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原创】穷游英伦七夜之旅
今天最初目的地仅仅是金融城火灾纪念碑与大英博物馆
但是伦敦经典景点实在丰富,乱逛到哪里都是一段历史。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能验证这个历史的证据当然是几百年英国金融发源中心的伦敦金融城以及由臭名昭著的东印度公司所贡献充实的大英博物馆。
伦敦金融城 所在的地铁就叫BANK 。由一战纪念雕塑为中心的广场被英格兰银行 / 市政厅 / 皇家交易所所环绕,很是气派。想想《鸦片战争》中鸦片贩子轻轻打破青瓷以表示清朝政府之脆弱而取得了大不列颠帝国出兵的支持,不由得感慨万分。(照片)
附录:
伦敦金融城:全球经济动力之都
5/10/2005 11:22:53 《北京CBD》 泰晤士河蜿蜒流过英国的首都伦敦,有一个1.4平方英里(约5平方公里)的“城中城”。它属于伦敦,但有自己的市长、法庭,以及700名警察。据说,连英国女王想进城,也要先征得市长的同意。它就是被誉为英国的经济中心、与华尔街齐名的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全球经济动力之都”——伦敦金融城。这里聚集了500多家外国银行、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每日外汇交易量达6300亿美元,是华尔街的两倍。
伦敦城里的特区城
金融城可谓是伦敦的风水宝地,它原来的面积只有一平方英里,伦敦人都称之为“那一平方英里”(“TheSquareMile”)。
虽然只是伦敦市33个行政区中最小的一个,但金融城却有自己的市政府、市长、法庭,是伦敦市中名副其实的“城中城”。
金融城的特权地位是由历史形成的。当时,当权者为了拉拢这里的钱商富贾们,就赋予了他们特殊的地位和权力,并让其保留一块专有领地。这块领地的管理者就是市长和他手下的一系列市政官员。但金融城的管理者既非政客,也非公务员。他们是在商场经过多年拼杀,赢得名望和信誉后,通过选举才上台“当官”的。“当官”的是商人,选民也是商人,他们是数百年来形成的各个级别的商会。
一般城市的市长要关心市民的衣食住行,但金融城的市长不会把这些“杂事”放在心上。他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市民好好的做生意,赚多多的钱。他要给市民们创造良好的经商环境,让他们安心做生意;要为市民提供有用的商业信息,给他们带来更多的赚钱机会;要当好市民的管理者,让市民规规矩矩做生意;还要想方设法地吸引更多的公司来此“安家落户”,壮大自己的领土。市民们发生商业纠纷,可以到金融城自己的法庭上解决。金融城的700名警察除负责维护日常秩序外,还要保证金融城在遭到恐怖袭击时金融交易不中断。
这些金融城的官员担任政府职务的同时,还要经营自己公司的业务,所以他们“做公差”都是兼职,一般没有工资,很多时候还得自掏腰包来贴补一些社交费用。据说,能当上金融城市长的,都是有钱的大老板,他们必须有能力出钱举办许多礼节性宴请活动。比如,请前往采访的媒体记者吃饭,都是由市长自己掏腰包。这些官员的任期都不长,市长一年一换,每年11月份都要进行换届选举。其他官员任期两年、三年不等。
全球金融业的聚集地
金融城最初只是商人们聚在一起喝咖啡、谈生意的地方。渐渐地,货物运输和保险业在这里发展起来,使之成为英国经济活动的中心。从17世纪下半叶起,这里已经成为英国乃至全球金融垄断资本的心脏。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375家都在金融城设了分公司或办事处。有481家外国银行在这里开业经营。在保险业方面,世界上第一家保险市场,著名的“劳合社”就诞生在金融城,全球20家顶尖保险公司也都在这里有自己的公司。另外,这里还有180多个外国证券交易中心。每天的外汇交易额达6000多亿美元,是华尔街的2倍,管理着全球4万多亿美元的资产。
金融城的外汇交易额、黄金交易额、国际贷放总额、外国证券交易额、海事与航空保险业务额以及基金管理总量均居世界第一。世界各国元首、政府首脑访问伦敦时也大都要到这里做客。
由金融带动起来的律师服务业也收入惊人,金融城每年创造出的律师业收益达到9.75亿英镑。此外,这里还管理着高达28290亿英镑的全球资产。由此可见,金融城被誉为“全球经济动力之都”美誉,实不为过。
白天,金融城里名流云集,熙熙攘攘,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律师楼和会计事务所等金融机构的各路英豪纷至沓来,最多时城里的人口达35万。但到了晚上或周末,各公司关门打烊后,城里就立刻冷清下来,因为这里仅有7000常住人口。
金融城仅有一座高楼
金融城和整个伦敦市一样,不像纽约曼哈顿那样高楼林立。金融城里大都是老房子,房屋一般只有四五层,二三十层的高楼大厦寥寥无几。全城只有一座摩天大楼,是名为“42号大楼”的大厦,它高185米,因有42层而得名,是瑞士再保险公司等许多国际公司的所在地。可以说,金融城整个城市从外观上看其貌不扬,只有慢慢品味,才能渐渐体会出它内在的魅力。
坐落在英格兰银行对面的市政厅,是一座已经有250年历史的建筑。它虽然外貌平平,但是里面却是金碧辉煌,厅内的墙壁以及圆柱上的金色装饰都是23K镀金表面,富丽堂皇,造价不菲。这座建筑建筑是由金融城的商人们集资建造的,而其中一大部分钱是来自拒绝出任金融城行政职务的商人的巨额罚款。据说,市政厅之所以建在英格兰银行对面是考虑到方便市长先生们到银行取钱。
英格兰银行成立于1694年,被称为世界最古老、最富有的中央银行。全球最昂贵的纸币——英镑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的。有报道说,一张英镑纸币,在市场流通期限仅10个月。为保证市面上纸币“体面”地流通,银行不断推出新币,而回收的旧币则由银行烧掉。所以有人戏称,英格兰银行在冬天里是靠烧钱来取暖的。据说,英格兰银行大楼底下,还藏有大量的黄金。一位前访的记者曾在英格兰银行开设的展览馆内,单手举起了一块重13公斤的金砖。金砖旁写着当天它的市场价格:92956英镑。
金融城还有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建筑,它的外表是不锈钢,各种管道裸露在外,冷冰冰的,但里面热火朝天,人声嘈杂。这就是著名的劳埃德公司所在的大楼。很多人都以为劳埃德是个非常有名的保险公司,为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中游的几乎所有东西保险,甚至还对钢琴家的手指、歌唱家的嗓子、芭蕾舞演员的腿进行保险。其实,劳埃德并不是保险公司,而是世界最大的保险交易市场,它的作用有点类似证券交易所,旗下聚集了71家保险财团的762家保险公司和2000名个人保险业者。
据历史记载,1688年,爱德华.劳埃德在一家小小的咖啡馆里,以自己的姓氏命名,成立了一个保险行。当时,这个咖啡馆是船主和商人聚会的地方。从事海外贸易的船主,希望有人为他们的船只和财物保险,富商们则愿意通过承担保险来赌一下财运,于是,劳埃德保险行诞生了,成了一个由许多自负盈亏的个人保险商和投资者结合成的“大联合体”。
300多年过去了,劳埃德虽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交易市场,但它仍然保留着古老的交易手段。交易大厅被隔成了许多洽谈保险业务的“鸽子笼”似的房间,投保人和保险商在里面进行面对面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签个字,一笔保险额高达百万美元的生意就完成了,而劳埃德的信誉就是交易安全的保证。
在劳埃德,人们可以看到旧传统与新科技的巧妙融合。在劳埃德总部,登记员可以通过电脑系统,对在劳埃德保了险的全世界2.1万艘远洋商船的活动了如指掌。一艘船出事后,登记员可从电脑屏幕上迅速得知消息,并用十七世纪的鹅毛笔将其登记入册。
金融城之所以成功,伦敦城城功不可没。
首先,伦敦为金融城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持。伦敦拥有39所大学、25万名各国学生;此外,伦敦还拥有各类专业人才90万,比德国法兰克福市的人口还要多。
其次,伦敦的文化积淀为金融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伦敦共有各类文化设施620多家。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画廊一应俱全,且品位高雅,大英博物馆还常年免费供世人参观。
金融城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金融服务和交易市场,每天交易额占全英国金融交易的三分之二,居全球金融市场第一。金融城的收入来自会员费、场地费和信息咨询等服务费。金融城的成功靠得是信誉和品牌。英国人似乎最懂得维护信誉和经营品牌。难怪,每一位金融城的市长都视维护金融城的形象和推销金融城为己任。 近些年,为了向外界推介金融城,每任金融城市长都要到许多国家进行访问,与外国领导人、金融界、经济界以及法律界等进行密切接触。仅2004年,第676任金融城市长罗伯特.芬奇就先后到埃及、土耳其、法国、瑞士、东欧数国、以及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十多个国家进行访问。
优秀的人才、一流的服务、完善的设施和最先进的技术是金融城的有形资产。灵活、健全的法律和市场机制,以及承袭于先人的冒险精神是金融城的无形资产。作为英国经济的火车头和世界金融服务业的中枢神经,伦敦城内的这小小方圆1.4平方英里的金融城,肩负着促进英国乃至世界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重任,马不停蹄地按自己的速度运转。
离 BANK仅仅一站路MONUMENT, 便是伦敦火灾纪念塔 .这并不是个很出名的景点,只是恰恰我对城市规划很感兴趣,所以前来瞻仰一番,但我并不曾看见有阶梯可以爬上去,奇怪.
附录:
这座纪念碑由列恩为了纪念1666年伦敦大火所设计,纪念碑高61米,恰与纪念碑和火灾发生地布丁巷(pudding lane)等距离。1666年9月布丁巷内一家面包店发生火灾,连烧3天造成4/5市区全毁,包括87间教堂、44家公司以及13,000间民房,但也因此让伦敦重新规划建设为今日现代化面貌。伦敦重建的当时,列恩是主角,重建的54间教堂中有51间由他主其事,包括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纪念碑是全世界最高的独立石柱,可以爬上331级阶梯欣赏市景。从纪念碑往布丁巷,还可以看到当初发生火灾面包店的标示,附近周围的道路都是用以往商业区命名,如面包街(bread street)、牛奶街(milk street)等。
本来接下去想参观的是圣保罗大教堂 ,据说是仅次于梵地岗的圣保罗教堂的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教堂门前广场上有女皇雕像,英国可真是处处标志君主立宪制啊.....
本想进入看看16世纪的黑白地砖,但是门票居然要12.50镑 , 让已经游过梵第岗的标准游客我非常不满意,所以照张像准备走人,却无意中发现教堂临近泰吾士河,正对着教堂的钢筋桥十分有趣,扶手向河面张开,造型倒象个大蜈蚣,后来才知道这也是鼎鼎大名的千僖桥 。本着好奇的闲逛原则走到对岸,发现是个类似于蓬皮度艺术中心的展览馆,写着 TATE 字样,但在我的旅游资料里却毫无记录。走进去,建筑高层挑空的内部空间很是现代,正在展览一些装置。第一 / 二层展览 FREE ,越往上便是收费的了。回来后才知道这就是泰特现代展览馆 。
圣保罗大教堂:
附录:
泰特艺术馆
http://www.tate.org.uk/
泰特艺术馆在伦敦有两个分馆,一个是 “ 泰特英国 ” ( Tate Britain ),一个是 “ 泰特现代 ” ( Tate Modern )。泰特英国艺术馆专门收藏英国的艺术品,从 1500 年开始一直到现代的作品都有,几个比较有名的英国画家,如布莱克、康斯太布尔、透纳等人,都有重要的作品在这里展出。
泰特现代艺术馆是 2000 年新开幕的,艺术馆的所在地以前是一座发电厂,经过瑞士建筑师的改装之后,现在成为具有现代感的艺术中心。 泰特现代里面陈列 1900 年以后的国际现代艺术品,参观者能够欣赏到知名艺术家达利、毕加索、马蒂斯、沃霍尔等人的作品。
圣保罗大教堂(st.paul's cathedral)
地址:st paul's churchyard
时间:周一~周六8:30~16:00
票价:门票£4,登塔£3.5
公共汽车:4,11,15,17,23,26,76,100,172等;地铁:st paul's
圣保罗大教堂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仅次于罗马的圣彼得教堂,中世纪的罗马教堂从古典建筑中汲取的特殊的、略带冷峻的、严肃而端庄的美,采用了拜占庭时代第一批教堂、寺院的结构,重新组合了门厅、后殿及堂内的祭坛、凯旋拱门,给了它们一种新的秩序,创造了一种新的模式。教堂一般都是设在长方形的地基上,内部的各个空间用长排的雄伟大圆柱进行分割。圣保罗大教堂最早在604年建立,后经多次毁坏、重建,在17世纪末由列恩(sir christopher wren)一人独立完成教堂的设计和建筑,目前教堂内还有一个列恩的墓碑。走进教堂就会为那宽广挑高的中殿赞叹不已,圆顶下的诗班席是教堂中最华丽庄严之处,天花板上绘画细腻精致。要想尝试圣保罗耳语廊(whispering gallery)的神奇,要从教堂一侧爬上数百层阶梯,对着耳语廊的通孔说话,神奇回音效果在其他任一通孔都可以听到回声。从耳语廊再往上可抵达塔顶,是眺望伦敦市区的绝佳地点。教堂地下室设有名人英雄纪念碑。1981年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礼大典就在此举行。
接下来是要去找 METRO ,因为不知道自己身在伦敦的哪里,结果迷路经过一家大集市,很少有游客会逛集市,但是偶得意的想恰恰偶就是那很少人之一啊 ~~~
看上去不是偶喜欢的古董旧货市场,倒象个大菜市场,都是卖香肠烤肉小点心小食品水果之类的,非常热闹,在这里偶用各色小吃美美地解决了午饭.果然后来查到这正是伦敦以食品品种多而便宜著称的market borough.
第70/71/72楼有伦敦集市的详细介绍
逛够了吃饱了也终于找到了地铁,伦敦的路牌指示不如巴黎,花了好大力气才找到大英博物馆的入口,但是内部除了意想不到的现代新装修外,藏品很让我失望,原以为里面会塞满从各国抢来的珍品,但其规模远远比不上卢浮宫,也许是我看不出它们的价值,也许是大英博物馆的展厅太小,我花了两个小时匆匆看了几个馆,藏品平平,但馆藏人员显然对各国历史非常有研究,居然能把刘墉的书法挂出来,实在难得.(照片)
但后来令我相当惊讶的事情发生了,这倒是无关于馆藏,是关于游客的.希腊馆有个整个搬来的喷水池,由于面积小且博物馆使它保持喷水状态以便更好的展览,所以很多游客把TA当做许愿池,投掷 硬币. 这本该是件浪漫的事情,可是那天居然有个中年外国妇女一看里面有那么多钱币,而且池子也小,居然凑到池子里拼命地捞钱~~~~~!!!!!!!!!!!!!OMG,大家一定无法想象那种景象,简直看的我目瞪口呆,那天人少,警卫后来过来了,居然也什么都没说...........!!!!!!!!!!!!!!!!匪夷所思!匪夷所思!!!!!!!!!!!!!!!!!!!难以置信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OMG!!!!
就是这个喷水池:
2007-1-25 16: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