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说得不错,读历史的人都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孤证不立
不过史记之后,有名的就那么几本编年体,史记130篇,有90是讲人的,汉之前的史书为准的史记是当仁不让的,包括汉书这样的大作,除了体别遍了之外,基本是照 ...
laohuang 发表于 2009-8-12 14:06
我很赞同你的说法。24(/25/26)史中,前四史被学术界普遍认为最接近史实的。除史记外,其它皆为断代史。而汉书虽文风与史记大异,但内容却取之史记多亦(这也是为何我前面不提汉书的原因之一),所以史记的地位不容置疑。作为了解那个时期历史的最主要参考资料,是很自然的。不过要提到一点的是,即使再追求客观公正严谨的大家,受时代限制,考证资料,个人好恶等影响,某些记载不可避免的会有偏差。于是就有了你说的“孤证不立”的原则。而后人由于新的史料,史物的发掘及考证手段的发展和丰富,也时常会有一些对前人令人信服的修正。比如,仍以史记为例,太史公对项羽的偏爱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有了项羽在最后人困马乏之时,仍以肉搏的方式一人杀数百大汉精兵的描述。现在看来不能不说有夸大之嫌。从这个角度,0度说史记未必可以全信也是有道理的。
关于你所举的“焚书坑儒”的例子,这个值得商榷。王立群老师说“坑儒这个说法出现在魏晋”,我认为有漏洞。其认为坑的是“术士”,非“儒生”的根据,应该是来自“史记。儒林列传”中这样的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阬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以及“汉书。儒林传” 中这样的记载:“及至秦始皇兼天下,燔诗书,杀术士,六学从此缺矣。。。”。
但是再一并参考“史记。始皇本纪”中这样的记载:“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以及”史记。封禅书“中这样的记载:“始皇封禅之后十二岁,秦亡。诸儒生疾秦焚诗书,诛僇文学,百姓怨其法,天下畔之。。。”,
再到“汉书。五行志”中这样的记载“遂自贤圣,燔诗书,坑儒士;奢淫暴虐,务欲广地。。。”以及“汉书。地理志”中这样的记载:“昭王曾孙政并六国。称皇帝,负力怙威,燔书坑儒,自任私智。。。“,“坑儒说法起于魏晋”还站得住脚么?因为在汉代的语言系统,方士,术士和儒生常常指的是一个概念。文中提到的“文学”,”六艺“也都是指的”六艺经传之学“。所以以今人的语言来推古意,自然会有偏差。再看看被”坑“的侯生、卢生非议始皇的话:“始皇为人……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上乐以刑杀为威”。。。呵呵,这些话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炼丹术士“能说出来的么?分明是儒生对信封法家的始皇的批评嘛。再看长子扶苏劝谏始皇“坑儒”时说的话:”“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呵呵,“诵法孔子”的是今天意义上的“儒生”还是炼丹术士呢? |
2009-8-13 09: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