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Comment 法国“顽疾”:增长乏术,社保负担重 一说到法国,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舒适的生活、完善的福利、宽松的社会氛围。然而,在这种令人羡慕的生活模式的另一面,则是经济增长缺乏活力、社保体系负担沉重、民众利己观念严重等诸多经济与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程度之严重、影响时间之长远,已经成为法国特有的“顽疾”。 经济增长乏术
在经济方面,法国的“增长疲软症”由来已久。在经历了二战结束后的“繁荣30年”后,法国经济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就呈现出增长明显放慢、增速下滑的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的10年间,法国的年平均GDP增长率总徘徊在1% - 2%,等同甚至时而低于欧盟水平。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下,法国经济更是出现了负增长,今年的复苏形势也不容乐观。因此,虽然法国与德国并称欧洲一体化的动力之源,但法国的推动力仅仅体现在政治领域,而绝非经济领域。 考察法国经济“顽疾”的病因,可以从法国的经济特点与本轮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中找到答案。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一轮的飞速发展期,呈现出三大特点,即:信息技术革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方式,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大行其道,跨国大企业迅猛发展。而法国固有的经济特点明显未能适应上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首先,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法国处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虽然法国在航天航空、核电、高速火车、军备等方面拥有较为雄厚的科研水平和生产能力,但在信息技术领域却未能抢得先机。美国从1993年开始在信息技术产业的带动下实现了连续多年的低通胀高增长,相比之下,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却在信息技术方面步履蹒跚,因此,也就无法从此轮技术革命中觅得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许多新兴发展中国家则以低成本优势积极进行产业升级换代,扩大了传统产品的市场份额,而法国劳动力成本高昂,更不可能在这些低端产品领域具备竞争优势。 其次,从经济体制来看,虽同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法国不同于英美,它一向反对经济自由主义,强调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对社会财富再分配的积极管理等。因此,法国经济政策的方向与经济全球化需要的放松管制、降低税率、削减福利等开放型自由经济政策背道而驰。虽然国家的大规模干预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的缺陷,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但国家干预也牺牲了市场功能,使企业失去了活力,从而导致法国经济增长长期缺乏后劲。 再者,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企业个体来看,规模大的企业往往可以凭借雄厚的资本实力和广阔的信息优势,发展成为真正的跨国公司,在全球进行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成本最低、利润最高的竞争优势。相比之下,法国企业的特点是中小企业多,由于缺少规模效应,这些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因此,法国始终是一个处于二流的对外投资国。投资不足也是法国经济缺乏活力的一大原因。
社保体系负担重
除了经济上的弊病外,法国在社会领域的问题也尤为突出。保障力度大、覆盖范围全、受益民众广的法国社会保障体系,既是法国民众的福祉,但是其带来的诸多弊端也成为法国社会的“重症”。 首先,庞大的保障体系给政府财政造成了巨大负担,每年都产生巨大的亏空。最新公布的统计显示,2009年法国的社保赤字达到202亿欧元。为了填补这一巨大漏洞,法国政府不得不以减少其他方面的投入为代价。 不仅如此,为了维持庞大的福利和社保体系,政府采取的诸多政策和措施还严重打击了法国企业的活力。政府采取的政策之一就是高税赋,这使法国成为经合组织国家中税费最高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法国的税收总额占全年GDP的44%。综合所有种类的税收,每个法国人需要缴付的税收占到总收入的65%。而对于企业来说,最高税收达到34%。同时,企业还需要交付19.6%的增值税。 除了税收制度外,还包括繁多的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政策法规。 一方面,企业根据法律规定必须承担雇员社保费用中的相当大一部分,另一方面,企业在解雇员工时也限制多多。这些规定都给企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导致企业不敢也不愿扩大运营规模,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法国的失业问题。 此外,社会福利和保障体系中的不合理部分更成为诱发社会矛盾和冲突的根源。法国的福利保障体系侧重于对有工作者提供全面有力的保障,而忽略对失业者、外来移民等弱势群体的利益关怀,因而造成了社会不同阶层之间差距拉大,矛盾尖锐化。
只顾小集团利益
长期以来,顽疾缠身的法国并非不想改变这种不合时代发展趋势的经济体制和社保制度。一代代的法国政治精英,从上世纪90年代推行退休金改革的总理巴拉迪尔,到当前以变革主张的总统萨科齐,都致力于此。但是遇到的重重阻力,暴露出了法国社会一个更为隐蔽也更为关键的毛病,那就是社会各界狭隘自私的利己主义心态。 法国街头隔三差五就会上演的各种行业的罢工,就是这种心态的充分表现。 政府拟推出的任何触动某行业人员既得社会权益和福利的变革,都会遭到这一行业的强烈抵制。因此,被认为是符合法国社会整体利益、能促进法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高法国国际竞争力的变革措施,往往举步维艰。例如,自萨科齐上台后提出退休金改革以来,法国的公共运输业已经发起多次大规模的罢工,造成全国铁路网络瘫痪,损失高达数十亿欧元。他们罢工的目的是为了维持上世纪初制定的《社会保障法》中规定的“特殊待遇”,例如提前退休、享受全额退休金等。然而,时至今日,法国高铁发展迅速,清洁、高速、环保等特点已使铁路工作者再也不用忍受蒸汽机时代恶劣的工作条件,但法国铁路工作者却为维护这些既得利益,一次又一次地以国家交通瘫痪为代价。 在竞选中宣称“与过去决裂”的萨科齐当选法国总统伊始,就掀起了针对法国经济及社会体制中上述弊端的新一轮改革。这些改革措施包括: 经济方面,萨科齐明确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希望通过法国式的“小企业法案”,为最有创新能力的小企业保留政府采购市场份额; 在增强企业活力方面,萨科齐拟减轻企业社会分摊金,放松每周35小时的工作时间限制,允许通过加班等方式增加企业运营管理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在就业方面,政府将特别制定促进年轻人就业的紧急计划,并继续大力支持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失业者重返市场; 在公共财政和社保方面,萨科齐决心改革公共财政管理,削减财政赤字,大幅调整特殊保障制度,并逐年缩减医疗保险支出增幅; 从过去的经验看,法国的改革总是在巨大的阻力间小步前行。因此,萨科齐的改革计划能否最终成功,还要拭目以待。但无论如何,减少政府干预、恢复企业活力、向弊大于利的社保体制开刀、呼吁社会各界实现从“维护小集团利益”向“顾全社会整体利益”的观念转变,这些都是治疗“法国病”所不能忽略的药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