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zfgzd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

712
回复
109898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一口气看完了全帖, 真是欲哭无泪啊
再过几天就要去巴黎了,我准备重新收拾一下行李,挑些破旧的衣服带就行了
想请问一下大家,巴黎十三大附近乱不乱啊?

----------------------------------------
No68773hujun1983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859724", true);  圣骑士
2006-10-31 09:53: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13大?当然乱,在巴黎北边,是巴黎乱的地方,基本上是阿人和黑人

------------------------------------------
jjforever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860231", true);  骑士
2006-10-31 09:53: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巴黎到处都乱只要你自己小心点就。阿人和黑人也有好的,在国人里面也有搞自己人的.这些国人是最危险,因为你根本就不会对他们有什么防范. 引用:
作者: jjforever
13大?当然乱,在巴黎北边,是巴黎乱的地方,基本上是阿人和黑人



---------------------------------------
spve200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882715", true);  
风云使者
2006-10-31 09:54:1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引用:
作者: spve200
巴黎到处都乱只要你自己小心点就。阿人和黑人也有好的,在国人里面也有搞自己人的.这些国人是最危险,因为你根本就不会对他们有什么防范.



同意楼上的说法!
2006-10-31 09:54: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引用:
作者: spve200
巴黎到处都乱只要你自己小心点就。阿人和黑人也有好的,在国人里面也有搞自己人的.这些国人是最危险,因为你根本就不会对他们有什么防范.


谢谢!我会小心的 可是作为女生,不要说功夫了,要是碰上点什么事,跑也跑不掉,呜呜呜。。我还以为这辈子都不用再跑800米了,没想到啊。。。

-------------------------------------------
hujun1983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899930", true);  圣骑士
2006-10-31 09:55: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跑不掉就大声叫救命.. 引用:
作者: hujun1983
谢谢!我会小心的 可是作为女生,不要说功夫了,要是碰上点什么事,跑也跑不掉,呜呜呜。。我还以为这辈子都不用再跑800米了,没想到啊。。。

----------------------------------
spve200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900773", true);  
风云使者
2006-10-31 09:55: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M° 4 porte de clignancourt, bcp d'Africains


---------------------------------------
forest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915782", true);  侠客
2006-10-31 09:55:5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财不漏百

---------------------
dmdmjm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932324", true);  精灵王
2006-10-31 09:56: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巴黎CHATEAU ROUGE地铁站感觉就是到了非洲某个国家了,平时出去看不到一个正宗的法国人,商店都是卖的非洲货和各种假发,怀疑是黑人觉得自己的头发特别难看,所以格外需要假发,地铁站非常肮脏,垃圾桶里塞满了玉米棒子,不明白这些黑人哪里来的,还好的是这些黑人大多看着不象是无业游民,大多还是良民的,法国人不知道怎么想的,能够忍受这么多的外国人,真是不懂...

---------------------------------------------------------
No58540rose-chi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936298", true); 精灵
2006-10-31 09:57:2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我決定這樣
遇到人不多的﹔可以拼的
就說要搶東西可以﹐除非你把我殺了﹐否則你會很死的很難看
並且經常把中國大菜刀放包裡

----------------------------------------
espace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959426", true);  大天使
2006-10-31 09:57: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原贴第二十六页的364楼转完。

天天在努力
2006-10-31 09:58: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第十六章 第四共和国
第一节 第四共和国的诞生
一、战后初期的法国
[百废待兴的法国]战后初期,法国的社会经济陷入严重的混乱和衰退之
中。由于德国的占领和维希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大战后期多次军事行动在法
国本土进行,使法国经济受到严重破坏。据统计,战争使法国经济遭受的损
失高达 47930 亿旧法郎。全国约有 100 多万公顷的耕地因战火而荒芜,有 1/5
的房屋被毁坏,牲畜减少了一半,大批工厂被摧毁。其中交通设施的破坏尤
为严重,铁路桥几乎全部被毁,铁路线近一半不能使用,土伦、布列斯特、
勒阿弗尔等重要港口陷于瘫痪。战争使法国工农业生产下降 55%以上。战争
的灾祸给法国留下了难以消除的后遗症:首先,战争使法国直接或间接损失
145 万人口,特别是大批青壮年的丧失和致残,使战后经济恢复面临劳动
力奇缺;其次,要把战时经济重新改造为和平经济,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固定
资本的更新和技术改造,引起资金的严重短缺;再次,要迅速恢复安定局面
和保证人民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必须进口一定的原料、燃料以及生活必需品,
这也需要大量资金。凡此种种,导致法国战后初期生产凋敝,贸易停滞,商
品奇缺,粮食、食糖等生活必需品只能凭卡限量供应,从而黑市盛行,投机
猖撅,黑市价格比平价高达 19 倍。财政赤字在 1944 年已达 3000 亿法郎,同
8 月流通的纸币多达 6320 亿法郎,比战前增加 5 倍,而库存现金则由 1939
年的 970 亿减少到 1944 9 月的 800 亿。内外债务由 1939 8 月的 4500
亿法郎增加到 1944 8 月的 15000 多亿,法国在债务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国内各派政治力量的配置] 战争引起了法国政治生活的巨大变化,其中
突出的变化是民主进步势力的发展和人民精神的振奋。深受战争煎熬的法国
人民,渴望民主新生活的来临,并要求尽快医治战争创伤。正是在这种气氛
中,法国左翼力量开始加强,其中法国共产党影响的扩大尤为明显。法共在
人民中的威信日益提高,党的队伍不断壮大。党员人数 1936 年为 32 万,1945
6 月时已增加到 90 万,成为全国左翼中的第一大党。他们在法国中部、北
部、东南部以及巴黎周围地区建立了“红色地带”,广泛进行各种活动。特
别是法共当时还掌握着几十万的武装力量,更使其成为国内最重要的政治力
量。左翼中的第二大党是社会党,因战前参与执政,在战备和外交政策方面
的失误一度受到人们的责难,又由于该党议员中竟有半数以上曾投票赞成授
予贝当全权,使党的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但社会党在抵抗运动中表现较好,
又在 1944 11 月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上,将曾投票授予贝当全权的议员开
除出党,并与法共组成了谅解委员会,共商统一大业。社会党的队伍也有了
一定的扩大,党员人数由战前的 28 万多大增加到 1945 年的 33.8 万多人。
在左翼力量发展的同时,中派与右翼政治力量也进行了重新组合。战后
初期,激进党的威信明显下降,不少人认为该党对法国的败亡负有责任。但
是,激进党利用自己参加全国抵抗委员会的事实,竭力表明它是抵抗的党,
并也在 1944 12 月召开全国代表大会,开除了 34 名议员,以纯洁内部。右
翼政党的力量则受到很大削弱。战前两个最主要的右翼政党,共和联盟和民
主联盟,在 1945 12 月,联合组成为“自由共和党”,在“自由”口号下
坚持右派立场。以雷诺为首的一部分右翼政治家则组成“独立派”。当时在
资产阶级中影响最大的党是人民共和党①。该党在工人群众中也有广泛影响,
是由天主教政治活动家、全国抵抗委员会主席乔治·皮杜尔在 1944 11
创建的。人民共和党自称继承了天主教社会主义传统,还提出改革社会经济
制度的大胆计划,再加上其纲领和成员均具有强烈的抵抗运动色彩,因此在
成立后发展很快,1945 年时其成员就达 23.5 万人。被誉为“解放的明灯”
的戴高乐将军,主张“革新”,建立“民族的”、“强有力的国家”。
又译人民共和运动。
二、临时政府的建立及其活动
[临时政府的建立与改组]1944 6 2 日,以戴高乐为首的民族解放委
员会改称临时政府。戴高乐在民族解放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军政大权,其派
往各地的总代表、军代表的权力高于全国抵抗委员会和军事委员会之上。戴
高乐还向巴黎以及各省派遣了大批行政官员,准备接管各地的权力。然而,
国内抵抗运动的迅速发展,特别是法共手中还握有大量武装,使这些官员无
法完全掌握各地的权力。因此,临时政府仍不得不承认各地的解放委员会。
巴黎解放后,戴高乐力图独占政权并使之合法化。8 26 日,当皮杜尔建议
在市政厅阳台上宣布共和国成立时,戴高乐拒绝说:共和国一直存在着,自
由法国、战斗法国、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都与它形成一体,维希政权过去
和现在都是无效的和非法的,我本人就是共和国政府的主席,为什么还要宣
布共和国成立呢?8 28 日,戴高乐召集巴黎游击队的 20 个主要负责人,
宣布解散“内地军”指挥机关和参谋部。
由于临时政府成员中大多数是跟戴高乐从阿尔及尔来的人,引起了国内
抵抗运动派的不满,他们强烈要求改组政府。9 9 日,临时政府改组。改
组后的所谓“举国一致内阁”共有 22 名成员,两名共产党人狄戎和皮佑分别
担任空军部长和公共卫生部长,这是法共第一次入阁参与执政。戴高乐兼任
了这届政府的国防部长。戴高乐抗击德国法西斯,维护民族独立,需要借助
人民的力量,但他又害怕人民力量发展壮大后危及资产阶级的统治,于是,
他竭尽全力,采用各种手段限制法共和进步力量的发展。9 19 日,他下令
将内地军与正规军合并,由国防部统一指挥,继而又把全国抵抗委员会合并
到咨询议会,把巴黎解放委员会改组为市议会。并下令解散爱国民警队的武
装。戴高乐的这些决定和命令激起了广大国内抵抗战士和法共地方组织以及
部分中央领导人的不满和反抗,为此纷纷举行群众示威和集会。为争取法共
的支持,戴高乐在 11 6 日宣布赦免多列士。11 27 日,多列士从莫斯科
回到巴黎。11 30 日,他发表了《为了胜利,为了法国的伟大而劳动和战
斗》的演说,重申“只能有一个政府,一支共和国军队和警察”。后来在中
央全会上强调:目前情况已经改变,人民武装不应该长期保留。由于多列士
一再推行让步政策,使戴高乐得以解散在抵抗运动中创建起来的人民武装,
夺取了抵抗运动的胜利果实。
[临时政府的对内政策] 在政治上,临时政府对维希分子进行了毫不留情
的清洗和惩办。一大批通敌分子受到法庭的审理。截至 1946 8 月初,共计
判决了约 35000 个案件,其中死刑案件约 5 千,强制劳动案件 11000 件,
有期徒刑案件 19000 件。有 4783 人判处死刑,其中 786 人立即处死。1945
8 月,最高法院判处贝当等 18 人的死刑,对贝当不久改判为终身监禁。10
月组织特别法庭,对一些政府高级官员的叛国罪行进行审判,赖伐尔等 3
被处决。
临时政府为了安定人心,及早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采取了许多强
有力的社会经济措施。针对当时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政府断然执行紧
缩通货政策,冻结了工资和物价。为缓解财政困难,政府在 1944 11 月发
行了 1640 亿“解放公债”,1945 年又发行公债 1 千余亿法郎。临时政府还
根据全国抵抗委员会的纲领,制定通过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
社会政策和劳工政策,如家庭津贴、社会保险、奖励生育,带薪休假 15 天、
缩短每周工作时间等。1945 2 22 日,政府颁布法令在企业设立由工人
推选代表组成的企业委员会。凡有百名雇员的工厂,企业委员会有权商讨劳
动条件,审查有关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报告。在 500 人以上的大企业其权力
更为扩大,可以协助工厂行政委员会掌握企业的管理,审理工厂的资产等。
然而这条法令受到不少资本家的抵制,在许多私营企业里不过是一纸空文。
临时政府社会经济政策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大规模的国有化。这一时期的
国有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 1944 年到 1945 年的所谓“紧急时期”。
临时政府把北方煤矿、雷诺汽车厂、法国航空公司和主要新闻机构收归国有。
第二阶段是从 1945 年底至 1946 年,实行国有化的有法兰西银行和四大私人
银行:通用银行、里昂信贷银行、国民工商银行、巴黎国民贴现银行,34
保险公司以及电力公司、煤炭公司和煤气公司。
[临时政府的对外政策]临时政府在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特别是在欧洲
的地位上,作出了重大努力。1944 年春,美英策划在法国实行军事占领制度,
建立盟国军政府,以便战后变法国为美国的附庸国。戴高乐在国内外抵抗运
动支持下,同美国进行了斗争。在盟军进行诺曼底登陆前 4 天,全国民族解
放委员会改称临时政府。盟军登陆后,戴高乐坚持派遣法国精锐部队参加解
放巴黎的战役,利用内地军配合盟军作战,尽量依靠本国的力量解放祖国,
最终迫使美国放弃建立盟国军政府的方案。临时政府成立之际,外交处境极
其艰难。6 2 日成立的临时政府,直到 10 23 日才得到盟国法律上的承
认。一些重要国际会议上,法国屡遭排斥。1944 8 21 日至 9 28 日,
美英苏三国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开会,草拟战后国际组织的章程,
法国被撇在一边。1945 2 月的雅尔塔会议,法国也没能参加。会后,罗斯
福希望回国途中在阿尔及尔会见戴高乐,后者愤然拒绝。同年 7 月的波茨坦
会议也在没有法国人参加的情况下制定了多项处理战后德国的决议。因此,
戴高乐政府就把摆脱美国的控制,执行独立的外交政策作为重要策略,希望
到东方去寻求西方在对德政策问题上不愿给它的支持,并通过在东西方之间
保持平衡,打开法国“参与处理欧洲事务的局面”。1944 11 月,戴高乐
在外长皮杜尔陪同下访问苏联,签订了为期 20 年的法苏同盟互助条约。戴高
乐也不反对在某种程度上争取美国的支持,在 1945 8 月对美国进行访问。
但在欧洲,特别是对德关系问题上,法美矛盾并没有解决。
在殖民政策方面,由于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临时政府按照 1944
1 月布拉柴维尔会议精神,对殖民地人民作了一些让步,改变了殖民地的
管理方式,允许一些殖民地国家和地区自治,并在法国议会中给他们保留了
一定议席。
三、第四共和国的诞生
[围绕制宪展开的斗争和戴高乐的隐退]1944 11 7 日,戴高乐召集
各派政治力量的代表组成咨询国民议会。对确立何种政治体制进行讨论。这
一问题又具体涉及到怎样制定宪法和由谁制定宪法的问题。对此,法国各派
出现了三种不同的主张。第一派坚持认为 1875 年宪法仍然有效,现在需要做
的仅仅是按照宪法的规定选出议会,如果选出的议会愿意对宪法作些修改的
话,可由它来进行修改,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激进党等党派。第二派主张建
立一个拥有唯一最高权力的国民大会,立法权和行政权都要掌握在国家一级
当选代表的手中,该国民大会不仅局限于起草宪法,还要有监督宪法执行的
权力,持这种主张的主要是法共,社会党当时也倾向于这种主张。第三派则
主张专门为制定宪法成立一个制宪议会;其权力和任期都应有所限制,这些
限制应由临时政府拟定,然后由公民投票批准,持这种主张的有戴高乐本人
及其拥护者。各派都为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四处活动。
1945 7 9 日,临时政府向咨询国民议会提议,决定于 10 月举行议
会选举和全民表决,由人民决定是否授予咨询国民议会制宪权力以及规定授
职后的国民议会的权限。议会以 210 票反对,19 票赞成否决了这一提案。由
于该国民议会属咨询性质,戴高乐临时政府对这一否决不加理睬,仍然坚持
将提案提交公民投票表决。10 21 日,法国就制宪议会进行公民投票,同
时举行战后的第一次议会选举。表决前,戴高乐竭尽全力向选民呼吁,要对
两个问题均持肯定的回答。人民共和党、民主和社会主义抵抗运动联盟以及
社会党等也持相同意见。法共则要求选民对第一个问题肯定,对第二个问题
否定。最后,公民表决的结果是以 96%的绝对多数和 66%的多数分别肯定了两
个问题。法共的主张未能得到赞同。然而,在议会选举中,法共取得了 159
个席位,成为第一大党。人民共和党获得 152 个席位,社会党获得 142 个席
位。根据惯例,拥有多数席位的政党有权组阁。法共提议建立法共、社会党
占多数的民主联合政府。然而,社会党则坚持成立一个以戴高乐为首,包括
人民共和党的三党联合政府,法共被迫让步。11 13 日,议会一致推选戴
高乐为总理。11 21 日,以戴高乐为首的三党联合的临时政府成立。
戴高乐为首的三党联合的临时政府成立后,议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政府
只是贯彻议会决议的执行机构。戴高乐无力解决战后法国经济的迫切问题。
他反对美国控制的政策又受到国内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关系密切分子的指
责。同时在分配部长职务时,又与法共和社会党产生新的矛盾。在政府内得
不到多数的支持。在议会里他的政策又经常不能获得通过。1946 1 20
日,戴高乐因军备案被否决,毅然宣布辞职,退居幕后,从而结束了历史上
的“第一戴高乐时期”。
[1946 年宪法]1945 11 29 日,通过公民投票选举出由 42 人组成的
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草案基本上按照法共和社会党的意图起草。1946 4
19 日,制宪议会以 309 票赞成,249 票反对通过了以一院制为基础,加强
议会权力的宪法草案。人民共和党坚决反对这一宪法草案,社会党右翼也表
示支持。5 21 日,宪法草案付诸全民表决时遭到否决。第一个宪法草案遭
到否决导致了制宪国民大会的解散。根据 1945 10 21 日法令,法国选民
6 2 日选出了新的国民议会。在新的议会中,人民共和党因反对宪法草
案,声望大增,获 169 席,成为第一大党。法共获 150 席,社会党获 129 席。
6 23 日,人民共和党领袖皮杜尔当选为总理。皮杜尔政府重组宪法起草委
员会,并竭力在宪法草案中反映各派政治力量间的平衡。8 2 日,社会党
与人民共和党联合提出了一个草案,并和法共达成了妥协。9 29 日,制宪
国民议会通过了第二个宪法草案。10 13 日举行公民投票,以微弱多数获
得通过。12 24 日,宪法正式实施生效。
1946 年宪法规定:第四共和国为资产阶级多党议会制国家。议会由国民
议会和共和国参议院组成。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民议会每 5 年选举一次,
全民以比例选举制选出国民议会,以两级间接选举制选出共和国参议院。参
议院的主要职责是为国民议会提供建议。两院联合选举总统,任期 7 年。国
民议会有权颁布法律,批准国际条约,授权总理组阁,总统主持全国最高司
法会议,有权提名内阁总理候选人。总统并无多少实权。内阁对国民议会负
责,国民议会可以由于不信任提案解散内阁,也可以授权内阁。所以,根据
宪法,法国成为典型的议会制国家。
1946 年宪法体现了全国抵抗委员会的纲领,它规定了一定的民主权利,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为进一步实行民主改革提供了法
律基础。同时,宪法还确认了法国和平的外交政策,摒弃了一些旧的殖民政
策的内容。可以说,1946 年宪法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民主的宪法之一。但由
于法国毕竟是资本主义国家,因此该宪法不可避免地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
印,它的许多条文具有资产阶级的虚伪性。
[国民议会选举与第四共和国最终确立 1946 11 10 日,法国举行第
四共和国第一届国民议会选举。在新的国民议会中,法共重新成为第一大党,
按照议会传统,法共作为第一大党理应组织政府。法共提出多列士为总理候
选人,遭到了资产阶级政党的联合抵制。人民共和党提出皮杜尔出任总理,
也遭到法共的强烈反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转向社会党的莱昂·勃鲁姆。
勃鲁姆最初试图组成一个大联合政府,但在分配部长职务问题上遭到失败。
于是,他在取得了法共和人民共和党两方面的同意之后,在 12 16 日组织
了一个清一色的社会党人“看守内阁”。勃鲁姆内阁成立后不久,进行了共
和国参议院的选举。紧接着,国民议会和共和国参议院根据新宪法举行联席
会议,选举共和国总统。在总统选举中,共产党和社会党联合竞选。人民共
和党、激进党和温和派则各自提出自己的候选人。选举通过无记名投票进行。
1 16 日,刚当选的国民议会议长、社会党人樊尚·奥里奥尔以 452 票的多
数当选为共和国总统。1 21 日,国民议会选举赫里欧接替奥里奥尔担任议
长。至此,共和国临时政府宣告结束,第四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最终确立。
2006-10-31 10:03: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第二节 第四共和国的发展
一、三党联合执政及其失败
[没有戴高乐的三党联合政府]戴高乐宣布辞职后,法共、人民共和党、
社会党等三个当时影响最大的政党在 1 23 日制定了“三党合作宪章”,重
申三大政党必须协调一致,“避免任何有侮辱性的或者谩骂性的舌战和笔
战,..发扬政府内部光明磊落的团结精神,以捍卫共同作出的政府决议。”
1 26 日,由社会党人弗利克斯·古安组织了一个纯粹的三党联合政府。法
共的多列士和另一名人民共和党人同时担任副总理。古安政府的紧迫任务就
是尽快地完成宪法的起草。第二届制宪国民议会选举前后,尽管三大党之间,
尤其是法共和人民共和党之间的斗争日趋激烈,法国政治也出现向右逆转的
趋势。但是,三党联合执政的体制仍继续存在,在由人民共和党人皮杜尔组
织的新内阁中,多列士仍为副总理。1946 年宪法通过后,法共和人民共和党
在总理职位问题上互不相让,于是,由社会党的勃鲁姆出任总理。樊尚·奥
里奥尔当选为总统后,勃鲁姆内阁宣布辞职。1 28 日,由另一名社会党人
保尔·拉马迪埃组织第四共和国的第一届政府。新政府同时也是一个扩大了
的三党联合政府。
[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冷战的影响]拉马迪埃政府上台后,法国国内局
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济困境一直笼罩法国,失业增加、通货膨胀、工资
冻结、粮食、煤炭等生活必需品匮乏。食品定量制又被恢复,人民在苦难中
挣扎,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曾一度沉默的戴高乐以为时机已到,3 30 日在
布吕纳瓦尔的官方集会上,他当着 5 万听众的面猛烈抨击:“国家结构弊端
百出,法兰西民族误入歧途,国家威信扫地”,认为“改造国家结构的日子
就要到了”。4 7 日,戴高乐在斯特拉斯堡宣布准备成立法兰西人民联盟。
4 14 日,法兰西人民联盟正式成立,它宣称自己不是一个政党,而是一个
统一的联盟和组织,主张取消宪法,改革国家结构,建立“强力政权”,反
对共产主义。并积极展开活动,争取选民。法兰西人民联盟的成立表明法国
右派势力的加强,而与此同时,国内的左翼力量却受到了削弱,社会党与法
共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逐渐脱离了和法共的合作。
国际形势对法国国内政治生活也产生了很大影响。美英已经拉开了“冷
战”的帷幕,公然执行分裂方针,单方面合并德国占领区。1947 3 月,杜
鲁门发表演说,希望欧洲各国把共产党从政府中排挤出去,并以此作为获得
美国经济援助的条件。法国政府为解决经济困境,在经济上对美国的依赖性
越来越大。国际形势的这些变化,为法国右派的进攻创造了条件。
[三党联合政府的破裂]法共部长在政府中力图阻止拉马迪埃政府进一步
投靠美国,反对法国在印度支那继续进行殖民战争,抗议对马尔加什人民起
义的血腥镇压,因此,他们与拉马迪埃及其政府中其他党派的成员之间的矛
盾更加尖锐。1945 4 25 日,法国最大的汽车工厂雷诺工厂 3 万多工人
举行罢工,反对政府冻结工资。法共积极支持工人罢工斗争。而拉马迪埃政
府中除法共外的所有成员都拒绝满足罢工工人提出的要求。 5 4 日,拉马
迪埃政府在国民议会受到质询时,全部共产党议员和法共部长都投了反对
票。拉马迪埃政府借口共产党部长破坏“内阁团结”,政策不能统一,在次
日的《公报》中刊登了一则消息:“1947 5 4 日,共产党部长们在国民
议会中投票之后,他们的部长职务被认为已经结束。”法共部长被驱逐出政
府,三党联合政府破裂。
拉马迪埃驱逐法共部长后,重新改组内阁,社会党的部长几乎占了一半。
改组后的内阁遇到了重重困难。由于粮食仍非常紧缺,政府将面包的每日配
给量由 250 克降至 200 克。政府还以防止物价上涨为名,拒绝批准总工会与
法国企业主全国理事会达成的关于普遍提高工资 11%的协议。广大人民群众
对政府更为不满,罢工运动和游行示威不断发生。1947 10 30 日,法共
宣布断绝和社会党、人民共和党的政治合作关系,三党联合彻底破裂。11 月,
法国各地掀起了因马赛发生政府当局枪杀示威群众的流血事件而激起的罢工
浪潮,法国大中城市共有 300 多万工人参加。与此同时,以戴高乐为首的法
兰西人民联盟也积极展开反对政府的活动。戴高乐在 10 27 日发表演说,
要求进行新的议会选举,重申要修改宪法,并表示法兰西人民联盟将为“拯
救法国”而继续斗争。遭受到左右夹击的拉马迪埃政府在 11 19 日辞职。
二、第三力量政府的统治
[何谓第三力量政府] 1947 11 月到 1952 2 月,是所谓的第三力
量政府执政时期。“第三力量”一词最初出现于勃鲁姆的文章。1947 年,勃
鲁姆针对戴高乐组成法兰西人民联盟和鼓吹改革国家结构、反对共产主义,
撰文谴责戴高乐和法兰西人民联盟,标榜社会党是既反对法共,又反对法兰
西人民联盟的“第三力量。”第四共和国时期的第三力量政府是指排除了法
共和法兰西人民联盟,由介乎其间的社会党、人民共和党、激进党以及温和
派组成的联合政府。勃鲁姆在拉马迪埃辞职后试图组织第一个第三力量政
府。11 21 日,他在要求国民议会授权时发表声明说:“现在有两个危险:
一个是国际共产主义已经向法兰西民主公开宣战,另一个是,在法国已建立
了一个政党,这个政党的目标——也许是唯一的目标——是剥夺国家主权的
基本权利。”勃鲁姆因 9 票之差未能得到授权。次日,由人民共和党人罗贝
尔·舒曼组阁。舒曼由此成为第一位第三力量政府的总理。舒曼内阁上台后,
采取了一些较为有效的经济措施,同时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之下,使法国经济
得到了明显的发展,社会经济秩序渐趋稳定。在政治上,舒曼内阁尽量避免
与法兰西人民联盟的矛盾,同时却坚持反共政策,千方百计地破坏和镇压当
时正处于高潮的工人罢工运动。第三力量政府的实质由此可见一斑。
1948 7 月,舒曼内阁因军事拨款问题倒台。从那时起到 1952 2 月,
法国先后更换了 9 届政府。这些内阁要么由于社会经济原因,要么由于外交
或殖民地方面的原因先后倒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自 1950 2 月社会党在战
后第一次离开政府起,第三力量政府就轮流掌握在人民共和党、激进党、民
主和社会主义抵抗运动联盟手中,日益向右翼中间派过渡。
[1951 年的国民议会选举]1951 6 月,法国举行第四共和国第二届国民
议会选举。选举前,第三力量联盟的党派为保持自己的地位,箝制法兰西人
民联盟、特别是法共的力量,操纵国民议会在 5 7 日通过了“选举制度改
革法”。以一轮多数联盟制取代比例代表制。由于一轮多数联盟制在塞纳省
和塞纳—瓦兹省反而对法共有利,新选举法特意规定这两个省份不实行一轮
多数联盟制。选举于 6 17 日举行。新的选举制度导致选举中出现了极不公
正的现象。最典型的是里尔第二选区的例子。在这里,人民共和党、社会党、
激进党和独立派组成的选举联盟得到绝对多数,获得了全部 10 个议席。其中
社会党以 10.7 万张选票得 5 席,人民共和党以 8.4 万张选票得 4 席。可是拥
10.6 万张选票的法共和拥有 9 万张选票的法兰西人民联盟却一席未得。选
举结果,第三力量联盟在议会中获得多数。法共获 500 多万张选票,却只得
101 席,而按照原来的比例代表制则可得 180 席。法共成为新选举制的最大
受害者。尽管如此,它在新的国民议会中仍保持了重要政党的地位。
第二届国民议会中有 6 个政党拥有上百名议员,所以被人称为“六边形
议会”。由于没有一个党拥有绝对多数,因此不可能建立一党政府。同时又
由于法兰西人民联盟反对第四共和国体制,所以也不可能组成六党联合政
府。在这种情况下,第三力量联盟得以继续执政。8 10 日,由民主和社会
主义抵抗运动联盟的普列文组织政府。新政府的三大支柱是人民共和党、激
进党和温和派。社会党没有入阁,但在议会中支持政府。不久,法兰西人民
联盟就对私立中小学提供津贴问题挑起政治纠纷,导致各党派之间的关系复
杂化。议会在经过辩论后通过了巴朗热法,规定私立学校的学生和公立学校
一样可获得国家的补助金。巴朗热法引起了法共和社会党人的强烈反对,并
最终导致了社会党和人民共和党彻底决裂。第三力量受到严重削弱。1952
1 7 日,普列文政府由于社会党反对削减行政开支而倒台。1 20 日,激
进党人埃德加·富尔组阁。2 29 日,富尔内阁因无法同时满足社会党和温
和派的要求而辞职,标志着第三力量执政时期的结束。
[第三力量政府的外交政策]第三力量政府执政期间,法国在国际事务中
的独立性进一步削弱。历届政府因国内政治经济的现实需要,加紧投靠美国。
1948 年,法国正式接受了马歇尔计划。同年 3 17 日又和英国、比利时、
荷兰、卢森堡四国在布鲁塞尔签订了一项为期 50 年的条约。条约的主要目标
是加强西方联盟的防务,防止共产主义的西进,并为此建立了由 5 国国防部
长组成的西方联盟防务委员会以及西方联盟参谋部和西方联盟司令官委员
会。6 28 日,法国同美国签订了《法美经济合作协定》,规定法国及其海
外属地为美国提供原料,美国资本在法国居地内享有投资的便利。这一协定
为美国资本进入法国打开了大门。1949 4 4 日,法国又参加了北大西洋
公约组织,并同意将北约组织的军事参谋部和—些军事基地设在法国。至此,
法国进一步把自己牢牢地绑在美国的战车上。朝鲜战争爆发后,法国还派兵
参加了侵朝战争。在对德问题上,也在美英的压力下,步步退让,从对德实
行严厉政策走上法德和解的道路,并以此为基础倡导欧洲联合。1950 5
9 日,法国提出舒曼计划,主张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基本工业联合起来,建立
一个一体化组织。同年 10 26 日,法国又提出建立欧洲军的普列文计划。
在殖民政策方面,第三力量政府力图通过法兰西联邦的新形式继续维持
其在殖民地的统治。面对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浪潮,法国采取了军事镇压与
玩弄政治手腕相结合的政策。扩大了对印度支那的殖民侵略。1948 年在西贡
扶持了一个以前安南皇帝保大为首的伪政权。在北非,用所谓不妥协政策取
代了前期所采用的自由化政策,加强了对北非殖民地的控制和镇压。
三、右翼中间派政府的统治
[右翼中间派联盟执政]1952 3 6 日,国民议会授权独立党人安托
万·比内组阁。这是右翼在战后的第一次执政。从比内上台到 1956 1 月第
三届国民议会选举,先后执政的 6 届政府基本上由右翼的独立派和中间派的
激进党、人民共和党结成的联盟组成。因此,这一时期亦称右翼中间派政府
时期。这种局面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由当时特定的国内外形势以及法国各
党派矛盾加剧引起的。在国际上,朝鲜战争的爆发使冷战上升到热战,美国
为了增加自己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抗衡的实力,加强了对法国的拉拢和控
制,这就为法国右翼势力的抬头提供了外部条件。在国内,由于法共和社会
党先后被排斥出或退出政府,并同人民共和党彻底决裂,导致议会和政府中
左翼和中派力量的削弱。而一向与政府作对的法兰西人民联盟现在却开始逐
渐支持右翼分子执掌的政府,右翼势力进一步加强。
比内政府上台之时,法国财政困难重重。于是,比内亲任财政部长,力
图稳定一直不断上升的物价和工资。正好这时世界物价经过几年因朝鲜战争
引起的通货膨胀后已开始下跌,为比内财政、经济政策的一度成功提供了较
好的机会。比内政府还使议会通过工资指数法,使最低工资限额可以在一定
条件下随着物价波动。为了减少资金外流,政府宣布对外流的资金免予征税。
此外政府还发行黄金公债,并紧缩国家的财政开支。但是比内政府在执政后
期也遇到了许多困难,特别是由于物价仍在缓缓上涨,迫使比内在 9 11
日决定把物价冻结在 8 31 日的水平,将自由经济转变为统制经济。12
23 日,比内政府因为在预算问题上未能得到人民共和党的支持宣布辞职。
[拉尼埃政府的内外政策]比内政府辞职后,激进党人勒内·梅耶在 1953
1 8 日组成新政府。梅耶内阁仅存 4 个多月就宣布下台。之后,法国出
现了持续一月有余的内阁危机。6 27 日,独立党人约瑟夫·拉尼埃出任政
府总理。拉尼埃政府采取了“稳定中求扩张”的经济政策,即在物价稳定情
况下增加生产和提高工资。此外还颁布了一系列紧急措施法令,企图通过损
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以解决财政经济困难。对此,广大人民群众极为不满。
8 5 日,由于政府公开表示打算推迟国营公用事业部门的退休年龄,触发
了战后法国最大的罢工活动。首先罢工的是邮电工人,紧接着,铁路工人、
矿业工人、煤气工人和电气工人也加入罢工队伍,人数多达 400 万人。这次
罢工使法国全国陷入瘫痪。政府当局只得以军用车辆代替电车维持城市交
通,由士兵代替邮递员工作。工人的英勇斗争迫使政府对紧急措施法令进行
修改。
拉尼埃政府在印度支那问题上采取了拖延政策,继续进行在印度支那的
殖民战争。印支战争给法国人民带来了无穷灾难,并日益成为法国在政治、
经济上的重大包袱,所以已极为不得人心。要求停止印支战争的群众运动不
断高涨。在人民的压力下,拉尼埃政府被迫答应在 1954 年的日内瓦会议上讨
论恢复印支和平的问题。 1954 3 13 日,越南人民军包围了奠边府,经
55 天的战斗,完全解放了奠边府,歼灭法军 16000 人。奠边府大捷沉重地
打击了法国殖民主义,也加速了拉尼埃政府的垮台。6 12 日,拉尼埃政府
宣布下台。
[孟戴斯—弗朗斯政府和印度支那停战]1954 6 17 日,激进党左翼
领袖孟戴斯—弗朗斯组成新政府。孟戴斯—弗朗斯力图革新法国政治,起用
了不少年轻人担任部长。新内阁的许多措施带有左翼联盟政策的色彩,社会
党虽没有参加政府,但却是政府的支持者。孟戴斯—弗朗斯内阁最引人瞩目
的事情就是果断地解决了印度支那问题。孟戴斯—弗朗斯本人在上台前就是
资产阶级政界人士中反对拉尼埃政府对印度支那战争采取拖延政策的主要代
表,上台后即把果断解决这一问题作为己任。他在 6 17 日的就职声明中宣
布:“我们一定要在一个月内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到了 7 20 日,我们还没
有达到目的,如果日内瓦谈判还没有结束的话,我就重新回到这里来,代表
我的政府向国民议会辞职。”由于中国、越南和苏联的努力,也由于孟戴斯
—弗朗斯内阁的积极态度,7 20 日深夜,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
谈判终于达成协议。7 21 日,签订了关于在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的协定
并发表了最后宣言。印度支那殖民战争是第四共和国的一个沉重包袱,法国
历史学家、《第四共和国》的作者福韦算了一笔总帐: 6 年半战争、3
亿法郎、死 92000 人,伤 114000 人。孟戴斯—弗朗斯上台伊始即果断地解决
了这一持续多年的问题,大大提高了他在公众舆论中的声望。
但是,孟戴斯—弗朗斯政府并没有在“左倾”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具有
讽刺意味的是当阿尔及利亚人民在 1954 11 月举行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
时,孟戴斯—弗朗斯政府一再声称阿尔及利亚就是法国,叫嚣“我们对叛乱
决不姑息、决不妥协..不论哪一届议会、哪一届政府永远不会在这个基本
原则上让步。”其态度与半年前解决印支问题时迥然不同,从而也暴露出政
府的真实面目。由于孟戴斯—弗朗斯内阁坚持在阿实行顽固的殖民主义政
策,以及在欧洲防务集团、限制家庭酿酒特权等一系列国内外问题上遭到众
多反对派的反对,1955 2 15 日,该政府在议会以 319 票对 273 票被推
翻。接着由埃德加·富尔组阁。
2006-10-31 10:05: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第三节 第四共和国的失败
一、共和阵线政府
[第三届国民议会选举和共和阵线政府]富尔政府非但没有实行组阁时许
诺的财政经济改革,反而扩大了阿尔及利亚殖民战争,并为此追加军事预算,
延长士兵服役期限。这一政策遭到了舆论的广泛谴责和左翼反对派的强烈反
对。内阁也在 11 29 日的议会信任投票中以 318 票反对,218 票赞成被推
翻。由于宪法规定在不到 18 个月的时间若出现两次由议会绝对多数造成的内
阁危机,政府有权解散议会。12 2 日,富尔政府下令解散国民议会,并决
定提前于 1956 1 2 日举行第三届国民议会选举。选举过程中,各派政治
力量重新组合成两大选举联盟。一是政府联盟,即右翼中间派联盟;一是共
和阵线联盟,即左翼中间派联盟。法共在选举中提出彻底改革国家政策的建
议,并向共和阵线联盟提议团结民主力量共同行动,但遭到拒绝。此外,极
右派的布热德分子也参加了竞选,他们反对代议制,鼓吹建立法西斯的专政。
选举揭晓,法共在国民议会中获得 150 席,再次成为第一大党,社会党
95 席,人民共和党获 73 席,形形色色的右翼党派惨遭失败,只有极右派
的“布热德运动”意外地获得了 52 席。这次选举表现公众的情绪再次明显地
倾向左翼。选举结束后,法共向社会党和激进党提议建立人民阵线政府,遭
到了两党的拒绝和右翼集团的阻挠。于是共和国总统科蒂选择社会党人出面
组阁。1956 1 31 日,以社会党总书记居伊·摩勒为首的共和阵线政府
宣布成立。
[摩勒政府的内外政策]摩勒政府是第四共和国执政时期最长的政府。新
政府上台伊始,在社会经济领域积极推行工业现代化计划,并为了反对“社
会不公平现象”采取了一些有利于人民群众的措施,如建立全国互助基金会、
增加养老金、将带薪休假时间由 2 周延长到 3 周。此外还积极反对法郎贬值。
在外交政策上,摩勒政府主张和平解决北非问题。1956 2 月摩勒在赴阿尔
及利亚视察时表示要恢复阿尔及利亚的和平。3 月,承认突尼斯和摩洛哥的
独立。摩勒政府还注意寻求东西方接近的新途径,5 月,摩勒在外长陪同下
访问苏联,并声称必须考虑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西
方关系的缓和。摩勒政府因此而一度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
但是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压力下,摩勒政府的政策日渐向右转,这在阿
尔及利亚及苏伊士运河问题上表现最为突出。政府扩大了在阿尔及利亚的军
事行动,将在阿的法国殖民军增加到 40 多万人,并多次采用卑鄙手段破坏阿
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争取友好国家帮助的活动。1956 10 22 日,本·贝
拉等 5 位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领袖从摩洛哥飞往突尼斯,法国政府指示
本·贝拉等乘坐的飞机上的法国机组人员在中途着陆,并拘捕了这 5 位领导
人。 1956 7 26 日,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摩勒政
府伙同英国政府经过 3 个月的策划和准备,利用以色列对埃及的侵略,发动
了苏伊士运河战争。侵埃战争遭到埃及军民的英勇抵抗,美国又趁机要挟英
法,11 6 日,法英被迫宣布停火。侵埃战争的失败使摩勒政府陷入无法解
脱的困境,政府越来越不得人心,终于在 1957 5 月被迫下台。
二、陷入困境的第四共和国
[垂危的政局]摩勒政府垮台后,议会授权激进党人布尔热—莫努里组
阁。布尔热—莫努里内阁仍以激进党和社会党人为主组成。执政仅三个来月,
因在阿尔及利亚的《根本法》问题上遭到反对而下台。经过长达 35 天的内阁
危机之后,由激进党人弗利克斯·盖伊阿在 11 5 日组成了一个有人民共和
党、戴高乐派和温和派人士参加的所谓“全国团结内阁”。其中人民共和党
的弗林姆兰任财政部长,戴高乐派的沙邦—戴尔马任国防部长。盖伊阿政府
继续丧心病狂地坚持对阿尔及利亚的殖民战争。为了阻止阿尔及利亚民族解
放阵线在突尼斯边境补充给养,法国空军在 1958 2 8 日惨无人道地轰炸
了与阿毗邻的突尼斯小村庄萨基埃特。此日恰逢赶集,结果 69 位无辜平民被
炸身亡,其中 21 人为儿童。这一骇人的暴行激起世界(包括法国)人民的极
度愤慨。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下令包围还驻在突尼斯的法军,并立即向联合
国提出控诉,要求英美进行“调停”。盖伊阿政府迫于国际舆论的压力不得
不同意英美“调停”。但是,盖伊阿在 4 15 日要求议会批准接受调停时遭
到反对,同日盖伊阿内阁宣布下台,法国再度出现内阁危机。
[5·13 事件]盖伊阿内阁倒台之后出现的内阁危机延续了 4 周之久。1958
5 8 日,共和国总统科蒂召请人民共和党领袖皮埃尔·弗林姆兰组阁。
但由于弗林姆兰是公认的以实力求和平的对阿政策的拥护者,因而遭到在阿
尔及利亚的法国殖民集团和法国驻阿军队中的极端殖民主义者的强烈反对。
他们把弗林姆兰的政策斥之为“放弃政策”。前驻阿尔及利亚驻节部长罗贝
尔·拉科斯特公开地表示担心法国正在“向一个外交上的奠边府”进军。驻
阿部队总司令拉乌尔·萨朗打电报给巴黎的国防部总参谋长保罗·埃利,报
告军队以叛乱反对谈判的可能性。因此,议会讨论授权弗林姆兰组阁便成了
5·13 事件的导火线。
5 13 日下午,正当巴黎的国民议会为弗林姆兰授权问题进行辩论时,
阿尔及尔的叛乱分子发动了 10 万人进行示威游行和武装叛乱,他们占领总督
府大楼,并成立以驻阿伞兵司令雅克·马絮将军为首的救国委员会。同日,
萨朗将军起草了一份致总参谋长埃利将军请转科蒂总统的电报,要求在巴黎
有一位能够主持全国大局的人出来组成一个可使阿尔及利亚公众舆论安心的
救国政府。由这位最高权威人士发出和平的呼吁,重申使阿尔及利亚归属法
国的坚定决心,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局势。翌日凌晨 5 时,马絮将军公开呼吁
戴高乐打破沉默出面组织一个救国政府,把阿尔及利亚从外交上的“奠边府”
惨败局面中拯救出来。
三、戴高乐东山再起
[戴高乐力图东山再起]5·13 事件是一场军事叛乱。极端殖民主义者是
叛乱的发动者和主要力量,叛乱的目的在于反对政府“软弱无力的对阿政
策”,维护自己的殖民利益。驻阿军队将领和戴高乐派分子也参与了叛乱,
他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反对第四共和国体制,拥戴上台。此时的极端殖民主义
分子也乐意拥护戴高乐上台,作为其殖民利益的维护者。
这一切对于戴高乐来说,无疑是一个盼望已久的机会。戴高乐自 1953
年隐居科隆贝以来,表面上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实际上一直在扩充自己的
势力,希望有朝一日能重新执政。在 5·13 事件中,戴高乐虽没有直接参与,
但实际上是与闻其事的。他与在事件中起重要作用的莱昂·德尔贝克的联系
就是例证。德尔贝克从 1957 12 月至 58 5 月往返巴黎与阿尔及尔之间多
27 次。当德尔贝克向戴报告现在公众的情绪都在赞成将军再度出山时,戴
高乐向他暗示,一旦召唤到来,他将起来响应。另一戴派要员雅克·苏斯戴
尔也秘密前往阿尔及尔进行拥戴活动。
5 15 日上午 10 时,当萨朗将军在德尔贝克鼓动下,在阿尔及尔喊出
“戴高乐万岁”的口号之后 4 小时,戴高乐终于打破多年的沉默,向报界散
发了一个简短的声明,宣布“准备担负起共和国的权力”。这一声明打响了
重新上台的第一炮,在舆论中激起了强烈反响。为了消除某些人的不安和疑
虑,争取多数政党支持,戴高乐在 5 19 日举行记者招待会,否认支持 5·13
叛乱,表白自己无意侵害公共自由,并吹嘘自己过去执政时的政绩,重申准
备执掌共和国的权力。5 24 日,一支从阿尔及利亚出发的伞兵部队未发一
枪一弹就在科西嘉岛安然登陆并建立政权,由马赛派往科西嘉岛恢复秩序的
宪兵队被解除武装。据内政部估计,类似的入侵将在法国本土发生。此事加
快了戴高乐争取上台的进程。 5 26 日深夜,他约请弗林姆兰总理在圣
克卢博物馆主管人家里秘密会晤。次日,他在新的公开声明中宣布:“我已
经开始了为建立一个能够确保国家统一和独立的共和政府所必须的正常程
序。”
[第四共和国寿终正寝]1958 5 27 日,弗林姆兰内阁辞职。同一天,
法国总工会发动工人罢工。 28 日,左翼发动 200 多万群众举行示威游行,
反对 5·13 叛乱分子。群众运动的高涨,使法国垄断资产阶级看到了新的人
民阵线的危险,更迫切地感到有必要改变议会政治软弱无力的状况,有必要
推出一个铁腕人物建立“强力政权”。而戴高乐正是最适合承担如此重任的
人物。20 日,科蒂总统向议会两院发出咨文,宣布已吁请戴高乐担任总理,
如果议会拒绝授权给戴,他本人将辞去总统职务。是夜 7 时半左右,戴高乐
来到爱丽舍宫,并很快与科蒂总统达成了协议。5 30 日,戴高乐在科隆贝
接见各党派的来访者。31 日,戴高乐在巴黎戴派的总部拉佩鲁斯饭店召集除
法共外的各议会党团负责人开会,当场阐述其执政纲领。6 1 日,戴高乐
宣布完成新政府的组织工作。戴高乐在议会讲坛宣读了总理候选人的例行声
明,他不仅要求国民议会授权他组阁,还要求赋予新政府 6 个月的全权。国
民议会以 329 票对 224 票通过授权戴高乐组阁。6 2 日、3 日,议会又通过
3 项议案:重新授予新政府在阿尔及利亚的特别权力,授予新政府 6 个月的
特别权力,授予新政府修改宪法并交付全民表决的权力。经参议院同意,国
民议会宣告解散。至此,戴高乐便作为第四共和国的末任总理东山再起了。
为期 12 年的第四共和国实际上已经寿终正寝。
2006-10-31 10:07: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

第四节 社会经济与思想文化
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影响
[莫内计划与战后经济的重建]第四共和国成立后,三党联合政府与第三
力量政府基本上沿袭了戴高乐临时政府的经济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以促进战
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其中最重要的措施是莫内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让·莫
内曾主持过战时抵抗运动的后勤供应和美援的组织工作,是一位有魄力、有
远见的实干家。他关于恢复经济与实现现代化同步进行和争取法国大国地位
的设想,深得戴高乐的赞赏。战争使法国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必须集中使用
有限的资源、人力、资金和美援,恢复基础工业部门,并为实现法国工业和
农业的现代化创造条件。因此,编制全国性的经济计划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1946 年,莫内组建计划总署并编制出《现代化与装备计划》(19471953),
简称莫内计划。1947 年,该计划经过政府批准正式实施。莫内计划是资本主
义国家中第一个全国性计划。它以发展煤、电力、钢、水泥、运输、农机、
石油和化肥等基础部门为重点,规定全国生产在 1948 年要达到 1929 年的水
平,1950 年超过 1929 年水平的 25%。经过几年努力之后,莫内计划确定的目
标基本实现。从 1947 年至 1953 年,煤炭生产从原来的 4700 万吨增加到 5800
万吨,发电量从 210 亿千瓦时增加到 400 亿千瓦时,钢产量从 600 万吨增加
1000 万吨,遭到战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得到了修复和改善。莫内计划的
制定和实施对战后法国经济的恢复和重建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由于生产的
发展,1949 1 月取消了面包配给制。几个月后,其他生活用品的配给制也
宣布取消。但农业发展仍很缓慢,通货膨胀持续存在。又因印度支那殖民战
争的扩大和持续,致使军备开支猛增,财政困难进一步增加。
[50 年代法国经济的发展]继莫内计划之后,从 1954 年起法国又开始实
行为期 4 年的第二计划(19541957 年),该计划又称伊尔斯计划,由莫内
的后任得名。第二计划规定了工业、农业和建筑业等部门的全面发展指标,
要求外贸平衡,注重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强科学技术研究。第二
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使法国经济得到新的发展。整个 50 年代成为法国经济持
续稳定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有了显著提高,1950 年法国的
国民生产总值为 1849 亿法郎,1958 年时增至 2603 亿法郎。工业生产有了长
足的发展。1958 年工业生产指数为 1939 年指数的两倍,特别是在电力、煤
炭、石油、汽车、飞机、制铝等方面更是飞速发展:1957 年发电量为 580 亿
千瓦时,钢产量为 1400 万吨,化学工业产量翻了一番,煤炭产量已达到法国
历史上的最高点,快帆式喷气客机试制成功,旅游汽车的生产从 1952 年的
37 万辆提高到 1956 年的 64 万多辆。劳动生产率也大大提高。随着工业生产
的发展,工业结构开始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使
集中程度进一步加强,中小企业的处境日益困难,不少中小企业被大企业兼
并。这种现象在重工业和化学工业部门尤为突出。
农业现代化使 50 年代法国农业生产也有了一定的发展。1950 年,农业
生产已超过战前水平。1954 年与 1951 年相比,小麦产量增加了 48%,土豆产
量增加了 32%,葡萄酒产量增加了 11%,甜菜等其他的农产品也均有所增长。
在种植业发展的同时,畜牧业也有很大发展,畜牧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
不断提高。这一时期农业的现代化使法国的农业结构,特别是经营方式也随
之发生变化:土地兼并加强,大块土地集中,广泛地使用农业机械和化肥。
农业生产专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完成保证了法国农业生产在农村劳力大
大减少的情况下继续稳步发展,使法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
出口国。
交通运输、内外贸易以及其他第三产业部门的发展也很快。铁路已广泛
地使用了电气机车,1954 年时就已占全铁路线的 42%1955 年底,“密斯脱
拉风号”列车开始在巴黎——马赛的铁路线上运行,平均时速 108 公里,成
为当时法国最快的列车,公路和水上运输量成倍增加,对外贸易也迅速发展。
[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法国经济在 50 年代中后期之所以能够迅速发
展,原因是多方面的。战后初期经济的恢复和重建为这一时期经济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科技革命、国有化和计划化的实施为经济发展起了推动作用;印
度支那战争的结束、国际局势的相对缓和、西欧联合步伐的加快则为经济发
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经济的飞速发展给法国社会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第一、法国在现代化
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国家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日益适
应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法国与其他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在缩小。第二、
工业人口和第三产业人口迅速增加。工业部门新增加的就业人数主要集中在
设备制造业和新兴工业部门(如飞机、机械、化工、船舶、原子能..),
纺织、煤矿等传统工业部门的工人增加不多,甚至开始逐渐减少。第三产业
人口增加的速度又大大超过整个工业人口增加的速度,商业、服务行业的就
业人数直线上升。第三、农业人口大幅度减少。由于城市工业和第三产业的
发展需要劳力,且城市生活毕竟比农村优裕、便利,许多农民,特别是青年
农民总想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土地,转入别的行业工作,使农业劳动力大量外
流,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老化问题愈益严重。第四,农业劳动力和外籍工人
大批涌入法国城市,弥补了城市劳动力的不足,促进了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
展,加速了法国社会都市化的进程。但由于大城市收入高,使得一些大城市,
特别是首都巴黎人口过度集中,人满为患。而城市设施和住宅建设的发展又
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导致城市秩序混乱,并出现一系列新的问题。
应当指出,法国在 50 年代的经济发展是相对的。法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
的经济地位并未提高。从 19501960 年,法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速度
5%,虽高于英国(2.8%)、美国(3.2%),却落后于意大利(5.5%)、西
德(7.7%)和日本(9.8%)。同时,由于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不可克服
的矛盾,决定了战后法国同样无法摆脱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二、思想与文化
[萨特与存在主义哲学]第四共和国时期,存在主义哲学在法国思想界占
据主导地位。存在主义是意志主义、生命哲学等反理性主义哲学的继续和发
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存在主义的中心由德国转向法国。法国由于战争
期间长期处于德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人的尊严、人的价值、人的自由统统
被法西斯分子践踏在地。战争结束后不久,朝鲜战争、印度支那战争又相继
爆发,接二连三的炮火在人们心中投下了新的阴影。战后资本主义生产的畸
形发展,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异化现象。人与自然之间失去了平衡、人与人之
间失去了和谐。当时法国中小资产阶级的精神世界为消沉颓废、悲观失望等
气氛所笼罩,在知识分子中由于苦闷、孤独、被遗弃、找不到出路而形成一
种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的风尚,旧的价值观念已土崩瓦解。在这种特定的历
史环境中,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对他们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这种哲学由于
强调“自由”和“责任”两个概念,使他们得以面对恐怖和荒谬而不失去人
的尊严,从而为他们提供了暂时的精神归宿。
萨特是存在主义哲学中影响最大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的发展大致经过
4 个时期:1.建立存在主义本体论;2.从哲学思辨转向对社会问题的思索,
主张“行动哲学”;3.试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4.试图超越
马克思主义。萨特在第四共和国时期的哲学活动基本上属于第二个时期,其
特点是从前一时期的晦涩的哲学思辨转向了对社会问题的思索,重点是讲人
道主义,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是绝对的自由,明确地把自己的哲学和社会
现实结合起来,反对宿命论,宣扬选择自由和人的责任。《存在主义是一种
人道主义》是此时期的代表作。萨特这一时期在政治上也一直比较进步。1945
年,萨特与梅洛—庞蒂等几位知识界名流联合创办激进的《现代》杂志。1948
年,他参加了一个名叫“革命民主联盟”的知识分子组织,后来因为该组织
日益倾向美国,便声明退出。从 50 年代初起,萨特与共产党人接近,自称是
“同路人”,试图在党之外思考真理,并且希望党能利用他思考出来的真理。
19541955 年,萨特曾两次访问中国,对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表示同情和支
持。萨特还积极支持国际进步与和平事业,在 19521955 年出席了世界人民
保卫和平大会和世界和平大会,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战后西方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第四共
和国时期正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迅速发展并达到鼎盛的时期。法国存在主义
文学的代表人物有萨特、加谬和波伏瓦。
萨特不仅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的象征,而且也是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首
席代表。萨特的存在主义文学,首先是哲学,其次才是文学。他的作品往往
把阐述一种哲学观点作为作品的出发点,把存在主义哲理作为作品的核心内
容,把宣扬这种哲学理论作为作品的写作目的。这种以文学戏剧形式出现的
萨特存在主义,远比他的庞杂晦涩的哲学著述的影响要大。萨特的存在主义
文学,反映了现代西方主观唯心主义、非理性主义人文学说与现代派文学的
合流。它是一种特殊的哲学现象和文学现象,并在思想上对荒诞派戏剧、黑
色幽默、新小说等文学流派以深刻的影响。1964 年,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授
予萨特诺贝尔文学奖,但萨特以“谢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为由拒绝接受。
阿尔贝·加谬(19131960)是一位重要的存在主义作家。虽然他后来
与萨特分道扬镳并在生前一再表示自己不是存在主义者,但是,他的思想和
创作实践都使世人始终将他和萨特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加谬在 19421943
年接连发表了代表作《局外人》、《西绪福斯的神话》,声名大振。在第四
共和国时期,他又发表了著名的作品《鼠疫》(1947)、《戒严》(1949)、
《正义者》、《反抗者》(1950)。加谬的大多数作品哲理性都很强,无论
作品中的人物,还是事件都充分地体现了作者的哲学观点。其作品在语言上
也很有特色。为了与存在主义主人公的性格特点相统一,他善于用一种刻板、
拘谨、干巴巴的语言来表现作品里的主人公。法国一些评论家将此称为是“空
虚的存在”的写作风格。
存在主义文学的另一位代表作家西蒙娜·德·波伏瓦是萨特的终身伴侣。
她在 1929 年与萨特同时获得哲学教师资格,先后在马赛、鲁昂、巴黎等地任
教。1943 年,波伏瓦发表了小说《女客人》,这部小说被认为是与萨特的《恶
心》齐名的存在主义作品。自此她开始专心从事文学创作。主要作品有《他
人的血》(1944)、《人无不死》(1947)、《吃闲饭的嘴》(1954)、《一
代名流》(1954)。波伏瓦还写了大量理论著作,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二性
别》(1949)。这部巨著轰动一时,被称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
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称为西方妇女的“圣经”。
[荒诞派戏剧]荒诞派戏剧是在西方兴起的一种资产阶级文学流派,其中
以法国的荒诞派戏剧影响最大。这一流派起初被统称为先锋派戏剧。40 年代
50 年代初,在法国先锋派戏剧中,几位法籍外国人谬尔·贝克特、尤金·尤
内斯库、阿瑟·阿达莫夫等人在他们的一系列剧作中蔑视一切传统的戏剧形
式。公开扯起“反戏剧”的旗帜。他们反对传统戏剧的要有连贯情节,揭示
矛盾、展开冲突、得到解决的三部曲公式,强调用离奇的、夸张的、荒诞的、
象征的手法突出人的精神苦闷。他们还打乱时间顺序,使戏剧成为超脱时间
的、抽象的东西,从而让其具有“普遍的人性”,并试图使观众通过赤裸裸
地展示在观众面前的没有情节、没有个性、没有合乎逻辑的语言的怪诞的、
非理性的舞台形象本身来认识世界。荒诞派戏剧可以说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戏
剧园地中结出的果实,它用特殊的方式曲折地反映现代资本主义世界的部分
现实,尤其是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中小资产阶级生活的平庸、思想的空虚和困
惑、心情的苦闷与焦虑。荒诞派戏剧产生之初并不被人们承认,更不被人们
重视,甚至遭到鄙视与冷遇。但是,贝克特等人并没有灰心丧气。1953 年,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上演获得成功。之后,他们那种荒诞不经的作品逐渐
得到学术界与知识圈的尊重和赏识,影响迅速扩大,成为风靡于欧美舞台上
的最重要的戏剧流派。
法国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人物是贝克特、尤内斯库和阿达莫夫。贝克特
1906 年出生爱尔兰,1938 年起定居法国。主要剧本有《等待戈多》(1953)、
《剧终》(1957)等。由于他在戏剧方面的卓越成就,在 1969 年获得诺贝尔
文学奖。与贝克特一起被公认为荒诞派戏剧重要奠基人的尤内斯库于 1912
年生于罗马尼亚,翌年随父母在巴黎定居,此后基本上住在法国。1949 年尤
内斯库创作了《秃头歌女》,上演时被观众喝了倒彩。1950 年法国著名剧评
家雷蒙·格诺肯定了《秃头歌女》的文学价值之后,尤其是他的《椅子》等
作品获得成功以后,其戏剧才逐渐被人们接受,并成为欧美舞台上红极一时
的人物。1970 年他被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阿达莫夫是除贝克特、尤内斯库
外法国最重要的荒诞派戏剧作家。他出生于高加索,从 40 年代末起开始创作
荒诞派戏剧。他的创作可以 1954 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创作的主要作品
有《讽刺诗文》(1947)、《大家的敌人是大家》(1952)等。后期创作以
“政治剧”为主,主要作品有《弹子球机器》(1954)等。
2006-10-31 10:08:15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