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laide

【分享】中国珍稀动物————鸟类

71
回复
4751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长尾林鴞
长尾林鴞身披黑褐色纵纹

别名 夜猫子
学名 Strix uralensis
英文名 ural wood owl
鸱鴞科 Strigidae
分布 东北、青海东南部、四川西部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型猛禽。全长45-60厘米,重约500-700克。面盘显著,眼先为黑褐色,余部灰白。背部为褐色;尾羽为淡褐色,飞羽为深褐色,杂以灰褐横斑。腹部淡灰黄色,杂有褐色羽干纹。腿上有污灰色绒羽,并有浅褐色斑点。嘴黄色,爪褐色。雌雄羽色相似。

栖息于针阔混交林中。独居,夜间活动。食物以鼠类为主,也食小鸟、蛙和昆虫等。每年5-6月份繁殖,在树洞营巢,雌雄成对活动。
82794969[1].jpg
2007-5-16 19:46: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赤颈鹤
远眺

学名 Grus antigone
英文名 sarus crane
鹤科 Gruidae
分布 云南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型涉禽。全长约150厘米。体羽浅灰色。头、喉及上颈裸出部分为橘红色。初级飞羽和初级覆羽为黑色,内侧飞羽白色,修长而垂盖尾部。嘴灰绿色,脚粉红色。

栖息于多草的平原、水田、沼泽湿地及森林边缘。以稻谷及水生植物的根、块茎为食,也取食鱼类和蛙类。7-12月份繁殖,筑巢于沼泽地带成团的植物丛中,以水生植物茎、叶筑成。每窝产卵2枚,绿色或粉红白色,具褐色和紫色斑点。雌鸟孵卵,雄鸟守卫,孵卵期30天,由双亲共同照料幼雏。
77797433[1].jpg
2007-5-16 19:47: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鸨
雌鸨露芳容 

别名 地鵏
学名 Otis tarda
英文名 great bustard
鸨科 Otidae
分布 在新疆、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繁殖;黄河中下游越冬;偶见于湖北、江西、安徽、福建等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型鸟类。全长约100厘米。雄鸟头、颈和前胸青灰色;喉部近白色,细长的纤羽在喉侧向外突出如须;雌鸟喉部无须。上体余部大都淡棕色,满布黑色横斑;两翅大都灰白而飞羽黑色。中央尾羽栗棕色,黑斑稀疏,羽端白。下体自胸以下纯白色。嘴铅灰色。脚褐色。

栖息于广阔的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大鸨不善飞行,喜在草原上奔驰。主要以嫩绿的野草为食,兼食昆虫、鱼类等。春末夏初繁殖,筑巢于草原坡地或岗地。每窝产卵2-3枚,暗绿或暗褐色,具不规则块斑。雌雄轮流孵卵,孵卵期28-31天。35天左右幼鸟具飞行能力,秋季结群南迁越冬。
107933948[1].jpg
2007-5-16 19:48:4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绯胸鹦鹉
胸部紫红的大绯胸鹦鹉

别名 四川鹦鹉、大鹦哥
学名 Psittacula derbiand
英文名 Derby’s parakeet
鹦鹉科 Psittacidae
分布 西藏、四川、云南留鸟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鹦鹉。为我国特产鸟类。全长45厘米左右。上体绿色,前额、眼先黑色,头顶和耳羽蓝沾紫色,翅绿色,翅下覆羽葡萄红色。尾呈楔状,蓝绿色;尾下覆羽、腿羽黄绿色。下体除喉部有宽阔黑斑外,余部多为紫色,胸部紫红色。嘴雄鸟红色,雌鸟黑色。脚绿色。

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及沟谷地。善飞翔和攀援,喜群居。经坚果、浆果、玉米、稻谷等为主食。6-7月份繁殖,筑巢于树洞及石缝中。每窝产卵3-6枚。

大绯胸鹦鹉分布区狭窄,数量已十分稀少,应严加保护。
125843706[1].jpg
2007-5-16 19:49:4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大天鹅
水中行

别名 鹄、咳声天鹅
学名 Cygnus cygnus
英文名 whooper swan
鸭科 Anatidae
分布 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一带繁殖,越冬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游禽。全长约140厘米。全身羽毛纯白色。颈部修长而弯曲。眼先至嘴基淡黄色,上嘴黄色可达鼻孔,嘴尖及下嘴黑色。脚黑色。

栖息于多苇草的大型湖泊、池塘和沼泽地带。以水生植物为食,也吃水生昆虫和软体动物。5-6月间繁殖,巢多筑于干燥地面或浅滩的芦苇间,每窝产卵4-6枚,白色或象牙色,孵卵期35-40天。我国新疆有灰雁(Anaer anser)及赤嘴潜鸭(Netta rufina)在大天鹅巢中产卵的报道。
70693215[1].jpg
2007-5-16 19:50: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丹顶鹤
引颈高歌

别名 仙鹤学名
学名 Grus japonensis
英文名 red-crowned crane
鹤科 Gruidae
分布 在嫩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及沿海越冬;在河北、山东为旅鸟,台湾偶见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

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4月中、下旬开始营巢产卵,筑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每窝产卵2枚,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33天。待幼鸟学会飞行,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最多一年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

丹顶鹤羽色素朴纯洁,体态飘逸雅致,鸣声超凡不俗,在《诗经·鹤鸣》中就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精彩描述。在中国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中被誉为“仙鹤”,成为高雅、长寿的象征,在诗词和中国画中,常被文学家、艺术家作为主题而称颂。
67896657[1].jpg
2007-5-16 19:51: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雕鴞
鴞类中个体最大的雕鴞

别名 恨狐
学名 Bubo bubo
英文名 eagle owl
鸱鴞科 Strigidae
分布 为全国大部分省区留鸟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猛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沙棕色杂以黑褐色纵纹。面盘浅棕色;眼行和前缘密布白毛,杂以黑端;眼上方有一大形黑斑。飞羽大都暗褐色,具棕色横斑。尾羽棕色,具暗褐色横斑。下体浅棕色,具黑褐纵纹。嘴暗铅色,爪铅褐色。

栖息于山地林间,主要以啮齿动物为食。筑巢于悬崖峭壁的缝隙间,以枯枝、叶、羽等铺垫。每窝产卵2-5枚,白色。
93107331[1].jpg
2007-5-16 19:52:5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蜂鹰
头部的羽冠有别于其他鹰类

别名 蜜鹰、雕头鹰
学名 Pernis ptilorhynchus
英文名 crested honey buzzard
鹰科 Accipitridae
分布 繁殖于黑龙江、吉林、云南、四川;迁徙时大多数地区可见;在海南岛、台湾越冬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猛禽。全长65厘米左右。体色变异大,有暗褐型和栗棕型。头顶褐色,头后及枕部羽毛狭长,形成短羽冠,常明显露出;颏部黑纹与喉纹相连成横纹。背部及翅覆羽暗褐色,稍沾紫色。飞羽具灰褐色横斑。尾羽灰褐色,具3-5条黑色宽带斑及若干灰白色波状斑纹。下体棕褐色,腹羽具黑褐色条纹及白色横斑。

栖息于稀疏的森林或林缘。喜食蜜蜂、胡蜂等的成虫、幼虫及蜂蜜、蜂蜡,兼食鼠、蛙、蛇等动物。筑巢于高大乔木上,多以枯枝叶为巢材,有时利用鵟或苍鹰等的旧巢。5月下旬到6月产卵,每窝2-3枚,淡灰黄而带红褐色斑点。孵卵期30-35天,育雏期40-45天。
79477315[1].jpg
2007-5-16 19:53: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高山兀鹫
头部白色茸毛使其显得与众不同

学名 Gyps hinalayensis
英文名 Himalayan griffon
鹰科 Accipitridae
分布 在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云南、西藏为留鸟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型猛禽。全长约120厘米。上体沙白色或茶褐色,具矛状条纹及淡色羽缘。头被黄白色状羽和绒羽;头侧、颏、喉为毛状羽,短而稀疏;颈细而裸露,基部具明显而宽阔的灰白色长翎羽,有淡褐色轴纹。翅和尾黑褐色。下体淡黄褐色,具淡色纵纹。嘴灰绿色或铅灰色。脚暗绿灰色。

栖息于干燥而严寒的高山。常翱翔于6000米高空、长时间在空中寻找动物尸体或动物病残体,发现后落地撕食。1-4月份繁殖,多筑巢在悬崖边缘上,旧巢多修复后继续使用。每窝产卵1枚,白色,一般无斑点。
75262063[1].jpg
2007-5-16 19:54: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冠斑犀鸟
大嘴上边还有盔

别名 斑犀鸟
学名 Anthracoceros coronatus
英文名 malabar pied hornbill
犀鸟科 Bucerotidae
分布 云南西部、南部、广西西南部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全长75厘米左右。上体黑色,除后颈和腰外,均有金属绿色光泽。枕羽延长成冠状;喉两侧有淡黄色斑。两翅和尾的金属光泽更为耀眼,翅缘和飞羽先端白色。尾羽具宽阔的白色先端。上胸黑色,下体余部纯白。嘴象牙黄色,上具盔突。脚铅黑色。

栖息于树林的巨木间。常集群生活。以野生植物肉质果实和昆虫等为食。3月开始繁殖,筑巢于巨树的洞中。每窝产卵2-3枚,白色,表面粗糙多孔。雌鸟伏居在树洞里孵卵育雏,进入树洞后,即将自己的排泄物混着种腐木等堆在洞口,雄鸟也在外面用湿土、果实残渣等将树洞封闭,仅留一裂缝,雌鸟可伸出嘴尖于洞外,接受雄鸟的喂食,到雏鸟快要飞出时,才啄破洞口而出。
96697349[1].jpg
2007-5-16 19:56:0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褐鲣鸟
毛茸茸的雏鸟,十分可爱

别名 鲣鸟
学名 Sula leucogaster
英文名 brown booby
鲣鸟科 Sulidae
分布 西沙群岛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游禽。全长约70厘米。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胸部与上体色同,下体余部纯白色。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

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
43777349[1].jpg
2007-5-16 19:57: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褐林鴞
头顶褐色的褐林鴞

学名 Strix leptogrammica
英文名 brown wood owl
鸱鴞科 Strigidae
分布 为浙江以南至云南、海南、台湾等地留鸟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中型猛禽。全长约50厘米。上体棕褐色,上背中间杂以淡色细横斑。头顶纯褐色;面盘棕褐色;眼周黑褐色,眉纹近白色。飞羽褐色,杂以白色横斑;尾羽暗褐色;端缘白色。下体淡棕黄色,具褐色或淡褐色横纹。嘴角绿色,基部暗蓝色。爪紫灰褐色。

栖息于山地森林中。以鼠类、昆虫为食。筑巢于栎树等天然树洞中。
72947349[1].jpg
2007-5-16 19:58:5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褐马鸡
潇酒自如的褐马鸡

别名 鶡鸡

学名 Crossoptilon mantchuricum

英文名 brown-eared pheasant

雉科 Phasianidae

分布 山西、河北、北京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型鸡类。全长96厘米左右。体羽主要为浓褐色。头部和颈部辉黑色;耳羽簇白色,短角状;脸部裸皮鲜红色。飞羽浅棕褐色。腰和尾羽基部白色;尾羽特长,末端转黑;中央尾羽特长而上翘,羽枝披散下垂如散发状。嘴粉红色。脚珊瑚红色,雄鸟有距。

栖息于林中多草灌丛或乔木地段,夜宿多叶树枝上。以松、橡种子及植物的叶芽、嫩枝等为食。筑巢于松、桦林或灌丛间的地面凹陷处。每窝产卵6-8枚,卵色不一,以淡褐色、鸭蛋青为主。孵卵期24-25天。

本种在我国已建成饲养繁殖种群,是有饲养开发前景的雉类。
91696215[1].jpg
2007-5-16 19:59: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黑长尾雉
信步

别名 帝雉

学名 Syrmaticus mikado

英文名 Haiwan long-tailed pheasant

雉科 Phasianidae

分布 台湾中部及东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为我国台湾省特产鸟类。雄鸟全长86厘米左右。雄鸟体羽几乎全为紫蓝色,背、胸具金属光泽。尾长,尾上覆羽黑色具显著白色横斑。雌鸟体羽大都呈橄榄褐色,尾羽大都呈栗色或棕色,具黑色横斑。嘴黑色,脚暗灰至绿褐色。

栖息于海拔2000-3000米的针叶林、疏林峭崖间。主要取食野草莓、蕨类等绿色植物,兼食昆虫。3-5月间繁殖,筑巢于密林地面上或树干上,以干树叶为材。每窝产卵5-8枚,乳白色。
80286144[1].jpg
2007-5-16 20:00:4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黑鹳
涉水觅食

别名 乌鹳

学名 Ciconia nigra

英文名 black stork

鹳科 Ciconiidae

分布 在东北、河北、新疆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胸部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眼周裸皮红色。胸以下的下体白色。嘴和脚红色。

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窜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黄色隐斑块。孵卵期31-34天,65-70日龄的幼鸟有飞翔能力。
65428373[1].jpg
2007-5-16 20:01:4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