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firedd

关于抵制日货,没想通

102
回复
7155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就算日本失去整个中国市场,日本经济也不可能完全崩溃。毕竟,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顾客群并不只限于中国大陆。美国,韩国和东南亚都是日本重要的贸易伙伴。北京当局在亚太地区相当孤立,你们想想,哪个国家会为了支持北京而抵制日货 ?
2012-9-17 18:25:1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果子狸69 发表于 2012-9-17 19:25
就算日本失去整个中国市场,日本经济也不可能完全崩溃。毕竟,日本产品在世界上的顾客群并不只限于中国大陆 ...

50%的崩溃和90%的崩溃,区别大么?
日本本身就是资源稀缺的国家,很多生产原材料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如果中国切断与日本的进出口通道,日本的制造业会遭受什么样的打击呢?没有了原材料,日本产品是无法生产出来的,光说高科技产业,比如电脑电器,
这些配件的材料应该不会都从东南亚诸国进口的吧。。要是禁止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出口,靠中国资源吃饭的索尼估计是第一个倒下去。
大陆禁止对日出口,势必带上台湾一起干,而台湾是全球电子产品及零配件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如果日本高科技产业倒了,日本经济势必坍塌1/3以上,那里日本经济离死也快不远了,
至于北京,中国本身内部市场庞大,就算闭关锁国,依然可以自给自足,这已经在上个世界被证明过了,更何况可以选择的国际产品不仅只有日本,欧洲没有跟中国结仇,大可把出口给日本的资源分配给欧洲,然后购买欧洲的产品,所以,就算北京被亚太地区孤立掉,依然还有选择的权利,谁让中国地大物博,
参与人数 1战斗币 +10 收起 理由
firedd + 10 .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战斗币 +10

2012-9-17 23:36: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橙色路灯 于 2012-9-18 12:26 编辑

我是10年前在小冯那批人带动下开始关注保钓抵制日货的,10年下来,我也谈谈我的感受。

1,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主要责任只能是政府,这也是纳税人供养政府和军队的意义所在。如果一个政府不能尽到这个责任,早晚会被迫弃。清末以来中国就有民间的抵制日货,一个重要原因是,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失主权条约,中国政府的行政权限已经没有能力阻止日货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不平等条约,除香港澳门问题外,一直到1943年才被废除。国家主权不完整的时代,日货可以通过外国人控制的租界港口进入中国市场,民族企业的发展需要民众自发的支持。

2,现代社会的民间抵制如同神风敢死队,燃烧自己打击敌人,效果太惨烈。以我这些年的经商经验感受,市场主动权永远掌握在控制技术的高端环节,而不是原料供应环节。无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从中国采购或加工,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成本相对最优,但永远不是唯一选择。平稳的年代在中国加工可以获得6%的利润,它绝对不在印度获得5%的利润。但这并不代表离开中国就必须死去。中国开放之前他们照常发展。常年地震海啸都没让他们产业灭亡,换个原料和加工国不足以让他们产业崩溃。这个世界上,除了中国自己的企业,没有哪国的企业或经济可以因为失去中国而灭亡。

3,中国赴日旅行团减少,这不是民间抵制日货的效果,而是一种政府行为,各旅行社接到了政府的通知。在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里,政府行为比乱哄哄的民间抵制要有效的多,老百姓监督好自己的政府,更好的维护主权和利益,这才是正道和根本。

4,法国经常有各种游行示威,大多是给政府施压的。中国是个具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传统的民族,政治高压政策使国民在现实社会中的政治热情无法释放,有这个契机自然会被释放出来。所以,对有些参与抵制日货的人来说,是否有经济效果并不重要,甚至无所谓,只是释放一下自己的情绪而已。中共建政以后,一次次的运动都是在内斗,整个民族没有对日本侵华仇恨进行过感情宣泄,总要找个机会宣泄一下。

5,这次反日游行与往年不同,队伍中经常看到老毛的画像。重庆事件后,毛左派憋一肚子气却又从无发泄,因为两边都是主子,投鼠忌器。这次反日为这个群体提供了一次发泄的机会。游行中的暴力事件也是前几年所没有,而且官媒体及时报道了暴力事件。这是否有官方刻意为之,为控制游行制造借口,本人就没能力验证了。以我个人的体验,民间被批准的游行,一般都会非常谨慎,组织好维持秩序的人员,唯恐官方以安全秩序为由禁止自己的游行。如果官方想利用民族情绪来转移内部矛盾,那将会玩火自*焚。因为强权政治需要一群对政治漠不关心的臣民奴才,一旦民众政治热情被激发出来了,强权政治就难以持续了。如果是统治集团内斗,一派想利用民意给另外一派发难,那将更快把他们这个体系摧毁,玩火烧的是他们自家势力,民众总是在不断觉醒。

6,在信息不畅的环境里,我不会轻易跟着官媒称呼某些人为“暴民”。即使有“暴民”也是在“暴党”的体制内发生的。台湾香港的游行无数,他们的政府敢说“暴民”吗?即使出了事故也会把责任推给政府维护不力。我们的政府,功劳总是归他,责任总是归别人。藏人暴,疆人暴,现在沿海民众也有“暴”性了。这个靠武装暴动起家的党,从来不说自己“暴”。


7,我目前的态度是,是否参与抵制日货日企与爱国或愚昧无关,大家要相互尊重各自的选择;维护国家利益的正道是监督着自己的政府,让政府去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

参与人数 1战斗币 +20 收起 理由
firedd + 20

查看全部评分总评分 : 战斗币 +20

2012-9-18 10:04:4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橙色路灯 发表于 2012-9-18 11:04
我是10年前在小冯那批人带动下开始关注保钓抵制日货的,10年下来,我也谈谈我的感受。

1,维护国家主权和 ...

关于日本经济这一说法,我不赞同,上个世纪50年后,日本是百废待兴,所有均从基础建设开始,再加上美国的大力援助,和中国免去日本赔款,才得以让日本重新振作起来,那时对高科技的原材料需求不多,同时日本也没有什么产品出口到国外。
但是现在,作为以产品组装为主的日本,没有了资源的供货商,其经济是无法运行下去的。
以稀土为例,上个世纪中旬,日本对稀土的要求几乎为0,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和其在日本经济的比重日益增加,稀土的需求已经达到了一个高峰,没有了稀土,日本科技产业将无法生产出产品,然后一系列的后遗症马上并发出来。总不可能再回到电子管,晶体管的时代吧。
当人们习惯了天然气煮饭烧菜后,突然一天没有了天然气,必须回到木柴点火的年代,这不就意味着经济的倒退和崩溃么?那么一切以天然气产业为生的工人老板,全部倒闭无一例外。
我只是列举个例,至于整体变化如何,可以举一反三进行论证。
2012-9-18 16:06: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crouye 发表于 2012-9-18 17:06
关于日本经济这一说法,我不赞同,上个世纪50年后,日本是百废待兴,所有均从基础建设开始,再加上美国的 ...

坚决不吃巴黎的日本料理,但是绝大部分日餐馆是华人开办的,哈哈。
2012-9-18 18:03: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橙色路灯 于 2012-9-19 12:11 编辑
crouye 发表于 2012-9-18 17:06
关于日本经济这一说法,我不赞同,上个世纪50年后,日本是百废待兴,所有均从基础建设开始,再加上美国的 ...


俄国天然气便宜,欧洲人可以用它的。但这不代表俄国不出口了,欧洲人就必须回到木柴点火的时代,欧洲人必须看俄罗斯脸色行事。世界大分工的时代,各国的确依存度很高,互相影响很大;但是,没有哪个国家可以做到,自己关门别人就必然崩溃。美国要制裁某个小国,都必须要联合很多国家才奏效。中国与印度和东南亚相比,是相对优势不是绝对优势。日本没有了中国,中国没有了欧美,都绝对不会退回到木柴点火时代。

中国以世界23%的稀土储量却承担着世界近90%供应,是因为相对来说,中国劳力便宜,官员贪利,可以低价滥开。欧美日等国正在尽最大限度抢购,挖空中国这一战略资源。等那天中国的矿没了,他们照常生存,可以找到新的货源。中国关了门,别人就必须回到晶体管时代,是不可能。一个大企业的关键资源储备至少要半年,发展规划都有几十年上百年。半年的时间别人足可以找到新的供应商。世贸组织框架下,中国很难不给日本出口稀土。即使我们真的不给他了,印度的稀土也足够日本用了。日本有受到压力后,会在印度市场上出更高的价格和合作条件。印度出于战略考量,也会尽量配合日本。市场经济的时代,原料供应方永远不是唯一的。别人把我们当成“唯一”,那是因为我们最给他省钱。最近一两年来,由于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海运费升高,很多欧美采购企业纷纷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就是例子。如果我们的稀土真的可以卡住别人脖子,我们还需要在国际上处处受气吗?

保钓行动我一直是支持的,行动总比空喊好。但是,抵制日的效果绝对不在经济上,而是一种卫国姿态和民族情绪宣泄。对毛左们也可能是宣泄对倒薄事件不满情绪的一种方式。认为抵制日货可以让别国经济崩溃,纯粹是一种幻想。恐怕别人经济崩溃之前,我们国内已经内乱了。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日企很多,老板跑回去,工厂停了,工人们不是怨恨老板而是愤愤那些莽撞的年轻人。这才仅仅是个开始。在经济层面上,中国抵制日货与西方对中国进行经济制裁一样,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2012-9-19 08:42:0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firedd 于 2012-9-20 19:06 编辑

【金条】叶剑英的女儿叶向真作客凤凰卫视,她回忆文革一次毛泽东在天*安*门接见红*卫兵,人很多,叶剑英告诉她说,当天红*卫兵退走后广场捡了很多的金条。原来这些金条都是红*卫兵抄家时从知识分子、资本家那儿抢来的。见到了毛主席,他们欢呼跳跃的时候,一些金条从衣服兜里掉到地上了。

http://v.ifeng.com/include/exterior.swf?guid=606cd4f5-d0a8-464f-96a7-d60a9565da80&AutoPlay=false


2012-9-20 17:59:5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丰田欲率团来华示好】日共同社报道,日中经济协会将派以丰田汽车董事长张富士夫为团长的访华团与中国政府要人会谈,希望从经济层面加强两国的互信。分析认为这说明日本经济界的大佬们已经开始坐立不安了,丰田董事长此次率团访华,意在示好中国政府及消费者。中国消费者是否买账尚未可知。(中新网)
2012-9-20 18:05:0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日首相拟派特使访华 承认对形势预估有误】野田佳彦19日表示,为修复紧张的中日关系,将考虑采取派特使访华等举措。野田称“考虑到了国有化会引发一定程度的反应和摩擦,但规模超出了预想”,承认自己预估有误。野田:“除外交渠道外,还将谋求通过政界和经济界(人士)展开沟通”



http://v.ifeng.com/include/exterior.swf?guid=9356a3bf-d9ff-4443-bb08-4298e3fd6c3a&AutoPlay=false
2012-9-20 18:06:1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现在国内的口号是
抵制日货
不如抵制蠢货
2012-9-22 04:53:3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概念问题。不爱听“抵制”,可以换做“绕行”,尽量买国产或他国的代替品~
比如,我们不买广本买东风标致,虽说广汽少挣点钱,但东风多赚一点,对中国经济影响是有限的,但不要忘了日本车企的全球利润点在中国,他们还活得下去吗?日本差不多是个高级工厂,不买他东西会对其造成伤害,这点毋庸置疑~效果肯定是有的~无需量化~
至于全球化这种趋势性的东西,这个也能作为论据?别把问题复杂化了,复杂化问题只是为了不解决问题。
2012-10-1 10:50:3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不买日货 也不是 打砸日货
看看谁又在自我纠缠~~~~~~
2012-10-1 10:55: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中日建交40周年(四):经济果实能否保住?

1972年9月中日建交后,中日经济40年来经历了包括日本对中国的开发援助(ODA)和两国贸易、投资、市场、少量技术转让的关系。
尽管中国政府没说清、日本政府不承认,但中日两国民间都心照不宣地把日本的援助视为变相的战争赔偿。

从1978年两国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后开始到2007年日本结束援助为止,日本共援助了中国3.6313万亿日元(约465亿美元),其中日元低息贷款最多,为3.3164万亿日元(约425亿美元)。

(补充:[backcolor=rgba(255, 255, 255, 0.949219)]截至2006年5月底中国实际使用日元贷款约23864.13亿日元,使用日本 无偿援助 累计1376亿日元(约合12.5亿美元),用于136个项目的建设。

BBC中文网记者9月21日走访了日本政府贸易振兴机构的亚洲经济研究所新领域研究中心主任大西康雄,他说:“日本的援助强化了中国产业基础,也援助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急需的外汇”。

投资中国

贸易方面,1972年中日贸易额只有11亿美元,2010年中日贸易额已高达3018.87亿美元,
是1972年时的274倍。2011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日本则是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

投资方面,二十世纪80年代前日本基本没投资中国。从事中日贸易40年的日本国际贸易促进协会顾问片寄浩纪接受BBC中文网采访时说,40年来,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78年10月起,中国机械工业代表团访日3个月,参观了所有日本大型制造业工厂。片寄当时给代表团团长、现任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的父亲周建南当翻译。
片寄说:“周建南说‘请到中国来投资吧!’我吓一跳,以为听错了,再听,他是这么说的。我就翻译给日方听,所有人听了都吃惊。‘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怎么能接受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钱呢’?!后来才开始投资中国”。

到1986年日本对中国投资只有0.94亿美元,2011年已增长67倍,为63.3亿美元。进入21世纪,中国开始收购日本企业等对日投资行动,尽管案例不多、金额不大

非对称理论

大西说:“约到二十世纪末,日本在中国的投资战略基本是‘带走型’,即中国是大工场,日企产品或返销日本、或转销第三国。二十一世纪后,情况大不同了。”
“对日本来说,中日企业竞争从中国市场到国际市场,以至于日本社会蔓延‘中国威胁论’;对中国来说,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全球投资涌进,日资存在感开始降低,去年日本只是继香港之后对中国的第三大投资国,而日本的投资额已到顶,这就会令日本的地位日益降低,影响中国对日外交政策。”

大西康雄2008年起曾驻上海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办事处三年。他说:“现在回想起来,那三年可能是中日经济关系最好的时期”。
大西提出了“日中经济关系重要性非对称”理论。指出,中日40年的经济关系是从初期日本单向对中国的垂直型转换成双方竞争的平行型,由于以中国城市为主的反日示威现象,令投资风险迅速增加。
他举例说,七月日本王子制纸江苏工厂遭到反对建排污管示威,中国民众比日本民众更敏感环保问题,而且常参与激烈行动,并有利用示威发泄对现状不满的政治化倾向。

不冷不热

比起政治关系,中日经济关系40年相对安稳发展。21世纪初还曾有“政冷经热”时期,日中友好会馆理事长武田胜年和片寄先后都对BBC中文网形容现在中日经济不冷不热,贸易、投资额虽增加,但过去日商一说投资海外,马上想到去中国。现在不是,考虑的还有印度、越南、柬埔寨等成本更低的亚洲国家。

不过大西分析贸易振兴机构的统计说:“比起印度、越南等亚洲国家,中国的投资环境仍有优势,铃木汽车印度工厂的遭遇警示了印度复杂的投资风险;越南曾被形容成本便宜,但限制加班等社会主义制度令经营成本结果比中国更贵;缅甸电力不足,五年内难以期待”。

不容乐观

21世纪后,日本对中国有少量能源、铁路等技术转让,但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政策形同虚设,让包括日本在内的所有技术发达国家对中国却步。

大西认为中国高龄社会的到来可能令中国建立新的经济增长战略,日本在这一领域的产业很先进,进入中国市场有优势。此外,中国建立海外资产持有国的体制、中国企业投资海外都急需人民币国际化,这方面日本也有经验,能提供协作,有利扩大亚洲货币合作,对两国都有利。

不过大西说,中国产品质量日趋提升,对日本产品贸易和市场竞争力构成挑战。中国民众频繁抗议示威也都是新的投资风险。
“我本来还是乐观看待中日经济关系的前景,只是过去一周来中国政府前所未有地对日本态度强硬,这种新添的高政治风险,令我现在对前景开始悲观”。


2012-10-1 12:12:18

使用道具 举报

1234567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