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柒爷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3493
回复
124271
查看
 关闭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回来了  爹爹 大姐  大家好
2006-10-4 21:26: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神策门月城公园
说起南京老城门,民间有句顺口溜:“内十三,外十八,一个门栓朝外插。”这个被人形容为“门栓朝外插”的城门指的就是神策门。神策门规模较小,城门在里,瓮城在外,瓮城门也不正对着城门,而是开在瓮城的东北角。顺口溜形象地概括了它特殊的建筑形式。如今的神策门是南京保存较完整的城门,瓮城、劵门及三开间的歇山顶城楼仍在。
相传,神策门由朱元璋的军师刘伯温亲自勘察筹划建造,出入城门要经左右门洞,平日只开一门,“急时酌开一洞”,它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因地制宜,在不同地段、不同环境条件下采取不同方法的筑城思想。
神策门虽然地处荒僻,但它突兀于玄武湖边,北边紧临幕府山(旧称白土山)和长江,在军事防守上地位相当重要。
南明永历十三年(清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南明大将郑成功为创立反清复明的大业,受命率军在东南沿海地区打击清军,进攻清政府的东南重镇——南京。郑成功的十万大军在南京城外白土山(今幕府山)连营83座,切断了水陆交通,使仅有万余名清军驻守的南京成为一座孤城。
郑成功的军队与清军在神策门外的两次接战,使清军损失千余人。清朝两江总督郎廷佐下令将神策门城门紧闭,不要出战。他一面四处求援,一面想用诈降的办法来拖延时间。郑成功在捷报频传的胜利中不免骄傲轻敌,答应了清军使臣宽限一个月的要求,按兵不动,坐等清军开门献城。
清军发现白土山下郑军守备极其松懈,就选定以此为突破口。七月二十一日夜,清军悄悄打开神策门右边门洞,潜出城外,偷袭郑军,天明小胜而归。清军取胜后士气大振,从神策门蜂拥出城而战。郑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大乱而退。经“白土山之役”,郑成功的军队损兵数万,十多位大将战死,史称“东南大震”的郑成功北伐胜利由此烟消云散。清顺治皇帝为庆贺清军大胜,特下诏将神策门改名为“得胜门”。
神策门虽是军事要塞,但由于地处荒僻,少有人烟。明、清、民国时期基本闭而不用。1928年,国民政府将得胜门改民为“和平门”。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占领南京,将和平门外瓮城陪土建成汽油库。解放后,南京军区接管此处,仍沿用作油库。
由于长期作为军事禁区,神策门始终蒙着一层神秘的色彩。根据南京市明城墙风光带规划,2001年8月,神策门月城公园建成。神策门终于撩开神秘的面纱,将其独特的魅力展现于世人面前。


神策门城楼


神策门月城公园
2006-10-4 21:28: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南京的护城河
提起南京,许多人就会立刻想起秦淮河。秦淮河是南京最为重要的水系之一。它的上游在方山附近,河水抵达南京城下后,在通济门外分为两支,一支为“内秦淮”,河水在东水关入城,流经夫子庙,由西水关出城,长约十里。无数的文人墨客在文章中歌咏过它,内秦淮河上的繁华景象可以就是南京六朝金粉的缩影。另一支为“外秦淮”,它绕过南城外的东、南、西三面,到水西门附近与内秦淮汇合,流入长江。是明朝南京城南的护城河,在明代南京城防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护城河是城墙外围的又一道屏障。一般来说,有城墙必有护城河,城墙与护城河是唇齿相依的。南京的护城河是利用自然的河流湖泊修筑而成,在城南主要是我们刚刚所提及的外秦淮河,在城北主要是金川河、玄武湖、琵琶湖以及前湖等。朱元璋对于城墙外侧的护城河极为重视,曾多次疏通河道,使河道更加宽广、通达,达到护城的功效。但在南京,却有一个地方没有护城河,那就是太平门外号称龙脖子段城墙的外侧。据说在当年,朱元璋认为这里是龙脉的龙脖子所在,怕开挖护城河会破坏南京城的风水,断了他的龙脉。因此在开筑护城河时,特意绕开了这段城墙,但这儿却成为“阿喀琉斯之踵”是整个南京城防中最为薄弱的一环。太平天国时期,清军曾国荃即是选此破城而入,而城陷后,李秀成又是从此保护幼天王冲出城去,不能说这只是一个巧合。
现今的护城河已不再具有城防的功能,它们就如同南京城内的一颗颗明珠,美化着城市的环境,调节着城市的气候。南京市人民政府花大力气夺秦淮河、玄武湖进行了清淤淤工程,如今的护城河,河水清澈,碧波涟漪,依稀已重现当初的浆声灯影。
2006-10-4 21:30:0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Post by archi78
我也是南京的阿 xiaoqianqian@hotmail.com 目前在巴黎
欢迎回家,己加你入首页了
2006-10-4 21:32: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Post by Ruru
只有我一个外人在帮你们南京人顶贴。
你是外人吗?
2006-10-4 21:39: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Post by 听香水榭0504
回来了  爹爹 大姐  大家好
你姑姑打电话和你联系没?你明天与你大姐联系一下。
2006-10-4 21:43: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南京的一切一切现在就在我的脑海里
2006-10-4 21:44: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Post by 7077
你姑姑打电话和你联系没?你明天与你大姐联系一下。



姑姑和我MSN联系了

好的,姐姐那明天我电话联系
2006-10-4 21:46:4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明城墙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   它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6年),历时21年之久。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 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3.676公里,为世界有城墙记载之第一,比首都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巴黎古城墙长31.6公里。而南京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60公里。  
 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现在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  
 南京的城墙,为我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我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早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企图进一步吞并楚国,他看中了位于现在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召见他的谋士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当时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积也只有6万平方米,称作“越台”。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又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这也是南京又称“金陵”、“石头城”的来历。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这是当时的军事要塞,它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势十分险要。
2006-10-4 21:54:3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南京城墙历史    格局罕见明都城
  有人形容南京明城墙是“人穷其谋、地尽其险、天造地设”,此言不虚。明代南京都城的宫城、皇城、京城和外郭四座城墙组成的格局(注:俗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则指南京京城墙),是其例证之一。
  宫城,俗称“紫禁城”,为都城核心,偏于南京京城东隅,有御河环绕。元至正二十六年(公元1366年)受朱元璋之命,由精通堪舆术的刘基占卜后而定。该地原为“燕雀湖”,地势低洼,经清淤、打桩、挑土填湖、铺垫巨石等项措施,营造成南北长2.5公里,东西宽2公里,平面呈长方形,坐北朝南的宫城。宫城内建筑,分为前朝(三大殿)和内廷(六宫)两部分。在宫城城垣上开筑城门有午门、左掖门、右掖门、东华门、西华门和玄武门。
  皇城,是护卫宫城最近的一道城垣,环绕宫城但并非等距而建。皇城与宫城以及所囊括的建筑,合称为“皇宫”。皇宫在形制上,依照《礼记》设五门三殿的旧制,从外向内依次为“洪武门、承天门、瑞门、午门、奉天门”五门;在这五门之后,设“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三大正殿。六宫则依照《周礼》旧制,正殿之后设置乾清宫和坤宁宫,相对两宫正门设有“日精门”和“月华门”,以喻帝、后之居尤如天地日月长存。在皇城城垣上开筑城门有洪武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东安门、西安门、北安门。
  京城,全长33.676公里,建有雉堞(垛口)13616个、窝棚200座,开筑城门13座。其城垣形制独特,为明初朱元璋、刘基等人所独创。它一反《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营三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等传统形制,放弃了中国古代都城自汉唐以来取方形或长方形的旧制,使京城城墙的形制成为后人所乐道的特例。因此,民间说南京城墙是“宝葫芦”形;有专家称南京城墙是“非方、非圆的不规则的多角不等边的粽子形”、“呈宫扇形”等。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南京城墙可能依照天上南斗星与北斗星的星宿聚合而建。在被人格化的南斗斗勺内,设市为民居,既符合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民心的向背,又保护了元末明初南京城最繁华的区域,更重要的是道家隐喻在南京城墙建筑语言中的设计思想,满足了朱元璋秉承的封建帝王皇权“至高无上”、“永为人主”的欲望,体现了设计者的“天人合一”与“皇权神受”思想。
  外郭,为弥补和加强南京京城的防卫,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下令建造。史载:外郭全长达180里,洪武年间开筑城门16座。城垣本体以丘陵、垒土为主,只在城门等一些防守的薄弱地段加筑城砖,所以俗称“土城头”。就方位而言,外郭的形状为菱形。最北的城门为观音门、最东的城门为麒麟门、最南的城门为夹岗门,西边的外郭城垣未合围,留下的南北豁口分别延伸至长江边。
  南京明代的四圈城墙,其营建思想既有创新又有继承,在中国都城建造史上显得标新领异,独具魅力。
2006-10-4 22:00: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雄关拱卫护京师  南京城的城墙高度一般在14米到21米之间,城基的宽度为14米左右,顶部的宽度在4米到9米之间。大部分的城墙都先用花岗岩或石灰岩的条石做基础,上面再用大砖垒砌内外两壁和顶部,内外壁之间常用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城墙顶部和内外两壁的砖缝里,都浇灌一种“夹浆”。这种夹浆用石灰、糯米汁(或高粱汁)或再加桐油掺和而成,凝固后粘着力很强,使城墙能够经久不坏。墙顶用砖铺成地面并砌成“雉堞”(指城墙顶部靠外一侧的锯齿状矮墙),并有石制的泄水槽以排出雨水。城基部分每隔一定距离也设有排水洞,将城墙内侧的积水排出城外。因此,南京城的基础工程和防护工程都是比较牢固的,故能屹立至今600多年之久。城墙现存21.35公里,仍然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砖城,并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门,是衔接城市内、外的交通要道和观瞻之所在,也是古代城垣攻防战中的焦点。为此,朱元璋等人在南京京城城门营建中,煞费苦心地数次对城门进行修葺、增筑改制,以壮其势、瞻其观。
  现存南京明城墙为应天府城即京城,城门计有13座,水关两座。城墙上还有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以供军事防守之用。在城的中央还建有钟楼和鼓楼。每座城门均有相当规模的敌楼,并有数道木城门和千斤闸。门址位置依据城垣形制不求对称,依门而设的瓮城有内、外之分,瓮城的大小、形状也不一样。瓮城,又称月城、曲城,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外的附属建筑。多数为半圆形,少数呈矩形、方形等。外瓮城城门取向不一,形成相对独立的护卫城门的设施。瓮城,是中国古代冷兵器时代长期战争实践的产物,是中国古代城垣建造工程的一大发展,也是护卫城门建筑形式中成熟的建筑设施。南京城墙的内瓮城,一反中国传统瓮城建造的旧制,将前人理论上把瓮城设置在城门内的设想,大胆用于实践,并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创新。因此,内瓮城的形制,为明初南京城墙首创。由于内瓮城设置在城门的里边,就有条件设置瓮洞(即藏兵洞),将城门守御这一明显的薄弱部位,变成防御作战中的强点,这是外瓮城所无法做到的。
  这13座城门的上部,都建有高耸的城楼,而以聚宝门最为雄伟。聚宝、三山和通济三座城门各有城墙四道,每两道之间的空间称为“瓮城”,可作为战时的防守之用。聚宝门是这些城门中最坚固的一个,城楼以下部分基本保存完整,而且有所谓“藏军洞”的特殊设施。“藏军洞”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这种“藏军洞”在聚宝门最南一道的城墙上计有两层共13个,左右两侧的城墙下部又各有7个,加起来有27个。据说,每洞可容纳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达3000人以上。这种设施在我国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极为少见的。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
  《儒林外史》的作者、寓居南京的吴敬梓先生,根据逆时针方向排列的城门顺序是:“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三山门、聚宝门和通济门,均为内瓮城,规模与气势均超过其他诸门,尤以聚宝门内瓮城为最。仅藏兵洞达27个:第一道城门左、右各三个,城门上的楼基中共设7个,均坐南朝北,以城基中洞为最大,面积达310平方米;东西礓下面各设坐西向东和坐东向西的藏兵洞7个。这些藏兵洞平时用作储藏守城器械和军用物资,战时藏兵,相传可藏兵3000余人。通济门的内瓮城,也是非常壮观的,特别是呈“船形”的通济门内瓮城,在增强城门防御能力的同时,又融入了强烈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反映了当时人的审美情趣和某种愿望。
  正阳门、朝阳门和太平门,分别位于环绕皇宫的南、东、北三面京城城垣上。其中,正阳门为皇宫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是外国使臣赴京朝觐入城必经之正门;而太平门外玄武湖之滨,则为1384年朱元璋设置的主宰刑杀大权“三法司”(即“贯索”,或称“天牢”)之所在。
  神策门,是目前所知的南京城墙唯一的传统形制的外瓮城。有趣的是神策门外瓮城与聚宝门内瓮城几乎在城市同一条南北中轴线上,这一南一北、一大一小、一内一外的不同形制的瓮城,是明南京城墙建造中继承与创新的例证之一。
  金川门、钟阜门、仪凤门和定淮门四门,位于南京城垣的西北角,濒临长江,是抵御江北进犯南京城的重要门户。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率“靖难之师”渡江南下,如果不是李景隆、谷王(蟪)在城内策应,打开金川门迎燕师入京,恐怕朱棣当时难以顺利进城,很快就能登基称帝。
  清凉门、石城门,均置内瓮城单座。
  坚固而形制各异的城门,是南京城墙绚丽多彩的一章,也是当年建造者设计思想的生动体现。城门的设计与建造,在充分满足城门防御能力的前提下,极力追求城门建造艺术上与恢弘雄伟、形制独特的南京城垣主体协调,达到浑然一体、相映成趣的效果。
2006-10-4 22:02:1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高坚甲于海内外  南京明城墙,以其占地区域广、坚固、雄伟而著称于世。后人对此不仅有“高、坚甲于海内”之感慨,就连十六世纪中叶先后3次抵达南京的意大利人、传教士利玛窦也称:“这座城市超过世上所有其他的城市”。南京明城墙之所以能有如此的规模和气势,得益于中国数千年城垣建造发展史的深厚基础,是中国冷兵器发展到巅峰状态下开始向火兵器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更是明太祖朱元璋奴役百万民众的有力见证。
  城墙最本质的原生价值之一,在于具备冷兵器时代的军事防御功能。城墙最初由土垒、土石混筑、砖石砌筑其表皮,发展到南京明城墙大规模采用砖石构造,逐步趋于完善的过程,与兵器(主要是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恩格斯说:“筑城艺术的彻底改革,是火炮改进的最初结果之一”。南京明城墙的建造者们在无数次攻城掠地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南京明城墙在军事防御功能上,针对当时的攻城器械和火兵器,结合南京地区地形、地貌,无论在城墙的高度、厚度、基础、建材、城垣关键部位的设防,其城防建筑体系,达到了我国城垣建筑较完美的程度。
  南京,地处雨水丰沛的江南,丘岗连绵,河湾如织,湖泊池塘星罗棋布。城墙择址的地段或山石嶙峋;或低洼松软;或平坦如砥。为防止高大的城墙下陷、开裂、倾倒,建造者根据工程的要求,采取了不同的科学处理方式。有的顺山势而建,城垣与山体岩石连结成整体;有的深挖基础至原生土,上铺巨石为基;挖不到原生土的低洼地段,还打下10余米长的木桩,上面铺设圆木井字形木排,借以达到转驾城墙压力的作用。用于南京城墙最大的条石,每块重达千余斤,城砖每块一般重20余斤,层层叠叠垒砌成高达12~24米、底宽8~27米、顶宽3~18米的墙体,其重量可想而知。如此沉重的负荷,城墙能够屹立迄今,与牢固的基础密不可分。
  南京明城墙在砌筑中,对不同地段采取了不同质地墙体的处理方法和特殊的粘合材料。有的地段用石灰岩和花岗岩的条石,作为城基、勒脚和部分城墙内外壁的主要材料;有的地段全部用城砖垒砌;还有的地段以条石、城砖砌筑墙面,中间填以片石、城砖、黄土混合夯筑等。粘合墙体的材料十分坚固,以至留下了用糯米汁加石灰等灰浆建造的说法。
  南京明城墙的防、排水系统科学适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对城区的防、排水两部分。城墙填层上部,采用桐油、石灰、黄土拌合的灰浆封顶夯实,厚约1~2米,在其上面和沿墙体两侧直至墙根用灰浆砌筑5~10余层城砖;墙体顶面设置了石质排水明沟,在其明沟约50米距离设置石质出水槽将水排出墙体。城区的防、排水系统,主要是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涵闸。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东水关内侧还设有33座瓮洞,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藏兵洞),下层(中洞可通船)通水。此外,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的“通心水坝”(即武庙闸)、前湖的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的琵琶闸等多处涵闸。这些涵闸,设有铜、铁管和铜水闸,只能进水不可进人,设计巧妙、结构合理。
  环绕南京明城墙的护城河(唯有太平门向东一段城墙外侧没有开筑护城河),是南京明城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护城河的水源,来自秦淮河、清溪、金川河以及玄武湖、前湖和琵琶湖等,经对城垣外侧河道疏浚、开挖,引导河水入濠而成。宽阔的护城河水面,衬映高大坚固的南京城墙,使进犯之敌望而生畏。
  明南京城门外护城河的桥梁,是人流车马往来的要道口,故大多以坚硬的石质材料为主要构件。有石城桥(石城门外)、三山桥(三山门外)、聚宝桥(聚宝门外,即古长干桥)、九龙桥(通济门外)、夔角桥(正阳门外)、平桥(朝阳门外)等。明初建造在相关河道上的著名桥梁中,最大的石拱桥是上方桥(即七桥瓮),由于这座桥是拱卫京城的门户,以至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在明初建造的桥梁中,赛虹桥(明初称“大通桥”,民间又俗称“赛工桥”、“赛公桥”等)与南京明城墙的建造,传说故事最多。
  南京明城墙的建造,历经洪武一朝。在城墙的结构、瓮城的创新、护城河水源的利用、水关涵闸及桥梁的设计建造等诸多方面,汇集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是元末明初劳动人民用心血筑成的一座丰碑。
2006-10-4 22:02: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字里行间觅踪迹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城砖一般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米。由于城砖来自各地,故其城砖材质的土性也呈多样性(有粘土、沙土、高岭土等等)。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明城墙所用如此巨量的城砖,究竟依靠那些区域烧制单位提供?由于史料记载的匮乏不详,近几十年来经文物工作者或有心人对城砖铭文孜孜不倦的考证、补定,才有了一份目前尚未完全统计精确的资料:南京明城墙所用城砖,分别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广袤地区,其中包括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五省的府、州、县,以及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近200个单位承担组织人力制坯、烧造。
  为了确保建造南京京师城墙的城砖烧造质量,朝廷要求各地府、州、县地方官员,军队卫、所的士卒,以及县以下里、甲的基层组织负责人(总甲、甲首、小甲),直至造砖人夫、烧砖窑匠均需在砖上留下姓名,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甚至杀头。这种严酷的“责任制”,却保证了南京明城墙建造过程中的高质量。
  南京城砖铭文的书写者,大体可分“书斋式”与“民间式”两类。前者属官府内的官吏文人、乡间的秀才,也许只要没有写错,就不会有杀头之虑的缘故,其字体流畅工整,点、撇、勾、捺极具文人气息;后者属于粗通文墨、甚至没用笔写过字的工匠,当砖坯出模后,只是拣了身边的一根小树枝,在砖的一侧小心翼翼留下所在县、甲以及自己的名字,稚拙的字体上透出几许村野之气。城砖铭文的字体,篆、隶、魏、楷、行各体皆备,蕴含着淡淡的金石味。其中有一种书体最具神韵,在中国书法字典上,也难找到它的归属,却一笔一划不扭不颤,那是来自民间的书法艺术。所有的铭文,折射出的谨慎与虔诚,强烈而鲜明。从铭文技法上,又可分为模印、章印、刻划三种形式。其中,铭文的双线模印由于字体的笔划较细,故对制砖泥土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南京明城墙的城砖铭文,为后人留下了及其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料,有些填补了史料的不足。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南京城砖产地的分布;中国汉字在明初的简化字与异体字;中国民间的书法、篆刻艺术;中国姓氏文化在明初的演变以及明初实行的责任制等,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对城砖铭文的研究,还能发现不少明以前烧制的城砖和一定数量明以后为修葺城墙而烧制的清代城砖,为我们认识南京城垣的发展和变迁,提供了实物佐证。
  以南京天地为展厅,与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的南京明城砖铭文,使元末明初的多元文化信息,从历史走向未来,这是何等的博大、气派!
2006-10-4 22:03:3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南京的城门你知道多少?

城门城门鸡蛋糕,三个绿(音读‘陆’)蛋糕,骑花马,带把刀,城门底下走一遭。”不知道多少辈的南京人童年时都吟过这段童谣。有趣的是,老南京话的“an”、“ang”不分的发音让这个童谣走了样。原来前两句应该是“城门城门几丈高,三十六丈高。” 其实,说起南京的城门,早几辈的南京人可以掰着手指为你数出“里十三、外十八”。明代南京都城,由宫城、皇城、京城、城郭四圈城垣组成。如图所示,中部葫芦装的轮廓即为明京城轮廓。“外十八”指城郭的城门,“里十三”即指的是京城城门。京城的13座城门,建有规模大小不一的城楼,设有瓮城的城门还建有镝楼,形成前后两座楼。每座城门均设木质对开城门、上下启闭闸门(俗称“千斤闸”)各一道。所有城门位置不求对称,皆据城防和城市整体布局需要而设置:城东设朝阳门;城南设正阳门、通济门、聚宝门;城西设三山门、石城门、清凉门、定淮门、仪凤门;城北设钟阜门、金川门、神策门、太平门。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把南京的13座城门,按逆时针方向编成了顺口溜:“三山聚宝临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清以后又增辟草场、丰润、挹江、武定、汉中、解放等门。明筑城门今仅存聚宝、石城、神策、清凉四门。
定淮门在上世纪50年代的拆城运动中,门被拆毁。如今的定淮门遗址处,已建起一座定淮门大桥。
正阳门正阳门位于南京城的东南方,之所以被称为正阳门,是因为它是宫城外围的正南门,与皇城洪武门正对。为纪念南京光复,1931年国民政府将其改名为光华门。上世纪60年代初,周边的居民和工人为建造房屋拆走了大量的城砖,致使这个城门销毁了。
石城门 ,石城门现仅存东、西两面墙体和东、西两券城门。因其正对石头城,故命名谓石城门,入清以后,便演绎为汉西门,并一直沿用至今。1931年,在汉西门北约20米处拆城开门,并以路为名,称汉中门。由此,慢慢地人们即以汉中门来统称包括汉西门在内的这一地段。汉中门虽然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辟虎踞路时拆除,但拆除后的广场仍习惯称为汉中门广场。1997年3月18日,以汉西门为主体的汉中门市民休闲广场正式竣工开放。
神策门 ,神策门,今称“和平门”。南京十三个城门中,其中十二门都只有一个门洞,唯神策门设左右两个门洞。相传刘伯温认为,这里为兵家必争之地,必须能攻能守,平时只开一洞门,另一洞门则紧闭。只有在军情紧急、万不得已时再开。清军在此大败郑成功后,一度改为“得胜门”,1931年,国民政府认为南京诸城门的名称具有封建迷信色彩,不符合时代潮流,而将神策门改为和平门,此门现尚存瓮城券门各一,谯楼一座。和平门是现存南京城门中最为完整的城门。它有城楼(清末建筑)和城门的木门,是南京诸城门中绝无仅有的。
金川门 ,因金川河由此出城,故名。燕王朱棣“靖难之师”由此门攻入南京,后即闭塞。
清凉门 ,亦属明、清、民国至今四代闭而未用的城门。城门除城楼无存外保存完好,由城门一道、瓮城一圈构成。
通济门 ,为南京京城13座城门中,占地规模最大的一座城门。通济门当时是与聚宝门、三山门同等规模的大城门,共有四道城门,三道瓮城,整个城堡呈船形。
朝阳门 ,因傍皇宫且朝东,故称“朝阳”。1929年堵塞朝阳门,在原朝阳门稍北新辟成现在的三拱券门。据说改一拱券门为三拱券门,隐含“三民主义”的含义。
太平门,曾立有牌坊一座,上书“贯索”两字,后毁,故取名“太平”。1994年至1996年春,南京市政府修复了台城段太平门至玄武门,这段3.2公里的城墙
钟阜门 ,因其遥对钟山(亦称“钟阜”)而得名。根据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需要,钟阜门逐渐湮没了。连接长江大桥南引桥的大桥南路正是从钟阜门的遗址上纵横而过。
仪凤门 ,今称“兴中门”,居卢龙山(即狮子山)南麓,濒临长江,与钟阜门在不足1公里的地段项背而建。垛口800座。该城门建于洪武初年,城下有水洞(即涵闸)二座。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修筑。明成化年以前(1465年)与钟阜门一道被堵塞。
聚宝门 ,全部以巨大条石为基,巨砖为墙,极为坚固。传说城门下埋有江南富户沈万山传家之宝聚宝盆,因而被誉为聚宝门。聚宝门,1931年改名为中华门。
三山门 ,俗称水西门,三山门于上世纪50年代被拆除。1999年8月建成以后的水西门广场分布在水西门跨线桥(长998米,宽18米)东西两侧。
2006-10-4 22:17: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南京人在法国(7月17日更新)

对于城门不是很熟悉

还是请爹爹讲讲南京人在不同的节日里喜欢吃的东西吧
2006-10-4 22:22:24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