提高法国的国际地位,黎世留对海军建设甚为重视。在此之前,法国海军
已经存在,但军舰甚少,且掌握在少数地方将领手中,用作沿海地区防卫。
直到黎世留执政,沿海大多数港口还属地方贵族、城市、甚至大的修道院和
村寨所有。1626 年后,黎世留下令扩建海军,他自任“航海和商业总监”。
经过 10 年努力,法国的大西洋舰队已配备了 38 艘军舰,其中 12 艘吨位已达
500 吨以上,地中海舰队也拥有 25 艘舰艇。法国海军已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
海上力量。他还积极扩充陆军,1626 年法国还只有 12000 人的陆军,到 1635
年陆军人数已达 13 万,成为欧洲屈指可数的强大武装。凭借强大的军事力
量,黎世留继续奉行传统的外交政策,同西班牙和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争
夺欧洲霸权。由于宗教纠纷和国际矛盾的发展,欧洲三十年战争(1618
1648)已于黎世留掌权之前爆发。黎世留执政后积极联合欧洲各种政治力量
对付哈布斯堡家族。他先是资助瑞典军队与之作战,1635 年又直接派军参
战。此外,黎世留统治时期法国在周围边界地区还占领了不少地盘,扩大了
疆土。但军费的开支,使国家入不敷出,国库重又空虚。
黎世留执政期间封建捐税成倍增长,人民负担日益加重。黎世留曾直言
不讳地说:“如果人民太舒适了,就不可能安守本分,..应当把他们当作
骡子,加以重负,安逸会把他们宠坏”。在黎世留重压之下,1630 年起农民
和城市民众的起义斗争持续不断,1639 年在诺曼底爆发了“赤脚汉”起义,
起义农民多达数万人。但这些起义都被残酷镇压。
〔马扎然执政和“福隆德”运动〕1642 年黎世留在弥留之际向路易十三
推荐马扎然作为他的继承人,一年之后路易十三亡故,路易十四(16431715
年)继位。因国王年幼,王太后奥地利的安娜摄政,但大权交于马扎然。马
扎然位居首相,权倾当朝。他基本上推行黎世留的内政和外交政策,致力于
王权的增强和欧洲争霸事业。但是封建官僚机器的膨胀和连年不断的对外战
争,使国家财政日益恶化,债台高筑。加上马扎然为人贪婪,挥霍无度,程
度不同地侵害了各个阶级的利益,很快成为社会各阶级的众矢之的,最终导
致了“福隆德”运动(16481653)的爆发。
“福隆德”运动分两个部分,即巴黎高等法院的福隆德和贵族的福隆德。
巴黎高等法院福隆德运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巴黎高等法院的法官,并得到城市
中富裕市民和资产阶级的支持。法院福隆德运动爆发于 1648 年,但巴黎高等
法院与马扎然的摩擦却已非一日。高等法院法官们不仅对马扎然执政时封建
专制王权侵犯穿袍贵族的利益不满,也反对绝对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1648
5 月巴黎高等法院要求取消地方总督、征收新税和颁布新的财政法令,必
须经巴黎高等法院等法院登记才有效,废除政府与包税人签订的征税契约,
达依税数量减少 1/3,废除国王任意捕人的权力。马扎然严辞拒绝,并于 8
26 日命令逮捕高等法院的两名法官。巴黎市民立即筑起街垒,进行起义。
其它几个行省的高等法院和兰斯、图尔、普瓦提埃等大城市的市民资产阶级
也声援巴黎市民。王太后、马扎然和年幼的路易十四被迫逃出巴黎,高等法
院一度控制了政权。1649 年王宫派人与高等法院和巴黎市民媾和,双方签订
和约,王太后保证赦免起义者,并调整某些财政政策,法院福隆德运动随之
结束。
一些封建大贵族乘法院福隆德运动之机,举兵反叛国王,称贵族福隆德
运动。这些封建大贵族以孔德亲王为核心,在 16501653 年间,起兵反对马
扎然,企图削弱王权,谋求更高职位,瓜分权利。贵族武装一度占领巴黎,
赶走国王,控制政权。但是,他们的要求只是反映了少数没落贵族的卑鄙私
制,背离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更不符合其它广大社会阶层的愿望,贵族反叛
终因孤立无援,以失败而告终。
福隆德运动的社会性质复杂。贵族福隆德反映了少数贵族企图恢复封建
割据的愿望,性质是反动的。巴黎高等法院的法官们和市民资产阶级主张有
限君主制,要求削减赋税,废除部分专卖权,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某些愿望,
试图减弱封建专制制度对资产阶级发展的阻碍作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
他们与封建贵族混杂一起,易于为贵族利用。
2006-10-5 09:30:4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三、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鼎盛和衰落
〔路易十四时代〕1661 年马扎然去世,路易十四亲政,在此后 55 年,
他不再委任首相,大权独揽,王权空前强化,开始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鼎
盛时代,即“路易十四时代”。1665 年路易十四任命商人家庭出身的柯尔柏
任财政总监,他积极推行财政改革,努力革除弊端,理顺财经体系,改变税
收分配不均的现象,缩减免税者阶层的人数,强迫贵族交纳部分捐税,实行
开源节流,增收节支,使国家财政状况有很大好转。
柯尔柏大力推行重商主义政策,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三方面:第一、保
护和扶植国内手工业。通过给工场主发放贷款,封赐特权,颁发补助金,由
国家出资兴建王家手工工场,招徕国外能工巧匠提高技术,发展手工业生产。
他先后颁发有关手工业生产的法令达 190 项。第二、实施保护关税政策,对
内努力撤销封建关卡,建立了包括法兰西岛、诺曼底、皮卡尔迪、香槟、勃
艮第等 14 个省的关税同盟,在同盟内部,撤销关卡,实行商品流通自由。第
三、发展商业,尤其保护法国对外贸易,支持建立对外贸易公司,先后组建
西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北非公司等,发展对外殖民贸易。并通过外交途
径与土耳其、丹麦、瑞典、英国等国签订商约,保护法国商人利益。同时发
展海上运输业,使法国商船总吨位从 1664 年的 12.515 万吨,增加到 1688
年的 22 万吨。总之,路易十四统治前期,法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很快的
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路易十四在政治上大权独揽,独断专行,自称“太阳王”,被看作神的
化身。国王的意志就是法令,路易十四的名言是“朕即国家”。一切国事公
文都由国王签署。取消高等法院对国王旨意的异议权。并强调臣民只有义务,
没有权利,只需绝对顺从。路易十四为使宫廷成为贵族国家的中心,还在巴
黎郊外营建了豪华的凡尔赛宫,将大批贵族移居凡尔赛,给以丰厚的赏赐和
俸禄,仰承国王鼻息,过着腐朽的寄生生活,从而丧失了对抗王权的能力。
路易十四还极力加强对教会的控制。几个世纪以来法国天主教的“高卢主义”
这时发展到了高峰,国王对高级教职有任命权,对教会财产有支配权。1682
年路易十四召集法国的高级教士会议,会议起草了《四条款宣言》,重申高
卢教会享有各种自由和权利。
路易十四前期也是法国思想文化发展繁荣的时代。宫廷成为文人学士荟
萃之地。在王权庇护下,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化发展到欧洲最高水平,笛卡尔
的哲学、莫里哀、高乃依、拉辛等人的文学作品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瑰丽的
宝藏。
路易十四前期,法国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是社会长期发展
积累的结果,也是封建专制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文化具有多方面适应性的体
现。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成长于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之时,两者在一定时期
内在某些方面具有利益的一致性,因而能够相互适应和促进。然而,专制政
权毕竟是一个封建政权,随着封建政权的巩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两者
之间的潜在矛盾也萌发出来,封建专制制度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作用逐渐从保
护力量变为障碍乃至桎梏。路易十四的统治经历了这种转折。路易十四晚年
为了封建专制君主的利益,不断侵害资产阶级。例如,为了实现宗教信仰的
统一,1685 10 月路易十四废除了南特敕令,并派龙骑兵驻进新教地区,
迫害新教徒,强迫新教徒改宗天主教。南特敕令的废除使至少有 810 万工
商业者被迫流亡国外,带走了约 3000 万里弗尔资产。还有约 9000 名一流水
手逃离法国,这对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一个沉重打击。
路易十四利用日益雄厚的财力,不断扩充军队,使陆军 1690 年达 30
人,1703 年增至 40 万人,海军人数在 1677 年达 4 万人,还拥有近 200 艘战
舰,7000 门大炮,在晚年他运用强大的军队为争霸欧洲,穷兵黩武,连年发
动战争,其中较大的战争就有法国与荷兰的“解体战争”(16671678)①、
奥格斯堡联盟战争(16881687)②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11713)③。
战争非但没有达到称霸的目的,反而耗费大量资财,加重了资产阶级和下层
劳动人民的负担,破坏了社会经济,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强盛的法国封建
君主专制制度开始走向下坡路。
〔路易十五和封建专制制度的衰落〕1715 9 1 日,路易十四去世,
年仅 5 岁的路易十五(17151774)继位。先王为保持政权的稳固曾留下遗
嘱,命组成摄政会议,辅佐幼主。但巴黎高等法院否决了遗嘱,拥路易十四
的侄子、奥尔良公爵腓力一人摄政。在腓力摄政期间(17151723),路易
十四的一系列政策多被摈弃,贵族跋扈、宫廷腐败,政治黑暗。1723 年腓力
中风而死,两年后路易十五的太傅弗勒利掌握了政权。弗勒利执政 17 年,内
政和外交上都谨慎从事,发展经济,与民休息,缓和社会矛盾,法国政局有
了一定好转。但路易十五亲政后,法国政治腐败又趋加剧。路易十五平庸无
才,且不视政事,在他统治时期,国家大权完全掌握在他的情妇手中,法国
宫廷奢华靡烂,政府债务愈陷愈深,封建压迫剥削日益加重,社会矛盾十分
尖锐。从 1750 年起,人民起义不断发生。路易十五的一个大臣描述说:“人
们看到,在国王和他的臣民之间一种严重的对立正在增长”,“人民热衷于
谈论立即革命的必要性”,专制制度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法国封建专制制度迅速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它已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桎
梏。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行会制度严重束缚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为豢养一大批寄生的封建贵族,国家赋税不断加码,成为资产阶级和广大人
民群众难以承受的重负。政治上,在路易十五统治时期封建贵族反动,排斥
资产阶级分子进入政权机构,国家政权渐成封建贵族独霸的领域,资产阶级
的利益在国家政策中也不再得到体现。这时法国资产阶级的海外利益也不能
得到有效保护。在路易十五时期,法国参与了奥地利帝位继承战争(1740
1748)和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法军连连败北,尤其是“七年
战争”中法国的惨败,使它失去了在美洲、东印度等地的大部分殖民地和势
1665 年西班牙国王腓力四世去世,继位的查理二世体弱多病。路易十四以其王后是西班牙公主为由,要
求享有一部分西班牙领土,并出兵侵占了佛兰德尔、勃艮第,与荷兰交兵。战争最终结果是西班牙割让勃
艮第和佛兰德尔的许多地方给法国。
为阻止法国在东部莱茵河地区的扩张,奥地利、英国、荷兰、西班牙、瑞典于 1686 年缔结奥格斯堡联盟,
1688 年双方交战。1697 年双方签订和约,法国放弃不少占领的领土,并承认荷兰奥兰治威廉英国国王的地
位。
1700 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去世,提名路易十四的孙子安茹公爵作为西班牙王位继承人,以西班牙王位
不得与法国王位合并作为条件。安茹公爵继承西班牙王位,为腓力四世。但后来路易十四却又赋予腓力五
世法国王位继承权。西法合并的远景使欧洲各国震惊,荷兰、英国、奥地利和部分德意志诸侯结成联盟反
对法国,随即战争爆发,历时 13 年。17131714 年双方分别在乌特勒支和拉斯塔特签订和约,腓力五世
放弃对法国王位的继承权,并对一些领土归属问题作出决定,战争结束。
力范围,法国从此丧失了欧洲强国的地位。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已
经成为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碍,日益强大的资产阶级正在酝酿一场革
命。
2006-10-5 09:31:5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第三节 1617 世纪的法国文化
一、法国的文艺复兴
〔法国文艺复兴的产生和状况〕法国的文艺复兴是在商品货币经济发
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的条件下兴起的。新兴资产价级的经济和政治要
求与基督教会的神学及经院哲学格格不入。为着自身的利益,他们逐渐在复
兴古典文化的旗号下发展自己的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包含了复杂的阶级
内容,但主导方面说来它是欧洲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次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
动。
法国的文艺复兴受到意大利和北欧人文主义文化的重大影响。北欧人文
主义者伊拉斯谟和一些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都曾在法国游历、讲学,传播了人
文主义文化。意大利战争中法国国王和贵族从意大利带回大量人文主义作
品、艺术珍品和古代作家手稿,深深影响了法国文化艺术界。法国文艺复兴
是在吸收和继承国内外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法国的文艺复兴开始于 15 世纪末,繁荣于 16 世纪。15 世纪下半叶,法
国已有不少人开始注意对古典文化的研究,16 世纪初出现了布戴·戴塔普
尔·皮埃尔等法国第一代人文主义者,他们致力于古典作品的研究、考订、
整理和编辑工作。在绘画、雕刻以及建筑等艺术领域中意大利对法国的影响
几乎占据了支配地位。但在文学、思想领域则是在法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基础
上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法国自己的人文主义文化。例如,法国人文主义
学者对古典文化的研究保持了博学的特点,在思想领域继承和发展了怀疑主
义思想。在文学表现手法上擅长讽刺,等等。人文主义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基
督教会及巴黎大学的仇视和扼杀,但由于人文主义文化在某些方面符合封建
君主和地主贵族的需要,也得到了某些国王、公侯的支持和庇护。国王法兰
西斯一世支持人文学者,1530 年成立了以研究希腊语、拉丁语和希伯莱语为
主的法兰西学院,成为人文主义学者同巴黎大学相对抗的基地。法兰西斯一
世的妹妹,那瓦尔王后玛格丽特的宫廷则成为人文主义者的避难所。人文主
义文化在同封建基督教文化的斗争中迅速发展起来。
〔拉伯雷〕拉伯雷(14951553)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最杰出的人文主
义作家之一。出身律师家庭,早年在修道院接受教育,后来以行医为业,16
世纪 30 年代开始转向文学创作。他通晓医学、天文、地理、数学、哲学、神
学、音乐、植物、建筑、法律、教育等多种学科和希腊文、拉丁文、希伯莱
文等多种文字,堪称“人文主义巨人”。拉伯雷的主要著作是长篇小说《巨
人传》。《巨人传》共分五卷,取材于法国民间传说故事,主要写格朗古杰·高
康大·庞大固埃三代巨人的活动史。
《巨人传》是一部人文主义杰作。拉伯雷用夸张手法讴歌了“人”的伟
大,表现了人类的巨大力量,颂扬人性。高康大一生下来便会说话,喝 17000
多头母牛的奶,他的衣服用 12000 多尺布制成。小说主人公高康大和庞大固
埃两代巨人都具有超乎寻常的体魄和力量,公正善良的品德和乐观主义的天
性,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人性和人的创造力的充分肯定。
拉伯雷提倡人的解放和自由。约翰修士在高康大支持下建立的特来美修
道院是人文主义的理想国,体现了拉伯雷政治、社会宗教和道德等方面的思
想原则。这些原则的核心是个人自由、个性解放。在这里,男女修士来去自
由、交往自由、活动自由,而且“可以光明正大地结婚、可以自由的发财,
可以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高康大把院规概括为“随心所欲、各行其是”,
表达了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蔑视和反抗,体现了资产阶级争取经济政治自由
的要求。
《巨人传》还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新的文化科学知识的欲求。这是
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在小说中拉伯雷溶入了天文、地理、气象、航海、
生物、人体生理、医药、法律、哲学、语言等大量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
显示了作者的学识渊博,与封建神学和经院哲学作品形成截然不同的对照。
拉伯雷把“使人的灵魂充满真理、知识和学问”作为作品的一贯思想,从开
卷高康大降生时发出的“喝啊、喝啊、喝啊!”的喊声,到篇末神瓶发出的
“喝”的谕示,首尾相应,表达了资产阶级冲破精神奴役、追求新思想、新
知识的热切愿望。作品还鞭挞了封建的经院哲学教育,认为几十年的经院教
育使高康大变得“呆头呆脑”、“糊里糊涂”了,只是在接受了人文主义教
育后他才成为名副其实的“巨人”。
拉伯雷还以犀利的笔触针砭时弊,对基督教会、对教皇、对宗教神学和
经院哲学,对教会的各种盘剥勒索和宗教裁判所的残暴,都一一进行了辛辣
的嘲讽和无情的批判,嬉笑怒骂,入木三分。
拉伯雷是一位具有民主倾向的人文主义作家,他比较接近民众,他的作
品继承了法国民间文学中讽刺和夸张的传统,大量运用民间语言和民间传说
故事,为人民所喜闻乐见。拉伯雷在法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
地位,对后世作家具有很大影响。
〔“七星诗社”〕在法国人文主义文化中拉伯雷代表了民主倾向,而七
星诗社则代表了贵族倾向。七星诗社是七位人文主义作家的团体,其中以龙
沙和杜·贝雷最为著名。1549 年,杜·贝雷发表的《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
是七星诗社的宣言书。之后,杜·贝雷在《橄榄集》的序言、龙沙在《诗学
概论》和《福朗西亚德》两书的序言中又分别对该派的理论和主张作了进一
步的阐述,七星诗社主张用法语进行文学创作,龙沙指出:“舍弃典丽的本
国活文字而向死灰里发掘上古文字的余烬是大逆不道的行为。”他们肯定法
语可以同拉丁语一样用来表达高深的学问和思想,主张通过吸收希腊语和拉
丁语词汇创造新词汇等方法扩大法语词汇,推进法兰西语言的统一和发展。
但是,他们歧视劳动人民的语言。在文学表现形式上,他们主张模仿希腊、
罗马诗体文学及意大利十四行诗体,摒弃民间诗歌体裁,反映了他们脱离人
民的贵族倾向。
〔蒙台涅〕蒙台涅(15331592)是法国文艺复兴后期最著名的人文主
义者,出身穿袍贵族家庭,曾任法院顾问,两度出任波尔多市长。后来,因
厌倦仕宦生活,幽居乡间,埋头写作。蒙台涅的主要著作是三卷散文体的《随
笔集》,由 107 篇长短不一的散文构成,内容五花八门,无所不包。
《随笔集》的主题是讨论“人”,通过研究自我而研究人类。他的书房
里挂着古罗马作家泰伦修的箴言:“我是人,我认为人类的一切都与我血肉
相关。”蒙台涅不同于早期的人文主义者,他既不热衷于翻译、整理或研究
古典作品,也不像拉伯雷那样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力量,欢呼人的解放,而
是冷静地反思与探索人和人生。蒙台涅肯定人生的价值,肯定人的欲望和享
受,他说:“一个知道如何正当地享受生存之乐的人,是绝对的而且几乎是
神圣的完善之人。”在一篇文章中他告诉人们不要怕死,应尽情享受生活。
只要能享受生活的乐趣,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都无关紧要。
早期的人文主义者崇尚古典,用古代的权威代替基督教会的权威。但作
为后期人文主义者的蒙台涅却对任何权威都表示怀疑。怀疑主义是蒙台涅思
想的一个重要内容。蒙台涅的一句格言是“我懂得什么?”蒙台涅的怀疑是
多方面的。他怀疑的主要锋芒是指向基督教会和封建制度。他怀疑基督教神
学,认为“我们的信仰并不是我们自己获得的,它纯粹是别人恩赐的礼物”,
“是由外来权威和命令取得的”,“无知是我们的宗教推荐给我们的,运用
于信仰与服从”。蒙台涅强调人类见解的五花八门,“天下找不出那么两个
人对同一事物持完全一致的看法”,认为一切知识都不可靠。在蒙台涅面前,
早期人文主义者顶礼膜拜的古典大师同样成为怀疑和鞭挞的对象。
漫漫三卷《随笔集》,信笔写来,似不着边际,但实际上几乎篇篇都是
射向基督教会和封建制度的利箭。蒙台涅的怀疑主义在当时也有助于打破对
古典权威的崇拜,将科学和思想文化从古代作家的禁锢下解放出来,继续发
展和进步。怀疑是科学和思想文化进步的先声。
〔博丹〕与蒙台涅同时代的人文主义者博丹(15301596)是文艺复兴
时期欧洲最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之一,当过律师和检查官,担任过省议会的代
表,后来又成为三级会议中的第三等级代表。1577 年,博丹发表了《论共和
国》一书,系统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
博丹反对当时法国政治上的党派倾轧和宗教上的新旧教纷争,主张建立
强有力的君权。为此他号召人们服从国王,在宗教问题上采取宽容态度。在
西方政治思想史上,博丹是欧洲国家主权理论的首倡者。他认为,家庭和其
它经济、宗教等组织源自人类交往的本能,但这些组织又不断斗争乃至战争,
胜者为主,败者为奴。为了维持秩序,这些组织联合起来,组成国家。国家
是最高和最后的组织形式。根据罗马法理,家长在家庭内拥有绝对权力,国
家对臣民也拥有绝对权力。博丹对国家和政府作了区分,认为享有主权是国
家的基本特征,行使主权的制度决定了政府的形式。君主制的、贵族寡头制
的、抑或民主制的政体形式取决于国家主权是授予一人、少数公民或大多数
公民。他认为,在这几种形式中,排除女性继承权的世袭君主制是最稳定、
最令人满意的政体,表达了此时资产阶级对法国君主制的拥戴。
然而,博丹并不主张绝对君主专制。他认为,国家权力应受到“上帝法”
和“自然法”的制约。自然法体现为道德法。博丹对司法管辖权与财产所有
权作过区分,指出统治者无权干涉臣民的私有财产,私有财产不可侵犯。他
承认财产分配关系与政治权力分配有紧密联系,意识到公民财富太悬殊是危
险的,但反对原始共产主义的平等理论。他反对国家对经济生活的过多干预,
主张自由贸易。这些理论在不同程度上都反映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态度。
博丹关于国家主权的理论对法国和欧洲近代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过深远
的影响。此外,博丹对史学思想的发展也作出了贡献。1566 年他发表的《理
解历史的方法》是西欧第一部比较详备的史学理论著作。他反对当时流行的
历史循环论,提出了历史进步的观念。他指出,历史学是一门类似于自然科
学的特殊学科,他还提出了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理论。在当
时条件下,这些思想不失为精辟见解。
二、17 世纪的思想和文化
〔笛卡尔和伽桑第〕17 世纪的法国是唯理论的发源地,这一新哲学流派
的创始人是哲学家笛卡尔(15961650)。笛卡尔哲学对欧洲思想文化和科
学技术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出身“穿袍贵族”家庭,曾以志愿兵身
份参加过欧洲三十年战争,漫游过许多国家,1629 年后隐居荷兰,潜心著述。
1649 年应瑞典女王之聘赴斯德哥尔摩,次年病逝。重要著作有《方法论》、
《形而上学的沉思》和《哲学原理》等。
笛卡尔提倡理性,反对经院哲学的信仰主义,认为人人都有理性,应该
运用理性对以往的各种知识进行大胆的、普遍的怀疑,用“理性”的尺度审
查以往的一切知识。他提出的基本命题“我思,故我在”的基本点是怀疑,
是对基督教及经院哲学的蔑视和反抗,是要求思想自由的呼声。笛卡尔用怀
疑主义作为武器向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开战,以人类理性代替宗教信仰,
具有反封建神学的进步意义。
笛卡尔把他的哲学分为两部分:“物理学”(自然科学)和“形而上学”
(世界观体系)。在“物理学”中他提出了许多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状况
相适应的机械唯物论思想。他承认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运动性和物质运动
的规律性。笛卡尔不仅是哲学家,还是一位卓越的科学家。在物理学上他是
能量守恒定律的创立者,在数学方面他是解析几何的创始人,在心理学、生
理学等领域他也做出了重大建树。笛卡尔的思想在 17 世纪上半叶欧洲科学技
术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
但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却走向唯心主义。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
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时,他是一个二元论者。他认为精神与物质彼此独立、互
不依赖、互不影响。在认识论上他是唯理论者,提倡理性,提倡演绎方法,
但他把理性看作“天赋观念”,排斥感觉经验,滑向唯心主义的先验论。笛
卡尔的哲学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既反对封建制度、又软弱动摇、同封建势力
妥协的两面性。
对笛卡尔的唯心主义观点首先发起批判的是同时代法国的唯物主义哲学
家伽桑第(15921655)。伽桑第的主要著作有《对笛卡尔〈沉思〉的诘难》
和《伊壁鸠鲁哲学体系》等等。在政治上,伽桑第赞同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权
利说,认为社会和国家是通过社会契约而产生的,人民一旦把权力交给君主,
就应该拥护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如果君主专横暴虐,滥用法律,人
民有权撤换他。在哲学方面,伽桑第基本上是一个唯物论者。他继承和发展
了古代伊壁鸠鲁的原子唯物论,认为万物皆由原子构成,运动是万物之本性。
在认识论上他是个经验主义者,继承并发展了伊壁鸠鲁唯物的感觉论,坚持
知识起源于对外物的感觉,感觉比理性认识可靠。在伦理思想上他继承了伊
壁鸠鲁的快乐论,认为人生的最高美德是追求幸福,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安
宁是真正的幸福,否定了基督教的禁欲主义道德观。伽桑第的理论反映了资
产阶级中比较激进阶层的利益。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伽桑第的唯物主义
仍不彻底,他说:“我公开承认我相信有一个上帝,相信我们的灵魂是不灭
的”,向宗教神学妥协和让步。
〔古典主义文学〕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提供了哲学
理论基础。对 17 世纪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7 世纪法国文坛上,曾存在过三种不同的文学流派。除人文主义文学
继续流行外,还兴起了巴罗克文学①,即流行于贵妇人沙龙里的沙龙文学。贵
族们无所事事,精神空虚,往往在虚幻缥缈的想像中杜撰出一些悲欢离合的
艳情故事和历史故事。这些作品语言矫揉造作,晦涩难懂,表现出作者自命
风雅,但实际上俗不可耐的贵族情趣。最主要的流派则是古典主义文学,它
很快统治了法国文坛。
古典主义文学是在君主专制制度的扶植和控制之下发展起来的。胡格诺
战争后伴随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巩固,历代统治者都加强了对思想文化领域
的控制。1635 年黎世留组织了法兰西学士院,负责制订语言规范,制订各种
文学体裁的规格和格律,监督作家执行。1640 年王家绘画、雕刻学院建立,
起着相似作用。封建国家通过设奖金、赐年俸等手法笼络文人,扶植文化。
当时,有名的文人学士大都趋聚首都,云集王宫,为王室服务。古典主义创
始人、诗人马莱伯提出诗歌为王权服务,语言要明晰、合理,创作要有规律。
法国是欧洲古典主义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心。法国古典主义文化以理性作
为基本内容。 17 世纪,古典主义文学大师下笔行文,都以理性作为标尺,
严格以理性控制情欲。古典主义文学理论家布瓦洛曾说:“首先必须爱理性;
愿你的文章永远只凭理性才获得价值和光芒。”著名悲剧作家高乃依的许多
作品是以理性和感情、意志和欲望、义务与激情的冲突为主题展开的,而胜
利永远属于意志、理性和义务。喜剧作家莫里哀认为古典主义的规律是人人
必须遵守的“健全的人的逻辑”,悲剧作家拉辛则坚持古典主义最重要的概
念是“合情合理”和“健全的理性”。古典主义文化注重写实,提倡仿古,
强调形式和格律。布瓦洛认为,“作家永远也不能和自然寸步相离”,“不
要离开常理去寻找文思”,“感动人的绝不是人所不信的”,主张文艺模仿
自然,要求诗人们“好好地认识都市,好好地研究宫廷”,即描写市民资产
阶级和封建贵族多种类型的人性。在文学形式上,他们主张模仿古代作品,
从中得出规律和格律,用作指导。古典主义大师们提倡文字精炼、明确,合
乎逻辑,形式严谨划一,遵从格律。例如,在戏剧创作上强调遵从法兰西学
士院规定的“三一律”①,等等。
2006-10-5 09:32:2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三、四十年代是古典主
义兴起发展时期;六、七十年代是繁荣阶段;八十年代末走向衰落。在法国
古典主义文学中涌现了大批蜚声欧洲、名垂史册的卓越古典主义作家,其中
最著名的有:喜剧作家莫里哀、悲剧作家高乃依、悲剧作家拉辛、寓言诗人
拉·封丹、文学批评家布瓦洛等。
同人文主义文化一样,古典主义文学本质上也是一种资产阶级文化。古
典主义作家歌颂理性,是对基督教神学、尤其信仰主义的批判。古典主义作
家的作品大都揭露批判了封建制度、封建贵族和天主教会。人文主义文化强
调天才、个性,强调官能享受,注重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在文学表现形式
上也不拘一格,不受格律限制。而古典主义作家则强调理性,注重形式格律,
讲求统一。这些变化反映了 17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维护国家政治统一、害怕和
反对社会动乱变革,以求在封建专制制度的扶植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
愿望。可以说,古典主义文化是人文主义文化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巴罗克”源自葡萄牙语,意为“珍奇”“奇妙”。
“三一律”指时间、地点、情节三者的单一,即一出戏只演一个事件,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地方,一昼夜
内。
三、宗教改革后的法国教会
宗教改革后,法国主要存在三种教派,即天主教、新教和詹森教。天主
教仍为国教,新教得到了信仰自由。直到 1685 年路易十四废除南特敕令,法
国新教徒的信仰自由才被剥夺,大批新教徒流亡国外。法国境内还大约有 50
万左右新教徒,秘密维持着新教组织。封建国家在 171517241750 年数次
颁布法令,重申迫害新教徒,新教徒常常用武装起义表示反抗。直至 18 世纪
70 年代,专制政府才被迫逐渐放松迫害,1787 年路易十六颁布《凡尔赛敕
令》,承认新教徒的信仰自由和政治权利。
17 世纪法国天主教会内部出现了詹森教派。詹森教是根据西属尼德兰伊
培斯主教詹森的理论建立的,主张人只有得到上帝的恩惠才能得救,至于何
人得到上帝的恩惠则是先定的,宗教活动不起任何作用。詹森教传入法国后,
立即得到响应,信徒主要为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心设在巴黎郊外的王家
港。在“福隆德”运动中,不少投石党人信奉詹森教,引起王权对詹森教的
仇视和迫害。路易十四亲政后,下令迫害詹森教徒,1709 年逐出詹森教派修
女,封闭王家港修院。1713 年罗马教皇颁布敕令,宣布詹森派为异端。法王
随即囚禁了 2000 多名詹森教徒。詹森教徒在迫害中,坚持活动,积极参与反
对法国专制制度的斗争。
法国天主教自 15 世纪以来,向着“高卢主义”发展,即将法国天主教会
置于法国国王控制之下。“高卢主义”在路易十四时期发展到高峰。1682
法国宗教会议草拟“四条款宣言”,宣称王权独立于教权,教皇不得作出任
何侵害法国教会自由和权利的事情,重申了法国国王对法国教会享有高级教
职的任免权和财产支配权等权利。
由于法国天主教会愈来愈臣属于王权,成为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精神支
柱,所以受到王权和封建贵族的积极扶植,高级教职始终为封建贵族独占。
有人估计,18 世纪法国天主教会总资产约 40 亿里弗尔,占法国总财富的 1/3
教会地产占全部土地总面积的 1/5,教会从其地产和什一税中每年收入 2 亿
里弗尔,相当于国家总收入的 3/5。教会内部的腐败和丑闻十分惊人。教会
贵族聚财斗富,沉醉在声色犬马之中。一些主教府邸中珠宝成堆,奴婢成群,
美女云集。天主教已经成为一种最反动腐朽的势力,注定要首当其冲成为启
蒙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进攻的目标。
第四节 法国的启蒙运动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
〔启蒙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随着资本主义与封建专制主义矛盾的不断深
化,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反对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斗争
也迅速展开,这就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在欧洲历史上出
现的第二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就是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给尚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反对蒙昧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
信,打破旧的传统观念,传播新思想,新观念。
启蒙运动从兴起到发展长达一个世纪之久,启蒙思想涉及宗教、哲学、
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史学、美学和教育等各个领域,出现
了各种学说体系和大批著名人物,广及欧洲许多国家,其中有英国的阿迪生、
斯蒂尔和波普,德国的门德尔松和莱辛,意大利的维科,俄国的别林斯基、
赫尔岑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但启蒙运动的中心却在法国。在法国著名哲学
家笛卡尔的影响下,比埃尔·贝尔(16471706)首先把笛卡尔的理性主义
用于宗教和神学,相信理性之光照耀着每一个人,并同样以怀疑论为武器,
提倡理性,怀疑宗教,对宗教神学发起攻击,指出教会的虚伪和欺骗,打破
了对教会所宣扬的蒙昧主义盲从,贝尔成为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到十八世
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群星灿烂人才辈出,大批思想界巨人纷纷涌现,
其中最主要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
全书派及孔多塞。他们从各个方面向封建势力和教权势力发起勇敢的冲击,
不辞辛劳地传播进步思想,开启人们的头脑,唤醒沉睡中的人们投入反封建
反特权的斗争,启蒙运动作为成熟的反封建、反教会的进步思潮登上了历史
舞台,不仅为未来的政治革命制造了舆论,而且为法国创建了高度的精神文
明。
法国为什么能够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呢?这是由法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所
决定的,是法国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的产物。具体地说,主要原因
有三:第一、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
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
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第二、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
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掀起提供了阶级
基础;第三,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
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
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
中心。
〔启蒙运动的特点〕声势浩大的法国启蒙运动一经兴起,就具有鲜明的
特点。特点之一是目标明确。启蒙思想家的锋芒所向十分明确,即反对王权、
神权和特权,努力改变旧制度,建立新体制,各个启蒙思想家之间虽然存在
着分歧和争论,但只要涉及到封建专制统治与反动的教权势力,他们总是采
取共同行动,而且每个启蒙学者都根据各自研究的领域,积极宣传“理性”
与科学,始终把主攻目标对准专制王朝与天主教会。他们高唱“理性”的赞
歌,向往“理性的王国”,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把
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
王权和贵族特权。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宗教迷信,从
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实现美好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
特点之二是思想一致。启蒙思想家都有基本相同的哲学理论作为指导思
想,这就是怀疑论、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在启蒙思想家中,虽然多为自然科
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而哲学家只占少数,但他们的思想和
理论却在启蒙运动中起着主导作用,那些虽没有哲学著作的启蒙学者,也奉
行着大体一致的哲学信仰,而且在启蒙运动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成为批判宗教
神学的有力武器。怀疑论成为启蒙运动准备阶段的思想先导,而自然神论则
成为启蒙运动发展阶段的思想家的标记,无神论则把启蒙运动推向更高的成
熟阶段。正是在这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下,才使启蒙运动经久不衰,具有强大
的生命力,哲学革命成了政治革命的先导,并使启蒙运动具有明确的行动纲
领。
特点之三是行动坚决。启蒙思想家都正视现实,认真思考,联系群众,
不畏强暴。他们深入社会,细心观察,对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独立思考
展开无情抨击,提出了理想社会的蓝图,为之进行不息的斗争。他们以人民
自居,以宣传群众,启迪民智为己任,为使群众改变旧观念接受新思想,他
们出版专门的学术、理论著作外,还出版了普及性的通俗读物,还运用小说、
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让更多的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因此,不少启蒙思想
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著有哲学著作,还
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堪称为启蒙运动的导师和
领袖。这些思想家,常常冒着上断头台、坐牢和流放的危险,为追求正义、
向往光明而贡献出自己的全部智慧。启蒙运动虽然有种种共同的特点,但在
如何改变封建制度上,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反映出各派思想家的不同
政治主张。
二、孟德斯鸠和伏尔泰
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从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出发,针砭时尚,议论朝政,急
切渴望通过改良,革除封建统治的弊端和教会势力的猖獗,使法国走上资本
主义自由发展道路。为此,他们提出了种种改革方案。
孟德斯鸠(16891755),原名夏尔·路易·德·塞孔达,出身于贵族
家庭。父母早亡,他跟随伯父生活,受过法律教育,曾获法学学士学位。1716
年伯父去世,他继承了伯父的波尔多法院院长职务,同时接受伯父的男爵封
号。在法院的长期供职,目睹封建制度的专横、残暴和腐朽,使他心中愤愤
不平。1726 年,孟德斯鸠卖掉了法院院长的职位。不久,开始周游欧洲各国,
尤其对英国政治进行详细考察。回国后,潜心学术,研究哲学、法学、文学
和自然科学,通过著述,寻求革新之路。一生著作甚丰,其中主要有:《波
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等。
孟德斯鸠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反叛者。他猛烈攻击封建专制制度,抨击君
主的暴虐、贵族的专横、宫廷的奢侈和官场的腐败。他说,在专制国家,“法
律等于零”。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荒唐的是“如果国王是在酒醉或是精神
失常时做出这个决定的话,他的敕令仍然是要执行的”。君主一人集中了无
限的权力,可以任意剥夺别人的生命。他气愤地指出,人民应该抵制国王为
所欲为的暴政。
孟德斯鸠还对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天主教会发起进攻。他从自然神论出
发咒骂教皇罪孽深重,非常幽默地称教皇是比国王更狡猾的魔法师。他主张
把上帝和人分开,反对神人同形论,反对灵魂不灭说。他揭露了灵魂不灭说
给人类带来的严重恶果:“毒害人们不去关心现世生活,不想为改善现世生
活而奋斗,差不多在世界各方和在一切时代,都曾使妇女、奴隶、国民、朋
友等自杀,希望这样可以到另一个世界去为他们所敬爱的人们服役。”但是,
他不是革命者,也不是无神论者,他只主张限制王权,改革宗教,使宗教教
义符合当时资产阶级的利益。
孟德斯鸠最卓越的贡献是他对未来资产阶级国家制度的设想和法学理论
的阐述。孟德斯鸠是君主立宪制的拥护者。他把国家的政体分为共和、君主
和专制三种,他说:“共和政体是全体人民或仅仅一部分人民握有最高权力
的政体;君主政体是由单独一个人执政,不经过遵照固定和确立了的法律,
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
性情领导一切”。因此,共和政体是“德行”,但做不到;专制政体是“恐
怖”,必须坚决反对;只有君主政体是一种最理想的制度。只要有法可循,
君主依法行事,就可以达到“政治自由”。他认为,要实现君主立宪政体,
必须象英国那样,建立一个“三权分立”的政府。
孟德斯鸠把国家权力分成三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他认为必须
把这三种权力分开,把立法权交给议会,司法权交给法院,行政权归国王。
三者必须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并使它相互平衡、相互牵制。只有三权分立才
能实现公民的政治自由,才能有效地防止君主滥用权力。如果不划分权力,
国家必然会走向专制。可见,孟德斯鸠提倡“三权分立”的目的,就是要限
制国王的无限权力,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要求参政的愿望,所以,三权分立
说成了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奠定了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理论
基础。
孟德斯鸠非常强调法的作用。他详细阐述了法律的本质、刑法、民法、
婚姻法和家庭法、国际法等理论,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反对酷刑,主张
置刑必须比例正确,刑罚必须有教育意义,舆论可作为反对犯罪的工具,等
等。这些理论的提出,不仅是对残酷的封建刑法的批判,也为新兴资产阶级
关于人身、财产安全和言论出版自由提供了法律论据。成为资产阶级法学理
论的奠基人。
伏尔泰(16941778)原名弗郎索瓦·玛丽·阿鲁埃。出身巴黎一个富
裕的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法院公证人。少年就读于路易大王中学,他在这
所等级森严的教会学校受到种种歧视而播下了反抗封建特权的种子。中学毕
业后迫于父命,进入法律专科学校。而后却又违背父命,爱好文学与诗歌。
因写诗讽刺朝廷,又与贵族发生冲突,于 17171725 年两次被投入巴士底狱,
1726 年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达 3 年之久,深受洛克、牛顿思想的影响,十
分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回国后,以犀利的笔锋猛烈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
和封建当局的腐败。他的书被查禁和当众焚毁,本人受到追捕。为躲避迫害,
蛰居法国和瑞士边境的费尔内达 15 年之久,直到 84 岁高龄才回到巴黎。伏
尔泰一生坎坷,却从未停止过用笔进行战斗,他用各种文体写作的作品达百
卷之巨。其中,最著名的有:《哲学通讯》、《牛顿哲学原理》、《路易十
四时代》、《论通史及各国习俗和精神》等。伏尔泰多才饱学、博大精深、
文笔隽永、幽默,既是哲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又是诗人、小说家、剧作
家。他是 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中最有影响的伟大人物之一,正如维克多·雨
果所指出的,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伏尔泰是天主教会不共戴天的仇敌。他从自然神论出发,对教会和宗教
迷误进行无情的揭露、嘲讽和批判。他指出教会是建立在“最下流的无赖编
造出来的最卑鄙的谎话”之上的,是“最卑鄙的混蛋所作出的各种最卑劣的
欺骗”的产物,是“分裂、内战和罪恶的根源”。在他看来,教皇、主教和
神甫都不过是一群“文明的恶棍”、“两足禽兽”。他还愤怒地抨击宗教裁
判所,对教会镇压异端深恶痛绝,指出“小偷仅仅窃取你的财物,而宗教裁
判官却剥夺你所有的一切,..思想..灵魂..躯体”。他以严谨的科学
态度对《圣经》的产生和基督教神学进行历史考察和批判。他常常在书信中
写上这样的格言:“踩死败类”。这句话成为他号召人们起来向封建教会发
动进攻的总口号。
伏尔泰在政治上初则赞成开明君主制,继则提倡君主立宪制。在他看来,
封建专制主义下的等级制度和贵族特权,践踏了自由、平等。他认为“一切
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都是平等的”。因此破坏自由、平等的封建等
级制和贵族特权必须废除。他向往英国的政治制度,主张依靠开明君主进行
自上而下的改革,达到消灭等级和特权、限制王权进而建立英国式的政府。
伏尔泰坚决主张司法改革,严厉抨击法庭量刑不当。提倡有效地惩罚,
反对无辜杀人,要允许被告人有顾问和律师,有权拒绝不合法的判决。伏尔
泰曾以巨大的决心,坚定的行动,同各种枉法犯罪行为进行斗争,为一件件
冤案平反、抗争,得到民众的信赖与支持。
但是,伏尔泰并不是革命论者,他对封建君王仍然抱有幻想,甚至把改
革旧制度的希望寄托在开明君主身上。他对待宗教的态度也是不彻底的,他
反对天主教的残暴统治,却并不否认上帝,他认为,出于维护社会公德的考
虑,承认神要比否认神好。所以他并没有达到无神论,只是一位自然神论者。
2006-10-5 09:33: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三、卢梭和百科全书派
随着启蒙运动高潮的到来,涌现出一批更加激进的思想家,其中最著名
的就是卢梭和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
[卢梭的民主思想]让·雅克·卢梭(17121778),祖籍法国,出身在
日内瓦一个钟表匠的家庭。出生 5 天丧母,10 岁时父亲因决斗而坐牢。由于
家境贫寒,又失去双亲的慈爱,卢梭从小就浪迹天涯,先后做过仆人、学徒、
商店伙计和抄写员。16 岁时流浪到萨瓦投奔有钱的华伦夫人,一住就是 10
年。在华伦夫人身边,卢梭如饥似渴地读书,广泛地思考和深入地钻研,先
后学习了音乐、数学、天文、地理、历史、哲学和文学。30 岁以后,卢梭离
开华伦夫人,辗转瑞士、意大利和法国,继续过着贫困和流浪的生活,他同
情民众的疾苦,不满特权的专横,对人间的严重不平等极为愤慨,拿起笔与
特权社会抗争,一生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主要有:《论科学与艺术》、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哀绿绮思》、《爱弥尔》、《社会契
约论》和《忏悔录》等。他的著作发表后继续受到政府和教会的残酷迫害,
再度被迫离开祖国,直到晚年受赦免后,才重返巴黎。
在启蒙思想家中,似乎没有谁有象卢梭那样大的影响,他是一位多方面
作出贡献的学者,一生与教权势力特权等级誓不两立。卢梭在与天主教神学
的不调和斗争中,在对封建特权统治的愤怒批判中,大胆地提出了推翻封建
制度的革命民主思想。他的革命思想象一阵狂暴的风,吹旺了资产阶级革命
的烈火,法国封建专制的殿堂正是被这熊熊的火焰吞噬的。
卢梭探讨了社会正义问题,从分析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出发,提出了天赋
人权的理论,论证了自由、平等的重要。他认为,人类的不平等并不是从来
就有的,是后来才产生的。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前,曾生活在“自然状态”
中,那时人人过着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可见,“人生来是自由的”,
“人与人之间本来都是平等的”。“人人共同的自由乃是人性的自然结果”,
是“天赋人权”。但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人们进入政治社会,出现了贫
富,人类就开始了不平等的文明社会。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私有财产的产生,出现了贫富的不平等。富人为维护
财产就欺骗穷人订立契约,制订法律。第二阶段为确保富人的私有财产,设
立强有力的政府权力机构,确认强者对弱者的统治。第三阶段,政府机构蜕
化,变成为专制权力,出现封建暴君的专横统治,使不平等发展到顶点。是
封建暴君的野蛮统治破坏了天赋人权,民众对剥夺自由、平等权的暴君,有
权用暴力恢复天赋之人权,实现自由、平等。卢梭认为推翻专制暴君是天经
地义的,他说:“以绞死或废黜一个暴君为目的的暴动,乃是一件与他昨天
处置臣民生命财产的那些暴行同样合法的行为”。卢梭从阐述不平等的起源
中引出了非常革命的结论:民众有权以暴力推翻暴政。
卢梭以契约论为武器,论证了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理想。他
认为,人民推翻暴君之后,就有权废除不利的契约,重新建立符合人民利益
的契约,组成新的国家。他强调,在民主共和国里,必须坚持“主权在民”
的原则,主权是至高无尚的,不可分割的。国家的最高主权属于人民。卢梭
认为作为主权具体体现的立法权也应属于人民,他说:“立法权是属于人民
的,而且只能是属于人民的”。因此,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置于法律的约束
之外,只能以法行事。领袖、官吏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执法人,人
民随时可以委托和撤换他们,而官吏则无权剥夺人民的决定权。卢梭十分强
调法治,他认为法律不仅保障公民权利的平等,而且是个人自由的基石,法
律面前人人平等。卢梭这种激进的民主思想,成为大革命的一面旗帜。
[百科全书派]《百科全书》的出版,使启蒙运动推向高潮。《百科全书》
全名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工艺详解辞典》,1751 年出版第一卷,
1780 年全部出齐,共 35 卷。为该书撰稿的有:科学家、作家、工程师、医
生、航海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等著名人士 140 余人,由狄德罗(1713
1784)任主编,其核心人物有达朗贝尔、拉美特利、爱尔维修、霍尔巴赫、
孔多塞等人,他们怀着共同的目的以《百科全书》为阵地,对国家和教会的
反动势力发起猛烈的抨击,在反动派的疯狂迫害下,仍不屈不挠,团结奋斗,
为真理而献身,故名“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派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为奋斗目标,以“理性”为旗帜,
以无神论和人性论为武器,对封建的国家制度、伦理道德及作为其精神支柱
的宗教神学,进行严厉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他们大力宣传唯物主义观点,
宣传物质是第一性的,它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毁灭,反对上帝造人说。并指出,
一切存在物都是处于不断运动的物质,认识来源是感觉,是外界物质作用于
感官的结果。“没有感官,就再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们去认识”。他们从战
斗的无神论出发,勇敢地揭穿了教会的虚伪和反动,明确指出任何超自然的
存在,都是虚幻的产物,上帝创造世界是一种妄想。宗教是神圣的瘟疫,宗
教迷信是僧侣用来束缚人们的观念,压制人们智慧的工具。暴君则利用教会
来欺骗,他们狼狈为奸,共同联合起来窒息天才、理性和自由,奴役和压榨
人民,因此,人民必须无情地摧毁宗教迷信和打击暴君。
宗教宣扬人生是一种过渡,天堂才是人们真正的故乡。法国唯物论者则
严厉驳斥了宗教神学宣扬的这种“来世说”,爱尔维修愤怒地指出,这是叫
人放弃尘世的感情,做一名服服贴贴的奴仆,去追求虚幻的天国生活。他说:
“如果人生不过是宿店又何必对世事如此关怀?一个旅客是不会叫人修理他
只住一宿的客栈的墙壁的”。法国唯物论者大声疾呼,人们应该关心人间的
幸福和现实的利益,禁欲苦行,弃绝享乐,是完全违反人的自然本性的。他
们宣告:人类的事业不是安排彼岸来世的生命,而是依靠知识和理性,以科
学的征服和人类无限进步的信念,在现实的土地上建立人类和普遍幸福。
百科全书派就其政治倾向而言,比较保守,接近自由派贵族,主张开明
君主制。可是他们的行动,却表明了他们是否定旧制度的宣传者,是工商业
资产阶级的代言人。《百科全书》的出版,为法兰西民族建造了一座精神文
明的纪念碑。
四、启蒙运动的历史地位
18 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在法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具
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启蒙思想家们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通过学术论著、通俗读物、戏剧
演出、诗歌朗颂、民歌小调,沙龙辩论和公开演讲等各种形式,向社会各界
广泛传播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的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他们
冲破千年禁区,把封建主义的传统信条倒转过来,使得世代被禁锢在封建思
想牢笼之中的人们为之耳目一新,开始了对社会对现实的反思,从而解放了
思想,提高了觉悟,鼓起了荡涤封建意识、冲决封建专制的勇气,激发了广
大群众反封建反教会争民主的革命热情。为大革命作好了充分的舆论准备,
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和思想武器。
启蒙思想的传播,还培育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和革命家,诸如拉
法耶特、米拉波、布里索、罗兰夫人、罗伯斯比尔、丹东等等。各派革命领
导人无一不是在启蒙思想的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正是由于启蒙运动,才使法
国大革命“完全抛开了宗教外衣,并在毫不掩饰的政治战线上作战”。①从而
使反封建的大革命达到非常彻底的结局。
启蒙运动一经兴起,就越出国界,跨过时代,成为各国先进人士的思想
理论武器。法国启蒙运动提出的新思想直接推动并深刻影响了俄国、德国等
封建大国中民主思想的传播,促进了这些国家反封建的文学革命和哲学革
命。在意大利,许多启蒙思想的宣传者,都自称是法国启蒙学者的信徒和学
生。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更是十分明显,北美《独立宣言》中的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的思想,就是卢梭思想的法律化。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在某种意义上它的思想起着指导作用,不同程度地推动了世界上不少国家和
民族及其人民争取自身权利的斗争。
法国启蒙思想家崇尚知识,提倡科学,他们所创立的全部学说,包括哲
学的、历史的、文学的、政治的各个领域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念,是资产阶
级精神文明的顶峰,同时也为人类精神文明建立了丰碑,为促进科学文化的
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启蒙思想家中的许多作
品,已传遍世界,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强烈的革命气息,焕发出要革新、要
前进的反封建迷信的精神力量,一直起着鼓舞人们奋勇上进的积极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中文版第 3 卷,1972 年版,第 395 页。
2006-10-5 09:34: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第四章完  126页  共579页  将陆续上传........ 感谢关注!!!!!
2006-10-5 09:38:12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