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zfgzd

『同胞须知-新』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

712
回复
106838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好贴 顶 防范于未然


----------------------------------
No72663江心屿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460696", true);  圣骑士
2006-10-26 09:30:0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原贴第二十三页的322楼转完。

天天在努力 !
2006-10-26 09:30:5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第十四章 20 世纪 30 年代的法国
第一节 经济大危机在法国
一、经济大危机在法国的爆发
[30 年代初法国的经济格局与盲目乐观] 1929 10 29 日,纽约华尔
街股票市场的崩溃,引发了一次世界规模的经济大危机。然而,在法国,1929
年、1930 年却是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繁荣时期”的最好年份。国家财政预算
基本平衡、法兰西银行的黄金储备雄厚,金额不断增加,从 1929 5 月的
290 亿法郎增至 1930 5 月的 550 亿法郎,财政状况良好。除农业外,绝大
多数经济部门仍在持续发展。煤、铁矿和铝的产量创造了两次大战期间的最
高记录。连技术落后的纺织业也因美国等国家的危机一度获利。1928 年,法
郎大幅度贬值之后使法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大增强。外贸方面
传统的不平衡虽仍存在,但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海外投资的利润得到很大补
偿。失业问题并不严重,当美国、德国、英国分别有 160 万、190 万、140
万人失业时,法国的失业人数只有 9000 人。外籍移民的继续增加也说明了这
一点,到 1931 年时,外籍移民已达 290 万人。
这些现象导致法国朝野盲目乐观。1929 11 7 日,第一次担任政府
总理的塔迪厄在议院大胆地提出了为期 5 年的“国民装备计划”,要求国库
拨款 50 亿法郎。在世界经济危机开始后仍提出这一耗费巨大的“繁荣政策”,
足以反映塔迪厄政府的乐观情绪。有人甚至得意的宣称:我们国家的相对平
衡证明,法国的方式虽然是折衷的,但始终是审慎的,它是最佳良策,是民
族智慧的反映。这种乐观情绪在一般群众中也广为流行。
其实,这是一种盲目的乐观。法国受这次大危机的影响虽然要晚于其他
资本主义国家。但它仍难幸免。只是由于法国传统的历史条件,特别是一战
后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条件使危机推迟发生。法国工业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中相对落后,使工业、农业相对平衡,构成法国经济总体上的平衡性;外贸
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大,因而国际市场的冲击也相对较小;此外,破坏
地区的重建、各种规模浩大的公共工程、“普恩加莱法郎”带来的法郎稳定
和法国产品竞争力的加强、农村人口仍然众多及政府对农业的保护主义政策
等因素都有利于推延危机在法国的爆发。
[危机在法国的爆发]1930 11 月,法国乌斯特里克银行宣告破产,标
志着法国经济危机的开始。接着,大批银行与企业纷纷倒闭、破产,生产下
降,失业人数激增。1930 12 月失业人口还只有 12000 人,翌春猛增至 5
万人。物价暴跌,资本输出锐减,对外贸易萎缩。
1931 年,经济危机波及到整个工业部门,该年工业生产下降 17.5%,其
中钢铁生产下降达 29%,破产的企业增加了 60%1931 年秋失业人数达 18
人,1932 1 月上升到 25 万。轻工业部门受危机打击更大。尤其是纺织业
在日本产品的激烈竞争下处境艰难,1931 年的生产指数只及 1913 年水平的
71%1934 年的开工率比战前降低 66%。服装业和制革业的生产也有所下降。
据估计,这次危机大约使法国的工业倒退到 1911 年的水平。
危机也沉重地打击了长期处于慢性危机的法国农业。农业危机在 1932
年和 1935 年表现得特别严重。农产品大量过剩导致价格暴跌。下跌最厉害的
是主要农产品小麦与葡萄酒的价格。1931 年至 1935 年,小麦的价格由每公
184 法郎降为 74 法郎,葡萄酒的价格由每百升 154 法郎降为 64 法郎。危
机期间,工农业产品之间的剪刀差更加扩大。大贸易公司和垄断组织利用危
机极力压价收购农产品,同时抬高工业品价格。据统计,农民的收入从 1928
年的 430 亿法郎减少到 1934 年的 180 亿法郎。
危机使法国的对外贸易陷于困境。尽管法国商品的批发价从 1929 年到
1934 年下降了 46%,但由于法国政府的货币政策,使法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
的竞争又重新趋于劣势。1929 年法国在世界资本主义国家贸易中所占比重为
6.4%,至 1937 年仅占 5.1%。这种状况又使传统的外贸逆差更为严重。到 1937
年,法国的出口几乎比 1929 年减少了 3/4。同时,资本输出下降,对外投资
的收入也由于外国债务人的破产而缩减。结果,国际收支的逆差更为扩大。
危机使 1928 年法郎贬值后一度稳定的法国财政再次处于混乱状况。1931
年有 118 家银行破产。胡佛延债令、德国停付赔款、英国放弃金本位后对法
郎的冲击、对外投资收入的减少、外贸逆差的不断增长和旅游业的衰落使国
家财政收支失去平衡。1931 年的财政预算出现了 50 亿法郎的赤字,1933
100 亿。政府被迫抛售大量黄金应急,一度雄厚的国库再次空虚。另外,
1931 年开始出现的资金外流也严重地影响了法国的财政状况。
二、经济危机对法国社会的冲击
[危机对法国社会的影响]法国这次经济危机的特点是爆发较迟而持续时
间较长。危机冲击着法国社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主要有三
个方面:
第一,危机引起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小资产阶级经济状况严重恶化和生活
水平普遍降低。生产下降、企业倒闭使大批工人和职员失业,首当其冲的是
就业妇女和外籍移民。尽管在危机期间,商品零售价格的下降幅度似乎要低
于工资下降的幅度,但日益严重的失业使许多家庭中就业人数减少,从而导
致购买力的下降。据统计,1935 年初,在 1250 万工资收入者中失业人数约
200 万。从 1930 年至 1935 年,群众的购买力下降了大约 15%。危机使大
量中小企业倒闭,大批中小店主破产,中小资产阶级的收入平均减少约 30%
危机使许多家庭开支入不敷出,居住条件恶劣导致夫妇吵架,儿子失业引起
父子关系紧张。危机也对结婚率和出生率产生一定影响。青年因为失业无法
结婚,因无力抚养子女而少生孩子甚至不生孩子。在农村,农民生活水平受
到的影响更大。危机使农产品价格猛跌,特别是剪刀差的扩大,使一些农民
因无力偿还债务和缴纳租税而变卖家产,背井离乡到城市谋生,在城市又找
不到工作,只得流落街头。留在农村的农民的生活状况也极为悲惨。
第二,为数极少的垄断资本家利用危机加强了自己的实力和地位。他们
用低价收买、兼并破产或濒于破产的中小企业,从而加强了生产和资本的集
中。特别是银行资本的集中和它在国家经济中的作用明显增强。1933 年,6
家大储蓄银行的存款额为 380 亿法郎,其中有两家银行的存款额竟相当于全
国银行存款总额的一半。冶金行业的巨头施奈德和德旺得尔以及新兴的石油
业的大垄断资本家,也因危机大大加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需要指出的是,
政府在危机期间拨出巨款资助私人垄断资本。随着这些垄断集团经济力量的
进一步扩大,垄断巨头对法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他们企图
在法国建立“强力政权”来更好地为他们的利益服务。
第三,危机激化了法国的阶级矛盾,使斗争日趋激烈。广大人民群众为
改善生活状况,反对政府和资本家转嫁经济危机的后果展开了顽强斗争。在
城市,广大工人和公务人员等主要是反对降低工资,要求取消间接税。在农
村,农民和农业工人也开展反对政府农业政策的斗争。
[政局动荡不安,内阁更迭频繁]重大的经济危机往往导致政治危机。法
国因危机而使政局动荡,内阁频频更迭。
1929 11 月塔迪厄第一次组阁到 1935 5 月议会选举,法国共更换
8 届内阁,都因无力应付经济危机先后下台,每届平均任期不到 4 个月。
其中,塔迪厄、赖伐尔各领导过 3 届内阁,他们执政期间,法国政局出现向
右转的趋势。他们对内采用紧缩政策向广大人民群众转嫁危机,如缩减公务
人员工资、减少各种抚恤金、补助金。同时却拨出巨款帮助垄断资产阶级渡
过难关,并且用秘密基金资助一些法西斯组织。对外继续孤立和反对苏联,
主张同德意接近和亲善。更有甚者,塔迪厄在 1932 2 月第三次组阁时,公
然主张建立“强力政权”,力主修改宪法,使国家机器能够更好地适应垄断
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他的这一主张一出笼就遭到左翼力量的一致谴责。在
左翼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斗争下,塔迪厄企图消灭资产阶级民主自
由,实行公开反动统治的阴谋未能得逞。
1932 5 月,法国举行议会选举。为此,激进党、社会党和一些小资产
阶级民主派别组成了“左翼联盟”,并在选举纲领中主张缩减军费开支、为
劳动者设立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减少中间阶层的捐税,对铁路、保险公司
和部分军工厂实行国有化。左翼联盟在 5 1 日的第一轮选举中取得重大胜
利。5 6 日,即第二轮选举前两天,总统杜梅遇刺身亡。凶手是患有精神
错乱的白俄分子格尔古洛夫。右翼政党借此事件大作文章,说凶手是苏俄间
谍,但是右翼的阴谋未能得逞。左翼联盟在第二轮选举中仍取得了胜利。6
3 日,新任总统勒布伦授命激进党领袖赫里欧组织“左翼联盟”内阁。赫
里欧内阁在外交方面力排众议,着力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并在 11 29 日同
苏联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然而在内政方面,赫里欧内阁同样拿不出行之有
效的方法对付危机,基本上承袭了前几届内阁采用的紧缩政策。由于赫里欧
内阁的政策逐渐右倾,遭到社会党的反对。12 14 日,赫里欧在左右两面
的压力下被迫辞职。
三、法国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法西斯组织的涌现]在经济危机的年代里,法国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己
的权益,日益趋向法西斯主义。法西斯组织纷纷出现。①其中影响较大的法西
斯或半法西斯组织主要有“法兰西团结”、“法兰西主义”、“法兰西行动”
和“火十字团”。法兰西团结在 1933 年由化妆品巨商弗朗索瓦·科蒂资助组
建,扬言要横扫议会民主,建立独裁统治,成立时拥有大约 2 万名成员。法
兰西主义在 1933 11 月由马塞尔·比加尔创建,拥有 1 万名成员,主张摧
毁议会制度,用代表行会的立法机构取而代之。比加尔还代表法国在 1934
12 月参加了在蒙托洛召开的国际法西斯代表大会。法兰西行动最初产生于
19 世纪末,原是个教权主义的保皇组织,因出版《法兰西行动》而得名,二、
三十年代逐渐演化为法西斯组织。30 年代初约有成员 6 万人,并建立了特殊
的准军事组织“国王的报贩”,破坏左派的集会游行,甚至谋害某些左翼领
导人。当时影响最大的是以拉罗克上校为首的火十字团。该组织最初由一战
期间荣膺“战斗十字”勋章的退伍军人组成,成员按军事编制组织,有严密
的纪律。他们提出的口号是“象在前线一样联合起来”,“挽救民族、荣誉、
秩序和财产。”该组织发展极为迅速,成员也由原来清一色的退伍军人扩展
到各界人士。1934 年春大约有成员 35000 人,同年夏天超过 10 万人,次
年发展到 20 万人,到 1936 年初时成员多达 45 万。火十字团除了拥有大量枪
枝外,甚至还拥有飞机。
[1934 2·6 事件]1933 1 月希特勒在德国上台,给法国的法西斯主
义运动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法国的法西斯组织利用人民群众对危机后果的
不满情绪,企图夺取政权。2·6 事件就是他们的一次夺权尝试。
1933 年底和 1934 年初,报刊揭露了斯塔维斯基丑闻。斯塔维斯基是法
籍乌克兰犹太人,长期从事诈骗活动,骗取了巨额财富。他用诈骗得来的钱
财贿赂大批政界要人与警察、司法部门的头目,与他们过从甚密。他在一些
部长的庇护下,伙同众议员兼巴荣纳市市长加拉开设巴荣纳市立信贷银行,
并以大批假珠宝作抵押,发行巨额股票。案发后,银行经理被捕入狱,斯塔
维斯基却逃之夭夭。1934 1 8 日,警察在夏蒙尼包围了斯塔维斯基隐藏
的住所,并宣布说斯塔维斯基已自杀。警方的这一说法遭到大多数人的怀疑,
他们认为很可能是警察奉命杀人灭口。斯塔维斯基丑闻牵涉到 1200 多个政
界要人,甚至还牵连到内阁总理肖当。
丑闻揭露,舆论大哗,纷纷要求当局查明事实真相。法国的法西斯组织
也以此为借口,伺机“向议会进军”。1 10 日,“国王的报贩”举行首次
反议会的法西斯示威。嗣后,各法西斯组织天天在圣日耳曼大道、协和广场
举行类似性质的示威游行。1 27 日,肖当被迫辞职。1 29 日,达拉第受
命组阁,决定撤换与丑闻有牵连并与极右势力关系密切的希亚普巴黎警察署
长的职务,另任他为摩洛哥总督。希亚普拒绝新的任命,一些右翼部长也以
辞职表示对希亚普的支持。法西斯组织决定利用希亚普撤职之事作为发动叛
乱的借口。
2 5 日,右派报刊鼓动法西斯组织,在次日举行示威游行。2 6 日下
午,达拉第要求议会对新政府进行信任投票。火十字团等组织在协和广场纠
法国学者对此分歧很大,有人认为法国不存在法西斯主义,所谓的法西斯组织不过是一些极右团体。
集了约 4 万人,准备冲击正在召开议会的波旁宫。火十字团在三色旗指引下,
以胸佩勋章的残废退伍军人为先导列队游行,高呼“打倒窃贼,打倒达拉第”
等口号,逼迫达拉第政府辞职。晚上 7 时,法兰西团结的一些暴徒开始冲击
波旁宫。为了不让暴徒冲进议会场所,守卫部队鸣枪阻止,双方发生激烈的
武装冲突,造成 17 人死亡,2329 人受伤。几个叛乱头目被逮捕,法西斯分
子妄图解散议会,夺取政权的阴谋未能得逞。
就在暴徒冲击波旁宫时,达拉第政府以 343 237 票的多数获得议会的
信任。然而,由于内阁成员中派别各异、矛盾重重,使达拉第感到无能为力,
遂于 2 7 日下午决定辞职。2 9 日,组成了以杜梅格为首的联合内阁,
成员中包括右翼领袖塔迪厄、赖伐尔等人。
[法国法西斯主义的特点]法国法西斯主义分子夺取政权的企图未能得
逞,是由法国法西斯主义的某些特点所决定的。法西斯主义作为一种国际现
象,法国的法西斯与意德的法西斯显然具有许多共同点。事实上,许多法国
法西斯组织的纲领、口号以及活动方式都明显的表露出模仿意德法西斯的痕
迹。然而,由于法国国情与意德不同,特别是 30 年代经济危机对法国社会的
冲击在某些方面与意德等国有别,使法国法西斯主义必然具有许多自己的特
点:
第一,法国法西斯主义作为国内一股政治力量出现在社会上要迟于意
德。这是因为法国在一次大战后的国际地位和战后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不同
于意德,而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又较迟影响法国。第二,法国法西斯主义的社
会阶级基础较为薄弱,始终未能成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运动。这是因为危机
对法国冲击的突发性相对较弱,带来的灾难相对要小。而法国又具有较强的
民主传统,这对法西斯主义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第三,由于法国法
西斯理论的多元性,使法国法西斯始终没有一个系统的统一的纲领,无法建
立一个统一的法西斯政党组织。
2006-10-26 09:33:0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第二节 人民阵线运动的兴起与失败
一、人民阵线的建立
[反法西斯运动的展开] 30 年代初开始,法国人民就以各种方式同国内
外的法西斯主义展开斗争。1932 年,在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和亨利·巴
比塞的倡议下,成立了国际反战委员会。1932 8 2729 日国际反战大
会在阿姆斯特丹召开。出席大会的有来自 25 个国家的 2244 名代表。法国代
表团的阵容最大,达 585 人。会上设立了驻在巴黎的常设机构——国际局,
与会各国大多相应建立了反战委员会,法国也在大会期间设立了全国反战委
员会。
根据德国、意大利、波兰革命工会的倡议,1933 6 4 日在巴黎普莱
埃尔大厅召开了欧洲反法西斯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有来自欧洲各资本主义
国家的 3700 名代表,其中法国代表 2562 人。法国共产党、社会党和总工会
的代表一起出席了这次大会。8 20 日,国际反战委员会和反法西斯委员会
在巴黎通过了两大运动在国际范围内联合的决议,成立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
委员会。法国也成立了相应的委员会,法国反法西斯运动广泛开展。在运动
中,各个党派、工会间的接触日益增多,为法国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创
造了条件。
2·6 事件爆发后,巴黎等地的人民群众在共产党和统一总工会、社会党
和总工会的分别发动下,同法西斯主义进行了斗争。2 9 日,巴黎的人民
群众在共产党和统一总工会号召下,举行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社会党和总
工会的许多成员也自动加入游行队伍。2 12 日,在社会党和总工会号召下
举行了总罢工,法共和统一总工会虽未受邀请,也参加了这次罢工。是日,
全国各地的工人群众都卷入了总罢工浪潮。下午 3 时,巴黎万森林荫大道左
边聚集由勃鲁姆、茹奥率领的社会党和总工会的游行队伍,右边聚集着由加
香、杜克洛率领的共产党和统一总工会的游行队伍。两支队伍同时向民族广
场挺进,声势浩大。两支队伍中都有人高呼“统一、统一”。这次总罢工显
示了工人阶级统一行动的愿望和作用。
[三大党的联合与人民阵线的正式成立]1934 5 月,法共在共产国际的
帮助下完成了策略转变,对与社会党的联合采取了积极主动的态度。对此,
社会党领导人最初疑虑重重,但还是接受了联合行动的呼吁。6 11 日,勃
鲁姆、齐罗姆斯基和法共的多列士等人举行了第一次会晤。7 14 日,勃鲁
姆、富尔和多列士、加香又进行了一次恳切的会谈。7 27 日,两党代表在
巴黎签订了《统一行动公约》,相约共同反对国内外法西斯主义,在统一行
动中,两党均应互相节制,停止攻击和批评。《统一行动公约》的签订奠定
了两大无产阶级政党在反法西斯斗争中团结统一的基础,迈出了人民阵线建
立过程中的重要一步。但是,为组成坚强的反法西斯屏障,必须扩大反法西
斯统一战线。为此,积极争取与在农民和中间阶层中有巨大影响的激进党的
联合,便成为建立人民阵线的另一重要步骤。
勃鲁姆是较早主张建立联盟者之一。他在 1934 2 6 日的议会发言中
就号召全国的共和派组成一个联盟,反对法西斯。而共产党则表现出更大的
灵活性。多列士在 10 月底公开号召建立一个劳动、自由与和平的人民阵线。
与此同时,统一行动协调委员会中的法共代表提出了建立联盟的纲领。为了
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法共提出的纲领中排除了所有可能刺激中产阶级的经济
条款,并采纳了一些激进党纲领里的内容。法共的这些姿态对无产阶级和中
产阶级的联盟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1935 1 18 日,由人权同盟主席维
克多·巴什主持在巴黎举行了反法西斯集会。勃鲁姆、加香和部分激进党人
代表都出席了大会。5 月,法国举行市政选举,社会党和共产党取得了重大
胜利。激进党受挫,加剧了内部的裂痕。激进党为确保自己在选举中的地位,
并由于党内外压力的影响,接受了人民联盟的主张。达拉第表示:我代表小
资产阶级。我声明,中间阶级和工人阶级是天然的同盟者。至此,左翼三大
政党在人民阵线问题上趋向一致。
6 8 日,反战反法西斯全国委员会发出了关于在 7 14 日举行示威的
号召,呼吁各左翼政党和组织参加,使 7 14 日成为显示法国人民团结力量
的日子。7 14 日上午,69 个党派团体的 1 万名代表在布法罗体育场集会,
并进行庄严宣誓,“决心为给劳动者以面包,给青年以工作,给世界以和平
而斗争”。下午 2 时,在红旗和三色旗指引下,约有 50 万人在巴黎参加了游
行。多列士、勃鲁姆和达拉第并肩前进,走在队伍的最前列。同日,各地也
都举行了大规模游行。7 14 日的集会和游行,标志着法国人民阵线的正式
成立。
二、勃鲁姆第一届人民阵线政府
[选举胜利与勃鲁姆组阁]1936 1 月,参加人民阵线的 98 个组织通过
了《人民阵线纲领》。该纲领的主要内容是:解散各种法西斯组织及其武装,
宣布政治大赦,消灭失业和农业危机,改组法兰西银行,军事工业实行国有
化,对外实行法苏友好,建立集体安全等等。这一纲领较为充分地反映了工
人、农民和城市中小资产阶级的迫切要求,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和拥护,同时也为人民阵线左翼政党在即将到来的议会选举的获胜奠定了基
础。4 26 日至 5 3 日,法国举行议会选举。在第一轮选举中,各党提出
了自己的候选人。选举结果,右翼政党占 423.3 万票,左翼政党为 624.1
票,其中激进党、社会党的票数有所下降,法共的票数大增。4 27 日,社
会党、激进党和共产党联合号召在第二轮选举中投人民阵线共同候选人的
票。法共为争取人民阵线候选人的胜利,撤销了自己的一些候选人,并提出
“一切为了人民阵线”的口号。在第二轮选举中,人民阵线各党取得了重大
胜利,在议院共占 376 席,而右翼各派只占 238 席。社会党以 147 席成为议
会中的最大党团。
人民阵线的选举胜利,特别是社会党成为议会中的最大党团,使勃鲁姆
踌躇满志。他在 5 5 日《人民报》发表的《社会党已准备就绪》中自豪地
说:“社会党不仅成为多数派中最强大的党团,而且在整个议会中也是最强
大的”,“所以我们坚定地、刻不容缓地宣称,我们已准备好充当属于我们
的角色,即组织和领导人民阵线政府”。6 4 日,勒布伦总统委派勃鲁姆
组阁,早已作好准备的勃鲁姆欣然接受,并于次日组成了第一届人民阵线政
府。勃鲁姆也由此成为法国历史上第一个社会党人总理。
[五月罢工浪潮]勃鲁姆上台之际,一场规模前所未有的罢工运动正席卷
全国。
1936 5 11 日,勒阿弗尔的布勒凯工厂 800 名工人为抗议厂方解雇
两名工人宣布罢工,由此开始了史无前例的五月罢工浪潮。罢工很快扩展到
全国各地的绝大多数工矿企业。在五月浪潮期间,全国发生了 12000 次罢
工,罢工人数达 200 万人。这次大罢工的特点是范围广泛,许多过去从未发
生过罢工的行业这次也卷进了罢工浪潮。同时出现了新的罢工方式——占厂
罢工,占领工厂的罢工工人就象过节似地在车间里聚餐和跳舞。这次罢工既
是自发的,又是有组织的。两大工会的统一和人民阵线选举的巨大胜利强有
力地推动了这次罢工浪潮。
罢工工人在五月浪潮的斗争中有着双重目的,一方面是反对资本家转嫁
经济危机,迫使资方答应罢工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对勃鲁姆过份拘泥于法律
程序,在大选获胜后迟迟不上任表示不满,想敦促勃鲁姆立即组阁,尽快实
施人民阵线纲领中提出的改革措施。
五月浪潮规模之大,不仅使资产阶级惊恐万分,使即将执政的勃鲁姆也
大为震惊,甚至连法共和总工会的领导人也深感意外。在这种局势面前,一
些人过高地估计了形势,认为“一切都是可能的”。托派分子也趁机到处煽
动说:法国的革命开始了。其实当时法国并未具备革命的条件。因为在这次
罢工浪潮中并没有提出革命的口号,只提出一些具体要求。罢工缺乏统一组
织,各工厂、各地区的罢工工人往往自行其是。工人占领工厂的目的主要是
为了挫败资本家策划总辞退的阴谋,同时也为了防止工贼进入工厂,只有极
少数工人想占领工厂后由自己管理工厂。而且罢工没有涉及整个工人阶级,
罢工的工人、职员只有 200 万,而当时工人、职员的总人数约有 700 万。当
时法国社会中占据多数的农民和中产阶层没有发动起来,工人阶级若走得过
远就会陷于孤立。
〔勃鲁姆的社会改革〕勃鲁姆上台后,为消除危机的后果,从 1936 年夏
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积极调整劳资关系,为即将着手进行的其他社会改革提供较稳定
的社会秩序。
勃鲁姆上台之际,正是五月浪潮迅猛发展之时。罢工虽然迫使资本家作
出暂时让步,但混乱状态仍在继续,这既不利于“行使政权”,也会给法西
斯分子以可趁之机,最终影响人民阵线纲领的贯彻。因此,勃鲁姆政府上台
之初就百般努力,在劳资双方中间进行调解,促使法国雇主协会和法国总工
会于 6 7 日夜在总理府马提尼翁宫签订了一项协议。主要内容是订立集体
合同,承认工人加入工会的权利,提高工人工资。然而,只有《马提尼翁协
议》并不能解决劳资关系问题。事实上罢工浪潮仍没有平息。因此,勃鲁姆
政府在 6 24 日向议会提出集体合同法案,给《马提尼翁协议》中达成的条
款提供法律保证,以求借助立法手段在经济生活中实施新的劳资关系原则。
该法案通过后,签订集体合同的数字猛增。这一法案的通过,虽然没有象茹
奥所说的那样,开创了“工业关系中的新时代”,但毕竟在法律上正式承认
了无产阶级可以有组织地同资本家进行集体谈判的权利,开始改变过去企业
主个人说了算的局面,同时强化了政府对企业事务的干预。此外它还提高了
工会的地位,有利于工会的发展壮大。
第二,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福利待遇,改善劳动者的工作条件。为此,
勃鲁姆政府向议院提交了关于带薪休假的法案,规定工人或雇员在企业中连
续任职一年后每年有权享受 15 天带薪休假。政府在与铁路部门协商后使带薪
休假者及其家属在休假期间可以享受半票或优惠乘坐特快列车。8 月酷暑,
成千上万的工人平生第一次乘坐着汽车、火车,或骑着自行车涌向海滨避暑
胜地休假。昔日梦寐难求的奢望而今成为现实,喜悦之情可想而知。一个老
工人特意给勃鲁姆写信说:因为您,我看见了大海。同时,还通过了 40 小时
工作周法案,使工人们实现了长期以来所要求的缩减工作时间,降低劳动强
度的目标。
第三,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勃鲁姆政府还采取措施加强国家对
经济生活的干预。7 21 日,政府向议院提交了关于大工程计划的法案。该
计划的首要目标是能够吸收失业工人参加工作,减少庞大的失业队伍。政府
还拨款帮助奄奄一息的中小企业重新开工,以容纳一部分失业工人。
政府还改组了法兰西银行。法兰西银行是私营银行,从创建以来一直充
当中央银行的角色。可是银行却操纵在“二百家族”手里。这些垄断巨头通
过银行用各种手段影响政府的财政政策。改组后,银行组织了一个有关各方
代表(包括政府代表)组成的委员会,取代原有的董事会对银行进行管理。
这样,尽管银行性质上仍属私营,但国家对它的控制较之过去大为加强。
此外,勃鲁姆政府还对军火、飞机制造等重要企业实行国有化,并设立
国家小麦管理局,加强国家对农业生产的干预。
〔勃鲁姆政府的失策与失败〕勃鲁姆的社会经济政策虽然取得一定成
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各种棘手问题接踵而来,尤其是财政问题更为突出。
勃鲁姆几经努力,却奏效甚微。
勃鲁姆政府在法国财政状况极为困难之时,进行规模巨大的社会改革,
显然是无法承受的。政府在振兴经济方面并未取得预定的成功,经济的不景
气未能改变财政的窘迫,而资金匮乏又反过来影响许多改革措施的实施,如
大工程计划就是如此。而“资本固积”、“资本外逃”却日益严重。本来政
府可以通过限制或禁止购买外币来尝试减少资金外流,但又担忧此举危害“信
任的环境”和招致英美政府的反对,迟迟不敢实行兑换控制,这是一个重大
的失策。勃鲁姆政府不可能为大资产阶级创造信任环境。结果外逃的资金不
但没有收回,反而越逃越多。资本外逃引起黄金储备紧张,进而削弱了人们
对法郎的信任,使人们担心法郎贬值。尽管勃鲁姆政府在上台后几个月为避
免贬值作了许多努力,但在 9 月还是被迫宣布法郎贬值。
法郎贬值与不干涉政策严重地影响了勃鲁姆政府的声望。在这种形势
下,勃鲁姆不得不在 1937 2 13 日的广播讲话中宣布“暂停”改革。对
《马提尼翁协定》耿耿于怀的资本家此时气焰嚣张,要用“资本的罢工”来
报复“占厂罢工”。财政危机的愈益严重迫使勃鲁姆试图采取强制手段。6
15 日,勃鲁姆举行内阁紧急会议,决定请求议会授予发布“一切必要措施”
的法令的暂时权力,以应付财政危机。这一要求在保守势力极为强大的参议
院被否决。勃鲁姆政府被迫在 6 21 日提出辞职。经过法郎贬值、宣布暂停、
被迫辞职的“失败三部曲”,“勃鲁姆试验”宣告结束。
2006-10-26 09:34: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三、人民阵线的瓦解
〔人民阵线的内部矛盾〕人民阵线虽然有共同的纲领,但它是各左翼政
党、政治派别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为了同法西斯主义作斗争暂时结成的广泛联
盟。这些党派同时有着自己的政治纲领、目标主张。它们在许多具体问题上
各有所求。因此,相互间的摩擦、矛盾在所难免。从人民阵线的组织构成来
看,主要存在着共产党、社会党和激进党分别代表的左中右三极。处于中间
位置的社会党领袖勃鲁姆试图在左右两极间搞折衷平衡。事实证明勃鲁姆没
有、也无法达到这一目的。勃鲁姆虽然有时也得到了左右两极的共同支持,
但更多的情况下是取悦了左边,惹怒了右边,或者取悦了右边,惹怒了左边。
更糟的是有时还遭到左右两极的共同反对。如为了行之有效地行使政权,平
息罢工浪潮,解除经济危机的后果,这就不可避免地要由国家对经济生活进
行一定程度的干预。尽管勃鲁姆极尽能事,避免在这方面刺激激进党,但仍
然引起了他们的极大不安,并不时招致他们的反对。又如在西班牙事件中,
勃鲁姆屈从于英国和右派的压力,并且为了避免激进党的强烈反对而导致人
民阵线的破裂,被迫放弃援助西班牙合法政府的计划,转而实行不干涉政策。
此举虽然维持了和激进党的关系,却又引起了共产党的极大不满。人民阵线
内部的矛盾分歧极大地削弱了勃鲁姆人民阵线政府的力量和地位,成为“勃
鲁姆试验”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矛盾的激化〕勃鲁姆辞职后,勒布伦总统根据勃鲁姆的提议,授命原
副总理、激进党人肖当组阁。前内阁的大部分部长仍留任,勃鲁姆本人也担
任了新内阁的副总理。肖当上任后,对内继续实施“暂停”措施,并宣布法
郎再次贬值。法郎再次贬值后,生产虽有一些恢复迹象,但引起了物价的不
断上涨。外交上,肖当内阁继续追随英国推行缓靖政策。
肖当内阁的内外政策引起了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从 9
起重新出现了占厂罢工浪潮。12 月,巴黎也出现罢工,政府竟派遣军队驱赶。
为此,被激怒了的工人在整个巴黎地区举行罢工,并很快扩展到全国。12
底,巴黎公用事业部门举行总罢工,整座城市一度停止煤气、电力供应,公
共交通陷于瘫痪。1938 1 14 日,肖当在议会中大肆诋毁工人的罢工,
并对共产党横加指责。共产党议员当即驳斥了肖当的指责,并拒绝投政府的
信任票。与此同时,社会党议会党团命令社会党人部长退出政府。次日,肖
当内阁宣布辞职。1 18 日,肖当再次组阁。肖当第二届人民阵线内阁仅维
持了两个月,内政外交四处受挫,不得不在 3 10 日再次辞职。
3 13 日,勃鲁姆第二次受命组阁。他试图建立“从多列士到路易·马
兰”的联合内阁,未能成功,只得组成由社会党、激进党等党派组成的新内
阁。4 1 日,勃鲁姆要求议会授予政府财政全权,以便实施财政措施。这
一要求在众议院获得通过,但却被参议院否决。4 8 日,执政仅 26 天的勃
鲁姆第二届人民阵线内阁宣布辞职。人民阵线已经名存实亡。
〔达拉第上台与人民阵线的彻底瓦解〕4 10 日,达拉第受命组阁。达
拉第最初试图组成一个从“勃鲁姆到路易·马兰”的联合内阁。社会党全国
委员会讨论决定拒绝入阁。于是,达拉第组成了由激进党和中派、右派人士
组成的新内阁。达拉第为了骗取左翼政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声称他仍
然忠于人民阵线纲领。4 12 日,新内阁以 573 5 的悬殊票数获得议会的
信任,共产党也投了信任票。4 13 日,新内阁又在议院取得财政全权。在
这之后,达拉第以恢复经济为名义开始实行与人民阵线纲领大相径庭的政
策。5 月,颁布了第一批非常法令,把主要由群众承担的直接税和间接税增
加了 8%,而同时却降低了大工商企业的利润所得税。还再次宣布法郎贬值。
8 21 日,达拉第又宣布 40 小时工作周可以灵活掌握,意欲取消 40 小时工
作周制。其后又颁布了一系列危害劳动人民利益的法令。
由于达拉第政府所执行的政策日益背离人民阵线纲领,引起共产党、社
会党和其他左翼党派的强烈反对。而激进党也千方百计地寻求机会断绝与人
民阵线的关系。10 28 日,激进党在马赛召开代表大会,会上以法共给历
届人民阵线政府制造困难和危害人民阵线其他政党的团结为名,通过了赞成
达拉第政府并同人民阵线断绝关系的决议。11 10 日,激进党正式宣布退
出人民阵线。面对着达拉第政府的进攻,11 30 日,在共产党和总工会的
领导下举行了 24 小时总罢工,抗议达拉第政府的非常法令,参加者达数百
万。达拉第政府竟然宣布全国戒严,用暴力镇压工人运动,并大肆迫害共产
党。至此,人民阵线彻底瓦解。
法国人民阵线运动虽然被破坏了,但是它在 30 年代有效地动员了法国各
阶层的进步人士和广大人民群众同法西斯主义进行斗争,确保了共和制度的
继续存在,使法国没有步意德的后尘走上法西斯道路。它还为人民群众争得
了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它还为法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特别是为当时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因此,人民阵
线运动的历史进步意义和作用是巨大的。
第三节 30 年代的对外政策
一、30 年代前期的法国外交政策
〔法德矛盾的加深〕在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国际局势愈益动荡的形势中,
法德矛盾更形尖锐。法国力主维护凡尔赛体系,竭力阻遏德国。然而,法国
统治集团中部分极右势力对希特勒的反苏反共姿态又颇为欣赏。所以,面对
纳粹的崛起,法国统治集团处于矛盾而复杂的心理状态中,既恐惧不安又暗
自欣赏。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国对德政策的两面性。
30 年代初法国继续奉行对德强硬的外交政策,这突出地表现在裁军和德
国要求“军备平等”的问题上。早在 1932 年,巴本政府在日内瓦裁军会议上
就正式提出“军备平等”。希特勒上台后赋予这一要求新的含意,即公开场
合上打着裁军的幌子,以受欺负的弱者面目出现提出军备平等的要求,暗地
里却无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军备的限制,加紧扩整军备。法国深知德国
的意图,因此在裁军会议等场合对德国军备平等要求持严厉态度,始终坚持
把裁军和德国军备平等问题同法国的安全保障联系起来,不愿对德作出重大
让步。法国代表在裁军会议上先后提出的塔迪厄计划、赫里欧—保罗·邦库
尔计划等裁军方案,都说明法国意欲通过国联来抑制德国的扩军要求。1933
10 月,德国为放手扩整军备,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联。对此,法国反应
十分强烈。
〔巴尔都建立集体安全的努力〕1934 2 9 日,路易·巴尔都出任第
二届杜梅尔格内阁的外交部长。巴尔都在政治上虽属保守派,却颇具国际战
略眼光。他是法国部长中屈指可数的几个读过《我的奋斗》的人之一,他看
到了纳粹的危险,曾指出应当及早对纳粹德国采取有力措施。因此,他力主
独立自主的实力政策,反对削减军备开支,主张维持强大的陆军,同时又在
国际上致力于建设和巩固抗德联合战线。
巴尔都认为法国的安全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安全密切相关,保卫法国和防
止法西斯危险应当依靠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的同盟
体系,同时也要与苏联结盟和维护法英合作。1934 4 月,巴尔都照会英国
政府,提议共同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英国政府对此反应冷淡。在这种情
况下,巴尔都未囿于自己保守的政治见解,立足全局,转向积极与苏联结盟,
把苏联拉入法国在一战后同东欧一些国家建立的条约体系之中。同年 5 月,
巴尔都建议苏联政府签订两项条约:东方条约(或称东方洛加诺公约)和法
苏互助条约。苏联同意了两项条约的草案。为建立东方洛加诺,巴尔都风尘
仆仆,遍访波、捷、罗、南诸国,四处奔走呼号,获得成功。此外,巴尔都
还提出缔结“地中海洛加诺公约”的主张,由南斯拉夫、希腊、意大利和法
国参加。主张亲法的南斯拉夫国王亚历山大前往法国与巴尔都商谈,在 10
9 日抵达马赛。当天,亚历山大国王和巴尔都双双被民族主义分子刺杀。
巴尔都的强硬外交和建立集体安全的努力是法国传统外交在 30 年代前
半期的继续,同其继任者们后来的政策迥然相异。巴尔都的去世,标志着法
国抗衡德国,称雄欧陆的外交时代的终结。
2006-10-26 09:37:3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二、法国的绥靖政策
〔赖伐尔——法国绥靖政策的始作俑者〕1935 1 7 日,赖伐尔首次
访问罗马,访问期间与墨索里尼会谈四次。双方订立了法意协定,主要内容
是:法国将法属领地乍得的 114 平方公里、索马里的 800 平方公里,其中有
22 公里的海岸线以及突尼斯的一块不大的地方让与意大利,意大利则在突尼
斯的意侨民国籍问题对法让步。从墨索里尼的侵略计划来看,这条海岸线具
有重大的战略意义。这一协定为意大利在非洲的侵略活动开了方便之门。赖
伐尔还允许墨索里尼在埃塞俄比亚有放手行动的自由,实际上等于怂恿意大
利侵埃。
1935 6 月至 1936 1 月,赖伐尔任总理。在整个意埃战争期间,赖
伐尔采取了实质上亲意的“中立”立场。1935 12 月,赖伐尔还伙同英外
务大臣霍尔在巴黎秘密缔结了出卖埃塞俄比亚的协定,扮演了一个为虎作伥
的角色。在萨尔归属投票问题上,赖伐尔竟然在投票前两天以一种局外人的
口吻声称:法国对全民投票的结局不感兴趣。这种冷漠的态度无疑是在鼓舞
希特勒德国。使他们的气焰更为嚣张,以至在该地区归并德国后,公开在纳
粹报刊上要求收回根据《凡尔赛和约》让出的全部“德国地区”。
赖伐尔是引导法国步入绥靖主义歧路的始作俑者。但在当时的历史环境
下,他还没有也不可能完全屈从于法西斯国家,在某些问题上还不得不继续
奉行法国的传统政策,摆出对德强硬的姿态。如 1935 8 月德国宣布建立空
军,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后,立即提出抗议,并向国联控告德国,要求实行
集体制裁。又如同年 4 月倡议建立“斯特莱沙阵线”,5 月代表法国同苏联
正式签署了酝酿已久的法苏互助条约,并亲访莫斯科。
〔莱茵区重新军事化〕1936 3 7 日,德军悍然进占莱茵河左岸的非
军事区,从而完成了毁约扩军的一个必经步骤。德军进驻莱茵震动了法国。
法国萨罗内阁在 3 7 日至 9 日连续开会,研究对策。一部分阁员强烈要求
采取一次“警察行动”来回击德国另一部分阁员则顽固反对实行对德制裁。
内阁的决议最后是:在国联未作出决定之前,法国不采取任何行动。萨罗一
面在广播演说中声称:我们不准备把斯特拉斯堡暴露在德国大炮炮口底下。
一面却叫人们“保持平静”。军方的态度也很暧昧。
当时,德国刚刚开始扩充军备,人数和装备都不如法国。法国不用英国
援助,只靠自己的军队就能把德军赶出莱茵区。事实上,进入莱茵区的德军
奉有密令,一遭法军采取敌对行动就立即撤回。希特勒后来自己也说:“进
军莱茵区以后的 48 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开
进莱茵区,我们就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手中可资利用的那一点点军
事力量,即使是用来稍作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可是,法国却未采取任何
军事行动,只是将此诉诸国联,要求洛加诺公约各签字国磋商行动,并建议
实行经济制裁。最后取得的不过是一纸口头“谴责”的空文。法国实际上已
向希特勒的冒险挑战屈服。
法国在莱茵区重新军事化问题上表现出来的软弱大大削弱了法国的军事
防御地位,加速了其同盟体系的分崩离析,同时也大大助长了希特勒的侵略
野心。德国开始在西部边界修筑齐格菲防线,加紧扩军备战活动。莱茵区重
新军事化后,法国在对外政策方面开始日益唯英国马首是瞻,表现出越来越
浓重的妥协和绥靖色彩。
〔勃鲁姆政府的“不干涉政策”〕勃鲁姆上台不久,西班牙内战爆发。7
19 日夜,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总理吉拉尔给勃鲁姆发电求援。勃鲁姆在次
日看到电报后立即召集有关部长开会,决定援助西班牙政府。为了避免德意
及国内右派利用此事兴风作浪,与会者商定尽量不让此事公开。7 22 日,
勃鲁姆偕外长德尔博斯前往伦敦参加法英比三国总理和外长会议。会议并未
讨论西班牙问题,但这次伦敦之行却对勃鲁姆影响很大。英国当时执政的是
鲍尔温保守党政府,他们对人民阵线原本就十分反感。除了意识形态方面的
原因外,英国仗着有利的天然屏障,自忖只要保持 海空优势就能确保平安,
所以仍坐视德国重整军备,并图谋以此平衡法德势力,保证英国在欧洲的仲
裁地位。因此,英国政府一开始就决定在西班牙内战中采取“中立”政策。
由于勃鲁姆把加强国联和集体安全的希望寄托在加强法英关系上,不愿为此
同英国搞僵。所以,英国政府对勃鲁姆政府准备支持西班牙政府的决定的不
合作,甚至是反对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勃鲁姆在西班牙问题上的决
策。此外,勃鲁姆准备援助西班牙政府的行动在国内也遭到了右派舆论的猛
烈攻击和竭立反对。更有甚者,议会和内阁里许多激进党人对此采取了强烈
的反对态度,甚至以退出政府来要挟。
7 25 日开始,勃鲁姆内阁在 3 周内召开了三次内阁全体会议,开始
一步步走向不干涉政策,并终于扮演了推行不干涉政策的带头羊的角色。8
2 日,法国政府在与英国政府协商后,建议所有欧洲国家严格执行不干涉
西班牙事务的政策。5 15 日,法英互换照会,相互承担义务,不向西班牙
或其属地输出武器和军用物资。到 9 3 日,共有 25 个国家接受了英法的建
议,这样共有 27 个国家缔结了不干涉协议。为监督协议的执行,9 9 日,
各国又在伦敦成立了不干涉委员会。
不干涉政策是一种失败的政策。尽管德意加入了不干涉委员会,仍源源
不断地向叛乱者输送武器。而西班牙合法政府却因为这一政策被剥夺在国际
市场购买武器的合法权利。这一政策对法国也造成了严重后果。首先,在国
内,不干涉政策引起了作为人民阵线三大支柱之一的共产党及广大人民群众
的莫大愤慨,使人民阵线因此而出现了不可弥补的裂痕。其次,法国与德意
毗邻,处境原已十分艰险,不干涉政策导致在西班牙出现一个受德意支持和
控制的独裁政权,更使法国处于三面受敌的困境,同时又面临着被切断本土
与北非属地的联系的危险。再次,欧洲其他国家目睹法国听凭德意支持佛郎
哥在西班牙篡权而不问,对法国早已有之的不信任感愈益加深,纷纷另寻出
路,法国自一战结束以来苦心经营的同盟体系终于分崩离析。
〔达拉第与慕尼黑会议〕1937 年德意日三国轴心的形成,为德意法西斯
在欧洲扩大侵略作好了准备。不久,德国吞并了奥地利,紧接着又把矛头直
指捷克斯洛伐克。法国是捷克斯洛伐克的盟国,根据 1925 年法捷互助条约,
法国有义务在捷受到德国进攻时立即提供援助。捷克斯洛伐克危机使法国外
交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考验。当时法国政府内部四分五裂,以雷诺、曼代尔为
代表的强硬派力主采取坚定立场,而以庞纳为代表的妥协派则坚持采取忍让
态度。达拉第动摇于两派之间。危机初期的达拉第出于法国切身利益的考虑
和法捷互助条约的约束,曾有过履约援捷的打算,也曾有过一些强硬的表示。
但在绥靖势力的压力下,终于在绥靖主义的道路上越滑越远。
9 月危机中,达拉第紧急约见英驻法大使,要求张伯伦火速同希特勒谈
判。9 15 日,张伯伦屈尊与希特勒在伯希特斯加登会晤。18 日,英法两国
总理在伦敦举行会议,次日向贝奈斯政府发出建议捷满足希特勒要求的联合
照会。21 日,又警告贝奈斯政府说:如果因拒绝英法建议而导致德捷战争,
英法将不给捷以任何援助。捷政府在同日下午照会英法政府,“以沉痛的心
情接受英法两国的建议。”经过英法和德国之间反复的讨价还价,9 29
30 日,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慕尼黑开会并签订了臭名昭著
的《慕尼黑协定》。慕尼黑会议是国际关系史上前所未有的一幕丑剧,也是
英法等国纵容纳粹侵略的绥靖政策的高潮,由于达拉第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
极其可耻的角色,使他成为法国 30 年代绥靖政策的集大成者,永远地被钉在
历史的耻辱柱上。
三、走向第二次世界大战
〔绥靖政策的破产与法英苏三国谈判〕《慕尼黑协定》签订后才 5 个半
月,希特勒就制造借口占领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的这一行动极大地
震动了欧洲各国人民,使更多的人从和平的幻想中醒悟过来,也进一步证明
了绥靖政策的破产。英法两国统治集团内部反绥靖派对张伯伦、达拉第之流
的攻击日益加强。至此,张伯伦政府在强大的压力下开始逐步改变自己的政
策。1939 3 2122 日,法英两国政府在伦敦商定一旦发生对德战争,
两国相互支援,并用互换照会的形式达成了在战时互相援助的协定。这样,
两国虽然没有正式签订军事同盟条约,但已经建立了事实上的军事同盟。不
久,法国又同英国一起对波兰等国提供保证。为加强战备,法国不断增加军
备开支。4 9 日,将大西洋舰队调往地中海,加强其在突尼斯和法属索马
里的军事力量。
同时,法国还同英国一起加强与苏联的接触。三国从 4 月份起进行政治
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苏联答应得到英法保证的国家遭到德国侵略时提供援
助,如果波罗的海国家的中立遭到破坏时,英法苏三国应给予援助。英法以
爱、立、拉三国不愿接受援助为借口,在谈判中一直回避对这些国家提供保
证。为了打破政治谈判中出现的僵局,苏方于 9 9 日建议在政治谈判达成
协议之前举行军事谈判,英法同意。苏联派出了以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
率领的、具有全权的高级代表团,而英国代表团团长德拉克斯只是一位退休
的海军上将,法国代表团团长杜芒克只是一位兵团司令,两人都没有签订军
事协定的全权证书。8 11 日,英法代表团搭乘客货轮到达莫斯科,次日开
始军事谈判。在军事谈判中需要详细规定相互援助的方式、军队数量等问题,
但英法首席代表声称他们此行只是讨论一般原则,极力回避具体细节的讨
论。此外,苏联要求英法与波兰、罗马尼亚磋商,允许苏军在援助时过境,
也遭到英法代表的多方推拖。8 21 日,伏罗希洛夫发表声明,说苏联对英
法是否真正有同苏联进行军事合作的愿望表示怀疑,英法应对军事谈判的拖
延和中断承担责任。三国谈判遂告破裂。8 23 日,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条
约。
〔法国走向战争〕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希特勒调
兵西进,向波兰开刀。9 1 日凌晨,德国大批陆、空军队分三路向波兰发
动突然袭击。9 2 日,达拉第明确宣布法国准备通过“自由谈判”和平解
决冲突,遭到希特勒拒绝后,法国被迫于 9 8 日下午 5 时向德宣战。
2006-10-26 09:38:1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第四节 30 年代的法国社会和科技文化
一、30 年代的法国社会
〔人口状况〕30 年代的法国人口基本稳定在 4100 万至 4200 万之间,略
呈增长趋势。据统计,1936 年至 1938 年间人口约增加 5 万人。可见法国人
口的增长率是十分缓慢的,而出生率更是日益下降。1911 年,法国每户家庭
平均有 1.97 个孩子,1926 年为 1.82 个,193135 年减少到只有 1.65 个,
193638 年更减少到 1.48 个。出生率之低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首。导致
法国人口出生率下降除了历史的原因外,还在于: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
间法国约有 140 万男子在战争中丧生,其中大部分是青年男子,形成法国人
口史上明显的出生率低谷期。到了 30 年代,特别是 30 年代的中后期,这一
低谷时期出生的人相继进入结婚生育年龄。由于他们人数奇少,因而必然导
致整个法国出生率的普遍下降。第二,一战后,特别是 20 年代中后期的相对
繁荣使第二、三产业大大发展,大批农民进城做工,农村人口减少,而工人
为了确保和提高一定的生活水平,所生子女往往要比农村居民,尤其是西部
和中部的农民家庭要少。第三,30 年代经济大危机造成大批工人和职员失
业,失业青年中已到结婚年龄的青年人由于生活拮据无法结婚,这就促使法
国结婚率大大降低。192630 年法国新婚人数为 339400 人,193135
下降为 308200 人,193637 年则只有 276100 人。结婚率的降低不可避
免地引起出生率的降低。
法国人口增加的极度缓慢使人们惊叹“法国人越来越少了”。从 1900
39 年,法国的人口只增加了 3%,而同期德国增加了 36%,意大利增加了 33%
英国增加了 23%。美国甚至增加了 72%。人口资源的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法
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法国在即将到来的战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局
面。
〔阶级状况〕30 年代法国社会的主要阶级是农民、工人、中产阶级和大
资产阶级。
农民。法国农村人口约占法国人口的一半和就业人口的 1/3。与欧洲其
他工业国家相比,农业在法国仍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农民绝大
多数是自耕农,拥有大小不等的土地。此外也有一部分农业雇工。30 年代危
机对法国农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危机使农产品价格猛跌,农民收入锐减,
再加上工农业产品间的剪刀差不断扩大,引起农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甚至
大批自耕小农破产。随着危机的加深,农民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不断进行
各种抗议活动。由于农民在选民中占据极大比例,左右翼政党都想利用农民
的不满和愤慨。社会党在 1933 年建立了全国农民联合会,右翼政党则在农民
中间大肆宣扬“合作主义”。法西斯组织也趁机在农村网罗追随者。
工人。法国城市人口在 1931 年占全国总人数的 51%1936 年增至 52.5%
城市人口中人数最多的是工人。法国的工人阶级与农民不同,较早具有自己
的阶级意识,富有革命传统。危机使工人的物质生活状况日益恶化,引起广
大工人的失望和不满。因此,危机年代里工人的罢工斗争此起彼伏。但是,
工人阶级也不是铁板一块,内部构成极为复杂,一般分为高级技工、熟练工
人和从事重体力劳动的粗工三类,他们之间的工资待遇有着明显的差别,因
而社会地位也有所不同。特别是一战后,工人阶级中大量来自农民的新工人
和外籍劳工,使工人阶级的内部构成更趋复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
工人阶级的革命性和斗争性。
中产阶级。30 年代时法国中产阶级的人数相当可观。中产阶级的社会流
动性极大,其内部构成较之工人更为复杂。它包括小厂小店的老板,工厂企
业的管理人员,金融和商业团体的雇员和从事教育、医疗和司法的自由职业
者。中产阶级是 30 年代危机的最大、最直接的受害者,但由于他们成分复杂,
使他们无法形成一支统一的阶级力量,共同斗争,而往往是根据自身的利益,
追随不同的政治派别。
大资产阶级。处在法国社会顶层的是大资产阶级,其成员既有施奈德等
老的大亨,又有雪铁龙等新的巨头。他们人数不多,势力极大。尽管从表面
上看他们似乎已在逐渐放弃政治,而实际上只是从政治前台转移到后台,利
用手中的经济实力影响甚至左右政权。法兰西银行是他们的坚实堡垒。30
代危机对大资产阶级虽有影响,但冲击不大。他们除通过垄断组织进行调节
外,还得到了右翼政府的有效保护。此外他们还在危机期间收买和兼并了大
批破产和濒临破产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扩大了垄断的范围。
二、科技与文化
〔自然科学〕法国 30 年代自然科学研究在世界上的地位有所下降,整整
十年只获得一项诺贝尔化学奖,不过,法国在某些研究领域仍处于世界先进
水平。最为突出的是原子物理学和现代数学。
1930 年,科学界还不知道有中子存在,当时德国科学家玻特和贝克用钋
放出的α射线轰击由轻原子铍、铝、锂、硼等做成的靶子,再用铅板吸收掉
钋的α粒子,发现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奇特的射线,当时有人认为它是γ射
线,约里奥·居里夫妇在以钋为α射击源轰击铍时发现射出的射线比γ射线
更强,所以它不可能是γ射线。这一实验对于中子的存在提供了一个非常重
要的线索。1932 年,英国科学家查德威克重复了这一实验,并发现了中子。
中子的发现对人类正确了解原子核结构奠定了基础。1934 年,约里奥·居里
夫妇又用钋的α粒子轰击硼、铅、镁的靶子。观察的结果表明,除产生中子
以外,靶本身也开始发射正β射线。他们指出这是一种新型放射线。这是本
世纪以来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第一次利用外部的影响引起某些原子核的放
射性——人工放射性。用人工方法获得放射性元素是人类改造微观世界的一
个突破,为同位素及原子能的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935 年,约里奥·居
里因这一发现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 年代后期,法国一些青年数学学者深感当时国内数学研究的领域过于
狭窄,学术思想保守,数学界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决心大胆突破旧框
框的束缚,复兴法国的数学科学。在著名数学家阿达玛及后来的儒利雅主持
的“论文分析”讨论会上,他们了解到当时国际数学界的最新进展,眼界大
开。1934 年冬,在儒利雅主持的讨论班上,年轻的数学家们开始拟定一个庞
大的计划,即以出版丛书的形式来概括现代数学的主要思想。他们决心运用
公理化方法,以数学结构作为分类的基本原则,撰写巨著《数学原理》,并
统一以“布尔巴基”作为笔名。1939 年出版了第一卷,至今共出了 40 多卷,
仍未宣布完毕。由于布尔巴基学派运用联系的、整体的观点考察现代数学,
揭示了其内在联系,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大大促进了现代
数学的发展。布尔巴基的名字也风靡整个数学界。
〔史学——年鉴学派的确立〕1929 年,吕西安·费弗尔与马克·布洛克
在他们共同执教的斯特拉斯堡大学创办了《经济与社会历史年鉴》。“年鉴”
的创刊标志着年鉴学派开始形成。30 年代是年鉴学派的确立时期,以费弗尔
和布洛克为代表的新史学思想展开了对传统史学的全面进攻,并在与旧史学
的论争中逐步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年鉴学派在 30 年代就已具备该学派的 5
个基本特征:(1)思想理论来源的多元性;(2)研究方法的多样性;(3
史料来源的多样化;(4)研究领域的多样化;(5)注重加强历史研究和社
会现实的联系。
年鉴学派在 30 年代以批判传统史学、制造舆论作为自已的主要活动,在
《经济与社会历史年鉴》杂志上还辟有“辩论与斗争”专栏进行理论上的探
讨和争论,但同时更为重视通过具体实在的研究成果来扩大学派的影响。如
布洛克的两部名著《法国农村史的独特性质》(1931 年)和《封建社会》(1939
40 年)就是在 30 年代问世的。1933 年费弗尔被选入法兰西学院和 1936
年布洛克被任命为巴黎大学经济史教授,标志着年鉴学派已经确立了自己的
地位。
〔文学创作〕危机的冲击与战争威胁的加强,使法国作家在这一时期面
临着严峻的选择。阿拉贡、艾吕雅等著名作家、诗人先后离开超现实主义运
动,参加了法国共产党,直接投身于革命斗争。更多的作家则为人类的前途
担忧,并由此进行自己新的探索。他们的小说不再是仅仅为了供读者得到某
种消遣,而是力求表现人类在世界上的处境,以及在这种处境下应当采取的
态度。一大批“人类处境”小说应运而生。“人类处境”小说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试图在真实记录人类处境的基础上,揭示“处境是艰难的,但只要人
们行动,就一定会取得人生的价值。这类小说主要以安德烈·马尔罗的《人
类的命运》(1933 年)和《希望》(1937 年)为代表。第二种则是悲观型,
小说中的人物常常在艰难的处境面前得不到自由,这类小说以塞利纳的《长
夜茫茫的旅程》(1932 年)为代表。
多卷本长篇小说的写作在 30 年代继续流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茹
勒·罗曼的《善意的人们》。马丹·杜加的多卷本长篇小说《蒂博一家》在
30 年代继续陆续出版,1937 年,杜加以该著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法国现代著
名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季奥诺、埃梅等人在 30 年代都不时有佳作问世。
如莫里亚克在 1932 年发表的《盘缠在一起的毒蛇》被认为是他的最佳作品之
一。季奥诺在 1934 年和 1935 年出版的《四海之歌》、《愿我的欢乐长存》
是他最主要的代表作。埃梅在 1935 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绿色母马》是二战前
法国最畅销的小说。此外,萨特在 1938 年发表日记体小说《恶心》,开创了
法国存在主义文学。
2006-10-26 09:39: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已上传:原书453页,十四章内容。

全书共579页 将陆续上传........ 感谢关注!!!!!
2006-10-26 09:49:2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顶起来!!!


----------------------------
No51384wanglu1982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470280", true);  光明使者
2006-10-27 10:39: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oh

-----------------------------
No54310RIRI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522696", true);  大天使
2006-10-27 10:40:0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本人曾在BELLEVILLE遭窃,给大家提个醒
在地铁入口检了票进门时,有个阿拉伯人飞速凑进来谎称逃票挤在我后面进了站。当时手拎两大袋中国食品,行动不便,只瞪了他一眼,也没在意。上到地铁上时突然意识到钱包不见了,在CHATELET附近的警察局报了案,回去之后又赶紧打电话到银行挂失银行卡。吃一鉴长一智,只好以后多多注意喽。


-------------------------------------
No68561ensea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560569", true);  新手上路
2006-10-27 10:44: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干他们妈了个逼的~!!! 操!!!


-------------------------------------------
No71437iverson_lee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561413", true);  精灵
2006-10-27 10:45: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attention


-------------------------------
No27912hanxiao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596968", true);  法师
2006-10-27 10:45:2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引用:
作者: wanglu1982
本人,女,来巴黎的第2天在MAIRIE DES LILAS 被抢,我的护照和所有的证明都没了,幸运的是有好心的老太太拣到了我被抢的包,护照和证件都还在,损失了些钱。注意了哦,强我的不是阿拉伯人也不是黑人,是两个金发碧眼的男人,年龄绝不超过20岁!现在在巴黎一个月了,每次出地铁站我都很害怕!请大家给点建议吧!


那肯定就是东欧来的,比如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等地来的白人,他们有时比阿人和黑人还恐怖,我同学(法国人)的家就是被这些人入室抢劫的。

---------------------------------------
No71995restecool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607706", true);  
大天使
2006-10-27 10:46: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同胞须知』公布一些初到法国的中国同胞不宜逗留的巴黎地区★内容连续更新★

一口气看完了全部。好贴呀。不过今晚是睡不着觉了。
ou on pt trouver le paradi


-----------------------------------------------
No59384钟雨夕 vbmenu_register("postmenu_5622556", true);  精灵
2006-10-27 10:46:27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