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能我想说的意思你没有完全弄清楚。
先说明一些认识:没有人是傻子,政治家更不例外。有争议的决策,也必有其两面性。东条当然不是疯子,希特勒也不是。决策的不同,也只是对这个“两面性”的认识不同:对其影响的主次认识不同而已。当然每一个决策都有其说的通的道理,但并不能因此而说所有的决策都没有高下之分。有些决策的影响,是可以靠结果来检验的。你不能以“我要是他,处在他的环境,会跟他想法一样甚至还不如他高明“从而否认其不高明之处。历史有其必然性,但因此否认其偶然性就片面了。英,美,法是盟国不假,痛恨法西斯和共产主义不假(其实法西斯也痛恨共产主义),但远在其上的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国家利益。这就是为什么苏德仍能签订”和平条约“,英法能一再忍让,美国为何不一开始就跳进来。。。说英法”东引“,苏联自己何尝不是一直在努力”西引“?其一系列动作,意图和英法一样昭然若揭。美德当然是有矛盾的,美日当然也有。但领导者的不同认识和决策,当然会影响到这个矛盾什么时间爆发,以什么样的形式爆发。这并不是夸大某个元素的作用,而是这个影响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提到的某些人,指的就是他们所代表的势力。经济危机席卷了全世界,国内问题多多的国家数不胜数,为何是德日挑起了世界大战?为何美日矛盾存在那么长时间,而东条上台没多久谈判就宣告破裂,才一个多月美日即大打出手(野村和来西的与美交涉不过是给刚组阁的东条一点时间罢了)?罗斯福倾向于“国际派”势力不假,但谁亲手签署的“中立法”?他的决策难道没有一而再的受“孤立派”势力的左右?谁又亲手修订的“中立法”?这不是另一股势力抬头的表现么?全盘否认这些不同势力的影响,就有失骗颇了。你一直片面的强调”没有XX是不是就不会XX了“,其实就是混淆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不同。历史的必然性我当然承认,到了某些“大势所趋”时决策的“必然”当然也毫不否认,但不是因为某些势力一直以来的影响,就发展不到某些“大势所趋”,“不得不发”的地步。
下面再具体谈一下我的看法。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主动招惹美苏这样的国家,德日也不例外。也没有国家愿意主动与当时的德日为敌,美苏也不例外。这就是为何美国长期仅限于援助,迟迟不赤膊上阵的原因(就是“租借法案”,也是直到41年3月才颁发的),也是德国一直”忍受“的原因。更为重要的是,41年6月,希特勒和苏联开战了。虽然前期节节胜利,但到41年低的莫斯科战役时,德军已呈强弩之末之势,后勤严重跟不上,而苏军已开始反攻。这个时候德国再去招惹美国的可能性有多大?由此日本从德国那里能得多少”优势感“?
再回到美日。日本对中国的入侵,31年即告开始,到41年开战过了10年都有余了。当时美国的政策实际是对哪一方有利的?如果日本不是对中国”要价“太高,或者后来不采取”南下“政策,搞那么大个”共荣圈“,美国参与的机率有多大?这个时期难道是美国要逼日本开枪的?弄到10年后剑拔弩张的形势时再谈谁想打谁就有些幼稚可笑了。所以目光应当放”远“一点,不能打起来了,就拿打前的那点事来评判咋打的。(就像前几天在军版说为啥苏联杀那么多波兰战俘,不看二十年前波兰杀了人家多少。。。)
下面还是要提”把眼光放远些“的观点:关于海军部与陆军部之争,从大家都知道的”华盛顿公约“就开始了。你还真说对了,加藤元帅从华盛顿回国后,严格遵守条约内容,把日本海军一举裁了一半以上。当时无论是海军的鹰派还是陆军部的少壮派,连个扁屁都没有敢放。正是加藤去世过早,强硬派才抬了头。(其实,就是加藤去世后,其影响还是保持了好多年。冈田,财部彪,野村,山梨,撅,米内,山本等都继承了不少加藤的思想)。”少壮派“军官一直在存在,为什么五。一五事件和二。二六这样的事件发生在三十年代,加藤去世好多年后呢?所以你不能片面的强调历史必然性。一个杰出的领袖人物,一股势力,当然是可以影响历史进程的。 |
2009-8-20 12:09: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