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CDD 法语助手
楼主: 李云龙

法国太极协会每周星期天上午10-12点在卢森堡公园习拳会友

2114
回复
126266
查看
  [ 复制链接 ]

新浪微博达人勋

今天我很有空~~~~嘿嘿~
2010-12-26 15:18: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五、刻意求快、强以致用
    太极拳作为竞技武术,它对速度的基本要求是快,只有动作神速,方能出奇制胜。因此,可以说太极拳的训练是刻意求快的。这和其他竞技武术项目,几乎没有区别。但是,为了达到“疾迅谁能敌“的训练目标,太极拳采取了独特的训练方式——慢练。因为太极拳理法精密,只有动作放慢,才便于用脑细心体会分析,领会要领,强化心理意识训练,增强内功,也便于熟悉劲法路径及其变化,使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
     同时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太极拳与其他拳种一样,也是刻意求强的,只不过它的训练方法独特而己。在外壮功夫和强度练习方面(某些方面的技击功力训练除外),太极拳不及其它拳种和其它体育运动项目。但是它一般很讲究“积柔成刚”,注重棉里裹铁式的内壮功夫和发挥人体潜能的训练,这是一条变弱为强的极富成效的途径。学习者若能明乎此,且能不断揣摩,坚持不缀,就能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化。功成之时,自身的弱点诸如体弱力小将得到克服,强大的内劲质量及纯熟而高超、极富灵敏变化的技巧将取而代之,从而成为整体上的强者。只有到了这个阶段,才可谓拳经云:“耄耋能御众”、“四两拨千斤”,否则,是不可能的。尽管从力学原理上讲,利用杠杆可以实现“四两拨千斤”,但竞技的对方毕竟不是千斤重的静物,而是运动着、变化着、时时威胁着你的强敌。这时你想用“走”柔化对方,用“粘”贴住对方,以控制对方的变化,然后伺机击之,若自身没有足够强的内劲素质和机智灵活的高妙技巧,是不可能的。俗话说“抓个鸡也得费一番力气”,更何况对方是一个时时也想制你的大活人呢。所以,要想四两拨千斤,须先练就千斤以上的内功势能和高超的技巧功夫,这就是必须自强然后才能胜人的道理。
    但必须指出的是,这里所说的“求强”,不是单纯体格的强状,肌肉丰满、体重大、有力量。而是包括内功、技巧和心理素质上的整体优势。其中练就雄厚的内劲是最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还须懂得“四两拨千斤”不是太极拳克敌制胜的唯一形式,当我方的内劲已经处于绝对优势地位时,往往用不着发挥整体优势的作用。再如太极拳名师杨澄甫、杨少侯、陈发科、郑伯英、郑悟清、侯春秀等人,常常都是一搭手即以强大的内功令对方没有丝毫反抗的余地,或者一接手便把对方凌空抛出,充分体现了一个强者的实力,正所谓“若非此身成铁汉,掷地何来金石声”。
     
2010-12-27 00:40:4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六、太极拳的软、轻、重、灵
    软是外似绵软,而刚实蕴于内。太极拳中讲的软,并非是不用力和没有力的软塌,没练过拳的人的懈软,而是不用拙力的柔。柔在前、刚紧随其后,为的是以柔在前便于试探对方的来势,一旦得机,再用刚劲发手,这就是“接劲为柔,发劲为刚”原则的体现。
    轻是保证全身内外充分放松的必要措施。所谓“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每打一势,轻轻运行。默识揣摩,惟以意思运行”。只有越省力越好的“轻”的练法,动作才能越练越灵活,不轻就不能松,不松就不能灵活,听探顺化,沾粘走转全是在轻的基础上进行的。
    太极拳的轻缓,正是为了求得重快。能轻则能松,能松则能重快,能重快则发放才有保证。在轻缓有了功夫以后,即可以随心所欲地练快,能够快而不乱,轻而不浮,轻快沉稳方为得宜。
    太极拳在轻重用力方面是随重用轻,随轻使重,充分发挥轻重的效能。拳诀说:“双重行不通,单重倒成功”。就是说,双重是力与力争,相持不下,我欲去,你欲来,结果是力大胜力小;单重是我用力击出时,使对方失去抵抗力,达到我发着用手的目的。能有此种能力,必有纯熟的“随”的功夫。单重用得好,就可以使对方落到空处。所以说用重不如用轻,用轻不如用空。能够运用使对方处处落空,这在武技上可以说是最上的高手。
   事实上,太极拳竞技中的轻重,是指由我方确定一定强度的劲力作为基准去衡量对方劲力的质量。我方的劲力就是天平上的砝码,对方的劲力则是未知重量的物体,通过接手时的比较和运动过程中的“秤量”来确定对方的轻重,即“权彼来力之大小,丝毫不差”,以达到技击较量中的“重里显轻勿销停”或“重里显轻必发手”以制敌的效果。拳诀说.“你轻我也轻,你重我来撑;你缩我用崩,沉拔翘板功,弹你必腾空”。就是轻重用技的真实写照。
   “灵”,精敏神巧全在于灵。灵是轻的发展,在轻的基础上发展灵,方能达到“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的高度敏感的“灵”。如此反复锻炼,始能做到快慢轻重,随心所欲。听探之准确,化发之机智,即是灵的表现。

2010-12-29 23:06:44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祝各位新年顺心如意!

IMG_0147.jpg
无极而生
2011-1-2 22:50
呵呵,是的。新年快乐! 
朝晖中国
2011-1-2 22:42
下班的时候拍的吧? 真的不错 / 新年快乐 
2010-12-31 23:15:5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七、独具特色的太极拳慢练法
   太极拳通过慢练来摧僵化柔,时时调整身法,纠正错误,求得意、气、劲、形的完美结合,达到“浑然一体,周身一家”的境界。
   这种训练看起来似以缓慢为基调,但这正是太极拳速度素质训练的有效办法。俗话说慢拉劲快开弓,这种缓慢的然而是不断进行的意气、身法、内劲的调节训练,即如不断反复地进行张弓的练习一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做到了姿势正确,又能将弓拉得满满的(即逐渐增长了浑厚,沉重而饱满的内功),那么,只要箭一搭上,自然一触即发,迅不可挡。拳论说:“彼挨我何处,我意即到何处,气也从之而出,如响斯应,疾如电掣”。到了这种阶段,实际上已完成了由慢到快的转入,进入“慢能慢到十分,快能快到十分”、“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境界了。

2011-1-2 00:06: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冒昧问一句,上面那张图片上铁塔旁边那是什么建筑??
2011-1-3 19:37:2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charlyli 于 2011-1-3 22:19 编辑

八、太极拳击的“动”与“静”
    太极拳的“动”,是意动、气动、劲动三者紧密结合。所谓“一动无有不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身体外部各个部分都在动(这种动产生的结果是涣散的、无威力的),而应理解为在意、气的统领下,内劲通过外形表现出来的全身协凋,节节贯通。
    太极拳的“静”也不能单纯地理解为身体外形上的静止,而应该认识到这种静是在精神高度集中下的镇静自若,是保持高度警惕,随时准备根据外来信号作出反应的冷静。所谓“一静无有不静”,应理解为全身处处调整好了,达到浑然一气,周身一家,蓄劲待发的状态,也只有这样,才能产生使对方不战自怯的威慑力量。
    箭搭在弦上,弓被拉得满满的,这时尽管箭是静止的,可是谁都知道它将一触即发。
    当老鹰抓兔子时,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是随时根据兔子奔跑逃窜的方向和速度来变化,这个运动过程包含有始终把握住主动权的冷静,即经云:“形如捕免之鹘”。
    猫抓老鼠时,眼睛紧紧盯住它,并悄悄地接近它,这里面包含着高度集中精神的镇静。经云“静中触动,动犹静,因敌变化示神奇”、“神如捕鼠之猫”正是此意。
    运动中,当对方主动出劲时,则正中我下怀,我正好用“以静御动”的原则,做到“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当对方不进攻,想与我对峙时,我可主动出劲,迫使对方作出反应,破坏对方的静。此时看起来似我方先动,但这种动是“于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即引诱,是探知对方反应劲路的动,是像鹰捕兔子那样的把握主动权,保持冷静的动。即所谓“虽动犹静”,并且,讨得消息后,立即作出调整,迅速完成由动到静的转换,然后于对方发劲之前,先于对方,将对方击出,做到“彼微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先发制人。
2011-1-3 22:19:01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无极而生 于 2011-1-8 23:15 编辑

沉肩坠肘不沉贴,虚灵顶劲顶起来。
2011-1-8 23:14:32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九、太极拳中的松紧关系
   松指的是身肢放松,紧指的是周身或局部在一刹那间的骤然用力。单纯的松是“懈”,单纯的紧是“僵”。懈则软弱无力,僵则滞重呆板。故要“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在应敌时,松是手段紧才是目的。也就是说,松是为紧服务的。比如,与敌接触时,先要全身放松,触敌之后,骤然一紧,惊弹之力,方能产生。但是,必须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即一般人所谓的“放松(这是人人都会轻而易举做到的)”,在拳术技击的立场上讲,实质上是懈,是一种拳病,并非真正技击意义上的松。没有受过训练的人的紧,是硬、僵滞,并非技击意义上那种发自体内的浑厚的、整体力的爆发状态的紧,其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在运动过程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究竟是松好,还是紧好,松到什么程度,紧到什么地步,都离不开当时所遇的情况。如对方向我进攻,我一味地松,结果被对方冲垮了防线让对方进来了,对我造成了威胁,这时的松就错了,而换一种情况,当对方向后拉我的时候,我一松叫他落了空。没拉动,他反而失去了重心,这时的松就对了。紧也是一样,发劲时就要调动全身一切能量,在一瞬间浑身一紧,这时就不是怕紧,而是唯恐紧得不够。还要利用假借刺激精神状态的激发,目的也是为了发挥出更大的内劲力量。当然总的说起来,练拳以至应用都是松的时候多,紧的时候少,松是经常性的,紧只是一瞬间。

2011-1-10 00:15:35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时间过得好快~~~~~有段日子没来问好了~~~~~~~~大家好~~~~~~~~~~~~~~~
charlyli
2011-1-11 14:51
祝你:青春美丽、快乐! 
2011-1-11 11:17:33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本帖最后由 Aleck 于 2011-1-11 22:45 编辑

有个疑问问一下大家:有两群人,一群人是每个人都练太极,并且还做各种工作,有365行。另外一群则是一部分人专职做各种工作,一部分人则专职做保健按摩(比如有太极高人做保健按摩),这些人专门为那部分专职人员服务以维持他们的健康身体。第一群人则是基本靠自己练习太极保持健康的体魄。那么哪一群人的身体素质,生存能力和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力更强呢?因为历史似乎表明社会分工越细,这个社会比其他社会就更强,具体例子就是美国人发明的流水线生产方式使得他们生产力超越了其他任何国家。使得他们可以快速崛起。
但是从精神方面看,哪一群人的意志,精神更健康,活的更幸福呢?我认为现在的人不见得比以前的人活的更幸福,可是幸福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的,否则世界不会都想发展成如欧美一样的生活,尽管他们的生活模式现在在气候灾难面前恐怕应该要受到质疑。
2011-1-11 22:17:59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回复 Aleck 的帖子

任何单一的工作和职业对人体都不是很好的,举例来说:职业跑步的人一般腿力比手力要好,体力劳动者的体力要比脑力劳动者的要好,这样的例子在生活、工作中要很多。至于运动对身体最好的是游泳,对于健康,太极拳是最适合各个类型的人的运动。
2011-1-12 12:15:16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十、太极拳中的柔与刚
    由于对劲的刚、柔和对刚劲、柔劲缺乏正确的理解,导致一些人以劲力的大小、轻重作为区分刚劲、柔劲的标志,误认为劲力大就是刚劲,劲力小就是柔劲。因此,他们在练太极拳推手的初级阶段,为了重点锻炼粘走相随,不丢不项的功法时,常常因片面追求柔劲而忽视甚至抛弃了劲中的刚性,于是出手和对手相粘,只是轻轻挨着,在粘着点上没有适度的劲(抵抗性),运动起来松松吊吊,呈现出一派典型的、虚到全然无力(懈)的状态。当对方稍微用劲按来,轻易地便将其势按匾,贴身而动摇了桩步(犯“匾”),或者当对方快速回手撤退时,又因缺乏弹性而来不及伸手进身粘随(犯“丢”)。这种推法,完全丧失了武术的对抗性,因而也起不到锻炼技击的作用。
    拳经云“柔里有刚攻不破,刚中无柔不为坚”,也就是说用刚不可无柔,无柔刚环绕不速;用柔不可无刚,无刚则摧迫不捷。运动之功久,摧僵化柔,积柔成刚,刚柔相济,粘连沾随,腾闪抖空,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无不得其自然。必须清楚:太极拳的柔,是软中有硬,真柔表现在按之则下,起之则上,可以上下相随,才是柔中有刚,外柔内刚。有了这种真柔的功夫,才不易被人攻破。又如用刚劲进攻对方的虚式时,要柔劲紧随刚之后,才叫真刚。如果刚中没有柔劲在后支援的力量,这种刚就容易被折断。只有意识上形成刚柔相济的状态,才能够做到欲刚能刚,欲柔能柔,刚柔随心所欲。
    技击搏击中的刚是指随机迅速将隐于内的全身之力聚于一点,在一刹那间迅如奔雷地爆发出来的,无坚不摧的劲力。有了这种疾用骤发,迅猛刚实发人的爆发劲,才真正练好了刚劲。只有练好了刚劲,才能进而再追求高妙的柔化劲。但在追求柔化劲的阶段,也不可削弱对刚劲的培植。如果抛掉刚劲而单练柔劲或化劲,最终是没法求得的。如果丢掉刚劲,放弃发人本钱的提高,就等于去掉了根本,什么抖劲、炸劲、凌空劲等等高难劲路,就更无从求得,甚至会得不偿失。只有走对了路,把刚劲首先真正练好了,再把发劲的过渡动作从自然、轻松的技术分解中,求得缓动骤发,沾身纵劲,无坚不摧。由练精化气,而至练气化神,运用而又熟练之,自然渐渐地就会气沛神盈,妙劲会逐得之。到此地步方至柔极自化,周身通灵,由气沛神盈,而至虚极静笃,则练神还虚,沾哪哪有,渐及不意而发,则化劲亦可逐得,自体动作成了高度的自动化,随时可以应付对方的任何攻击。但是,这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体会。当然,如果刚劲根本没有练好,竞想提前升极,求得“引进落空”、 “四两拨千斤”,那就只能以失望而告终。
2011-1-14 23:30:48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12_498:}
2011-1-16 14:04:27

使用道具 举报

新浪微博达人勋

叮当325
2011-1-16 15:43
干嘛这表情~ 
2011-1-16 15:22:13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新浪微博登陆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