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杜尔西内娅

杜尔西内娅的村妞夜话(12页168F,第12夜)

194
回复
31073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常坐沙发感觉不错.
楼主继续铺设你臆造的意境吧
2008-1-28 15:32:5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城里的云,与我们村庄的云最大不同,就在于它们易于暴怒及无情,即便我用全身的热血去祭奠,也不会像桌娅的衣裙那样随着长矛的摇摆而荡漾。堂吉柯德闯风车的那个理想,已令她盲目。

流淌着的朽木,与其说是一种凄迷,到不如承认它是如此震撼的单纯。落叶在云的端处卷起了海啸,请不必回头,你已经双脚泥泞......我不想清醒。

当你突然无言地静了下去时,斜阳像胭脂染上面庞。我在每片落在火堆上的雪花,记录下枯萎的稻穗。当柴火熄掉之后,长夜中只剩下你双眼。低头的骡子,却悄悄地在跟仲夏低语。
2008-1-29 03:22: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睡觉之前,突然手有点痒,顺着小姐你这个拐杖,出来玩玩,希望不要介意。
2008-1-29 03:25: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无印凉粉 于 2008-1-29 03:25 发表
睡觉之前,突然手有点痒,顺着小姐你这个拐杖,出来玩玩,希望不要介意。


不胜荣幸。写的比我的好:)
2008-1-29 11:01:2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城里的女人,与我们村庄的女人最大不同,就在于她们易于暴怒及无情,即便我用全身的热血去祭奠,也不会像桌娅的衣裙那样随着长矛的摇摆而荡漾。。。。

楼主我也学别人顺着你写了,不要介意。
2008-1-29 11:44:1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寂寞虫子 于 2008-1-29 11:44 发表
城里的女人,与我们村庄的女人最大不同,就在于她们易于暴怒及无情,即便我用全身的热血去祭奠,也不会像桌娅的衣裙那样随着长矛的摇摆而荡漾。。。。

楼主我也学别人顺着你写了,不要介意。 ...


哈~不如就这样“鲜橙多”下去,把煽情贴变成恶搞贴也不错。

比如河水可以跳出来说:“乡下的女人,与我们城里的女人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们不知道保护环境。生生把一桶酒倒进我的胸膛里,即使我一秒钟三公里火速奔腾,也不能荡涤掉那令人厌恶的味道……”

再比如青草可以说:“村妞的眼泪,与贵妇眼泪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她们含盐比例太高。完全没有经过虚伪和训练有素地稀释,即便我号召全身的细胞壁奋力抵挡,还是不能阻挡细胞液按照渗透原理源源不断地离我而去……”
2008-1-29 13:16: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支持一下~~
2008-1-29 13:19: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寂寞虫子 于 2008-1-29 11:44 发表
城里的女人,与我们村庄的女人最大不同,就在于她们易于暴怒及无情,即便我用全身的热血去祭奠,也不会像桌娅的衣裙那样随着长矛的摇摆而荡漾。。。。

楼主我也学别人顺着你写了,不要介意。 ...



城里的虫子,与我们村庄的虫子最大不同,就在于它们更易于寂寞,即便我不用全身的热血去祭奠,也会像杜尔西内娅的文字那样随着日夜的交替而层出不穷。。。。
2008-1-30 01:02:3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杜尔西内娅 于 2008-1-29 11:01 发表


不胜荣幸。写的比我的好:)


哪里,哪里,班门弄斧而已。
2008-1-30 01:04: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无印凉粉 于 2008-1-30 01:02 发表



城里的虫子,与我们村庄的虫子最大不同,就在于它们更易于寂寞,即便我不用全身的热血去祭奠,也会像杜尔西内娅的文字那样随着日夜的交替而层出不穷。。。。 ...


城里的凉粉,与我们村庄的凉粉的最大不同,就在于他们更加低调。即便用世间最顶级的品牌去诱惑,也无法让他答应在自己出品的时候加上一星半点的印迹~~~~
2008-1-30 09:15:3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琵琶喊我来看看,有点卡尔维诺的感觉
最后发现,我们是一个路子的
2008-1-31 00:51:1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野城说的没错 的确有卡尔维诺的感觉


城市和记忆之一

  从那儿出发,向东走三天,你便会抵达迪奥米拉,这座城有六十个白银造的圆屋顶、全体神祗的铜像、铺铅的街道、一个水晶剧场,还有一头每天早上在塔楼上啼叫的金公鸡。旅客熟悉这些美景,因为他在别的城市见过。然而这城市有一种特别的品质,如果有人在九月的一个黄昏抵达这里,当白昼短了,当所有的水果店子门前同时亮起多色彩的灯,当什么地方的露台传来女子叫出一声“啊!”他就会羡慕而且妒忌别人:他们相信以前曾经度过一个完全相同的黄昏,而且觉得那时候快乐。

  城市和记忆之二

  人假使在荒地上走了很长的时间,自然就会期望到达城市。后来,他终于抵达伊希多拉,这儿的建筑物有镶满螺旋形贝壳的螺旋形楼梯,这儿的人制造完美的望远镜和小提琴,这儿的外国人在面对两个女性而犹豫不决的时候总会邂逅第三个女性,这儿的斗鸡会演变成为赌徒的流血殴斗。他期盼着城市的时候,心里想着的正是这些事情。因此,伊希多拉便是他梦想的城:只有一点不同。在梦想的城里,他是个年轻人;他抵达伊希多拉的时候却是个老头。在广场的墙脚,老头们静坐着看年轻人走过;他跟他们并排坐在一起。欲望已经变成记忆。

  城市和欲望之一

  描述朵洛茜亚有两种方法:你可以说,它的城墙上耸起四座铝质的塔楼,七个城门都有弹簧操纵的吊桥可以跨越护城河,护城河的水灌进四条青色的运河,把城市纵横划分为九个区域,每一区有三百座房屋和七百个烟囱。记住每一区的适龄女子都要嫁给另一区的少年,而两人的父母会交换两家各自专利的商品——香柠檬、鲟鱼子、星盘、紫水晶——然后你可以根据这些事实,推论出这个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找到你想知道的任何答案。或者,你也可以说,像引领我的那个骑骆驼的人一样说:“在我很年轻的时候,有一天早晨来到这里,街上有许多人匆匆走向市场,妇女都有好看的牙齿并且坦率望进你的眼睛,三个兵士在高台上吹响小号,轮子在周围转动,彩旗在风里飘扬。这以前我只认识沙漠和商队的车路。在后来的岁月里,我又回头审视了广大的沙漠和商队的车路;现在我知道,那天早上本来有许多通路让我走向朵洛茜亚,这条路只是其中之一。”

  城市和记忆之三

  宽宏大量的忽必烈汗啊,无论我怎样描述采拉这个有许多巍峨碉堡的城,都是徒劳无功的。我可以告诉你,像楼梯一样升高的街道有多少级,拱廊的弯度多大,屋顶上铺着怎样的锌片;可是我已经知道,那等于什么都没有告诉你。组成这城市的并不是这些东西而是它的空间面积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灯柱的高度、被吊死的篡朝者摆荡的脚与地面的距离;系在灯柱与对面铁栏之间的绳索、女皇大婚巡行时沿路张结的彩带;栅栏有多高、偷情的男子如何在黎明时分跃起爬过它;檐槽的斜度、他闪进窗子时一头猫怎样沿着檐槽走过;突然在海峡外出现的炮艇的火器射程有多远、炮弹怎样轰掉檐槽;鱼网的裂口、坐在码头上的三个老人怎样一面补网一面交换已经讲过一百次的炮艇和篡朝者的故事——有人说他是在襁褓时就给遗弃在这码头上的、女皇的私生子。

  记忆的潮水继续涌流,城市像海绵一般把它吸干而膨胀起来。描述今天的采拉,应该包含采拉的整个过去:然而这城不会泄露它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掌纹一样藏起来,写在街角、在窗格子里、在楼梯的扶手上、在避雷针的天线上、在旗杆上,每个环节依次呈现抓花的痕迹、刻凿的痕迹、涂鸦的痕迹。

  城市和欲望之二

  经过三天南行的旅程,你来到安娜斯塔西亚,有许多源头相同的运河在城里灌溉,许多风筝在它的上空飞翔。现在我应该列出在这儿买得到而可以赚钱的货物:玛瑙、马华、绿石髓和别些种类的玉髓;我应该推荐那涂满甜酱而用香桃木烤熟的、金黄色的雉肉,还应该提一提那些在花园池子里沐浴的妇女,据说她们有时会邀请陌生人脱掉衣服跟她们在水里追逐嬉戏。但即使说过这些,也还没有点明这城的真正本质,因为关于安娜斯塔西亚的描述,虽然会逐一唤起你的欲望而又同时迫你压抑它们,可是某一天早上,当你来到安娜斯塔西亚市中心,你所有的欲望却会一齐醒觉而把你包围起来。整个来说,你会觉得一切欲望在这城里都不会失落,你自己也是城的一部分,而且,因为它钟爱你不喜欢的东西,所以你只好满足于在这欲望里生活。安娜斯塔西亚,诡谲的城,就具有这种有时称为恶毒、有时称为善良的力量;假如你每天用八小时切割玛瑙、石华和绿石髓,你的劳动就为欲望造出了形态,欲望也同时为你的劳动造出了形态;而在你自以为正在享受安娜斯塔西亚的时候,其实只是它的奴隶。

  城市和标记之一

  你在树木和石头之间走了许多天。你的目光难得停留在什么物体之上,而且只有在认清那物体是另一物体的标记之后才会停留下来:沙上的脚印说明有老虎经过;沼泽宣示一脉流水;木芙蓉花意味着冬天的终结。其余一切都是静默的、可以替换的;树和石只是树和石。

  旅程终于抵达塔玛拉。你沿着街道深入,两旁的墙满是伸出的招牌。你眼中所见的并不是物件的本身而是意味着别些物件的、物件的形象:镊子是牙科诊所;耳杯是酒馆;戟是军营;天平是杂货店。雕像和绘着狮子、海豚、塔楼、星子的盾牌:某种——谁知道是什么?——以狮子或者海豚或者塔楼或者星子作为标记的东西。别些标记警告你不准在某些地点作某些事(驾车进入小巷、在亭子后面小便、在桥上以鱼竿垂钓)或者准许做某些事(给斑马淋水、打木球、焚烧亲友的尸体)。寺庙门上的神像都表明各自的属性——羊角、沙漏、水母——让信徒看得清清楚楚以免错念祈祷文。没有招牌或图像的建筑物,可以凭它们的形状以及在城里排列的位置面认出它的作用:皇宫、监狱、铸币厂、学校、妓院。摊子上陈列的货物也一样,“他们的价值不在于商品本身,却在于作为标记所代表的别些东西:绣花的束发带代表典雅,镀金的轿子是权力,书籍是学问、脚镯是淫逸。你遛览街道,它们仿佛是写满字的纸张:这城说出你必须深思的每一件事,叫你复述它讲过的话,而在你自以为游览塔玛拉的时候,其实不过在记录它用来剖析自己各个部分的名词。

  无论城的真正面貌如何,无论厚厚的招牌下面包藏着或者隐藏着什么东西,你离开塔玛拉的时候其实还不曾发现它。城外,土地空虚地伸向地平线;天空张开,云团迅速飞过。机缘与风决定了云的形状,此刻你开始着意揣摩一些轮廓:一艘开航的船、一只手、一头象……

  城市和记忆之四

  佐拉在六条河流和三座山之外耸起,这是任何人见过都忘不了的城市。可是这并非因为它像别些难忘的城市一样在你脑海中留下什么不寻常的形象。佐拉的特别之处是一点一点留在你记忆里的:它相连的街道、街道两旁的房屋、房屋上的门和窗等等,然而这些东西本身并不怎么特别漂亮或罕见。佐拉的秘密,在于如何使你的目光追随一幅一幅的图案,就像读一首曲谱,任何一个音符都不许遗漏或者改变位置。熟悉佐拉的结构的人要是晚上睡不着觉,可以想像自己在街上走,依次辨认理发店的条子纹檐篷之后是铜钟,跟着是有九股喷泉的水池、天文馆的玻璃塔楼、卖瓜的摊子、隐士和狮子的石像、土耳其浴室、街角的咖啡店和通向海湾的小径。这个叫人永远无法忘怀的城就像一套盔甲,像一个蜂巢,有许多小窝可以贮存我们每个人想记住的东西:名人的姓名、美德、数码、植物和矿物的分类、战役的日期、星座、言论。在每个意念和每个转折点之间都可以找出某种相似或者对比,直接帮助我们记忆。因此,世上最有学问的人,就是那些默记了佐拉的人。

  我准备访问这个城市,可是办不到:为了让人更容易记住,佐拉被迫永远静止并且保持不变,于是衰萎了,崩溃了,消失了。大地已经把它忘掉。

  城市和欲望之三

  到德斯庇娜去有两种途径:乘船或者骑骆驼。这座城向陆路旅人展示的是一种面貌,向水上来客展示的又是另一种面貌。

  在高原的地平线上,当骑骆驼的人望见摩天大楼的尖顶,望见雷达的天线、飘动的红白二色的风向袋和喷烟的烟囱,他就会想到一艘船;他知道这是一座城,可是仍然把它看作可以带他离开沙漠的船,一艘快要解缆的船,尚未展开的帆已经涨满了风;或者看作一艘汽船,龙骨上是悸动的锅炉;他也念及许多港口、起重机在码头卸落的外国货物、不同船只的水手在酒馆里用酒瓶互相敲打脑袋,他还想到楼房底层透出灯光的窗子,每个窗都有一个女子在梳理头发。

  在海岸的迷雾里,水手认出了摇摆着前进的骆驼的轮廓,带斑点的两个驼峰之间是绣花的鞍垫,镶着闪亮的流苏;他知道这是一座城,可是仍然把它看作一头骆驼,身上挂着皮酒囊、大包小包的蜜饯水果、枣子酒和烟叶,他甚至看见自己带领着长长的商旅队离开海的沙漠,走向错落的棕搁树荫下的淡水绿洲,走向厚墙粉刷成白色、庭院铺砌瓷砖的皇宫,赤脚的少女在那里摇动手臂跳舞,她们的脸在面纱下半隐半现。

  每个城都从它所面对的沙漠取得形状;这也就是骑骆驼的旅人和水手眼中的德斯庇娜——两个沙漠之间的边界城市。

  城市和标记之二

  从芝尔玛城回来的旅人都清楚记得:一个盲黑人在人丛里大叫、一个疯子在摩天大楼的飞檐上摇摆着走、一个女子牵着一头美洲豹散步。事实上,用手杖敲打芝尔玛石子路的许多瞎子都是黑人;每一座摩天大楼都有人正在变疯:所有的疯子都会在飞檐上消磨几个钟头;没有一头美洲豹不是某个女子为了贪好玩而饲养的。这是一个累赘的城;它不断重复自己以便让人记住。

  我也是从芝尔玛回来的:我的记忆包括许多氢气球在跟窗子平行的高度乱飞;许多街道的店铺为水手文身,地下火车挤满流汗的肥胖女人。可是我的同伴却发誓说,他们只见过一个氢气球飘过城的塔尖,只见过一个文身艺术家整理钢针和墨水并且为坐在凳子上的水手刺青,只见过一个胖妇人在火车月台打扇子。记忆也是累赘:它把各种标记翻来覆去以求肯定城市的存在。

  瘦小的城市之一

  伊素拉,千井之城,据说是在地底的深湖上建成的。在城的范围之内,四周的居民只要掘一个垂直的深地洞就可以汲到水,可是不能越过这范围。它绿色的周界吻合地底湖的黑色轮廓;看不见的风景决定了看得见的风景;在岩石的白垩天空之下,潜藏的拍岸水波,是阳光里每一种动物的动力。

  因此,伊索拉有两种宗教形式。

  有些人相信,城之神栖于深处,在供水给地下溪流的黑湖里。另一些人相信,这些神在系住吊索升出井口的水桶里,在转动的滑车里,在水车的绞盘里,在唧筒柄里,在屋顶的高脚水池里,在高架渠柔和的弯角里,在所有的水柱、垂直的喉管、活塞和去水道里,甚至在伊索拉空中高台顶的风信鸡里,这是个完全向上伸展的城。

  

[ 本帖最后由 断肠琵琶 于 2008-1-31 04:03 编辑 ]
2008-1-31 03:36: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原帖由 野城 于 2008-1-31 00:51 发表
琵琶喊我来看看,有点卡尔维诺的感觉

                ——不敢当不敢当。不过也许从创作意识的角度的确受了一个卡尔维诺粉丝的影响。
最后发现,我们是一个路子的

                         ——这就是“同道中人”的直译吧:P  幸会幸会~~

[ 本帖最后由 杜尔西内娅 于 2008-1-31 10:29 编辑 ]
2008-1-31 10:21: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琵琶你也太。。,把卡大师的文都贴出来了

我因为学建筑的,开始看卡的书是觉着与城市主题有关,想拓展下专业范畴,但看到最后却看到文学那头去了

开始看你前面几段,借唐吉柯德的老婆来说出乡村夜话的故事,便想到了卡大师借马可波罗跟城市“陶瓷”的路子
2008-1-31 14:56: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英国的一个马来籍华人建筑师用图像剪贴的方式再现卡大师的图像意境,他的一个艺术建筑展叫virtually venice,用一种潜在关联的意象的符号化表达一种诗的意境,我管它叫图像诗,这种图像诗一度让我陶醉,有幸去年访问那个学校亲见这位london建筑界炙手可热的牛人,便更加确定,其实建筑就是在书写人的可视化的小说,而小说也便是在构筑人的意识的虚拟建筑。

贴2张virtually venice的图,希望对各位有点启发






Né en Malaisie, CJ Lim s’installe en Angleterre en 1982 pour y poursuivre ses études d’architecture. Il fonde en 1994 Studio 8 Architects. Depuis 1993, il dirige un laboratoire de recherche à la Bartlett, University College de Londres, dirigée par Peter Cook. Enseignant, théoricien, chercheur, il donne de nombreuses conférences à travers le monde. En 2004, il est exposé au Pavillon anglais lors de la Biennale d’architecture de Venise. Lauréat de nombreux prix, ses dessins sont dans les collections du RIBA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 ainsi que du Victoria & Albert Museum à Londres.
Cj Lim développe conjointement une activité intense d’édition, à ce jour, plus d’une douzaine de livres qu’il conçoit lui-même, ainsi Realms of Impossibility (2002) en 3 volumes, où la même histoire est racontée trois fois dans des contextes différents, air, terre et eau, tout comme la Guest House (1995), dans les collections du FRAC Centre, présentée à ArchiLab en 1999, raconte l’histoire d’une maison qui ne cesse de changer de forme, où la topographie s’est transmuée en architecture évolutive.
Influencé à ses débuts par la déconstruction et une certaine "architecture-machine", telle qu’elle a pu être élaborée par Neil Denari ou Wes Jones, Cj Lim invente des "fictions d’espace" où se multiplient "les événements insolites" (N. Labedade). L’architecture est une machine mais qui vit aussi comme un organisme vivant. Ainsi avons-nous une dualité sous-jacente dans les dessins extraordinaires de Cj Lim, qui rejoignent la grande lignée visionnaire de Jérome Bosch à Archigram, des Métabolistes japonais à Lebbeus Wood, de Hejduk à Denari: l’incision machinique du trait et son animation organique. Cinématiques, ses projets incorporent le mouvement, l’instabilité, la décomposition des formes en séquences sans début ni fin.
CJ Lim pratique une architecture de la métamorphose, tiraillée entre deux cultures, occidentale et extrême-orientale. Des territoires hybrides de végétations et de machines se sont constitués dans un univers anachronique, technologisé, mais aussi complètement naturalisé.
L’exposition au FRAC Centre présente dans sa version originale et inédite le projet, "Virtually Venice", pour le pavillon anglais à la Biennale de Venise en 2004. Dessins et maquettes y recréent un univers fictionnel à la manière des "villes invisibles" d’Italo Calvino ou du "Rivage des Syrtes" de Julien Gracq, mettant en scène un dialogue au 13e siècle entre l’empereur mongol, Kublai Khan et Marco Polo.
Si Kublai Khan contrôle la plupart des régions d’Extrême-Orient, c’est le marchand vénitien qui lui raconte leurs histoires.
Les dessins de Cj Lim nous montrent comment Kublai Khan a pu imaginer Venise d’après leurs conversations ; la cité lacustre y prend des contours orientaux qui reconfigurent ses formes architecturales, déclinées ici en 6 stations (Lido, Giardini, San Marco, etc). Ces fragments architecturaux sont ainsi constitués de sédiments de mémoires et de récits entremêlés, comme un Songe de Polyphile. L’installation des dessins et maquettes au FRAC Centre retranscrit à sa manière les flux de ces récits, les vagues narratives de ces architectures flottant entre remémoration et évaporation.




CJ LIM
Virtually Venice

Brochure éditée à l'occasion de l'exposition "CJ LIM - Virtually Venice" au FRAC Centre du 10 février au 23 avril 2006
36 pages, 16 x 11 cm





>>>télécharger le livret (.pdf 1Mo)


http://www.frac-centre.asso.fr/public/publicat/livrets/cjlim.pdf



[ 本帖最后由 野城 于 2008-1-31 15:12 编辑 ]
2008-1-31 15:11:13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