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laide

【分享】中国珍稀动物赏析.————兽类

85
回复
5686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猕猴
可怜天下父母心

别名 黄猴、恒河猴、广西猴

学名Macaca mulatta

英文名rhesus macaque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分布 西南、华南、华中、华东、华北及西北的部分地区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猕猴是我国常见的一种猴类,体长43-55厘米,尾长15-24厘米。头部呈棕色,背上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鼻孔向下,具颊囔。臀部的胼胝明显。

营半树栖生活,多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的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群居,一般30-50只为一群,大群可达200只左右。善于攀援跳跃,会游泳和模仿人的动作,有喜怒哀乐的表现。取食植物的花、果、枝、叶及树皮,偶尔也吃鸟卵和小型无脊椎动物。在农作物成熟季节,有时到田里采食玉米和花生等。4-5岁性成熟,每年产1胎,每胎1仔。

猕猴分布十分广泛,西到青海南部,北至河北省兴隆县、南达海南岛,都能见到它们的活动踪迹。其适应性强,容易驯养繁殖,生理上与人类较接近,因此是生物学、心理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研究工作中比较理想的试验动物。
92604027[1].jpg
2007-5-9 20:52: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麋鹿
离乡百年,重返故园

别名 四不象

学名 Elaphurus davidianus

英文名 David’s deer

鹿科 Cervidae

分布 原产于辽宁、华北、黄河和长江中下游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长约200厘米,体重100(雌)-200(雄)千克,因其头似马、角似鹿、尾似驴、蹄似牛而谷称四不象。仅雄鹿有角,颈和背比较粗壮,四肢粗大。主蹄宽大能分开,趾间有皮腱膜,侧蹄发达,适宜在沼泽地行走。夏毛红棕色,冬毛灰棕色;初生幼仔毛色橘红,并有白斑。

由化石资料推测,麋鹿原产于我国东部湿润的平原、盆地,北起辽宁,南到海南,西自山西、湖南,东抵东海都有分布。为草食动物,取食多种禾草、苔草及鲜嫩树叶。喜群居,发情期一雄多雌;通常7月份开始交配,怀孕期315-350天,每胎产1仔。18世纪我国野生麋鹿种群已经灭绝,仅在北京南苑养着专供皇家狩猎的鹿群,后被八国联军洗劫一空,盗运国外。1985年以来,我国分批从国外引回80多只,饲养于北京南苑和江苏大丰县。在散放的江苏省大丰县已建立麋鹿自然保护区,为麋鹿在自然界恢复野生种群而开展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工作。
86393883[1].jpg
2007-5-9 20:53: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扭角羚
产于四川的羚牛毛色深红

别名 羚牛、金毛扭角羚、牛羚

学名 Budorcas taxicolor

英文名 takin

牛科 Bovidae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型粗壮,体长200厘米左右,肩高150厘米左右,体重250千克左右。雌雄均具角,角形弯曲特殊,呈扭曲状,故而称之“扭角羚”。其吻鼻部裸露,并以一明显的鼻中缝分开,前额隆起。尾短,四肢强健,前肢特发达,肩高大于臀高。被毛短而松,但体侧下方披毛特长。我国分布的四个亚种毛色均不同,秦岭亚种为白色或金黄色;不丹亚种则为浅棕色,且有一明显的黑色背中线,初生牛犊为咖啡色。

栖息于海拔1500-4000米的山地森林中。营群居生活,少者3-5只,多者数十只或上百只。群中都有“哨牛”,职责是站在高处警戒。扭角羚看上去又粗又笨,但反应很敏锐,攀爬能力较强。以各种树枝、树叶、竹叶、青草等为食,随着季节和食物基地的变化而迁移。繁殖期6-8月份,孕期8个月左右,每胎1仔。
55944055[1].jpg
2007-5-9 20:54:0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盘羊
从那螺旋状扭曲的大角就知道它别名的由来

别名 大头羊、大角羊

学名 Ovis ammon

英文名 argali

牛科 Bovidae

分布 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四川、内蒙古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盘羊躯体粗壮,体长150-180厘米,肩高50-70厘米,体重110千克左右。雄性角特别大,呈螺旋状扭曲一圈多,角外侧有明显而狭窄的环棱,角基粗,周长约46厘米,角最长可达133厘米。雌性角短而细,弯曲度也不大,角长不超过50厘米。头大颈粗,尾短小。四肢粗短,蹄的前面特别陡直,攀爬于岩石间。通体呈灰棕色,耳内白色,臀部具白斑。

栖息于海拔3000-6000米的高山裸岩地带,经常出没于半开阔的峡谷和山麓间,很少在雪线以下活动。通常集成小群,有时集合成较大的群体,主要在晨昏活动,冬季也常常在白天觅食。食物包括草、树叶和嫩枝。盘羊善于爬山,比较耐寒。在秋末和初冬发情交配,孕期约6个月,每胎1-2仔。盘羊角为世界狩猎爱好者收藏的珍品。
71753384[1].jpg
2007-5-9 20:54:5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坡鹿
仅产于我国海南岛的坡鹿

别名 海南坡鹿、泽鹿

学名 Cervus eldi

英文名 Eld’s deer

鹿科 Cervidae

分布 海南岛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型与梅花鹿相似而稍小,但颈、躯体和四肢更为细长,显得格外矫健。雄鹿具角,第一眉叉自基部向前侧平伸出,与主干几乎成弯弓形。毛被黄棕、红棕或棕褐色,背中线黑褐色。背脊两侧各有一列白色斑点,仔鹿的斑点尤为明显,成年鹿冬毛斑点不明显。

栖息在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平原地区。性喜群居,但长茸雄鹿多单独行动。坡鹿喜集聚于小河谷活动,警觉性高,每吃几口便抬头张望,稍有动静便疾走狂奔,几米宽的沟壑一跃而过。取食草和嫩树枝叶,也喜欢到火烧迹地舔食草木灰。发情交配多在4-5月份。在发情期,雄性之间为独霸雌鹿群而发生激烈格斗。孕期7-8个月,每胎1仔。坡鹿分布范围狭窄,数量很少。
66661166[1].jpg
2007-5-9 20:56:00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黔金丝猴
仅分布于我国贵州梵净山的黔金丝猴

别名 灰仰鼻猴、白肩仰鼻猴、牛尾猴

学名 Rhinopithecus brelichi

英文名 Guiahou golcen monkey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分布 贵州梵净山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体形似金丝猴,鼻孔上仰,吻鼻部略向下凹,不像金丝猴那样肿胀。脸部灰白或浅蓝。头顶前部毛基金黄色,至后部逐渐变为灰白,毛尖黑色。耳缘白色,背部灰褐色。两肩之间有一白色块斑,毛长达16厘米。上肢的戾部外侧至手背,由浅灰褐色逐渐变为黑色,下肢毛色变化与上肢相同。有人认为是金丝猴的一个亚种。

栖息于海拔1700米以上的山地阔叶林中,主要在树上活动,结群生活,有季节性分群与合群现象。以多种植物的叶、芽、花、果及树皮为食。黔金丝猴分布范围十分狭窄,总数仅几百只,现已建立梵净山自然保护区,对其栖息环境进行保护。
82546848[1].jpg
2007-5-9 20:58: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儒艮
儒艮俗称美人鱼,是世界性珍贵兽类,人们极少见到

别名 人鱼

学名 Dugong dugong

英文名 dugong

儒艮科 Dugongidae

分布 广东、广西、海南和台湾南部沿海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儒艮的身体呈纺锤型,长约3米,体重300-500千克。全身有稀疏的短细体毛。没有明显的颈部,头部较小,上嘴唇似马蹄形,吻端突出有刚毛,两个近似圆形的呼吸孔并列于头顶前端;无外耳廓,耳孔位于眼后。无背鳍,鳍肢为椭圆形。尾鳍宽大,左右两侧扁平对称,后缘为叉形,无缺刻。鳍肢的下方具一对乳房。背部以深灰色为主,腹部稍淡。

儒艮为海生草食性兽类。其分布与水温、海流以及作为主要食品的海草分布有密切关系。多在距海岸20米左右的海草丛中出没,有时随潮水进入河口,取食后又随退潮回到海中,很少游向外海。以2-3头的家族群活动,在隐蔽条件良好的海草区底部生活,定期浮出水面呼吸。常被认作“美人鱼”浮出水面,给人们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儒艮是由陆生草食动物演化而来的海生动物,曾遭到严重捕杀,资源受到破坏,亟待加强保护。
50647662[1].jpg
2007-5-9 20:59:1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猞猁
耳尖的一簇长毛有别于其他猫科动物

别名 猞猁狲、马猞猁

学名 Felis lynx

英文名 lynx

猫科 Felidae

分布 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猞猁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体重18-32千克,体长90-130厘米。尾短粗,耳基宽。耳尖具黑色耸立簇毛,两颊有下垂的长毛,成为有鲜明特征的猫科动物之一。其冬毛长而密,背部呈红棕色,中部毛色深;腹部淡呈黄白色;眼周毛色发白,两颊具有2-3列明显的棕黑色纵纹。全身散有褐色斑点。

猞猁生活在森林灌丛地带,密林及山岩上较常见。喜独居,长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喜欢捕杀狍子等中大型兽类。晨昏活动频繁,活动范围视食物丰富程度而定,有占区行为和固定的排泄地点。每年3-4月份交配,妊娠期2个月左右,每胎2-4仔。寿命达达12-15年。
57434268[1].jpg
2007-5-9 21:00:0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水鹿
因喜欢水而得名水鹿

别名 黑鹿

学名 Cervus unicolor

英文名 sambar

鹿科 Cervidae

分布 中南和西南地区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躯体粗壮,体长140-260厘米,肩高120-140厘米,体重100-200千克。角的主干只一次分叉,全角共三叉。从额至尾沿背脊有一条宽窄不等的深棕色背纹,臀周毛呈锈棕色,颈具深褐色髫毛,体侧栗棕色,尾毛黑色。

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林区、草原以及高原地区。常集小群活动,夜行性,白天隐于林间休息,黄昏开始活动,喜欢在水边觅食,也常到水中浸泡,善游泳,所以叫“水鹿”。感觉灵敏,性机警,善奔跑。以草、树叶、嫩枝、果实等为食。繁殖季节不固定,孕期约8个月,每胎1仔,幼仔身上有白斑。
67607349[1].jpg
2007-5-9 21:01:0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水獭
水獭以毛皮贵重文名

学名 Lutra lutra

英文名 European otter

鼬科 Mustelidae

分布 除干旱地区外多数省(区)都有分布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水獭体长60-80厘米,体重可达5千克。体型细长,呈流线型。头部宽而略扁,吻短,下颏中央有数根短而硬的须。眼略突出,耳短小而圆,鼻孔、耳道有防水灌入的瓣膜。四肢短,趾间具蹼,尾长而粗大。何等毛短而密,呈棕黑色或咖啡色,具丝绢光泽;腹部毛色灰褐。

栖息于林木茂盛的河、溪、湖沼及岸边,营半水栖生活。在水边的灌丛、树根下、石缝或杂草丛中筑洞,洞浅,有数个出口。多在夜间活动,善游泳。嗅觉发达,动作迅速。主要捕食鱼、蛙、蟹、水鸟和鼠类。每年繁殖1-2胎,在夏季或秋季产仔,每胎1-3仔。

水獭皮板厚而绒密,柔软华丽,毛皮珍贵,因而遭到无节制的捕猎,加之开发建设使水域污染,数量已很稀少,亟需加强保护。
59022959[1].jpg
2007-5-9 21:02:0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塔里木兔
塔里木兔的耳朵特别大

学名 Lepus yarkandensis

英文名 yarkand hare

兔科 Leporidae

分布 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体形较小,体长35-43厘米,尾长5-10厘米,体重不到2克。由于长期适应干旱自然环境,其形态高度特化;毛色浅淡,背部沙黄褐色,尾部无黑毛,整体毛色与栖息环境非常接近;听觉器官非常发达,耳长达10厘米,超过其他兔类。利用长耳壳可接收到较远距离的微弱音响,及时发现并逃脱天敌。

栖息于盆地中各种不同的荒漠环境和绿洲,白天活动,晚间常在灌木丛下挖浅窟藏身。以灌木的树皮和细枝为食,也取食芦苇嫩茎。每年于5月和8月份繁殖两次,每窝产仔2-5只。

塔里木兔为新疆南部平原区的主要狩猎动物,以农区对农作物有一定危害,近几年数量明显减少。
66019430[1].jpg
2007-5-9 21:03: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台湾猴
这只叫“美迪”的雌性台湾猴,已发生白化

别名 黑肢猴、岩栖猕猴

学名 Macaca cyclopis

英文名 Taiwan macaque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分布 台湾省的南部和中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台湾猴体形与猕猴相似,雄性体长44-54厘米,雌性体长36-45厘米,雄性成体明显大于雌性个体,尾长为体长的三分之二。体毛多为蓝灰石板色或灰褐色,面部呈肉红色。额部裸露无毛,颜色灰黄,头部圆且具进取毛,两颊密生浓须,顶毛向后披,手足均为黑色,故又名黑肢猴。尾基部为橄榄色,其端部为灰色,尾中部具明显的黑色条纹。

台湾猴为中国特有种,栖息于岩壁和山林之中,为半地栖动物,取食各种野果、树叶、昆虫,有时也盗食农家的谷物和瓜果。多结成一雄多雌的家族群,以一体魄强壮的成年雄性作为首领。每胎产1仔。寿命可达20岁。
38866612[1].jpg
2007-5-9 21:04:1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兔狲
要不是两耳相距那么远,还会错认是只家猫

别名 玛瑙、羊猞猁、乌伦

学名 Felis manul

英文名 Pallas’s cat

猫科 Felidae

分布 东北、西北及四川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体型与家猫类似,体重2-3千克,身体粗壮而短,耳短而宽,呈钝圆形,两耳距离较远。全身体毛浓密细长呈棕黄色,后部有黑色细横纹,四肢毛色较浅,尾粗圆,具6-8条黑色横纹,尾尖为黑色。头顶部灰色,具多个黑色斑点,眼内角至吻端为白色,面颊部具两条细横纹。

兔狲主要在荒漠、戈壁及草原地区,林中、丘陵及山地也有分布,常独居于石缝中、石块下或占领旱獭的巢穴。夜行性,但晨昏活动频繁。以旱獭、野禽及鼠类为食。视、听觉较敏锐,避敌时行动迅速,叫声与家猫相似,但较粗野。每年多在2月份交配,4-5月份繁殖,每胎3-4他,有时多达6仔,与环境的食物资源情况大有关系。

主食啮齿类动物,对消灭鼠类,防止传染病,减低鼠害影响均有重要作用。毛皮厚密贵重。
58178252[1].jpg
2007-5-9 21:05:1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豚鹿
生活于湿热环境的豚鹿

别名 芦蒿鹿

学名 Cervus porcinus

英文名 hog deer

鹿科 Cervidae

分布 云南南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矮小粗壮的豚鹿,体长100-115厘米,肩高60-70厘米,尾长约17厘米,体重35-50千克。雄性有三叉型角;四肢相对较短。全身淡褐色,腹部灰色,夏毛背脊两侧具灰白色斑点,全侧斑点不规则。臀部钝圆且较低,看似钎臀部,故名“豚鹿”。

栖息于沿洒两岩的湿地。昼伏夜出,既善穿越灌草丛,也能跳跃障碍。多单独活动,在发情交配期临时集成小群。喜欢吃烧荒后再生的嫩草,也吃芦苇叶和其他水生的植物,偶尔偷食大豆、玉米苗和瓜类等作物。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7-8个月,每胎1仔,偶产2仔,幼仔身上有白斑点。我国的野生种群已濒临灭绝,亟待加强保护。
45711455[1].jpg
2007-5-9 21:06: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豚尾猴
从正面看,你就明白它为什么又名平顶猴了

别名 平顶猴

学名 Macaca nemestrina

英文名 pig-tailed macaque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分布 云南西南部和西藏的东南部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豚尾猴体长54-62厘米,尾长不及身长的四分之一。通体浅黄褐色,头顶毛短,辐射排列成一棕褐色平顶区,似帽状;尾上的毛大部分短而稀,形似猪尾。脸侧及颞需的毛斜向后方生长,耳周的毛侧向前生长,彼此相连似一围带。

分布于西藏的豚尾猴,上体颜色较深,脸部橙黄色,体背至尾 端黑褐色,颈和头后为赤黑色;头顶黑色,两侧土黄色染赤色;腹面黄白或灰白。

栖息于热带、亚热带森林中或海拔较低的针叶林内,营树栖生活,喜群居,以植物果实为食,也捕食昆虫和小鸟。
60334712[1].jpg
2007-5-9 21:07:3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