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阮家有女:出世的悲哀
30年代开始有了追星族,而且痴心还远甚于今朝。然而为阮玲玉着迷的人何止千万。当时,阮玲玉有一只漂亮的小藤箱,里面装满了青年男子对她无数倾慕甚至殷勤求爱的信,她既不加以嘲笑,更不忍心将这些痴心人的信撕毁,就把它们藏在这藤箱里,上面加了把锁,还贴了一张纸,写着"小孩子的信"。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美丽女子?为什么能让众人在美女如云、影片如山的今天无法忘怀?一些60岁以上的,在旧上海滩上颇会白相的老克腊们说,阮玲玉的美丽是别人学不来的。
这样的女子难怪万人痴迷。阮玲玉一出生,她的父亲就被女儿的美丽深深折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在阮玲玉短暂的25年生命中,第一个为她倾倒的便是父亲。
清末的上海,动荡纷乱。帝国主义的势力,早已把一块富饶诱人的上海大地、划分为各个租界地区,在这块土地上,洋人吮吸着财富,清朝官吏刮尽了民膏。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恰似生活在地狱的底层。
1910年,阮玲玉出生在上海的一个工人家庭里。其祖籍:广东省广州府香山县。
说起香山的历史,也应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个时代的中、晚期,已有土著古越人在香山岛上渔猎和居住。香山在汉代属番禺县地。晋以后为东官郡地。唐代设置香山镇,属东莞县。香山镇的名称,是由于境内诸山之首的五桂山上奇花异卉繁茂,四野飘香而得名。香山县在富饶秀丽的珠江三角洲南部,北通广州,南达港澳,交通十分便利。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由于香山镇的发展,上升为香山县,隶属于广州府。宋、元、明代,根据香山县的人口和赋税状况,香山县列为下县。在清嘉庆年间,由于生产大发展,遂与南海、番禺、顺德、东莞等同列大县。民国14年4月15日,为了纪念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香山县改名中山县。
阮玲玉的父亲阮用荣,号帝朝,祖辈务农。由于当时农村凋蔽,无以为生,遂离开香山县到上海谋事,当上了当时上海浦东亚细亚火油栈机器部的工人。阮玲玉的母亲姓何,也是广东人香山人,21岁时候嫁给了同乡阮用荣。
这样一对夫妻在当时中国社会中是最为普通的,也是生活在社会底层最为善良的人。这也就影响了以后阮玲玉性格中善良的一面。
1910年4月26日,阮玲玉出生在在上海朱家木桥祥安里的一间阴暗狭窄小屋里。然而这时候,善良的母亲和辛劳的父亲,他们的生活是艰难的,此时他们的头一个女孩子只有2、3岁,因此他们并不特别为这个刚降临的第二个孩子高兴。他们只是盼望着这第二个孩子是个男孩,也许,这样他(她)的命运会好些。因此,当接生婆报告他家得了一个女孩时,父亲阮用荣愁苦的脸上眉心皱得更紧了。失望而伤心的母亲,勉强睁开眼望着身边的这个美丽的小婴儿,丝毫不知该是喜悦还是悲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